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doc资料

合集下载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赤芍,又称川赤芍、红赤芍、草赤芍等,是一种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赤芍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赤芍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文章将从赤芍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展现赤芍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赤芍的化学成分赤芍,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单萜苷类以及其他如多糖、甾醇等化合物。

酚酸类:赤芍中含有多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芍药苷(paeoniflorin)和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和镇痛作用,是赤芍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中的另一大类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苷、黄酮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单萜苷类:单萜苷类化合物也是赤芍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等。

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等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上述三类主要化学成分外,赤芍中还含有一些多糖、甾醇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赤芍的药理作用。

赤芍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化合物共同构成了赤芍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涌现,为赤芍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持。

三、赤芍的药理作用赤芍,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

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摘要:赤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药理作用。

本研究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赤芍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含有1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苷、桂皮酸、槲皮素、芍药苷、芍药内酯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可以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鉴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药理作用中药赤芍是丹参科植物曲松属三叶女贞(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赤芍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养血生肌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和保健。

赤芍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苷类、黄酮类、单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是赤芍的主要成分,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成分。

然而,赤芍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赤芍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样品首先经过超声提取,然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经过检测和比对,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

其中,板蓝根苷、桂皮酸、槲皮素、芍药苷、芍药内酯和别嘌醇等主要成分的含量较高,其余成分的含量较低。

板蓝根苷是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桂皮酸是一种单萜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降脂、抗氧化等作用。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是赤芍中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抗炎等作用。

别嘌醇是一种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糖等作用。

综上所述,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含有多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能够发挥多种治疗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其中,赤芍苷和芍药内酯虽然是主要成分,但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也不容忽视。

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

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

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一、赤芍的成分赤芍的主要成分是红芍药苷、赤芍药、芍药碱、芍药苷等。

它们是一类特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二、赤芍的功能主治赤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赤芍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中和体内的有害物质,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帮助机体排毒,减轻炎症和感染引起的不适。

2. 凉血止血赤芍具有清凉血液、止血的功效。

它能够补充体内的血液、减少血管脆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出血现象,特别适用于妇女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等情况。

3. 抗炎镇痛赤芍中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疼痛,缓解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4. 收敛止泻赤芍具有一定的收敛止泻作用。

它可以减少肠道水分分泌,增加肠道吸收,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腹泻和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

5. 养血活血赤芍含有多种活血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质量,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

6. 抗过敏赤芍内含的成分能够抑制过敏反应,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7. 抗氧化赤芍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够延缓衰老,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和外界环境的损害。

8. 调节免疫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赤芍可制成草药口服剂、煎剂、浸膏、外用膏剂等形式使用。

使用时应根据疾病症状和医生建议进行剂量和使用方法的选择。

注意事项如下: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

- 使用药物前应告诉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疾病史,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胃溃疡等不适。

- 对赤芍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赤芍的成分和功能主治的介绍,它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赤芍

赤芍
1.5g/kg 腹腔注射对S180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芍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 0.5~2g/kg 腹腔注射对 S180 实体瘤的生长和 L615 小鼠生存时间均无
影响,但与环磷酰胺或氨甲喋呤合用,则作用显著。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 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刺激气管黏膜引起
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甘草提取成分 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用均无镇痛
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 FM100 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芍药甙对小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体温有解热作用。
愈73例,显效1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山西中医 1990;6(6):17〕
6. 治疗急性乳腺炎
a. 赤芍30g,生甘草30g。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1~3剂。治疗27例,效果满意。〔湖南医药杂志 1976;(2):58〕
b. 赤芍30g,蒲公英、生甘草各15g,柴胡、鹿角片各10g,煎汁后兑入适量白酒。服药后覆被卧床休息半小时,至出微汗为度。一般服2~3剂即可痊
Lynch 等的根。亦名赤芍药(《本草经集注》)、红芍药(《圣济总录》)等。味酸、苦,性凉。入肝、脾经。功能:清热、凉血、行淤、消肿、止痛。主
治:淤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赤芍中含芍药甙(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 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赤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又称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降血压等药理作用。

赤芍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中最丰富的成分之一,主要包括苷原酸、苷芍酸和芍酸。

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

单萜类化合物是赤芍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芍药醇、芍药苷和白芍酮等。

研究发现,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抗菌作用和镇痛作用。

芍药醇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芍药苷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白芍酮具有镇痛作用,能够减轻疼痛感。

苷类化合物是赤芍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赤芍苷和赤芍甙。

研究发现,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赤芍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轻肿瘤的发展。

赤芍甙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

酚酸类化合物是赤芍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主要包括咖啡酸、单宁酸和芍药酸等。

研究发现,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作用。

咖啡酸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反应的发生。

单宁酸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芍药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赤芍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使赤芍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综述 ·赤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石凯1,曹永兵2(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82)[摘要]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

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

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赤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0111(2021)02-0097-05[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06087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aeoniae Radix RubraZHANG Shikai1,CAO Yongbing2(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Institute of Vascular Diseases, Shanghai TCM-Integrated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82, China)[Abstract] Paeoniae Radix Rubra has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heat, cooling bloo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and pain relieving (in terms of Chinese medicine). Paeoniae Radix Rubra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 have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anti-tumor,protecting liver, nerve and heart.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studies on Paeoniae Radix Rubra are mainly focused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aeoniae Radix Rubra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eoniae Radix Rubra.[Key words] Paeoniae Radix Rubra;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 action赤芍(Paeoniae Radix Rubra)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中药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赤芍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旨在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赤芍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单萜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等。

单萜苷类化合物是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赤芍苷是一种重要的单萜苷,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等作用。

有机酸类化合物则主要包括苯丙酸和糖酸等,具有抗炎、保护肝脏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赤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赤芍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赤芍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赤芍具有抗氧化作用。

赤芍中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此外,赤芍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赤芍中的单萜苷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赤芍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降压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总之,赤芍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赤芍中的单萜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然而,目前对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揭示其内在机制。

同时,赤芍的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希望未来可以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赤芍在中医临床中的治疗潜力。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赤芍,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多重功效。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其独特的药理机制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赤芍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合物,这些成分是赤芍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

随后,将重点介绍赤芍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阐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还将对赤芍的质量控制、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提高赤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药学、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赤芍在现代医学中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二、赤芍的化学成分赤芍,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包括多种活性成分,如酚酸类、黄酮类、单萜苷类、三萜类以及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赤芍独特的药理作用。

酚酸类:赤芍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类化合物,如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苯甲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赤芍中另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包括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单萜苷类:赤芍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如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等作用,对疼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萜类:三萜类化合物也是赤芍中的一类重要成分,如赤芍醇、赤芍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炎症性疾病、癌症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摘要通过查阅与赤芍研究相关的国内文献资料, 对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为赤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赤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 赤芍的来源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春、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

性味苦、微寒, 归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1]。

2. 赤芍的化学成分[2,3]赤芍中已鉴定的化合物大都是单萜成分,这些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酸芍药苷、芍药吉酮、芍药新苷、(2)-(IS,5R)-β-蒎稀-10-基-β-巢莱糖苷。

川赤药中含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糖苷、蔗糖等。

赤芍中还分离出苯甲醛,并含有没食酸鞣质,邻苯三酚,二氢芹菜素、4-乙基-芍药苷等。

2.1单萜类芍药苷(3.1%-7.98%)、芍药醇、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0.01%)、芍药内酯苷(0.1%)、羟基芍药苷(0.12%-0.21%)、4-乙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芍药苷元酮、芍药新苷、9-乙基芍药新苷A、苯甲酰羟基芍药苷和(1S,2S,4R)-反式-2-羟基-1,8-桉叶素等。

2.2三萜类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Peaonenolide F、Peaonenolide H)、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30-降常春藤皂甙元(30-norhederagenin)、牡丹皮酸A等。

2.3 儿茶素类儿茶素、没食子酰芍药苷(8-O-galloyldesbenzoylpaeoniflorin、6′-O-galloyl desbenzoylpaeoniflorin、3′, 6′-di-O-galloylpaeoniflorin和6′-O-galloyldesbenzoylalbiflorin )等。

2.4 酚酸类没食子酸等。

2.5其他化合物山柰酚、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熊果苷、胡萝卜苷,以及一些鞣质、糖、淀粉、蛋白质、脂肪油以及树脂等化合物。

3. 赤芍的药理作用赤芍的药效成分主要是以芍药苷为主的单萜及其苷类成分,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等。

下面对其主要成分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分系统进行综述。

3.1赤芍对血液系统的作用3.1.1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实验表明, 赤芍注射液在体外能使兔血浆KPTT 、PT 和TT延长, 作用随赤芍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其抗凝血酶的活性相当于2.0×10-3U肝素活性·mg-1, 在体内实验中家兔静注赤芍3g·kg-1后, KPTT、PT 和TT也显著延长, 赤芍的抗凝作用不依赖于ATⅢ, 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即时的直接抑制作用[4]。

王琳琳等采用冰水刺激和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证模型,颈总动脉取血测定各项血液指标;采用造成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方法,测定血栓的湿、干质量。

结果证明赤芍总苷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延长PT、APTT时间,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减少血栓的生成 [5]。

赤芍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但可以通过激活纤维溶媒原变成纤维溶媒而使已经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作用,当有尿激酶存在时赤芍激活纤维溶媒原的能力降低[6]。

采用比浊法观察TP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 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对大鼠TXB2/ 6-keto-PGF1a、ET 水平的作用, 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的浓度。

实验证明, TPG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 降低大鼠血浆中TXB2 的浓度, 同时升高血浆中6-keto-PGF1a的水平, 调节大鼠血清NO/ ET的平衡[7]。

3.1.2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赤芍注射液对高脂兔血小板胞浆游离[ Ca2+] 、红细胞膜钙 -镁 -ATP酶活性具有提高作用[8]。

刘超等发现,TPG可显著增加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量、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口径, 以中、大剂量作用明显; 还可降低血清、血浆粘度,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9]。

李文等对6 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6 种产地赤芍在0.5g生药ml-1时, 有非常明显的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0]。

3.1.3对红细胞的作用赤芍能明显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 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 有一定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11]。

3.1.4 抗内毒素的作用雷玲等通过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证实,TPG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 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12]。

3.2 赤芍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2.1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赤芍(RPR) 和尼群地平( NT) 对♀大耳白兔AS模型( 免疫损伤合并高胆固醇喂饲40 d造成) AS病灶的消退作用, 结果显示RPR和NT对家兔实验性AS 病灶有明显的消退作用, 能使主动脉AS 病灶分别减少达93.7%、82.0%, 使冠状动脉AS病灶分别减少达84.2%、90.0%, RPR具有比NT明显的降脂( LDL)、抗脂质过氧化、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对主动脉AS 病灶的消退作用也更明显[13]。

实验结果表明, 川芎和赤芍合用或单用均可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合用还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和降低丙二醛( MDA)活性, 在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及促经 NO释放方面产生协同作用[14]。

3.2.2 对心脏的作用赤芍注射液80g· kg-1腹腔注射, 小白鼠对长压缺氧有显著耐受力,给药30 min后出现作用, 延长动物存活时间69.8%:0.2% 赤芍不但使正常搏动的大白鼠心脏冠流量增加28.4% , 且对颤动心脏冠流量增加21% ,表明赤芍有直接扩张冠脉作用;赤芍(8g· kg-1)静注能明显保护由脑垂体后叶素( 0.5 IU· kg-1) 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15]。

有研究证实,赤芍注射液能改善 ARDS 状态下心肌作功能力,提高心输出量[16]。

3.2.3 对内皮素的作用研究表明“赤芍801”(没食子酸丙酯)可与内皮素-1 特异性结合,抑制其活性,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3.2.4 对微循环的影响有实验表明,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的细动脉的收缩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对烫伤后大鼠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还可减少烫伤后细静脉的白细胞粘附, 此外赤芍提取物还能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聚集[17]。

3.3赤芍对肝地作用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消退黄疸、抑制血浆中血栓素B2产生、促进肝脏水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8]。

以内毒素( LPS ) + D- 氨基半乳糖( D-GalN ) 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用复方中药赤芍承气汤灌胃。

4d后开腹取鼠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 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 的表达, 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19]。

陈晓宇等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 观察了药物血清( 药物为蚤休、何首乌、赤芍的复方或单方)对HePG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 复方对HBsAg、HbsAg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复方作用优于单方, 且细胞毒性明显减小[20]。

赤芍承气汤能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 ET) 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 改善肝脏生化指标, 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恢复和促进肠道动力, 减少了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21]。

此外,袁冬生等观察到TPG对D-氨基半乳糖胺( D-GalN) 所致小鼠肝损伤有防治作用, 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活性, 提高肝组织匀浆SOD活性, 降低MDA, 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22]。

高丽等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加入培养24h 的H9c2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正常对照组、tBHP损伤组、不同剂量赤芍总苷保护组的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 LDH) 和肌酸激酶( CK) 活性、丙二醛( MDA) 含量及细胞早期凋亡情况。

结果tBHP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变圆’数目明显减少,CK和LDH活力及MDA的含量明显升高( P<0.05) ,细胞凋亡率增大。

与tBHP 损伤组相比‘TPG保护组细胞数目增多’CK、LDH及MD 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0.05),早期凋亡细胞减少。

所以,TPG对tBHP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稳定心肌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心肌细胞早期凋亡有关[23]。

3.4 赤芍抗肿瘤的作用朱剑华等对赤芍水溶性提取液进行了诱变性和抗诱变性实验, 结果显示赤芍水溶性提取液存在明显的抗诱变作用, 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4]。

于晓红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赤芍总昔(TGC)对CD4,CD8分子的表达及结果显示TGC增强CD8分子的表达,降低CD4十/CD8十比值,促进细胞免疫机制,改善免疫功能低下和失衡状态,发挥抗肿瘤效应[25]。

陈志伟等采用S180肉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肿瘤抑瘤率、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赤芍总苷其杭肿瘤作用可通过:免疫增强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癌细胞等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表明赤芍总苷具有抑瘤形态学表现,能促进细胞凋亡,瘤内及瘤周炎症反应明显,而瘤细胞坏死则与对照组相当,推测赤芍的抑瘤作用可能不是直接杀死瘤细胞,而与细胞凋亡及活化免疫细胞有关[26]。

4.结语赤芍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现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状态,更深入地研究赤芍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研究有很大的前景。

此外,赤芍还有护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近几年对赤芍护肝和抗肿瘤的作用有了更深入地研究,但尚不成熟。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6-97,147-148.[2] 王彦志,石任兵,刘斌.赤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N].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67-269.[3] 冀兰鑫,黄浩,李长志,等.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3):233-236.[4] 邓常青,柯庆,贺石林.赤芍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床,1991,7( 1) :20-23.[5]王琳琳,丁安伟.赤芍总苷对大鼠血瘀证模型的影响[N].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552-554.[6] 徐红梅,刘青云,戴敏,等.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 46-53.[7] 徐红梅,刘青云,戴敏, 等.赤芍总苷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6(1):141-144.[8] 郑丽丽, 阎西艳. 赤芍对高脂家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经细胞膜Ca2+ - Mg2+-ATP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 5) : 295-303.[9] 刘超, 王静, 杨军. 赤芍总苷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0,23( 9) :557-560.[10] 李文,殷小杰,廖福龙,等.六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6):30-31.[11] 赵春景,王芳,赫飞.赤芍对乙肝黄疸患者红细胞通透性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9,15(5):42-45.[12] 雷玲, 胡竟一, 余悦, 等. 赤芍的抗内毒素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6): 32-34.[13]于永红, 王瑞英. 赤芍、尼群地平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3):164-177.[14]梁日欣, 黄璐琦, 刘菊福,等.药对川芎和赤芍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抗氧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1):43-48.[15]楚正绪, 谭建权, 张亚霏.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J].中成药,1989,12(7):23-28.[16] 黄志勇,余金甫,熊桂先.赤芍对油酸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5):257-266.[17]楚正绪, 谭建权, 张亚霏.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肠细膜微循环的影响[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6(2) : 128-158.[18] 杨大国,王林杰,宋为云,等.重用赤芍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前后肝组织学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4) : 207 -209.[19] 吴其恺,杨大国,乐晓华,等.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J ] .中西药结合肝病杂志, 2001,11(1):24-26.[20] 陈晓宇, 宗云奎. 三种中草药及其复方体外对HBsAg、HBeAg分泌的抑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1): 46-54.[21] 李凌, 杨大国, 陶艳艳. 赤芍承气汤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9):538-578.[22] 袁冬生, 周兰芳, 石磊, 等. 赤芍总苷对D-氨基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 2007,7(2):139 -142.[23] 高丽,张哲,许树钦,等.赤芍总苷对过氧化氢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24] 朱剑华,王安莲. 赤芍水溶性提取液的诱变性和抗诱变性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8,4(1):49-51.[25] 于晓红,于洋,华东,等.赤芍总苷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N].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61-62.[26] 陈志伟,许惠玉,严苏纯,等.赤芍总普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形态学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1218-1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