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数学
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陶行知先生说的好: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
陶行知批评当时那种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教学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学生的学必须是“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练习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厌烦。
实践证明,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点即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不下雨”“可能又会变晴了”,“可能会打雷”……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通过这一生活情景,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在例题中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感受生活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好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好数学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数学教师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对数学的认识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从生活中认识初中数学

从生活中认识初中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办公时、买菜时哪里都能遇上数学问题。
生活中用数学的地方可真多呀!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难题。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初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早晨,妈妈想做五个烧饼给我们吃,可现在已经7点10分了,吃饼时间要10分钟,7点半我要去读英语,爸爸要上班,爷爷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妈妈要在7点20分做好饼。
妈妈说“一个锅,最多就可以搞两个烧饼,每面要烙两分钟,正反面一起两个饼就是4分钟,另两个饼一起裹又必须4分钟,最后烙一个饼,虽然就是裹一个饼可以正反面都必须裹,还是必须4分钟,这样5张饼须要4乘3等同于12分钟,这样顾不上了呀,怎么办?”我跟妈妈说,妈妈来得及的,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烙好5张饼。
妈妈说:“那是怎么烙呢?”我说:“这样烙,先一个锅放第1、2个饼,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钟,再用2分钟烙第3、4两张饼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张饼,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张饼的正面和第三张额反面一起烙2分钟,这时候第三张饼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张饼的反面和第5张饼的反面一起烙2分钟就全部烙好了,总共花了4+2+2+2=10分钟,正好烙完5张饼的时间是7点20分,大家都吃上了饼,也没有耽误事情。
妈妈说你怎么会想起这个不好方法的呀?我说道:妈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上学过了烙饼问题,想不到它就在我们身边。
妈妈高兴地苦笑了,她又反问:“那你说道裹7张饼最快须要多少时间呢?”“很难呀,原理很直观,每次烙饼可以烙两张,就是相等于存有两个位子,每次不要使这两个位子空着就是最节省时间,7张饼就2除以7等同于14分钟。
如果就是9张饼就是2除以9等同于18分钟,n张饼须要最少2除以n的时间。
”妈妈看完后夸赞我说道:你真可以学以致用呀!原来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
我今后还要更努力学好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从生活中学数学 从数学中看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我发现的数学小秘密吧。
今天上体育课时,我看见操场上的旗杆上飘着一面国旗,旗杆下面有2个大花坛,旁边还有3棵大树。
体育老师整理好队伍后,我们就开始报数啦,“1,2,3,4,5……”同学一个接着一个地报数,最后一个同学报到50,老师说学生全部到齐,于是我们就跟着老师开始学做《七彩阳光》体操,一节体育课很快就结束啦。
放学回家后,妈妈在一旁算着今日卖菜的收入“15+3+2+……”。
原来妈妈今天的收入真不错!中午我找妈妈要了10元钱去买折纸,花了5元钱,文具店的阿姨找了我5元。
哦,我明白了,原来买折纸是5元钱呀!数学,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数学。
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购买东西时,比赛计分时,买菜结账时……我爱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作文2今天我们去姑姑家做客,一进家门就看见姑姑在量刚买的新床,因为她家的房子刚装修完,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可漂亮了。
我跑到姑姑身边说:“姑姑,让我来量吧,这个我们已经学过了。
”姑姑把尺子给了我,但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好像心里在说你行吗?我让表妹拉着尺子,先量了床是2米,然后又把其它的家具也量了一下。
其中茶几1.3米、沙发2.2米、床头柜0.5米。
这时,姑姑对我说:“叶子,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家具共有多少米?”这可难不倒我,我心里立刻有了答案:2+1.3+2.2+0.5=5.8米。
我自信地说:“姑姑,应该是5.8米,没错吧?”“完全正确,看来你是把课本上的数学应用到了生活中了。
”这时,我却不好意思了,但是心里挺得意的。
如何运用生活中数学知识学习初中数学

如何运用生活中数学知识学习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学好初中数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下面将从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介绍如何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习初中数学。
1.购物和理财:在日常购物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价格比较和优惠计算。
比如,可以将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哪个品牌的商品更加实惠。
另外,还可以进行折扣和优惠券的计算,选择最优惠的购买方式。
理财也是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方面。
可以学习如何计算利息和复利,在投资理财中运用利率、期限等数学概念。
此外,还可以学习如何制定预算,进行预算的收入和支出计算,并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
2.房屋和土地:在房屋和土地方面,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计算面积和体积。
比如,在选购房屋时,可以计算房屋的面积,了解房屋的实际大小。
在买卖土地时,可以计算土地面积并计算相应的价格,了解土地的价值。
3.旅行和交通:在旅行和交通方面,数学知识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学习如何计算行程时间和距离,选择最佳的交通工具。
在规划旅行路线时,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4.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测量是运用数学知识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尺子、称重器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进行数值计算。
比如,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计算食材的比例和重量,可以掌握合适的烹饪方法。
5.时间和日历: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时间和日历。
比如,可以学习如何使用钟表读取时间、计算时间差等。
还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日历表记录和计算不同日期之间的天数。
6.运动和健康:数学还可以在运动和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比如,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计算速度、距离和时间,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在健康管理方面,可以学习如何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心率等,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容易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初中数学中的各类问题。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全文一、数学适应源于生活,用于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
“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
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
“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
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实际。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
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
教案设计: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案设计: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涵盖了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很多学生对数学并不感兴趣。
因此,应该从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学习数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常见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如公交车发车时间、超市促销比较、购物打折、食物配比等等,选择适当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主线,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实用性。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集体思考、讨论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或两人合作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课堂互动法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形式,如演示、互动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来推动课堂氛围的活跃化和互动化,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学”和“数学到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核心学习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并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授课、展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获得实践操作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3、课堂巩固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的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学数学
王宝平
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进入课堂,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是我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探索出的点滴体会,具体分以下四个方面实施:
一、亲身参与数学实践,引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引入,新授或练习的各个阶段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①数学计算的应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从学校购买体育器材的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学校购买篮球用了3028元,买滑梯用了4865元,请你能帮学校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如果老师带了10000元买完两种体育器材后还剩余多少元②学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安装电扇的数量,计算几箱饮料的数量,计算几排酸奶的钱数等。
③学习“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调查现在存款的利率,学习填写存款、取款凭条;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帮助体育教师规划掷铅球场地。
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规律。
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
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原型,联系实际讲数学,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利用“小华和小星是好朋友”这一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约数和倍数”、“倒数”中的两个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利用每年总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断变换,每周总是从星期一至星期日,周而复始变化着,每天太阳总是东升西落等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利用“妈妈购物98
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算算理。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数学知识的来源,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三、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把学生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性活动中去应用数学。
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应用元、角、分的知识付款,应用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计算商品的总价或数量。
在模拟存款活动时,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存款利率。
应用比例尺的知识画出我校校圆的平面设计图。
设计旅游、购物、铺地砖、物品包装方案。
这种模拟性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都要用到哪些重量单位,调查本年级的人数并制成统计表,观察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等特征的应用。
这种收集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观察意识、应用意识,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四点只是我从生活中学数学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我们今后决心一如既往勇敢地探索、努力地实践,使新课程改革之花在数学教学中开得更艳,并将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