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失败的典型案例

内部控制失败的典型案例

内部控制失败的典型案例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一套制度、程序和控制措施,以达到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等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内部控制可能会失败,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列举十个典型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

1. 美国安然公司(Enron)的内部控制失败是最为著名的案例之一。

该公司通过虚构账目、隐瞒债务等手段,掩盖了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2. 壳牌公司(Shell)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也备受关注。

公司在尼日利亚发生了油田污染事件后,长期未能有效应对,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市值大幅下降。

3.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是由于员工操纵飞行记录,违反了航空安全规定,最终导致公司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

4. 世纪互联(CenturyLink)是美国一家电信公司,在2017年被曝光存在虚假销售和计费行为,公司内部控制严重失灵,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5.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因其内部控制不当,被指控在抵押贷款市场上销售含有欺诈性的金融产品,最终导致公司遭受巨额罚款。

6.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曾因内部控制不力,导致资金被挪用、贷款违规等问题暴露,引发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7.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因其内部控制失灵,被迫被摩根大通并购。

8.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在2012年因未能发现美国国内一家金融公司的巨额财务造假,导致其内部控制失效,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

9. 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在2019年因员工滥用内部数据,泄露用户隐私,引发了严重的数据安全问题,暴露了其内部控制的不足。

10.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在2011年因其子公司天猫商城存在假货销售等问题,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导致严重的声誉损失和法律纠纷。

贝尔斯登案例

贝尔斯登案例

第三幕:85年历史的最后终结
高盛集团,对冲基金Citadel Investment 和 Paulson&Co.等几家金融巨头在贝尔斯登破产前几 周大幅缩减了对后者的风险敞口。这些公司从与贝 尔斯登合作的400项交易中退出。 随后,更多的客户要求解除与贝尔斯登的交易 或者抽回投资资金。贝尔斯登遭到了挤兑。 公司的崩溃从2008年3月13日周四晚初现端倪, 贝尔斯登的高管层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公司 的流动资金快不够了。由于忧心忡忡的客户纷纷抽 回投资资金以及贷款人突然要求收回贷款,贝尔斯 登此时只有不到30亿美元的现金--不足以满足次 日周五的日常交易资金需求。

在2003年,贝尔斯登就因占领抵押保证证券业 务(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CMO) 的主要市场,贝尔斯登(Bear StearnsCos.)的税前 利润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全球盈利最高的 投资银行。 抵押保证证券业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转付债 券,同时也是证券市场上利率最高的业务。贝尔斯 登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这项业务,目前已经成 为该投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这使得近5年来该投行 在同行中的排名一直非常靠前。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刚好赶上长周末,这种变现 活动得到加剧。 美股连续数日大跌,金融股跌势尤为惨重。 贝尔斯登的负面消息也打击了其他金融股,美 林、雷曼兄弟等股价均跌至数年来低谷。尽管贝尔 斯登的高管随即出面否认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但分 析机构还是建议投资人暂时避开上述大型金融股。 贝尔斯登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倒下的第一家大 型投行。为此后雷曼的破产和美林被收购埋下了伏 笔。

谢谢
金融危机中的挣扎
贝尔斯登的简介
成立于1923年,是美国第五大的投资银行与 主要证券交易公司之一,主要从事资本市场、财 富管理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 公司业务涵盖企业融资和并购、机构股票和 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证券研究、私人客 户服务、衍生工具、外汇及期货销售和交易、资 产管理和保管服务。Bear Stearns还为对冲基金、 经纪人和投资咨询者提供融资、证券借贷、结算 服务以及技术解决方案。

BearStearn事件

BearStearn事件

一、贝尔斯登公司简介贝尔斯登(The Bear Stearns Companies, Inc.,NYSE:BSC),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是美国第五大投行。

除美国本土外,在伦敦、东京、柏林、米兰、新加坡、北京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员工逾万人。

服务对象包括公司、机构、政府和个人。

经营范围包括提供公司财务服务、收购合并、机构证券交易、包销债券、市场研究、私人客户服务、金融衍生工具、外汇和期货销售。

公司主要给经纪商和经销商提供清偿服务。

二、贝尔斯登事件2008年3月14日,贝尔斯登公司总裁艾伦·施瓦茨表示,在过去24小时里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严重恶化,不得不向纽约联储和摩根大通银行寻求应急资金。

由于贝尔斯登不具有商业银行资格,无法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直接获取资金,因此美联储不得不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该公司注资。

这消息导致纽约股市当天金融股惨遭抛售。

贝尔斯登的问题用直白的话来讲就是现金短缺。

贝尔斯登是美国的优先级市场交易商,公司管理着大量的客户资产,同时为大批中小型证券商提供担保和清算服务。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从事资产清算的公司必须要拥有足够的现金作为保证金,而贝尔斯登的问题是其手中的现金无法满足需要。

根据规定,该公司缺乏足够保证金的直接后果就是倒闭。

贝尔斯登陷入危机根源是其大量涉足抵押担保证券市场。

在2007 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之初,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基金成为了华尔街金融机构中首批遭到冲击而被迫清盘的基金。

作为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除了普通投资银行业务外,还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所有的美国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的交易规模名列前茅,公司大量从事抵押担保证券和交易业务。

如果贝尔斯登因为流动性枯竭而倒闭的话,美国债券市场将会受到冲击,大批中小型交易商将会由于无法清算而不能正常运行,上百万投资者的资金也将会因无法清算而处于冻结状态,导致市场无法正常交易。

由于贝尔斯登公司一旦倒闭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太大,清算则更为复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希望金融市场出现更大的动荡,它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设法向该公司注资以避免其倒闭。

杰米·戴蒙摩根大通金融帝国的金色舵手

杰米·戴蒙摩根大通金融帝国的金色舵手

杰米·戴蒙摩根大通金融帝国的金色舵手国际顶级投行的傲慢世所公认,但为了不得罪一家中国企业而让他们放弃其他赚钱的机会,这在以往闻所未闻的事情如今却真实地发生了。

有媒体报道,之前为了能在史上最大的IPO项目――阿里巴巴上市的盛宴中能分得一杯羹,以JP摩根(摩根大通)为首的6家国际顶级投行集体缺席了京东的赴美上市业务(阿里的竞争者腾讯是京东的最大股东)。

据说此举完全是为了讨好阿里巴巴。

有着“华尔街之王”美誉的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如果看了上述的评论一定十分不爽,但是在商言商,为能够在那预计超过1500亿美元规模的IPO中得踞一席才是硬道理。

他其实很清楚,如今在商界如果不拿中国因素当回事,那绝对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要还想继续站在高台之上指点江山,私下时就只能对中国金主们低下傲慢的头颅。

次贷危机成就华尔街之王当华尔街的大佬们在金融风暴中一个个都灰头土脸时,他却仍然气定神闲地指点江山。

有人觉得他除了节约成本,再也没有“想象力”,但他的成就却足以让他成为银行史上最好的CEO之一。

他就是现任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华尔街的统治者。

当年在英国巴莱克资本赞助的一场会议上,戴蒙曾经和同行讨论自己对次级贷款风险的看法,当时华盛顿互惠银、印地麦克银行、雷曼兄弟等国际顶级银行的CEO们都在现场,但现场并没有同行对戴蒙谈到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2008年危机爆发的时候,上述金融机构都消失了,而同样身为巨头的花旗、高盛、贝尔斯登等都摇摇欲坠。

直到这一刻,华尔街大佬们才幡然醒悟,就在他们为了度过危机焦头烂额的时候,戴蒙带领的摩根大通是唯一泰然自若的一个。

就连沃伦?巴菲特都对戴蒙的危机意识和风控能力赞赏有加:“大型金融集团的风控就应由CEO来掌舵。

”戴蒙执掌的摩根大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不但毫发未损,反而趁势而上并购了濒临危机的贝尔斯登,一举奠定了自身全球顶级金融巨头的地位。

2008年3月16日,由戴蒙亲自督战的“贝尔斯收购”震动了整个华尔街。

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1:中国首例银行破产案件在2000年在海南发生。

注册资金为16.77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机构会在几年内倒闭,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收息率高达90%并且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代理关系。

权利增大了,肩上的担子就大了,随之而来,风险也就大大增加。

城市信用社向来是以高息来吸引人们的存款,然而信用社却在支付利息时很是吃力,甚至要靠新的储户的存款来支付到期客户的利息。

长期下去,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不能到期支付债务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灭亡。

有的信用社利息率高达25%。

但是海发行接管信用社之后,将利息率下调至7%。

那些抱着钱生钱的储户便不再相信这样的银行,致使海发行的信誉度大大受损。

银行盲目兼并利率过高的信用合作社,无法有效的挽救自身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造成信誉受损,不良资产过多;监管不力,发放贷款时没有严格地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经营模式不规范,致使无法追回债务,资金亏损。

案例2:关于2000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实例,这也是中国第一例非银行机构破产的案例,其中也暴露了很多管理上的弊病。

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的中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起初也是活跃在海外的中国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管理监管混乱的弊病暴露了出来,也是企业走向破产的标志。

一、企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务和相关联的企业,然而却没有严格考察债务人偿还能力与交易对手的信誉程度。

进而将自身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资金放得出去却收不回来,企业难以正常运转。

二、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过少,然而短期存款等流动负债过多,经常性的短债长用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的下降,进而企业的资金缺口大幅度增大,资不抵债。

案例3: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2007 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大而不倒

大而不倒

电影剧情简介
本片概括而言说了三个主要事件:
1、2008年3月财政部托底后,摩根大通收购了频临破产边缘的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
2、2008年9月,在强大的政治主导意义下(中投+俄罗斯拥有巨大存量的两房资产)美国政府国有化了他们,但同时却差别对待地让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3、2008年10月,面对山呼海啸般的连锁反应,朝不保夕的现实面前,美国政府集体行动,动用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金援计划7000亿美元!
引出资产流动性这一主题
文明的更新与进化,让人类能够不断用新科技武装自己,高度发展的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让商业效率日益提升。

但矛盾又出现了,脱掉武装的个体和群体会变得不堪一击。

《大而不倒》讲述的是一场金融灾难,资金流出了问题,流动性消失
提问题
断电之后大家的感触(恐慌)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流”的中断或停滞,都会造成恐慌,带来灾难。

给出资产流动性的概念
企业资产流动性是指企业持有的资产与现金之间的调转,转换的变动能力
举实例
房子
资产流动性的好处
a.对企业绩效起到促进作用
b.易于转化为别的资产,便于应对风险和支付
c.影响资产的收益性
影响资产流动性的因素
资产种类
资产交易特征(交易价格、规模、交易量)
竞争
资产流动性与风险、盈利关系现金活期存款政府债券信用卡存款股票定期存款房地产。

贝尔斯登并购案例分析 贝尔斯登

贝尔斯登并购案例分析 贝尔斯登

贝尔斯登并购案例分析贝尔斯登话题:贝尔斯登案例分析贝尔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机构频繁曝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

2008年3月17日,已连续保持80年利润增长、被誉为“一只从不冬眠的熊”美国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宣布将被摩根大通廉价收购。

贝尔斯登被收购事件是“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众多引人瞩目的金融机构亏损、破产、并购事件中的代表性案例之一,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轰动性的影响,对中国银行业审慎分析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强化投资和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贝尔斯登并购案始末贝尔斯登概况贝尔斯登公司(BearStearns)成立于1923年,是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与证券交易公司之一、名列全球500强之中。

该公司旗下包括贝尔斯登股份公司、贝尔斯登国际、贝尔斯登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

2006年末贝尔斯登公司资产余额3504亿美元,一级资本120亿美元,当年税收净利润达到20亿美元(年度增长40%),每股收益(摊薄后)由2005年的4美元上涨为14.27美元。

按照资本市场收入排名,2006年贝尔斯登列美国投行业第六位。

贝尔斯登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1)资本市场业务,包括权益投资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银行业务。

(2)全球结算服务。

(3)财富管理业务,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2006年贝尔斯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亿美元,其中资本市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占79.3%;全球结算业务收入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11.74%;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8.70%(见表1)。

贝尔斯登的经营绩效及收益来源盈利业绩令华尔街投行侧目。

贝尔斯登公司号称已连续保持80年利润增长、被誉为“一只从不冬眠的熊”,其盈利业绩在华尔街久享盛名。

2003年,贝尔斯登实现税前利润11.56亿美元,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而成为全球盈利最丰厚的投资银行。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

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背景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美国陷入巨大的危机。

2008年1月中旬,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摩根大通,瑞士银行受到严重亏损。

最先的牺牲者,是国内有广泛知名度的贝尔斯登,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产损失,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曾经的中国伙伴中信证券,急忙撇清关系。

2008年7月起,危机已经恶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不再仅仅是股票市场大跌,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恐慌四处蔓延。

2008年7月,美国两大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股价双双连续急剧下挫,反映出投资者对于政府隐性担保大型金融机构与房产市场前景的悲观预期。

随后,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美”。

但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跌幅达到了50%以上,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

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巴克莱银行以2.5亿美元低价收购了雷曼兄弟北美市场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美国保险巨头AIG陷入困境;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50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一阶段,次贷危机转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受影响最大。

不仅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欧洲的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冰岛克朗的贬值尤甚。

股价大跌、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紧缩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表现,各国政府今仍无一例外地正在努力拯救经济,同时,国际上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华尔街金融寡头的高管们为了获得巨额奖金而设计的复杂的衍生品,放大杠杆,一旦出现巨大问题,损失是巨大的。

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全球金融业2008年损失高达50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一年的经济产出。

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

“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
《财经》记者乔晓会 [03-17 17:38]
摩根大通以约每股2美元价格收购前日收市价为每股30美元的贝尔斯登,昭示华尔街信心已受重创
【《财经网》专稿/记者乔晓会】摩根大通集团(NYSE: JPM)于3月16日宣布,拟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换股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目前两家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了这一收购协议,预计交易将会很快达成。

根据协议,该交易将以换股形式进行。

摩根大通将用每0.05473股摩根大通普通股交换一股贝尔斯登股票。

基于2008年3月15日的收盘价,该交易合每股2美元左右。

贝尔斯登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此前受次贷危机影响,在2007年底公布的四季度业绩,减计了19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资产,三季度资产减计了8.5亿美元。

去年全年预计摊薄每股收益为1.52美元,较2006财年的14.27美元大幅下降。

净利润为2.33亿美元,低于2006财年的21亿美元。

此前,贝尔斯登的两家对冲基金倒闭,也导致其投资者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著名评级公司穆迪不断地对贝尔斯登及其持有的贷款降低评级。

就在3月14日,美联储还批准摩根大通向贝尔斯登提供贷款,不过这个短暂的贷款计划,很快就演化成了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换股收购。

不过,贝尔斯登的收购价确定为每股2美元,委实让外界大吃一惊。

上周五,贝尔斯登股价经过47%的大跌,才降至每股30美元。

摩根大通的出价,明显预示次贷危机给众多华尔街投行带来沉重打击。

根据协议,从即日起,摩根大通为贝尔斯登及其分支机构的交易责任提供担保,并为后者的运营提供管理监督。

除了需获得股东通过,该交易的完成并无其他重大的条件限制。

该交易将加速完成,预计在2008年二季度末以前完成。

该交易已经获得了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和其他联邦机构的所有必要的审批。

美联储除了通过其贴现窗口提供正常的融资,还将为此交易提供特别融资,同意为贝尔斯登的不易流动性资产,提供高达300亿美元的融资。

交易双方的高层,均通过摩根大通的新闻稿向外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摩根大通将成为贝尔斯登的坚实后盾。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摩根大通为贝尔斯登的交易方风险提供担保,对此贝尔斯登的客户和交易方应当感到放心。

我们欢迎贝尔斯登的客户、交易方和员工加盟摩根大通,我们很荣幸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杰米还称:“从长远来看,该交易将为摩根大通股东带来良好的价值回报。

该收购符合我们的关键标准,即我们承担合理的风险,我们已经对可能的失误作出了适度的准备,此交易将加强我们的业务,我们有能力执行该交易。


贝尔斯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an Schwartz称,“过去一周,贝尔斯登度过了相当艰难的时期。

从目前的环境来看,该交易对各方而言都是最好的结果。


摩根大通方面很有信心地认为,该交易预计将最终提升摩根大通每年的盈利。

“该交易将对摩根大通的业务平台有所补充。

重叠性业务也在我们管理的可控范围内。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联席首席执行官斯蒂夫·布莱克(Steve Black)表示,“我们非常了解贝尔斯登的管理层,并期待着在合并方面与他们合作。


“收购贝尔斯登有助于我们获得一组具吸引力的业务。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另一名联席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表示,“在进行了必要的尽职调查之后,我们对贝尔斯登业务的质量感到非常满意,并很高兴让其成为我们集团业务的一部分。


“在兼并整合方面,摩根大通管理层有非常出色的过往记录。

”摩根大通资金管理与证券服务部首席执行官海迪·米勒(Heidi Miller)称,“我们在未来几周中将与贝尔斯登的客户和管理层密切合作,快速完成该交易。

”■
《财经网》既往相关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