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历对写作的影响_写作经验

合集下载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的人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5.11张爱玲以其敏感、细腻的女性视角,向我们诠释的是一种“苍凉”的美感。

在她的作品中,真实描摹了普通人的灰暗人生,刻画出了普通人的可怜人性,她的作品中弥漫着孤独的情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家作为感情充沛的个体,其人生经历和感情跌宕的蛛丝马迹必定会成为其重要的人生体验,而这种体验必然会投射于作品之中,张爱玲也不例外。

她的的作品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张爱玲对家庭成长、社会生存和爱情婚姻经历等人生体验的感知与认识。

一、家庭成长经历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张爱玲最主要的成长体验是来源于父母,其父是个典型的遗少,虽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之女,但是到她父亲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其父染有捧风弄月的习气,吸毒、嫖妓、娶姨太太,并且性格暴躁。

母亲则是受新思想熏陶的新女性,美丽而冷傲,爱好文学和音乐,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

旧习气和西洋化的格格不入导致两人长期婚姻不和,张爱玲八岁时两人协议离婚。

父母不幸的婚姻生活导致了张爱玲童年时代父爱与母爱的双重缺失。

1、母爱的缺失母爱是一个人童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张爱玲的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辽远而神秘的,母亲在女儿童年成长中渴求母爱的每时每刻都是缺席的。

张爱玲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极其有限,而母亲又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淡漠的女人,张爱玲从未感受过母爱的温暖与慈祥;即使当她拖着受尽虐待的躯体、带着满满的希望逃出父亲的家投奔母亲时,母亲也未能给她所渴望的温暖。

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造成了日后她对母亲这一形象的极端理解,并通过文本将这一思绪表达了出来。

在张爱玲的笔下,母亲都是冷漠与自私,甚至是残酷的。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象中的母亲不是现实中的母亲。

当流苏满怀着孩子般的心情伏在母亲的床上哭诉委曲时,母亲却只知一味地避重就轻,劝说女儿回到已亡故的前夫家中去领个孩子守寡度日。

母亲视流苏为一个麻烦。

终于,流苏也明白了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实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论童年经验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

论童年经验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

论童年经验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作为生命的起点和人性最初的展开,童年经历孕育了作家在最初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1]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

这种童年经历作为基调和底色参与到作家的审美心理建构过程之中,成为作家审美心理确立成型的最初动因。

童庆炳先生曾撰文《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认为“几乎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把自己的章年经验看成是巨大而珍贵的馈赠,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的源泉”[2]在文章中,他从“童心和诗心结构的对应关系”、“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社会化与保持重心”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童年经历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意义、作用与价值,得出“童年经验的这种性质对作家至关重要。

事实上,作家的童年经验经常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和素材出现在作品中。

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朝花夕拾》、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萧红的《呼兰河传》、郁达夫的《自传》,还是托尔斯泰与高尔基的《童年》、勃朗特的《简爱》、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海明威的《在印第安人营地》……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作者童年的影子,感觉到作者对当初记忆的回望与同味。

可见,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已是文艺心理学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4]冰心就曾说过:“提到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足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5]托尔斯泰说:“童年时期的印象,保存在人的记忆罩,在灵魂深处生了根,好像种子撒在好的土地中一样,过了很多年以后,它们在上帝的世界罩发出它们的光辉的、绿色的嫩芽。

”[6]对于作家来说,这些“光辉的、绿色的嫩芽”就是他们作品的内核。

当代作家余华说:“我的写作就是回家”[7],这个“家”指的是余华的故乡浙江海盐,也必然还指余华那永不能忘怀的童年。

浅谈汪曾祺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间的联系

浅谈汪曾祺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间的联系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汪曾祺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间的联系陈茜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院文学风格具有独创性与稳定性,它使各个作家之间产生了较强的区分度,也贯穿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成为作家的“标志”。

汪曾祺一向以平淡质朴、从容洞彻的创作风格著称,而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要阐述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并试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汪曾祺;创作风格;人生经历;小说中图分类号:I2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5-000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5.001一、引言人们常说,“文如其人”。

一个人的思想品行、性格倾向、过往经历,都会内化于心,构成独特的自我,又通过笔尖流露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而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

从横向来看,每个人的创作风格都不尽相同,呈现出差异性和独创性;从纵向来看,一个人的创作风格又具有稳定性,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存在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汪曾祺是京派的代表人物,文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却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带给读者持久的感动和影响,如一道道波光在心底荡漾,久久不散。

本文将试述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与小说创作风格,浅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汪曾祺的人生经历1920年,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这种耕读传家的传统气氛深刻影响了他。

汪曾祺的生母有严重的肺病,因此很少与他接触,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

1935年,他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开始高中生活。

然而1937年,在日本人的侵占下江北告急,汪曾祺只好离开南菁中学,先后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就这样勉强读完了高中。

后来,汪曾祺曾跟随祖父和父亲到一个村庄的小庵中避难半年,这就是后来小说《受戒》所描写的那个庵。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苏轼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际遇对其创作的影响

赏识 , 为 其后 期 的文学 创作 提供 了借 鉴 。
三、 名动 京师

进京 前
得 到文坛 领袖 欧 阳 修 的赏 识 后 , 苏 轼 的文
宋 仁 宗景 佑 三年 十二 月十 九 日( 公元 1 0 3 7 年 1 月 8 日) , 苏 轼 出生 在 眉 山 眉 州 一 个 知识
学作 品一 经 问世 就 受 到 好 评 , 一时声名 大噪。 正 当苏轼 大 显 身 手 之 时 , 苏轼 的母亲病故 , 兄 弟 二 人连 同父 亲一 起 回川 奔 丧 。守 丧 期 满 , 在 父 亲 的带 领下 , 苏轼 与 苏 辙 一起 参 加 了礼 部 组
常 生活 中的普通 印象 或 感觉 , 在 人 的 心 中一 般
不 能激 发特 殊 的注 意 , 如吃饭 、 走路 、 干活 等 过
程; 另一 种 为 生 存 体 验 , 它 是 对 生 活 中某 些 过
程 的瞬 间性 深 层 透 视 、 领悟或洞察 , 有 可 能 在
帝上交 了二十五篇《 进策》 , 为朝廷治 国理政提 出了建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意见 。《 进策》 被评价为“ 文义灿 然, 时 以为 佳 ” , 不 仅 力 陈北 宋 开 国 以来 “ 无 治
的弊 端 , 主 张通 过 压 制 地 方 豪 强 , 推 进 赋 税 改
作为 北 宋 文 学 、 书法 、 绘 画 皆精 的 集 大 成 者, 苏 轼 这一个 体 对 当时 的社 会 有 独 特 的认 识 与看法 , 这种看 法 与 认识 为 其 文 学 创 作 奠定 了
基 础 。从 少 年 到 中年 , 从 中年到老年 , 从 四川
革, 以均赋 税 消除 国家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正 是 这 一 系列 的改 革建 言 获得 了皇 帝 的赏 识 , 使 苏 轼 快 速跻 身于庙 堂 之 上 , 并 成 为皇 帝 所 倚 重 的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文学作品是作者灵感和创造力的结晶,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生平。

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的寓意和思想。

本文将以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为主线,逐步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创作背景,它可以是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也可以是作家所处的环境和经历。

创作背景对于作品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社会背景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缩影,它们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是清代中后期社会的写照,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社会阶级的冲突。

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则反映了20世纪初期欧洲社会的矛盾与动荡。

2.个人经历作家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背景。

例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不满。

作家的个人经历能够为作品注入更加真实和深刻的感情。

二、作者生平作家的生平是了解和解读其作品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都会对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

1.成长环境作家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例如,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充满了对家乡田纳西州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回忆,这与他在那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密不可分。

2.思想观念作者的思想观念对于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起决定性作用。

例如,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警示,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深入思考密切相关。

3.人生态度作家的人生态度也会在其作品中得以展现。

一些作家对现实充满了批判和反思,抒发了痛苦和无奈,而另一些作家则积极向上,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例如,弗朗茨·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中透露出对现代社会无奈的忧郁情绪,而格拉汉姆·格林的作品则充满了幽默和生活智慧。

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并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分析

现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分析

现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分析现代作家们的生活经历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个作家的生活经历都是独特的,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现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之间的关系。

首先,作家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对作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例如,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可能会关注农民的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相比之下,成长在城市的作家可能更加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际关系、道德困境和社会变革,他们的作品可能更加现实主义和批判性。

因此,作家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人生阅历也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包括旅行、亲身经历的痛苦和快乐、个人失落和成就等,都会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

例如,一位经历了战争的作家可能会写出关于战争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可能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而一位经历了家庭破裂的作家可能会写出关于家庭关系和情感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可能充满了对亲情和爱的探索。

因此,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人生阅历对他们的创作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作家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研究也会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研究使得作家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例如,中国作家徐志摩的文学作品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个人解放和情感的追求。

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则展现了他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和借鉴,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代都市生活和孤独的描绘。

因此,作家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研究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受到他们对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对前辈作家的借鉴。

作家们往往会研究和学习前辈作家的作品,通过对他们的模仿和借鉴来发展自己的创作风格。

例如,中国作家鲁迅受到了俄国文学和欧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他通过对外国文学的研究和模仿,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和风格。

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作文600子

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作文600子

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作文600子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title: 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对我的影响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生中一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

去年年初,我爸爸意外失业了。

这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我们突然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家里的开支全都靠妈妈一个人的工资撑着。

生活费、房租、水电煤气费用……简直是捉襟见肘。

爸爸整天郁郁寡欢的,妈妈也经常愁眉不展。

我和妹妹看到父母这幅模样,心里也难过极了。

那段日子,家里的气氛一直压抑沉重。

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话惹祸上身。

就在我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爷爷奶奶伸出了援手。

他们给了我们一大笔钱周转,让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

爸爸也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虽然收入比之前低了一些,但总算重新有了经济来源。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

我认识到幸福和顺利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努力争取来的,离开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很难独自走下去的。

我决心要刻苦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那以后,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再也不胡乱挥霍了。

我省下了所有的零花钱,给家里的开销贴补一份力。

虽然小小年纪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坚信只要篇2人生中重大的事情对自己的影响大家好啊!我是小明,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件对我影响很大的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七岁那年的暑假。

那个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了外公外婆家。

我们一家人坐着火车,经过了很多座城市,最后到了外公外婆所在的小镇。

小镇很漂亮,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到了外公外婆家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妹妹一起去农场玩。

农场里有很多动物,像牛、羊、鸡、鸭子等等。

我们经常逗弄小动物,有时候也会骑着小马到处溜达。

有一天,我发现农场里的小狗受伤了。

它的爪子流血不止,身上也有很多伤口。

我很难过地告诉了外公,外公赶紧帮小狗处理伤口。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照顾小狗,给它喂食、给它喝水。

慢慢地,小狗的伤好了,它又恢复了活泼可爱的样子。

莫言的经典语录摘抄

莫言的经典语录摘抄

莫言的经典语录摘抄莫言是我国知名的作家之一,曾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和言论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莫言的经典语录摘抄,阐述他在文学及人生领域的思考。

1. "写作是一门独特的工艺,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莫言在不断的探索中,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他认为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及不断的努力才能有所发现。

2. "我写作的动机在于心灵和感受,我擅长创作关于人情世故、宿命和价值观的故事。

"莫言善于通过片段式叙事,描绘出复杂的人性世界,这种揭示出人性的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他所传达的思想。

3. "我不把文学当作消遣,而是生命,给予我启示,成为我未来的足迹。

"莫言认为,文学是一种灵魂深处的表现方式,具有深刻的人生意义。

他的作品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入木三分地描绘出人性的本质。

4. "创作过程中,我总是尽力挖掘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体现出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展现出复杂的人性世界。

"莫言在写作过程中会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复杂的情感用细致入微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5. "我觉得作家的得失并不只表现在文字上,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独立和对现实的觉醒。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应该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保持对现实社会的警醒,以及真实的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6. "创作是一种抽象的方式,是用语言刻画出自己的心灵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

"莫言认为,写作是向读者展示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多半是自己的感受,他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7. "自己的人生经历会影响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考和眼界。

"人生经历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作品中所含有的视角和对人性的洞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而得到提炼。

因此,个人的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人生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偶然想起前些天的一则报道:78岁“奶奶作家”加入作协,60岁才开始认字。

老人名叫姜淑梅,山东人,1960年逃荒至黑龙江,60岁认字,75岁开始写作,76岁出书,之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加入了中国作协。

姜淑梅曾看过莫言的书,坦言道:“原来写书这么简单。

”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她傲性,莫言的文字本就深奥难懂,又是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她却不放在眼里。

实则不然。

琢磨了几天,我却突然明白了,之所以她那样认为,是因为她到了年纪。

其实,作家笔下的世界如何,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生活。

姜淑梅历经战乱和饥荒,笔下的故事自然也极富时代色彩,像是《乱时候,穷时候》或是《苦菜花,甘蔗芽》。

其文字多是简练的大白话,通篇以“俺”自居,朴实却富有生机,真实且给人以触动,她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说书人,说的是她身边人的故事,是那个年代的故事。

于是我又想到了莫言,与姜淑梅一样,同样生于山东,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莫言的文风,许是我看不太懂,总隐约觉得有几分晦涩。

但他的作品的构思是现在的青年作家极度缺乏的。

他的文字纯粹而富有乡土气息,写得是黄土地的故事,是战乱中的中国的故事。

那是有着时代引进的,是无论怎样模仿都学不
来的。

那是他无法复制的记忆。

再说韩寒和郭敬明。

不能否认,这二者都是青年作家中极富影响力的,甚至说是整个中国文坛也不为过。

他们的文字,描述的是年轻人的故事,是现在的中国。

但我总觉的少了几分什么。

纵横文坛十几年,两人的文字都很老辣,但却失了时代的印记。

那是当下年轻人的故事,却不是人们最难忘的新中国的面貌。

他们笔下的文字大都是有青春气息的,又很辛辣,言语中不乏讽刺,像是大部分的青年作家,多是依靠想象力而堆砌而成的。

现下的中国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国泰民安。

而很多中国人需要的是时代的故事。

想象力固然重要,但似乎少了几分沉重的东西,就少了读者追随的理由。

但是我们的祖国不需要作家笔下的批判,中国很好,她需要的使更多中国人书写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于是我明白,其实每个人离莫言都不遥远,我们只是输给了时间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