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__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课件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课件
-2-
单元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总是确 定的,所以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能 力。 1.教材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教材中已出现过,可联系教材相应迁移。 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教材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 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2013 年山 东卷)“被”字,已学过的有通假用法,是“穿着”的意思(“将军身披坚执锐”《隆 中对》)。
-12-
单元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尚书省任职期间,经常假托身体 有病不上朝,按照当时尚书省的制度,因疾病不上朝超过一百天就停止俸禄。 李丰病假不超过几十天,就短时间地开始上朝,不久又卧床不上朝,像这样重 复了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 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也做官多年,一起历任郡守,李 丰常常在人群中明确地告诫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期有病,李伟担任二 千石,荒于饮酒,使得新平、扶风两个郡陷入混乱之中,但李丰也不加干涉, 大家都认为他们倚仗皇帝的恩宠。
-17-
课前单元整阅合 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王维(701?-761),唐 代诗人、画家,字摩诘, 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王 维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 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 赴京城试,举解元(即举人 第一名),二十一岁进士及 第。曾一度奉使出塞,此 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 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 罪,因曾作诗寄慨,所以 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 至尚书右丞。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共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共15张PPT)
文体对象:中国古代散文
游记散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哲理散文—— 《庖丁解牛》 史论散文—— 《阿房宫赋》 传记类散文—— 《项羽之死》
《西门豹治邺》 《大铁椎传》
(2)文体内容: 《过小孤山大孤山》 ——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庖丁解牛》 ——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 《项羽之死》 ——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阿房宫赋》 ——通过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描绘,说明国家 兴亡的道理。 《西门豹治邺》 ——通过生动曲折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大铁椎传》 ——通过充满悬念的记叙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
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 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 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 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 化的倾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二十四史非史也,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梁启超
二十四史是我国 古代二十四部历书 的总称。除《史 记》是通史且为个 人写作外,其余都 是断代史,且大多 为集体编写。
前四史为: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陈寿《三国志》
2008年湖南卷 2008年全国卷1 2008年全国卷2 2008年安徽卷 2008年江苏卷 2008年北京卷 2008年天津卷
2009年湖南卷 2009年全国卷1 2009年全国卷2 2009年安徽卷 2009年江苏卷 2009年北京卷 2009年天津卷
选自《欧阳修全集》 21分
昙首传》
选选自自《《新后唐汉书书··韩吴休汉传传》》考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课件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课件
-21-
单元整合
二、逻辑推理探究: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2、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3、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22-
三、单元整电合 阻定律:
1、表达式: R l
s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 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 理量。
-2-
单元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总是确 定的,所以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能 力。 1.教材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教材中已出现过,可联系教材相应迁移。 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教材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 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2013 年山 东卷)“被”字,已学过的有通假用法,是“穿着”的意思(“将军身披坚执锐”《隆 中对》)。
-13-
单元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 任的人是谁?”有人指着李丰。李丰知道虽然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是因为自 己和皇帝有儿女婚姻,想凭此依附至尊,因此就顺从没有推辞,就上奏章奉行。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皇帝常常单独地召见他,和他谈话,不知道谈 些什么。景王知道他谈论自己,问李丰,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就杀了李 丰。这件事一直是个秘密(没人知道)。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精品课件

掌握学习重点,明确学习方法:
1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2 、理清同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 情节。 3 、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 和艺术形象。
二十四史是我国 古代二十四部历书的 总称。除《史记》是 通史且为个人写作外, 其余都是断代史,且 大多为集体编写。 前四史为: 司马迁《史记》 二十四史非史也,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陈寿《三国志》 ——梁启超
2008年湖南卷 2008年全国卷1 2008年全国卷2 2008年安徽卷 2008年江苏卷 2008年浙江卷 2008年山东卷 2008年四川卷 2008年江西卷 2008年海南宁夏卷 2008年北京卷 2008年天津卷 2008年辽宁卷 2008年重庆卷 2008年福建卷 2008年广东卷
选自《欧阳修全集》 21分 选自《宋史· 廖刚传》 选自《宋书· 王昙首传》 选自《新唐书· 韩休传》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 选自《白居易传》 选自《聊斋志异· 张诚》 选自《明史· 郑濂传》 选自《左传· 子产为政》 选自《晋书· 嵇绍传》 选自《汉书· 韩延寿传》 选自《墨子· 兼爱中》 选自《隋书· 韩擒虎传》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晏子春秋》 选自《晋书· 周访传》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示例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 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2008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 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 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 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 人教课标版
湖南师大附中 xiangbin11
2008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特点:
(1)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
(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 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选文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 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 向。
(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 受到重视,不仅题型多样化,而且题量趋 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
“古代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和单元构成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 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其“意” 蕴藉隽永,需要仔细品味。
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
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不同的散文类别,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 ——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 ——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说理类散文的形象 ——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意喻之米, 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 饭不变米形, 酒形质尽变。
示例: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课件(28张PPT)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课件(28张PPT)

(二)诗文有别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 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 引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 。
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恨你恨你真恨你, 请个皮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砧板上, 刀刀剁你剁死你!
——湖南民歌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 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 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
★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情类——真挚感人的情感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形象玲珑,如羚羊挂角, 语言重跳跃和省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 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 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在语言 表达上要规范一些。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2(11份) 人教课标版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2(11份) 人教课标版

第26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四单元·12.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杰然 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 如宝装 屏风。是日 风 静,舟行 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 颇迟,又 秋深 潦缩, 故得尽 见, 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 杜 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 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 江中独山,如金山、 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

第16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四单元·12.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答案
(1)经过|责备|指出过失|过错|拜访
(2)幸亏|希望|宠幸 (3)确实|随意|忠信|通“伸”,伸长 (4)接近|从高处向低处看|来到|面对
第17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四单元·12.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 本 赏 析
一、文本感知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第22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第四单元·12.
名师一号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9),起用为夔州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 (今 浙江绍兴)出发, 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 途中以日记纪行, 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2(11份)2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ppt2(11份)2
第一部分 散文 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14.自主赏析 《项羽之死》——司马迁
基础预练
赏析探究
篇头寄语
血色夕阳,染写着豪杰的壮烈;滔滔乌江,滚鸣着英雄的 悲歌。“四面楚歌”中,啸出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 壮;刀山剑丛里,绽出的是“所向披靡”的霹雳;乌江渡口 前,笑对的是“我何渡为?”的无悔;重创强敌后,做出的是 “拔刀横颈”的壮举。豪杰的壮烈,英雄的悲歌,自此震撼着 千古,令人感叹连连,扼腕不已。谁言“胜者王侯败者寇”, 他,项羽,这生时的人杰,死后的鬼雄,不但记进了太史公的 “本纪”,更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命令骑兵一起从四面向下冲,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于是项羽大声呼喊着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于是就
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
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 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夜
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 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 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
hái
|dài
|chēnɡ
|jiè |huì |fù
2.选字形
赅垓
博 心
刈挹
除 水
乌毋化宁为缺
有 滥
聚集
沙成塔 思广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49
文言知识练习
一词多义
1、道 臣之所好道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不同,不相为谋 怀其璧,从径道亡 2、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天下土崩瓦解 天道,自然的规律 道理,规律 说,谈论 志向 路,道路 剖开,分解肢体 理解,懂得 解释,解答 分裂,涣散
庄子: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老子并称为“ 老庄 ”。
《庄子》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寓言比喻 来 说明道理。
《庄子》 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 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 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 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 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 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 则日记。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 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 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 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 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 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 临其境。
课堂练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C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 技术一般的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阶段二:技术高超的阶段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阶段三:进入哲理的阶段 理,批大郤 ,导大窾,因其固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
目有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澄(dèng)清混水易, 澄(chéng)清问题难。
泊:小船漂泊(bó) 在湖泊(pō)里。
学习探究
1.学习课文,弄清重要词句意思,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理清作者的行踪 •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 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 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简介: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 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 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 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 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 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 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 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社会 ,用 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 用____ 人 。 ___ 刀 来比喻___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 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 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 样来保护自己。
•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 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 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 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 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 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 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 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 结构整饬。 •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 获得了重要地位。
3.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思路】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 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 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 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 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 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 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 ) 过渡到认 识规律(“目无全牛” ) ,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 ( 游刃有余 )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牛
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以
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
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小寓言大智慧
——这个寓言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 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
一、重点突破
1 .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 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思路】 课文的写法是先写结果,后写原 因,这样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先写解牛的精 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印象深刻,激起人 们的悬念;二是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 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 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 的效果。
表转折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你、你的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晚:名作状
(2)岸土赤而壁立 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 (3)掠江东南去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4)上干云霄
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 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 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 之尤物。 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 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 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 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小 孤 山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 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 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小孤山
迎山而上胜迹迭(dié)出,启秀寺、一 天门等十余处景点,每一景点都有其雅 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 和雅士墨客之碑文。
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 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 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 死后化作秀姿超然的小孤山, 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 小姑之死,遂化作石矶,立于 江边,即“彭浪矶”,亦名 “彭郎矶”。
课文意旨探究
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 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 相似之处?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 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 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 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 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
杂的矛盾,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 处”,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
2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
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 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 的声音“乃中《经首》之会”? 【参考思路】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 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 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 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 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 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展现了庖 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之所以如此作了自 然的铺垫。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 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 也。
3、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 每至于族 士大夫之族 4、之 手之所触 始臣之解牛之时 善刀而藏之
众,一般的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类
结构助词,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指刀
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 余地矣 6、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技经肯綮之未尝 。 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两个)。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 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 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 又名大姑山。
大孤山
--------游记散文
•鹘 •抟 •蠡 •葭 •赪 gān • 湓 •汲 hú tuán lǐ jiā chēng pãn jí
• 矶 jī • 燧 suì • 窦 dîu • 潦 lǎo • 巉 chán • 上干云霄 •榭 xiâ


用 而且
因为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结构组词,的 代词,它 语音助词,无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