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的选择
王选的八个抉择

我人生中的八个抉择摘自王选在北大的演讲稿我的第一个抉择,是在大学二年级。
1954年我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因此我受到很好的培养。
这第一步很好的数学基础令我终生受益终身。
我们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分专业。
那时候有数学专业、力学专业,还有计算数学——刚刚建立的一个专业,是同计算机关联的。
好的学生当时都报到数学专业去了,觉得计算数学这个专业跟计算机打交道没有意义,很枯燥。
我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了计算数学,又正好赶上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年代,这是我一生中的幸运,这个幸运跟我当初的抉择有关。
为什么当初选这个方向呢?我觉得我这个抉择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想法是: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当时选择这个方向,就是看到未来国家非常需要这个。
我看到“十二年科学规划”里,周恩来总理讲了未来几个重点的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觉得把自己跟国家最需要的这些事业结合在一起,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抉择,选择了计算数学这个方向。
我在毕业以后就投身到硬件研究里面,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大约三四年之久。
那个时候我忙的程度,可能是你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一年到头没有休息。
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以后我觉得我懂得计算机了。
而我就纳闷,为什么看到国外有好的材料、好的设计,我们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地步,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新呢?后来发现我不懂得应用,不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也就不了解程序。
1961年,在我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点儿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研究,投身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这样一些领域来。
这一抉择给我带来的好处非常大,我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创造的源泉,很多新理论都提出来了。
我体会到美国控制论的提出者维纳说的一句话:“在己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间的无人的空白区上,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
王选的选择ppt 北京版1

王选教授在北大的演讲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
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
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我是属于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
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
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
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
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我第一个抉择,在大学二年级即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
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
因此我受到很好的培养。
北京大学应该继承优秀老师讲基础课的这种传统,他们是把心思放在教学上的。
这第一步很好的数学基础是我一辈子终生受益的。
所以我经常给研究生讲,在大学本科期间你不应该去问这个课有什么用,这是对你一生知识的某种锻炼,将来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分专业——那时候有数学专业,搞纯数学的;力学专业;还有计算数学——是刚刚建立的一个专业,同计算机是关联的。
好的学生当时都报到数学专业去,觉得计算数学这个专业跟计算机打交道没有意义,很枯燥。
当时卡片都是纸带的,非常烦琐,就这个烦琐的东西,不见得有很多高深的学问,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报。
我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了计算数学,正好赶上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年代,这是我一生中的幸运,这个幸运跟我当初的抉择有关。
最新中职语文第二单元授课教案:王选的选择(1)语文

王选的选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王选的七次重大选择对其艰辛而又成功的一生的非凡意义。
2、鼓励学生在规划人生、设计职业理想时,树立王选那种敢闯“冷门”,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量,学习王选为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献身精神。
3、借鉴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叙事为主,同时融入议论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写人记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2、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课时:二课时教程:第1分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学习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
2、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录了王选的几次选择,分别是哪几次?各有何意义?明确:1、选择正确的专业:计算数学(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块基石2、从硬件转向软件(成功研制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领悟到没有“跨领域”就没有创新)3、锻炼英语听力(为他后来开始研制精美照排系统时,及时了解国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拟定越过二代机和三代机、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科研方案提供了有效的保证)4、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技术上的跨越)5、选择决战市场(彰显国威,长国人志气,为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贡献)6、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使国家的高新科学后继有人,推动了王选开创的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他人生中最智慧的选择)7、建立高新技术发展模式(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展科研与发展企业的结合,创造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之路)三、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法作者对王选的七次选择在详略上是如何安排的?为何这样安排?明确:略写前三次,详写后四次。
北京版高中语文选修王选的选择文本素材1

《王选的选择》王选个人资料类型:高二教案加入时间:2008年9月14日16:38生活中的王选非常乐观。
张恭庆教授忆起2004年中学同学的一次聚会,“当时王选先生病得已经很重了,甚至有可能不能参加活动,但他坚持去了,还给大家讲了很多笑话,讲话的神情我还记着。
”虽然王选有这么高的荣誉,却没有任何架子,还很乐于助人,你打个电话请求帮助,他马上回答:“那好,我帮你做。
”■王选年轻时体育课都不能正常上半个多世纪里,有很多点滴之事值得张恭庆教授怀念,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王选非常人的顽强”。
张恭庆教授回忆说,“王选上中学的时候身体就很瘦削,可能先天就有哮喘,体育课都不能正常上,但无论学习工作他都很积极,年轻时候我就想这个人很不简单。
后来他做了激光照排,这是他最早提倡的,也是最早做成功的,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品牌。
在‘文革’中提出做这件新事非常不容易,虽然得到支持,但做的过程很不平凡。
”“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出国深造,要做激光照排他不能离开国内,能抵制住诱惑就很不容易,此外当时还要写论文、要提职,他不但自己要顶住,手下带的一帮人也要顶住,这些坎坷和痛苦,王选都挺过来了。
这点我对他非常佩服。
”■200多名同窗中出了6个院士王选曾经就读的北大数学系五四级200多名学生中,出了6个院士。
而成绩优异的王选当初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并不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
“当时大多数同学选择攻读师资雄厚的基础数学专业,而成绩优异的王选却选择了全新的计算数学专业。
”张恭庆教授想起了王选说过的一句话:“国家需要计算数学人才。
”张恭庆教授说,当时基础数学专业师资雄厚,而计算数学作为新兴学科,师资力量和培养条件都比较薄弱,但王选考虑了国家的需要,选择了更具挑战意义的计算数学专业。
■老先生的作用是给年轻人铺路他把这个话讲得很直白“王选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他都非常清醒地看自己。
他曾说过自己年龄大了,知识也老化了,对他来说,他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不是现在,而现在最需要资金的也不是他这样的人,而是年轻人。
最新-高中语文《王选的选择》 文本素材2 北京版选修1 精品

高中语文《王选的选择》文本素材2 北京版选修1当代毕升——王选的选择他叫王选,是北大教授。
请注意,他的贡献不只是在技术方面。
在为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开辟道路的岁月中,这位戴眼镜的教授不得不去“攀登”产业和市场——所以使用“攀登”一词,因为要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事实上比科研更难。
然而,要真正认识王选,还得首先忘掉他的成就和荣誉,还得从他人生中第一次乃至以后的一次次选择说起。
一前三次选择: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似乎预感到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我国汉字精密照排技术等待他去跨越高考前填志愿,王选填了三个:北京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
家在上海,没有一个志愿填上海。
那是一个对新中国无限憧憬的时代,胸怀祖国,奔赴远大的前程,是许多人心中真正的志愿。
“我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发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
因为我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王选说。
这是决定一个19岁的青年将来干什么的重大抉择。
当时,班上最热门的选择是纯数学,力学次之。
计算数学,是一个分支学科,北大刚建立这门专业,连教材都还缺乏,可称冷清而荒凉。
然而就在此时,王选看到了我国1956年1月刚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看到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
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时值我国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由于计算机人才奇缺,而王选当初选择的正是这个专业,这使王选未受“右派”父亲株连,被留校当助教,并成为设计硬件的主力之一。
1961年,王选作出了他成年后的第二次抉择:“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
”这其实是选择了“跨领域”研究。
24岁的王选很快看到了这次抉择所带来的好处。
“我已经搞了3年的计算机,本来,我以为自己是懂计算机的,现在忽然发现,只有了解软件,才真正懂得计算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王选把这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没想到就在这年夏天,饥饿加上连续的劳累,终于把他击倒。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王选生前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被称为现代毕升,他为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开发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技术领先于世界科技前沿,为国家赢得荣誉,并取得了经济的长驱发展。
此前我对王选其人其事知之甚少,看了王选的八个抉择后,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从他的抉择中感悟到,人是要有一种精神,要有辨别事物发展的前瞻性和辨别力,更要有做事的恒心,把握机会明智抉择,才能够创造奇迹,才能够达到成功。
一、善辨明智,前瞻高远,事业的关键王选说:他的第一抉择是,大学选择专业时,好的同学都选择当时好的专业,他却选择了当时都不太愿意学的数学计算机专业。
对于专业的选择,他的根据是,从“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中提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启示,认为个人的学业要跟随国家发展的需要,着眼世界科学发展趋势,选定了此专业,为他后来事业发展走出了关键一步。
从中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启示,人在决定自我前途发展命运时,不能够靠主观想象,更不能够随波逐流,要有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清楚明白国家发展规划,吃透政策,才能够决出正确选择,才能够为今后事业发展起好关键的一步。
二、拓宽知识,勤奋以恒,事业的基础王选的2、3选择是,毕业后在学好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此后,觉悟中感到计算机和英语密不可分,在自己英语不错的基础上,为达到听力不因为个别词语不甚明白,后面的句子的受影响,练就纯熟地步,他坚持四年时间,每天听英语广播,国内电台听了提高不够,后来听国外电台英语播音。
为以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研究发展作好了相关知识积累,在自己不知名不被科研机构和名家认可的情况下,个人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不懈研究,终于使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领先美国、日本实施于实践,走在世界前沿。
启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善于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吃苦勤奋,才有发展的基础;持之以恒,广思博闻,明确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
三、胸怀若谷,甘做人梯,事业的发展王选把年轻人及时推到前台的抉择,使年轻人得到锻炼,发挥能动性,成就人才,使事业更有朝气和活力,他把重担压在年轻一代的人的身上,使其更早的接受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挥年轻人思想的活跃性和工作热情以及知识技能,创造性的开拓事业,使事业的发展时时走在科技的前沿,不至于落伍时代,事业得到更大发展,永葆事业科学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精编范文】《王选的选择》阅读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选的选择》阅读及答案王选的选择中国没有经过二代机、三代机,没有经历照排机输出毛条、人工剪贴成页的阶段,直接从铅排跳到了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
我从1987年到1992年,每到一处首先就看街上的报纸,看哪个报还是铅排,哪个报已采用我们的激光照排系统。
看到用自己研制的成果排出如此漂亮的版面,真是一种高度的享受。
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科学探讨本身就是一种至美。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
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
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
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
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
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l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
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却说我是权威。
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
”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
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
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的选择读后感《王选的选择》读后感。
《王选的选择》是一本让人深感震撼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王选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小说通过王选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性、道德和生命的意义,让人在阅读之后深思不已。
王选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一次意外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车祸中,他不幸成为了一个植物人,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面对这个现实,王选的家人和医生们都认为他没有任何希望,建议放弃治疗,让他安详地离开人世。
然而,王选的妻子却坚持要继续治疗,她相信丈夫还有希望,不愿意轻易放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选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选择放弃治疗,结束自己的痛苦,还是选择相信家人的坚持,继续与病魔抗争。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选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选择,他选择相信妻子,选择继续治疗,选择不放弃生命。
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王选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折磨。
然而,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重新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在妻子的陪伴下,他一步步地走出了病痛,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最终,他不仅康复了,还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和乐观的人。
通过王选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王选的选择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选择相信生命的力量,选择坚持不懈地向前,选择不放弃希望。
除此之外,王选的选择也让我们思考了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命运,有些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他人的命运。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王选的选择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可能会带来痛苦和困难。
总的来说,读完《王选的选择》让我深受触动。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新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2.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
3.学习王选先生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2.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
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
二.预习课文
1.本文记录了王选的几次选择,分别是哪几次?
三、研读课文
划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6)
第三部分(7---25)
第四部分(26---31)
第五部分(32---34)
四、介绍王选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1952年8月6日-):女,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王选被《南方周末》、《中国妇女》等评为2002年年度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中,王选又是十位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