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8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2018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所属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专业承担系所:旅游管理系专业负责人: xxx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制2018年5月2018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901K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卓越的管理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旅游相关的经营、管理、投融资、策划、规划等工作,具备“信、敏、廉、毅”素质的旅游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
二、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按照《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本专业总学分最低修满158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11.3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6.63学分,方可毕业,各模块课程学分要求及分布详见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2018级学分要求三、学制及授予学位旅游管理专业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年内修满学分可以毕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发给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生基本要求(附表2)附表2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五、培养特色1、强化财经多学科融合培养。
依托江财财经类优势学科,聚焦旅游投融资管理和旅游策划规划方向,形成学科基础雄辉、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
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行业精英走进课堂和学生实训走进企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加强对国内外优秀的旅游投融资相关软件的应用训练。
三是采取“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力争学生毕业都能拥有1-2个行业资格证书。
3、聚焦创新能力培养。
以科研课题研究、旅游创业联盟为平台,以本科生学术导师制、本科生创业指导制为具体实施路径,共同打造师生科研共同体和学生创业网络,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水平。
2018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8届大学生培养方案2018 Graduates Training ProgramOverview:XXX 2018 graduates can quickly integrate into the company。
stabilize their mindset。
and grow rapidly。
and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company'XXX。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
based on its experience in training。
has proposed the 2018 Graduates Training Program。
as follows:1.XXX: 2018 Graduates Training Program2.Purpose:2.1 Rapidly transform roles and mindsets。
XXX;2.2 XXX of the company and its us departments。
e familiar with the company's product knowledge。
n processes。
and us job safety ns;2.3 Help graduates change their mindset。
adjust their ns。
and solve work and life problems;2.4 Cultivate graduates' nal awareness。
regulate their nal r。
and strengthen their deep understanding of management。
so that they can quickly e key members of departments。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2018版)

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
2000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原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
学院现设有空间物理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5个系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光电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89名,其中在职教师132人,教授(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46人,特聘研究员2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4人,讲师28人;有工程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8人;有管理人员20人,专职科研岗位人员17人。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涉及7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
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波传播与天线为国防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学院还设立了“质廷学术人才试点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4个试点班。
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还在学院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设立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青年千人”,2人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5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首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7人获评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XX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广州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专业制定人:罗高涌审定人:陈渊一、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数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计算与5G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四、培养特色专业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特色,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打造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层)、智慧城市技术(感知层),突显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
专业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平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的实时采集、路由、捕捉、处理、分析、挖掘和云计算,以实现智能物联网的构建和通过网络远程感知或控制对象。
五、毕业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道德素质:努力为人民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风尚;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地区及全球的影响;遵守职业道德,认知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
(3)专业素质: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系统中理清关键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善于发现不足和缺陷、不断革新的精神。
影视制作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影视制作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人物造型设计方向)一、大类专业概述重庆大学影视制作类专业含有戏剧影美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从2017年起实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按照通识教育背景下高端影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大类专业配备了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教学规范、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电影领域、广播电视领域授权,该学科连续被评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为相应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学生进校第1-2年主要学习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全校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绘画、摄影、构成、视听语言等课程类别。
学生从第二年起可从戏剧影视舞美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三个专业及方向中选择主攻方向,在大类培养的同时逐步加强专业特长和个性化的培养。
本大类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影视领域内取得较好的职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潜力,成为新锐的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或管理人才。
二、专业概述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于2005年批准设立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专业(人物造型设计方向),其前身为2001年设置的服装与化妆高等专科专业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尤其是与国内先进院校同类专业的不断交流学习,结合本学院自身特点,本专业不断优化改良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确立了以数字影视与舞台美术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教学规范、管理科学的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于以制作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依托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优势,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批判精神和艺术鉴赏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训练,系统地掌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在绘画与构成、舞台与影视化妆设计、戏剧服装设计、时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影摄影与剪辑以及舞台和影视制作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高校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模板

XXX学院(黑体,小初,加粗,居中)XXXXXX学院(黑体,一号字,加粗,居中)XXXXXX专业(黑体,小一号字,加粗,居中)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黑体,一号字,加粗,居中)XXX学院教务处(黑体,二号字,居中)二0一八年五月(黑体,二号字,居中)目录(宋体,二号字,居中)第一部分主体部分(黑体,小一,加粗,1.5倍行距,居中,以后同级标题类推) (4)Ⅰ三年制普通高中生源人才培养方案(黑体,小二,加粗,1.73倍行距,居中) (4)一、专业基本信息(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 (4)二、培养目标(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以后同级标题类推) (4)三、人才培养规格 (4)四、职业面向 (5)五、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5)六、课程体系 (6)七、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7)八、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8)九、考核与评价标准 (8)十、毕业要求 (9)十一、教学安排 (9)Ⅱ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格式和要求与三年制相同】 (13)一、专业基本信息 (13)二、培养目标 (13)三、人才培养规格 (13)四、职业面向 (14)五、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14)六、课程体系 (15)七、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16)八、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7)九、考核与评价标准 (17)十、毕业要求 (17)十一、教学安排 (17)2018级XXXX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22)第二部分支撑部分 (23)一、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以后同级标题类推) (23)二、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报告 (23)三、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24)(一)校企合作平台(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以后同级标题类推) . 24(二)教学团队 (25)(三)实践教学条件 (25)(四)教学资源建设 (25)(五)质量管理 (25)四、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25)(一)渠道 (25)(二)专业面向 (26)第三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7)(一)基本信息(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27)(二)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27)(三)课程目标(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28)(四)课程设计思路(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28)(五)教学内容(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29)(六)教学实施(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30)(七)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31)(八)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32)(九)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3)(十)其他(黑体加粗小三,段前段后0.5行,行距固定值24磅) (33)XXX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意见表(仅供参考) (34)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人员签名表(仅供参考) (36)第一部分主体部分(黑体,小一,加粗,1.5倍行距,居中,以后同级标题类推)Ⅰ三年制普通高中生源人才培养方案(黑体,小二,加粗,1.73倍行距,居中)一、专业基本信息(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1、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黑体,小四, 1.5倍行距)XXXXXXX【XXXXXXX】(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2、招生对象(黑体,小四,1.5倍行距——以后同级标题类推)普通高中毕业生(宋体,小四,1.5倍行距——以后正文类推)3、学制三年,可实行弹性学制2-4年4、教育类型和学历层次全日制学校教育,大专二、培养目标(黑体,小三,加粗,单倍行距——以后同级标题类推)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XXXXXXX、XXXXXXX等素质,掌握XXXXXXX、XXXXXXX 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XXXXXXX、XXXXXXX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大学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各二级学院、培养单位: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确立人生目标、培养高尚品格的关键一步,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 切实做好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生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融入学校,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远大抱负, 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二、教育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 通过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班会等形式, 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刘少奇诞辰120周年、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为契机, 通过升旗仪式、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 依托线上线下,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认真组织好新生军训工作, 做好新生国防教育, 形成拥军爱军的浓厚氛围。
重点做好向全国优秀大学生获得者长沙理工大学邹勇松同学学习活动和第十二届中南大学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 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爱校荣校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理念创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迎新活动, 营造有仪式感的入学氛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及时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独立从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预期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对新能源领域中复杂工程项目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可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光伏行业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有独立从事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能胜任光伏生产设备维护、工艺开发和新能源电站项目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目标4: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目标5:能够持续跟踪新能源专业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
目标6: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学、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特别是光伏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能够设计/开发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新能源系统或装置,并能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实验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一、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的概述
为确保2018届大学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稳定心态,快速成长,有效开展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公司人才储备力量,人力资源部结合往来培养经验,特提出2018年度应届毕业生培养计划方案,具体如下:
1、主题:2018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目的:
2.1 快速转换角色与心态,适应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2.2 系统了解公司和生产各部门情况,熟悉公司产品知识与工艺流程
以及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
2.3 帮助毕业生改变观念,调整情绪,解决其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
2.4 培养毕业生职业意识,规范毕业生职业行为,加强毕业生对管理
的深入认知,使其快速成为部门、车间、班组骨干力量和研发、技术或销售骨干力量。
3、培养周期:
3.1 短期集中授课:2018年7月9日-2018年7月14日(共6天);
3.2 中长期安排: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为期一年实习跟踪,
每月提交实习报告、中途根据实习情况安排2-3次现场答辩);
4、培养对象:
2018年应届毕业的本科及硕士大学生,共计约22人(具体名单如附件1)。
5、责任部门:
人力资源部、粉末事业部、合金事业部、生产及辅助部门。
二、具体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2、培训讲师
2.1 涉及部门
人力资源部、粉末事业部、合金事业部、质管部、运营管理部、企管、机电等。
2.2 讲师对象
各部门经理(正职或副职)、三核及科长以上相关人员;
3、培训方法
集中面授、分组讨论、现场观摩、互动问答等
4、培训课程(具体课程需详细编排)
4.1 入职培训(入职一周)
主要课程有:
《领导致辞》、《集团简介及发展历史》、《员工手册学习》、《职场转变》、《职业规划》、《安全教育》、《高效办公工具应用》、《产品知识系统认知学习》(不同产品及类别)、《厦钨大学生专修班》、《团队建设-户外拓展》等
4.2 实习培训
主要课程内容:
《现场管理》、《公司主体设备基础知识》、《质量管理》、《安全操作规范》、《座谈交流》、《有效沟通》实习答辩等。
4.3 入职跟踪
主要课程内容:
《成本知识》、《ISO质量及环境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实习答辩等。
4.4 培养定位
主要课程内容:
《SWOT分析法》、《PDCA法则》、《行动学习法》、《基层管理》实习答辩等。
4.5、轮岗实习
主要是从实习培训开始的三个月内,根据部门及岗位不同安排轮岗实习,根据《大学生实习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实习,并于每月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4.6 定岗实习
根据轮岗情况表现及个人的意愿,综合考虑进行定岗实习。
三、培训职责
1、人力资源部职责
1.1 负责2018届大学生的报到、入职手续的办理、岗位培训、轮岗
安排、定岗分配、实习报告收集、考核跟踪等;
1.2 负责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不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等;
1.3 不定期与大学生进行正式与非正式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工作与生活
情况,组织拓展活动;
1.4 协助各生产部门做好大学生的实习与定岗培训;
2、各实习部门职责
2.1 在人力资源部安排的基础上,结合生产流程及进度细化实施培训。
2.2 对大学生在车间实习进行指导,跟进大学生的实习报告并进行批阅。
2.3 对大学生进行评估,对后续的定岗提供借鉴与参考。
3、新进大学生职责
3.1 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文化、快速融入新环境;加快角色转变,
适应公司的岗位要求。
3.2 在培训与实习期,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公司管理安排。
3.3 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利益。
四、培训评估
1、主要采用分阶段评估
1.1 第一阶段通过入职培训及沟通交流、考核评估,进行初步考察与
评估;
1.2 第二阶段通过实习部门的评价及实习报告及答辩的形式,进行考
察与评估;
1.3 第三阶段通过定岗培训、座谈分享、部门实习总结、实习答辩等
形式进行考察与评估;
1.4 第四阶段通过培养定位,在具体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多
维度考核与评估;
2、考核评估方法
笔试+工作总结+实践操作+座谈会+实习答辩等形式。
五、总结
对大学生在公司后期的成长进行跟踪、访谈了解对岗位及部门管理的满意度、关注近三年的大学生离职率、调整幅度、岗位晋升等指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反馈与改善等。
人力资源部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