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后感《发生认识论原理》是皮亚杰的经典之作,他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发生认识论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对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皮亚杰在书中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个体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其次,皮亚杰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和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灌输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的主体。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认知刺激,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此外,皮亚杰在书中还探讨了认知发展的机制。

他认为,认知发展的机制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经验的认知和理解。

顺应则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经验,从而实现对新经验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这两种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最后,《发生认识论原理》也让我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认为,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总的来说,《发生认识论原理》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关注教育和认知发展的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共18页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共18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60、人民的幸福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发生认识论原理读书报告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一(一)皮亚杰(瑞士1896——1980)是20世纪杰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通过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顺应等概念,解释了个体发展中经由自身需要与环境特征的交互作用历程逐渐得到的知识发展,并提出了随年龄增长在认知结构发展上的四个质变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即“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当个体面临环境中的新刺激,总是先试图去同化,如同化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原有图式无法同化新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的图式甚至重建新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个体图式沿着平衡——不平衡——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一直向前发展,这也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实质所在。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活动法:皮亚杰认为思维发端于动作,而主体的活动就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也是智慧的根本来源。

自我发现法:根据皮亚杰理论,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进而产生深刻的理解。

认知冲突法(认知失衡法):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水平的认知结构,儿童运用这些结构去同化输入的信息,有些能同化,有些则不能。

于是在能够同化和企图同化的两种信息之间就有了矛盾,导致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

同伴影响法: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似乎比成人更能够促进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

(二)维果斯基(苏联1896——1934)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享誉世界的大学者,被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强调了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最近发展区”等认知发展的观点,阐述了教育先于个体认知发展的教育思想。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

发生认识论原理心得体会认识论原理是哲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说,探讨人类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本质。

通过学习认识论原理,我深刻领悟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主观的,是由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理解、思考等心理活动所构成的。

然而,认识不仅仅是个体主观意识的表现,还必须以客观存在为依托。

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思维,我们才能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使认识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性。

其次,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通过感知、观察、实验等手段,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认识。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事物的了解会逐渐变得更加全面准确。

然而,任何我们所获得的认识只是对事物的一种近似的、相对的认识,永远无法完全扼捕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再次,认识的真理性是可以被证伪的。

认识的真理性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的实践相结合来验证的。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对我们的认识进行检验和修正,确保我们的认识与事实相符。

如果我们的认识与实践相悖,而我们不愿意调整和修正我们的认识,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验证和改进我们的认识,以确保我们的认识是准确的和可靠的。

最后,一个人的认识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认识往往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和引导。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会受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认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客观判断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从而获得真正的认识。

通过对认识论原理的学习与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认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认识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活动,更是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三):认识发生论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三):认识发生论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三):认识发生论展开全文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图式的概念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在他后期著作中用scheme 一词)。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

在生理水平上,图式“绝大多数的程序是遗传获得的'。

它们可以区别作用它的无数刺激和由之产生的感觉,并将其结合到某种结构中。

在认识水平上,图式可以代表一个分类系统,这一系统使它能够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创造、改造。

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图式组织,认识主体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皮亚杰得出结论:适应是内部图式与外部环境进行斗争的结果。

它体现了环境的威力,也体现了图式的能动作用。

皮亚杰认为,'任何图式都没有清晰的开端,它总是根据连续的分化,从较早的图式系列中产生出来,而较早的图式系列又可以在最初的反射或本能的运动中追溯它的渊源。

' 因此,人的认识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主体所具有的第一个图式是遗传获得的图式。

以这一图式为依据,儿童不断和客观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非遗传的后天图式逐渐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也就是图式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把认识图式的发展过程称为主体的建构{construction}。

在皮亚杰看来,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式。

就这一意义而言,皮亚杰客体结构是主体建立的。

随着主体认识图式的发展,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为客体的建构。

认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皮亚杰晚期用“表型复制(phenocopy)来解释发
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用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类比 的结果。实际上是对同化和顺应说的深化。
• 另外,渐成论的观念,也影响到皮亚杰,他认知
结构是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皮亚杰对逻辑学的兴趣也对其理论发生了影
响。他从逻辑学里引进了“运算”和“数 理逻辑”等概念。用“运算”来说明儿童 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并用“数理逻辑”作 为分析儿童思维活动的工具。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1924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教授,他曾连任瑞
士心理学会主席三年。
• 1954年,皮亚杰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为
了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组织各国著名的心理 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学 者、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在日内瓦建立了 “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并自任主任。 1970年退休,1984年去世。
二、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
(三)顺应(accommodation) 1、含义 当人们不能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外部刺激时,
只能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 例子:婴儿动作图式的发展(从吸吮到咀嚼) 2、作用 通过顺应过程,图式在数量上增加了,有了质
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图式,使图式越来越丰富。
二、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
同化、顺应示意图
二、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及其相 互关系
4、适应 皮亚杰将生物体物质层次上的适应功能,延伸至行为、
心理的层次,认为心理的功能就是对外界的适应,智慧的 本质就是适应。
皮亚杰所指的适应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适应 功能主要表现在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生物学的机能主义强调,生物之所具有某

皮亚杰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

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

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

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区分为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的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

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使动作思维化,在头脑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完全依靠实际动作。

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概念在这个阶段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是思维从动作结构向一般地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无法使其逻辑抽象化或语言化,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⑷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15岁)。

形式运算即命题运算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还可以将各种命题自由组合,进行命题间运算。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

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生认识论认知可被定义为“最广泛意义的认识动作或过程,尤指从知觉和观念中获取知识的智力过程”(韦伯斯特词典中的解释)。

认知是发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核心概念。

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的观点(着重于可观察的行为)、精神分析的观点(着重于潜意识)和人本主义的观点(着重于个体成长和人际关系)有鲜明的差别,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最重要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的一个历史学者家庭,是家中的长子。

当他只有11岁时,就写了一篇关于一只白化变种麻雀的小论文。

这篇小小的文章普遍地被认为是他卓越的科学生涯的开端。

他的一生撰写了六十多本书和几百篇论文。

皮亚杰的理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应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是社会学、认识论、经济学和法学的研究灵感来源。

他因此获得了世界范围内数不胜数的奖励和荣誉。

皮亚杰具有生物学和哲学的知识背景,这些学科的观念对他的理论和儿童发展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理论的基本思想皮亚杰称他自己的大体理论框架为“发生认识论”,因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认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生物发展的扩展,其中,智力发展控制着情绪、社会性以及道德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过程作为一个生物学家,皮亚杰对机体如何适应环境很感兴趣。

他认为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在行为上,行为被图式控制。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

个体使用图式表征世界和决定行为。

皮亚杰假设,婴儿生来就具有某些图式,他将其命名为“反射”。

对于其他动物,反射一生都控制其行为,然而对于人类,只有婴儿才利用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反射很快就被建构的图式所取代,当图式变得更加复杂(即能支配更复杂的行为)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结构。

当一个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这些结构就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构成主体的整个认知结构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皮亚杰老前辈的发生认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感到震惊。

再次意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发现都是基于很广的知识基础,皮亚杰研究的范围很广,他研究发生认识论时召集了大批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众所周知,哲学在所有学科中是统领是总括,哲学研究各门科学的科学,尤其是自然辩证法,为我们研究各个领域的问题提供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下边我就介绍下我读发生认识论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由于皮亚杰曾学习精神分析学说、病理心理学,做过西蒙的助手,也在比奈的实验室进行过测验研究,又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他综合了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而创造出临床法,或称之为临床描述技术。

这个方法有它的独到之处。

它的出发点是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即从整体来观察儿童,强调实验的自然性质。

他认为用单纯观察、单纯测验等单一方法不能全面地了解儿童。

在他的研究中,主试细致地观察儿童活动,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

对于年龄较大儿童则采用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

总的说来,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从整体的观点研究儿童,比较全面和细致;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不仅观察儿童认识什么,也探讨他如何认识,从而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

本书是皮亚杰前辈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和见解。

皮亚杰研究了儿童智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上的个体发生发展,从认识的起源溯到科学思维的发展。

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从发生认识论来看,有必要从生物学方面来考虑认识论问题,他说:“心理发生只有在它的机体根源被揭露以后才能为人所理解。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环境和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生物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拉马克学说“主要缺乏的是关于变异和重新组合的一个内在能力的概念,以及关于自我调节的主动能力的概念”,而行为主义者所提出的S->R公式则是坚持了拉马克学说的精神的。

他认为:“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激的能力”。

因而提出S<==>R这一公式,并说:“更确切一些,应写作S(A)R,凡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格局的同化,而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

,个体如何能对刺激做出反应呢?这是由于个体原来具有格局来同化这个刺激。

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这就是所谓同化。

由于同化作用,个体于是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同化有三种水平:在物质上,把环境的成分作为养料,同化于体内的形式;感知运动智力,即把自己的行为加以组织;逻辑智力,把经验的内容同化为自己的思想形式。

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只有自我调节才能起这种作用。

调节是指个体受到刺激或环境的作用而引起和促进原有格局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

调节因素是内在的。

适应包括同化和调节两种作用和机能。

通过同化和调节,认识结构就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环境。

皮亚杰把适应看作智力的本质。

通过适应,同化和调节这两种活动达到相对平衡。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就过渡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平衡的这种继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心理智力的发展过程。

因此,可以说,平衡是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格局可以说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通过婴儿开始的各种活动,格局就逐渐分化为多数格局的协同活动,并能建立新的格局和调整原有的格局,对外界刺激再进行新的各种水平的同化。

格局的这种不断扩展,使得结构愈来愈复杂,最后达成逻辑结构。

皮亚杰说: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

以上是对本书一些理论观点的阐述,下边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世间万物都是被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去研究一个理论,一种自然规律,我们首先要有方方面面的知识,尤其是哲学,我们要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这对我们做研究有很大帮助,再者我们要训练自己辩证的思维方式,说到此不禁想起我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阴阳五行辨证施治。

可见这些思想在我们古代都已经有了萌芽。

对于科学的探索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怕艰辛。

时小萍2150402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