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比较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
1. 词汇方面
- 河南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汇,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家伙”在普通话中表示“人”,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东西”;“走油”在普通话中表示“发炎”,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油炸”。
- 河南方言对一些词汇进行了简化和省略。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吃饭”,但在河南方言中可以简化为“饭”。
2. 语法方面
- 河南方言在语序上比普通话更加灵活。
例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比“饭我吃”更加常见,但在河南方言中,“饭我吃”更加常见。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词语在表达上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厉害”在普通话中表示“凶猛”,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能力强”。
- 河南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
例如,“不叫”表示“不叫做”,“不喊”表示“不叫做”。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需要学习者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在学习和运用河南方言时,需要注意方言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作者:岳宗凤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8期【摘要】河南话相对其他地区方言来讲,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发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的发音上。
只有把握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普通话和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序言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相对通俗易懂,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话在发音上、习惯用语上与普通话均有较大的差别。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别,才能在沿袭地方方言的基础上,说好普通话。
一、声母的差异河南方言声母中,与普通话声母差异最大的声母,当属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即z、c、s 与zh、ch、sh 的差異。
在普通话声母中,zh、ch、sh使用的频率要比z、c、s 的使用频率高得多。
从统计情况看,zh、ch、sh拼出的常用次常用字有583个,而z、c、s 拼出的只有258个。
但是河南方言中z、c、s与zh、ch、sh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中绝大多数zh、ch、sh声母的字,在河南方言中大都读为z、c、s 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读为声母zh、ch、sh,如“政治”、“知识”、“吃穿”等。
所以,河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关键,就是把应该读作zh、ch、sh而读成z、c、s的字,改读成zh、ch、sh。
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南方言区zh、ch、sh声母读法是有规律的,即当zh、ch、sh与 i、a、ai、ao、ou、an、en、eng等韵母相拼时,才容易产生差异,zh、ch、sh与其它韵母相拼时,大体与普通话一致。
二、韵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一共有24个,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三大类。
在河南方言中,也有这些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如“没”、“脚”、“药”、“色”等。
(一)单韵母的差异普通话的单韵母一共有6个,即a、o、e、i、u、v 。
河南方言中,也有这6个韵母,但其中o、e与声母相拼时,则发生了变异。
浅析河南巩义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例分 析 。
一
汉 语 经历 了漫 长 的演 变 过程 ,至 今 已 有 了现 代 汉 民族 的共 同 语 , 仍 然 存在 着 相 当分 歧 的方 言 , 体 现 为方 言 与普 通 话 之 但 也
1 义 方 言 中的一 些 单 音 节词 , 通 话 与之 对 应 的是 双 音 . 巩 普
巩 义 市原称 为巩 县 , 现为 一个 县级 市 , 郑 州市 。 义市 隶属 巩 东距郑 州 市 8 公 里 , 2 西距 洛 阳 7 公 里 , 与 荥 阳为 邻 , 6 东 西和 偃
师 、 津接壤 , 与登 封 、 密以嵩 山为 界 , 盂 南 新 北和 孟 州 、 温县 隔 黄
河 相望 。 由于巩 义特 殊 的地理 位置 , 义方 言 在长 期 的历 史发 巩
节词, 例如 : 在巩义方言里的“ 在普通话里对应“ 袄” 上衣”“ ,婆”
对应“ 婆”“ ” 应“ 麦”“ ” 外 ,麦 对 小 ,噘 对应 “ 骂人 ” “ ” 应 “ ,通 对 非
常” 。 等 以上 可 以 看 出 , 义方 言 与普 通话 在 词形 上有 差异 的 不 巩
展 过程 中也 形 成 了与普 通 话 比较 明 显 的差 异 ,下 面 是两 位 8 0
多 岁的老 人用 巩 义方 言的 一段 对话 : 甲 : 大婶 子 . 他 你走路 怎么 个歪 个歪?
仅仅 是 名词 、 动词 , 词也 存在 差 异 。 副 2 义 方 言 中 的一些 双 音 节词 , 通话 与 之对 应 的 是单 音 . 巩 普 节词 。 这类 词 相对 而 言 比普 通话 是双 音 节河 南方 言是 单 音节 词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异同之处:
1. 发音差异:河南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鱼”发音为/yú/,而在河南方言中发音为/nyu/。
2. 词汇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食饭”。
3. 词序差异:河南方言的词序通常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吃了饭”,而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我了吃饭”。
4. 词缀差异: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词缀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河南方言中的“啦”可以用来表示频率或者助词,而在普通话中不常使用。
5. 语法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否定可以使用“不是”的形式,而在普通话中则使用“不”。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序、词缀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a26e8f30740be1e640e9a1c.png)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权威资料] 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河南话相对其他地区方言来讲,比较接近普通话,但仍然存在发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的发音上。
只有把握发音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普通话和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相对通俗易懂,比较接近普通话。
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话在发音上、习惯用语上与普通话均有较大的差别。
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别,才能在沿袭地方方言的基础上,说好普通话。
一、声母的差异河南方言声母中,与普通话声母差异最大的声母,当属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即z、c、s 与zh、ch、sh 的差异。
在普通话声母中,zh、ch、sh使用的频率要比z、c、s 的使用频率高得多。
从统计情况看,zh、ch、sh拼出的常用次常用字有583个,而z、c、s 拼出的只有258个。
但是河南方言中z、c、s与zh、ch、sh的使用情况正好与普通话相反。
普通话中绝大多数zh、ch、sh声母的字,在河南方言中大都读为z、c、s 声母,只有小部分的字读为声母zh、ch、sh,如“政治”、“知识”、“吃穿”等。
所以,河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关键,就是把应该读作zh、ch、sh而读成z、c、s的字,改读成zh、ch、sh。
而多项研究表明,河南方言区zh、ch、sh声母读法是有规律的,即当zh、ch、sh与 i、a、ai、ao、ou、an、en、eng等韵母相拼时,才容易产生差异,zh、ch、sh与其它韵母相拼时,大体与普通话一致。
二、韵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一共有24个,可以分为单元音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三大类。
在河南方言中,也有这些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如“没”、“脚”、“药”、“色”等。
(一)单韵母的差异普通话的单韵母一共有6个,即a、o、e、i、u、v 。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的差异列举【摘要】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义上有着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列举了河南方言中的部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与普通话词进行词汇意义上的对比,从而帮助汉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对汉语词汇的逐步演化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词汇导语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方言。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仍然存在着相当分歧的方言。
这种分歧既表现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分歧,也体现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及语法三方面的差异。
方言是民族共同体的分支或变体,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可以说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河南话属于北方方言,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共同语的一个分支,河南方言词和普通话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词,前者具有地方性,后者具有全民性,二者词汇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现就二者的词汇差异做些说明。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它受社会影响最直接,不同方言受不同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和制约,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有一定数量的独特词汇,这些词语只同行于该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来说,则不懂其含义,因此,也可以说此类词汇体现了该方言的特点。
河南话中同样具有一批颇有变现力的方言词语,从总体上来看,河南话中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词语都有,还有一些五个字以上的短语形式的词语。
但最多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其次是三音节,基本上四个音节的很少。
下面具体来看:一单音节词1.呲在河南方言里,“呲”是“吹牛,胡说”的意思,例如:你在那呲啥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着!意即“你在那胡说什么咧,你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2.叨在河南方言里,“叨”是“夹菜”的意思,例如:包给我叨了,我会够着。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浅析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摘要]: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接近,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洛阳方言的声母和普通话相比较,除z c s和zh ch sh、尖音和团音、个别零声母外,其它声母的使用情况与普通话大体相同,差异不大。
在洛阳方言中,有39个韵母,但是这些韵母在与声母相拼时,有些发生了差异,甚至有些韵母变异较大。
洛阳方言的声调有四种调类,但对应的调值与普通话不同,因此,洛阳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差异上。
古入声字在洛阳方言已不存在,调值的分派有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洛阳方言普通话发音差异声母差异韵母差异声调差异[前言]: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57万(2009年),市区人口147万。
廛河区和老城区是旧市区,居民多是本地人,大多说洛阳方言;涧西区、吉利区是工业区,外来人员占多数,98%说普通话;西工区、洛龙区是新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语言杂乱;洛阳市辖县人口多为本地居民,以方言为主。
洛阳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在演变过程中,受战争、迁徙的影响而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以及其它方言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语音状况。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先后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的都城。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作为“雅言”对全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六中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
此话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及宋代以前,洛阳方言在全国语言中的地位。
洛阳方言属北方方言,洛阳市区的廛河、老城、洛龙区,以及下辖的一市八县(除洛宁外)都以洛阳方言为交流工具,洛阳方言语音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接近。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
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河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统治时期是将统治中心放在了现今的河南省西部,当时夏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这种语言带有很强的语言特色。
后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系的东夷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汉化的流传,逐渐形成现在河南省使用的方言官话。
这种语言风格逐渐被东周推广出去,形成官方使用语言。
《诗经》中表现是出来的就是一种大雅的语言风格。
后来孔子游历各地,在各地区进行游学,将现在的河南话普及到各个地区,河南官话在当时可谓盛其一时。
现在的河南话中属于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但是也是极具特色的,儿化现象也是存在于我国众多方言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多是采取图表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儿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现象,就是在词语的后面添加一个“儿”字但又自己不形成独立的音节,是与前面词的音节组成一个新的音节,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儿”的语音特点。
是一种习惯性的发音,也有时候表示一种带有感情的表达。
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每个方言的儿化也是不同的,所以儿化所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里主要分析河南方言的儿化。
(一)名词的儿化1.普通名词的儿化河南方言的普通名词的儿化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后面加“儿”,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例如:“花儿”、“鸡儿”等2.物质名词的儿化物质名词是指那些不能区分是不是实物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