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城市化:低碳城市规划将减少碳排放
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挑战

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挑战碳中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城市规划中,碳中和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然而,尽管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文将遵循作文的格式来展开论述。
一、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1 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碳中和可以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通过使用低碳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城市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高整体的能效。
例如,在建设新的商业区时,可以使用节能照明和高效供暖/制冷系统,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1.2 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车辆,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并有效地降低碳排放。
此外,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枢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1.3 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是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化还可以提供阴凉和美化城市的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碳中和在城市规划中面临的挑战2.1 技术和经济挑战:要实现碳中和,需要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往往昂贵且难以推广。
此外,大规模推行碳中和项目需要巨额投资,而城市规划可能受限于经济能力。
2.2 持续监测和评估: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在规划阶段考虑减排措施,还需要在后续的运营和维护中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然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且成本较高。
2.3 社会接受度:城市规划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利益关系,碳中和措施可能会影响某些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因此,在落实碳中和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接受度和相关利益的调整。
三、解决碳中和城市规划中的挑战3.1 技术创新和合作:为了解决技术和经济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并促进国际合作。
城市气候行动 减少碳排放的城市解决方案

城市气候行动减少碳排放的城市解决方案城市气候行动: 减少碳排放的城市解决方案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中碳排放是主要的罪魁祸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城市气候行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减少城市碳排放的创新解决方案,旨在推动城市共同迈向低碳发展。
一、可持续能源的推广和利用可持续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城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推广和利用可持续能源,如建设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此外,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有助于减少城市碳排放。
城市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增加公共交通的运力。
同时,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堵塞,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三、鼓励低碳出行方式除了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还可以鼓励居民采取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共享单车等。
为了提供便利,城市可以建设更多的步行和骑行道路,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
四、建设低碳建筑和智能建筑建筑业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城市可以制定低碳建筑标准,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此外,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能耗的监测和优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五、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种经济手段,可以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
城市可以设立碳排放指标,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对未达标的企业进行罚款或其他制裁措施。
同时,允许企业之间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提供经济激励,优化资源配置。
六、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是城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
城市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居民和企业对碳排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

低碳城市建设与运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旨在减少城市对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的定义、建设和运营策略以及实施的挑战和机遇。
1. 低碳城市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方面减少碳排放的城市。
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改进交通系统等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低碳城市建设策略(1)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和绿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通过建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改善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建设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街,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碳城市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家居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智能化控制和减少能源的浪费。
3. 低碳城市运营策略(1)建立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建立城市的碳排放监测与管理系统是低碳城市运营的基础,可以追踪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策略。
(2)鼓励居民参与低碳生活: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鼓励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骑行或步行代替汽车出行等。
(3)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是实现低碳城市运营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并且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4.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财政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的难度以及社会意识的不足等。
碳排放问题与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碳排放问题与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本文将全面探讨碳排放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包括碳排放的原因、影响、减排技术和政策,以促进公众对低碳生活和环保的重视。
一、碳排放的原因和影响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如能源使用、农业和工业生产等)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其中以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多。
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就是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从而引发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现象,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目前,全球能源消耗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巨大。
此外,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交通等行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二、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和措施为了应对碳排放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能源效率提升、低碳能源开发、改善交通状况、城市规划和人口控制等,以减少碳排放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
1.能源效率提升:家庭、企业和政府单位可以通过更换高效节能设备、改善建筑节能和制订能源使用计划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2.低碳能源开发:丰富多样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3.改善交通状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改善道路状况和车辆技术水平,也可以减少交通引起的碳排放量。
同时鼓励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4.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规划住宅和公共建筑,节约土地和资源,并通过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
5.人口控制:通过生育政策、提高妇女教育水平等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和碳排放量。
三、政策层面应对碳排放问题除了以上技术和措施,各国政府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
1.碳税:通过加征碳税等方式,引导企业和民众减少碳排放行为,鼓励更多的低碳节能生产和消费方式。
2.政策激励:政府可以通过金融补贴、税收优惠、减免贷款利率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和民众参与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3.推广新能源:政府可以出资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鼓励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各国相关部门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点、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点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策略,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碳排放减少:低碳城市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碳排放,降低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低碳城市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环境质量改善:低碳城市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经济发展可持续: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建设低碳城市是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密度的有效途径。
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低碳城市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再次,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低碳城市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分析1. 国外低碳城市案例分析(1)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通过推广自行车出行、采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成功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开始探索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
低碳城市建设意味着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并介绍几个国内外成功案例。
一、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和科学设计,通过空间的优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分区,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减少人们的通勤需求和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
同时,科学设置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发展可持续交通:低碳城市的交通系统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导,鼓励步行和骑行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率,以提高市民使用公交系统的积极性。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城市规划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使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 推广循环经济:城市规划应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碳排放。
二、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1. 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低碳城市的典范,新加坡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可持续发展。
该国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并鼓励居民节能减排,使得碳排放持续下降。
2. 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是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城市,其低碳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城市规划中,斯德哥尔摩注重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绿色住宅和办公场所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3. 中国杭州:杭州是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一。
该市通过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和自行车共享系统,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性。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发展成为了各国争相探索的方向。
在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等方面。
一、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土地利用、建筑密度和功能分区等方面。
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关键。
低碳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城市空间,避免过度扩张和土地浪费。
其次,建筑密度的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环。
高密度城市能够减少人口流动,降低交通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
最后,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也能够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合理划分,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二、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交通规划。
首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关键。
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其次,鼓励步行和骑行也是重要的策略。
通过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可以减少短途出行的汽车使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电动车等也是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建筑设计。
首先,建筑的能源效率是关键。
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结构、提高保温性能等措施,可以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策略。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地热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也是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四、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能源供应、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首先,推广清洁能源是关键。
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互交织,发展低碳城市成为遏制全球变暖的首要选择。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时期。
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研究团队的下述研究工作指出,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高度密集区,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城市化过程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来源,低碳城市规划将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技术。
碳排放与城市化:低碳城市规划将减少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和持续升温将导致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危机,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早在18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凡特·阿列纽斯(Svante Arrhenius )就预测:化石燃料燃烧增加大气中CO2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过去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C,与此同时,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大气CO2当量浓度增加了约60%左右。
不言而喻,要控制大气中CO2浓度,首要的是弄清大气CO2的产生机制。
事实上,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都向大气排放CO2,例如植物生长过程和能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他们测量的CO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1 CO2排放与人类活动作用1.1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1。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WMO-GAW)全球温室气体监测网络(Global Greenhouse Gas Monitoring Network)认为:自工业化以来,CO2、CH4、N2O以及CFC-11、CFC-12等5种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达到了97%(表1)。
表 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WMO-GAW监测的全球温室气体趋势 CO2(ppm) CH4(ppb)N2O(ppb)全球平均温度升高(˚C)极值 38522007年383.1 1789 320.9 0.742006年381.2 1783 320.11998年381.1 1786.3 320.13 0.4工业化前280 700 270 0.0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08年第17期第11页。
1叶笃正,2009,全球变化中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及大气中CO作用问题,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科技与社会2面临的挑战会议文集,第1页。
2 2008年10月31日出版的《开放大气科学杂志(Open Atmospheric Science Journal)》发表“大气CO2目标:人类社会的目标所在(Target Atmospheric CO2: Where Should Humanity Aim)?”一文认为:为了使地球保持与文明发展时期相似的状态,最佳的CO2浓度水平应该不超过350ppm,而不是以往的450 ppm。
目前已经达到385 ppm,而且每年以2 ppm的速率上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1.2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太阳活动强度变化、大气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态变化和海洋的作用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因素3。
首先,根据最近几万年来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太阳活动强度变化是造成十年、百年和千年尺度气温波动的最为重要的因子4,但是这种活动强度变化人类对其无能为力。
其次,海洋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海洋吸热、环流调整等过程对全球气温变化起平衡作用,因此,不应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外在驱动因子。
第三是土地利用,第四是大气气溶胶浓度。
而后两者都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与近百年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有关,城市化过程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人类活动因素之一。
从社会发展过程看,在过去的200年间,由于工业革命导致大规模的化石燃料使用,全球CO2排放量和城市化水平一直保持同步增长趋势(图1)。
图1 全球温室气体量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发展轨迹比较资料来源:(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08年第17期第11页;(2)崔功豪等,《城市地理学》,江苏出版社,1992,P82。
(3)全球碳排放量来自国际能源署(IEA),排放量数据包括化石燃料、水泥生产和气体燃烧。
再从碳排放源头看,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
据统计,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
从最终使用(end use)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来源可以分为工业(industry)、居住(residence)和交通(transportation)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美国资料,来自建筑物排放的CO2约占39%,交通工具排放的CO2约占33%,工业排放的CO2约占28%5。
英国80%的化石燃料是由建筑和交通消耗的,城市是最大3丁仲礼,2008,试论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八大核心问题,CNC-WCRP、CNC-IGBP、CNC-IHDP、CNC-DIVERSITAS2008年联合学术大会交流材料。
4 Ruddiman,W. F.,2007. Earth’s Climate: Past and Future (2nd Edition). New York: Freeman W. H. & Company, pp388.的CO2排放者6。
目前人为CO2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交通运输、煅烧水泥、冶炼金属、取暖做饭等居家生活。
如果我们试图减少对CO2排放趋势估计的复杂性,便只需考虑三个变量:人口变化趋势、社会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
很显然,这三个变量与城市化过程交织一体,其结果将被导入另一个关于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的科学命题。
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与碳排放关系2.1 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全球CO2排放大国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49529.9亿元,城市人口从1.72 亿增加到 5.93亿,城市化水平也从17.92%增加到 44.94%。
中国也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总量也快速增加。
尽管我国CO2排放增长迅速,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的排放量是在历史累积排放少,特别是人均历史累积排放少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增长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弥补生存和发展差距的产物。
2.2 CO2排放与城市化地区相关联据曲建升等研究,2006年我国CO2排放总量呈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和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内蒙古—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一线(以环渤海区和长江三角洲为主)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排放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图2),而这些区域总体上是我国的城市密集区。
与我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照,分省区CO2排放密度与城市连绵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图3)。
图2 2006年中国分省区CO2排放密度图本图引自:曲建升、王琴、曾静静、张志强,我国CO2排放的区域分析,气候变化科学专辑,2008年第12期(总第12期)图9。
6普雷斯科特,2007,普雷斯科特在2007年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roundtable/roundmeeting07/200802/t20080226_149393.htm图 3 2003年中国城市连绵区分布图2.3 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趋势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到2020年人均GDP在2000年的水平上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目前的趋势预测,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继续推进城市化的情况。
国外一些机构也对我国碳排放量随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而增长的情况进行了评估,这些研究在反映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发展模式方面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些国外的研究有:2008年澳大利亚的加诺特(Ross Garnaut)发表的《加诺特气候变化报告(Garnaut Climate Change Review)》指出,自2000年以来,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化石燃料来源的CO2排放量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7,其中排放增加量的2/3来自中国。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8在200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到2025年,将有大约10亿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中国将出现219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24座5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
中国城市GDP的比例也将由2007年的75%增加到2020年的90%左右;到2020年,我国的CO2排放量还将比2005年增长60%以上。
3 结论很显然,我们需要改变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低碳”城市模式来化解由于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高碳”城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风险。
要发展理想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是必然的关键技术。
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尚不足以解决减少CO2排7 Garnaut, Ross, 2008.The Garnaut Climate Change Review: Final Report. Cambridge Univ ersity Press.8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China's Urban Billion. 4th annual conference. New Delhi. November 21, 2008.放问题,还需要以更加多元的标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规划将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技术。
(清华大学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