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女性文学概述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以描述女性的自由、独立和自主为主旨,通过塑造强大、独立和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影响了读者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性别平等意识和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英美派女性文学塑造了一系列独立和强大的女性形象,给女大学生提供了积极正面的榜样。
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她不依赖他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
简爱的叛逆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女大学生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她们对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认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英美派女性文学强调女性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引导女大学生形成性别平等的意识。
在玛格丽特·米奇尔的《迷失的一代》中,女主人公露易丝通过追求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呼吁女性解放和平等权利的实现。
这种对女权主义的响应和呼吁,将女性的价值与男性视野对抗,并引导女大学生提高性别平等的意识,成为追求自我的现代女性。
英美派女性文学还帮助女大学生进行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
伊迪丝·华顿的《时代那边》中的女主人公林达是一个热衷于追求自由和知识的女性。
她通过对知识和自我的探索,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聪明才智的女性。
这种对知识和自我成长的追求,帮助女大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培养了她们的自信和独立精神。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意识上,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女大学生在读取这些文学作品后,可能会更加关注女性权益、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
一些女大学生可能会积极加入女性组织,参与到女权运动中,为自己权益和其他女性的平等权利进行努力。
女大学生会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追求自我价值和成就,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随着提高教育水平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女性文学是指关注女性独特体验、挑战普遍性别框架的文学作品,其对女性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首先,英美派女性文学强调女性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
20世纪初期,处于贞洁和妇德伦理控制之下,女性的生活空间尤为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派女性文学很好地展示了女性勇敢地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为女性提供了自我价值的肯定,这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有意识地追求自我实现的女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作品可以激励她们走出传统的性别框架,充分发掘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其次,英美派女性文学倡导性别平等和反对妇女受压迫的现象。
女性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女性抵制、反抗家庭和社会对女性强加的种种限制的描写。
尤其是在那些揭示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作品中对于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对于权利和尊严的保护。
这对于女大学生来说,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引导她们形成性别平等的观念,为反击性别歧视、抵抗压迫寻求真正的自由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
第三,英美派女性文学主张女性追求爱情和事业的平衡。
女性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女性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而奋斗的场面,强调了女性应该同时追求爱情和事业、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她们即将步入职场的现实,这样的作品更能引发她们对于“爱情与事业”选择的思考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最后,英美派女性文学强调女性应该拥有自我,并改变过去家长、丈夫与家庭规矩对女性做出的种种限制。
女性应该要有自我主张,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种引导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更是意义非常深刻的,她们面对的未来充满变换和挑战,必须拥有自我,知道如何处事,把握自己的命运。
女性主义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评《英美女性文学研究》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林晓玲)
该书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特 点 。 其 一 ,内 容 丰 富 、理 论 系 统 ,显 示 出 很 强 的 专 业 素 养 和 研究水准。无论是对英美文学 的 历 史 、流 派 、体 裁 还 是 审 美 价 值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还 是 对 女 性 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与作 用 的 分 析 ,都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体 现 出 专 业 的 敏 锐 感和前沿性。如对女性主义言 情 小 说 的 研 究 中 ,作 者 结 合 当 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具体作品, 剖析了西方女性的审美偏好、 生 活 方 式 和 思 想 特 点 ,通 过 刻 画西方女性在面对爱情时所作 出 的 抉 择 ,揭 示 出 女 性 对 于 自
第二章以女性主义对类型小说 的 影 响 为 切 入 点 ,分 别 阐 释 了 女性主义与类型小说之间的内 在 关 联 ,包 括 女 性 与 类 型 小 说 的 历 史 、女 性 主 义 类 型 小 说 兴 起 的 政 治 文 化 背 景 、潜 在 的 可 变 性 、类 型 小 说 与 意 识 形 态 、读 者的主体地位等。分析透彻, 论 述 深 入 ,一 步 一 步 引 导 读 者 对女性主义与英美文学产生更 深的兴趣与理解。第三至五章 结合不同类型的作品案例展开 分 析 ,深 入 浅 出 地 剖 析 了 女 性 主 义 对 科 幻 小 说 、言 情 小 说 以 及童话故事三大类型文学作品 的 影 响 ,展 现 了 英 美 文 学 中 女 性主义的生命力。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
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
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妇女加强团结和联合,摆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和,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概念与特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女性视觉对作家及其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的批评模式。
自从1985年挪威学者陶丽莫依(TorilMoi)在其出版的《性与文本的》(Sexual/TextuaiPolitics:FeministLiteraryTheory)一书中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和“法国派”的概念之后,对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与法国派的“视写作为,以语言的构合组织来抗拒和颠覆旧有男性社会秩序”不同,英美派“侧重的是对社会和,着力揭示潜藏在文本内部的两性对立和女性被压迫的真实状况。
”可以说,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主力军,尽管没有形成什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纲领,但其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从女性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作品以及发掘女作家及其作品,建立女性主义文学宫殿的特色鲜明的批评方法,依然能够让我们获得清晰而深刻的感触。
本文试就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上述两大特点展开研究。
一、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在长期的父权制文化中,文学传统基本上是以男性为中心。
西方文学作品中最早的女性,如夏娃、安德洛美达、潘多拉和象牙女郎,都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她们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由内到外都渗透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面对这种情况,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文学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女性意识不容忽视,文学批评首先要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模式开始,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学,通过考察和分析,重新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赋予其新的内涵。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题和视角的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探索和展示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经验和困境。
英美派女性文学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英国和美国兴起的一种女性文学流派,代表作品有《简爱》、《呼啸山庄》等。
英美派女性文学通过其文学形式和内容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往往是具有坚强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独立女性。
她们通过与家庭、社会和传统观念的斗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
这一描绘激发了女大学生对自我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和勇气,追求独立和自由。
这些作品也向女大学生传递了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和正当性,帮助她们在追求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女权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女性文学作品往往揭示了女性面对性别歧视和双重标准的困惑和不满。
它们通过描述女主角的经历和挣扎来唤起女大学生对性别不平等的敏感和认识,使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公。
这些作品也呼吁女性追求平等和权利,争取和争斗自己的权益。
英美派女性文学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起性别意识和女权意识,鼓励她们为自己的权益争取和奋斗。
英美派女性文学通过其文学形式和内容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它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和勇气,追求自我实现;培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女权意识;引导女大学生在情感和家庭观念中寻求价值和满足。
女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英美派女性文学作品,找到其自身的定位和追求,为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奋斗。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引言作为女性,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权利。
与此我们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和期待。
作为女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并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英美派女性文学正是一种能够对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产生深远影响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并解释为何女大学生需要关注这一领域。
一、英美派女性文学的特点英美派女性文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著名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进行深刻思考和揭示。
代表性的作家包括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弗吉尼亚·吴尔夫等。
她们的作品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和借助针对女性的社会现实进行犀利的批判,为当时的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尊严。
这些作品的特点在于,她们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能够深入探讨女性在家庭、婚姻、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
她们也敢于以强烈的批判态度揭示男性主导的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精神不仅对当时的女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鼓舞作用,同时也为后来的女性作家树立了榜样。
在当代社会,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英美派女性作家所揭示的并无不同。
我们同样需要在家庭和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同样需要去探索内心世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英美派女性文学进行研究和阅读,对女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英美派女性文学能够让女大学生成为更加独立自主的个体。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女性形象都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她们不甘于被动接受社会的安排,而是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种精神对于当代女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英美派女性文学能够让女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析英美文学中的女性文学

分析英美文学中的女性文学【摘要】女性主义文学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总共包括三个阶段:启蒙时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不同阶段展现了女性文学的不同特征。
在这三个阶段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品,表现出女性在男权主义的社会中为了生存下去努力追求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独立自主,具有反抗精神。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女性社会地位;独立自主;反抗精神在世界文学不断发展的近现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是这一期间的女性主义文学一直受到男权主义社会的打压,始终没有办法在世界文学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一般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女性主义文学地位逐渐上升。
这一时期的女性为了能够为女性争取一定的地位,开始为自由平等而斗争,用自己的文字来解放女性,为男女平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篇论文主要谈到在英美文学著作中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英美文学中女性文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女性文学的启蒙时期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第二个阶段是十九世纪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的成熟时期。
在女性文学的启蒙时期,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带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但在这光辉的场面背后是无法忽略的工业革命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工业革命社会中巨大的贫富差距,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前的矛盾以及女性与男性之间地位不平等这些问题。
女性文学作品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产生的,但是在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处于启蒙阶段还没有成型。
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
女性文学在这一阶段只是挑战男权。
在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到19世纪英美国家的女权意识不断加强,这一时期的女性开始追求女性的真正解放。
随着英美国家的经济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英美国家越来越多女性文学作品诞生,大部分都是为了维护女性的权利。
在这一阶段最出名的英美女性文学作品包括《呼啸山庄》和《简爱》等作品。
这两部代表作都是通过展现女主角在作品中虽然最后结局很悲惨,但是却是敢于反抗,勇敢独立的形象,不似以往女性的传统形象。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20世纪初的英美派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挣扎和追求。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女性地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对后来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了女性地位提升和性别平等的重要象征。
女大学生作为当代女性的代表,对于英美派女性文学的理解和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从而深入思考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社会地位。
英美派女性文学向女大学生传递了价值观念,启发了她们对自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反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派女性文学兴起,主要是由于女性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女性的独立精神、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批判。
这些作品向女大学生传递了女性意识和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鼓励她们在当今社会中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女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女性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启发她们对自身地位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英美派女性文学帮助女大学生建立了自信和自尊的意识。
英美派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展现出坚定的性格和独立的精神,她们不甘于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努力追求自由和权利。
这些作品向女大学生传达了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性,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坚持自我、追求梦想,不受外界压力和陈规束缚。
女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如何在挫折中不屈不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和自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之路。
英美派女性文学引导女大学生对性别平等和女权运动进行思考和探讨。
英美派女性文学中的作品往往以女性主义为基调,强调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对权利的追求。
这些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同时鼓励女性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这对于当代女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和引导。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权利和独立权益进行争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女性文学概述摘要:“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并以与世抗辩作为写作姿态的一种文学形态。
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它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证明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以使女性对人类社会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它也证明了从这个世界另一半人类的视角看过去,世界则是别一样的天地。
本文着重分析了英美两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女权运动;女性主义;英国女性文学;美国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和表现女性生存本相,它改变了女性作家及其文本在文学传统中的“次”类位置,即对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既介入又疏离,体现着一种批判性的精神立场女性文学木质上是一种挑战性的文学行为。
本文将从英美文学两个方面对女性文学进行梳理。
一,女性文学溯源英国女性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中世纪留下笔墨的仅有三位女性:女修道士朱丽安(Julian,1342-1416);献身基督教的玛格丽·坎朴(Margery Kempe ,1373-1438);以及生平事迹不详的朱丽安娜,伯纳斯(Juliana Berners,1388-?)。
文艺复兴时代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玛丽锡德尼·赫伯特——著名诗人菲里浦·锡德尼·赫伯特的妹妹;英国第一位出版诗集的女性伊莎白拉·惠特尼((lsabellaWhitney,1567-1573);第一位从女性角度改写圣经中人类堕落故事的艾米丽亚·兰叶(AemilaLanyer, 1569-1645);伊莉莎自时代最多产的女作家伊莉莎白斯·凯丽((Elizabeth Cary, 1585-1639)。
这些女性作者都与王室宫廷和教会有密切的关系,但依稀能感受到女性对平等权利的渴望,如朱丽安将基督定义为母亲,赫伯特将伊莉莎白女王比作上帝。
虽然,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已有些许女性开始写作,但女性的自我意识还很模糊。
英国女性文学真正起步应该是17-18世纪。
人们开始对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特征”的争议,以及女性作家是否符合体统的讨论。
女作家如写到猥亵的内容,便视其有不贞洁迹象;相反的,女作家作品中如表现了道德与情感,则被视为她拥有很高尚的德行,能得到人们的吹捧和赞誉。
17世纪的美国女性文学既体现了美国文学的共性,显示了美国清教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例如,美国文学风格和主题的多样性及庞杂性就很清楚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五位女性作家的创作中。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美国第一位诗人,她的诗歌主题广泛复杂,主要关注宗教和家庭生活,其次涉及到文化、自然、精神、神学、死亡、历史等等;康威女勋爵则创作了最有趣和最具原创性的哲学作品;玛丽·罗兰森和伊丽莎白·汉森使用被俘叙事的体裁,叙述了自己被俘和被放的经历;萨拉·肯布林·奈特从事的是日记体写作,记述她在一七〇四至一七〇五年间从波士顿到纽约的旅行。
17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三位较有影响的女性作家,即玛格丽特·片文迪什、凯瑟琳·菲力蒲和艾芙拉.贝恩。
凯瑟琳.菲力蒲因为写作和更具女人味而受到赞美。
她翻译了一部戏剧——科尼利尔的《庞培》,这是第一次由英国女性完成并出版的译作。
艾芙拉·贝恩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写作谋生的女性作家,她“迫使自己去写,为了创造生活,不耻于拥有它”。
贝恩共写了40个剧木,一卷诗集,许多富有创新的小说和不少译作。
18世纪现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甚至当时英国人多数小说都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1792年,英国一著名女权主义先驱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发表了惊世骇俗的《为女权一辩》,提出妇女的人格是独立的,应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这是女权运动的第一篇宣言。
从此,女性自由、自我独立的意识“觉醒”了,这种“觉醒”把英国推到了小说全盛时代。
18世纪的后半叶虽然美国女性文学产出不多,但文学成就还是可圈可点。
被誉为“人文学传统先驱”的惠特利。
罗森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18世纪女作家,其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女孩的悲剧的道德小说《夏洛特·坦普尔》在出版后的一百多年间广为流传,前后印刷了两百多种版本。
二,十九世纪的蓬勃发展19世纪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的时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女性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黄金时代。
[1]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不仅妇女生活状况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女性文学传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到19世纪末,所谓的“妇女问题”’成了思想家们讨论的主要议题。
正如女性主义历史学家瑞·斯特瑞奇所言:“妇女运动的真实历史就是整个19世纪的历史;那些年里发生的事情无不与这个进行着的伟大的社会变革有关,其产生原因也无不与它的影响有关。
”[1]就女性文学而言,作家人数剧增,涌现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和许多经典作品。
被伍尔夫称为英国最伟大的四位女作家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以及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和克里斯蒂娜。
罗塞蒂等都生活在19世纪。
奥斯汀是一个时代的女权主义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鼓吹者。
在她的6部小说中,有许多场景像手术刀一样剖析了人们愚蠢、盲目和各种可笑的弱点;而对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伊丽莎白一类人物反抗性格的塑造,则表现了对“人”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奥斯汀向社会打开了女性精神生活的窗口,为英国女性文学的“觉醒”开了先河。
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断推进,大批女性走出家门,在社会上独立工作勃朗特姊妹,以当事人的身份,倾吐了女性对男性压迫的愤怒抗议,发出了男女平等的呼声。
她们通过《简爱》、《呼啸山庄》等小说,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平等,塑造了一批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立人格的正面女性形象,使之成为英国女性解放运动在精神上的先驱,从而开始了英国女性文学的真正起点。
对此,马克思曾把夏绿蒂·勃朗特与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克尔相提并论,在作品反映政治和社会真实方而,给子很高评价。
[2]19世纪英国最后一位杰出作家乔治·艾略特,她创作的《阶当·彼得》、《弗洛斯河上的磨房》、《罗莫拉》、《密得尔马奇》等小说触及了不少女性作家所不敢触及的主题,如社会矛盾、政治腐败、放纵情欲的社会后果等,表达了她们的爱情婚姻心理和伦理道德心理,以及内心与他人心理的冲突,其真实深刻程度为此前英国男女小说家所不及。
[2]19世纪中叶的女性作家也以自己的作品影响了美国社会,最为著名的当属斯托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在19世纪的美国除了《圣经》之外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品。
19世纪中叶也是黑人女性作品和奴隶叙事陆续出现的年代。
威尔逊的《我们的黑鬼》(1859)和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都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再版后成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
19世纪最特立独行的作家是艾米莉·狄金森。
她彻底摧毁了19世纪的诗歌传统,与惠特曼一起重新发明了美国诗歌。
19世纪后半叶最为知名的区域作家是朱厄特,她的声誉在其身后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令人咋舌。
肖沃尔特颇具幽默地指出,没有哪个女性作家乘坐过如此令人眩晕的批评政治过山车。
三,二十世纪的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运动获得长足进步,经过近百年来女权运动的实践,女性主义者开始进入由自发反抗转向自觉斗争的历史阶段。
20世纪初期也美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斯泰因、吉尔曼、肖班和詹姆斯在内的女性作家通过描写维多利亚家庭意识形态的阴暗面,通过把家庭、家务劳动和日常婚姻生活带进小说范围而标志着这一时代的告终。
英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多与政治主题联系在一起。
女性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戏剧上,女性作家充分利用戏剧舞台向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提出挑战。
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作家代表人物是伊丽莎自·罗宾斯和茜茜莉·汉弥尔顿等。
两人先后加入“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并于1908年共同创建“女作家权力联合会”。
通过这些民间组织,女性作家有更多的机会自山讨论关于女性与父权制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由、平等、权力等与妇女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罗宾斯的《为妇女投票》、《转变》等作品,集中揭露被剥夺了选举权的妇女在社会上所受到的歧视,要求重新论释传统的性爱观念和母性概念。
20年代的女性作家虽已取得了选举权,但她们与男性的平等权利还有待时日。
从弗吉尼亚 伍尔天构筑《一间自己的屋子》开始,到60 ,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再度兴起,西方女性主义作家一直以女性自身经验为基础,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存在,肯定了女性的自身价值和经验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从《雅各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到((海浪》等著作中,伍尔夫对女性自身的欲望诉求从纯粹的物质层而延伸到精神层而,更注重女性自身的精神建设,同时,她对男女关系的梳理也从片而强调两者的对立和差异,拓展到强调两性的和谐和双性的共存。
[3]这些预见性观点深深影响到其后的诸多女性作家。
进入20世纪30 ,4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如温尼弗莱德·霍尔特比和维娜·布里坦认为,爱情和婚姻应该服从工作的需要,因为战争已教会她们这一代女性知道生活的愤怒。
赫斯顿是30年代美国最具天赋的女性作家之一,她拒绝以一个人的视角而非黑人的视角看待生活的做法曾使她饱受黑人作家群的指责。
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还包括剧作家海尔曼、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赛珍珠,以及发表了一部闻名世界的关于美国内战的名作《飘》的作家米切尔。
20世纪50年代,英国女性作家罗斯·麦考莱的《世界——我的旷野》,文字犀利,思想尖锐,一反战后英国文坛主流的保守思潮,对性压迫现象展开强有力的抨击。
就美国女性文学而言,非裔女诗人布鲁克斯创作的唯一小说《莫德·马萨》为50年代初一部技巧精湛的小说。
玛丽·麦卡锡在50年代达到其创作生涯的的高峰,其《天主教女孩童年的回忆》是她在50年代创作的最有深度的作品。
奥康纳也是美国50年代的知名作家,但评论家对于究竟如何看待她的作品一直争执不体。
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从战后的家庭价值观念中走出,猛烈抨击当时社会流行的“母性自理,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来批驳男女的直线性分界。
她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多丽丝·莱辛、费·韦尔登、尼尔·顿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等。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年代,也是女性以诗歌表现其愤怒、激情、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