奇妙的克隆 教学研究案

合集下载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最新教案第一章:克隆的初步了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克隆的定义,解释克隆技术的原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克隆的概念。

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克隆的兴趣。

1.4.2 讲解:讲解克隆的定义和原理,举例说明克隆技术的应用。

1.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克隆的理解。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克隆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早期实验和重要突破。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

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发展时间轴,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发展历程的兴趣。

2.4.2 讲解:讲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早期实验和重要突破。

2.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克隆技术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3.2 教学内容: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技术应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应用领域的兴趣。

3.4.2 讲解:讲解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应用领域的了解。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克隆技术在伦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克隆人类、克隆动物的道德争议。

2023最新-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

2023最新-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奇妙的克隆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一、导语设计《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板书:奇妙的克隆)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两栖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相安无事3.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奇妙的克隆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克隆的定义与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克隆的定义: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与原生物体基因组织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2.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动物克隆到植物克隆,再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科技突破。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克隆的定义。

2. 学生能够描述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科技突破。

教案章节:二、克隆的过程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基本过程和技术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克隆的基本过程:细胞核移植、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2. 克隆技术的方法: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

3. 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了解克隆的基本过程和技术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克隆的基本过程和技术方法。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案章节:三、克隆的伦理与争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和争议。

2. 让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人权、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等。

2. 克隆技术的争议: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和道德争议、克隆生物的生态影响等。

3. 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教育、科技创新与伦理审查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小组研究了解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和争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第一章:克隆的定义与历史1.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的概念掌握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1.2 教学内容克隆的定义与分类克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引入克隆的概念学生讨论并总结克隆的定义教师讲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克隆技术发展时间线的绘制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发展的小短文第二章:克隆技术的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掌握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学生展示克隆技术应用的案例研究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应用的调查问卷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小短文第三章: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3.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议分析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3.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议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伦理争议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克隆技术伦理决策过程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辩论稿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文章第四章: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4.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4.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克隆技术的未来应用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研究报告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未来展望的文章第五章:克隆技术在农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掌握克隆技术在农业的好处与挑战5.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克隆技术在农业的好处与挑战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在农业的好处与挑战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展示克隆技术在农业的应用5.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调查问卷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在农业应用的小短文第六章: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掌握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应用实例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应用学生展示克隆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案例研究6.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查问卷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应用的小短文第七章: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7.1 教学目标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探讨克隆技术在社会伦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克隆技术在社会伦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在社会伦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克隆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7.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文章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在社会伦理和心理方面影响的小短文第八章:克隆技术的国际法规与政策8.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国际法规与政策中的限制掌握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法规与政策8.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国际法规与政策中的限制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法规与政策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在国际法规与政策中的限制学生小组讨论各国对克隆技术的法规与政策学生展示克隆技术法规与政策的案例研究8.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在国际法规与政策中限制的调查问卷学生写一篇关于各国对克隆技术法规与政策的小短文第九章: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克隆技术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克隆技术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实例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学生展示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案例研究9.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调查问卷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应用的小短文第十章:克隆技术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克隆技术的学习内容展望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学习内容总结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克隆技术的学习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克隆技术未来应用的想象10.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克隆技术学习总结的报告学生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未来展望的文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重点关注内容: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对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推动作用。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DOC第一章:克隆的定义与历史1.1 克隆的定义解释克隆的概念,即无性繁殖,产生与原生物体基因组织完全相同的后代。

1.2 克隆的历史回顾克隆的历史,从早期实验到现代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2.1 细胞核移植解释细胞核移植技术,它是克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2 胚胎移植描述胚胎移植的过程,它是将克隆胚胎植入母体以产生克隆个体的步骤。

第三章:克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农业领域的克隆探讨克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如繁殖优良品种的动物。

3.2 医学领域的克隆讨论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治疗性克隆和器官移植。

第四章: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4.1 克隆人类的伦理争议分析克隆人类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如身份认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2 动物克隆的伦理问题探讨克隆动物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如动物福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章: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5.1 克隆技术的潜在发展预测克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突破。

5.2 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讨论克隆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包括科学、伦理和生态方面的考量。

第六章:克隆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6.1 植物克隆的技术原理解释植物克隆的基本方法,如组织培养和分子标记技术。

6.2 植物克隆的优势与挑战探讨植物克隆技术的优势,如快速繁殖和保持亲本特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限制。

第七章:克隆技术的法律与政策7.1 国际上的克隆技术立法分析国际上对克隆技术立法的现状和趋势。

7.2 我国克隆技术的法律框架介绍我国在克隆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八章:克隆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1 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讨论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包括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8.2 克隆技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克隆技术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九章:克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9.1 克隆技术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4.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伦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克隆技术案例,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克隆技术案例,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和后果。

6. 总结与反思:总结克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克隆技术的研究论文,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克隆技术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克隆技术案例时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克隆技术伦理问题时的观点表达和逻辑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研究论文,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

2. 视频资源:收集克隆技术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克隆过程。

3.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生物技术、伦理学和科技创新的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奇妙的克隆 》最新教案

《奇妙的克隆 》最新教案

《奇妙的克隆》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如多利羊的诞生等。

3. 克隆技术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4. 克隆技术的潜在价值:分析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5.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的道德争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和潜在价值。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伦理问题的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3.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的原理讲解。

4. 第四课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展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克隆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小测: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克隆技术相关知识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2. 视频资料:收集关于克隆技术发展的相关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3. 案例分析材料:准备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课时
二次备课
《奇妙的克隆》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
(一)克隆是什么
1.导入。

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广大,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
出一大群猴子。

这一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关于克隆的设想。

他想像的
依据是什么呢?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
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
等)
3.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
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
隆”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
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
4.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
人而言生僻难懂。

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
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
“克隆是什么”。

(二)克隆的科研成果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2)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4)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

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

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
3.小结上述内容:(出示幻灯片)。

“克隆”与克隆的科研成果
(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阅读思考。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

(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

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

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

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 .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三、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四、课后作业:完成《天天练》同步练习。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类别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 先,经过无性繁殖产
出的一群个体 生物进化 低——高
鱼类 鲫鱼 1979年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1962年 黑斑蛙 1978年 哺乳类
鼠 多利羊
199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