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1.引言1.1 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桥梁。
教师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教师语言运用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将知识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的语言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语言表达手段,教师能够更直接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和生动。
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教师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师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灵活多样的语言运用,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用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探讨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并提供对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进行介绍的背景和意义。
此外,在引言中还将展示本文的结构框架,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2.1部分,文章将强调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在知识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而2.2部分将重点探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包括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知道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可以使一节语文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一位好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语言底蕴唤醒孩子对学习的渴求,可以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润泽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可以通过高超的语言智慧影响孩子一生。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
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语言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激励性语言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
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茅塞顿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
而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
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吝言辞地给予真诚地鼓励。
如:对于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以给予这样的赞赏:“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啊!”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卡壳时,可以给予这样的鼓励:“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启发性语言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口语重要性_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教师口语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而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教师口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教师口语的重要性。
一、教师口语是传递知识的重要途径1. 知识传递的桥梁教师口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将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口语表达,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传授学习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口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口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当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知识点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反之,如果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差,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口语是塑造学生品格的媒介1.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口语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传授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互动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口语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师口语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纽带1. 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口语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当教师用关心、鼓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产生亲近感。
这种亲近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秀的教师口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学习,课堂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师口语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口语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艺术与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艺术与表达能力幼儿园老师不仅仅是扮演者和传递者,更是艺术家和表达者。
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和日常交流中的言辞和行为,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艺术与表达能力,对他们提供更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艺术与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教育意义。
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教育思想,以及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和表演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充分发挥艺术与表达能力,才能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种下希望的种子,并引导他们在教育中茁壮成长。
其次,艺术与表达能力使幼儿园教师更能面对多样性,并因此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潜力。
幼儿园是一个多元化社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
幼儿园教师需要过滤并理解丰富多样的信息,并寻找灵活的方法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只有具备较高的艺术与表达能力,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能够应对不同背景下的教学挑战。
同时,艺术与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还需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
艺术与表达能力使教师能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更加细致地表达孩子们的特点、成长情况和教育需求,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提供更合适的教学建议。
通过与家长间的良好合作,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艺术与表达能力也对幼儿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艺术与表达能力不仅仅用在教学中,更是一种自我理解和审视的方式。
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与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同时,艺术与表达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起来,幼儿园教师的艺术与表达能力对于其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方法。
关键词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知识传递、学习兴趣、提升方法引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的作用提高知识传递效果优秀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恰当的比喻,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疑惑,提供恰当的解释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与知识的传递相关,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优秀的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鲜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的示范和引人入胜的讲解,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优秀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边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鼓励性的语言表达和引导性的讨论,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注重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语言表达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表达能力(鲁忠义版心理学)
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
它是教师教育学生和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
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
A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
口头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媒体,对于提高教育效果、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言语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要准确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逻辑严密,还要注意语调、语速适度,语流顺畅等。
优秀教师的口头言语表达更富逻辑性和感染力,生动形象、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诙谐幽默。
教师的书面表达要洗练、精确、畅达、隽秀,语法正确,合乎逻辑,并善于将文字与必要的绘画、图示、表格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的书面文字——板书表达,力求文字精炼,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字迹清晰,书写适时。
B非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借助目光、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语言及文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能力。
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一条重要交流途径,熟练掌握和运用它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因此,教师在言语过程中应该伴以适当的表情动作,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附: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
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语言的表达来授课,交流,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其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能够有效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们应该具备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文化素养、语言准确性、口语表达、语言组织和语音语调。
一、文化素养教师要拥有广泛的文化涵养,善于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
掌握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要养成定期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的良好习惯,持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语言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去避免意思模糊、语法错误等问题。
要把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规范化表达。
只有语言表达准确无误,才能让幼儿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图片清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言的掌握。
这样才能避免教育信息传递的偏差和误导。
三、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因此,教师要有清晰、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幼儿沟通交流,让幼儿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模仿、语音纠正等方式练习口语表达,加强自己的口语技能。
四、语言组织语言组织能力是教师成功教育幼儿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教学原则,逐层进行知识和观念的阐释和解释,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自主提问,体现启发性教育。
五、语音语调语音语调对于口语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让自己的语音更加清晰自然,让幼儿听得更加轻松愉悦。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语音技能,增强自信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日常情境下对着镜子大声朗读,或者选择语音训练类App学习语音技能。
简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简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作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传达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有效性,故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熟练运用汉语和汉语表达,具备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材料,熟悉语法,巧妙运用修辞和表达技巧,并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地道性等。
另外,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表达,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够以一种视频中常用的口语句式,迅速准确地把握汉英翻译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其次,教师还应该具备课堂互动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进度和需求,调整课堂气氛,将重点放在当时的互动活动上,主动发问,在学生的参与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品德修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在表面上要求语法准确、句式流畅,更要在内涵上要求教师温和有礼、按部就班,不断尊重学生,并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师风范,从而真正替学生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内容技能,也是品德修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更可以从学生心理获得回馈,从而让课堂变得有趣、有效。
只有具备
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汇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
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
教师要把书本知识,教学信息,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的要求传授个学生,主要通过语言表达。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一种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应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从教学出发来谈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
教师上课主要凭语言表达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有以下四点作用。
第一,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媒介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要表现是认识的间接性,即由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来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就起着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
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系统地把握、透彻地理解书本知识。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才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是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第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
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想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如能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则能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则能把祖国的山川河流勾勒成一幅绚丽的彩色图案,让人饱览其风姿,饱享其思泽。
这就无疑地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洗涤和陶冶。
第三,语言表达在教学中的诱导作用。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第四,语言表达力在教学中的强化和内化作用。
教师的语言表达力好,一方面可以激起自己讲话的兴趣,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另一方面,能成为学生竞相仿效的榜样,从而不断地把教师语言表达的特征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特点。
所谓“耳濡目染,不学而会”,正形象地说明语言表达的作用。
据心理学的观察资料表明,教师语言中常出现的语义和修饰的错误,往往是他的学生语言贫乏和不正确的原因之一。
这就说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学生起着一种直接的内化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还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发音,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正确地掌握语法规则,以便学生在正确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既具有讲演式独白的特点,又具有平心静气地与人谈心的口头语言的色彩,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2.1准确简练,叙述连贯,逻辑性强。
这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这一特定任务
要求的。
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首尾的连贯性既叙述的准确性。
如果教师把它说得支离破碎,前后矛盾,模凌两可,这样会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须力求语言准确简炼,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2.2通俗易懂,设问多,比喻多,停顿多。
这就是说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明白,流畅自然,跌岩起伏,抑扬顿挫。
因为教师是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话说得明白,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起着作用,否则一口疙瘩话,半截话,或满口概念术语,晦词涩句,或微言大义,故作高深,都会使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如听天书。
所谓“言者滔滔,闻者憔憔”,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解的障碍。
加里宁曾对一个教师说:“要研究文法,使得语句通顺,但要说得自然,要说得普通。
”
2.3讲究艺术,富于情感。
这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竭力地设置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尽可能把话说得生动活泼,鲜明形象,感情洋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只有在这样一种境界下,学生才能真正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听讲。
难怪有人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
”
基于教师语言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准备,广闻博采。
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成语典故,以便上课时根据需要信手拈来。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并非一时之效,一朝之功。
俗话说:“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万转费寻思”。
“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矿藏。
”(马雅可夫斯基)因此,应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不要到上课时,照本宣科。
第二,树立信心,满怀激情。
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
信心是临场不乱的保证。
俗语说:“只有事先成竹在胸,才能临阵不乱方寸。
”因此,教师要做到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有条不紊,就必须树立信心。
同时讲话时要充满激情。
没有激情,教师板着面孔,平淡无奇地讲下去,学生听起来为同嚼蜡。
第三,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鲜明的观点,明显的侧重,这样才能使学生抓住要领,掌握重点,不致在学习中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同时,教师应运用充分的论据来把自己的观点讲清讲准,以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轮廓。
第四,学会用手势。
教师在讲话时,如果能伴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更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师在运用手势动作以辅助语言表达时,要力求自然,切忌做作;力求有节奏,切忌装腔作势;力求庄重大方,情真意切。
第五,注意声调、节奏、速度和修辞。
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要有高有底,有起有伏,高时慷慨激昂,低时和风细雨。
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要有抑扬顿挫,抑如平湖秋水,扬若天女散花,顿时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
同时还要讲究速度和修辞,区别轻重缓急,多用谚语、歇后语和成语典故,使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第六,加强语言修养。
我们常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长于雄辩;有的教师则泼辣幽默,言简意赅,长于风趣;有些教师慢条斯理,语词平稳,长于解说。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同,因此各人的语言表达也便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一般来说,各种讲课风格总有自己的优缺点。
为此,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中加强自己的语言个性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