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

合集下载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

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合集5篇)第一篇:民族风情:蒙古族风俗-下马酒每一个来过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礼仪——下马酒。

以示草原人民的热情。

其饮法是:1、客人左手端乘酒银碗。

2、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天空,称为“敬天”。

3、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弹向地面,称为“敬地”。

4、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弹,称为“敬祖先”。

5、双手端碗,一饮而尽(一饮而尽视为对蒙古族主人的尊敬)。

第二篇:蒙古族风俗4-22蒙古族民俗风情简介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

他们也因此与马结下了特殊的感情,他们十分爱马,甚至视马为珍宝。

在他们的心目中,马是很神圣的动物。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作“男儿三艺”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

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并能在马奔跑时弯下腰拾起摆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

摔跤也是蒙古族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龙腾虎跃,扣人心弦。

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马奶节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节之一,此项节日是以喝马奶酒为主要活动,故名马奶节。

那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马奶节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马奶节的简介马奶节是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日期不是很固定,为期一天。

马奶节的习俗这一天清晨,牧民们身着盛装,携带马奶酒,骑马或乘车汇集到传统地点,杀羊宰牛。

太阳升起时赛马,然后分别饮宴、祝酒。

人们在马头琴声中吟诗唱歌,尽情欢乐,直至夜晚。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

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

主人首先选定吉祥日子,并提前公布于众,到节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来参加马奶节。

马奶节的前两三天主人专请周围的训马能手,把马群集中起来后套抓所有的小马驹并栓在牵绳上,开始挤马奶制作马奶酒。

马奶节的那一天,在拴马驹的牵绳右上方铺白毡,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个装满马奶的木桶,木桶两耳上各系一个哈达,旁边摆放木勺和套马杆等。

马奶节仪式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骑士从牵绳骑上马来到蒙古包门前,主人用银碗献鲜奶于骑士,骑士品尝鲜奶之后顺时针方向统蒙古包一周再次来到拴马驹牵绳旁,用套马杆抬起装满马奶的木桶,边行边用木勺进行萨察礼(把马奶抛向空中),祭祀天地神灵,主人高声朗诵马奶萨察礼赞词,众人骑马随从绕场三周结束仪式,还要给种公马和头驹系哈达进行选拉礼。

然后众人聚会畅饮马奶酒,庆贺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

马奶营养最为丰富,马奶制作的齐格(马奶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对胃肠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所以蒙古牧民自古非常重视和喜欢饮用马奶。

挤马奶又是一件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马群为远食性牲畜,其活动半径为几十里至几百里范围内,挤马奶从早到晚进行三至四次,所以往往需要牧户们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此项工作。

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内蒙古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中俄界河旅游区考察游览。

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

中俄界河旅游区与俄罗斯赤塔州的五个市区相邻,与俄罗斯隔河相望,区内有两个一类口岸,即黑山头口岸和室韦口岸。

黑山头口岸位于额尔古纳市政府所在地拉布达林镇西30公里处。

额尔古纳市境内西部、北部,中俄边境线长671公里,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勾划出了中国雄鸡状版图上的巨冠轮廓,河的西岸为俄罗斯联邦,东岸为内蒙古自治区纬度的县级市——额尔古纳市。

额尔古纳从历史的深处呼啸而来,它是一条河,是一座城市,也是一段历史。

公元一世纪,拓跋鲜卑的祖先走出嘎仙洞,曾在这里至呼伦湖一带长期居留,之后西迁南下,在今呼和浩特南部和晋北创建了北魏王朝。

隋唐时期,蒙兀室韦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

公元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在额尔古纳河畔秣马厉兵,遂统一蒙古诸多部落,进而征服欧亚。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确定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自雍正五年(1727年)起,清廷沿额尔古纳河右岸先后设置18座卡伦(哨所),其中14座卡伦在额尔古纳市境内。

考试大提供界河风景区远离都市喧嚣和工业污染,处于草原和森林的衔接地带。

界河旅游区内,河道蜿蜒曲折,滩岛星罗棋布,河滩两岸溪流纵横,沼泽处处,灌木丛生,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

游人沿界河中心岛(中国领土)柳丛和水草穿行,会不时惊起水鸟振翅飞上天空。

中心岛是集特色餐饮和娱乐、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场所。

俄方小镇近在咫尺,房屋街市历历在目。

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人在河边劳作、垂钓、游泳,戏耍的孩子们向游人挥手致意,偶有中、俄边防军巡逻艇与游艇擦舷而过。

一水分两国,纵目览两岸,已成为界河景区的特色。

沿界河东岸驾车旅游,在界河中流线东侧乘船观光,可欣赏异域风光,体会纯正的俄罗斯民俗风情。

中俄界河旅游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旅游精选项目之一,现已成为内蒙古东部旅游精品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呼伦贝尔之旅作文500字

呼伦贝尔之旅作文500字

呼伦贝尔之旅作文500字【第1篇】今天,我兴致勃勃的起床,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哈哈!因为我要去呼伦贝尔旅游啦!我整理好行李之后,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开始啦!一路上,我一直在遐想:草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哪里的人们真的有那么热情吗好客吗?……带着我满脑子的疑问,我坐上了飞机。

快到呼伦贝尔机场时,我抬头向下看,哇!好美的草原啊!瞧,那密密麻麻的草,形成了一大片的草原。

那些草还有不同的色彩,有淡绿色,薄荷绿,黄绿色,深绿色……这几种颜色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渐变的大草原。

坐了四个小时的飞机,我们抵达了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机场。

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

海拉尔东连东北经济区,西接俄罗斯、蒙古。

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海拉尔”是因城市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

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野韭菜”,因海拉尔河两岸过去长满野韭菜,故取名为“海拉尔”。

之后,坐着旅游大巴,我们到了就餐的地方——蒙源回府,去品尝当地的涮羊肉。

那里的羊肉跟我们温州的可不一样。

那里的羊肉、牛肉都是纯正的,吃进去入口即化的感觉,再蘸一点花生酱和醋,那个味道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如果你们来呼伦贝尔一定要来尝尝当地的涮羊肉,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品尝完晚餐后,我们就前往海拉尔四星级酒店入住。

这个酒店是海拉尔一个很好的酒店。

呼伦贝尔之旅第一天就这样圆满结束了!【第2篇】今天,我们吃完早餐。

准备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参观:莫日格勒河。

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牛、羊:有正在吃草的;有的刚刚睡醒的;还有的在谈情说爱的等等。

车慢慢的开着,我望着窗外的风景,这儿看看,那儿看看,眼睛应接不暇,不知道该看哪儿好。

这是,我看见了一座山上有一个像金元宝上插了一根木头似的东西。

导游告诉我们哪个是慈积金刚塔。

这个慈积金刚塔坐落于呼伦贝尔海拉尔区敖包山山顶,建筑海拔744.7米,是由塔基、塔身、相轮、刹顶组成,共有九层。

塔高88.888米塔基由汉白玉大理石砌筑三级多边形莲花座台阶,塔基99×99米,塔身高51米,32.8×32.8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草原是种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形态,分布于各大洲。

属于土地类型的一种,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

小编整理了世界最大草原的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

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公釐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这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伊利集团在此地建有专属伊利牧场,并于2014年7月作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拍摄地进行拍摄。

1 地理环境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1]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2]2 自然资源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3 代表景点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

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驾车在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鸣笛,以使畜群早些避开。

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到牧民家时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

进蒙古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或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

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但不可坐在门槛上。

在牧民家或在旅游点,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对迎面上来狂吠的牧羊犬可大声喝斥,但不要用东西去打.因为见生人来,狗上前狂吠是其天性,是告知主人有生人来到。

这时主人会出来喊住狗,请宾客进包。

如需解手要到蒙古包南方较远的地方,不要在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随风刮入包内)。

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不做空手之客。

离开主人家时要道再见并致谢意。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

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

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

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

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进入蒙古包时应先迈右脚,表示尊重,不要将马棒和马绊带入,应立于包外;坐下时不要挡住西北面哈那上供奉的神像、祖先;不要坐在门槛上;对迎面来的猎犬可大声喝斥但不要用东西去打,不然示为对主人的不敬;冬天时不要到包北、西两侧乱踩,因那里的雪可化水食用;蒙古族以西为贵,一般西侧是男人们坐的地方,女人多坐在东侧;不要摸牧民家小孩子子的头,蒙古族人民认为头是身体上最新路的地方;如需上厕所所要到包南方较远处,不要到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刮入包内;在草原骑马应注意不要乱动会惊马,不要拍马屁股,不要离马太近,不要骑马时大声喊叫,初学者应有马官陪同;接受哈达时就站起来微向前倾,挂于颈上,宾客应双手合于胸前,表示谢意,喝下马酒时应用双手或右手接,不要用右手无名指(蒙古人认为无名指最干净)蘸酒向天,地和祖先的方向点一下,然后一饮而进。

研学旅行内蒙研学行

研学旅行内蒙研学行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内蒙研学行--清凉一夏必选第一天向梦想出发第一步:体验最炫民族风尊享蒙古族最高迎客礼节——马队迎接蒙古小勇士们的到来,策马扬鞭的蒙古族巴特骑着矫健的蒙古马,以游牧民族独特的方式迎接我们每位小营员的到来,为小营员们保驾护航。

第二步:下马酒仪式身着华丽蒙古袍的蒙古族歌手排成队,手捧哈达,齐唱蒙古族长调,迎接草原小勇士的到来,把草原最崇高的礼节——敬献哈达,献给每位小营员,同时献上草原人民的深情,把吉祥、如意、草原的祝福献给每位小勇士,亲身体会蒙古族的文化。

第三步:营队那达慕◆矛盾大战——你追我赶,嬉笑追逐,水枪与锅盖,看谁反应快。

◆小狼吃羊——狼图腾是蒙古族的图腾文化,通过小营员们的斗智斗勇,看看狼与羊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草原撕名牌大战——你进我退,谋划布局,尽显小营员的智慧与果敢。

厮杀草场,试问谁是最强能力者?不服你来战!第四步:男儿三艺观看蒙古族男儿三艺的摔跤、赛马表演,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第五步:民俗体验馆a.蒙古小课堂:穿上漂亮精致的蒙古袍,变身小小牧民。

听蒙古老阿爸、老额吉讲述草原的历史、蒙古族的民俗,一起学跳蒙古族的安代舞;学唱蒙古族歌曲;学说蒙古语;学习什么是蒙古族的“白食”、“红食”、“青食”。

b.蒙古体验营:跟随我们的牧民们,学习制作当地的特色食品——炸果条,、熬奶茶-----小小牧民家,让你亲自用手去体会,去感受,体验传统牧民生活。

c.蒙古实践营:搭建蒙古包,了解蒙古族智慧结晶——蒙古包结构,功能;组织营员分组进行推勒勒车趣味赛;悲伤我们的小竹楼,拿上我们的羊粪铲,走寂静羊圈捡羊粪,体验牧民的日常生活;争当草原小勇士——穿上独特的摔跤服体验蒙古族摔跤、射箭的蒙古族男儿三艺。

d.蒙古竞技赛:这是考验我们小营员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为小营员们准备了大家熟悉的运动项目——草原放风筝、草原足球赛、草原拔河比赛等草原竞技项目,增强小营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e.蒙古认知营:由我们的蒙古族老阿爸、老额吉带你去感受游牧文化,感知蒙古族游牧文化产物——奶茶勺、马鞭子、看盘等。

独特风情中国酒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酒品

独特风情中国酒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酒品

独特风情中国酒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酒品独特风情:中国酒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酒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酒文化。

其中,少数民族酒品以其独特的风情和独到的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在中国酒文化中具有独一无二风味的少数民族酒品。

一、蒙古族酒品:奶酒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奶酒被视为亲友间最重要的招待酒。

奶酒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新鲜的牦牛或山羊奶加热,再加入面条或面粉,搅拌均匀直至浓稠;接着放置数天,以利用自然发酵的过程使其酸化;最后用草药调味,如蒿子秆、橙叶、迷迭香等。

奶酒的口感浓郁醇厚,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在蒙古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藏族酒品: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民间常见的酒品之一,被誉为“天然气泡酒”。

青稞是高原特有的一种谷物,其加工制作酒精的方式与小麦或大米酿酒不同。

将青稞磨成粉,进行发酵并加入水进行蒸煮,蒸煮后的糊状物再加水进行二次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液体倾倒入陶罐中,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发酵。

经过漫长的发酵过程后,青稞酒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形成了独特的酸甜口感和丰富的气泡。

青稞酒在藏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上经常被作为待客之酒,象征着对来客的热情款待。

三、彝族酒品:苦苓酒苦苓酒是彝族传统的酒品之一,也是彝族酒文化的代表之一。

苦苓是一种生长在高山草甸上的珍贵草药,具有降火、解渴的功效。

制作苦苓酒的方法是:将苦苓用白酒或米酒浸泡,陈化一段时间,使得苦苓的芳香成分渗入酒液中,形成独特的苦甜酒味。

彝族人饮用苦苓酒的习俗也相当有名,他们认为苦苓酒能带来吉祥、辟邪的效力,因此在重要的庆典和节日中常常离不开苦苓酒的陪伴。

四、壮族酒品:酸醪酒壮族的酒文化举世闻名,而酸醪酒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酸醪酒的制作过程相当独特,先将酒曲和酒糟混合,放置一段时间以实现发酵的过程;接着与米饭、酵素、水等混合搅拌,制成糊状;最后将糊状物加入容器中发酵。

经过数天至数月的长时间发酵,醪糟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形成酒的特有香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