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脂质和鉴定类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糖类脂质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糖类脂质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糖类脂质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检测方法,并初步了解其在人体内的作用。

实验材料:
1. 碘液
2. 乙醇
3. 萘醌
4. 水
5. 菜油
6. 玉米淀粉
7. 糖水
8. 热水浴
9. 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玉米淀粉加入碗中,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取适量淀粉溶液放入试管中。

2. 将糖水加入碗中,取适量糖水放入另一个试管中。

3. 往第一个试管中滴加碘液,观察观察颜色变化。

4. 往第二个试管中滴加萘醌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1. 碘液与淀粉反应形成暗蓝色或紫色沉淀,可用于检测食物中的淀粉。

2. 萘醌可与糖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发红色的产物,可用于检测食物中的糖类。

实验问题:
1. 你认为为什么碱性氢氧化物溶液的醇味较重?
2. 你知道食物中脂质的作用吗?
实验作业:
1. 结合实验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描述食物中糖类和脂质的检测方法。

2. 你认为为什么要检测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又是什么?
(备注:本实验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中要注意安全,禁止触碰化学试剂,如有任何意外发生请及时向老师汇报并求助医务人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辨别脂肪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辨别脂肪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辨别脂肪的方法。

(1)实验材料:一张白纸、食用油、一粒花生、一小块肥肉、干净的水、棉签。

(2)实验步骤:
①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抹在白纸上。

②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

③再用肥肉、花生挤压,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清水、食用油的痕迹比较。

如果接近食用油的油迹,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3)实验现象:肥肉、花生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相同,与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4)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脂肪知识回顾斐林试剂苏丹橘黄色红色砖红色沉淀紫色苏丹双缩脲试剂鉴定物质试剂实验现象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碘蓝色某些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产生预习提问
知识回顾 水 无机物 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预习提问:1、实验原理?
●请确定具体的检测实验材料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材料
梨匀浆
花生种子匀浆
豆浆 马铃薯匀浆
●请熟悉检测步骤(注:1滴管是1 mL) 一、淀粉的检测和观察(注:淀粉易沉淀,使用前请先混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马铃薯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二、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梨匀浆。 第二步: 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第三步: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第四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豆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 第三步: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边滴边摇。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 第一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3、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世
人注目。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
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斐林试剂 C.双缩脲试剂
B
)
B. 红墨水 D.苏丹Ⅳ染液
拓展提高:学案P17

脂肪蛋白质鉴定实训报告

脂肪蛋白质鉴定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

脂肪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橙黄色或红色颗粒。

2.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在显微镜下呈现为大小不一的紫色颗粒。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花生仁、黄豆、鸡蛋清、蓖麻籽等。

2. 试剂: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脂肪鉴定:(1)取花生仁,切片,用苏丹染液染色。

(2)用显微镜观察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2. 蛋白质鉴定:(1)取黄豆或鸡蛋清,制备样液。

(2)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3)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颗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脂肪鉴定结果:花生仁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符合实验预期。

2. 蛋白质鉴定结果:黄豆或鸡蛋清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产生紫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呈紫色。

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了实验原理。

2.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发现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样品处理不当、试剂配比不准确等,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

4.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如避免污染、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等。

5. 通过本次实训,对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参数,提高实验效果。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 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高中生物脂肪的鉴定实验
实验名称:脂肪的鉴定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脂肪的检测方法和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脂肪是一类较为简单的脂类化合物,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常用的脂肪鉴定方法有油滴实验、酸值测定法、皂化值测定法等。

实验材料:
1. 油脂样品:可选植物油、动物油或人工合成的脂肪。

2. 96%乙醇
3. 酚酞指示剂
4. 氢氧化钠(NaOH)
5. 硫酸
实验步骤:
1. 接受待测样品,将其倒入实验室用品杯中。

2. 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

3. 在取另外一个已干燥的实验室用品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试纸检查其是否为碱性。

4. 将第2步中得到的样品沿着试管壁缓缓滴入第3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至样品完全加入。

5. 在此时,颜色变化为红色,接下来加入96%乙醇,直到试管填满,并用试管摇晃均匀,使两层液体充分混合。

6. 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离心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待离心完毕之后,观察试管中的液体。

实验结果:
1. 在试管底部,观察到了白色、类似油滴的物质,这就提示了该样品中含有脂肪。

2. 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可以看到较大的油滴。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触摸实验室用品杯和试管,避免触摸到化学药品。

2. 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处理化学废液。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共15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共15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步骤: (1)试管中加样液2mL (2)加双缩脲试剂A液2mL(造成碱性环境),摇匀 (3)加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 (4)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注:①若用蛋清液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 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②B液不能过量,多余的B液会与A液反应成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比较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常用字列表
作图元素 小区、业务平台等的表示图标,上面放终端或产品示意图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 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实验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
一、糖类鉴定 (1)实验原理: 化学试剂+有机化合物→特定的颜色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NaOH+CuSO4)
淀粉 + 碘→蓝色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1~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脂肪样本的观察、检测和分析,了解脂肪的特性,并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材料和仪器- 豆油- 植物油- 动物油- 橄榄油- 黄油- 脂肪样本切片- 显微镜- 加热板- 试管- 试管架- 试剂:苏丹红III溶液、碘液、苯酚溶液、氧化铅试剂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脂肪样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表面的形态特征。

2. 鉴别外观:观察脂肪样本的颜色、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溶解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苏丹红III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橄榄油在溶液中会迅速显红色,而动物油和黄油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4. 碘液试验:将一个脂肪样本切片放在玻璃片上,滴加碘液,观察切片表面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而动物油和黄油会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6. 酸碱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苯酚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如果样本在搅拌后变成白色,说明是脂肪。

7. 检测纯度:取少量脂肪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铅试剂,对加热板进行加热。

观察样本是否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判断脂肪的纯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迅速显红色,溶解度高。

- 动物油和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碘液中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

- 动物油和黄油在碘液中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 脂肪在苯酚溶液中搅拌后会变成白色。

- 经过加热和氧化铅试剂检测后,脂肪样本未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纯度较高。

实验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测试,能够准确地判断不同脂肪的特性和区别。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溶解度、颜色反应等方面与动物油和黄油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和鉴定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脂肪样本的特性和反应,学会了辨别不同类型脂肪的方法。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

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

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

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

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 ) 、 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煮沸后, 深 管呈砖红色, 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 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 管的颜色更 管相比 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 , 还原糖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 中表示这 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Ⅱ

一、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 2、作用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维生素
1、实验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 实验测得甲、 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论述错误的是 ( D )
A.形成同等质量的种子,甲需要矿质元素的质量数最少 形成同等质量的种子, 形成同等质量的种子 B.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C.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萌发时, 萌发时 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 D.同样质量的三种种子在动物体内水解后丙形成的含氮物 同样质量的三种种子在动物体内水解后丙形成的含氮物 质最多


3、香蕉成熟过中。随着贮藏物质强烈水解并转化 香蕉成熟过中。 为还原糖,香蕉逐渐变甜, 为还原糖,香蕉逐渐变甜,其呼吸速率变化如图 中曲线a所示。 中曲线a所示。图中符合香蕉内还原糖含量变化趋 势的曲线是( 势的曲线是( C ) 曲线1 B.曲线2 B.曲线2 A.曲线1 曲线3 D.曲线4 D.曲线4 C.曲线3
2、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
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 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 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 中 、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 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 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 取成熟到第 天和第 天的等量香蕉果 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 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 然后在a、 试管中各加 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 然后在 、b试管中各加 第 天的 提取液, 试管中各加5mL第Y 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 、 试管中各加 第 天的提取液。如图B,请回答: 天的提取液。如图 ,请回答:
2、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 下列动植物糖类、 比较正确的是( 比较正确的是(A)
广州高三调研) 3、(2009广州高三调研)对组成细胞的有 、( 广州高三调研 机物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机物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 都属于多糖 都属于多糖 B.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 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 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 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 的核酸只含核糖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 质量相同的糖、 质量相同的糖 脂肪、 释放的能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 天喷 )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 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 曲线I将呈现出 天开始, 将呈现出__________(加快、 施乙烯利,从第 天开始,曲线 将呈现出 加快 (加快、 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II将呈现出 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 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 将呈现出 加快 (加快、减慢) 上升的趋势。 上升的趋势。
第5讲 讲 细胞内的脂质和鉴定类实验
1.(2008年上海)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 .(2008年上海) 年上海 元素是 ( D ) A.N B.O C.P D.S 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 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 2.存在于 存在于 而不存在于 , 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 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 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分别是( 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分别是( A ) A.核糖、葡萄糖、糖原 核糖、 核糖 葡萄糖、 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 核糖、 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核糖、 核糖 脱氧核糖、 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 管呈蓝色, 浅 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 淀粉 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 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Ⅰ 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二、鉴定类实验
1、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 2、蛋白质: 蛋白质: 3、脂肪: 脂肪: 4、淀粉: 淀粉: 5、DNA: DNA: 6、RNA: RNA: 7、酒精: 酒精: 8、CO2: 9、O2:
1.用苏丹Ⅲ 1.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脂肪染色后要立 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被溶解。能溶解脂 肪颗粒的是( B ) A. 染液中的苏丹Ⅲ 染液中的苏丹Ⅲ B. 去浮色用的酒精 C. 染色反应的生成物 D. 染色反应中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