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doc资料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摘要通过查阅与赤芍研究相关的国内文献资料, 对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 赤芍的来源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1]。
2. 赤芍的化学成分[2,3]赤芍中已鉴定的化合物大都是单萜成分,这些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酸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2)-(IS,5R)-β-蒎稀-10-基-β-巢莱糖苷。
川赤药中含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糖苷、蔗糖等。
赤芍中还分离出苯甲醛,并含有没食酸鞣质,邻苯三酚,二氢芹菜素、4-乙基-芍药苷等。
2.1单萜类芍药苷(3.1%-7.98%)、芍药醇、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0.01%)、芍药内酯苷(0.1%)、羟基芍药苷(0.12%-0.21%)、4-乙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芍药新苷、9-乙基芍药新苷A、苯甲酰羟基芍药苷和(1S,2S,4R)-反式-2-羟基-1,8-桉叶素等。
2.2三萜类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Peaonenolide F、Peaonenolide H)、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30-降常春藤皂甙元(30-norhederagenin)、牡丹皮酸A等。
2.3 儿茶素类儿茶素、没食子酰芍药苷(8-O-galloyldesbenzoylpaeoniflorin、6′-O-galloyl desbenzoylpaeoniflorin、3′, 6′-di-O-galloylpaeoniflorin和6′-O-galloyldesbenzoylalbiflorin )等。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赤芍,又称川赤芍、红赤芍、草赤芍等,是一种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赤芍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赤芍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文章将从赤芍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展现赤芍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赤芍的化学成分赤芍,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单萜苷类以及其他如多糖、甾醇等化合物。
酚酸类:赤芍中含有多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芍药苷(paeoniflorin)和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和镇痛作用,是赤芍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中的另一大类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苷、黄酮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单萜苷类:单萜苷类化合物也是赤芍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等。
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等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上述三类主要化学成分外,赤芍中还含有一些多糖、甾醇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赤芍的药理作用。
赤芍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化合物共同构成了赤芍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涌现,为赤芍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持。
三、赤芍的药理作用赤芍,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
中药“清热凉血药”——赤芍

中药“清热凉血药”——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本品气微香,味微苦、微涩。
以切面粉白色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三、临床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
治热热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者,常与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紫草、蝉蜕、甘草等药,如紫草快斑汤(《张氏医通》);若治血热吐衄,可配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约。
2.目赤肿痛,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若配伍荆齐,可用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盛,拥肿抢场,可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药,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或配连翘、子、么参等药,如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伍柴胡、牡丹皮、郁金等药;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痕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药,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虎杖、苏木、刘寄奴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及没食子酸葡萄糖、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芍药苷对不同佐剂诱发的关节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IgE复合体诱导的过敏炎症反应;芍药苷有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摘要:赤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药理作用。
本研究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赤芍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含有1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苷、桂皮酸、槲皮素、芍药苷、芍药内酯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可以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鉴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药理作用中药赤芍是丹参科植物曲松属三叶女贞(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赤芍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养血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和保健。
赤芍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苷类、黄酮类、单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是赤芍的主要成分,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成分。
然而,赤芍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赤芍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样品首先经过超声提取,然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经过检测和比对,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
其中,板蓝根苷、桂皮酸、槲皮素、芍药苷、芍药内酯和别嘌醇等主要成分的含量较高,其余成分的含量较低。
板蓝根苷是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桂皮酸是一种单萜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降脂、抗氧化等作用。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是赤芍中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抗炎等作用。
别嘌醇是一种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糖等作用。
综上所述,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含有多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能够发挥多种治疗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其中,赤芍苷和芍药内酯虽然是主要成分,但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也不容忽视。
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

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一、赤芍的成分赤芍的主要成分是红芍药苷、赤芍药、芍药碱、芍药苷等。
它们是一类特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二、赤芍的功能主治赤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赤芍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中和体内的有害物质,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帮助机体排毒,减轻炎症和感染引起的不适。
2. 凉血止血赤芍具有清凉血液、止血的功效。
它能够补充体内的血液、减少血管脆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出血现象,特别适用于妇女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等情况。
3. 抗炎镇痛赤芍中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疼痛,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4. 收敛止泻赤芍具有一定的收敛止泻作用。
它可以减少肠道水分分泌,增加肠道吸收,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腹泻和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
5. 养血活血赤芍含有多种活血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质量,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
6. 抗过敏赤芍内含的成分能够抑制过敏反应,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7. 抗氧化赤芍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够延缓衰老,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和外界环境的损害。
8. 调节免疫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赤芍可制成草药口服剂、煎剂、浸膏、外用膏剂等形式使用。
使用时应根据疾病症状和医生建议进行剂量和使用方法的选择。
注意事项如下: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 使用药物前应告诉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疾病史,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胃溃疡等不适。
- 对赤芍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的介绍,它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赤芍

影响,但与环磷酰胺或氨甲喋呤合用,则作用显著。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 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气管黏膜引起
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甘草提取成分 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用均无镇痛
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 FM100 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芍药甙对小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体温有解热作用。
愈73例,显效1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山西中医 1990;6(6):17〕
6. 治疗急性乳腺炎
a. 赤芍30g,生甘草30g。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1~3剂。治疗27例,效果满意。〔湖南医药杂志 1976;(2):58〕
b. 赤芍30g,蒲公英、生甘草各15g,柴胡、鹿角片各10g,煎汁后兑入适量白酒。服药后覆被卧床休息半小时,至出微汗为度。一般服2~3剂即可痊
Lynch 等的根。亦名赤芍药(《本草经集注》)、红芍药(《圣济总录》)等。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功能:清热、凉血、行淤、消肿、止痛。主
治:淤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赤芍中含芍药甙(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 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
赤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赤芍,又称赤芍或赤梗芍,是一种草本植物,科属为毛茛科,别名有朱梗、丹芍等。
它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赤赤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其根茎是草药学中主要的使用部位。
赤芍的主要成分是皂苷类化合物、鞣质、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这些化合物为赤芍赋予了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赤芍在中医药学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首先,赤芍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赤芍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和真菌感染。
此外,赤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其次,赤芍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赤芍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活性,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使癌细胞凋亡。
而且,赤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降低体内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赤芍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赤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研究发现,赤芍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因此,赤芍可以用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
此外,赤芍还具有止血作用。
赤芍中的皂苷类化合物能够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此,赤芍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月经不调等。
最后,赤芍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赤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因此,赤芍可以用于抗衰老、提高皮肤光滑度和弹性,保持年轻健康的外貌和状态。
综上所述,赤芍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相关疾病、出血症状等。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的主要成分包括芍药甙、芍药内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芍药吉酮、芍药新甙、胡萝卜甙,此外,还含有赤芍精即d-儿茶精以及没食子鞣质、苯甲酸等。
研究还发现,赤芍还含有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液质和蛋白质等。
研究表明,赤芍精对高黏滞血冠心病患者有改变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
此外,赤芍能通过影响钙代谢,调节TXA2/PGI2平衡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作用强于钙通道阻滞剂。
而且,变叶芍药根的水-醇提取物,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及某些止痛效果,还能轻度提高胃液的酸度;可用于改进食欲、消化机能及某些神经疾患。
赤芍的功效主要有一下几点:1、赤芍具有清热、镇痛、镇静、解痉挛以及抗惊厥的作用;2、赤芍有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它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的流量,所以,赤芍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且,赤芍对油酸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能显著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肺、血液氧合功能,因此,赤芍有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3、赤芍可以抑制多种球菌、杆菌以及某些致病性真菌的作用,所以,赤芍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赤芍甙有抗炎作用;4、赤芍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形成;5、赤芍有抑制迟发性变态反应的作用;6、此外,赤芍对血糖、肝脏具有作用,能够降低血糖,保护肝脏;7、赤芍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及抗缺氧作用。
赤芍功效多医降脂法大盘点利尿渗湿法冬瓜有利尿作用,并有“瘦人忌”的记载。
冬瓜子与冬瓜皮俱可煎汤常服,正好废物利用。
泽泻为利尿渗湿的常用药,现在有研究表明也有降脂作用。
玉米须有利尿之功,俱可作降脂药用。
和胃消脂法运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
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以及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片,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
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简便的食物疗法。
活血行淤法活血行淤降脂药物:如当归、川芎(即古方佛手散),善于活血调经止痛,为首选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真伪鉴定的研究综述张金怡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以下这篇文章是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及其真伪鉴定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真伪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前言:赤芍,来自于毛茛科植物赤芍Paennia lactiflora pall、草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
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9]先主产于内蒙古、河北省,辽宁。
性味苦寒,入肝经,有活血散瘀、止痛消肝的作用,赤芍的混伪品情况比较简单,主要是美丽芍药的根(俗称狗头赤芍)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
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赤芍的饮片样品中常可见掺有不同比例的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根的饮片。
现市场上地榆的价格远较赤芍便宜,有不法商人在赤芍饮片中有意掺入地榆饮片。
由于地榆饮片的外观特征与赤芍的饮片有点相似,一般不易辨别发现。
但地榆功能为凉血止血和解毒敛疮,二者的功效有区别,不可混用。
因此为了正确把握赤芍与掺伪品地榆的鉴别要点,笔者对赤芍和地榆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中性状和显微特征以比较表形式列出,主要显示二者的区别点,介绍如下。
[1]正文1赤芍1.1性状鉴别1.1.1芍药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具粗而略扭曲的纵沟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射线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稍苦、涩。
[10]1.1.2川赤芍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松,断面显粉性,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
1.1.3 赤芍片为椭圆形薄片,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
1.1.4 炒赤芍片色泽较赤芍片加深。
1.2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芍药根草酸钙簇晶众多,常数个至数10个纵向排列成行。
偶见方晶。
木纤维几无色,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长尖或钝圆,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纹孔口较宽并相交成十字形。
有少数韧型纤维,木栓细胞多见,浅红色、棕色或微显紫色。
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较多[2]。
1.3 理化鉴别1.3.1 化学定性取粉末1g ,加水10ml ,煮沸,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
或取本品横切面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鞣质)。
取粉末0.5g 置试管中,微加热使升华,则有白色至类黄色微细结晶附着管壁。
取此升华物加水10ml 及1mol/L 氢氧化钾溶液0.5ml 使溶解,滤过。
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则呈淡红褐色。
1.3.2 光谱鉴别取粉末0.2g ,加乙醇20ml ,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醇稀释,制成1mg/ml 溶液,供测试用。
样品在277±2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取药材50%乙醇浸出物(5.0mg/1.0ml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20 cm -1处有1个特征吸收峰。
或取药材丙酮浸出物(10.0mg/2ml ),以同样的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15 cm -1处有1个尖锐的吸收峰。
也可取药材粉末2.0mg ,以同样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30 cm -1处有3个明显的吸收峰。
1.3.3 薄层色谱取粉末0.5g ,加乙醇10ml ,密塞,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氯仿- 甲醇-醋酸乙酯(8:4:1)为展开剂,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0℃烘约5分钟,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图1 赤芍根图2 赤芍片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3]1.4 伪品及易混品1.4.1 美丽芍药根为毛莨科植物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的根。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呈极不规则形状,有瘤状突起和茎痕,略似狗头,亦称“狗头芍药”。
1.4.2 窄叶芍药根为毛莨科植物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 L.的根。
产于甘肃、新疆等地。
呈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cm。
1.4.3 块根芍药为毛莨科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C.A.Mey)O.etB.Fedtsh.的块根。
产于新疆等地。
主根不发达,侧根纺锤形、块状,长2-3cm,中部直径1-1.5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皱纹及纵沟,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切面浅黄色、浅棕黄色或浅紫色,菊花纹明显,有时具裂隙。
味苦微酸。
1.4.4 紫牡丹根亦称“野牡丹根”,为毛莨科植物紫牡丹Paeonia pelavayi Franch.的根。
产于云南等地。
呈圆柱形,长10-18cm,直径1-2cm,稍弯曲,二端常平截。
外表棕褐色至暗红色,常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皮部红色,木部红黄色,有菊花心。
气香,味酸、涩微苦。
1.4.5草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或其变种毛叶芍药Paeonia obovata- var.willmottiae (Stapf) Stem的根。
主产于山西,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和东北等地。
其根着生在横走的根茎上,根不直,较短。
[4]2 化学成分:芍药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
又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及挥发油。
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共33个。
2.1 赤芍根含芍药甙(paooniflorin),四川产品还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2.2芍药根含芍药甙,北京地区产品还含氧化芍药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
还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2.3 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原甙。
2.4芍药根含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氧化芍药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还含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类(iridoid)物质。
2.5 芍药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5]3 药理作用3.1.抗血栓形成作用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著抑制作用。
赤芍提取液125-250mg(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mg(生药)/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mg/ml时均完全不凝。
此外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200mg/只灌服,每日1次,连续46日,使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血栓长度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赤芍精对高粘滞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
3.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 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
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ml/L时对ADP 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
3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降低大鼠肝线粒体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减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颇为一致,表明3药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有关。
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浆(PRP)与AA孵育时血栓烷A2(TXA2)样物质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显著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
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精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著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
上述实验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3.3 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浸膏片5g(生药)/kg,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著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