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原发性肺内脑膜瘤1例

合集下载

原发性颅内感染1例报告

原发性颅内感染1例报告

原发性颅内感染1例报告标签:原发性颅内感染;个案1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于2006年1月因突发性晕厥就诊,查T 37.0℃,P 88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 Hg (1 mm Hg=0.133KPa),意识不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其器官正常,颈软,对称,心肺无著变,腹软,无包块,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考虑:短暂性脑缺血,给予活血化瘀等对症、观察治疗,约20 min后,意识渐清,不能回忆当时症状,好转后离院。

时隔约1个月,突发性晕厥再次发生,并伴有四肢抽搐,查体各器官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考虑:癫痫?经对症治疗后,神志逐渐恢复,并自述轻度头痛,建议其前往上级医院会诊。

于本市中心医院行头部MRI检查(图1):右侧海马区见有一软组织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呈混杂异常信号,周围伴有少许水肿带,印象诊断:(1)右侧海马区占位;(2)考虑胶质瘤可能。

后虽经省内外多家医院系统检查,但诊断末能明确,考虑:炎症可能性大。

回家后定期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

2007年1月复查头部MRI(图2),印象诊断:(1)右侧顶叶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交替出现,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2)右侧颞叶海马区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伴有相应部位局限性脑萎缩。

2008年5月复查(图3):右侧颞极局限性脑沟增宽、加深,较对称体积缩小,FLAIR像呈低信号,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小脑、脑干形态及信号末见异常,脑灰白质信号如常,印象诊断:右侧颞极原诊颅脑感染治疗后复查,局限性脑萎缩。

患者随访至今,生活、工作、精神状态等正常,偶有晕厥,癫痫发生。

2 讨论颅脑疾病一般以颅内肿瘤和颅内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

其中颅内肿瘤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及残余胚胎组织等。

而继发性肿瘤则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的肿瘤。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4月第26卷第4期Chin J Clin Neurosurg,April 2021,Vol.26,No.4●个案报告●【关键词】颅内肿瘤;原发性Rosai-Dorfman 病;显微手术【文章编号】1009-153X (2021)04-0312-01【文献标志码】B【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 739.41;R 651.1+1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 病1例陈俊兵王永刚汤荡曹奕强吕培贤杨程龙江1病例资料43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侧额颞占位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5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24/78mmHg ,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无皮肤红肿结节,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软、无抵抗,Kernig 正、Brudzinski 征均阴性。

头颅MRI 示左侧额部及额颞部交汇处见团片状占位性病变,呈等/短/稍长T 1信号、等/稍短T 2信号,病灶呈明显分叶状,基底部连续,呈宽基底,与颅骨内板相连,增强后呈均匀明显强化,大小约2.2cm×7.6cm×6.4cm ,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图1A~C )。

术前考虑脑膜瘤可能,全麻下行左侧额颞占位病变切除术。

术中见病灶色灰黄,质韧,广基与硬脑膜粘连,边界清楚,分离后将肿瘤全部切除,切除大部分肿瘤浸润大脑镰硬膜。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左侧额颞部)病变支持Rosai-Dorfman 病(Rosai-Dorfman disease ,RDD )。

术后神志清醒,痊愈后出院,未放化疗。

术后3个月随诊复查头颅MRI 未见复发征象(图1D~F ),一般情况稳定。

2讨论RDD 又名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但具有明显病理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常好发生于淋巴结内,淋巴结外少见,多表现为双侧颈淋巴结无痛性肿块,伴发热、红细胞沉降率增块、中性粒细胞增多等,好发于青少年,约一半的病例累及淋巴结外其它器官,脊柱或颅内受累较为罕见。

肺原发性脑膜瘤

肺原发性脑膜瘤

22 镜检 .
肿 瘤 的组 织学 类 型与 发生 于 中枢神 经 系统 者 一
致 , 可 为上皮 型 、 渡 型 和 纤 维 型 。肿 瘤 细 胞 核 圆形 或 卵 也 过 圆形 , 仁 不 明显 , 有 胞 质 嵌 入 形 成 的假 包 涵 体 。胞 质 淡 核 可 嗜酸 性染 色 , 细胞 界 限不 清 。纤 维 型者 肿 瘤 细 胞 呈 梭 形 , 束 状或 编席 状 排列 。可 见 细 胞 排 列 紧 密 的漩 涡 结 构 及 层 状 钙 化小 球一 砂 粒体 。少 数 病 例 可 见 微 囊 型 脑 膜 瘤 样结 构 。个 别病 例见 灶 性聚 集 的 黄 色瘤 细胞 , 有 局 灶性 细 胞 异 型 。1 并
例 见骨 化生 。
的病 例报 道 , 今 已有 2 迄 0余 例  ̄ 1] 5 2。但 多 数 为 个 案 报 道 , -
仅 Moa rn等 【 ] 中 报 道 了 一 组 1 1集 3 0个 病 例 , 来 自 A P 均 FI 17 -19 9 0 9 6年 间 积 累 的 病 理 资 料 , 内 仅 见 1例 英 文 报 国 道 l 。现 将肺 原 发性 脑 膜瘤 的 临床病 理 特 点 及 可 能 的组 织 1
肺 原发 性脑 膜 瘤 大 多 无 临 床 症 状 , 为 在 胸 部 x 线 检 常 查 时无 意 中发现 , 有报 道 中仅 1例有 持 续 4 所 5d的 咳 嗽史 。 发 现肿 瘤 时患 者年 龄 为 3 ~7 0 2岁 , 年 龄 、 别 、 发 部 位 无 性 好 差 异 。肺 内病灶 为界 限 清 楚 的 孤立 性 结 节 。在 现 有 文 献 中 除 1例 为多 发外 l 其余 均 为单 发性 。1例 同时 在对 侧肺 部 1 ¨, 发 现肺 腺癌 【 ] 1 患 肺 外 的神 经 纤 维瘤 病 【 ] 1 ,例 2 1 。几 乎 所 有 3 病 例 都未 发现 中枢 神 经 系统脑 膜 瘤 , 有 1例 在 7年后 发 现 只

左肺巨大肿瘤治疗方案

左肺巨大肿瘤治疗方案

一、引言左肺巨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左肺巨大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针对左肺巨大肿瘤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了解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生长速度、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

(2)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胸部、腹部、神经系统等,以排除其他器官的异常。

(3)完善相关检查,如胸部CT、MRI、PET-CT、骨扫描等,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

(4)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1)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2)进行呼吸道准备,如戒烟、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锻炼等。

(3)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4)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护理等。

3.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周围组织侵犯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手术方式:1)肺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且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的情况。

2)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段,且周围组织侵犯不明显的情况。

3)全肺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整个肺叶,或多个肺叶,且周围组织侵犯明显的情况。

4)胸腔镜手术:适用于早期肺癌或肺良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麻醉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4. 术后治疗(1)抗感染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止血治疗: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3)呼吸支持: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4)营养支持: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促进患者恢复。

(5)心理支持:术后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5. 放化疗治疗(1)放疗针对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有远处转移等情况,可考虑放疗。

脑膜瘤病例回顾分析一例

脑膜瘤病例回顾分析一例
亦好发于桥脑小脑角区,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 8%—10%,多 见于中老年女性,男女发病占比约为1:2。
缪飞, 展颖, 沈天真,等.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2):81-84.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等. MRI对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12):1946-1948.
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
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
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
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
岁,20岁以下者少见。
万水治, 史玉振, 童明敏,等. 3.0T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 报, 2013, 26(2):164-167.
现耳鸣,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咀嚼肌萎缩和
瘤内脂肪变性为其特征性改变。 影像学上三叉神经瘤呈哑铃状,跨颅脑中、后颅窝生长 为特征性表现,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似,但无第7、8对脑 神经束增粗。
三叉神经的解剖定位是诊断神经鞘瘤的关键。
相关引用
1. 缪飞, 展颖, 沈天真, et al.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2):81-84.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
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早期 出现一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少数患者时出现耳
聋。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
中期 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
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
晚期 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

恶性脑膜瘤1例报道

恶性脑膜瘤1例报道

中 图分类 号 :R4 . 5 1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 14 (0 2 4 05 - 1 6 1 8 9 2 1 )0 - 2 1 0
1一 般 资料
患者男性 ,3岁 。阵 发性胸 痛 、气短6 ,加重4个月 。查体 : 9 年
性心 血管 畸形 ,占先天 性心 脏病 的02 0 %…。冠状 动 脉瘘 系胎 .%~ . 4
[] 刘延 玲 , 鉴然 . 床超 声 心动 图学 【 . 京 : 出版社 ,00 2 熊 临 M】 北 科学 20:
2 3. 9
恶性脑膜瘤 1 报道 例
刘 辉
( 铁岭市 中医医院,辽 宁 铁岭 1 00 1 0) 2
【 要】 脑膜 瘤是 颅 内最 常 见非胶 质原 发性 肿瘤 ,约 占颅 内肿 瘤 1%. 大多数 为 良性 ,肿瘤 生 长缓慢 。 间 变性 ( 摘 5 绝 恶性 )脑膜 瘤 少 见。 【 关键 词 】脑 膜瘤 ;侵 袭性 生 长 ;磁 共振 成 像
员 应密 切 观察 病人 的病情 变 化及 药 品的不 良反 应 ,特别 是过敏 性 体
超声心动 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 室漏 1 例
崔 梅 花
( 吉林 省延吉市延边大学福祉 医院电诊科 ,吉林 延边 1 3 0 ) 3 0 0
【 关键 词 】超 声 心动 图 ;诊断 ;右 冠状 动脉 左 室漏

点人 路 切 口 ,常规 消 毒铺 巾,沿 标 记切 开 皮 肤 、 皮 下 ,颞 肌 筋膜 下分 离 ,颞 肌 翻 向外侧 ,钻 孑5 ,成游 离 骨瓣 取 下 ,脑压 高 ,悬 L枚 吊硬 膜 后 放 射状 剪开 硬 膜 ,肿 瘤 为 红 色 ,质 地 韧 ,血 管 丰 富 ,与 凸 面硬 膜 粘 连 。取 部 分 肿 瘤送 速 冻 病理 , 回报 :恶性 肿 瘤 。 肿瘤 基底 位 于 中颅 窝底 、蝶 骨 嵴 、海 绵 窦侧 壁 、颞 骨岩 部 的 硬 膜 ,与 脑组 织 有 分 界 线 ,沿 肿 瘤 与其 基 底 硬膜 间分 离 ,可见 大 量 血 管进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分析)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分析)
现代实用 医学
2 1 0 0年 7月 箍 2 2鲞 箍 !

81 ・ 9
原发 性 异位 脑 膜 瘤 的影 像 学 诊 断
( 4例 分析) 附
林闽江, 董海波 , 姚凤 明, 付峰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影像 学检 查在诊 断原 发性异位 脑膜 瘤 中的价值 。 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对 4例原发 性异位 脑膜 瘤 的影 像
合 1 。 结论 例
原发性 异位脑 膜瘤 具有一 定 的影 像学特 点 , 仔细 分析各 种影像 征象 能够提 高诊 断准确度 。
【 关键词 】 异位 脑膜 瘤 ; 像学 ; 影 诊断
d i 03 6 /.s. 7 -8 02 1 . . 4 o: .9 9jsn1 10 0 .0 0 70 1 i 6 0 5 【 图分类号】 R 4 【 献标志码】 B 中 45 文 【 章 编 号 】 17 —8 02 1)70 1—3 文 6 1 0 (0 00 8 90 0
异位脑 膜瘤 是发 生于颅 腔外及 椎 型与 颅 内脑膜瘤 相 同, 为 5型: 分 上皮 细胞 型 、 纤 维细胞 型 、 管型 、 粒 成 血 砂
以外 的脑膜瘤 , 发性异位 脑膜 瘤 , 即原 临床 T、1 I 20 ,E O ms, 2 ( 0 msT I0 )层厚 5fn 管外 的脑 膜瘤 ,异位脑 膜瘤 的病理 分 ⅣT ri。 l
男 ,1 , 现 右 额 部 肿块 渐 进 性 增 大 5 7岁 发
年 入 院 , 检 示 右 额 部 触 及 一 约 3 m 体 .c 5
扫 描未见 异常 。 中见肿 块位 于右肺 上 叶, 术 质 偏软 , 可活 动 , 胸腔 内无 明显粘 连 。病 与 理检 查 : 过渡 型脑膜 瘤 。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

和 口服 激 素 ( 尼 松 片 1 g口服 2 d 治 疗 , 中发 现 病 变 附 泼 0m /) 术
性组织细胞增生性 巨淋 巴结病 , 只有颅 内原发病灶 而无 全身
淋 巴结 病 的病 例 较 为 罕 见 , 科 近 期 收 治 一 例 R D 患 者 , 我 D 现 报 告 如下 :
膜 瘤 区别 , 确诊 R D 只 能依 靠 病 理 检 查 。颅 内病 变 的 l D 临床症
Dr a of n确定为一种 独立疾病 , m 亦称 为 R D 。R D被认 为 D ] D 是一种无痛的 良性 肿瘤 , 手术完全切 除疗效确 切 , 是对于一 但 些辅助治疗如放疗 、 素治疗或 化疗是 否必 须尚无定论 。 目 激
着于硬脑膜 内面 , 并有 局部 脑皮 质 的侵犯 , 部骨 质结 构 正 局 常 。H E染色结 果 : 脑膜组 织和 脑实质 内可 见淋 巴细 胞 、 细 浆 胞、 组织细胞灶性增生 , 片状或结节状 分布 , 组织 细胞体积大 , 胞浆内可见完好的淋 巴细胞 、 眼眶 、 上呼吸道 、 鼻咽 部 、 内分 泌腺 ( 尤其是 甲状
腺) 和骨质 , 随后是生殖泌尿系统 、 1 I腔和软组织 , : 中枢神经系 统侵犯甚少 , 原发于颅 内而无淋巴结侵犯 的 R D报道更 是罕 D 见 。在神经系统 , 病变常侵 犯脊髓和颅 底的硬膜 外和硬膜 下组织 , 大部分 都有 脑膜附着 J 。因此在 影像学 上很难 与脑
灶 , 着处 脑 膜 明显 增 厚 , 灶 周 围脑 组 织 水 肿 明显 。 因 病 变 附 病
S0 10和 C 6 D 8标 记 阳 性 , D1 C a标 记 阴 性。病 理 诊 断 符 合 R D。镜下完全切除病 变 , 后恢 复 良好 , D 术 术后予 以激 素 ( 泼 尼松片 5m g口服 2 d 1个月 , /) 经过半 年的随访 , 者偶有左 患 手的麻木感 , 无癫痫发作 和肿瘤 复发 ( 4 。 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
007-4287(2019)10-1825-02巨大原发性肺内脑膜瘤1例
徐 丹1,
崔璨璨1,周 哲2,张 斌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内镜中心;2.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3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20余天”来我院就诊。

病程中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偶有胸痛。

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及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见类圆形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5.2cm×5.6cm×6.4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右肺上叶支气管受压,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头颅CT检查示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气管镜刷片病理示:灌洗液未见癌细胞。

临床结合胸部CT考虑“
右肺上叶肿瘤”,予右肺上叶及肿瘤切除术。

手术及病理眼观:切除的部分肺组织,距支气管截断0.8cm处紧邻支气管壁肺组织内见一肿物,大小为6.0cm×5.5cm×5.0cm,切面灰白、局部淡褐、质软,肿物与周围肺组织及支气管界限清楚,其余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镜检: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结节状或旋涡状,瘤组织局部梗死明显,偶见核分裂象及砂粒体。

免疫组化:EMA(+),Vimentin(+),E-Cadherin(+),S-100(-)
,SMA(-),CK(-),TTF-1(-),Ki-67约(3%+)。

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原发性脑膜瘤(上皮型)。

*通
讯作者
图1(肺窗)和图2(纵隔窗)示右肺上叶中央类圆形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光整,密度均匀。

图3(光镜)示肿瘤细胞
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结节状或旋涡状(X
200,HE);图4示免疫组化EMA阳性(X200)。

2 讨论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而原发性异位脑膜瘤非常罕见,占所有原发性脑膜瘤的1%-
2%,
常见于头部、颈部、皮肤和周围神经[1]。

原发性肺脑膜瘤(PPM)更是极其罕见,由Weiss等[2]


952年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仅50余例。

PPM一般无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也有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咳血或胸痛,本例患者因咳嗽咳痰,偶痰中带血来就诊。

目前,关于原发性肺脑膜瘤的确切组织学来源主要有两个假说:(1)来源于胸膜下的多潜能间质细胞;(2
)来源于异位蛛网膜细胞,即肺内微小脑膜上皮结节[3]。

Sp
inelli等[3]报道了一例肺部异位脑膜瘤与微小脑膜上皮结节并存的病例,提示肺部脑膜
瘤可能发生于肺部微小脑膜上皮结节。

然而,部分
学者[
4]
认为这种假设不太可能,因为尸检结果中脑膜上皮结节和脑膜瘤的发生率不一致。

因此,PPM的起源尚不明确。

原发性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仅有4例为
恶性的报道[
5]。

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肺结节,多位于肺叶周围(肺野外带近胸膜下)[6]
,笔者认
为这可能与PPM组织来源假说有关,其组织来源与胸膜关系密切。

而本例患者病灶位于右肺上叶中央,目前未见发生于肺叶中央的PPM病例报道。

CT常表现为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的孤立性肺内结节(如图1、2)。

组织学检查呈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样结构,由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旋涡状或洋葱皮状(如图3)。

免疫组化以EMA、vimentin阳性为
其特征(如图4
)[5]。

由于颅内脑膜瘤可转移到肺[7]
,因此原发性肺脑膜瘤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

528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月 第23卷 第10期
点[1,5,7]
:①发生于肺组织内;
②通过CT或MRI确定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③具有典型的脑膜
瘤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本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因此可以确诊为PPM。

原发性肺脑膜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几乎无复发,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由于病
例数极少,其预后尚不明确。

Satoh等[8]对PPM患
者进行了10年的随访,发现术后没有复发。

术前准确诊断及术中快速作切缘病理可防止过度切除及不必要的放化疗。

但是不同于以往报道的大多数PPM病例,
肿瘤常位于肺周围靠近胸膜处,楔形切除是其首选手术方式,本例病灶由于位于肺叶中央,而且体积巨大,因此进行了肺叶切除。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我们将定期随访此患者,明确有无复发。

总之,原发性肺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并且通常是良性的,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孤立性肺结节,如本案例所示。

在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Xu K K,Tian F,Cui Y.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a micro solid nodule:A rare case report[J].Thoracic Canc-er,2018,9(7):8
74.[2]WeissA,Philippides D,Montrieul B,et al.Primary 
pulmonarymeningioma:a rare,slow-growing tumor[J].J Radiol ElectrolArch Electr 
Medicale,1952,4:701.[3]Spinelli M,Claren R,Colombi R,et al.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 may arise from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J].Advances inclinical pathology
,2000,4(1):35.[4]Drlicek M,Grisold W,Lorber J,et al.Pulmonary 
meningioma: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J].American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991,15(5):455.[5
]张慧芝,沈晓涵,王素英,等.原发性肺脑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9):997.[6
]刘 磊,田昭俭.肺原发性脑膜瘤的组织病理与影像学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2):113.
[7]Asioli S,Senetta R,Maldi E,et al.“Benign”metastatic mening
io-ma: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one case metastasising to thelung and overview on the concepts of either primitive or metastat-ic meningiomas of the lung[J].Virchows Archiv,2007,450(5):5
91.[8]Satoh Y,Ishikawa Y.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Ten-yearfollow-up findings for a multiple case,implying a benign biologicalnatur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139(3):e39.(收稿日期:2
018-10-11)*通讯作者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10-1826-03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李嘉鑫,顾正忠,王旭东*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41
) 侵袭性纤维瘤病(AF)又称为韧带样纤维瘤(DT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来源的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具有浸润生长和局部复发的特性,但不发生远隔脏器转移。

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进行报道。

1 临床资料
患者中年女性,因全腹部疼痛38小时加重8小时于2017年12月01日急诊入院。

入院1天前于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输液(具体不详)后略有缓解,于入院8小时前疼痛加重,为持续性钝痛,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内含胆汁,无特殊气味。

入院时体温升高至41℃,呼吸30次/分,心率120次/分,
血压94/68mmhg。

入院查体示: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疼痛不适,为持续性钝痛,伴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于脐周可触及一大小约9cm×10cm的肿物,质韧。

听诊肠鸣音3次/分。

入院检查血常
规:白细胞总数15.8×109
/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5%。

彩超示:
腹腔积液,右下腹占位病变。

腹部CT示:
腹腔积液,腹腔游离气体,下腹部区高密度影,不除外肠管聚集所致。

腹部肠管周围局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炎性改变所致可能性大。

临床初步诊断:腹痛待查,腹部肿物、腹腔积液、脓毒性休克。

鉴于患者病情较重,在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急诊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腹腔内大量脓性积液,大网膜正中可见一穿孔改变,分离大网膜后可见

6281—Chin J Lab Diag
n,October,2019,Vol 23,No.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