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

900 700
等高线上画一个点。
500
5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
300
6在剖面图下方,标上比例尺。 100
1100
N
甲 河流
500
1:500000
比例尺 水平 1:500000 垂直1:100000
示坡线
---表示海拔降低方向的短线
800 700
600 500
400
(n-1)d< H <(n+1)d
(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间实地距离为?
(2)图中a、b、c、d何处可能发育为河流?
(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
(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1先量出剖面线的长度,并在地形 图下方画一根长度与之相等的线 (x轴方向)。 2合理确定垂直比例尺,并标出 适当的y轴高度(等高线值)。
3量出地形图中剖面线与各
等高线的交点及其相对位置 1500
1300
4在剖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
各等高线的交点,根据各交 1100
点海拔高度在剖面图上相应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
4等存高在什线么联均系为闭合曲线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5除坡陡度缓崖外,等高线不相 交,不重合
三、地形图的判读
A BC
D EF
岭岭 岭
150
谷
Q
谷
250 350
谷谷
(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间实地距离为? (2)图中a、b、c、d何处可能发育为河流? (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 (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6)龙岭与云岭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 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 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
(2) 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沿B 虚线和C 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
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
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
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200(3)B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地形图是地理学和地图学中的重要内容,其通过等高线的方式来表达地面高度变化和地形特征。
在学习地形图的过程中,等高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是指连接同一高度的点的线条。
而等高线地图则是使用等高线来表述世界上不同地区和特定地点的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是每隔一定高度,等高线方式表示。
地图上可以通过等高线线条的间隔来分辨出高度的变化情况,一般等高线间隔的线距,决定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详细程度。
如何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最基本的知识点是如何读取等高线地形图。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读取等高线地形图:1. 找到地图的比例尺,确认比例尺的大小。
2. 寻找最低点和最高点。
3. 找出不同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4. 分析已知区域的地势特征,确定可能存在的地形特征,如山谷和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和地图制作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地表形态变化,还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比如,在旅游规划中,等高线地图可以用来确定山地地区的观光路线。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制定不同高度的农业梯田规划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
在紧急救援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提前了解山区的地形和路线等情况,满足救援需要。
结论总之,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需要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并且掌握其基本原理、读取方法和应用领域等关键要素。
通过总结这些知识点,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特征。
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闭合,也会在相邻的图幅中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的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类型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称为等高距。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用两点的海拔相减,也可以通过数等高线的条数乘以等高距来计算。
2、坡度的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3、地形部位的判断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形如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农业生产在陡坡上一般适宜发展林业,缓坡上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谷地区往往水源充足,适宜发展农业。
2、工程建设水库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这样工程量小,库容大。
公路、铁路的选线: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科学中一种用于描绘地表形状的测量手段,是地形图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使用等高线把地表分成不同的区域,显示地表的高低、斜坡、沟渠以及其他形状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地貌特征、山脉和谷地的分布情况,并可以用于规划、探矿、土地开发、水利工程、新建村落等地理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
一、等高线地形图定义等高线地形图指的是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程的地形图,即用等高线来反映地表不同部位的高程变化。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地形图是指用一定间距的实线、虚线和折线表示地形高度变化的地貌图。
它以实线和虚线以及象限号表示地表的高低,其中实线表示地表水平面或地表高程的最大值,而虚线表示地表水平等高线的最小值。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技术1、定义测量区域:确定等高线地形图要测量的范围,也就是说,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先确定要测量的区域。
2、定义测量等高线:测量等高线时,首先要确定等高线的数量及间距,然后按照确定的等高线分布进行测量。
3、实测:实测是根据表1确定的已知高程点绘制等高线的关键环节,在实测中,要根据比例尺、高程表和测距仪将地表高程准确测量出来4、地形图标注:完成地形图绘制后,需要对地形图进行标注,包括:表示大地标号、项目名称、坐标系、比例尺、测量点数、基准面高程和参考单位等。
三、等高线地形图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如果没有等高线地形图,很多工程设计都无法完成,因为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获得地形高程的准确信息,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控制。
从长远来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设计领域,它在军事、地质、水利等领域也同样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地表形状,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工程项目和规划。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局限性等高线地形图有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等高线的精度受地面测量的影响,在极限情况下,等高线的精度将减低至可接受范围。
2、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充分展示地表景观,比如植被、山体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军事、地质、水利等应用是很重要的。
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一样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地理等高线学问点,期望能帮助到大家!地理等高线学问点 1.等高线的根本特征⑴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一样,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一样。
⑵等高距全图全都: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全部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 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由于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肯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消灭。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⑺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局部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局部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⑻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⑼几条特别的等高线: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宽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 500 半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局部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格外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与判读方法:第一步看等高线外形,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其次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凹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63张)

户外野营活动。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
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C 地宿
营最合适,其理由是 离水源近,取水方便;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 坡度较缓,无地质灾害隐患。
120
E
80
40 80
120 160 200 240
240
C B A
D
80 120
80 70
60
P
50
Q 60
50
20 30
40
• 典例 读图,回答(1)~(2)题。
B • (1)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D • (2)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 A.从乙引水到丙 B.从丁引水到乙
• C.从戊引水到甲 D.从丁引水到戊
2℃
判断水文
甲
4℃ 2℃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乙
大坝选址
丙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E两地比较,降水较
多的是 B 地,原因是 B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
800 600
240
400 600
E
800
1000
1200
1400
B
600 800
等高线 陡崖 河流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6. 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
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 ①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 ②避开山前空地,以防泥石流、山洪; ③避开坡度陡峭或陡崖,以防滑坡
地理高一专题知识点7等高线地形图(提纲图片)

等高线地形图一、地面高度的表示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 : 地面上某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 ---将海拔高度同样的点连结成的线,叫等高线2、等高线的基本特色均为闭合曲线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斜坡——等高线密集疏密反应坡度缓陡缓坡——等高线稀少一般不订交、不重叠;只有在悬崖处可重合3、地貌等高线判读地形海拔等高线特色地形特色平原﹤200 米稀少低平、起伏小海拔﹤500 米坡度较缓丘陵相对高度﹤200 米较稀少山地海拔﹥500 米密集坡度陡相对高度﹥200 米起伏大高原中央稀少,周围祥集顶部缓和海拔﹥ 500 米边沿峻峭盆地中央稀少,周围祥集中间低周围高11 / 21 / 22 / 22 / 24、六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色:(册 p27)山岳:等高线闭合、数值里高外低 盆地、凹地:等高线闭合、数值里低外高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山脊:等高线数值从超出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数值从低处凸向高处悬崖:等高线重合( n-1)d ≦ H ﹤ (n+1)d 不低于相对不高于 高度三、地貌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与旅行的影响(建水坝、工程选址的实质应用)(1) 梯田应首选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域。
(2) 水库坝址应选择在峡谷地形,工程量小;上游有蓄水盆地。
(3) 选择交通路线时,一般先考虑路线的坡度,再考虑长短,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4) 选择引水道线时,应该依据“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重点要求,确立较适合的引水道线。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3.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公式:乙甲相H H H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
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 T 6.0=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4.等高线的应用 ⑴水文特征的判读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⑶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
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形,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选线:
选面: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山地相对高度为2470米
B .H 地比B 地降水多
C .H 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CD 是山谷,EF 是山脊
5.B 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 .13.5℃,12.5℃ B .22.5℃,13.5 ℃ C .22.5℃,14.5℃
D .13.5℃,14.5℃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为( ) A .101米 B .198米 C .298米 D .601米
读等高线图(图4),已知a>b ,回答第9~11题。
9.有关M 、N 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 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 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M<300②300<M<400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读下面“广西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为,图中南侧山脉的走向。
⑵C处东西两坡形状的差异。
⑶计划在图中建一水库,坝址宜选在A、B、C中的处,
理由是。
⑷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宜大力发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