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的自动快速分析

合集下载

铝酸钠溶液在线自动检测系统_邹若飞

铝酸钠溶液在线自动检测系统_邹若飞

铝酸钠溶液在线自动检测系统邹若飞,焦淑红,郭晋梅(中铝山西分公司,山西河津 043300)摘要: 分析了实施铝酸钠溶液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的目的和必要性,描述了该系统的测定原理、总体结构及试运行情况,程序运算得到的溶液浓度值与化验室分析值的误差一般不超过±2.5%,精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电导率;自动检测中图分类号:T 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45(2004)03-0046-03Automatic Online Determination System in Aluminate LiquorZOU Ruo -fei ,JIAO Shu -hong ,GUO Jin -mei(Shanxi Branch of C halco ,Hejin ,Shanxi 043300)A bstract : The purpose and necessity of carry ing out automatic online determination system in aluminate liquor are analyzed ,and the measuring principle ,general structure and commissioning situatio n of this sy stem are de -scribed .The relative error betw een liquor concentration value calculated by program and analy sis value in labo ra -tory is norm ally less than ±2.5%.The accuracy of result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Keywords : Aluminate liquo r ;Conductivity ;Automatic detection 作者简介:邹若飞(1968-),男,山西临猗人,工程师 铝酸钠溶液贯穿整个拜耳法生产,生产过程中每一阶段铝酸钠溶液浓度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拜耳法生产氧化铝主要是用苛性碱和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反应,生成铝酸钠溶液,再经过分解、蒸发、焙烧等工序得到成品氧化铝。

铝酸钠溶液几乎贯穿整个氧化铝生产过程,准确测量其组分浓度(主要是苛性碱浓度CK、氧化铝浓度CA和碳酸碱浓度CC),对于控制原矿浆制备工序的液固比,提高原矿浆配料的合格率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控制其它工序的工艺指标,比如溶出工序的苛性比和溶出率、分解工序的分解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难以实时在线检测,氧化铝厂只能通过人工定时采样,化验室滴定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繁复、化验成本高,而且存在较大的测量滞后,严重影响了氧化铝各工序的产品质量闭环控制和优化。

软测量技术是实现不易测量参数估计的有效方法,采用软测量技术对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进行在线估计,是解决组分浓度在线检测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要检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的工序较多,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可测的过程变量不同,还包括其它工序不定期返回的溶液,不确定因素较多,相互之间较难借鉴。

为了避免分别研究各个工序的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检测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通用的、适用于氧化铝生产过程各个工序的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

通过对铝酸钠溶液的特性分析,确定采用温度和电导率作为辅助变量对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进行软测量。

然而,组分浓度与温度和电导率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即温度和电导率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需要进行去除共线性处理。

并且此刻组分浓度与过去时刻存在一定的动态关联,且关系未知,这些都为建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模型增加了难度。

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6AA040307)子课题“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在线检测”,针对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难以在线检测的问题,以实现苛性碱、氧化铝和碳酸碱三种组分浓度的在线检测为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工业过程数据中离群点的存在对软测量模型精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改进Fast-MCD(Fast-Minimum Covariance Determinant Estimator)数据预处理方法。

浅谈氧化铝生产工艺及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析

浅谈氧化铝生产工艺及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析

科技信息2011年第19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拜耳法相关理论1.1拜耳法基本原理拜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是由许多工序组成的,其中主要有:矿浆制备、矿浆溶出、溶出浆液的稀释、赤泥分离、洗涤、粗液精制、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分离、洗涤、分解母液蒸发等工序,而各工序控制的温度、浓度、若苛性比值都不同。

(1)用NaOH 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呈氢氧化铝析出。

(2)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的铝土矿。

拜耳法基本原理的实质用下列反应式表示:Al(OH)3(1或3)H 2O+2NaOH+aq 2NaAL(OH)+aq 1.2拜耳法溶出工艺简介溶出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以高产出率有效地提取铝土矿的氧化铝,并且使溶液充分脱硅,避免地过量的二氧化硅影响,把苛性碱的消耗量减至最少。

根据矿石形态不同选用不同的溶出工艺制度,溶出工艺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表1溶出工艺相关信息对于三水铝石的低温溶出方案,典型的溶出温度为145°C ,更高的溶出温度会导致已溶解的三水铝石以一水落石出软铝石的形态结晶析出,而一水软铝石在130°C 以上较稳妥定,典型的溶出时间为30-60分钟,主要是为了使溶液充分脱硅,对于某一给定的赤泥条件,由于溶出过程自蒸发量少,所以低温溶出氧化铝厂需要更高的蒸发能力。

2实验过程及分析2.1铝酸钠浆液的分析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铝酸钠浆液主要有如下几种:烧结法溶出后的铝酸钠赤泥浆液,分解过程中含氢氧化铝的铝酸钠浆液。

另外,还有经过沉降分离过滤后含少量悬浮物的铝酸钠溶液。

对铝酸钠浆液进行下列测定:液固比、固体含量、细度、悬浮物和比重等物理性质,以及全碱、氧化铝、苛性钠、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铁、硫酸根、氧化镓、有机物等化学成分。

对各种浆液中的液固比及固体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矿浆配料的情况;赤泥浆液的过滤沉降性能以及种子分解过程中氢氧化铝种子添加量等。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氧化铝生产过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法的研究摘要:一般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数值很难进行实时在线检验,氧化铝工厂只能使用人工定时采集样本,化验室滴定检验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检验成本较高,而且有较大滞后,会给氧化铝各个工序产品品质闭环操控和优化带来较大的影响。

而软测量方法是解决检测参数评估困难的有效方式,使用这种技术在线预估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是处理组分浓度在线测验问题的有效方式。

但是为了避开单独研究各个工序的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数值,本文重点研究了HRNNPLS建模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数值软测量方式。

关键词:氧化铝;铝酸钠溶液;软测量方法引言铝酸钠溶剂是使用拜耳法制造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存在于生产全过程,它主要由苛性碱成分、氧化铝成分及碳酸碱成分构成,因此需要使用自动分析仪器,通过检验物理数值确定溶剂的组分浓度数值,分析速度快,不仅代表了过程操控分析的趋势,而且是进行生产自动操控的必要过程,可以有效提升氧化铝产量、降低消耗、减少工作强度。

1问题描述氧化铝制作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数值和温度、电导几率存在复杂的联系,只用机理模式很难描述,因此选择机理相似模型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混合建模型方式根据苟性碱物质和氧化铝浓度数值建立模型。

补偿模式的输入变量即温度和电导几率呈现共线关系,因此使用算法预先处置,作为神经网络补偿模式的输入,主元变化量去掉共线的时候,还可以调低输入变化量的维数,简化神经网络。

总之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方式出入的联系如下:其中T1,d1,T2,d2,T3,d3是铝酸钠溶剂当中三个不一样的温度和电导率数值。

2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软测量模型结构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测量方式主要由数据搜集预处置,苛性碱和氧化铝浓度数值软测量方式,碳酸碱浓度数值软测量模式等部分构成,如图表1。

图1 铝酸钠溶液组分浓度测量方法结构图2.1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现场搜集到的铝酸钠溶剂温度和电导几率数值,先要进行滤波、离群点辨别等预处置,然后建立模型进行测试。

氧化铝

氧化铝

1#分解槽岗位生产的基本原理:精制后的铝酸钠溶液,经板式换热器降温后加入晶种进入分解首槽,在晶种的诱导的作用下,AL(OH)3开始析出,由于分解过程中温度进一步降低而溶液只能维持一定的饱合度。

AL(OH)3则不断析出,不断产生新晶核及晶核的长大、附聚经过一个分解周期后到末槽出料得到产品。

2#分解槽的高度35.5/34.8/34.2/33.5/32.8/32/31.4/30.53#分解槽的基本任务:负责将种子混合槽岗位送来的种子混合液按照本岗位的技术指标及技术条件进行晶种分解得到合格的AL(OH)3。

3#开车顺序:检查槽体及流程确无问题开始进料,来料后待AH料浆漫过槽底第一层浆叶后,开启搅拌,并检查搅拌润滑电源等有无异常。

通知出料泵岗位检查槽入孔、出料阀门是否泄漏,有问题立即处理,若处理不好,应停止进料放空处理。

4#停车顺序:接到命令后,截断进料流程槽,槽下开循环泵退槽,待出完后停车。

停车时应注意槽内有无积料,如有积料则用母液反复冲刷,若结疤严重要汇报车间,安排清理。

分解槽停车时要注意切断电源关闭提料风阀门。

5#板换注意事项1)设备进行水压试验时,先对板侧(宽通道侧)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合格后,再对管侧(窄通道侧)进行水压试验,在管侧升压过程中注意保持板侧压力维持在设计压力。

2)设备运行时,必须先通过板侧介质,然后再通管侧介质,保持两侧的压差一般不超过0.2Mpa;停运时必须先关断板侧介质。

出现意外故障时先对管侧及时进行泻压。

3)设备运行中,应保持板侧介质流量等于或接近设计流量。

4)设备停运时,应及时将板侧的积料反顶入罐中,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设计压力0.8Mpa6#:分解槽冒槽的原因及处理:**量过大,液量不平衡《联系相关岗位进行液量调整》提料风阀门开的太大《适当关小风门》流槽不畅或堵塞《清理流槽》7#隔离分解槽:首先停止对该槽进料;利于高压风及大循环倒料;利于母液或化清液清洗,将剩余的料清理完毕停止搅拌。

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

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

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发布前言《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十三个部分:--第1部分:铝酸钠浆液固比与固含分析--第2部分:铝酸钠浆液细度分析--第3部分:铝酸钠精制液浮游物分析--第4部分:铝酸钠其他浆液浮游物分析--第5部分:铝酸钠浆液中全碱、氧化铝含量分析--第6部分:铝酸钠浆液中苛性碱分析--第7部分:铝酸钠浆液中二氧化硅的分析--第8部分:铝酸钠浆液三氧化二铁分析本标准于首次发布本标准由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铝点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本标准主要编写人:本标准审定人:本标准批准人: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铝酸钠浆液固含的分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量法分析铝酸钠浆液的固含的方法提要、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铝酸钠溶液的固含的分析。

2 方法提要量取定量体积的浆液过滤、烘干,再称量固体,根据重量计算固含,3 试剂1%酚酞。

4 仪器电热板;电子天平(精度0.01g)。

抽滤瓶(配套瓶塞及布氏漏斗)。

不锈钢托盘。

5 试样试样须充分搅匀。

6 分析步骤将取来浆液,搅拌均匀,迅速用已去皮重的100ml量筒量取85-100mL浆液,把浆液倒入已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中减压过滤,用热水洗净量筒全部倒入漏斗中,再用热水洗涤滤饼3~4次(对于留样的,要洗至无碱性,以酚酞检验至无红色),同滤纸一起取出,于电热板上低温处烘干,称重(减去滤纸的重量)(W)。

7分析结果计算W固含(S) =—————V×1000式中:S——为固含,g/L;W——烘干后固体的重量,g。

V----浆液体积,ml.8 注意事项量取浆液时一定要搅拌均匀;量取时要准确;过滤时不能跑滤。

倾入矿浆时,一定要快,稳,防止再沉淀,同时不要将矿浆附在量筒外壁上.铝酸钠浆液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铝酸钠浆液液固比的分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量法分析铝酸钠浆液的液固比方法提要、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

铝酸钠溶液解析培训资料

铝酸钠溶液解析培训资料
原料储存
合理规划原料储存区域,保持储存环境干燥、通风 ,防止原料受潮、变质。
原料检验
对进厂的铝酸钠溶液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质量 合格。
铝酸钠溶液的加热
80%
加热方式
采用合适的加热方式,如蒸汽加 热、电热加热等,确保铝酸钠溶 液均匀受热。
100%
温度控制
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温度过 高或过低影响铝酸钠溶液的解析 效果。
铝酸钠溶液的洗涤
01
02
03
洗涤方式
采用适当的洗涤方式,如 喷淋洗涤、逆流洗涤等, 确保铝酸钠溶液充分洗涤。
洗涤剂选择
选用合适的洗涤剂,能够 有效去除铝酸钠溶液中的 杂质和有害物质。
洗涤水质
确保洗涤用水的质量,避 免因水质问题影响洗涤效 果和产品质量。
铝酸钠溶液的干燥
干燥方式
根据铝酸钠溶液的性质和 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干 燥方式,如自然干燥、热 风干燥等。
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停机检查,并采取相应的 处理措施。
铝酸钠溶液解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保养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等日常保养工作,保持设 备的良好状态。
定期检修
按照规定的时间或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易损件更换
及时更换易损件,如搅拌器叶片、滤布等,保证设备 的性能和效率。
铝酸钠溶液解析的应用
氧化铝生产
铝酸钠溶液解析是氧化铝生产中的重 要环节,通过解析反应将铝元素从溶 液中提取出来,得到氧化铝产品。
废水处理
铝酸钠溶液解析也可用于处理含铝离 子的工业废水,通过沉淀剂将铝离子 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实现废水中铝 离子的去除。
02
铝酸钠溶液解析工艺流程

第五章---铝酸钠溶液的分析

第五章---铝酸钠溶液的分析

第五章铝酸钠溶液的分析第一节铝酸钠浆液概述铝酸钠浆液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了解铝酸钠浆液的组成和含量,对正确管理氧化铝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铝酸钠浆液主要有如下几种:烧结法溶出后含硅钙渣的铝酸钠浆液,分解过程中含氢氧化铝的铝酸钠浆液.另外,还有经过沉降分离过滤后含少量悬浮物的铝酸钠溶液.对铝酸钠浆液进行下列测定:液固比、固体含量、细度、浮游物和比重等物理性质,以与全碱、氧化铝、苛性钠、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铁、硫酸根、氧化镓、有机物等化学成分.对各种浆液中的液固比与固体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矿浆配料的情况;硅钙渣浆液的过滤沉降性能以与种子分解过程中氢氧化铝种子添加量等.细度的测定是为了控制矿浆中矿石磨细的程度,以与控制烧结系统中溶出熟料中氧化铝溶出率和使硅钙渣较易沉降分离.铝酸钠精液中的悬浮物是铝硅酸钠细小颗粒,精液中有过多的悬浮物存在时会随铝酸钠溶液的分解而进入氢氧化铝中,从而使产品质量变坏.因此,必须控制精液中悬浮物的含量.氧化铝生产中把铝酸钠溶液中的碱分为三种形式:全碱〔Na2O T〕、碳酸碱〔Na2O C〕和苛性碱〔Na2O K〕.它们主要以钠盐形式存在,此外尚有部分以钾盐形式存在.在分析过程中均以氧化钠形式报出结果.在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是指未化合的NaOH 、铝酸钠[NaOH·Al<OH>3]、硅酸钠〔Na 2SiO 3〕等,以Na 2O k 表示;以Na 2CO 3形式存在的碱叫做碳酸碱,以Na 2O C 表示;上述二种状态的碱的总和则称为全碱,以Na 2O T 表示.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成份浓度用每升铝酸钠溶液中所含该成份的克数来表示.铝酸钠溶液的一个重要特性函数是苛性比值〔ak 〕,计算公式为:1.645k N ak Ao=⨯ 式中:N k ,A 0— 分别为铝酸钠溶液中Na 2O k 和Al 2O 3的浓度,克/升1.645 — Al 2O 3与Na 2O 分子量的比值,即102/62苛性比值为1.0的铝酸钠溶液瞬间即分解,ak=1.193的溶液制成后经过几个小时即开始分解,ak=1.4~1.8的铝酸钠溶液在生产条件下相当稳定,ak=3.0以上的铝酸钠溶液经过很长时间都不会分解.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苛性比值的变化X 围为1.1~3.5,苛性比值等于1或小于1的铝酸钠溶液是不存在的.在烧结法中要求保持一定浓度的碳酸碱,碳酸碱含量过低时对硅钙渣的沉降带来不利的后果,但碳酸碱的含量过高,它能与硅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硅酸钠.而硅酸钠进一步与铝酸钠反应生产铝硅酸钠溶液造成溶液中氧化铝的损失.在这里先对生产中一些技术指标的概念加以简要说明.固体含量表示在1L浆液中所含固体重量的克数〔g/L〕.液固比表示浆液中液体重量与固体重量之比,即液/固,L/S.细度采用不同筛号,将烘干的固体粒子过筛后,筛后残留与固体总重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浮游物表示1L铝酸钠溶液中所含悬浮物的克数〔g/L〕.水分或含水率表示浆液的水分或滤饼中含有水分的多少,用百分数表示〔%〕.碱液比重: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铝酸钠溶液的重量.数值与密度相同〔g/cm3〕.苛性比〔αK〕:是指铝酸钠溶液中所含的苛性碱〔Na2O K〕与氧化铝〔Al2O3〕的分子比值.氧化铝生产中各工序苛性比的变化X围较大.苛性化系数的升高使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增加.硅量指数:是指溶液中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重量比值.铝酸钠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存在对铝酸钠溶液起着稳定的作用,烧结法溶出液中由于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硅增加了溶液的稳定性,所以可以采用低的苛性比系数.但是在氢氧化铝分解过程中,二氧化硅随着氢氧化铝的生成,而部分的析出,影响氢氧化铝的质量,所以必须根据需要确定硅量指数X围.种分分解率:种分分解率表示溶液中氧化铝析出量与原来溶液中氧化铝含量的比例.<铝酸钠溶液种子搅拌分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将溶液降温,加晶种和搅拌等,将铝酸钠水解使氢氧化铝从溶液中分解出来.>考虑到溶液浓度的变化,通常用苛性比计算.ηAl2O3%=<αK母-αK原>×100/αK母式中:ηAl2O3%—种分分解率;αK母—分解后溶液的苛性化系数;αK原—分解前溶液的苛性化系数.碳分分解率:在碳分分解过程中要求最大限度地把杂质二氧化硅留在溶液中,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把溶液中氧化铝分解出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由生产实践来确定不同硅量指数的溶液可以达到的最高限度的氧化铝碳分分解率.例如:碳分分解率的计算与种分分解率一样,是用被分解析出的氧化铝与原始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的重量比值来表示.在分解过程中液体发生浓缩.根据分解前后全碱的比值表示溶液浓缩的情况,并在计算过程中加以修正.ηAl2O3%=[Al2O3原-Al2O3出×<Na2O T原/Na2O T出>]×100/Al2O3原=[1-Al2O3出×Na2O T原/<Na2O T出×Al2O3原>]×100式中:Al2O3原、Al2O3出—分解前后溶出液中氧化铝的浓度,g/L;Na2O T原/Na2O T出—分解前后溶出液中全碱的比值又称浓缩比;ηAl2O3%—碳分分解率.在碳分分解的过程中,由于原始溶液的硅量指数决定了溶液氧化铝最大限度的分解X围.因此首先需要测定原始溶液中的全碱和氧化铝的含量,当碳分分解率达到规定的X围就停止分解,完成生产控制的目的.进行铝酸钠溶液中各成分的测定时,使用的铝酸钠溶液,必须经过过滤或经过沉降后的上层清夜.7、铬天青S比色法测定氧化铝7.1 方法原理取适量试液调节酸度至PH=6,使铝与铬天青S生产紫红色络合物:Al3++2CAS→Al〔CAS〕3,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处比色测定.本方法适用于低铝浓度的测定.7.2 试剂7.2.1 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称取六次甲基四胺100g,加水溶解后,加1+1盐酸10mL,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PH=6.0.7.2.2 抗坏血酸:0.4%〔用时现配〕.7.2.3 0.1%铬天青S:称取铬天青S1.00g于烧杯中,加少许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保质期1个月.7.3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0.00、2.00、4.00、6.00、8.00、10.00mL氧化铝标液〔10ug/mL〕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50mL左右,分别加抗坏血酸5mL,摇匀,准确加入铬天青S显色液4.00mL摇匀,加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5 mL摇匀,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545nm处测其吸光度,建立工作曲线.7.4 测定步骤7.4.1 准确吸取5.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50mL左右,加抗坏血酸5mL,摇匀,准确加入铬天青S显色液4.00mL摇匀,加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5 mL摇匀,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545nm处测其吸光度.同时做空白试样.计算:式中:C—氧化铝标液的浓度,ug/mL;A—试样的吸光度;A0—空白的吸光度;a—曲线的斜率;V—试样的吸取体积,mL.7.4.3 注意事项试剂加入时严格按顺序加入,并且每加入一种试剂必须充分摇匀.7.5 固体试样的测定7.5.1 称取烘干、磨细、混匀的试样0.2500g于30mL银坩埚中,加3g固体氢氧化钠,在750C°下熔融18分钟,取出,用热去离子水洗入已加有40毫升1:1盐酸和50毫升去离子水的250毫升容量瓶中,定容,摇匀.7.5.2 分取上述制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50mL左右,以下操作同上.第三节苛性碱的分析1、方法提要加入氯化钡使有干扰的阴离子〔CO32-、PO43-、SO42-等〕生成沉淀,加入水杨酸钠掩蔽铝,以绿光—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铝酸钠溶液中的苛性碱.2、试剂2.1 盐酸标准溶液:0.3226mol/L.2.2 氯化钡:5%水溶液.2.3 水杨酸钠:10%溶液.2.4 绿光酚酞指示剂:2+1.3、测定步骤3.1 在5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氯化钡溶液〔若碳碱低于20g/L时加入30mL〕,加入水杨酸钠溶液5mL〔若氧化铝浓度过高时加入10mL〕3.2 加入6滴绿光—酚酞;3.3 将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倒入到准备好的滤纸上进行过滤,用开始部分滤液〔不得低于5ml〕润洗接液瓶内壁后弃去.〔对于浮游物很低的样品可直接吸取上层清液〕;3.4 用试液润洗移液管1次,移取滤液5.00ml〔低浓度的样品移取10.00mL〕于100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冲洗吸管内壁,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5 移取10.00ml稀释后的试液于上述500ml锥形瓶中;3.6 以点滴成线的速度,用0.3226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亮绿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V1;3.7 分析结果计算:Na 2O 〔g/L 〕=10.32260.03110002V V ⨯⨯⨯ 简化为:V1×20式中:V―取试样相当于原液体积,mL ;V 1―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0.3226―盐酸标准液的摩尔浓度;0.031―1/2氧化钠的毫摩尔质量;V2―所分取的试样体积相当于原液的毫升数.4、方法说明4.1 铝酸钠溶液中的苛性碱是指溶液中未化合的氢氧化钠〔NaOH 〕、铝酸钠[NaOH·Al<OH>3]、硅酸钠〔Na 2SiO 3〕等.往待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时,溶液的碳酸钠、硫酸钠与磷酸钠发生下列反应:CO 32-+Ba 2+=BaCO 3↓SO 42-+Ba 2+=BaSO 4↓2PO 43-+3Ba 2+=Ba 3<PO 4>2↓用0.3226M 盐酸进行滴定时溶液中的苛性碱有下列反应:NaOH+HCl→NaCl+H2ONaAlO2+HCl+H2O→NaCl+Al<OH>3↓4.2 测定苛性碱时应加入酚酞—绿光指示剂.酚酞是作为中和反应的酸碱指示剂,当反应到达等当点PH=8.2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指示终点到达.从上述反应式中可见,在滴定过程中有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存在,同时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又有Al<OH>3白色沉淀产生,这些沉淀都会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敏锐,为了使终点颜色变化便于观察,使用酚酞—绿光指示剂.酚酞—绿光指示剂是由二甲基黄指示剂与次甲基蓝染料加一定比例的乙醇混合而成.它改善终点的变化过程是:次甲基蓝在酸碱滴定中颜色不变,为蓝色;二甲基黄指示剂在滴定到等当点附近时,由于一滴酸的加入引起PH值由9.7变化到4.3的X围就变为黄色,二者组成绿色.当滴定达到等当点以前,酚酞显红色,滴定到达等当点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时绿光指示剂的绿色与轻微的红色组成灰绿色,此时表明滴定终点到达,比单独使用酚酞指示剂终点颜色易于观察.4.3 加入水杨酸钠是为了消除铝离子的干扰,便于终点的判断,水杨酸钠的加入量视铝浓度而定.5、注意事项5.1 滴定速度要适中,不宜太快或太慢.5.2 滴定近终点时应振荡2~3次..5.3 若样品浓度过低时,为减小滴定误差,直接吸取原液进行滴定,不用稀释.11/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阀的连接图
Fig. 2 Connect ion of valves
( P1 is used to suck pheno lphthalein and water, P2 is used to suck w aste solutio n, P3 is used to suck titrant ( SAL ) ,
表 2 样品分析结果对照表
Table 2 Results of sample analysis
No.
Concent ration of A l2O 3/ ( g#L- 1) By t his method By chemical met hod
Relat ive error/ %
1
159. 98
158. 88
3. 5 线性情况 配制一系列不同 A l2O 3 含量的标准溶液进行测
定, 考察方法线性, 结果如表 1 所示。数据处理后 得到: 校正方程 Y = - 48. 299 4+ 8. 81X , 相关系 数 r = 0. 999 8。 其 中 X ) Q ( A l2O3 ) ; Y ) V ( T it rant) ; 线性范围为 15~ 160 g/ L Al2O3。
图 1 滴定过程中吸光度变化图
Fig. 1 Absorbance chang e during typical t itration
¹ [ 收稿日期] 2001- 03- 13; [ 修订日期] 2001- 05- 10
[ 作者简介] 张 磊( 1977- ) , 男, 硕士研究生.
# 942 #
以氧化铝浓度为横坐标, 以滴定剂消耗的体积 为纵坐标, 可做出实际样品分析的校正曲线。在测 定时, 分析仪测出待测样品消耗的滴定剂体积, 然 后在校正曲线上求出对应的浓度。 3. 6. 2 实际样品分析结果
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见表 2。 由表 2数据可知, 本法与现行手工化学分析结 果相近, 完全可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图 1 中 A B 段为滴定苛性碱和 1/ 2 碳酸碱( 体 积记为 V 1) , B 点为滴定终点,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 色。此时加入 NaF 饱和溶 液, 溶液由 无色变为 红 色。BE 段为滴定 Al 释放出的 OH- , D 点为滴定 终点, C 点溶液为红色, E 点溶液为无色, 以 BD 两点间的体积差计算铝的浓度( 体积记为 V ao) 。
样体积、滴定剂浓度、反应池体积( 13 mL ) 之间的 关系, 确定检测时采样环体积为 50 LL, 滴定剂浓 度为 0. 18 mol/ L 。
3. 3 管道内径、长度的选择 由于铝 酸钠溶 液的碱 度高、粘 度大, 其 中的
N a2CO3 晶体易析出, 所以采样品的管路采用内径 为 0. 7 mm 的聚四氟乙烯管, 排废液管路的流量大, 也采用内径为 0. 7 mm 的聚四氟乙烯管, 其他管路 采用内径为 0. 5 mm 的聚四氟乙烯管。由于从理论 上说反应管道长度对测定无影响, 反应管只起到输 送溶液的作用, 各连接管的长度应尽量短, 其长度 分别为: 80, 45, 45, 45, 30, 30, 26, 25, 25, 22,
由于酚酞变色范围为 pH = 8. 0~ 9. 8, 所以只 能检测到苛性碱和 1/ 2 碳酸碱及与氧化铝相当量的 OH- , 因为碳酸碱在 pH8. 0 只能被滴定成碳酸氢 碱。
1. 2 滴定过程曲线 滴定过程中吸光度随滴定剂体积变化的情况如
图 1 所示。
1 测定方法
1. 1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测定的化学体系 在本实验中采用磺基水杨酸溶液为滴定剂, 酚
0. 7
2
97. 41
98. 79
- 1. 4
3
165. 78
166. 82
- 0. 6
4
79. 55
78. 94
0. 8
5
73. 57
73. 19
0. 5
6
76. 56
76. 48
0. 1
7
65. 05
65. 02
0. 04
3. 7 关于 NaF 与 SAL- Al( OH) 3 反应比例的探讨 实验 发 现 NaF 与 SAL- Al( OH ) 3 反 应, 置换 出
张 磊, 陈晓青
( 中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长沙 410083)
[ 摘 要] 采用流动注射微 量滴 定分 析方 法, 通过 铝酸 钠溶 液分 析仪, 研 究了 以磺 基水 杨酸 ( SA L ) 为滴 定剂、
NaF 为络合剂及酚酞为指示剂 时, 自动分 析铝酸钠溶液中氧 化铝含量的方法。探讨了滴定 剂浓度、采样体积、管
第 11 卷第 5 期
张 磊, 等: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的自动快速分析
# 943 #
22, 8 cm。
3. 4 共存组分的影响 生产实际中铝酸钠溶液通常含有 Ca2+ , SO24- ,
SiO23- , S2- , 含量分别约为 0~ 5, 0~ 5, 0~ 4, 0~
6 g / L。为了考察它们对测定的影响, 本文取 30 m L 铝酸钠标准溶液, 其中 Al2O3 理论含量为 90 g/ L ,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 CaCl2, N a2S, N a2SO4, N a2SiO3, 用手工法和本法分别测出 A l2O3 的含量。按照两种 方法绝对误差 [ 1. 5 g/ L 的标准, 结果表明铝酸钠 溶液中的 Ca2+ , SO24- , SiO23- , S2- 含量分别在 5, 7. 2, 5, 4 g/ L 范围内时不干扰 A l2O 3 的分析测定。
表 3 不同铝浓度情况下 N aF 与 SAL-A l( OH) 3 的反应比例系数
Table 3 Coef ficient of react ion of NaF and SAL-Al( OH) 3 under different
concent rat ions of alumina
Conc. of
173 1. 73
由表 3 可 知, $V 1 的 平均 值 为 101. 25 LL,
$ V ao的平均值为 172. 75 LL , 可认为它们是一个定
值。$ V 1 代表每增加 20 g / L 氧化铝,
Al(
OH)
4

解出一个 OH- 消耗的滴定剂体积的增量; $ V ao代
表每增加 20 g/ L 氧化铝, SAL-Al( OH ) 3 与 NaF 反
展, 作为控制氧化铝生产过程重要技术指标的铝酸 钠主要成分 ) ) ) 苛性碱、氧化铝、碳酸碱的含量的 自动分析已成为工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 前国内仍普遍采用手工化学分析的方法[ 1] 。
谭爱民等[ 2] 将 传统滴定分析 原理与流动注 射 分析仪器相结合, 提出了新的自动微量滴定分析方 法, 并结合双波长检测实现了快速测定铝酸钠溶液 中的苛性碱[ 3] 。陈秋影等[ 4] 在此基础上, 采用两次 滴定并差减的 方法实现了 苛性碱、全 碱的快速 分 析。谭爱民等[ 5, 6] 利用 F IA 滴定技术测定铝酸钠溶 液中 的苛 性碱、碳酸 碱和 全碱, 取得 了较 好的 效 果[ 5, 6] 。文献[ 7~ 9] 报导了几种自动滴定的方法。 但是由于铝酸钠溶液具有碱度高、粘度大、铝易产 生沉淀等特性, 以及流动注射分析和仪器设备条件 的局限性, 上述报道的方法均未在生产实际中得到 应用。
道内径及长度、共存元素的影响, 推测了 N aF 与 SAL-A l( OH) 3 的络合比例。
[ 关键词] 流动注射微量滴定; 铝酸钠; 氧化铝; 自动分析
[ 中图分类号] O 652. 9
[ 文献标识码] A
铝酸钠溶液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 品之一。随着氧化 铝生产过 程朝着自 动化方向 发
V1
Al2O 3/ ( g#L - 1)
/ LL
20
225
V ao
$ V 1 $ V ao $ V 1
/ LL
/ LL
/ LL / $ V ao
317
)
)
)
40
332
487
107
170 1. 59
60
429
660
97
173 1. 78
80
530
835
101
175 1. 73
100
630 1 008 100
2 实验
2001 年 10 月
2. 1 仪器及试剂 铝酸钠溶液分析仪( 湖南力合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 氢氧化钠溶液: 200 g / L( 以 N a2O 计) ; 碳酸钠溶液: 50 g/ L ( 以 N a2O 计) ; 铝酸钠标准溶液: 苛性碱浓度 100 g/ L , 碳酸
碱浓度 20 g/ L , 氧化铝浓度 100 g/ L ( 以 Al2O3 计) ; 磺基水杨酸( SAL ) : 0. 18 mol/ L ; 磺基水杨酸二钠( Na2( SAL) ) : 0. 05 mol/ L; 氟化钠饱和溶液; 酚酞: 1% 的 60% 乙醇溶液;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蒸馏水。
OH- 的反应并不完全, 滴定被 N aF 置换出的 OH所消耗的滴定剂体积明显小于理论计算的体积, 但 是并不影响测铝的线性关系, 可见该反应是按照一 定比例进行的。为了得到这一比例系数, 进行了如 下实验。
配制 5 个样品, 固定 NaOH 和 N a2CO3 的浓度, 氧化铝的浓度分别为 20, 40, 60, 80, 100 g/ L。用 分析仪测定, 记录图 1 滴定曲线中的 V 1 及 V ao, 数 据如表 3 所示。
2. 2 流路系统及分析流程图 本文采用的流路连接系统见图 2, 分析流程如
图 3 所示。
图 3 氧化铝自动分析流程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