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2细菌和蓝藻
高中生物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解析:选A。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不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异氧型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所以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碳源不同。
2.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B.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C.改变了酵母菌培养液的pHD.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解析:选D。
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时,会导致培养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解析:选D。
某些细菌如蓝细菌(蓝藻)、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它们都是从外界获得补充的。
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则菌落呈黑色。
4.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灭菌和消毒实质上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解析:选B。
灭菌与消毒是两个概念。
灭菌是指杀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如接种环用火焰烧灼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使用的是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王贺祥微生物第二章 3节蓝细菌

主要特点 : ①个体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除了Q热立克次氏 个体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除了 热立克次氏 体外均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 体外均不能通过细菌滤器。②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 有球状、类球状、杆状或丝状等,革兰氏反应阴性。 有球状、类球状、杆状或丝状等,革兰氏反应阴性。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壁肽聚糖层中含N-乙酞胞壁酸 无鞭毛和芽孢。③细胞壁肽聚糖层中含 乙酞胞壁酸 和二氨基庚二酸, 和二氨基庚二酸,细胞壁外层含有与细菌类似的脂多 糖复合物, 脂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菌。 糖复合物,但脂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菌。④能量代谢途 径不完整,立克次氏体只能氧化谷氨酸, 径不完整,立克次氏体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利用 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有机酸等产生能量。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有机酸等产生能量。⑤以二 等分裂方式繁殖。⑥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 等分裂方式繁殖。 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 素等敏感。 细胞膜透性高, 素等敏感。⑦细胞膜透性高,易从寄主细胞中获取所 需物质(如 需物质 如NAD和CoA),但从立克次氏体内也易 渗出 和 ,但从立克次氏体内也易"渗出 "某些重要物质,一旦离开寄主将无法生存。在自然界, 某些重要物质, 某些重要物质 一旦离开寄主将无法生存。在自然界, 其寄主一般为虱、 对热、 其寄主一般为虱、螨、蚤、蜱等吸血节肢动物 ⑧对热、 干燥、 干燥、化学试剂等敏感
.
四、粘细菌
粘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与一般细菌相似, 粘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与一般细菌相似,属革兰氏 阴性细菌。 阴性细菌。
特点: 特点:
滑行"运动 ①粘细菌不生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作"滑行 运动。 粘细菌不生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作 滑行 运动。 ②粘细菌细胞壁很薄,不完全限制原生质体,形状变动 粘细菌细胞壁很薄,不完全限制原生质体, ③粘细菌的菌体常常浸润在自身分泌的粘液中,形成 粘细菌的菌体常常浸润在自身分泌的粘液中, 菌胶团。 菌胶团。 ④粘细菌分产子实体的粘细菌目和不产子实体的粘 细菌目。 细菌目。
生物小课堂微生物分为哪三型八大类(二)

生物小课堂微生物分为哪三型八大类(二)引言概述:本文将着重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微生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本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微生物的分类,将其分为三个型和八大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征。
正文:一、根据形态与结构来分类1. 球菌型:包括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 杆菌型:包括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
3. 弯曲菌型:包括弯曲菌、钩端螺旋体等。
二、根据营养方式来分类1. 光合型:包括蓝藻、光合细菌等。
2. 化能型:包括厌氧细菌、嗜热菌等。
3. 混合型:同时具备光合和化能特性的细菌。
三、根据细胞结构来分类1. 真细菌:包括真菌、蓝藻菌等。
2. 原核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等。
3. 细胞核生物: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
四、根据生态类型来分类1. 水生微生物:包括水中细菌、水中藻类等。
2. 土壤微生物:包括土壤中细菌、土壤真菌等。
3. 空气微生物:包括空气中细菌、空气中真菌等。
4. 生物体内微生物:包括人体中细菌、动物体内微生物等。
5. 工业微生物:包括酿酒菌、乳酸菌等。
五、根据功能来分类1. 分解微生物:包括分解细菌、分解真菌等。
2. 发酵微生物:包括发酵细菌、发酵真菌等。
3. 固氮微生物:包括固氮细菌、固氮真菌等。
4. 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包括产生抗生素的细菌、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等。
5. 有益微生物:包括乳酸菌、益生菌等。
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在分类上有着多样性,根据形态与结构、营养方式、细胞结构、生态类型和功能来划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对于发展微生物学领域和应用微生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蓝细菌名词解释微生物

蓝细菌名词解释微生物
蓝细菌的定义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
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
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无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
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胡萝卜素、蓝藻藻蓝素或蓝藻藻红素。
蓝细菌的特征
蓝细菌的个体比细菌大,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0 μm,最简单个体是单细胞杆状或球状,但有时连接而成丝状体,这些丝状体大量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大的,肉眼可以看到的群体,它们的丝状体一般是不分枝的,成直形。
许多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浮,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光合作用。
细胞壁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与其它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在化学组成上最独特之处是含有由二个或多个双键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而细菌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一个双键)。
蓝细菌2.2

左:念珠藻属, 右,项圈藻, 一种能固氮的菌。表面部透明的小细胞 (右数第三个)是异型细胞。这个异型细胞能固氮。 左边又大又亮的细胞叫厚壁孢子或静息孢子。
图2.一种池塘中的蓝藻(蓝细菌) 在有营养的水中很常见,能毒害水 体,放出臭味
图3, 这是前一图的放大。充满气泡使 它能浮在水面上,以便更好的获得阳光
念珠蓝细菌(Nostoc)
颤蓝细菌(Oscillatoria)
图一,上面两张照片是一种很常见的蓝细菌 :索球藻属 这种蓝细菌覆盖在水面上,覆盖几毫米厚 ,把水的表面 染成深绿色。每团索球藻有100µm大,团里的细胞都裹在 粘液里。 细胞团外部的黑色物质是由许多细菌构成的, 也许他们要呼吸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吧。
严重富营养化
Grade V: 100% COD 50,630T/y TN 14,158T/y
TP 1496T/y
这是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示范区位置图。
严重富营养化
水浮莲成灾 -生物入侵
滇池流域
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示范区位置图
2000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把“滇池水污染控 制技术研究”定为部省合作的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项目,由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负责组织实施。
非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 原核细胞生物
生 物 具 细 胞 结 构 生 物
古菌域 细菌 蓝细菌 放线菌
微 生 物
酵母菌
细菌域
立克氏体纲
真 核 生 动物界 物 域
真菌界
霉菌 微型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螺旋体纲
支原体纲
水生植物
叶绿素a: 680-685nm (四) 、光合型细菌 胡萝卜素:450-550nm 蓝细菌 藻胆蛋白:560-530nm • 蓝细菌—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绪论微生物:(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odiversit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普通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普通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rokaryot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蓝细菌(蓝藻)

蓝细菌(蓝藻)
按照当今最科学、最流行的三域分类法,蓝细菌一定属于细菌(Bacteria)域,而不属于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另外两个域。
三域系统的概念由美国微生物学家CarlR.Woese等人在1990年提出。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基于生物的16SrRNA或18SrRNA基因的差异,将所有生物体分为三个域——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
在三域系统下,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和细菌独立出来了。
那么什么是域呢?域是生物系统中最高分类等级,它就是由CarlR.Woese 等人创造的。
细菌域的主要特征包括:
1.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2.细胞壁含有肽聚糖。
3.细胞膜由通过酯键连接到甘油的无支链脂肪酸链组成。
4.具有独特的rRNA序列,不同于古菌和真核生物域。
5.受到抗菌抗生素的影响,但不受影响真核生物各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抑制剂的影响。
6.包括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蓝细菌、变形菌、衣原体、螺旋体等。
其中的蓝细菌旧称蓝藻,因为它们具有叶绿素和类似藻类的外观。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们更像细菌,如细胞壁有肽聚糖,特别是16SrRNA的结构,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重新分类,
所以现在属于三个域中的细菌。
【总结】蓝藻改名为蓝细菌是因为蓝藻属于细菌域;蓝细菌因此属于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