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中隔墙的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方案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法)进洞施工方案(附11张CAD)

方案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法)进洞施工方案(附11张CAD)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工艺 (1)三、施工方法 (2)四、施工要求 (6)五、监控量测 (8)六、安全防护措施 (9)附图一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一)附图二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二)附图三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三)附图四隧道(W=0.4m)Ⅴ级围岩中隔壁(CRD)法施工工序循环图附图五施工图片流程说明XX隧道交叉中隔壁法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县XX村,起讫里程为FDK539+490~FDK539+837,全长347m,Ⅴ级围岩,最大埋深为30.5m,出口为最小埋深约3m,地表最大坡度为1:3.6,本隧道为浅埋隧道。

主要施工方法拟采用明挖34m(洞口斜切式洞门段)、交叉中隔壁法163m(FDK539+507~+630、FDK539+780~+820)及三台阶七步开挖法150m(FDK539+630~+780)。

地形地貌:剥蚀底丘,自然坡度15~25。

,地势起伏不平,植被较发育,部分辟为竹林、果园,局部为取土场。

表层为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中粗砂,厚2-4米;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风化成土状,砂土状,厚度大于20m;其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强-弱风化层,强风化层大于3米,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匀,弱风化,节理较发育。

隧道进口地下水埋深约20m左右。

二、施工工艺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就隧道一侧采用二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墙和横隔板临时支护,再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用用Ⅴ级偏弱围岩地段。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表1、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序如下图所示: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方法Ⅰ总体方案采用先左侧后右侧交叉中隔壁法开挖,中隔壁和横隔板采用Ⅰ20a型钢做为临时钢架,临时支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2.5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为主,松动爆破为辅。

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中隔墙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总体施工方案中导洞开挖、支护完成后,经过自检合格,然后报驻地办申请中间验收,经过验收合格进行中隔墙施工。

中隔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采用普通组合定型钢模,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分段(10m次/循环)浇筑施工。

混凝土通过半边沟搅拌站搅拌,混凝土罐车运送,用输送泵泵送入模。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施工机械、模板的准备工作。

中隔墙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混凝土入模施工,已经进场四台6m3混凝土罐车,准备了两台110K发电机,预防突然停电,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模板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整修和试拼,保证模板的平整度,保证施工过程中接缝无错台、漏浆等现象。

2.施工测量和标高控制。

中隔墙施工要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和洞顶标高,基础清底后,至少每2米检查一次基底和洞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基础清底后,一次性用全站仪每隔5米准确放样出中隔墙基础中线和边线,分段施工时,每段施工前都要再次进行中线的复核,保证中线、边线、标高都准确无误。

3.基础的处理。

施工前要彻底清除中隔墙基底的松碴,基底应坐落在弱风化岩层上,若坐落在强风化岩层上基底采用Ф25注浆锚杆加固或用与中隔墙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清除洞内的所有积水,保证洞内干燥。

四、中隔墙的施工中隔墙以每10米为循环施工段,施工前,基底先用砼找平,待砼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进行墙身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

一)、中隔墙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模板的安装立模前先对中隔墙中线和边线位臵进行测量放样,按照放样位臵进行立模。

1、挡头模安装:挡头模板采用木模。

现场用木工锯裁出合理长度,自下向上环向安装,安装时保证接缝的密实性,以防漏浆。

挡头模用方木或φ42钢管支撑并用φ14钢筋拉紧,防止跑模现象发生。

中隔壁法施工工艺(CD法)

中隔壁法施工工艺(CD法)

3.3中隔墙法(CD法)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断面左右一分为二,先挖一侧,并在隧道中部设立利用钢支撑及喷混凝土的临时支撑隔墙,当先开挖一侧超前一定距离后,再开挖另一侧的隧道开挖方法。

3.3.1适用范围中隔墙法变大跨为小跨,使断面受力更合理,对减少沉降,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可靠具有良好效果。

该法适用于较差地层,如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IV~V级围岩和浅埋、偏压及洞口段。

该工法是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成4〜6个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3个部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

各部分开挖时,纵向间隔的距离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按台阶法确定。

图3.3.1CD法施工3.3.2施工工艺流程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仰拱浇筑、回填混凝土监控测量下一循环施工图3.3.2CD 法施工流程图3.3.3施工工艺C 1)施工准备① 风、水管、电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布置,机械设备、人员配置、材料准备、修建防排水设施、修建环保、水保设施。

② 根据设计资料及隧道周边地形地貌详细分析了解工程地质、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及沉降观测计划;对隧道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风险源及制定出应对措施,储备必要的*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右侧上台阶开P 丨右侧上台阶支护2右侧中台阶开挖 II 右侧中台阶支护3右侧下台阶开挖 川右侧下台阶支护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4左侧上台阶开挖V IV 左侧上台阶支护 I5左侧中台阶开挖I V 左侧中台阶支护6左侧下台阶开挖I VI 左侧下台阶支护应急物资。

(2)超前地质预报一般采用本工法施工的隧道地质条件都比较差,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核查和超前地质预报,并与设计隧道围岩地质核对,确定围岩实际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超前地质预报可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和应急物资。

超前地质预报的现场使用的方法有:地质分析法(地质素描)、地质雷达扫描(30米)、超前探孔(30〜50米)、地震波发射法(TSP)(100~150米)。

连拱隧道中隔墙的选择与施工

连拱隧道中隔墙的选择与施工

连拱隧道中隔墙的选择与施工本文分析、比较了三种连拱隧道中墙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一些中墙的施工经验。

标签连拱隧道;中墙;选择;施工连拱隧道上、下行线通过中隔墙分开,与传统的隧道形式相比,隧道洞口需要的过渡段短,节约土地,同时又既有外型美观的特点,因此在城市交通及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1 中墙主要的结构形式连拱隧道中隔墙先行施工,支撑拱顶,将开挖断面分割,达到减跨的目的。

中墙在主洞施工时受到各方向反复的作用力,并支撑作用在拱部上的荷载,受力十复杂,是连拱隧道最重要的结构体,中墙设计、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座隧道的成败。

从目前建成的隧道及各种研究的情况看,连拱隧道中隔墙主要以下三种结构形式,如图1、2、3所示。

2 方案的比较第一种形式在2000年以前曾被广泛采用,实践证明此种中隔墙的弊病较多,存在先天不足,现在已经基本不采用,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⑴中墙与左右洞二衬分三次施工,施工缝不易完全对齐,造成错缝,受力不均,容易造成中墙纵横向开裂。

⑵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防水板在拱部接头,作业空间小,很难保证焊接质量,排水管容易被堵塞,造成中墙接头部位渗水。

⑶排水系统设在中墙顶,拱顶回填混凝土浇筑在碎碎石层上(一般50cm厚),基础不稳,难于达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混凝土也易堵塞盲沟。

⑷接头部位弧形难对应,造成错缝漏浆,建成的隧道多需要装修,影响混凝土外观。

⑸中墙作为永久结构,受力大,易下沉开裂,病害较多。

⑹对于需要爆破的石质围岩增加中墙保护费用,而且一般保护不好,需要二次装修。

⑺主洞的初期支护(钢支撑)没有支撑点,只能支撑在回填混凝土上,受力结构不合理。

后两种形式是在第一种形式上发展而来的,吸取了单洞隧道的施工经验,在技术上有很大的改进,目前应用较广。

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有很大的改进,排水系统设计更加合理,中隔墙作为临时支护结构,没有外观要求,减少了投入。

但此种结构仍然有自身的缺点,主要表现在:⑴中隔墙分基础和墙身施工,工序较多。

普立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普立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普立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普立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FA施工方案2012--03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发布2012年03月实施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FA施工方案2012--03编制:复核:总工程师:审批:中铁大桥局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中铁大桥局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施工方案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地形地质情况 (2)3.1 洞身围岩类别 (2)3.2 普立隧道出口洞门形式和具体桩号 (3)3.3 普立隧道出口左右幅围岩情况 (3)4 总体施工方案 (3)5 中隔墙施工工艺 (4)5.1 中导洞施工 (4)5.2 中导洞套拱及超前支护施工 (7)5.3 中隔墙衬砌混凝土施工 (8)5.4 中隔墙顶部的处理 (10)5.5 中隔墙防偏压处理 (11)6 隧道地质描述记录及监控量测 ..............................117 工期安排 (12)8 施工安全与环水保 ........................................128.1 综合安全措施 (14)8.2 施工机械的安全措施 (15)8.3 爆破安全措施 (16)8.4 环水保措施 (17)9 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 ......................................181中铁大桥局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国道横12普立至宣威高速公路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2、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工程隧道设计规范》、《公路工程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隧道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云南普宣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规定》;4、本企业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5、当地政府在环保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双联拱隧道中由主洞斜穿入中导洞施作中隔墙的施工技术

双联拱隧道中由主洞斜穿入中导洞施作中隔墙的施工技术
第3 2卷第 6期
V0 -2 l3 No6 .




B L I GC N T U TO UID N 0 S R C I N
双 联 拱 隧 道 中 由主 洞 斜 穿 人 中 导 洞 施 作 中隔 墙 的施工 技术
Con t u ton Te hn og orPa tton i i e s r c i c ol y f r ii n M ddl - Gui e d —Drf a t d f0m a n Dou e Ar h Tunne i Sl n e r t M i bl — c I
道 。中隔墙施工完毕 , 左右 程 : ( ) 洞 开挖 支 护推 进 并 施做 拱 墙 二 衬 , 左 右 主 离 中 隔墙 端 头 约 1 处 ( 择 有 利 施 工 的左 ( ) 挖 支护 0m 选 右 开
围岩遇水软化威稀泥 , 工中存在一定风险 。 施
图 1 隧道 施 工 断 面 示 意 图
3 施 工 方 法
蛇岭隧道为双联拱软 围岩浅埋 隧道 ,采 用三导坑 先墙
【 作者简介 】肖 营(92 )男, , 工程 师, 15一 , 本科 高级 总工程师 。
联 系地址: 深圳 市罗湖 区红岭中路 2 1 18号 5号楼( 108 。 58 0 )
【 收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5 1

图 2 临 时钢 架 断 面 图
5 0・ 1
62 1 /0 0
肖营 、 于芳 、 韦臣 、 徐瑞生 、 刘刚根 : 双联拱 隧道 中由主洞斜穿入 中导洞施作 中隔墙的施工技 术
第 6期
( )现 场 调 查 及 环 境 调 查 : 据 隧 道 开 挖 掘 进 过 程 中 1 根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 (3)2 编制依据及原则 (3)2.1编制依据 (3)2.2编制原则 (4)3 施工总体筹划 (4)3.1施工组织设计 (4)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 (7)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7)3.4主要工程量统计 (7)4 主要施工方法 (8)4.1脚手架工程施工 (8)4.1.1 搭设顺序 (8)4.1.2 构件材料 (8)4.1.3 脚手板 (9)4.1.4 纵向水平杆 (9)4.1.5 横向水平杆 (10)4.1.6 立杆 (10)4.1.7 剪刀撑 (10)4.1.8 其他事项 (11)4.1.9 附图 (11)4.2钢筋工程施工 (12)4.2.1 施工准备 (12)4.2.2 钢筋加工及绑扎 (13)4.2.3 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14)4.3模板工程施工 (15)4.4混凝土工程 (17)5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5.1质量保证措施 (18)5.2安全保证措施 (18)1工程概况洞双线隧道设计起止里程右DK13+224.405~右DK13+512.654,长228.249m。

二衬F3断面尺寸14.210×10.589m(宽×高),隧道二衬采用C35,P10、P12防水钢筋砼,二衬衬砌厚为600mm,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根据设计要求及总体施工安排,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在二衬完成后施做。

图1.1 中隔墙横断面图中隔墙全长290.345m,高度7.423m-8.125m,设计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厚度为400mm,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无防水要求。

钢筋主筋采用Ф22钢筋,间距200mm;分布筋Ф12,间距200;拉筋采用Ф8钢筋,400*400梅花形布置。

2编制依据及原则2.1编制依据1、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招、投标文件;2、《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十册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图(二)》;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技术标准和有关的强制性条文。

复杂地质条件连拱隧道中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2)

复杂地质条件连拱隧道中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2)

复杂地质条件连拱隧道中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复杂地质条件连拱隧道中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的施工尤为困难,需要采取特殊的工法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的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主要特点是以隔墙体为施工的依托,将连拱隧道分成多个区段,逐段施工并逐渐推进。

该工法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求,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风险。

三、适应范围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点的连拱隧道工程:-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和不均匀性;- 存在大规模的岩层移动或地应力变化;- 需要迅速推进施工,以缩短施工周期。

四、工艺原理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 首先,在初始区段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隔墙,将连拱隧道分隔成多个区段。

- 然后,在初始区段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工作,并将其推进到一定距离。

- 接着,进行下一区段的开挖工作,并安装隔墙,将隧道再次分段。

- 随后,继续逐段施工并推进,直到完成整个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工作。

五、施工工艺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如下:1. 分段规划: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将连拱隧道分成若干个区段,并确定隔墙的位置和尺寸。

2. 掌子法开挖:采用掌子法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同时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3. 构造隔墙:在开挖到规定位置后,进行隔墙的浇筑和施工,并保证隔墙的稳固性和密实性。

4. 支护工程:隔墙施工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支护工程的施工,如锚索、喷锚和预应力等。

5. 推进施工:隧道开挖和支护工程完成后,推进至下一分段进行下一轮施工,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整个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工作。

六、劳动组织隔墙循环分段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任务按时完成。

主要劳动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建、人员分工和协调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1.1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1.1.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1.1.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1.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1.1.7 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8 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1.2 工程概况1.2.1 地理位置、地形情况沙塘坑隧道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沙塘坑,全长 215 米,起迄桩号为 K48+360 ~ K48+575 ,为双垮连拱式隧道。

隧道区属于丘陵地貌,隧道横穿山丘,进出口段自然坡度较陡,坡角在35- 400左右。

隧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山顶高程约95m,最大埋深约43 m。

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纵断面线型为 +1.53% 和-1.6% 的单人字坡 ,变坡点桩号为 K48+460 。

隧道在斜坡下进洞,洞口地形右低左高,受自然坑影响,进洞后有一段偏压浅埋隧道段。

隧道在沟谷中出洞,洞口地形中间低,两侧高。

ZS5 中,1.2.2 气象情况隧址区年平均气温 21.0-21.4 0,最冷为 1 月,月平均气温 12.20,最热为 7 月,月平均气温28.5 0。

隧址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 ,每年4-9 月为雨季,平均降雨量1377.7 mm, 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 ,且隧址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 ,雨季有洪涝现象 .隧址区年平均风速 1.7m/s ,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西南风。

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在 7~9 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 28m/s ,破坏力极大,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1.2.3工程地质特征隧道进口段(K48+377 ~K48+418 )上覆6~7 m为第四纪残坡积土, 3~4m为全风化岩,基岩为强风化花岗岩,洞口主要位于段主要位于强风化花岗岩中,围岩级别为V级,稳定性较差。

洞身K48+418 ~ K48+440段,长22米,为弱风化岩。

岩质坚硬,块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级别为V级,拱部无支护时易发生坍塌,侧壁有失稳现象。

洞身K48+440 ~ K48+481段,长41米,为微风化花岗岩,岩质较硬,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级别为III级。

拱部无支护时会产生小的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洞身K48+481 ~ K48+504段,长23米,为弱风化花岗岩,岩质较硬,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级别IV级,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时有失稳现象。

隧道出口段(K48+504 ~ K48+560 )上覆6~ 7 m为第四纪残坡积土,其上部基岩为 3~4m为全分化花岗岩。

中部基岩为3~4m为全分化花岗岩,下部基岩为弱风化花岗岩,洞口段基础主要位于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 V级,稳定性较差,隧道的顶部及侧壁均不稳 ^定。

1.2.4水文地质条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平常无地表水流,仅在降水后冲沟有短暂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降水量的多少所控制。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地势高低的不同而变化。

整个隧道施工不存在大规模突水问题,但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天然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隧道成为新的局部排泄基准,从而出现局部渗水和涌水现象,主要为雨季地表水沿局部宽大构造裂隙向隧道汇集,形成短时涌水现象。

该区最高洪水位低于隧道进、出口高程,对隧道建设无影响。

隧道区地下水PH值为6.8 ,HC03-含量为1.79mmol/l ,侵蚀性CO2含量为7.12mg/l ,SO42-含量为38.0mg/l ,总硬度为52.56mg/l。

经腐蚀性评价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经计算推测,本隧道最大涌水量为 500m 3/天。

1.3 主要工程数量第二章施工组织规划2.1总体施工组织砂塘坑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先施工中导坑。

中导坑全长183米,中隔墙全长215米。

安排一个隧道施工队,驻扎在隧道怀集端出口。

中导坑开挖从怀集端开始,开挖前,首先画出中导坑的开挖线,然后对开挖线外的掌子面进行素喷混凝土封闭。

V、IV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至K48+420处时停止开挖,改由三水端开挖。

中导坑贯通后从K48+420处分别向两端洞口进行中隔墙模筑混凝土施工。

2.2施工资源配置2.2.1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表表2.2.1-111 郭锐测量员12 合约部长1314 赵士阳计量员I ■ ■*«■■■■・・■・・・ VB・・■*$・・■■■・F■■■ n■ ■ ni・・・■・・■ T・■ ■ ■■«■■■ tea■ ■・■ ■■■ ■・■ ■ an■ ■■ a郑绪东质安部长15 陈平质检员16 张建国安全员17 梁杰权资料员18叶剑试验工程师19陈敬武试验工程师20张磊行政、后勤2.2.2主要施工机械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2.2.2-1序号设备名称■I型号产地■功率吨位容积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1E1i神岗20010.7m 31台台1■1112i装载机iZL50C 1:1I2.5m 31台 23 i自卸汽车i EQ3141 8t 台1 44 空压机L-22/7x I■22m 3/min 台 4I I! 15 卷扬机■JS2 2t 厶台i16 1搅拌机JDY750 750L 丨台台!2■■■7 配料机■HPD1000 11000L 厶台1i 18 混凝土输送泵HBT60160m 3/h 1台—■f--1111 - -- - -- -- --- --9 插入式振动器--+J—IZH3011.1kw 1厶台11810 i钢筋切割机l GQ40-1 5.5kw 1台•: !!111 钢筋调直机i GT4-14:1.5kw丨台1112 钢筋弯曲机i GW40-1 i:13kw i台 113电焊机1BX3-50:138kw 丨台1 6—14 1作业台车i自制i丨台115 1风钻YT-28 ;i 台台1516 地质钻机*■■4.・■■・・・■i XY-2B i :iI丨台台11■522 模板台车 10m 台 1 中隔墙23 电动机 15kVA 台 24变压器 ■630kVA台 1II25 发电机 TFW-280-L-4 280kw拟投入的主要试验仪器配备表2.2.3-1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产地 功率吨位容积17 混凝土喷射机 HP2 U-5B■■■■ ■_■・■■■ ■■■ KB ■ ■ na ■ ■ ■■ ■■■ U ■■■■■■■・N■ ■■ U ■才・4 ・・・■・・■ KB ■ ■ ■ ■■・・・■・・・■・・■・A ■ ■■・・■・・・■■■■■■■・* ■■■■■■■■■!■■■ HJB18抽水机 D85-45 X 5 IT ・・・-r ・・—w ■・TTH・■■■■« ・・■■■! ■■耳■«・・ kr ・・H -TE ■・n ・・LTW ■■一・・■~r ・・HTI ! ■¥*■■■・・ ・■'■n!・■ ra ■・n ・・・・wc ・■ — ■ F~r ・・・・■"«・・・LTH ・・・■"■*19灰浆搅拌机 PJ02 LU・・■.」・・■ ■・n 亠 ■・・4B ・・・_•■・・・卜 ・・・ ・・■ 亠口 ■・■・U ■!■ ■・・ ■!!・・ ・・■ 亠事■ ・・・ 亠 ・・■・■ a 4・■・・・a ■ ・■■亠I :・■ 34・■ $亠 ■・・ 亠 口・・ ・・■ 亠・■・■!』■・M 亠 ■・・ 亠 H20压浆机UB3L ・・・■■(!・・■ T ・■・■»・・ nHP ■・・ra ・・ b ・・・ ・・■ h ・■¥■"*・・・■・・■ T ・・■ ・F ・■・・・・■!・・・■・・■■*■! ■■頁F ■・・■・・・■-・・・■「*・■・ HP ■・・・■・・・21防水板焊接器TH-12.2.3施工测量、试验和检测设备仪器设备名称表 2.3.1-1合计 中隔墙施工序号数量备注种类型号产地9 粗集料压碎值测定仪天津110 混凝土试模 150 X 150 X 150 河北 611 | 沙浆试模 7.07 X 7.07 X 7.07河北 212 i 游标卡尺0-150上海 113「 --- ---- --------- ----- --钢板尺上海114 混凝土回弹仪ZC3-A天津1三 检测仪器17 地质罗盘 DQL-8 广州 1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收敛仪 ZSW 成都 119粉尘检测仪CMP5000北京120 温、湿度测定仪台 121气温计根42.3 施工工期安排2.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下表施工进度计划表■9I■J■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平均进尺/天 时间(天) 备注m ・」亠 ■ ・a 亠 I : ■■厶 II ■■看■・・■ 44・ ■ *厶 H H ・・a ■ 0・■ 厶4・ ■』亠 H ■ il 1亠 ・■■亠 U ・ ■ 亠亠 ■ ・a 亠 ■ ・!■ ・・ ■_・・・ ■ 电■:・!■ 44 ■ ・・亠 ■ ・a 厶・ ・・ ■ ・・ # 44・ ■ V ・il 亠・ ・・・■■亠 ・・■ ・ ■」_■!■ ■ ・il 亠 ・:]・a 亠 ■・・ ・・ ■■・・ N 厶 H ・ ■ 44 ■ ・a 亠 ■・・ ・・ 亠卜 ・・ 亠 *・・ ■ ・a 亠 ・・・ 亠 ・一中导坑开挖6i3 EIi2.3.2 计划施工工期考虑各种施工干扰因素,计划工期定为160天计划开工日期: 2007 年 7 月 25 日 计划完工日期: 2007 年 12 月 31 日1V 级围岩■ ■■ ■■■■■!■■■■ ■■ ■ ■ n ・・・■・・■2IV 级围岩■ ■■ ■■ il.K ・■!■■・・ ■■■*■■«■3III 级围岩 :m m m43每两天一模7 5 9 4 42155135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方法3.1 施工难点分析3.1.1 中隔墙基础承载力要求高 ;3.1.2 围岩软弱破碎,开挖时须加强监控与防护 ;3.1.3 中隔墙顶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和墙顶防水是中隔墙施工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