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

合集下载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刘禹锡(757-805),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与柳宗元、孟浩然、王维并称为“诗仙”。

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为“开元盛世三大诗人”。

刘禹锡是中唐时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是盛唐诗歌圈里的重要人物之一。

一、诗仙刘禹锡(757-805),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又号后园居士,晚号怡园居士,晚年自号醉翁,祖籍河北深州衡水东,祖籍山东济南人,与柳宗元、王维并称为“初唐四杰”,与白居易、王维合称“开元盛世三大诗人”。

刘禹锡出身于河南洛阳一个名门望族但因仕途不顺先后被贬岭南和四川巴中一带。

刘禹锡历任刺史、常山太守、江州刺史、益州观察使参军等职,晚年定居苏州龙蟠虎踞中的香山寺。

刘禹锡诗作颇丰,其主要代表作有《元和九年九月自巴西巴蜀送旧游》《梦得集》等。

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朴实;在现实主义方面,刘禹锡的诗歌对唐代诗歌具有深刻影响,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元和九年九月自巴西巴蜀送旧游》自巴西巴蜀道中行,山高水长夜路漫漫。

梦得王孙逐臣去,归来饮中酒易唇红。

何须更为流觞曲,且向杯盘间醉舞。

译文:我们从巴西巴蜀道中,经过那遥远的道观山高水长,夜晚又回到了酒馆里饮中酒易唇红。

我在那里畅饮欢饮已经忘记了年岁沧桑,只想着王孙能够在酒席上作乐而饮酒作乐。

2、《题都城南庄》四首其一京兆尹禹公碑,载柳赠梦得之诗。

南亩种桃李,北窗采菊松。

此诗对刘禹锡人格和思想的影响很大,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诗,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刘禹锡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但这种格格不入又没有人加以指责和批判。

这首诗中的“桃”与“柳”、“蝉”与“菊”组成对比鲜明的意象,通过“桃”与“柳”的对比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志向,这些形象都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美好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

刘禹锡一生都在追求着一个理想:复归故土,重新施展才华,过着真正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3、《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其二竹枝词《竹枝词》全四首全三首四首五句七绝《竹枝词》全三首二首四首七绝四首五句七绝。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刘禹锡的平生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

初中文言文翻译-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初中文言文翻译-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①,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刘禹锡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刘禹锡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刘禹锡,字梦得”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禹锡,字梦得”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

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

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乃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才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

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归所隶州,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

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旧唐书·刘禹锡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B.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C.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D.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唐以前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刘禹锡原文: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祖[金皇],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於蛹桥。

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

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凊。

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__。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__。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yuàn,副官],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刘禹锡简介资料

刘禹锡简介资料

刘禹锡简介资料【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五言诗善:喜欢。

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带着。

C.播极远,猿狖所宅宅:居住。

D.生徒三千余徒:只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新辞以教巫祝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奚以知其然也
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2)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3)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9.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4分)
6.C(A擅长B延请D门生)
7.B(B两个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A连词,来;介词,凭C连词,那么;连词,却D表示判断;句末感叹词。


8.(1)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

(3分,重点落实“之”“器”,全句通1分)
(2)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

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

(3分,重点落实“亲”“若”“望”)
(3)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

(2分,重点落实“友善”“右”)
9.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

解决措施:废止祭祀,增加教育投资,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

(4分,“原因”和“解决措施”各2分)
【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

(刘禹锡)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

(刘禹锡)精通写文章,擅长作五言诗。

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

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

(王叔文)延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

(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治罪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

(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

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

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

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就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化巫祝。

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

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

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

”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

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

”裴度没有话回答了。

(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

”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才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

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

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

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

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

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

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

(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

”(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

(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

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

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

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

(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

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

”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

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