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型牦牛退化的原因及建议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青海省大通县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刍议

通 过选 育生产 推广 牦牛 种牛来 复壮 家牦 牛可提 高牦 牛生 产性 能 , 加 肉 、 产 量 , 增 绒 是解 决 目前 生 态建 设
中因控 制或 减 少牦牛饲 养量 而造成 的农 牧 民收入停
合, 有利 于攀登 和利 用高 山草 场 。
乳房: 乳房 小 而成 碗 碟状 , 静 脉 不 明显 , 头 乳 乳
VO1 3 N O .3 .6 NOV 2 7 . 00
青 海 省大 通 县 牦 牛 种 质 资 源保 护 刍议
王俊 刚 , 慧 玲 杨
(. 海 省 大通 县 养 殖 业 服 务 中心 , 海 大 通 8 0 0 ;. 海 省 大通 县养 殖业 服务 中心 8 00 ) 1青 青 11 0 2 青 1 1 0
发育 良 好 , 躯 次 之 , 躯 欠 佳 。 毛 色 黑 褐 色 占 中 后 8%, 7 青色 占 6 , 杂色 占 7 。髻 甲高 长 , 背腰 平直 和 十字 部 略上 隆起 而 形成 浅 波式 , 下 部周 围 和体 体 上部 密生粗 毛 和夹生少 量 绒毛 、 型毛 , 两 体侧部 和颈
大通 县 种畜 场 饲 养 的牦 牛类 群 主要 为 高原 型 ,
刀 状肢 势 , 蹄小 蹄缝 紧合 , 匣底部 边缘 有似 马蹄 铁 蹄 形 角质 物 , 于攀登 陡坡 窄道 。 利
1 2 生 产 性 能 .
概观 体 质坚 韧 , 构匀 称 紧 凑 , 视整 个 体 躯 , 躯 结 俯 前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6 3 期 20 0 7年 1 月 1
文章 编 号 : 0 1 9 1 ( 0 7 0 — 0 70 1 0 — 1 1 2 0 ) 60 8 — 3
中 国牛 业 科 学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片重要草地区域,也是全球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草地退化问题的成因根据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和半干旱地区,造成草原缺乏水源,导致牧民为获得更多收益而过度放牧和过度牧畜,导致草原土壤严重受损,草原植被趋向单一化。
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等气候变化使得草原植被生长条件不佳,从而促进草原退化的加速。
3、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导致草原土壤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淤积、荒漠化、石漠化等现象。
4、农业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加速,使得大量耕地和牧场的开垦和生产活动的推广,严重影响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量草原退化现象。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为:1、农牧业收益下降:草原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牛羊成长缓慢,对农牧民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后,对于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有所削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危害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气候影响:草原植被面积的锐减对于青藏高原的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高山过程形成和冰雪融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4、物种灭绝:草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滞留,使得许多动植物数量下降或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三、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多项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
目前,草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和改善草地土壤: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提高草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从而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牦牛养殖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243牦牛养殖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马建成 索南多杰(尖扎县畜牧兽医站,青海尖扎 811299)摘 要:由于牦牛的稀少,导致牦牛的市场价值远远要高于普通的牛种。
牦牛的肉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
例如,蛋白质、钙,胡萝卜素等物质,如果经常食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一些用牦牛的角做出来的工艺品的价值也是非常的高的,由此可见,牦牛在市场上的价值是其它的牛种不能够比拟的。
关键词:牦牛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研究养殖牦牛基本上都是在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一带,是当地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殖牦牛,更是因为牦牛在市场上的价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这是因为牦牛浑身都是宝,因此市场的价值也相对较高。
当地的农民也因为养殖牦牛而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1 牦牛的养殖现状和现有问题1.1 牦牛的养殖现状牦牛的养殖并不是在什么地区都可以的。
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牦牛适合在高海拔、常年有草的地区比较适合牦牛的养殖[1]。
例如青海,西藏等地区进行养殖。
由于牦牛自身的价值极高,因此牦牛的养殖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牦牛的养殖上,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才能够进行牦牛的养殖,也只是因为牦牛的稀少,才会有那么高的市场价值。
1.2 牦牛养殖存在的问题由于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因为地势的原因,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
养殖牦牛虽然改善了牧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当地的整体经济发展并不是很理想。
一些养殖的设施也是比较的简陋,没有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机械化的设备,只是靠着自有的资源进行放牧养殖[2]。
因此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养殖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牦牛的养殖数量和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2 牦牛养殖的发展对策2.1 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在牦牛的养殖过程中,牧民还只是依靠特有的环境优势进行放牧养殖。
在牦牛患病时,也只是根据养殖经验,自行诊断后进行胡乱地吃药,这一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青海牦牛业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 原 之 舟 ” 的牦 牛 ,不 仅 能 在 高
恶 劣 的 高 原 环 境 下 生 存 ,还 能 为 人 们 提 供 成 本 低 、无 污 染 、 高 质 量 的 多 种 独 特 的 牦 牛 产
20 .( 29 02 总 7 ) 7
源 进 行 放 牧 饲 养 ,饲 料 成 本 很 低 。 今 后 如 果 能 提 高 饲 料 的转 化 率 ,饲 料 成 本 会 更 低 一 些 , 由 此 产 品 的 生 产 成 本 会 更 具 优 势 ;第 二 , 由 于
资 金 等 多元 齐 上 ; ( )立 足 优 势 资 源 开 发 ,大 4
青 海 发 一业 的 一 与 展 对一优一 牦 牛 策 势 一
I
若 按 标 准 羊 单 位 计 ,牦 牛 头 数
则 遥 遥 领 先 ,位 居 第 一 。 牦 牛 业 产 值 在 全 省 牧 业 产 值 中 占 居
l l
的 经 济 效 益 。 由 于 牦 牛 至 今 仍 保 留 有 许 多 野 生 习 性 , 在 纯 天 然 放 牧 饲 养 条 件 下 生 产 的 产 品 不 仅 风 味 独 特 、 品 质 优 良 、 疾 病 较 少 , 而 且 不 含 任 何 人 工 合
四川 I、甘 肃 、 新 疆 、 云 南 等 地 ,
4 余 项 ,是 很 丰 富 的 药 用 资 源 , 0 其 中相 当一 部 分 组 织 和 器 官 , 不 仅 具 有 药 用 价 值 , 而 且 还 是 很 好 的 滋 补 品 和 美 味 佳 肴 ,其 经 济 价 值 较 高 。 另 外 , 牦 牛 的
牦牛生产性能低下原因及提高措施

livestock science | 畜禽养殖科学
有重要作用。在饲养管理中要注重实施补饲,要补充较 多蛋白质丰富的饲料,有助于提高受胎成功率。针对养 殖区域内部部分壮龄公牦牛投群配种,掌握基本配种比 率,有助于全面提升受胎率。在长期养殖过程中,部分 养殖人员对犊牛培育重视度不足,致使犊牛生长发育进 程受到较大影响。长期选取掠夺式挤奶模式,导致犊牛 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对犊牛正常生长会产生较大负 面影响。犊牛体重较轻、生长速度较慢、成熟较晚,对 区域牦牛养殖业具有较大负面影响。牦牛生长过程中, 营养补充长期处于负平衡状态,将会导致其生长体质变 弱。
内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生长速度较慢且死亡率较高。 长期发展将会导致区域犊牛生长发育周期延长、生长速 度减缓、畜产品质量较低、良种所占比例较低、良种化 程度偏低、生产性能较差等。
2 牦牛繁殖特征
牦牛性成熟及初配年龄受到培育区域生态环境及饲 养管理条件影响会产生明显差异性。目前多数公牦牛在 10~12月龄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性反射情况,但是不会 产生明显性行为。一直到2岁开始能产生较为成熟的精 子,此时开始具备正常配种能力。母牦牛性成熟期在较 大程度上与其基本体格及体重之间具有较大关联性,正 常情况下在2~2.5岁开始能有效完成首次配种。依照相 关生产实践统计能得出,牦牛繁育生长现状主要是选取 2年或3年1胎。在当年产犊的母牦牛受到体质情况及营 养补充等要素影响,在8—9月发情时间没有发情表现, 仅有3.03%表现出发情[1]。
Reasons and Improving Measures of Yak's L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an Fengxia,Ma Jinshou (Datong Cattle Farm,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102,China)
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19.091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1.1饲养环境高原地区普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其出现繁殖性能下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繁殖率较低,后代的体重较轻、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1.2管理方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牧民普遍采用传统的放牧方式来进行牦牛的养殖,不仅养殖规模较小,同时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导致牦牛出现了畜群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草场逐渐退化,牧民缺乏及时储备草料的意识,导致缺乏足够的草料,使得牦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因周期较长,同时放牧不科学,导致草场出现了超载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的持续性发展[1]。
其次,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缺乏补饲意识,为了获取更多的牦牛奶而出现了过度挤奶的情况,对母牦牛以及犊牛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给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犊牛的哺乳期掠夺式的对母牦牛进行挤奶,导致犊牛长期缺乏营养,不仅使犊牛的正常发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威胁犊牛的成活率。
此外,高原地区普遍缺乏饲草料,同时其饲草料的品种较为单一,仅仅依靠天然牧场极易导致牦牛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
一些牧民由于缺乏营养补给相关的知识,在缺乏草料或者草料枯萎的季节,仅仅为幼龄或者体弱的牦牛补饲,极易导致牦牛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不仅体质较为虚弱,同时抗病能力较差,很难有效抵抗寒冷。
另外,没有仔细观察牛群的健康状况,对牦牛的发情规律缺乏充分的掌握,所选配种时间不适宜以及选育措施不当等,都会降低牦牛的受胎率,使牦牛出现空怀的情况,与此同时导致牦牛的繁殖性能不佳。
1.3杂交方式由于在特定的高原条件下长期生存,使得牦牛对高原的严酷环境具备较强的抗逆能力,因而其生产性能较低,同时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对牦牛进行本种选育,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但是提高速度极慢,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应对措施2.1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养殖专家为牧民传授科学的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对牦牛的科学饲养。
青海省发展牦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7 管理 前 沿 2.
养 殖 与 饲 料 2原 因 ; 之 鼠、 害 的 不 断 增 多 , 借鉴典型经验 , 加 虫 在合 作经济组织运转机制和管理模
加剧 了草 原 的退 化 。 因 为 老 鼠不 仅 啃 食 了 大 量 牧 式 上取 得 突破 ; 在促 进 富余 劳 动力转 移 上取 得 突破 ;
全世 界 有牦 牛 14 0万 头 , 0 而我 国约有 13 0万 头 , 2 . O ) 脂 肪含 量低 ( . 0 ~ 7 9 ) 干物质 含 0 2 6 、 1 4 .0 、 占世 界 牦 牛 总 数 的 9 . 以上 E 00 引。青 海 省 是 我 国 量 高 ( 3 7 ~3 . 0 ) 2.0 3 8 的特 点 l , 直 很 受 外 界 _ 一 6 _ _
收 稿 E期 :O 1l 一8 l 2 l -l2
干 旱 、 雨 及 土地 沙 化 、 少 盐碱 化 , 是 青海 省 草 都
刘梅花 , ,9 9年生 , 女 17 大专 , 中级兽 医师 。
3 3 严格 执 法监 督 .
施 和手 段 , 开展 专项 整治 , 突破 重 点 、 克难 点 ; 要 攻 还
可 如 高 缺 何 家 畜都 不能 代替 的 牛种 , 是 我 国 高寒 牧场 上 一 低 , 能与 青海 独特 的气 候 ( 高 海 拔 、 寒 、 氧 ) 还 大珍 贵 的动物 资源 。牦 牛 分布 量很 少 , 长期 以来 , 因 及 牦 牛 自身 生 长 时 所 处 的小 环 境 等 因 素有 关 。 目 各 种 环境 因素 的影 响及 其 自身 生 产 力 的下 降 , 牛 前 , 海省 草原 退化 严 重 , 省共 有 中度 以上退 化 草 牦 青 全 的品 种优 势开 始 逐 渐退 化 , 中存 在 的很 多 问题 亟 地 面 积 1 6 3 3 其 3 . 3万 h , 全 省 草 地 总 面 积 的 m 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型牦牛退化的原因及建议
作者:陈辅云
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8期
陈辅云
青海省海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海西817000
青海高原型牦牛是青海高原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m 以上的高寒草甸草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畜种,能有效利用高海拔草场资源,是西部藏区少数民族民众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
近年来,青海高原型牦牛的数量不断减少、品种特性逐渐下降、一些优良基因流失严重,导致其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生产性能等多方面受到巨大影响。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青海高原型牦牛生产现状,分析了青海高原型牦牛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原因分析
1.1 地理环境恶劣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常年低温(年均气温2.3~7.0℃)、缺氧,昼夜温差大,风大且风季长,降雨少(年均降雨量370~410mm),冷季长(0℃以上的天气只有140~210d)。
草原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3种,牧草生长期仅140d左右。
青海高原型牦牛主要分布在高海拔、低气压、饲草短缺、生态环境极其严酷的高寒草甸草原地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青海高原型牦牛常常面临与羊群及其他品种牦牛抢食的问题,营养匮乏导致其逐渐退化。
阎萍等[1]研究发现,环境因素是制约高原牦牛繁殖性能的关键,气温等因素不但对牦牛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天然草场牧草的生长、营养和能量供应发生季节性变化而间接影响牦牛的生长、繁殖和生产;另外,地理因素对牦牛的繁殖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如母牦牛的发情季节随海拔的升高而推迟。
1.2 犊牛营养不良
由于青海高原型牦牛生活条件的独特性,犊牦牛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足够的初乳或哺乳期哺乳不足,导致其营养不良,直接造成犊牦牛发育迟滞、抵抗力差、较易生病等。
犊牦牛是牦牛群生产的基础,其生长发育不良将直接影响日后的生产性能,使青海高原型牦牛的优势性能逐渐退化。
1.3 饲养管理不当
青海高原型牦牛体型较大,每天的营养需求自然也大,但青藏高原资源匮乏,加之牧民生活资料短缺,为其补饲则很难实现。
几百年来,牦牛几乎都是靠天养殖,而且基本上没有饮水设施、窝棚等基础设施,使青海高原型牦牛的优良基因难以留传下来,导致逐渐退化。
1.4 改良工作滞后
由于牧民观念陈旧,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计划,不注重种群选留、培育,近亲杂交、乱配现象较为严重,使后代性能不断下降。
虽然国家在牦牛改良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由于得不到牧民的配合,加之没有较好的设备,导致青海高原型牦牛改良工作受阻、改良进度缓慢、改良效果不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2 建议
2.1 完善牦牛繁育体系
畜牧业良种建设是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建立完善的牦牛繁育体系有利于良种的培育、推广和应用,对牦牛业向优质、高效、持续转变及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完善牦牛繁育体系,建立良种保护基地,壮大青海高原型牦牛群体规模,提高青海高原型牦牛的群体质量。
2.2 强化牦牛保种工作
罗晓林等[2]通过对青海3种牦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后发现,高原型公、母牦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334.94±64.49)和(196.84±30.30)kg,较其他2种牦牛要高。
建议加大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的保种力度,不要一味盲目地开发牦牛资源,要有秩序、有目标地利用青海高原型牦牛品种资源稀缺、生活在高海拔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等特有优势,加大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的投入,在保持其独特的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资源。
2.3 加强牦牛杂交改良
据胡宁玺[3]报道,青海大通种牛场通过引入野牦牛血统对高原牦牛进行改良,并已形成年供1/2野血种牦牛800头和野血牦牛冻精5万支的生产规模,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海牦牛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建议进一步加强青海大通种牛场等牦牛研究单位间的交流合作,用生物标记等技术找出青海高原型牦牛体内优良的基因,利用提纯复壮、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强青海高原型牦牛的选育,去劣存优;同时,引进野血牦牛的杂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展青海高原型牦牛的优秀基因,使其流传下来。
另外,在科研成果和生产力之间需要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形成科学的转化机制和流通渠道,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2.4 科学发展牦牛产业
在牧区人口增加、草原不断退化的形势下,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脱贫致富,除了依靠科技,别无选择。
因此,在大力发展高原型牦牛业的基础上,要注意将自然规律与科学原则相结合,充分考虑草原的载畜能力,坚持“保护资源、扩大规模、科学利用”,从而加快牦牛产业的发展。
另外,要不断改善青海高原型牦牛的生活条件,加大对牦牛圈舍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内做大做强牦牛产业。
参考文献
[1] 阎萍,潘和平.环境因素对牦牛繁殖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4,36(5):15-16.
[2] 罗晓林,徐惊涛,孙域,等.青海省三种类型牦牛生产性能测定研究[J].四川畜牧兽
医,2008(7):33-35.
[3] 胡宁玺.青海野血牦牛种公牛最佳采精期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58-59.
(责任编辑:刘娟)
诱导仔猪提早上槽的妙招
仔猪在哺乳期生长发育特别快,随着日龄的不断增长,采食量大大增加,母猪的乳汁逐渐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不及时给仔猪补料,就会导致其生长发育缓慢。
只有诱导仔猪提早上槽、提早采食饲料,才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促进其快速生长。
据多年养殖母猪的人士介绍:用黄泥
和木炭末做一个“营养砖”放在栏内,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达到诱导仔猪提早上槽、提早补料
的目的。
一般来说,仔猪出生后7~10d开始长牙,这时的仔猪具有好动、喜欢咬墙壁或啃砖头等特点。
因此,为仔猪制造一个“营养砖”,让其自由舔食,可帮助仔猪磨牙,训练仔猪的咀嚼和觅食能力。
为调教仔猪采食饲料,还可在地上撒一些经过炒香的甜香米粉,任仔猪自由抢食;也可以添加一些小白菜、南瓜、红薯等,引诱仔猪采食。
添加的菜类要先少后多、逐日增加;同时,吃剩的菜叶及饲料要及时清除,以防下痢。
“营养砖”的制法是:黄泥70%、木炭末10%、贝壳粉15%、食盐5%;另外,加硫酸铁2.5g、
硫酸铜1.0g,充分拌匀后,做成泥砖块,晒干。
来源:华夏养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