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理论精气神
人体精气神

人体精气神人体《精、气、神》的开关混元整体:经络穴位是“精气神”的开关,可以调节神智、运化气血,预防疾病。
友情提醒:有病情穴位会自动报警,感觉是亿万年进化来的,最智慧的检测仪。
穴位是运动的,“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大道至简,不必死记硬背。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战国时医学家,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内篇论丹方药术。
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01、救命穴——人中02、万能穴——合谷03、长寿穴——足三里04、消气穴——太冲05、强胃穴——足三里06、腰痛穴——飞扬0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0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0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
元代金华人,元朝医学家,人称丹溪翁,又称为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早年学习理学,后改为习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罗氏将刘河间、张从正、李杲诸家之学尽传之,朱震亨接受金元诸家之说,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所得,加以发挥,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
精气神

治疗:补气摄血
(二)血气虚
2、血能载气:
气随血脱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养气 血能载气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病理:气虚津亏 治疗:补气生津
(二)气能行津
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病理:气不行水──气虚水停,气滞水停 治疗:补气行水、理气行水
津液不足,脏腑官窍、皮毛肌肉,失于濡润。
(二)充养血脉
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津液还有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
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1、哲学含义:
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宇宙的主
宰及规律。
2、医学含义:
广义之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 (三)防御作用:
(四)固摄作用:
(五)中介作用: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 等作用。 主要体现于: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
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
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 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平衡协调,
且通畅无阻的正常状态称为气机调畅。
3.气运动的意义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精气神名词解释

精气神名词解释
精气神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三种能量,即精、气、神。
1.精: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血液、津液、脏腑、经络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2.气: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无形能量,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3.神: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宰。
2.精气神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精气神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调理精气神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饮食、锻炼、休息等手段,使精气神达到平衡与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理论之精气神

中医理论之精⽓神我们常常形容⼀个⼈说:“这个⼈精⽓神真好”!那么到底精⽓神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个状态,下⾯就让营养师为您解读中医理论当中的精⽓神。
⽓、⾎、津液是构成⼈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体活动的基本物质。
⽓是不断运动的及其细微的物质;⾎是循⾏于脉内的红⾊液体;津液是⼈体⼀切正常⽔液的总称。
⽓⾎津液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是⼈体脏腑⽣理活动的产物,⼜为脏腑经络的⽣理活动提供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神”是⼈的精神、意识、思维、知觉、运动等,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的总称,所以说“神”是脏腑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1 精 所谓精,在中医学中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世界上所有⽓当中的精粹部分;泛指⼈体中的⼀切有⽤部分。
既包括⽆形⽽动之精⽓,也包括有形之精,如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等;专指肾中所藏之精,即肾精。
⼈体⽣命的维持,必须依靠后天之精来滋养,平时五脏六腑的精⽓充盈,则归藏于肾,当⽣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它⼜能发育成⽣殖之精。
在⼈体整个⽣命过程中,精不断地消耗,也不断得到“⽔⾕之精”的滋⽣和补充。
精是富有⽣命⼒的,它不但具有⽣殖和⽣长发育的能⼒,并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免于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体⽣⽼病死的最基本的内在根据。
(1)⾎ ⾎是运⾏于脉中⽽循环流注全⾝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的红⾊液体,是构成⼈体和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
⽔⾕精微⽣成⾎液的最基本的物质。
故《灵枢·决⽓》:“中焦受⽓取汁,变化⽽⾚,是为⾎。
”这⾥所说的“⽓”,主要是指⽔⾕中的精专之⽓,即营⽓;这⾥所取的汁,即津液。
⼆者皆⽔⾕之精微,⼊于脉中,变化为红⾊的液体,即为⾎液。
由于脾胃化⽣的⽔⾕精微是⾎液化⽣的基本物质,所以饮⾷营养的优劣,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者⾎液的化⽣,因此,长期饮⾷营养摄⼊不良,或脾胃运化功能的长期失调,均可导致⾎液⽣成不⾜⽽形成⾎虚的病理变化。
⾎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是营养(因含有营⽓),⼆是滋润(因含有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一节精、神[含义](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
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后,在母体内孕育构成身形,所以又叫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化生而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原料,所以又称后天之精。
两精均贮藏于肾。
(二)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了整个人体的形象、神态、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气息、姿态和动作等。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它与人的脏腑气血盛衰有关:凡神气充旺,一般反映脏精充足、机能协调;若脏精将竭、气机衰败,则神气涣散。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作用](一)精的作用有三:①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柩·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指出入的胚胎由父母的生殖之精所生成,其后脑、髓、骨、脉、筋、肉、皮毛等脏腑身形都在胚胎基础上孕育形成。
②精是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出生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母体精血的供养。
胎儿出生后从出生至终身,全赖饮食的水谷精微和呼吸的自然清气,即所谓后天之精的不断供给和补充,才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人体发育到青春期,生殖之精成熟,并产生一种具有生殖功能叫“天癸”的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
至此,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
生殖之精为繁衍生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神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无形:弥散而运动的状态,充 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 有形: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精气的存在形式
宇宙内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 天地、水火、日月由精气构成 天地万物皆精气所化生---天地之精气交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相互感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精气充斥于天 地万物之间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精气神与生命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精 气 学 说
精 气 学 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广义: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 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 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狭义: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 类的本原。 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精,又称精气,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化物质,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
贰
壹
叁
对中医学精学说 建立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完整word版)三字经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ppt课件

45
病变:
津亏
血少、血燥、血瘀
血虚
津耗
治疗:
古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忌
完整版ppt课件
22
(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 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
行于脉外,散布全身
外——皮肤之中、筋骨、
分肉之间
无所不至
内——至胸、腹、脏腑等处
完整版ppt课件
23
●主要功能
功能
保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阳气的温煦
●保证血行正常的两种力量(相反相成)
推动力——血液循环的动力
血行 固摄力——保障血液不外溢
完整版ppt课件
31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
泌液(唾、胃、肠之液,涕、泪等)。机体 内,除血之外,其他正常的液体都属津液范 畴。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 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 元——开始、最初;原——原始 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完整版ppt课件
17
●生成与分布
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 生成
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以养 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
●主要功能
构成人体的本源——决定生命存亡 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故临床治疗血液疾患,也要从整体入手。
完整版ppt课件
28
三、 血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精气神
“精”是生命物质,
“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
“神”主要是人体的神经系统。
精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
精的来源有二,一为先天之精。
它与生俱来,禀受于先天,为生命的原物质。
二是后天之精,是饮食水谷化生之精微。
后天之精可养先天之精,因此,生命得以成长壮大。
可见,后天之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对生命物质的定义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医中的“精”。
生命物质的定义是:构成生命机体诸组织,并保证生命旺盛活力的各种物质成分和营养成分。
构成新生婴儿机体的生命物质是先天之精,与遗传基因相关,它由父母所受,与生俱来;婴儿出生之后,在成长、发育及尔后一生的休养生息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各种营养物质,由水谷转化而来,胃、肠是将饮食转化为营养物质的关键脏器。
由胃、肠产生的“精”——营养物质,既是生命物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是生命机体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所以中医说“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
没有后天的营养物质——后天之精,对生命机体——先天之精的滋养,生命机体就不可能发育成长,故中医说后天之精养先天之精。
中医的物质论——“精”,与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的“生命物质”,在定义上有了较好的统一。
气
按照中医的定义,“气”包含在“精”的广泛含义之中,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亦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与此同时,中医又认为“气”是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功能。
“气”像“精”一样,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名曰元气(原气),后天
之气得于自然之气与饮食水谷精微之气。
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
中医对“气”的理解与现代科学物质论认识相去较远。
“气”既是物质,就不能是脏腑的功能,物质与功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从中医理论中“气”与“精”的关系看,精是气之母,气依托于“精”,有“精”才有“气”。
气行畅通,人体健康这层意思表明,“气”应理解为物质“精”的活力。
但“精”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对应理解为生命物质,因此“气”在现代科学中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
就这一层面理解,气与阳又有相同的含义。
这也正好符合中医的思想体系。
中医说,“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均起激发和推动作用,这正是生命物质活力的功能,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
气功中的运气就是通过思维的电磁作用(神经电流)激发经络中生命物质的活力,使其运行畅通。
生命细胞的活力越强,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自然也强;生命细胞的活力降低,则“气”的推动力减弱,自然出现脏腑功能降低,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血行不畅,水液滞留等多种病理变化。
这就是现代科学对“气”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气的推动作用与我们定义的生命驱动力相关。
“气”的温煦作用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去解释。
如果“气”被看作生命物质的活力,与物质的热运动直接相关,而物质的热运动正是人体体温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所说的“气虚”即是生命物质(细胞)活力降低,从而使热量减少,温煦作用降低,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循环不畅,津液输布与代谢滞缓等表现出来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瘀血、水肿等症状。
所以我们说“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就是通过药物让生命物质的活力增强。
“气”是生命细胞的活力,“气”盛则是生命细胞活力旺盛。
生命细胞活力旺盛,则防御外邪的能力就强。
如果外邪从体表入侵,体表生命细胞活力旺盛,不易受到侵害,则外邪御于体表,否则外邪就会由体表侵入,并深入到体内,影响体内深层生命细胞的活动机能。
中医常说体内正气与邪气之争,实际上是体内生命细胞保持正常活力与外邪破坏正常活力之争。
人体显然有保持生命细胞正常活力的机能,所以中医认为不管邪气潜于体表何种部位,总有正气与邪气相争,并战而胜之。
让生命物质保持正常活力和相对有序的运动状态,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本能。
把生命细胞的活力理解为中医的“气”,“气”的固摄作用也能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
固摄,主要是对血液、津液等的运行、代谢过程的维护调节作用,防止其流失。
生命细胞的活力正常或旺盛,就能使身体各组织代谢机能正常运行,体现整体生命力旺盛。
前者是微观机制,后者是宏观表现,微观与宏观统一。
把生命物质的活力理解为“气”,气的气化作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所谓“气化”即生命物质活力的转化。
人体代谢过程旺盛,则生命物质间运动的转换也就正常,从而保证了生命物质运动的活力,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中医对精、气、津液、血四者的关系,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加以说明。
精化气——精是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里的生命物质,气则是该理论中生命物质(细胞等)的活力,生命物质的活力由生命物质的运动状态来体现,所以说精化气,没有精就没有气。
气生精——生命物质(细胞等)的活力反过来又可帮助人体对生命物质的摄取和生成代谢。
如果生命物质的活力不足,生命机体各脏腑器官活力不够,显然有碍于人体对生命物质的摄取和生成,所以有气生精。
气生津、行津、摄津——津本来就是精的一部分,津也是由生命物质构成。
气生津与气生精的现代解释相同。
气行津是说,生命细胞的活力能帮助津液运行。
活力不足,津液的运行自然不足。
或反过来说,津液运行不畅是生命细胞活力不够的表现,因此也可以说津载气。
也就是说津液运行本身就体现了人体细胞的活力。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与精气关系的理解相同。
因为从广义看,血本来就包含在精之中。
血作为由生命物质构成的细胞,没有血细胞,哪有血细胞的活力?所以血为气之母。
没有血细胞的活力,也就没有生命物质的活力,血细胞的活力旺盛,又可引导血行畅通,因此气为血之帅。
总之,中医精、气、血、津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做出相应的解释。
神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神是脑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功能活动。
狭义的神为心神,藏于心;广义的神,藏于脑。
广义的神既包括心神,还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
容。
脑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识、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心神、肝魂、肺魄、肾志、脾意亦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关节的活动,皮肤的感觉,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样都离不开脑神。
中医认为“神”可以调节人体形体的动与静,精神的兴奋与抑制,情绪的喜、怒、哀、乐、爱、恶,个性的刚与柔、静与噪,身体的屈与伸等等。
这是“神”的调节与控制功能。
中医还认为神可调节阴阳,而阴、阳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被看做是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
调节阴阳,即调节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
气功中的“调神”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让生命物质运动处于最佳自稳态,保证身体健康。
所以气功家认为养神才能养形,调神是练功的核心。
关于神的物质结构,中医传统基础理论认为,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精”是我们定义的生命物质,而生命物质当然包括构成神经细胞的各种物质与营养成分,故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传统中医还认为,“神由先天之精生成,当胚胎形成之际,脑髓随之生成,生命之神即已产生和存在。
”这正是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中医认为,形体生成之后,神赖后天水谷精微营养而成长,神的生长发育源于后天水谷精微。
中医是通过宏观整体观察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缺乏解剖学的依据是中医的一个特点。
中医现代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缺少现代科学与现代生理解剖学依据的模糊论述,从运动观视角,用现代科学知识调整过来。
在比较研究中,中医“神”的构成和功能显然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有本质内在联系,或者说中医的“神”主要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
中医有时也把“神”理解为“精神状态”。
因为它与生命的活力有关,因此可归结为“气”的范畴。
中医的气与神就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精、气、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面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剖析只是引玉之砖,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推敲,尤其是与基因遗传物质相联系,还会有更广阔的认识天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的基本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