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柱状雕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5课 柱状雕刻》教学设计2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5课 柱状雕刻》教学设计2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5课柱状雕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5课柱状雕刻》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柱状雕刻的历史、特点以及创作步骤。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深入了解柱状雕刻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雕塑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于柱状雕刻这种艺术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掌握柱状雕刻的创作方法。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柱状雕刻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柱状雕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柱状雕刻的历史、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教师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制作好柱状雕刻的作品,准备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美术用品,如铅笔、橡皮、雕塑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柱状雕刻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柱状雕刻的历史、特点,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提前制作好的柱状雕刻作品,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创作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对柱状雕刻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柱状雕刻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柱状雕刻-苏少版教学目标1.了解柱状雕刻的基本形式和概念;2.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刻画方法;3.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耐心等品质。

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柱状雕刻的特点和形式;2.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耐心等品质;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柱状雕刻的基本构造和刻画方法;2.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耐心等品质;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刻画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雕刻工具、刻刀、美术书籍等;2.学生准备普通纸、彩色笔、刻刀等。

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柱状雕刻的相关图片和艺术作品,并讨论雕刻的特点和构造方法。

2. 柱状雕刻的基础知识1.柱状雕刻的基本形式:柱状雕刻是一种常用的雕刻手法,其核心是通过雕刻重新塑造出三维空间的形态和立体感。

雕刻家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将简单的柱体转变成复杂的艺术品。

2.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柱状雕刻的关键是立体感,首先需要雕刻家对“立体”这个概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传统的柱状雕刻偏重于对物体的轮廓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刻画。

在技巧上,需要重点关注线条和轮廓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对物体的表面纹理、细节和光影等的刻画。

3. 实践环节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柱状雕刻作品,并介绍它们的构造和刻画方法。

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学习。

具体步骤如下: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柱状雕刻作品,或者根据老师的指导,选择一些基本设计来进行模仿。

2.首先,学生需要在纸上画出柱体的基本形状、轮廓线和主要细节,为后续的雕刻打好基础。

3.然后,学生需要使用刻刀,根据设计要求,沿着轮廓线进行雕刻,注意保持手的稳定和刻刀的准确控制。

4.在雕刻中,学生需要注意物体表面的纹理和光影的处理,刻画出立体感和逼真感。

5.最后,学生可以用彩色笔对雕刻作品进行彩绘,使其更加生动、丰富和美观。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5课《柱状雕刻》教案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5课《柱状雕刻》教案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5课《柱状雕刻》教案第一篇:苏少版五下美术第5课《柱状雕刻》教案第5课柱状雕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柱状雕刻文化,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柱状雕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泥巴先制作一个简单的柱状造型,然后在这基础上做重复形的组合或者不同形状的穿插排列以及表现一个有趣的故事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标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学生动手制作,了解柱状雕刻文化,感受其装饰美,在简单泥柱造型的基础上通过挖、划、刻、添等方法丰富表现画面,做到画面效果与众不同。

教学难点:使立体的组合变化或者单个的故事情节画面丰富,课堂上表现出有童趣的个性作品,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柱子吧,一般柱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柱、方柱。

)这节课上我们把柱子的概念拓宽些,只要是能站立起来的长条状的都称为柱子,比如椭圆形的柱子,三角形状的柱子,胖胖的粗粗的柱子,细细长长的甚至要在中间插根筷子才能站稳的柱子。

也可以像象牙一样粗细有变化的柱子,下面我们用一块泥巴来搓一个柱子,自己喜欢什么形状就把它给做出来。

也可以拍打成泥片包在瓶子外面做空心的柱子。

外表光滑粗糙都无所谓。

(学生练习4分钟)二、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很快就做出了不同形状的柱子,而且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但是老师总觉得这柱子简单了些,看老师来稍加点东西是否会显得生动些?老师搓一根细细的泥条盘绕在光光的泥柱柱子上,一下子就与众不同了,为什么?因为有了装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柱状雕刻”。

(板书)1.国内柱状雕刻作品欣赏。

(1)欣赏图片——玉琮在柱子上进行装饰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在原始人类时就有作品流传下来。

(欣赏玉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件柱状雕刻的作品名称叫玉琮,是我国50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的柱状雕刻作品。

基本形是长方体的柱子,内圆外方,棱边圆角,形状规整,打磨精细,尤其是上面作了重复排列的纹饰,这件玉琮运用浅浮雕手法,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表现了良渚玉器的高度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化和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 柱状雕刻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 柱状雕刻1-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柱状雕刻的教学,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柱状雕刻,柱状雕刻的应用范围。

2. 让学生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雕刻刀的使用、雕刻的步骤等。

3. 通过对柱状雕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 教学难点:雕刻刀的使用、雕刻的步骤、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雕刻刀、木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雕刻刀、木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柱状雕刻的作品,引导学生对柱状雕刻产生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柱状雕刻的定义、应用范围、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3. 示范: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雕刻刀的使用、雕刻的步骤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雕刻的基本技巧。

4.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雕刻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柱状雕刻作品。

6.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柱状雕刻的定义2. 柱状雕刻的应用范围3. 雕刻刀的使用4. 雕刻的步骤5. 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柱状雕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柱状雕刻的作品,引导学生对柱状雕刻产生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年级美术下册《柱状雕刻》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美术下册《柱状雕刻》优秀教学案例
4.强化团队合作,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柱状雕刻作品。这种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反思与评价、作业小结等环节,促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柱状雕刻的技能,如刻刀、凿子等,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柱状雕刻作品。
4.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实践。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本案例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课堂重心转向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柱状雕刻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想法,共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间的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创作提供借鉴。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会欣赏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5课柱状雕刻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柱状雕刻的制作方法3. 柱状雕刻的创新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柱状雕刻的创新设计以及实践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等。

2. 学具:雕刻刀、橡皮泥、牙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柱状雕刻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制作方法,让学生对柱状雕刻有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柱状雕刻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板书设计1. 柱状雕刻2. 副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方法3. 柱状雕刻的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方法、创新设计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橡皮泥等材料,尝试制作一个柱状雕刻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柱状雕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展示作品:展示一些经典的柱状雕刻作品,如古代建筑中的柱子、现代雕塑艺术家的作品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柱状雕刻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柱状雕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你在哪里见过柱状雕刻?”“柱状雕刻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柱状雕刻相关的故事或历史背景,如古希腊神庙中的柱子,增加学生对柱状雕刻的文化认识。

05 柱状雕刻-教学设计

05 柱状雕刻-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
柱状雕刻是一幅立体的画,借助泥塑来完成柱状雕刻造型比较适合五年级学生来开展这项活动。泥可塑性强,操作也很安全,也是孩子喜欢的手工活动。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积极的动手能力,对于立体造型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手段:
1. 主要采用欣赏中外柱状雕刻作品,了解其表现特点和不同的材质,以及装饰技法,把他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古代玉琮的欣赏,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来装饰,这也是柱状雕刻最简单的装饰形式。
(2)欣赏图片——玉管
这也是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管,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它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呢?(重复)若我们用泥巴来模仿做一个,可以先完成一小部分再重复做几个串起来,要是一个个垒起来掉下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中间穿一根筷子。)
有趣的是一些现代建筑,摩天大楼的外立面也借鉴了柱状雕刻的效果,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我们来欣赏一下。
艺术是古老的,但是人们在生活中还在不断创造新的艺术作品来美化生活。柱状雕刻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永远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
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在粉笔上雕刻,或者在一些黄瓜水果皮上雕刻。
教学资源库
下面一组又是什么材质的呢,请同学们来看看(竹制笔筒)。竹子变红说明它经过长期把玩已经有一定的年纪,暗红色的外表透露出沉稳的光泽,也就是收藏界俗称的有了“包浆”。竹雕作品往往展示一个精彩的故事画面,有的可以用透雕的技法雕出好多层次来,我们也用泥柱的形式模仿竹雕笔筒来表现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这个是象牙雕刻的笔筒,外表也运用了浅浮雕的技法,线条流畅,纹饰精美。笔筒是我国古代文人书房的必备物品。好的作品雕工精美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设计意图:同龄人的作品更能打动学生,看得懂,做得到。这些学生的作品都是借鉴了中外柱状雕刻作品后有感而发,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的。

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5课 柱状雕刻-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5课柱状雕刻-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柱状雕刻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柱状雕刻的基本技法;3.训练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柱状雕刻的基本技法;2.制作柱状雕刻作品。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柱状雕刻技法表现主题;2.怎样运用创意和想象力创作柱状雕刻作品。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相关的雕刻工具和材料;2.柱形笔筒、木方、工具支架、刻刀、刀片等。

五、教学流程1. 热身(5分钟)导入柱状雕刻的概念,介绍柱状雕刻的特点和意义。

2. 知识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柱状雕刻的技法,如何通过刻凿表现出主题和形态,如何保持精度和比例等。

3. 演示示范(20分钟)展示柱状雕刻的样品,引导学生理解柱状雕刻的技法和特点,模拟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练习创作(3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柱状雕刻作品,先根据老师提供样品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柱状雕刻作品。

5. 互评交流(20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展示自己的作品,帮助其它同学改正不足之处,互相学习,提高创作水平。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柱状雕刻技法和作品进行总结归纳,以备下一节课使用。

六、课后作业1.重新制作一遍柱状雕刻作品,追求更好的效果;2.了解柱状雕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七、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的确立要详细、准确、具体,同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2.注重启发式提问,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3.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动力。

八、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综合评定的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柱状雕刻作者于建安无锡市崇安区广益中心小学类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柱状雕刻”是生活中常见的工艺美术作品之一,在不同造型的柱子上采用浮雕或者圆雕的方法,其内容常常是单一形状的重复排列或者不同形象上下组合穿插拼接,或者直接表现一个故事情节来形成一个有趣的画面。

有的装饰图形夸张变形,有的写实,有的带有神秘的原始部落图腾的风格,其视觉效果庄重、沉稳、大气。

我国古代的柱状玉石雕刻、竹雕、牙雕等都属于柱状雕刻这一范畴。

学生情况:柱状雕刻是一幅立体的画,借助泥塑来完成柱状雕刻造型比较适合五年级学生来开展这项活动。

泥可塑性强,操作也很安全,也是孩子喜欢的手工活动。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积极的动手能力,对于立体造型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手段:1. 主要采用欣赏中外柱状雕刻作品,了解其表现特点和不同的材质,以及装饰技法,把他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来;2. 老师示范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3. 教学采用由简入繁,分部完成作业,边讲边练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泥巴、泥板、展台、泥柱作品2件、木刻刀、彩纸、衬布、废旧茶叶包装盒。

学生准备:泥巴、八开画板、木刻刀、水杯、旧毛笔或者刷子、铅笔或者牙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柱状雕刻文化,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柱状雕刻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泥巴先制作一个简单的柱状造型,然后在这基础上做重复形的组合或者不同形状的穿插排列以及表现一个有趣的故事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标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学生动手制作,了解柱状雕刻文化,感受其装饰美,在简单泥柱造型的基础上通过挖、划、刻、添等方法丰富表现画面,做到画面效果与众不同。

教学难点:使立体的组合变化或者单个的故事情节画面丰富,课堂上表现出有童趣的个性作品,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柱子吧,一般柱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柱、方柱。

)这节课上我们把柱子的概念拓宽些,只要是能站立起来的长条状的都称为柱子,比如椭圆形的柱子,三角形状的柱子,胖胖的粗粗的柱子,细细长长的甚至要在中间插根筷子才能站稳的柱子。

也可以像象牙一样粗细有变化的柱子,下面我们用一块泥巴来搓一个柱子,自己喜欢什么形状就把它给做出来。

也可以拍打成泥片包在瓶子外面做空心的柱子。

外表光滑粗糙都无所谓。

(学生练习4分钟)二、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很快就做出了不同形状的柱子,而且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但是老师总觉得这柱子简单了些,看老师来稍加点东西是否会显得生动些?老师搓一根细细的泥条盘绕在光光的泥柱柱子上,一下子就与众不同了,为什么?因为有了装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柱状雕刻”。

(板书)1. 国内柱状雕刻作品欣赏。

(1)欣赏图片——玉琮在柱子上进行装饰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在原始人类时就有作品流传下来。

(欣赏玉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件柱状雕刻的作品名称叫玉琮,是我国50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的柱状雕刻作品。

基本形是长方体的柱子,内圆外方,棱边圆角,形状规整,打磨精细,尤其是上面作了重复排列的纹饰,这件玉琮运用浅浮雕手法,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表现了良渚玉器的高度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的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文化和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古代玉琮的欣赏,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粗细的线来装饰,这也是柱状雕刻最简单的装饰形式。

(2)欣赏图片——玉管这也是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管,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它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呢?(重复)若我们用泥巴来模仿做一个,可以先完成一小部分再重复做几个串起来,要是一个个垒起来掉下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中间穿一根筷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欣赏,了解到简单的形状重复组合在一起也能取得很好的装饰效果,值得小朋友借鉴参考。

(3)欣赏图片——青铜柱饰。

这件青铜柱饰装饰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动物,细节刻画得很生动。

如果我们用泥巴来捏制这些细节,可以事先捏好这些小动物,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该图的欣赏,了解到也可以是具象的内容来装饰柱状雕刻。

(4)欣赏中国古代不同材质的雕刻作品一组。

中国古代柱状雕刻作品取材广泛,大小不一,表现手法多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下面一组图片哪个同学可以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材质的?(学生回答:石头,陶,玉)尤其是第一件古代柱状石雕作品,分为3节,下面大,上面小,重心稳定,里面的佛像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旁边两件都采用重复的图形进行外表装饰,很是细腻,分别是陶制和玉制的柱状雕刻作品,中间这个陶制作品用了重复的纹饰,阴阳对比,简单中透露出精心制作。

下面一组又是什么材质的呢,请同学们来看看(竹制笔筒)。

竹子变红说明它经过长期把玩已经有一定的年纪,暗红色的外表透露出沉稳的光泽,也就是收藏界俗称的有了“包浆”。

竹雕作品往往展示一个精彩的故事画面,有的可以用透雕的技法雕出好多层次来,我们也用泥柱的形式模仿竹雕笔筒来表现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

这个是象牙雕刻的笔筒,外表也运用了浅浮雕的技法,线条流畅,纹饰精美。

笔筒是我国古代文人书房的必备物品。

好的作品雕工精美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图片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不同材质的柱状雕刻作品,拓展学生视野,欣赏他们的装饰手法,借鉴到学生的创作中去。

2. 国外作品欣赏。

(1)欣赏外国古代的烛台。

国外的柱状雕刻也是精彩纷呈,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很夸张,大多以石头木头来创作。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组外国古代的烛台,它的造型很别致,各不相同。

一个柱子上由不同的形状组成,仔细观察上面还装饰了许多线条,有的呈网状,有的是重复的直线等,老师这里有一件复制品,给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同学们看看这些线条是用什么工具刻画出来的。

(学生回答可以是铅笔,圆珠笔芯,牙签,刻刀等划出来)(2)欣赏印第安人图腾柱。

这印第安人图腾柱同学们应该在电影或者网上看到过吧,同学们看出来这柱子上雕刻的是什么图形了吗?你看了这图形有什么感觉?(造型怪异,很神秘,由不同形状穿插组合,图形很丰富)这是古代西北美洲印第安人盛行的巨大木雕柱,19世纪时达到鼎盛,它们被用于纪念祖先和首领的仪式,住宅的落成,人口的诞生和亡故等等。

内容包含动物,人物的装饰形象,宗教神话内容以及重要事件的记录。

这些生动有趣的木雕柱既是艺术品,又是研究印第安人历史的宝贵资料。

(3)欣赏石雕柱。

这件作品又是用的什么材质的呢,这一类石柱有很强的实用性,支撑着房子。

但是经过这么一组人物故事的雕琢,它已经不是单一支撑房屋的作用了,使得建筑有很强的艺术性。

这些建筑也因精美的石柱雕刻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4)欣赏非洲木雕。

木柱上面雕刻了什么内容?左边一幅作品重复刻画了2个人,一跪一坐,造型粗狂、原始,有斧凿的痕迹。

作品还隐约看得出当时手工艺人在木胚完成后还进行了彩绘装饰,作品风格和我们前面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旁边一个柱状雕刻却显得异常精致。

体现了非洲的多民族不同工艺特色。

设计意图:国外的柱状雕刻作品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借鉴学习,尤其是点线面的装饰,一个故事情节的表现都值得参考学习。

3. 小朋友作品欣赏。

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么多的作品后又是怎样借鉴创作的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详细介绍小朋友的作品)比如第二幅泥塑作品表现了两个人物上下组合成柱状,五官夸张生动,还运用了一些压痕来装饰局部,细节刻画丰富。

第三张《动物组图》,我们可以利用刚才的小泥柱,把捏好的动物一个个粘贴上去。

有的作品也运用了重复排列组合的方法,也有的同学在泥柱作品干后进行了彩绘装饰。

设计意图:同龄人的作品更能打动学生,看得懂,做得到。

这些学生的作品都是借鉴了中外柱状雕刻作品后有感而发,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的。

三、学生练习看了这么多中外柱状雕刻作品和我们同龄人的作品,小朋友肯定想好自己要完成怎样的作品了。

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准备用泥巴创作怎样的作品呢?(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构思。

)再请同学们仔细琢磨一下自己手上刚做好简单的泥柱,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看看哪些地方要去掉些?哪些地方要添加些?有些细节部分可以先以手捏的形式做好再粘贴上去。

把自己的创意胆大细心地表现出来吧。

(时间约10分钟,老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讲评完成的作业集中放到台前。

作业展示讲评,自评,互评,老师评价。

做个小包装的游戏,把一个较优秀的作品放在废旧的稍加装饰的茶叶盒中,进行简单的包装。

提升作品档次。

作业要求借鉴前面欣赏过的作品,动手制作一件柱状雕刻作品。

初步完成后,再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思考是否符合自己预期要求,在需要添加的细节部分以手捏的形式做好再粘贴上去,大胆细心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教与学的评价柱状雕刻本课采用泥塑的表现形式,先完成简单的柱形,然后运用一定的表现方法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本课采用泥的原因是可塑性强,容易出效果。

若条件许可,在粉笔上雕刻也行,或者一些黄瓜水果皮上都可以,但是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安全使用工具。

教学反思“柱形雕刻”可以运用找得到的不同材料来美化生活,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现代社会继承了这一艺术传统(欣赏图片,它们运用在现代大型建筑上,伫立在广场中央)。

有趣的是一些现代建筑,摩天大楼的外立面也借鉴了柱状雕刻的效果,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我们来欣赏一下。

艺术是古老的,但是人们在生活中还在不断创造新的艺术作品来美化生活。

柱状雕刻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永远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在粉笔上雕刻,或者在一些黄瓜水果皮上雕刻。

教学资源库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吸引了一百多个国家来展示他们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来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国家——尼泊尔,其国家馆的门口吸引了老师,她就运用了许多木雕柱子装饰美化展馆大门,纹饰精美,使游客还未踏进大门就已经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