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_教师用书,家长必备

新时代幼儿园教学大纲


教师用书


教师实用教



小班·上册



语言


我上幼儿园


【学习目的】


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增进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提问:
图上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跟念方法学习儿歌。
三、教师根据自己的朗诵和演示向幼儿进行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
四、教师安排幼儿分角色表演教材上的情景。

让幼儿在上学的第一天留下好的印象,并进一步鼓励他们注意观察周围的事
物,达到观察和记忆的目的。

看图识字学组词(一)

【学习目的】

通过看图,达到认识字、学组词的目的。

【学习准备】

识字图卡、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先给幼儿读一遍生字:“山、石、田、土、
水、火、日、月。”
二、教师拿出各种图形卡片,让幼儿根据图形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字。
三、教师把这些字组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词,并让他们反复练习,加深

印象。



四、抽查幼儿的学习结果。

看图识字学儿歌(一)

【学习目的】

通过看图读儿歌,初步认识方位名词:上、下、左、中、右。

【学习准备】

图片数幅(表示上、下、左、中、右方位)、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用手指着图片某处,请幼儿说出它的方位(上、中、下、左、右)。
二、活动:


两个幼儿一组,一幼儿拿着图画,用手指着画面某处,让另一个幼儿回答出
它的方位。
互换角色。
三、翻到《语言》第


页,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并读读儿歌,然后思考并
回答问题:
小朋友坐在中间,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小熊一共有几个梨子?左边几个?右边几个?
看图识字学组词(二)

【学习目的】


认识反义词:大、小、出、入。
初步学习大、小、出、入。
【学习准备】

图画数幅、一大一小两个玩具、一长一短两根绳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玩具,请幼儿回答哪个大哪个小,并说说它
们哪个在左边,哪个在右边。
二、教师拿出一出一入两张图片,请幼儿回答哪个表示出,哪个表示入,
并用“出”“入”说说句子。
三、让幼儿学说一些短句。

例:大象很大,蚂蚁很小。

看图识字学儿歌(二)



【学习目的】

通过看图读儿歌,认识汉字:开、车、笔、线。

【学习准备】

教材、水彩笔。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跟读两首儿

歌,并让幼儿学
习认识“开、车、笔、线”四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试用生字组词,再说说简单的句子。
三、教幼儿一边读儿歌,一边用水彩笔在第



页下方的虚线上描画。
我会说


【学习目的】


初步认识各种物体。
了解这些物品的用途。
【学习准备】

图片数幅、教材。

【学习过程】

一、看图,提问,回答。


教师拿出孔雀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这是什么?
教师拿出一张画有尺子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
么用途?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中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图中物品的名称,试着说说它们的用途。让幼儿把自
己喜欢的用笔圈起来。

我不哭


【学习目的】

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让他们养成坚强勇敢的性格。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老师向幼儿提问:

什么时候你会哭?为什么要哭?遇到哪些事情应该不哭?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图片,问幼儿:“他们在干
什么?
”然后教师读文字,引导幼儿向他们学习不哭。
三、鼓励幼儿大胆说说什么时候不应该哭。


如:打针、吃药、理发、一个人睡觉……

四、教师总结:

遇到事情不哭,做个勇敢坚强的好孩子。

神奇的字(诗歌)

【学习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先给幼儿朗读诗歌《神奇的字》,注意吐字要清晰,让幼儿听懂
其中的内容,并慢慢领会诗歌的意思。
二、翻到《语言》第


页,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声跟读。
三、教师读诗歌,引导幼儿回答其中的问题。如:
当你不小心撞到了别人,你应该怎么说?
当别人好心帮助你了之后,你应该怎么说?
……


玩具店


【学习目的】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合作、共享的精神。
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学习准备】

事先设置情景表演、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翻到《语言》第


页,仔细看图,并提问:
新开的玩具店里有哪些玩具?
你想买什么?该怎样和售货员阿姨打招呼?


接过玩具时该说什么?走的时候应说什么?
二、让幼儿学会怎样买东西,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讨论。
三、教师小结: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友好礼貌地对待别人。



它们在干什么


【学习目的】


学会用适当的动词看图说话。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词。如:看、听、打、读、吃、推、拉等。
二、翻到《语言》第


页,让幼儿仔细看下面五幅图。
教师给幼儿读例句:小刺猬在捕蝴蝶。引导幼儿试着用“看、骑、跳、吃”说说
其余四幅图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三、教师做各种动作,让幼儿反复练习各种动词。

玩杂技


【学习目的】


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
辨别自身与物体的上下关系,并能正确使用。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下面三幅图中的小动物正
在玩杂技。
二、教师向幼儿提问:



第一幅图是什么小动物?它举着什么?踩着什么?
第二幅是谁?头上顶的是什么?下面坐的是什么?


第二幅的主角又是谁呢?它的头上顶的是什么?屁股下面坐的是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并适当讲解关于上、中、下的关系。

一去二三里(古诗)

【学习目的】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提问:
画面上有什么?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倾听老师讲解诗的内容。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
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
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
心悦目!

三、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诵。


“一”字读“
”。“去”字要加重语气,拖音。“里”字声扬,提高声调。“家”稍抑,
以表现语调的起落。第三句稍提声调。第四句是高潮,“花”字要响亮,以突出欢
快、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拖音┇略有停顿·重音

四、幼儿学习朗诵。

边看画面边跟随教师学习朗读古诗。待稍熟练后,可采取对答的形式练习。
如:教师念“一去”,幼儿对“二三里”。

听话的大皮球(智慧故事)

【学习目的】

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毫不妥协的精神。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西瓜是什么形状的?
皮球是什么形状的?


二、翻到《语言》第





页,引导幼儿看下面每幅图片,把故事讲给
幼儿听,注意发音清晰,富有感情。
三、幼儿听完故事,教师提问:



图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从小猪身边跑过时,小猪发现了什么?


小猪后来是怎么把西瓜运回家的?
四、幼儿想一想,小猪从小熊和它的皮球那里得到了什么启发?



藏在哪里


【学习目的】


学习使用区别物体位置的方位词,会说“藏在
上(下、里)”的句式。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并向幼儿提问:
图中有些什么动物?
有几只动物藏在树林里?找出来并用线涂上颜色。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


藏在


上(下、里)”的句式,回答图中的各种
动物分别藏在哪里?
小老鼠打电话(儿歌)

【学习目的】


通过儿歌的学习和图片的认识,让幼儿认识物体的用途。
学习了解简单的电话用语。
【学习准备】

识物卡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拿出各种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幼儿认,并能说说它们的作用。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在干什
么?并引导幼儿回答。
三、幼儿仔细跟读儿歌,并能熟练朗读。
四、学习方框中的电话用语,模拟场景实际运用。


猜猜看(谜语)

【学习目的】


了解一些常见物品的主要特征。
学习利用这些特征猜谜语。
【学习准备】



图片两幅。

【学习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引入教学。


教师出示谜语:丁零零,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请幼儿猜。
出示图片,请幼儿跟念“电话”的谜语。
教师出示谜语:红公鸡,绿尾巴,一头钻在泥底下。是什么?请幼儿猜。
出示图片,请幼儿跟念“萝卜”的谜语。
二、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内容。
三、让幼儿学习猜谜语,并念给别人猜。


读儿歌学量词


【学习目的】

让幼儿初步学习量词的用法,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事物。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先试着教幼儿一些量词。

如:个、把、张、堆、台、本、件、条、根、颗等等。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数数,并试着用正确的量词
表达图中的每种物品,然后教幼儿用完整的跟念方法学习儿歌。

三、幼儿根据教师的朗诵和演示反复诵读儿歌,加深印象。

我会用


【学习目的】

通过前面量词的学习,进一步将量词用到生活中,懂得量词的用法。

【学习准备】

一些日常物品、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拿出一些日常物品,让幼儿识别“这是什么”,并用简单的量词

表示出来,如:一张白纸。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下

面的物品,并念出文字,
然后让幼儿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三、让幼儿反复念读文字,掌握量词的基本用法。



猜水果


【学习目的】


学会用形容词描述物体形状。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学习准备】

水果图片数幅、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香蕉、苹果、西瓜、葡萄)

这些水果有什么特征(形状、颜色、味道)?

二、小结幼儿的观察,请幼儿用正确的形容词描述水果颜色。

黄黄的香蕉像只船,红红的苹果圆又圆……

三、小结幼儿的观察,再请幼儿用正确的词语描述水果形状。

绿绿的西瓜个儿大,

紫紫的葡萄一串串,


……


四、翻到《语言》第


页,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图中有什么动物,拿着什么
水果,描述一下。
小公主的水果(童话)

【学习目的】

学习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边引导幼儿仔细看图,边给幼儿朗
诵童话故事。注意发音清晰,尽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师引导提一些小问题让幼儿试着边看图,边简单复述故事。
三、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先读题,然后回忆故事内容,做
练习题。
四、教师点评小结。




小熊回到家


【学习目的】

养成复习和温习的好习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先引导幼儿回顾这一学期共同学过的知识点。

看图识字、组词、学儿歌、学礼貌用语、学方位词、学古诗、学量词、学猜谜语、
学会用形容词等等。

二、翻到《语言》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读故事,并讲讲图上
发生了什么事?

数学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理解“
”的含义。
练习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铅笔、各种动物图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图片一只小猪,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猪?
出示数字卡

”,“只小猪用数字
表示”,同时做表示“
”的手势。
出示图片一只小鸡,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鸡?
出示数字卡

”,“只小鸡用数字
表示”,同时做表示“
”的手势。
鼓励幼儿伸手做表示“
”的手势。
二、请幼儿说出图片中动物的名字,然后数一数。

看一看图中各有几只动物?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三、出示小猴子图片,请幼儿点数,并用“
”表示。

四、请幼儿观察身边可以用“

表示的东西。

如:班上有一位教师,一块大黑板,一架琴……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练习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动物的图片至少两张以上、其他种类动物图片若干、青蛙和蝗虫
的头饰若干、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个以上同种动物的图片,再拿出一张另一种动物的图片。
如:将
只企鹅和
只海豹放在一起,请幼儿指指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出示其他图片,方法同上。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做“
”的手势。
引导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的青蛙和蝗虫哪个是“
”。
二、游戏:

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青蛙和蝗虫的角色,给他们戴上相应的头饰,让“青蛙”
和“蝗虫”按不同的数量组合在一起,并保证每一组中有


个“
”。请其余的幼儿指
一指什么是

”。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知道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学习准备】

贴绒教具(鸭子和鸵鸟各两个)、每人一个小盒子(内放塑料圆片五个)、数字卡

”、教材。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
个鸭子的贴绒,让幼儿数一数有几个鸭子?
个鸭子用数字
表示,
出示数字卡

”,同时做表示“
”的手势。
出示鸵鸟贴绒,方法同上。说出鸵鸟的数量,教幼儿反复认读。
翻到《数学》第
页,让幼儿说出书上动物的名字,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

二、游戏:找找我们身体上的“”。

请幼儿找找,说说我们身体上哪些是


个?(手、脚、眼、耳……)
三、教师让每个幼儿从小盒子里拿出


个圆片,从左到右摆放好,并摆
好数字卡“”。
四、让幼儿两人一组手牵手到户外去做游戏,并摆好数字卡“
”,教师检
查。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较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动物的图片三张以上、另三组同种动物的图片各两张、其他动物
图片若干(如:五只小鸡、三只毛毛虫、两只兔子、两只鸭子等等)、头饰(三只小猫、两
只小老鼠、另加其他动物)。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个以上同种动物的图片,再摆出一组两张的动物图片。
如:将


只毛毛虫与两只鸭子放在一起,请幼儿指指哪个是“
”,并出示数卡



”。
重复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动物并做“
”的手势。


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猫”和“老鼠”哪个是“


二、游戏:

请五名幼儿分别戴上五个头饰,扮演“猫”和“老鼠”的角色。让“猫”和“老鼠”
按不同的数量组合在一起,并保证每一次组合中都有


个“
”。还可多加其他动物
角色。请其余的幼儿指一指,什么是

”。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
理解数字
可以代表


个实物的数量意义。
【学习准备】

贴绒图片(老虎和兔子各三只)、玻璃珠若干、小盒子、数字卡

”。

【学习过程】

一、认识“”。

教师出示三只兔子,要求幼儿伸出右手手指从左到右数数,集体数和
个别幼儿带领数相结合。提问:


有几只老虎?用数字几表示?
出示数字卡“
”,教幼儿做“
”的手势。
二、出示贴绒图片(兔子),让幼儿练习


的点数。
三、幼儿操作:
让幼儿从小盘中取出
颗玻璃珠,边拿边数,从左向右排列,然后点数说出
总数,边收拾玻璃珠数边说出总数。
请幼儿听拍手声取出
颗玻璃珠从左到右排列,并点数说出总数,边收边
数,说出总数。
教师出示手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手指数目进行拍手,模仿小动物叫,并

边拍边叫边数,说出总数。

四、请幼儿观察身边可以用“
”表示的东西,并说一说。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动物的图片四张以上、另三组同种动物的图片各三张、其他动物

图片若干、头饰(三只小猴子,一只蝴蝶和一个蘑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个以上同种动物的图片,再摆出一组
张的动物图片。请幼儿指出
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动物,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让其中一个扮演猴子的幼儿手拿七支笔,
再请这群幼儿围成圈儿。请其他幼儿指一指,什么是“
”。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
能通过各种感官感知
以内的数量。
【学习准备】

贴绒教具(棒棒糖和冰棒的卡片,数量分别为


~)、每人一套学具(




数字卡,种不同的实物每人
个)。
【学习过程】

一、教师逐一出示贴绒教具(各种实物的卡片):


要求幼儿看清楚卡片上有什么物品?有几个?分别请全体及个别幼儿回答。
要求幼儿点数物品,并按顺序给卡片排队,并在每张卡片右面摆上相应的数
字,要求幼儿说出
、、三个数字分别可以表

示几个物品。
认识数字

”。将数字分别贴在卡片旁,并说出
可以表示任何
件东西。
二、幼儿操作活动。

先按顺序在桌子上摆放数字卡,然后按数在后面放上相应数量的实物。各组操



作材料不同,幼儿可轮换进行。

三、翻到《数学》第


页。
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棒棒糖?几根冰棒?
请幼儿跟着学做手势“
”。(像彩旗迎风飘)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动物的图片三张或五张、另三组同种动物的图片各


张、其他动
物图片若干、头饰(四只熊猫和四根竹笋)、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张或
张同种动物的图片,再摆出一组
张的动物图片。请幼儿指
出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动物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请出八名幼儿分别扮演熊猫和竹笋。先按课本来安排角色,再增加熊猫数量,
减少竹笋数量,保证每次组合中有


个“
”。请其余幼儿指一指什么是

”,并让
表示“
”的几个幼儿站出列。

宝宝认

【学习目的】


理解数字“
”可以代表
个实物数量的意义。
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学习准备】

橡皮泥若干、玻璃珠若干、数字卡

”、手鼓一个、教材。

【学习过程】

一、出示橡皮泥。

要求幼儿用这块泥捏出


个小球,使幼儿相信每个小球都是整块泥的一部分。
最后请幼儿把这


个小球团捏在一起,变成一团泥。
二、出示数字卡“”,请幼儿从盘中拿出


个玻璃珠,拍鼓听声音,要求

幼儿拿出相等数目的玻璃珠。
三、翻到《数学》第


页,让幼儿说出食物的名称,然后数一数它们各有
几个。
四、认识数字“”,请幼儿跟着学做手势“”。
五、游戏。

幼儿分散走,教师发出“个小朋友围成圈”的指令,全体幼儿按要求找队,找
对了便围成一个圈,以最快者为优胜者,找不到者停玩一次。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物体的图片三至六张、另三组同种物品的图片各五张、其他动物

图片若干、头饰(两只兔子,一只小鸟和五个蘑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张同种物体的图片,再摆出一组
张的物品图片。请幼儿指出
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

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名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小鸟和蘑菇,让他们分别按不同的数量组合在一
起,但保证每次组合中有
个“
”。请其余幼儿指一指什么是

”,并让表示“
”的
幼儿站出列。
小蝌蚪找妈妈(游戏)

【学习目的】

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数字





的认识,能正确数出



的数字,理解其
含义。
【学习准备】

《小蝌蚪》的童话故事、头饰(青蛙、蝗虫、母鸡、小鸟、鱼等各一个)、小蝌蚪的头饰
五个。



【学习过程】

一、讲故事。

先给幼儿讲《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让幼儿明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二、做游戏。

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青蛙、蝗虫、母鸡、小鸟、鱼以及蝌蚪,让小蝌蚪找到自己
的妈妈是谁。

三、翻到《数学》第


页,请幼儿数出图中各种动物的数量,并做出表示
这些数字的手势。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图片(六支铅笔和六本书)、教材。

【学习过程】

一、出示一张


支铅笔的图片,请幼儿数一数有几支铅笔,用几个点表
示?(
支铅笔用“
”表示)。出示数字“”,支铅笔用数字“
”表示。同时
学做手势“”。

二、出示


本书的图片,方法同上。
三、请幼儿说出生活中与“
”有关的事物。
如:六边形、六月、星期六等。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物体的图片三至五张、另三组同种物品的图片各六张、其他动物

图片若干、头饰(小鸟和蚂蚁)、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张同种物体的图片,再摆出一组
张的物品图片。请幼儿指出
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请出几名幼儿分别扮演蚂蚁和小鸟,保证每个组合中都有


个“
”。请其余幼
儿指一指哪种动物是“
”,并请表示“
”的幼儿站出列。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知道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学习准备】

贴绒教具(七条鱼,七只瓢虫)、数字卡“
”。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
条鱼的贴绒。让幼

儿数一数有几条鱼?
出示数字卡“
”,条鱼用数字
表示,同时教幼儿做手势“
”。
出示
只瓢虫图片。(方法同上,说出数量,教幼儿反复认读)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身边可以用“
”表示的东西。

如:七月、北斗七星、七号等。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物体的图片三至四张、另三组同种动物的图片各七张、其他动物
图片若干、两只小松鼠的头饰、七颗栗子或七支铅笔、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张同种物体的图片,再摆出一组
张的动物图片。请幼儿指出
哪个是“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请两名幼儿扮演两只松鼠,其中一名幼儿手拿七颗栗子或七支铅笔,请其余



幼儿指一指哪个是“
”,又请另一名幼儿手拿另外七个物品,再请其余幼儿指一指

哪个是“
”。

宝宝认

【学习目的】


认识数字“
”。
通过实物操作,使幼儿理解数字“
”。
【学习准备】

贴绒图片(蜗牛、苹果各八个)、玻璃珠若干、小盘子、数字卡

”。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
只蜗牛的贴绒,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数数,集体和个别数相结合。
有几只蜗牛?用数字几表示?
出示数字卡“
”,请幼儿跟着学做手势“
”。
二、分别出示苹果贴绒图片,让幼儿练习


的点数。
三、幼儿操作:
让幼儿从小盘中取出
颗玻璃珠,边拿边数,从左向右排列,然后点数说出
总数。收拾玻璃珠,边数边说出总数。
请幼儿听拍手歌,取出
颗玻璃珠从左到右排列,并点数说出总数,边收边
数,说出总数。
教师出示手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手指数目进行拍手。
四、请幼儿观察身边可以用“
”表示的东西,并说说看。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物品的图片





张、另三组同种物品各八个、其他实物若干、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个同种物品,再摆出一组个的物品。请幼儿指出哪个是“
”,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摆出实物图,用口数的方式让幼儿理解“
”究竟有多少个。

边摆物

体边数数,请幼儿跟着老师边指边数。

宝宝认



【学习目的】

学习


的形成,正确认读数字

”。
【学习准备】

小板凳


个。
【学习过程】

一、认识



游戏:抢板凳。



个小板凳来玩游戏。游戏开始,老师击鼓,名幼儿围小板凳顺时针方向
跑,鼓声停,幼儿立即找板凳坐下。没坐上小板凳的为输,游戏反复几次。
提问:
为什么每次游戏时都有一名幼儿没有小板凳坐,启发幼儿点数小板凳和幼儿
的数量。原来小板凳有


把,小朋友有
个,比

,比

。所以总有
个小朋友没有小板凳坐。
提问:
怎样才能使


个小朋友都有小板凳坐?启发幼儿说出再添一把小板凳。
教师小结:
添上

,里面有
个“
”,同时出示数字卡“
”,请幼儿认读“
”,同时教

幼儿用手势表示“
”。

二、翻到《数学》第


页,数一数,图上的小动物各有多少?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非常熟练地按物点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同种物品





个、另准备三组同种物品各九个、其他实物(如玻璃
珠若干)、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个同种物品,再摆出一组个的物品。请幼儿指出哪个是“
”,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摆出玻璃珠,用口数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边列出玻璃珠边数数,请幼儿跟随老师一起边指边数。

宝宝认

【学习目的】


学习认识
的形成。
正确认读数字

”。
【学习准备】

糖果、红花。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糖果颗,请幼儿点数。
请出个幼儿站成一排,让其他幼儿点数。
二、给个幼儿戴红花。
比较是
怎样使
多还是多?(多)启发幼儿明白比
朵花变成朵花?启发幼儿说出再添上
少,
朵变成
比多。
朵花。

三、教幼儿做“”的手势。

四、翻开《数学》第


页,数一数,图上的东西各有多少个?


【学习目的】


理解“
”的含义。
能熟练地按物点数到

【学习准备】

数字卡“
”、三至五个同种物品、另三组同种物品各十个、其他物品若干、教材。

【学习过程】

一、指一指。



摆出



个同种物品,再摆出一组
的物品。请幼儿指出哪个是“
”,
并出示数字卡“
”。


重新组合,方法同上。让幼儿指出相应的物品并做出“
”的手势。
请幼儿翻到《数

学》第
页,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个是“
”。
二、游戏。

让全体幼儿按每十个人站成一组,余下不够十人的也站成一组。请站在十人
组的幼儿围成圈,每个幼儿都依次做出“
”的手势并能从“
”数到“
”。站在不足
十人组的幼儿要数出自己组的人数并做出相应的手势。

宝宝认

【学习目的】

教幼儿认识数字

”,理解“
”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数字卡“
”、盘子、桔子、苹果、玻璃珠、教材。

【学习过程】

一、认识“”。


出示一个装着桔子的盘子,请幼儿说出盘中有几个桔子。
将盘中桔子拿走,再请幼儿说出盘中有几个桔子,引导他们说“没有桔子”。
出示数字卡“
”,“没有”就用“
”表示,同时教幼儿做出“
”的手势。
二、反复练习。

依据上一步,换上其他水果或物品,让幼儿理解“
”的含义。

三、翻到《数学》第


页,引导幼儿看课本上的图,巩固认识“”。
宝宝认识大与小


【学习目的】


通过目测,分辨出物体的大和小。
知道大和小是相对的。
【学习准备】

颜色、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皮球、帽子、鞋子、椅子)、大小椅子两把、大小不同的玩
具娃娃。

【学习过程】

一、认识大小。


教师出示大皮球(白色)、小皮球(红色)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区
别它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白皮球大,红皮球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鞋子请幼儿比较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椅子请幼儿比较大小,请幼儿把大鞋子放在大椅子旁边,小
鞋子放在小椅子旁边。
出示大小不同的帽子。请幼儿把大帽子送给大皮球,小帽子送给小皮球。
二、引导幼儿翻到《数学》第


页,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并将小的动
物圈出来。
区分大与小


【学习目的】

学习比较同类物体的大小。

【学习准备】

苹果、樱桃、西瓜、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认识水果。
二、区分大与小。


教师出示苹果和樱桃进行比较,苹果大;出示苹果和西瓜比较,苹果小。

教师总结:

苹果虽然比樱桃大,但却比西瓜小。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分辨谁大谁小。

三、幼儿玩玩具,教师可指导幼儿拿两个玩具进行比较。
四、翻到《数学》第



页,比较动物的大小,把最小的动物圈出来。
宝宝认识长与短


【学习目的】


认识物体的长短。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学习准备】

小纸棒(一长一短)、铅笔(一长一短)、教材。

【学习过程】

一、认识长与短。


教师出示两根小纸棒,请全体幼儿操作比较

小纸棒,哪一根长,哪一根短。
教师出示铅笔,方法同上。


教师小结:要知道物体的长短,一定要用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并且比
较时要将一头并齐进行比较。
二、翻到《数学》第


页,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长与短。



合适的床


【学习目的】

区别大小,培养幼儿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习准备】

图片(老鼠、熊、大象)、笔、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片,引导幼儿快速辨认,说说它们叫什么?哪

个大?哪个小?

二、翻到《数学》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读题做练习。
三、教师点评幼儿的学习情况,教育幼儿知道个头大的动物要睡大床,
个头小的要睡小床。
四、教师小结本堂课。




健康


幼儿园里真热闹(儿歌)

【学习目的】
通过做游戏了解幼儿园,初步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情感,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和畏惧感。

【学习准备】

木偶剧《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干胶图片若干、教材。

【学习过程】

一、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幼儿观看木偶剧《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小朋友好,现在老师请你们看戏。看看戏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
什么那么高兴?

二、用亲切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幼儿园。

小朋友,幼儿园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放衣物的地方,也准备了一个休息的地方。
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班级的活动室、午睡室和盥洗室吧!

三、出示不干胶图片,请幼儿选一套自己喜欢的图片。

教幼儿把图片贴在茶杯和挂钩上,告诉幼儿那里就是放自己的茶杯和挂钩的
地方。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

四、玩游戏。

教师报名字,被叫到的幼儿站起来转一圈坐下,其他小朋友拍手欢迎。

五、翻到《健康》第


页,让幼儿看图讲讲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教
读儿歌,让幼儿反复念读。
小熊洗澡(儿歌)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儿歌,了解洗澡的常识,养成经常洗澡,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洗澡用具一套(实物或道具)、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出示洗澡用具如毛巾、香皂或者沐浴露、浴花等,让幼儿了解
它们各自的作用,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二、引导幼儿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三、教幼儿读儿歌《小熊洗澡》。幼儿边看图边学儿歌,再回答教师的
问题,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三、教师把幼儿分组,让每组幼儿分别念读儿歌,教师检查并点评。

我是干净好宝宝


【学习目的】

从小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做一个讲卫

生的乖宝宝。

【学习准备】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

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二、翻到《健康》第


页,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做得到吗?
勤换衣服勤洗澡。
早上起来刷牙洗脸。


勤剪指甲。
经常洗手。
三、教师总结。

人们都喜欢爱干净、整洁的小朋友,所以我们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我知道


【学习目的】

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列出一些幼儿的日常行为,引导幼儿判断对与错。提问:

他们错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二、翻到《健康》第


页,提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三、教师总结。



五官的作用


【学习目的】


知道每个人脸部都有眼、耳、口、鼻、眉等器官。
能说出五官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并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学习准备】

五官图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用手分别指自己脸上的五官,让幼儿回答“这是什么?”并分
别说说它们的用途。
二、翻到《健康》第


页,引导幼儿看图。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用到了五官的哪一部分?
唱歌(嘴巴)
吃饭、喝水(嘴巴)


看书(眼睛)
听音乐(耳朵)
闻花香(鼻子)
三、教师小结。

五官在哪里


【学习目的】

巩固记忆五官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学习准备】

笔、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复习五官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加深幼
儿对五官的了解。
二、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提问:
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对劲吗?
这是一幅小朋友唱歌的画,可是粗心的画家叔叔在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少画了
点什么?你能帮忙补画上去吗?

三、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记忆力,看看他们分别缺什么?
并用笔补上去。
四、教师小结。



我的小手


【学习目的】

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手对我们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双手。

【学习准备】

笔、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双手,让幼儿自己仔细观察,并提问:

一双手有几根指头?每根指头上都有什么?手指头能干什么?

二、翻到《健康》第





页,引导幼儿看下面六幅图,说说图上的小朋
友在用手做什么?你也会吗?会的就在旁边打“√”。
做游

戏。
堆积木。
打球。
洗衣服。
拿东西吃。
浇花。
三、教师总结。

手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双手。

爱护自己的眼睛


【学习目的】


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功能。
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和注意眼睛的卫生。
知道眼睛的作用,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学习准备】

小镜子若干、教学挂图《保护眼睛》、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分发小镜子,让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并提问:

你看到的眼睛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脸上有两只大大的眼睛,里面有一个会动的眼球,眼球中间有黑黑的
眼珠,四边是眼白,眼睛上有眼睫毛,眼睛在眉毛的下边等。

二、出示教学挂图并提问:


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
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眼睛?(知道画画、写字、看书、看电视时应

坐姿端正,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干净手帕擦眼泪等。)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作用?(看书、看电视……)
眼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我们怎样保护眼睛呢?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怎样保护眼睛。



三、指导幼儿翻到《健康》第


页。观察画面的内容,说一说他们谁做得
对,为什么?
四、教师小结。


眼珠转转(眼球操)

【学习目的】

教幼儿学做眼球操,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挂图、教材。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堂所学内容,巩固保护眼睛的常识和正确的用眼知识。
二、教师出示眼球操的挂图,引导幼儿看图,教师解释每一个步骤图。
三、翻到《健康》第


页,让幼儿先看图,教师逐一示范每个步骤,幼儿
仔细观察,并试着模仿,直到学会。
四、教幼儿反复练习,总结并点评幼儿的学习效果。


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学习目的】


教育幼儿有良好的坐姿、站姿和走姿。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习准备】

图片三幅、录音机、教材。

【学习过程】

一、请幼儿听《学好样》的录音。

二、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小朋友的姿势。


出示坐姿图片,看小朋友是怎么坐的?
告诉幼儿正确的坐姿:挺起胸膛,双脚自然着地。写字时,注意做到“三个一”:
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握笔离笔尖一寸。


出示站姿图片,让幼儿观察,说说小朋友是怎么站立的?
告诉幼儿正确的站姿:昂首挺胸,不能弯腰驼背,双手自然垂下,双脚稍微分

开。
出示走姿图片,幼儿说说小朋友是如何走路的?
告诉幼儿小朋友走路的姿势:尽量脚步放轻一些,要抬

头、挺胸,双手自然前
后摆,一步一步向前迈开步子。

三、教师边向幼儿讲解各种姿势,边让幼儿模仿。
四、幼儿自由讨论为什么要有好姿势?
五、教师小结。


幼儿骨软且细,骨的弹性好但硬度不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是骨骼不变形
的可靠保证,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读书、写字如果姿势不正确,容易使我们的眼
睛近视;走路的姿势不对,时间长了会形成“内八”、“外八”或“罗圈腿”,这对一个
人的外在形象也有影响。

六、知识延伸。

除了坐、立、行的姿势要正确,还有什么的姿势要正确?(睡姿)

正确的睡觉姿势


【学习目的】

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人为什么要睡觉?小朋友们每天几点上床睡觉?你们都喜欢怎样的睡觉姿
势?

二、带着问题,引导幼儿翻到《健康》第


页,仔细看下图中每个小朋友
的睡姿,并提出问题:
他们谁的睡姿对身体最好?谁的睡姿对身体不好?为什么?

三、教师总结。

蒙头睡觉不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趴着和左侧卧睡觉不利于心脏的正常运作。
因此最佳睡姿应该是右侧卧。

要和大家在一起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故事,知道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做事情不要单独行动,要和大家一起。

【学习准备】

故事、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中都有谁?它们在
做什么?
二、教师讲故事。


羊群在草地上吃草,羊宝宝看见一只好看的蜻蜓,它追着蜻蜓向前跑,不知不
觉离大家越来越远……

三、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接着续讲故事。

四、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育幼儿要和大家在一起,不要单独行动。

后来……


【学习目的】


锻炼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前一堂课《要和大家在一起》。
羊群在草地上吃草,一只羊宝宝看见一只好看的蜻蜓,它追着蜻蜓向前跑,不
知不觉离大家越来越远……

二、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知道这只羊宝宝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吗?开动脑筋仔细想一下。

三、翻到《健康》第


页,仔细看图。
图①羊宝宝迷路了;图②遇到了大灰狼;
图③摔跤了;图④羊宝宝被送回家了。
小朋友,你认为哪个画面最可能出现?请你选一选,然后给它画上好看的边

框。

四、引导幼儿在自己所选画面的基础上扩充内容,续讲故事。


五、教师点评小结。

东东做得对吗


【学习目的】
知道从小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平时不随意乱跑,不私自行动,做一个听话的乖
孩子。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翻到《健康》第


页,仔细看图并提出问题:
小朋友,讲讲图中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二、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的开头。

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东东。正当妈妈和老师说话的时候,东东先跑出了
幼儿园
……

三、教师提问:

东东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朋友,你知道东东会发生什么事吗?


翻到《健康》第


页,引导幼儿看图说说都发生了什么?让小朋友选出
可能出现在画面,并画上好看的边框。
四、让幼儿根据各自选择的画面,续讲故事的下文。
五、教师点评小结。


明明为什么肚子疼


【学习目的】


记住故事的名字,学会安静地听讲故事。
懂得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其懂得如何照顾自己。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讲解教材画面内容,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
趣,知道不讲卫生和乱吃东西会有哪些后果。
教师:明明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

一天,妈妈带明明去公园玩……

三、教师提问:


明明为什么会肚子疼?
妈妈带明明去看医生,医生对明明说了些什么?


请小朋友告诉明明,怎样才不会生病,肚子不疼?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吃东西前要洗手,讲究卫生。同时,吃东西切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要在
剧烈运动之后吃喝冰冷食品,这样很容易生病。如果生病了,要尽快告诉父母或



老师。

该吃哪些食品


【学习目的】

知道多吃蔬菜和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准备】

各种食品图片、光碟(介绍各种食物的碟片)。

【学习过程】

一、观察影碟,引起幼儿兴趣。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以上这些食物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人们能不能离开它们?

总结:

以上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很大,但摄取要适量,每一样都不能缺少,也
不能过量,这样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正常需要。

三、为幼儿园设计一星期的食谱。(幼儿设计,教师贴图片。)
四、把幼儿分成几组,各自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五、教师根据设计的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

快乐的餐桌


【学习目的】

学会正确的用餐知识,从小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学习准备】

餐桌一张、餐具一套(实物或道具)、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出示道具,引导幼儿认识每一种餐具,并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
二、教师示范一次正确用餐的姿势。
三、翻到《健康》第


页,看图并向幼儿提问:
图中小朋友的吃饭习惯好不好?

哪个好?哪个不好?为什么?

四、小组活动。

教师把幼儿分成


人一组,让每组幼儿用橡皮泥做些自己喜欢的饭菜,每组
都在餐桌上表演一次正确用餐姿势。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若表演组中有人出错,

请幼儿举手,并上前纠正他(她)的姿势,加深幼儿对正确用餐姿势的印象。

预防疾病方法多


【学习目的】

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各种日常行为图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拿出各种日常行为图片,引导幼儿判断图上小朋友行为的对
与错,并初步了解其中的原因。
二、翻到《健康》第


页,让幼儿仔细看图。
下面五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你平时是不是这样做的?
勤洗澡、勤换衣。
开窗通风。


加强锻炼。
饭前便后洗手。
不挑食。
三、教师总结。

幼儿要从小多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讲究个人卫生,不挑食,积极锻炼身体,
保持健康体魄。

遇到困难怎么办


【学习目的】

从小养成不懂就问,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先给幼儿讲一个故事:

一天,亮亮在折纸鹤,可是他遇到了困难,这时他该怎么办呢……

二、请幼儿翻到《健康》第


页,下面有
种解决办法,请幼儿仔细看
图,并把最好的办法找出来,说说为什么?
三、翻到《健康》第


页。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如果是你遇到如下情

况,你会怎么办?


衣服扣子掉了。
摔碎了东西。
玩具放得太高,够不着。
奶奶生病了。
四、教师小结。

我最勇敢


【学习目的】


了解哪些行为是真正的勇敢。
初步学会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争做勇敢的孩子。
【学习准备】

玩具、注射器、竹竿、高板凳、麦克风等表演用具。

【学习过程】

一、幼儿表演。


打针不怕。
捅蜂窝。
从高处往下跳。
敢上台表演节目。
二、讨论评价。

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为什么?谁是真正勇敢的宝宝?

三、翻到《健康》页,引导幼儿看下面三幅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
么?他们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四、小结。

小朋友已经长大了,应该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危险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做个
真正勇敢的宝宝。

自立歌(儿歌)

【学习目的】

通过学

习儿歌,养成独立的性格,从小学会自立。

【学习准备】

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让妈妈喂?
晚上睡觉是要妈妈陪,还是自己一个人睡?
出门走路是自己走还是让妈妈背?
教师点幼儿起来回答。
二、翻到《健康》第



页,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并学读儿歌,让幼儿理解儿
歌的内容,体会儿歌的含义。
三、引导幼儿反复诵读儿歌,争取能背诵。
四、教师检查点评。


自我评价


【学习目的】

总结这一学期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

【学习准备】

图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这一学期你们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呀?

二、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

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会不会?

三、翻到《健康》第


页,引导幼儿看图。
早晚刷牙,你会吗?
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吗?
会按时睡觉吗?
会自己洗脸吗?
会自己穿衣服吗?
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吗?
四、教师总结。



社会


我爱幼儿园


【学习目的】


认识玩具的名称和玩法,理解玩具的概念。
初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自己所在的园名和班次。
能与其他幼儿和睦共处,一起分享快乐。
【学习准备】

歌曲《找朋友》、自制几种小玩具、动物胸饰(每人一个)。

【学习过程】

一、认识本班的教师。

教师进教室,安排幼儿坐好,说:“小朋友们好!”幼儿答:“×老师好!”教师
教幼儿唱一支歌。分别介绍其他教师,幼儿依次称呼:“×老师好!”教师今后要
教小朋友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讲故事。

二、认识小朋友,做“传花”游戏。

方法是:大家围坐一圈,教师拍铃,幼儿传花,铃声停时拿花的幼儿请起立,说
出自己的名字,其他幼儿集体说:“×××,请坐下。”

三、出示小动物的胸饰,帮助幼儿了解所在园、班。

给幼儿戴上胸饰,请幼儿把小动物带回家,每天跟小动物一起上幼儿园,鼓励
幼儿高高兴兴入园,给小动物做个好榜样。

一日活动


【学习目的】


初步了解幼儿园一天内的活动安排。
学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常规,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学习准备】

《幼儿园里的一天》录像带、教材。

【学习过程】

一、观看录像带《幼儿园里的一天》,让幼儿了解幼儿园一日作息安排



及活动内容。提问:

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都要进行什么活动?

二、翻到《社会》第





页,让幼儿观看画面内容。提问:
早上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

么?
早上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上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中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下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下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下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下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吗?


三、教师带幼儿一起练习课本上的短句。
四、教师小结。


镜子里的我


【学习目的】


学会观察自己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特点。
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准备】

教材、小镜子若干、形体图片。

【学习过程】

一、观察图片。


给幼儿介绍本堂课的内容,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形体特征。
取出各种形体图片,让幼儿说出高、矮、胖、瘦的特征。
二、请幼儿观察教师属于哪种形体特征。
三、给每个幼儿发一面小镜子,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自己有哪些特点,
具体到每个五官。
四、教师鼓励幼儿起来描述镜子里自己的特点,并引导其他幼儿评论
他们的描述是否恰当。
五、教师小结。

我的一家


【学习目的】


理解家的概念,知道家中有哪些成员。



初步了解什么是亲情。
学习体会幸福的感觉。
【学习准备】

教材、幼儿的全家福、歌曲《吉祥三宝》。

【学习过程】

一、引导幼儿理解家的构成。


告诉幼儿一个完整的家应该有哪些成员,各成员的关系和称呼。
引导幼儿说出家中的成员是怎样爱护自己,自己又是怎样爱他们的。
二、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全家福”,指指看照片上谁是爸爸、谁是妈妈,
还有其他成员分别是谁。
三、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告诉幼儿,幸福的家庭就是父母爱宝宝,宝
宝也爱父母。
四、教师总结。

我爱爸爸妈妈


【学习目的】


初步了解父母对社会、家庭所做的事。
知道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之情。
【学习准备】

一张幼儿的
“全家福”、爸爸妈妈工作的图片(或幻灯片)、教材。

【学习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与家有关的话题。

如“××,今天早上是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下午谁来接你回家?”然后开始谈
话。

二、请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长。
三、出示爸爸妈妈在工作的图片(或放映幻灯片),提问:



你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辛苦,下班后还要为你们做些什么呢?(引导幼儿
把自己在家观察到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讲给大家听。)
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也很辛苦,你们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