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合集下载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
1. 词汇方面
- 河南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汇,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家伙”在普通话中表示“人”,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东西”;“走油”在普通话中表示“发炎”,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油炸”。

- 河南方言对一些词汇进行了简化和省略。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吃饭”,但在河南方言中可以简化为“饭”。

2. 语法方面
- 河南方言在语序上比普通话更加灵活。

例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比“饭我吃”更加常见,但在河南方言中,“饭我吃”更加常见。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词语在表达上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厉害”在普通话中表示“凶猛”,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能力强”。

- 河南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

例如,“不叫”表示“不叫做”,“不喊”表示“不叫做”。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需要学习者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在学习和运用河南方言时,需要注意方言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
林慧杰
目录
CONTENTS
1 河南方言的简介 2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河南方言
135%
河南方言,大部分属中原官话区,河南方 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 普通话,是古代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目 前的使用人口正在大幅减少。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 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政治、战争、经 济、运动原因,人口的流动性导致河南境 内以外的很多地区也有大量以河南话为主 通话的差别主要存在 于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义
语音方面的差别
• 语调方面的差别 • 语音方面的差别
• 主要是音调的区别,河南 • 河南方言 另一个发音中与
话一般没有二、三声的音 普通话差异较为明显的是
调,多以一声和四声发音。 河南人通常不分平翘舌,
• 普通话 河南话 • 平声 平声 如:天,砖
• 灶火屋 就是普通话“厨 房”的意思。
• 不老盖儿 是普通话“膝 盖”的意思,这里的 ‘不’读作阳平。
• 但是河南方言中的词汇差 别并不是词形上的差异。 方言中独有的词汇一般是 口语中的自造词。
河南方言在意义方面的变异
• 中(zhō ng)“中”的声 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 “成、行或 好”的意思。
将zhi, chi, shi, ri,都统一的 发成平舌音;如;吃饭(ci), 知识(zi, si)
• 上声 去声 如:油,轮 • 另外河南方言中连读现象
• 入声 平声 如:岛,鸟 很多,比如一个(yuo),两个
• 去声 入声 如:县,慢 (lia);三个(sa)
词汇方面的差别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独有 的词汇:‘俺’在使用 中河南人指的是我们, 复数,不用来指我。同 理‘恁’是你们,复数. 例如:谷堆那儿 不是指 地点而是指动作,是普 通话“蹲下”的意思。

河南话语调公式

河南话语调公式

河南话语调公式普通话和河南话的字、词发音一致,声调不同。

以普通话ma的拼音为例,一到四声分别是妈麻马骂。

普通话一声字妈=河南话三声字马。

普通话二声字麻=河南话一声字妈。

普通话三声字马=无对应。

普通话四声字骂=河南话二声字麻。

再以普通话da的拼音为例,一到四声分别是哒达打大。

普通话一声字哒=河南话三声字打。

普通话二声字达=河南话一声字哒。

普通话三声字打=无对应。

普通话四声字大=河南话二声字达。

由此可知,规律如下。

普通话一声=河南话三声。

普通话二声=河南话一声。

普通话三声在河南话发音里无对应,不用标记。

普通话四声=河南话二声。

但是,河南话里有一些特殊的方言词语,在普通话里没有同音对应的词语,甚至没有对应的汉字,转换成普通话时,必须用一些完全不同音的词语来代替。

如河南人嘴里的“胳老肢儿”,在普通话里只能说“腋下”,河南人说的“鹤上”,只能用同音字代替,表达的意思是“夜里”或者“晚上”。

河南人学习普通话时最大的障碍,在于那些不符合声调转换规律的特殊字。

比如“锋”、“峰”、“蜂”等字,河南话读第四声,许多人在说普通话时会很“自觉”地把它们转换成第二声,但实质上,在普通话里这几个字都读第一声。

最常见的是“题”字。

这个字在我们的课堂上用得特别多,但有许多老师把它读错了,读成了“tǐ”。

这个字在河南话中读第一声,按规律,确实应该读第三声,但这是个规律以外的话,它的正确读法是“tí”,第二声。

还有一些很特殊的字,河南话跟普通话的声调完全一样,比如“阿”字,河南话读第一声,普通话里还读第一声。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异同之处:
1. 发音差异:河南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鱼”发音为/yú/,而在河南方言中发音为/nyu/。

2. 词汇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食饭”。

3. 词序差异:河南方言的词序通常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吃了饭”,而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我了吃饭”。

4. 词缀差异: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词缀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河南方言中的“啦”可以用来表示频率或者助词,而在普通话中不常使用。

5. 语法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否定可以使用“不是”的形式,而在普通话中则使用“不”。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序、词缀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56个民族就会有56种方言。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的方言中都存在儿化现象,自然河南方言中也是存在儿化现象的。

对于河南方言中儿化现象的研究是文化领域的瑰宝性研究,这个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宣传河南方言中的地方文化。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对河南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河南方言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区域性以及其内在文化市场导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方言;儿化现象;文化内涵一、河南方言历史成因关于每一段方言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然而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才可以实现,对于河南方言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成因完全是在于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河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统治时期是将统治中心放在了现今的河南省西部,当时夏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这种语言带有很强的语言特色。

后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语言是华夏语系的东夷语,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民族汉化的流传,逐渐形成现在河南省使用的方言官话。

这种语言风格逐渐被东周推广出去,形成官方使用语言。

《诗经》中表现是出来的就是一种大雅的语言风格。

后来孔子游历各地,在各地区进行游学,将现在的河南话普及到各个地区,河南官话在当时可谓盛其一时。

现在的河南话中属于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但是也是极具特色的,儿化现象也是存在于我国众多方言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多是采取图表的形式进行区分的。

二、河南方言儿化词的词类儿化现象是一种比较普遍化的现象,就是在词语的后面添加一个“儿”字但又自己不形成独立的音节,是与前面词的音节组成一个新的音节,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儿”的语音特点。

是一种习惯性的发音,也有时候表示一种带有感情的表达。

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每个方言的儿化也是不同的,所以儿化所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里主要分析河南方言的儿化。

(一)名词的儿化1.普通名词的儿化河南方言的普通名词的儿化一般是直接在名词后面加“儿”,没有实质含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普通话还是一样的,例如:“花儿”、“鸡儿”等2.物质名词的儿化物质名词是指那些不能区分是不是实物的个体。

河南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河南话的语系归属及其特点

河南话的语系归属以及其特点201621023038 李晨燕汉语国际教育1602班河南话和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当然也有所不同,首先从归属上来说,河南话隶属于中原官话,河南话是中原官话的代表,河南话主要特点是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因此大多数中国人都能完全听懂河南话,因为河南话与现代普通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声调的差别,而河南话的专用语很少,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我的家乡在洛阳,洛阳话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语言之一,古代洛阳话做为“国语”在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卓著的贡献。

也就是古代的标准普通话,皇亲贵族等上层人士均以会说洛阳话为荣,认为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

由于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夏、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形成和成熟的,所以其读音就反映了中原音。

想学会汉字就必须学会读音,于是“读书音”就形成了。

周朝时期,殷商贵族集中在成周,向他们学汉语,因此中原音的传统就被代代传承了下来。

南北朝时期,尽管当时是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为了保护、推广“洛阳普通话”,他毅然迁都洛阳,要求其他少数民族和鲜卑族都穿汉服、学汉语,不但进一步确认了“洛阳音”为标准音,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的“正音”。

中原官话区包括15个小片,兖菏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汾河片,安新片范围广泛,地域多样。

中原官话最常见的调值类型阴平24、阳平42、上声54(55)和去声312,,大部分河南方言的声母跟普通话十分接近,一般在20个左右,其中,晋语区普遍缺少zh、ch、sh、r,豫西三门峡保留有声母ng。

河南话和普通话在词源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古语词的继承程度的不同;河南话有一些专用语是普通话没有的。

河南话承传了许多古语词,而且大多是普通话中没有或不常用的。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

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

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

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

普通话中语音词汇语法有和方言词相同的部分,但是却有更多不同的部分。

这里我想就词汇部分谈一下普通话与我所在方言区(河南方言郑开片)中词语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是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河南话属于北方话,与普通话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语音包括“音”和“调”两个要素。

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情况大致如下:
1. 音调完全相同的有50个,占1.4%;
2. 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3150个,占90.0%;
3. 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100个,占2.8%;
4. 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有140个,占4.0%;
5. 音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有30个,占0.9%;
6. 音调变化无明显规律的有30个,占0.9%。

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音调完全相同的如:
他、她、它(tā) 役、毅、疫、邑、译、肄、逸(yì) 哥(ɡē) 阁、格(ɡé)博、搏、驳(bó) 及、级、吉(jí) 结(jié) 把(bǎ) 华(huá) 国(ɡuó) 职、执(zhí) 菊、鞠(jú) 福(fú) 答(dá) 竹(zhú) 必(bì) 与(yǔ) 粒(lì) 叔(shū) 术(shù) 丛(cónɡ) 刊(kān) 绍(shào)
二、音相同,调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以“马、妈、骂、麻”为例。

这四个字在河南话中(以郑州、开封一带的语音为代表)分别是“第1声、第2声、第3声、第4声”,而在普通话中分别是“第3声、第1声、第4声、第2声”。

对应起来就是:
河南话普通话
第1声→第3声
第2声→第1声
第3声→第4声
第4声→第2声
所以,这个对应规律不妨称为“3142律”。

(下面用─、/、√、\分别表示第1、2、3、4声)
如:河南人忠厚老实勤劳善良聪明智慧勇敢坚强
河南话:\\\/√─ \\\√ \/\√√——/\
普通话:///─ \√ ///\/—/\\√√—/
三、音相同,调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
1.第一声变第二声如:
仆(pū→pú) 扛(kānɡ→kánɡ) 焚(fēn→fén) 儒(rū→rú)
2.第一声变第四声如:
腹(fū→fù) 档(dānɡ→dànɡ) 设(shē→shè) 悼(dāo→dào) 隘(āi→àì) 3.第二声变第三声如:
北(béi→běi) 法(fá→fǎ) 塔(tá→tǎ) 铁(tié→tiě) 骨、谷(ɡú→ɡǔ) 曲(qú→qǔ) 尺(chí→chǐ) 乙(yí→yǐ) 渴(ké→kě) 甲(jiá→jiǎ) 轨(ɡuí→ɡuǐ) 冶(yé→yě)
4.第二声变第四声如:
末、莫、沫(mó→mò) 蜜、密、秘(mí→mì) 灭、蔑(mié→miè) 木、目(mú→mù) 质(zhí→zhì) 若、弱(ruó→ruò) 畜、蓄(xú→xù) 纳、捺(ná→nà) 妇、复、付(fú→fù) 恶(é→è) 各(ɡé→ɡè) 辣、蜡、腊(lá→là) 力、立、栗(lí→lì) 袜(wá→wà) 握(wó→wò) 物(wú→wù) 列、烈、裂、猎(lié→liè) 鹿、录、陆(lú→lù) 率、律、绿(lǘ→lǜ) 洛、落、络、骆(luó→luò) 怯(qié→qiè) 月、越、悦、阅、奥(yé→yè) 叶、页、业、腋、液(yé→yè) 入、褥(rú→rù) 日(rí→rì) 召(zháo→zhào) 赠(zénɡ→zènɡ)
5.第三声变第二声如:
娱、愉、舆(yǔ→yú) 什(shě→shén)
6.第四声变第一声如:
猫(mào→māo) 孵、敷(fù→fū)
四、音的变化有统一规律的
1.河南话中凡是由声母z、c、s与韵母i、ü 拼成的音节,z、c、s一律相对应地换成j、q、x。

如:
挤(zi→ji) 千(ciɑn→qiɑn) 修(siu→xiu) 精(zinɡ→jinɡ) 秋(ciu→qiu) 须(sü→xü)
2.河南话中的韵母ê,要换成e、o或ɑi。

如:
德(dê→de) 特(tê→te) 勒(lê→le) 扼(ê→e) 革、隔(ɡê→ɡe) 客(kê→ke) 吓(hê→he) 伯(bê→bo) 迫(pê→po) 百(bê→bɑi) 拍(pê→pɑi) 麦(mê→mɑi)
3.河南话中的韵母üo,要换成üe或iɑo。

如:
学(xüo→xüe) 觉(jüo→jüe) 略(lüo→lüe) 药(yüo→yɑo) 脚(jüo→jiɑo)
4.河南话中的音节lui,一律换成lei。

如:
磊垒类泪儡雷擂累镭蕾
5.河南话中的音节kuo是一个特殊的音节,由它拼成的“棵、科、颗、课”四个字,读音要变成“ke”;“阔、廓、扩、括”四个字的读音不变,但是,调要从第二声变成第四声。

五.音的变化只对部分字有规律的
1.u变ou。

如:
某、谋(mu→mou) 轴(zhu→zhou) 否(fu→fou)
2.uo变ɑo。

如:
勺(shuo→shɑo) 烙(luo→lɑo) 凿(zuo→zɑo)
3.ei变i。

如:
笔、彼(bei→bi) 坯、披(pei→pi)
4.zh、ch、sh分别变成z、c、s。

如:
粽(zhonɡ→zonɡ) 责、泽、择(zhê→ze) 册、厕、策、测(chê→ce)色、涩(shê→se) 森(shen→sen) 所(shuo→suo)
六.音调变化无明显规律的如:
跃(yǎo→yuè) 乐(luó→lè) 劣(lué→liè) 拟(yì→nǐ) 嫩(lǔn→nèn) 您(nēn→nín) 摄(nié→shè) 血(xié→xuè) 撮(zuō→cuō) 殊(chū→shū) 佛(fù→fó) 捕(pū→bǔ) 深(chén→shēn) 墨(méi→mò) 和(huò→hé) 倾(qiōnɡ→qīnɡ) 痹(pì→bì) 沸(fù→fèi) 痴(zhǐ→chī) 剖(páo→pōu) 波(pó→bō) 闰、润(yǔn→rùn) 酝酿(wénrānɡ→yùnniànɡ) 虐、疟(yuó→nuè)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河南人说普通话,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说容易,是因为有90% 的字,音相同调的变化有规律,比较容易
掌握;说难,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规律,使人误认为它对所有的字都管用,而不知道还有10% 的字不受这个规律制约,才会在不知不觉间出了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时不时地总会出点错的原因。

比如,下面这句话:“你托我办的那件事儿,等我一有功夫就去找他。


前面的“你托我办的那件事儿,等我一有功夫就去找”都符合“3142律”,可是,当说到最后一个字“他”的时候,不知道这个字的音和调,在河南话和普通话中都完全相同,仍然按照“3142律”把“他”说成“tǎ”,一下子就露了馅。

由此看来,河南人要想说好普通话,在实践中不知不觉间掌握了“3142律”固然重要,弄清楚其余五种特殊情况也不可轻视。

当然,学说普通话不仅有语音方面的问题,还有词汇和语气方面的问题,不过弄清楚语音方面的一些规律也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多说多实践固然很需要,知道哪儿容易出错,多注意点儿就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