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课后作业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课后作业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课后作业

绪论(课后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答: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政策过程,探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政策科学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政策科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一,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其二,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其三,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

其四,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答:

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第一种范式是沿着拉斯韦尔所规定的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的统一社会科学的政策研究科学方向前进;第二种范式是吸收了拉斯韦尔的有关政策科学的思想,致力于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的政策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合流构成了当代美国政策科学运动,从政策科学到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发展演变的重要体现。政策科学记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

3.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学途径与经济学途径的内容与作用。

答:

要点一:根据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一,阐述其研究途径的多样性。

公共政策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既可以从不同学科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又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政策,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研究途径。其中,政治学研究途径和经济学研究途径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要点二:简要介绍两种基本范式

政治学研究途径主要是从政治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政策。托马斯、安德森等均对其进行了阐述,根据陈振明的《公共政策分析》主要划分为五种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2)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3)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4)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按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精英做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精英提出并加以执行,而非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

(5)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

作用:根据美国政策学家那格尔《政治科学与公共政策》中对政治学对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可以看出:

(1)关心政治可行性,即可以提出更能被采纳的政策建议;

(2)关心行政可行性,以便政策能更好的被执行;

(3)关心某些被经济学家和其他政策分析者所忽视了的价值因素;

(4)强调某些主题,如政府体制改革、国际关系和公民的自由等。

经济学研究途径主要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当代政策分析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途径是: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新政治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理论。①政府有责任纠正市场失灵。②政府必须首先确定是否市场失灵正在引起社会问题。

(2)公共选择理论: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3)新制度主义: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个人的偏好、能力和基本的认同以这些体制结构作为条件;历史发展是路径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使限制了未来的可能性;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的制度性能的函数。

作用:

(1)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量化形式和形式化程度最高的学科,为政策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成熟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参考;

(2)公共政策一般都具有经济的方面,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选择的分析者是必不可少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学家的一系列分析政策过程的工具和提供分析问题的视野或框架,提供了研究公共政策的途径。

4.试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答:

(1)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策科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科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分支。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行为及政治过程,而这种行为与过程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政策过程,即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等。政策制定是一种政治事务,而政治过程是政策科学的一个方面或维度。可见,政策科学与政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部分。

(2)政策科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政策科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经济学和政策科学的研究有重合或一致之处。

二者的区别:经济学研究如何扩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使其经济能力达到最大,而政策科学研究如何最佳地利用这些经济能力,以达到社会效益最优。

二者的联系:一方面,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选择对经济学的各种理论的发展是必要的且有用的;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一般都具有经济的方面,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选择的分析者是必不可少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学家的一系列分析政策过程的工具和提供分析问题的视野或框架,提供了研究公共政策的途径。经济学途径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5.结合案例,论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研究政策科学的现实意义。

答:

一、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性

朝东

决策,即决定策略,在政策科学中体现为“制定政策”。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而政策制定便是政策过程首要环节。政策制定的不同情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而最终体现政策制定主体(即政府)的初衷。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是基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人民的福祉,而归根结底是从人民出发并落脚于人民的。因此,如何做出适宜的决策?关键是看政策制定过程是否始终围绕人民的利益出发考量。为人民做好决策,便应该考虑决策的合法、合理、合情。

如何做“合法”的决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人民的意志,决定着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制定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因此,政府应该根据人大颁布的法律来依法行政,而政府的一切行为(决策)都应该在宪法及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政府就存在违法的行为,这便是凌驾于人民的意志之上,让人民民主专政演变成了以政府及个别团体的专制。因此,政府应该依法决策,政府根据宪法及法律要求及允许的范围代为行使国家权力,这便包括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

如何做“合理”的决策?合理,即合乎道理或事理,这是追求规律、原则及秩序的一种体现。法治社会出现以前的社会维护及是非判断主要依据“理”,而伴随法律出现及科学发展,合法成为政府治理国家及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与准则,“理”成为其代为行使权力的重要方法与工具,时代表现为科学之理。科学为政府行政提供了主要的方法论支撑,这也是政策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强烈愿望和实际需要。因此,政府应该科学决策,政府要避免主观判断、拍脑袋决定等违背科学执政的情况,尊重科学、用好科学、发展科学,通过科学决策乃至科学行政等,有效实现决策者的预期,最终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如何做“合情”的决策?自古有“法不容情”,主要体现法律的原则性与强制性。然而,法与情并不矛盾,法律是国家意志即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人民的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民的情感,人的认识及行为均可理解为是一种情感或源自人的情感。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合法主要突出的是“全体性”和“整体性”的意志,尽管全体可以代表个体,但是并不强调个体的意志。民主,也是全体人民的民主,但更侧重于突出个体的意志。法律体现全体的意志,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民主体现个体的情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他能体现人民个体的情感。因此,政府应该民主决策,这便要求政府考虑人民的情感来代为行使国家权力,任何决策都应该体现个体的情感。

基于以上关于“合法、合理、合情”决策,即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阐述,认为“葛洲坝工程决策及其实施的曲折历程”案例中并未体现“三合原则”。

首先,不合法,即违背法律。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70年10月我到阿尔巴尼亚出访两个月,走前葛洲坝工程不要说完整的设计,连正式报告还没写呢,回来却已一炮开工了。”作为该工程的直管部门未写正式报告,却按照一个规划性文件执行,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没有经过人大审议,而是由政府直接执行;其二,呈送人大而不负责任的以走过场的方式审议通过。前者,属于直接违背法律原则;后者,属于间接违背法律原则,主要体现为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代表或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走过场”便是忽视人民的意志。(第一点只是一种假设,假设“政府(包括国务院)没有直接决策重

大事项的权利”基础上的思考。)

其次,不合情,即违背民主。其一,当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知晓此事前,该决策已经开始执行,跨过部门主管由上级直接决策此乃一不民主;其二,“长办”的大多数高级工程师有职无权,即该决策从制定到执行实际上剥夺了专业人员民主参与,此乃二不民主。违背民主,使得部门主管不知情,专业人员无力使,最终只能导致该工程的失败。

最后,不合理,即违背科学。其一,违背科学用人,该工程项目交由武汉军区、湖北革委主持,武汉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等没有搞过水利的外行担任指挥部的各个主要领导职务,而让水利专家们有职无权,这是严重的用人问题。其二,违背科学管理,该工程项目按照指挥部的团队建制,团、连长等,施工也不按基建规程办事,设计人员只绘图,不签名等等,使得施工及组织管理一片混乱。其三,违背科学设计,这是该项目最终失败的关键,若干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便采取“边施工,边勘测,边设计”的错误思路,导致诸多问题束缚项目的顺利实施,导致“质量差、进度慢、浪费大”。

因此,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政府做好决策至关重要,每一环都影响着决策的质量,环环相扣,保障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顺利开展。

二、论研究政策科学的现实意义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政策过程,探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等。这里结合本案例来探讨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未研究政策科学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用政策科学理论指导决策实践,避免错误决策带来的严重损失甚至危害。“葛洲坝工程决策及其实施的曲折历程”归根结底是缺乏系统的政策科学研究支撑,才使得“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出现,同时也为该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研究政策科学有助于决策的实事求是,任何政策的制定一定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案例中盲目开工、草率设计、用人不当等均集中体现了决策违背实际情况,并未根据长江该流域的实际情况来决策。因此,研究政策科学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决策方略。

其次,研究政策科学有助于决策的系统化,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应是独立的,而应具有整体性、全局性。案例中盲目开工依据的规划性文件便缺乏系统性考虑,并未正确定位葛洲坝水利工程的目的,即缺乏对其与三峡工程建设的关系,这便是使得原计划的实施屡屡受挫,难以前行,修正后的决策便是充分考虑了该工程前后左右所涉及的相关项目,这便体现了决策的系统性。因此,研究政策科学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化、可持续的决策方略。

此外,在该案例中还体现了正确决策能够避免误判带来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与破坏,同时也能保障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案例中便可避免水利专家坐冷板凳,军队领导充当“假指挥”。

政策科学作业一答案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答:政策的本质包括: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2、政策服务于社会阶级的发展; 3、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政策的功能包括: 1、导向功能;策引导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 的方向发展。 2、控制功能;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或是为了预防特定社会问题的 发生;政策制定者在政策上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予以鼓励,对不希望发生 的行为予以惩罚,从而达到对社会的控制。 3、协调功能;各种利益关系:社会政治组织(如各党派、各社会体)之间 的关系,各种政治权力关系(如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各种经济关系(如生产与消费,消费与积累,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各经济法人之间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 4、象征功能;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 作用。仅仅在于影响公众的看法、观念或思想意识。 3、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答:官方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如下: (1)立法机关 A: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他们通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B: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是我国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2)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代,行政权力扩张,出现了“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的时代,行政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了。A: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政府的效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B:在我

华师在线科学教育作业答案doc资料

1.第1题 通常说的“公平实验”指的是()。 A.改变实验的条件,保持实验的结果相同 B.不改变实验中的任何变量 C.在实验中一次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来观察实验的结果 D.在实验中同时改变多个变量,观察实验的结果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发现式科学教育观主要受到哪一位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的影响? A.维果茨基 B.杜威 C.皮亚杰 D.罗杰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引导—探究—发现”模式所渗透的教育思想是谁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A.杜威 B.布鲁纳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被认为指导我国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是()。 A.结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唯物主义理论 答案:B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来看,探究的基础是()。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获得证据 D.推理判断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一位厨师煲汤之后会先行品尝,调整汤的咸淡,直至满意时才会端给顾客享用。这个过程属于哪种评价类型?()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相对评价 D.绝对评价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湿度对面包上霉菌繁殖的影响”实验中,因变量是()。 A.温度 B.霉变情况 C.湿度 D.面包体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其他生物竞争”。这个核心概念属于哪个领域?() A.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1. Determine the Miller indices for the plane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unit cell: A:(2 1 -1) B:(0 2 -1) 2. Show that the atomic packing factor for HCP is 0.74. Solution: This problem calls for a demonstration that the APF for HCP is 0.74. Again, the APF is just the total sphere-unit cell volume ratio. For HCP, there are the equivalent of six spheres per unit cell, and thus Now, the unit cell volume is just the product of the base area times the cell height, c. This base area is just three times the area of the parallelepiped ACDE shown below.

The area of ACDE is just the length of CD times the height BC. But CD is just a or 2R, and 3. For both FCC and BCC crystal structures, the Burgers vector b may be expressed as

17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1. 现代西方政治体制多以( )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 (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 (C) 君主识 (D) 内阁制
[参考答案:B] 分值:5
2.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 说明了社会问题的 ( ) (A) 渐进性 (B) 重要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参考答案:D] 分值:5
3. (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 政策条件 (B) 政策环境 (C) 政策主体 (D) 政策客体
[参考答案:B] 分值:5
4.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 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 ) (A) 阶断性 (B) 政治性 (C) 权威性 (D) 普遍性 [参考答案:B] 分值:5
5.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 ) (A) 总统决策 (B) 国会立法 (C) 执政党政策 (D) 司法命令
[参考答案:B] 分值:5

6. 20 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 ( ) (A) 亚当·斯密 (B) 马歇尔 (C) 凯恩斯 (D) 马克思
[参考答案:B] 分值:5
7.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 (A) 托马斯?戴伊 (B) 威尔逊 (C) 拉斯维尔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C] 分值:5
8. 政策评估应该以( )为核心。 (A) 政策方案 (B) 政策过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效果
[参考答案:D] 分值:5
9.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 ) (A) 威尔逊 (B) 拉斯维尔 (C) 托马斯·戴伊 (D) 理查德·罗斯
[参考答案:A] 分值:5
10.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 ) (A) 兼听原则 (B) 谨慎原则 (C) 效益原则 (D) 客观原则
[参考答案:A] 分值: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答案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二、1.幼稚园的自然2.以季节为主线3、科学、能力方法4、科学性5、2049计划 6、年龄阶段目标7家庭中8启蒙性9科学10识字教育 三、1、C(布鲁纳) 2、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3、B (墨子) 4、B(同治) 5、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四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因其是有关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因此就被命名为科学经验。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概括的结果。 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紧密联系。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内涵的获得。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主要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科学性:指所选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 (2)启蒙性: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即能够理解和接受。(3)系统性: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 (4)时代性:指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5)地方性: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6)季节性: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原则: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季节性原则: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五、设计题 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 答:活动名称:认识温度计(大班) 目标:1、认识温度计,知道其用途,能看懂温度计。2、感知科技人物品的奇妙,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准备:1、经验准备:(1)幼儿认识数字。(2)经常和幼儿谈论“今天几度”这个话题。(3)部分幼儿在活动区里观察过温度计和体温计。2、物份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的温度计和体温计。(2)墙上有幼儿对每天温度的记录。(3)记录纸,笔,大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 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温度计并了解其用途。参考提问:(1)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名字?(2)温度计上有什么?这些长一点和短一点的横线表示什么意思?(3)这些数字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幼儿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和交流。参考提问:(1)今天气温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朋友都来测一测,把测得的温度记录在纸上。(2)你们互相看看,记录的温度一样,如果不一样找找原因,为什么不一样。

中南大学《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A) 政策 均衡 (B) 政策 终结 (C) 政策 持续 (D) 政策 调整 参考答案: () 2.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就体现为不同的权力主体。除立法、司法 机关之外,还包括()。 (A) 利益 群体 (B) 压力 集团 (C) 社会 团体 (D) 行政 机关 参考答案: (D) 3.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外脑 (B) 助手 (C) 参谋 (D) 秘书 参考答案: (A) 4.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 政策 制定 (B) 政策 宣传 (C) 政策 延续 (D) 政策 评估 参考答案: () 5.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 伙 伴 (B) 被统治 者 (C) 被管理 者 (D) 对立 者 参考答案: (A)

6.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基本要素个数是()。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参考答案: (C) 7. 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必须注意()。 (A) 互相 协调 (B) 互相 补充 (C) 互相 排斥 (D) 互相 一致 参考答案: (C) 8.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开始的环节是()。 (A) 反映 (B) 服从 (C) 深入 (D) 响应 参考答案: (B)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 合议制 (B) 合议、三权分立制 (C) 规民主集中制 (D) 合议、民主集中 参考答案: (D) 10.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A) 共识 (B) 选择 (C) 理解 (D) 互动 参考答案: (A)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

查看文本 习题 一、名词解释 金属键; 结构起伏; 固溶体; 枝晶偏析; 奥氏体; 加工硬化; 离异共晶; 成分过冷; 热加工; 反应扩散 二、画图 1在简单立方晶胞中绘出()、(210)晶面及[、[210]晶向。 2结合Fe-Fe3C相图,分别画出纯铁经930℃和800℃渗碳后,试棒的成分-距离曲线示意图。 3如下图所示,将一锲形铜片置于间距恒定的两轧辊间轧制。试画出轧制后铜片经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沿片长方向变化的示意图。 4画出简单立方晶体中(100)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与(001)面上柏氏矢量为[010]的刃型位错交割前后的示意图。 5画图说明成分过冷的形成。 三、Fe-Fe3C相图分析 1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 2指出在ECF和PSK水平线上发生何种反应并写出反应式。 3计算相图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可能的最大含量。 四、简答题 1已知某铁碳合金,其组成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铁素体占82%,试求该合金的含碳量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2什么是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三者的滑移线各有什么特征,如何解释?。 3设原子为刚球,在原子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试计算g-Fe转变为a-Fe时的体积膨胀率;如果测得910℃时g-Fe和a-Fe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3633nm和0.2892nm,试计算g-Fe转变为a-Fe的真实膨胀率。 4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有何异同? 5可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有一个?为什么? 五、论述题 τC 结合右图所示的τC(晶体强度)—ρ位错密度 关系曲线,分析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及其机制。 晶须 冷塑变 六、拓展题 1 画出一个刃型位错环及其与柏士矢量的关系。 2用金相方法如何鉴别滑移和孪生变形? 3 固态相变为何易于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4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225)晶面上的原子排列图。 综合题一:材料的结构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和材料科学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碳原子易进入a-铁,还是b-铁,如何解释? 7 研究晶体缺陷有何意义? 8 点缺陷主要有几种?为何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的缺陷?

电子科大18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 (单选题) 1: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 A: 社会期望 B: 其它地区、其他人 C: 社会需要 D: 社会供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 A: 全体社会成员 B: 一部分社会成员 C: 极少数人 D: 统治阶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政策终结是一种() A: 自然现象 B: 人的无意识行为 C: 人的主动性行为 D: 过时行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在现代社会对政策制定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被视为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第四种权力”之称的是() A: 政府 B: 公民 C: 大众传媒 D: 政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 A: 人口爆炸 B: 老龄化现象 C: 各种不平等现象 D: 种族歧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 A: 系统性 B: 渐进性 C: 客观性 D: 重要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 A: 经济人假设 B: 理性人假设 C: 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纳。() A: 凯恩斯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后现代主义 D: 科学主义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 威尔逊 B: 托马斯·戴伊 C: 拉斯维尔 D: 理查德·罗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 A: 效益原则 B: 谨慎原则 C: 客观原则 D: 兼听原则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事实前提的主要特点是()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可检验性 D: 不可检验性 E: 变动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 A: 公民个人的作用 B: 利益集团的作用 C: 政治领袖的作用 D: 政府体制的作用 E: 大众传媒的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分辨模型有效性的原则有() A: 排列并简化现实 B: 符合社会现实 C: 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D: 指导调查与研究 E: 提出一定的解释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明显的特征是() A: 合法性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作业

复习要点一: 1.科学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态度。 2.幼儿应掌握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操作、表达、交流。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 4.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 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制作法、展示法、游戏法、讨论法。 6.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科学经验。 复习要点二: 1.“能根据指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是.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能按自己规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了解常见科技产品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4.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5.“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是中班目标。 6.“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大班目标。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的食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α-Fe、Mg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A,求Cu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3Cu的原子数。 7. 已知Al相对原子质量Ar(Al)=,原子半径γ=,求Al晶体的密度。 8 bcc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bcc转变为fcc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14. 在立方晶系中的一个晶胞内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15 在六方晶系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16.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内同时画出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17. 在1000℃,有W C为%的碳溶于fcc铁的固溶体,求100个单位晶胞中有多少个碳原子(已知:Ar(Fe)=,Ar(C)=) 18. r-Fe在略高于912℃时点阵常数a=,α-Fe在略低于912℃时a=,求:(1)上述温度时γ-Fe和α-Fe的原子半径R;(2)γ-Fe→α-Fe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3)设γ-Fe→α-Fe转变时原子半径不发生变化,求此转变时的体积变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一、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1、公共政策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2、公共政策发挥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变。 3、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的结果来衡量,可以有正导向功能,也可以有负导向功能。 (二)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1、公共政策调控功能的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是这种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之所以需要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二是这种调控的可能性,社会之所以能够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乃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序的、按比例的过程。

2、公共政策的调控活动也有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公共政策还可以分为平衡调控和非平衡调控两种方式;就调控结果来说,则有积极调控与消极调控两类。 (三)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1、一般来说,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 2、能从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二是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三是在社会中成为大多数者的公众。二、举例说明如何科学地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 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或者不执行这些程序,并且在公共政策成熟的基础上,把调查程序、决策程序、执行程序、评估程序等这些合理的程序变成制度和法律。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举例 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暂缓实施了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内容的规定。这个通知,就是舆论针对“新国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 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 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3、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B )。 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 4、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B )年间。 A、乾隆 B、同治C、嘉庆D、光绪 5、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C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东财《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随机)1答案

东财《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二(随机)-0029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____是价值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延伸。 A.实证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正确答案:C 2.无论政策数量是多是少,都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 A.非随机试验法 B.抽样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随机试验法 正确答案:C 3.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最容易达成的是()。 A.机构的终结 B.功能的终结 C.政策本身的终结 D.项目的终结 正确答案:D 4.根据政策方案的____,可将政策方案分为机械式方案、分析式方案和创造性方案。 A.内容 B.作用的时间 C.优劣 D.获得方式 正确答案:D 5.____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和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A.政策监控 B.政策监督 C.政策控制 D.政策调整 正确答案:C

6.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物质准备 D.政策实验 正确答案:A 7.____是指政策研究制定人员就政策问题的产生、发展、演变所进行的研究。 A.政策问题的提出 B.政策问题的判定 C.政策问题的筛选 D.政策问题分析 正确答案:D 8.以下不属于委员会制的优点的是()。 A.集思广益 B.考虑周密 C.决策迅速 D.分工合作 正确答案:C 9.政策最后的最后一个阶段为____。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正确答案:C 10.____提出了有关政策评估的一般定律。 A.贝塔朗菲 B.克朗 C.威尔逊 D.基恩 正确答案:C 11.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的是()。 A.拉斯韦尔 B.戴伊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习题与解答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 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 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 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 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 (b)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 种价离子,其中: (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 (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 (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 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参见2-5题解答。1:1和2:1 (b)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 及实例如下: (1)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2)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3)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4)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O2-半径为0.140nm,计算MgO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 分得分:4 2.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 分得分:4 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 政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政策学 D. 政策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4.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得分:4 5.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满分:4 分得分:4 6.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满分:4 分得分:4 7.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 分得分:4 8.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政策评估 B. 政策变通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执行 满分:4 分得分:4 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满分:4 分得分:4 10.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 人的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符号类比 D. 幻想类比 满分:4 分得分:4 2.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 分得分:4 3.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得分:4 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 分得分:4 5. 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A. 外在创始型 B. 参与型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作业含答案

作业1(绪论——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 P002 2、学前儿童 P003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P003 4、最近发展区 P010 5、完整儿童 P021 二、填空 1、科学的三个内涵是指科学是知识体系、是过程、是态度。 2、科学知识的特点是真理性、经验性、可重复性。 3、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言、音乐、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身体动觉智力、内省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然智力。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张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社会即学校。 5、无意注意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定向探究反射。 6、3-6岁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下方向,然后是对水平面的两对方向,即前后、左右。 7、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四个环节:观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和表达交流。 三、问答题 1、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P003 2、皮亚杰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P008 3、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启示是什么? P014-015 4、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P024 5、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情感和态度,要注重哪些方面? P028 作业2(第三章——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P052 2、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P060 二、填空 1、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是论理的组织法和心理的组织法。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是导入、进行、结束、延伸。 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的分类为演示探究类、引导探究类和验证探究类。 4、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为生理价值、心理价值、智力价值、道德价值和美育价值 三、问答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P035-036 2、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042-046 3、如何有效的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P049-051 4、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有什么? P053 5、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P068-069 6、教幼儿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有哪些要求? P106 7、怎样教幼儿学习“等分”? P097 8、如何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辨别时间? P116-117 四、设计题 1、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应如何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P036-048 第二节、第三节 2、制定一份“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 P109 作业3 一、概念题: 1、区域活动: P119 2、自然角: P121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结晶学基础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类质同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晶系、晶胞、晶胞参数、空间点阵、米勒指数(晶面指数)、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离子极化、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反萤石结构、铁电效应、压电效应.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 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图2-1 MgO 晶体中不同晶面的氧离子排布示意图 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 )画出MgO (NaCl 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图; (b )计算这三个晶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 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 )(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 )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r a 220= (111)面:面排列密度= ()[] 907.032/2/2/34/222==?ππ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