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2例临床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个案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年9月第10卷第27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个案分析吴飞雪(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cardiac apex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指病因不明,且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下的肥厚型心肌病[1-2]。
AHCM在肥厚型心肌病总发生率中约占20%,多发于男性患者,好发人群年龄在30-50岁[3]。
AHCM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疲乏、心前区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偶尔造成猝死[3]。
在散发AHCM患者中,约30%会发生基因的突变,从而出现一定的遗传概率[4]。
本文特分析了1例AHCM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详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于2020-04-2219:40:00非急诊车送入院。
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
(2)现病史:自诉1天前社区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心室肥厚,ST-T异常。
平素无胸闷、气促不适,无端坐呼吸,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无胸痛,矇无畏寒、发热,无头晕、黑、晕厥,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治疗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肥厚,ST-T改变。
急诊“冠心病?”收入我科。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未监测。
(3)既往史: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
(4)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79次/分,血压174/ 77mmHg。
神志清楚。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苍白发绀。
啰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音。
心界叩诊不大,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
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8例临床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分析结论:心电图适合ahcm病例的临床初诊和高危病人的筛选,进一步结合心脏超声检查,甚至左室造影、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心尖肥厚;心肌病;临床分析;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88-0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病变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临床症状轻微,较少见。
自从1979年yamaguchi首次报道以来,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但该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
本文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盐城市建湖县近湖镇卫生院自1990年6月至2012年6月的28例ahcm病人资料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关注。
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28例ahcm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9到69岁(平均48.5±6.2岁)。
其中20到60岁18例,>60岁10例,ahcm的诊断标准: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范围内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发现心室壁绝对厚度≥15mm或与左室后壁厚度比≥1.5,而不伴有左室扩张,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引起的心肌肥厚。
1. 2 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以及心血管造影等。
2 结果2. 1 临床症状、体征改变:28例病人病程1~21年,其中27例有症状,1例无任何症状。
症状以胸闷、胸痛最多见,有9例(其中1例胸痛酷似心绞痛,但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气促7例,心悸6例,头晕4例,晕厥1例。
体征:所有病例均表现心音有力,25例无明显阳性体征, 2例心尖部1~2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1例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 [ ] 叶任 高 , 再英 . 1 陆 内科 学 [ . M] 6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北 人
社 ,0 4: 7 2 0 1 5—1 6 7.
尽管如此 , 仍有 学者 对其 治疗 效 果 尚存 疑 虑 , 为理论 上 因 提出某些机械通气方法可能增 加心脏 负荷 , 心排 血量减 少 和 使
pesr n auep l n r dma [ ] r aeMe , rs ei ct u u mo ay ee J .C i C r d t
1 9 ,5 4 :2 —6 8 9 7 2 ( )6 0 2 .
[ ] R s rot T,K mp ,B r n C o ivs epesr 8 ut hl e z e t J et .N nn ai rs e o v u
整, 改善左心 室 功能 , 解 肺 淤血 , 利 于改 善 肺通 气 血 流 比 缓 有 值; PE ③ E P可 以使 功能 残气 量增加 , 防止肺 泡和小 气道 萎 陷 , 改善通气血流 比值 , 高 P O 。 提 a 2 综上所述 , 对于 重症 急性 左 心衰 患者 , 有必 要早 期 进行 机 械通气治疗 , 迅速 改善氧输 送及 氧利 用 障碍 , 纠正 缺氧 , 降低 病
基础疾病及临床状况选用适 当的呼 吸机模 式及参 数 , 发现 机械 通气前后 患 者 临床 症状 及 血 气 分 析 中 p P0 、a 3 、a2 H、a 2PO 2SO 都明显改善 , 通气前后 各参 数 比较 差 异均 有显 著性 (P均 <0 . 0 )机 械通 气能迅 速 纠正患 者 的严 重低 氧血 症 和酸 中毒。本 5, 结果说 明人 工机械 通气 可能 是抢 救重症 急性 左 心衰 患 者有 效 的方法之一 , 其机 制可 能如 下 , : 加J①机 械 通气 可减 少 呼吸 肌 做功 , 降低耗氧量 , 缓解 肾上腺素 能刺 激 , 而有 利于 左心 衰竭 从 的好转 ; ②机械通 气可 使患者 气道 压 力和 胸腔 压 力增 加 , 脉 静 回心血量减少 , 心室 前负荷 降低 , 左 左心 室充 盈 压得 到适 当调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0例临床分析

血 管效果 的激 肽 ,进一步增 加患者缺血脑 组织的血 流量 ,全面 改善患
者梗 死灶 内的供 血 ,同时对于 患者 的正 常动脉供血 没有 过多影 响。二
是 能够 有效抑 制患者神经 细胞 的凋亡 ,可进 一步促使 患者缺血后 神经 干细胞 的增殖 和分 化 ,有利于 神经修复 。三是可 以促进 缺血部位 新生 血管 形成 ,对于加 快建立侧支 循环 ,加 强红细胞的 氧解 离能力均 具有
[] Xi FYi Boln a V, 1 lkeng n a se r tcs 2 aC , nH, ro g nC e a. l ri e et n fr oe t t Ka i r p
a an tic e c sr k y p o t g g ilc l mir to n g i s s h mi to e b r mo i l el g ai n a d n a
士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或啦 验作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
P<0 5 . 为差异有显著性 ,并对数据进行相 关分析 。 0
2结 果 21临床表 现 .
 ̄Y mauh等 川 17年 首次提 出的 以心尖 区肥厚 为主要 特征 的肥 a g ci 于 9 6
厚型心 肌病 。心肌 肥厚的病变 部位表现 于左 心室乳 头肌 以下 的心尖部 位 ,因其临床无典 型症状 ,且 多不伴有左 室流 出道压 力和梗 阻阶差 ,
国匣
曩疆同
2 1 7月第 1 卷 第 2 期 0 2年 0 1
・
临床研究 ・ 2 0 3
瑞 克林具有 以下几个方 面的作用 :一 是能够使激 肽原释放 能够 产生舒
血 半 暗 带 脑 血 流 量 影 响 的 研 究 []中 国 神 经 精 神 疾 病 杂 J.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诊断表现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36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室间隔肥厚21例,心尖肥厚型8例,游离壁肥厚3例,弥漫性肥厚4例。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改变,常有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倒置T波。
在Ⅱ、Ⅲ、aVF、aVL或V4、V5可出现病理性Q波。
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结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
主要表现为ST- 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作为筛选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27-02肥厚型心肌病以左心室肥厚为主,偶尔右心室也可以受累。
病理改变为心肌纤维异常粗大排列紊乱。
大多数为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及心室壁肥厚,但不扩大,临床上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占90%。
其中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1]。
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心电图诊断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4岁。
病程5~26年,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胸痛及昏厥等,症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
所有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确诊。
1.2 心电图表现1.2.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①ST-T改变: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T波深倒置。
以I、aVL、V2、V6导联T波倒置多见。
1/2~2/3患者可有左室肥厚。
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30例AHCM 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
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
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标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属于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主要累及左心室,右心室受累少见。
无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与压力阶差[1],属于非梗阻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有家族发病倾向[2—3]。
目前,AHCM诊断尚无金标准,常合并心电图异常,易误诊、漏诊。
本文选择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总结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的表现,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2—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AHCM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77岁,平均(48±8)岁。
高血压病史者9例,发现时间1~30年;合并糖尿病史5例;2例有饮酒史;20例入院时诊断为冠心病。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等客观资料进行分析。
心电图(美国GE公司生产,型号为MAC 1200ST):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美国GE公司的Vivid E9):观察心尖部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
左心室造影(西门子X光25377):主要为右前斜体位的左心室造影,同时加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分析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
结果ST段改变者25例(80.6%),冠状T波改变者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室性早搏8例(25.8%),其中晕厥者3例。
结论ST段改变、冠状T波、异常Q 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对室性早搏者应重视。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是年青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诊肥厚型心肌病的最常用、最主要的依据,但超声心动图在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尚未普及,而心电图作为方便、经济、普及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筛选检查,本文对31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31例肥厚型心肌病都来源于苏州市立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并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
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
心悸18例(58.1%),气急,呼吸困难10例(32.3%),胸闷、胸痛23例(74.2%),阵发性晕厥4例(12.9%),胸骨左緣3、4肋间或心尖部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21例(67.7%),心功能(NYHA)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4例,Ⅳ级1例。
1.2 研究方法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析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标准[1]:①二维超声心室壁厚度>15 mm,并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者;②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ISV)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之比<1.5∶ 1者,≥1.5∶ 1者为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者;③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局限于心尖部者;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有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等流出道梗阻征象。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

心脏超声
1.心尖部心肌对称或不对称性肥厚,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肥厚心肌 回声不均匀, 收缩僵硬,心尖厚度≥15 mm ; 2.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收缩期闭塞,呈黑桃样特征,心尖部与左室后壁 厚度之比≥1.5 ; 3.多伴有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前后径≥42 mm。 4.左室流出道内径和流速正常,可有二尖瓣轻度反流。 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整体收缩功能多在正常范围, 主要表现为左心 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 舒张功能减退。
辅助检查4-心血管造影
左室造影时收缩期可见左室心尖部强力对 称性收缩,收缩末期心尖部左室腔明显狭 窄,甚至接近完全闭塞。 右前斜位左室舒张末期可呈对称性黑桃样 改变,尖端指向心尖。 冠状动脉造影多数正常。
诊
断
对于任何年龄(尤其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无症状 或出现胸痛、心悸或心功能减退等表现,而心电 图特别左胸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左室高电压 等异常改变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 结合心脏超声和(或)心室造影、MRI检查如能发现 局限性心尖肥厚、心尖腔狭小,即可诊断。 高血压病合并心脏改变、结节病、孤立性乳头肌 肥厚、心尖憩室、心脏原发性肿瘤等,也可出现 类似的改变。
心脏超声是诊断AHCM常用的安全无创的检 查方法,但受声窗的限制观察心尖部室壁 欠佳,而且测量心尖部室壁厚度也存在一 定的变异,使得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室扭转运动:AH CM 患者心尖部旋转及左心室扭转增强, 舒张期解旋率下降,此项技术有助于AH CM 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价。
辅助检查3-MRI
心脏MRI检查诊断AHCM阳性率97.4%,但不能完全 代替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 对识别非黑桃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诊断心 尖肥厚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价值。 诊断标准:心尖水平心室壁厚度≥15 mm、心尖最 大室壁厚度/基底部最大室壁厚度≥1.3即可诊断 心肌肥厚。 而诊断黑桃型则需要:左室短轴MRI成像满足心尖 水平心室壁厚度≥15 mm,心尖处前壁厚度/基底 部前壁厚度≥1.3和心尖后壁厚度/基底部后壁厚 度≥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症好发年龄在 3 5 0~ 0岁 , 起病 多隐匿且进
展缓 慢 , 期多 数无 明显 临 床症 状 , 症 状 者 多 以胸 早 有
闷、 胸痛 、 心悸为主 , 而晚期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
AC H M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 的心尖部 ,
以心尖部 心肌 呈 非 对称 性 肥 厚 为特 征 表 现 。随 着 诊
1 I 临床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0年 1 至 2 1 月 0 0年在 我 院诊 断
左 室舒 张功能 减低 5例 , 心房 增 大 4例 ,2例左 室 左 3 射 血分数 均正 常 , 无左 室流 出道狭 窄改 变 。 且 14 其 他检 查 . 本组 行 冠 状 动 脉造 影 术 5例 , 回旋 支见 一小 斑块 2例 , 前 降支 见 心肌 桥 3例 , 左 收缩 时 狭 窄 2 .% ~ 0 0 ; 心 室造 影 5例 , 见 左心 室 00 3.% 左 均 明显增 厚 , 4例左 心 室心尖部 呈局 限性 心尖 肥 厚 , 有 2 例 在右 前斜位 舒 张末 期 见 左 心 室心 尖 心 腔 缩小 而 心 底 部扩 张 呈 所 谓 “ 桃 ” 改 变 ; 心 室 均 无 扩 大 。 黑 样 右
中儿 茶酚胺 反应 异 常 , 或去 甲肾上腺素 与 心肌受 体错 位作 用 而引起 心 肌纤 维 排 列 不对 称 肥 厚 。肥 厚 部位 左前 侧壁 心尖 部厚度 平均 ≥1 m, 间隔基 底 部 多 5m 室 无肥 厚 , 心室 腔 不 扩大 , 尖处 心 内膜 增 厚 。二 尖瓣 心 血 流频谱 均表 现为 E A<1 / 。
检查结果等 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以了解其 临床特 点 , 高对该 病 的诊断水 平 。 提
(67 58 ) l, 头 肌 水平 以下 心尖 部 各 壁心 肌 3 .54 .6 mn乳 - 肥厚 , 中室间隔厚度为 (54 ± .6 ml左 室游离 壁 其 1. 29 ) i, 6 l 厚度 (43 31) l, 1.64 .8 mn心尖部厚 度 (96 5 1) l。 - 1.5± .4 mn
查 , 中 5例 患者行选 择 陛冠状 动脉造 影及 左心 室造 其
磁共振检查 4例 , 见心尖部左心室肌壁呈均匀肥厚 。
2 讨
论
影, 4例行磁共振成像( R ) M I检查 。 12 心 电图检 查 3 . 2例 A C 患者 中 ,TT改变 2 HM s— 8
心尖 肥 厚 型 心肌 病 于 2 0世 纪 7 0年代 由 日本 学
【 摘要 】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H M) A C 的临床特 点及其诊 断方法, 以提 高对 A C 的诊 断水 HM 平, 防止 误诊 、 漏诊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3 2例 A C 患者 的 临床 表 现 、 电 图、 声心 动 图、 共 振 及 左 室造 HM 心 超 磁 影特征表现等资料。结果 3 例 A C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 2 HM 2例均进行心 电图检查: 电图 s — 心 TT改变 2 8 例, 出现异常 Q波 2 , 例 左心室高电压 1 例 ; 例均进行超声心动 图检查: 室射血分数正常 3 9 3 2 左 2例, 无左室流
体检时可见心尖部抬举样搏动 , 常可 闻及第 三、 四 第 心音 , 心前 区杂音多 为 1~ 2级 , 有二 尖瓣关 闭不 全者
收缩 期杂 音可 达 3级 以上 , 力 衰者 有 肺 部 哕音 、 心 肝
断技术不断完善提高, 该病 临床诊断逐渐增多 , 由 但
于 临床 医 生 对 该 病 不 够 重 视 或认 识 不 足 , A C 且 H M 患 者无 特殊 临床 表 现 , 电 图检 查 也 无 特征 性 改 变 , 心 所 以临床多漏 诊 、 误诊 。心 电图检查 常被 误诊 为冠 心 病 、 性非 Q波型 心肌梗 死 。 目前 比较 公认 的A C 急 H M 心 电图表现 特点 为 :1左 心 室高 电压 ;2 左 胸导 联 () () ( 3一 6 s V V ) T段压 低 ;3 胸前 导 联 ( 3 V ) () V 、 4 T波 倒 置呈 巨大 、 尖 型 , 深 且达 10mv以上 , 种 改变 可 能 . 此
【 文章编号】 05 - 0 (02 0 — 7 - 234 4 2 1 )91 00 3 2 2
例 (75 )表现 为 s 8.% , T压低 及/ T波低平 至倒置 ; 或 出
约占 H M的 2% , C 1 主要 局 限于左 室乳 头 肌水 平 以 下 心尖 部心肌 肥厚 , 通常 不伴有 左室 流 出道 动力 性梗
发 展 以及 临床 经 验 的不 断 积 累 , 临床 诊 断率 明 显 提 高 。本 文对 3 2例 A C 患者 的 临床 表 现 、 H M 各种 辅 助
( 1 3: 传导) 例 ( .% ) 胸导联 ( 1 31 , 主要 V 4导联 ) 上
出现 较大倒 置 的深尖 T波 1 ( 6 3 ) 左 心室 高 8例 5 .% ,
n n b t cie c r i my p ty w t in e ai e T w v s o o s u t a d o o ah i lga tn g t a e r v l v
目 前诊断心脏疾病最具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 是其他 检查 方法 不 可替 代 的 。二 维 超 声 心 动 图 在 A C H M的
无症状 3 94 。心率为(86 1. ) : i; 例(.%) 6. 03  ̄/ n纽 - 4 m
约心功 能分 级 ( Y A) ~Ⅱ ; 并 高血 压 病 5例 N H 为I 级 合 (5 6 ) 合 并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3例 1. % ,
(.%)合并糖尿病 5例(56 、 94 , 1.%)合并高脂血症 2 5 例 (8 1 ) 7 .% 。本 组 病 例 均 做 心 电 图 、 声 心 动 图检 超
特征 性表 现是左 心 室 长轴 位 切 面呈 左 室 下 壁 和 心尖 部室 间 隔明显增 厚 , 尖 部 心 室腔 狭 小 , 重 者可 见 心 严 收缩 期心 尖部 左室腔 呈 闭塞状 , 且心尖 部 四室腔 切位 观可 见左 室心 尖前侧 壁 肥厚 。 目前 对 A C 的诊 HM 断标 准 尚不一致 , 有 建 议 将 非对 称 性 心 肌肥 厚 , 但 主 要 累及左 心室 心尖部 , 张末 期 左心室 心尖 部室 壁厚 舒
为A C H M患者 3 2例 , 中男 2 其 1例 , 1 女 1例 , 年龄 2 6 (1 1.) 8~ 54 . 4 88岁。临床表现 : 5- 胸痛8 2.%) 例(5O , 胸闷 1 例 (3 1 , 7 5. %)心悸 1 (12 , 0例 3. %)头晕 5例
(56 )呼吸 困难 6例 (87 )晕厥 3例 ( .% ) 1.% , 1.% , 93 ,
的特征性形态改变, 如患者心电图出现 G T 结合超 N, 声心动图及 M 的心尖肥厚 征象 , / R 排除继发性心肌 肥 厚 , 般 多能诊 断 。 一
与心尖肥厚导致心肌复极方 向改变或心 内膜下缺血 有关 ;4 可有轻至中度 Q () T间期性 的 A C 深 H M
大、 下肢水肿等。 综上所述 , H M 临床非属罕见 , AC 临床医生要 引
起 足够 的重视 。对 不 明原 因的胸 闷、 胸痛 、 心悸 、 功 心
能 不全 的患 者 , 注 意 检查 并 复 查 心 电 图 、 维 超 声 要 二 心 电 图、 磁共 振 、 状动 脉及 心室腔造 影 , 注 心尖 部 冠 关
者 Y m gh 等 首先 报告 , 电 图巨大 负 向 T波 a aci 心
广 西 医学 2 1 0 2年 9月 第 3 4卷 第 9期
1 271
( N ) 其特 征性改 变 , 后文献 报告 不断增 加。 GT为 此
AC H M被认为是 H M 的一种亚型 , C 其病 因至今 尚未 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是遗传 因素起重要作用 , 属 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亦可能通过隐性遗传 , 男性 发病 为 多 J 。在 胎 儿 发 育 过 程 中 , 肌 对 循 环 心
固定 在左 胸前 导联 , 而冠 心 病 患 者心 电 图 S - 变 TT改 常 出现动 态 变 化 , 以心 电 图 检查 对 该 病 具 有 一 J所 定价 值 , 断本 病 的首要 方法 。二维 超声 心动 图是 是诊
[ ] Y m gc i l i uaT, i i m ,t 1H p rohc 2 a auh s m r Ns y aS e a yet p i H, h ha . r
现异常 Q波2 63 , 例( .%)心房颤动2 63 , 例(.%)右束 支阻滞 3 (.%) 心动过缓 6例(88 , 例 93 , 1.%)房性早
搏 4例 (2 5 )室 性早 搏 5例 (5 6 )心 房 扑 动 1. % , 1. % ,
阻和压力 阶差 。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 缺乏特异性表 现, 诊断比较 困难 , 常易误诊 为冠 心病 、 急性 非 Q波 型心肌梗死等疾病。近年来 随着影像诊 断技术迅速
电压 1 ( 9 3 ) 9例 5 . % 。
13 超 声 心 图检查 经胸骨左缘取心室长轴位或心尖 . 动 部四腔切面测量 , 左室舒张末期 内径为(68 61) m, 4. 4 .5r 5- a
左室 收缩末 期 内径 为 (7 5 5 3 ) l , 房 内径 为 2 .24 . 6 nn 左 - l
电图、 超声心动图或/ M I 和 R 左心室心尖部心肌检查 得以确定 。值得提醒注意 的是在行超声心动图检 ] 查时 , 要特别注意心尖部的探查 , 如不仔细观察心尖 部 的改变 , 容易造 成本 漏诊 ] 。本 组有 6例患 者是在
复查超 声 心动 图时 注 意对 心 尖 区 进行 扫 描 而得 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