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精气神

合集下载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身三宝——精、气、神
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形与神俱”的重要因素,称三者为人身三宝。

精,是构成我们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我们人体化气生神的物质基础。

精,为什么能藏于五脏之中,而不外泄呢?主要是因为人体的气和神对其有着控制和调节。

气,是我们人体之中活力旺盛且不断处于运动之中的精微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靠气的推动和调节。

因此,气虚的患者容易出现少动懒言,稍微活动则汗出、体弱等。

同时,气也是化生神的基本物质,气充则神旺,气充足的人,精神旺盛,精力充沛,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

而气的运动,同样也是受到神的控制和调节。

神,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狭义的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情志、思维、情感、性格等等的精神活动。

神主要依赖人体的精、气化生和濡养,神藏于形体之内,它是形的生命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神不可能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

神对形体起着主宰的作用。

形神统一,才是生命存在的保证。

有形无神,则行尸走肉。

有神无形,则神魂无所依附。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保证。

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

形神一体,则人体才能产生正常的生命活动。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给个赞、点点关注。

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

精气神名词解释

精气神名词解释

精气神名词解释
精气神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三种能量,即精、气、神。

1.精: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血液、津液、脏腑、经络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2.气: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无形能量,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3.神:是指人体内部的各种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宰。

2.精气神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精气神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调理精气神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饮食、锻炼、休息等手段,使精气神达到平衡与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精气神的哲学意义

精气神的哲学意义

精气神的哲学意义在中华文化中,精气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也是道教、佛教、儒家等诸多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气神的概念十分复杂,涉及到人体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精气神的意义和价值。

一、精气神的概念精、气、神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精是人体内的物质基础,包括精血、精液等;气是人体内的能量基础,包括气血、气息等;神是人体内的精神基础,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

精、气、神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二、精气神的哲学意义1. 精气神是宇宙的基本元素在中华文化中,精气神被认为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

精是宇宙中最微小的粒子,是物质的本源;气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神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精神形态,是物质和能量的终极形式。

精气神三者合一,构成了宇宙的基本元素,统摄了宇宙的运行和变化。

2. 精气神是人类的本质精气神不仅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类的本质。

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是人体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生命的本质。

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生命的能量基础,神是生命的精神基础。

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生命活动,也决定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3. 精气神是人类修行的目标在道教、佛教、儒家等思想体系中,精气神被视为修行的目标。

通过修炼精气神,人们可以达到超越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精的修炼可以使人体强壮、延年益寿;气的修炼可以使人体健康、精神饱满;神的修炼可以使人超越自我、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4. 精气神是人类道德的根源在儒家思想中,精气神被视为人类道德的根源。

精是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气是人类生命的能量基础,神是人类生命的精神基础。

只有精气神三者协调、统一,人才能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因此,在儒家思想中,修炼精气神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

三、结语精气神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体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多个方面。

黄帝内经精气神的解释

黄帝内经精气神的解释

黄帝内经精气神的解释
在先秦哲学范畴,宇宙万物由无形可见、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构成,这种构成宇宙的本原被叫作“精气”。

《黄帝内经》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学的精气神学说。

“精”是人体生命的物质本原,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水谷精微化生的后天之精。

“气”是物质具有的功能,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之气由禀受于父母的肾中精气、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合而成。

精和气可互相化生。

广义的“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

神以精和气为基础,而神的盛衰直接反应生命机能的盛衰。

精气神学说以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十分有效地指导着疾病预防、治疗、养生、气功疗法等医学实践。

中医理论之精气神

中医理论之精气神

中医理论之精⽓神我们常常形容⼀个⼈说:“这个⼈精⽓神真好”!那么到底精⽓神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样的⼀个状态,下⾯就让营养师为您解读中医理论当中的精⽓神。

⽓、⾎、津液是构成⼈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体活动的基本物质。

⽓是不断运动的及其细微的物质;⾎是循⾏于脉内的红⾊液体;津液是⼈体⼀切正常⽔液的总称。

⽓⾎津液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是⼈体脏腑⽣理活动的产物,⼜为脏腑经络的⽣理活动提供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神”是⼈的精神、意识、思维、知觉、运动等,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的总称,所以说“神”是脏腑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1 精 所谓精,在中医学中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世界上所有⽓当中的精粹部分;泛指⼈体中的⼀切有⽤部分。

既包括⽆形⽽动之精⽓,也包括有形之精,如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等;专指肾中所藏之精,即肾精。

⼈体⽣命的维持,必须依靠后天之精来滋养,平时五脏六腑的精⽓充盈,则归藏于肾,当⽣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它⼜能发育成⽣殖之精。

在⼈体整个⽣命过程中,精不断地消耗,也不断得到“⽔⾕之精”的滋⽣和补充。

精是富有⽣命⼒的,它不但具有⽣殖和⽣长发育的能⼒,并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免于疾病,因此,精的盛衰是⼈体⽣⽼病死的最基本的内在根据。

(1)⾎ ⾎是运⾏于脉中⽽循环流注全⾝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的红⾊液体,是构成⼈体和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

⽔⾕精微⽣成⾎液的最基本的物质。

故《灵枢·决⽓》:“中焦受⽓取汁,变化⽽⾚,是为⾎。

”这⾥所说的“⽓”,主要是指⽔⾕中的精专之⽓,即营⽓;这⾥所取的汁,即津液。

⼆者皆⽔⾕之精微,⼊于脉中,变化为红⾊的液体,即为⾎液。

由于脾胃化⽣的⽔⾕精微是⾎液化⽣的基本物质,所以饮⾷营养的优劣,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者⾎液的化⽣,因此,长期饮⾷营养摄⼊不良,或脾胃运化功能的长期失调,均可导致⾎液⽣成不⾜⽽形成⾎虚的病理变化。

⾎的功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是营养(因含有营⽓),⼆是滋润(因含有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中医精髓图解』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一节精、神[含义](一)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精,叫做“生殖之精”。

维持生命之精,叫做“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是指繁衍人类、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是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当男女两性之精相结合后,在母体内孕育构成身形,所以又叫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是指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脾胃化生而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原料,所以又称后天之精。

两精均贮藏于肾。

(二)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

它包括了整个人体的形象、神态、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气息、姿态和动作等。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它与人的脏腑气血盛衰有关:凡神气充旺,一般反映脏精充足、机能协调;若脏精将竭、气机衰败,则神气涣散。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作用](一)精的作用有三:①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灵柩·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

”指出入的胚胎由父母的生殖之精所生成,其后脑、髓、骨、脉、筋、肉、皮毛等脏腑身形都在胚胎基础上孕育形成。

②精是供给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出生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母体精血的供养。

胎儿出生后从出生至终身,全赖饮食的水谷精微和呼吸的自然清气,即所谓后天之精的不断供给和补充,才能够进行生长、发育和维持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人体发育到青春期,生殖之精成熟,并产生一种具有生殖功能叫“天癸”的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

至此,男子出现遗精,女子出现月经。

生殖之精为繁衍生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

中医:精、气、血、津液、神到底是什么?一篇讲清楚精气神是一个道教内丹学术语,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

也指精神力气。

在人体中,精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哲学前提: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

关于有形与无形、与主观关注点相关: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

精,泛指有形状态之精微物质,比如粒子状态的基本粒子。

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气,泛指无形状态之精微物质,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元素,常呈气体状态。

神,泛指精气之活力,在人,则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形态功能变化活力,比如: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显然是由浑然天成、与生俱来的一套自组织自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运作。

广义的调神,泛指调整我们的这种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使之接近更加健康的境界。

所谓顺从神,即是顺从更加健康的生命活动自动控制系统。

狭义的调神,即是指调节心理活动。

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

《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

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

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

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

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中医对精气神的解释

中医对精气神的解释

中医对精气神的解释《精气神是什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医里,有一个特别神奇的说法,叫做“精气神”。

精呢,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能量电池。

比如说,我们每天吃的有营养的食物,像香喷喷的米饭、甜甜的水果,经过身体的消化吸收,就会变成让我们有力气玩耍、学习的“精”。

气呀,就像一阵温柔的风。

当我们跑步的时候,能感觉到气在身体里跑来跑去,让我们呼吸顺畅,不会累得喘不过气。

神呢,就像我们心里的小太阳。

如果我们睡饱了觉,心情好,神就很饱满,做什么都开开心心,精神十足。

有一个小故事,小明同学总是不好好吃饭,还很晚睡觉。

结果呢,他上课总是没精神,容易走神,这就是精气神不足啦。

所以呀,小朋友们要好好吃饭、早睡早起,让我们的精气神满满的!《精气神的秘密》小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中医里的精气神。

你们有没有试过,睡了一个美美的觉,第二天起来就感觉特别有精神,能跑能跳,还能开心地玩一整天?这就是因为你的神很足!再说说精,就像我们的小宝藏。

比如你喝了一杯牛奶,牛奶里的营养就会变成你的精,让你的身体长得高高的,壮壮的。

气呢,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卫士。

当你感冒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浑身没力气?这是因为气受到了影响,不能好好地保护我们啦。

有个小朋友叫小花,她每天都吃很多蔬菜和水果,还早早地睡觉。

所以她在学校里总是精力充沛,学习也很棒,这都是精气神在帮忙呢!小朋友们,要想精气神好,就要养成好习惯哦!《神奇的精气神》小朋友们,中医里的精气神可神奇啦!先来说说精,它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士兵,给我们力量。

比如你吃了一块巧克力,巧克力里的能量就会变成精,让你有力气跳绳。

气呢,就像一阵暖暖的风。

当你唱歌的时候,气会从你的肚子里跑出来,让你的声音又响亮又好听。

神就更有趣啦,它是我们脸上的笑容。

当你考了好成绩,心里高兴,神就特别好,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很开心。

有一次,小伟在运动会上跑了第一名,他又高兴又自豪,这时候他的精气神都满满的。

小朋友们,要保持好心情,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这样精气神才会一直陪着我们哟!《了解精气神》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里特别重要的精气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精气神
“精”是生命物质,
“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
“神”主要是人体的神经系统。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

精的来源有二,一为先天之精。

它与生俱来,禀受于先天,为生命的原物质。

二是后天之精,是饮食水谷化生之精微。

后天之精可养先天之精,因此,生命得以成长壮大。

可见,后天之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对生命物质的定义完全可以理解
为中医中的“精”。

生命物质的定义是:构成生命机体诸组织,并保证生命旺盛活力的各种物质成分和营养成分。

构成新生婴儿机体的生命物质是先天之精,与遗传基因相关,它由父母所受,与生俱来;婴儿出生之后,在成长、发育及尔后一生的休养生息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各种营养物质,由水谷转化而来,胃、肠是将饮食转化为营养物质的关键脏器。

由胃、肠产生的“精”——营养物质,既是生命物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是生命机体生长发育
的必需物质,所以中医说“精”具有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

没有后天的营养物质——后天之精,对生命机体——先天之精的滋养,生命机体就不可能发育成长,故中医说后天之精养先天之精。

中医的物质论——“精”,与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的“生命物质”,在定义上有了较好的统一。


按照中医的定义,“气”包含在“精”的广泛含义之中,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亦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与此同时,中医又认为“气”是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功能。

“气”像“精”一样,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名曰元气(原气),后天之气得于自然之气与饮食水谷精微之气。

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

中医对“气”的理解与现代科学物质论认识相去较远。

“气”既是物质,就不能是脏腑的功能,物质与功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从中医理论中“气”与“精”的关系看,精是气之母,气依托于“精”,有“精”才有“气”。

气行畅通,人体健康这层意思表明,“气”应理解为物质“精”的活力。

但“精”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对应理解为生命物质,因此“气”在现代科学中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

就这一层面理解,气与阳又有相同的含义。

这也正好符合中医的思想体系。

中医说,“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均起激发和推动作用,这正是生命物质活力的功能,补气就
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

气功中的运气就是通过思维的电磁作用(神经电流)激发经络中生命物质的活力,使其运行畅通。

生命细胞的活力越强,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自然也强;生命细胞的活力降低,则“气”的推动力减弱,自然出现脏腑功能降低,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血行不畅,水液滞留等多种病理变化。

这就是现代科学对“气”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气的推动作用与我们定义的生命驱动力相关。

“气”的温煦作用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去解释。

如果“气”被看作生命物质的活力,与物质的热运动直接相关,而物质的热运动正是人体体温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所说的“气虚”即是生命物质(细胞)活力降低,从而使热量减少,温煦作用降低,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循环不畅,津液输布与代谢滞缓等表现出来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瘀血、水肿等症状。

所以我们说“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就是通过药物让生命物质的活力增强。

“气”是生命细胞的活力,“气”盛则是生命细胞活力旺盛。

生命细胞活力旺盛,则防御外邪的能力就强。

如果外邪从体表入侵,体表生命细胞活力旺盛,不易受到侵害,则外邪御于体表,否则外邪就会由体表侵入,并深入到体内,影响体内深层生命细胞的活动机能。

中医常说体内正气与邪气之争,实际上是体内生命细胞保持正常活力与外邪破坏正常活力之争。

人体显然有保持生命细胞正常活力的机能,所以中医认为不管邪气潜于体表何种部位,总有正气与邪气相争,
并战而胜之。

让生命物质保持正常活力和相对有序的运动状态,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本能。

把生命细胞的活力理解为中医的“气”,“气”的固摄作用也能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

固摄,主要是对血液、津液等的运行、代谢过程的维护调节作用,防止其流失。

生命细胞的活力正常或旺盛,就能使身体各组织代谢机能正常运行,体现整体生命力旺盛。

前者是微观机制,后者是宏观表现,微观与宏观统一。

把生命物质的活力理解为“气”,气的气化作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所谓“气化”即生命物质活力的转化。

人体代谢过程旺盛,则生命物质间运动的转换也就正常,从而保证了生命物质运动的活力,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中医对精、气、津液、血四者的关系,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加以说明。

精化气——精是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里的生命物质,气则是该理论中生命物质(细胞等)的活力,生命物质的活力由生命物质的运动状态来体现,所以说精化气,没有精就没有气。

气生精——生命物质(细胞等)的活力反过来又可帮助人体对生命物质的摄取和生成代谢。

如果生命物质的活力不足,生命机体各脏腑器官活力不够,显然有碍于人体对生命物质的摄取和生成,所以有气生精。

气生津、行津、摄津——津本来就是精的一部分,津也是由生命物质构成。

气生津与气生精的现代解释相同。

气行津是说,生命细胞
的活力能帮助津液运行。

活力不足,津液的运行自然不足。

或反过来说,津液运行不畅是生命细胞活力不够的表现,因此也可以说津载气。

也就是说津液运行本身就体现了人体细胞的活力。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与精气关系的理解相同。

因为从广义看,血本来就包含在精之中。

血作为由生命物质构成的细胞,没有血细胞,哪有血细胞的活力?所以血为气之母。

没有血细胞的活力,也就没有生命物质的活力,血细胞的活力旺盛,又可引导血行畅通,因此气为血之帅。

总之,中医精、气、血、津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做出相应的解释。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神是脑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功能活动。

狭义的神为心神,藏于心;广义的神,藏于脑。

广义的神既包括心神,还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

脑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识、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心神、肝魂、肺魄、肾志、脾意亦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关节的活动,皮肤的感觉,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样都离不开脑神。

中医认为“神”可以调节人体形体的动与静,精神的兴奋与抑制,情绪的喜、怒、哀、乐、爱、恶,个性的刚与柔、静与噪,身体的屈与伸等等。

这是“神”的调节与控制功能。

中医还认为神可调节
阴阳,而阴、阳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被看做是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

调节阴阳,即调节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

气功中的“调神”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让生命物质运动处于最佳自稳态,保证身体健康。

所以气功家认为养神才能养形,调神是练功的核心。

关于神的物质结构,中医传统基础理论认为,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精”是我们定义的生命物质,而生命物质当然包括构成神经细胞的各种物质与营养成分,故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传统中医还认为,“神由先天之精生成,当胚胎形成之际,脑髓随之生成,生命之神即已产生和存在。

”这正是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中医认为,形体生成之后,神赖后天水谷精微营养而成长,神的生长发育源于后天水谷精微。

中医是通过宏观整体观察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缺乏解剖学的依据是中医的一个特点。

中医现代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缺少现代科学与现代生理解剖学依据的模糊论述,从运动观视角,用现代科学知识调整过来。

在比较研究中,中医“神”的构成和功能显然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有本质内在联系,或者说中医的“神”主要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

中医有时也把“神”理解为“精神状态”。

因为它与生命的活力有关,因此可归结为“气”的范畴。

中医的气与神就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精、气、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面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剖析只是引玉之砖,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与
推敲,尤其是与基因遗传物质相联系,还会有更广阔的认识天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的基本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