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合集下载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1. 引言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词人,生活于宋代。

她以其深情、细腻的
作品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情感表达,并分析
其对当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2. 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
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包括她的家族出身、教育背景等。

这将有助
于理解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3. 女性意识在李清照作品中的体现
接着,我们将分析李清照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她经常探讨妇女在家庭
中角色扮演、自我认知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当时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约束。

4. 情感表达与内心世界揭示
注意到李清照作品的情感表达,她对爱情、失意和离别的描绘情感深远。

这些
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我们将探讨她是如何通过词汇、修辞手法等方式来表达她复杂的情感,进而影响读者。

5. 李清照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李清照作品对当时妇女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她的诗词不仅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还激发了妇女争取自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思考。

通过对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题以及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古代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女性角色与思想观念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当今社会推动男女平等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词作风格柔美清丽,富有女性特点,尤以爱情词为佳。

但她一生的情感历程并不顺利,在情感上有过皈依的经历,也有过遗憾的爱情。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探究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李清照于广陵出生,九岁时随父搬至金陵,少年时期颇有文学修养,精晓音律,善于吟咏。

十七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结婚后关系融洽,相亲相爱,深情地相拥着度过了相连的短暂光阴,因此她笔下的爱情词大多写的是赵明诚的闺情。

《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初,我被人误会,芳心已令愁绪,难似当年,越溪红杏,更长少女泪”,便是写赵明诚即将出征之前,李清照在桃花溪畔相会的场景,极富感情色彩。

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

赵明诚被红巾军杀害,李清照的生命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她独自居住寂静的庐山,开始自我静思。

《如梦令》中的“但居庐山,不闻渔唱,闻道龙标过五岳;那知我心,是白云苍狗,依旧思量旧闺阁。

”便是她思念故人的表现。

这首词的蕴含深邃,极具内涵。

这时的李清照,感情上非常孤独,渐渐地,她被佛教吸引,皈依佛门。

她在信仰中得到了安慰,以及对于生死轮回的思考,逐渐意识到人世间的所有快乐都是短暂的,而苦难更是无处不在。

这将她笔下的爱情词提高到了一个更为宏阔的境界上,曲折的人生经历,让她的情感变得更加的细腻而丰富。

晚年时,李清照离开佛门,回归尘世,在承德任职期间,结识了同样是官员的张先,两人在思想和文学上交融,很快陷入爱河,肆意张扬感情。

他们情感的交织,一度困扰了李清照,写下《声声慢》中的“深院静,无人见,花自飘零水自流;念长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思遥,人归落雁,思发在花前。

”这首词记录了情人的告别之后,李清照之心下落的孤寂。

虽然两人之间的感情没有得到成功的滋育,但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却更加的明了人世间爱情的无常和残酷。

总之, 李清照作为文学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的爱情经历和感情历程影响到了她成为著名的词作家。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

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女词人的文学力李清照,北宋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

她以才情出众、词艺精湛而闻名,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爱情、婚姻和自我身份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作品入手,探讨她的女性意识以及如何通过词语抒发情感,展示了一位女词人独特的文学力。

一、女性意识的形成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时期,封建礼教依然盛行,女性身份受到明确的限制。

然而,她并没有局限于传统角色的束缚,而是敢于表达自我。

她的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婚姻和自由的思考,展现了她独立思考的女性意识。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一句表达了女性对自由和逍遥的向往。

她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梦想和情感的自由。

这种个人追求的意识,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而李清照却毫不犹豫地将其写入词中,表达了她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质疑。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与深度表达,她通过词语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读者共鸣。

她的词作表现了她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一段描述了女主角与情人分离后的寂寞与思念。

“浓睡不消残酒”暗示着女主角一夜未眠,她用酒来麻痹自己无法忘却的情感。

随后,她询问夜晚守卷帘的人,希望能获得一些安慰与回应。

然而,人生如海棠花般依旧,令她感叹时光匆匆。

通过这一段描写,李清照巧妙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复与绵延,展示了一位女性的柔情与坚强。

三、情感与身份的交融李清照的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还涵盖了对自我身份的探索。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与束缚。

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一句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压抑。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是较为低下的,她们缺乏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李清照的抒情词体会女性内心情感世界的构成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李清照的抒情词体会女性内心情感世界的构成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李清照的抒情词体会女性内心情感世界的构成摘要:李清照,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女词人,以封建时代女性少有的卓越才情和不同于男性词人的独特眼光,同时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与体验,在词中展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生活尤其是情感和心灵上的喜怒哀乐,使女性第一次成为了有血有肉、有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的人。

本文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她描写的抒情词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展现少年、中年和晚年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

关键词: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妇一、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李清照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曾受到当代文豪苏轼的赏识,被其赞为“后思学士”之一。

由此可见,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养和文化熏陶,家境的富足和生活氛围的宽松都为她早期的词作奠定了一种轻松、愉悦、天真烂漫的基调,在其中体现出的是对未来和爱情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点绛唇》是李清照早年所作的词。

词的上阕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词人着重刻画了一个身材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刚跳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慵整”这些词恰恰表明了少女那些不拘小节的行为,这一点正好说明了少女还没有经历过封建礼教地约束,她还处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时代。

下阕道:“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连袜子和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不小心滑落了。

主人公虽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可能还未接受完整的“礼”的教育,但从小必定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因此当突然之间见到一个陌生人时,生理和心理的本能促使她不得不遵守“礼”。

当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躲进屋里去,恰似白诗中提及的那位“半遮面”的琵琶女,少女以门作掩护,却又不敢正眼瞧,偏要装作轻嗅青梅的模样,心思却早放在了陌生人身上。

李清照在词中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2)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2)

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及女性的情感和笔触,向我们描绘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她的词无论是写少女时代的青春洋溢、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时期的闲适生活、伉俪情深、相思幽怨,亦或是老妇的凄苦境遇、忧国伤时,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作中展现的丰富的女性情感世界,精湛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的凄美多情和凄冷悲情两方面,以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关键词:李清照 女性情感世界 少女时代 少妇时代 嫠妇时代 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思想情操、品格为研究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她以其丰富渊博的才能征服了世人,为女性在文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李清照开辟的女性情感审美领域中,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阳刚美融为一体,为人们展示了古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欢乐、痛苦和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她的词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产生的相思忧愁,多数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其作品主要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李清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其个人经历是吻合的,少女时代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少妇时代的甜蜜闲适、新婚惨别的相思忧愁;嫠妇时代的孤寂悲凉忧国伤时都是其真实生活的映射。 一、天真烂漫美丽多情的少女时代 1、青春洋溢,单纯懵懂、无忧无虑的少女感怀 2、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深厚的文学修养。父母对对其开明的教育方式,使李清照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闲适安逸。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对社会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直抒胸臆写出真情实感,把自己豪爽旷达热烈多情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在她的词《点绛唇》,摘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望 却把青梅嗅。词人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清新明快的语调,通过自己少女生活特有的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纯情萌动的少女形象。以为薄汗透衣,尽兴“蹴罢秋千”朝气蓬勃少女在“见有人来”“和羞走”的慌乱逃避中来不及穿鞋就穿着袜子往里走,头上的金钗冷不防的也滑脱了,还要“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初涉爱情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把一个单纯懵懂、天真活泼、娇倦自适、狡黠顽皮、在封建礼教浸染下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让人强烈感受到真实与感动。这正是少女时代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李清照真实写照。 3、多愁善感的闺愁情思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华的增长,李清照已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春年华。那缕缕的情思已悄悄潜入了少女的心扉。李清照在《浣溪沙》中已浅露自己淡淡的闺愁,摘要: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秋雨湿秋千。这首词描写了寒食时节春风和煦春意盎然的美景,词人不是像其他少女一样走出闺房、踏青觅胜、玩斗百草的游戏,而是无心整饰、独守闺房、凝视残烟,词人感到江梅凋谢、柳絮飘飞、春色已尽,伤春惜红之感以及由梅想得到自己年华易逝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神态便跃然纸上。寥寥数笔,通过室外春色盎然、逗人怡游与室内的残烟缕缕、孤寂感伤相对比把妙龄少女多情的内心新世界与娇慵独处的情态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来了。 二、伉俪情深、孤寂相思的少妇情怀 1、甜蜜闲适、情真意浓的夫妻生活 李清照18岁嫁给同样出生于官宦世家赵明诚,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文学修养上情投意合,经常一起整理古籍、唱和诗歌搜集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生活十分幸福。在她婚后前期其诗作多描写闺房呢意、伉俪相娱的主题,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感情的流程。她笔下的思妇形象更多是自我的体现,内心世界丰富而美好。如她的《减字木兰花》摘要: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上片把春花比作一位略施脂粉、面挂晓露的少女,赋予春花鲜活的生命力,下片写+自己满意的评价。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以此博得丈夫对自己深切的爱。此中的

从李清照词作中感受她的情感世界

从李清照词作中感受她的情感世界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年6月 85从李清照词作中感受她的情感世界张 丽中共五常市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200摘要: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

她所作的词主要内容是以真情实感为基础,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本文探讨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状态中词作表现出来的女性心理,她的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有着她的魂,她的美,她的性灵,她独特的女性情思。

关键词:天真活泼;相思离愁;凄惨;愁苦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14-0085-01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她的词在不同的时期所表达的感情亦不同,少女时期倾诉的感情是真挚、天真活泼的,少妇时期所表达的情感多是相思离愁之苦,而到了孀妇时期的李清照所表达的感情多是凄惨、愁苦的心境。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的词作所表达的不同情感:1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表达的情感是天真活泼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明,酷爱读书,进而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词作中多表达的是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比如《如梦令》就是李清照以其特有的方式把移动着的风景和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感受她的天真活泼。

词中这样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

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翩然而来。

她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的热情,无忧无虑的李清照。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品中充满了她的心情独白和情感抒发。

笔者在阅读李清照的词作品时,深刻感受到她的情感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乡愁等多种感情,下面从几篇典型的词作品入手,来分析李清照的情感。

首先看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中写到了李清照和她的情人的相处,情人不再前来,让李清照心中苦涩。

整首词情感委婉动人,写出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词开头就表达出“愁如何,春去也”的感慨,情感深挚且苦涩,充满了人生的抑郁。

中间提到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反映了她的思绪在回忆过往的美好时,总会不经意的被伤感所影响。

结尾处,“去时终须去,终须去”句显得强调,表达出李清照在爱情的面前,对于情感的无奈和绝望,这首词流露出的情感深处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其次是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和好友的离别之情,墨江的风景,也成为她内心情感的衬托。

李清照以醉心的态度去捕捉朋友留存所有的痕迹,以样样留馀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友情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内心的孤独之感。

这首词中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给人留下深深的感觉,令人更加肃穆的理解了她与友人、自然风光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勾勒出了不可或缺的亲密关系。

最后是一首以乡愁为题材的词:《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对于离开家乡、陌生环境下的酸楚苦涩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她深知离故国之乡、远离亲人亲友难免会有些许失落,但却意识到她只能坚实的向前,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人间。

这样的情感直抵灵魂深处,更加晓畅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

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虽离故乡远离亲人,但是她对于生活的细腻洞悉教人生有所感悟,使人心生由衷的感触。

总的来说,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所给人的情感印象是深沉、缥缈、纯洁的,她通过笔端所描绘的人物命运,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世界。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在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情厚意的作品而闻名。

她的诗歌充满了浓烈的女性情感,同时展现了自我表达的力量。

通过对李清照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们在文学中的自我表达。

一、李清照的爱情诗:表达深情厚意李清照的爱情诗是她诗歌创作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她以纤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情场景。

例如,在《如梦令》中,李清照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深爱之人的思恋之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中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李清照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唯美动人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二、李清照的怀古抒怀诗:温婉而富有力量除了爱情诗之外,李清照的诗集中还有很多怀古抒怀的作品。

这些作品流露出她对古代人物和历史的尊敬和追忆,并赋予了现实的意义。

例如,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如梦”意味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通过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李清照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命运的疑惑。

她的怀古抒怀诗温婉而富有力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三、李清照的自嘲诗:幽默与自我解嘲李清照的诗集中也有一些幽默而自嘲的作品。

通过自我解嘲,她展现了自己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渔家傲·秋思》中,李清照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虽然凄美,但是李清照却通过叙事的方式带给读者一种幽默感。

自我解嘲的诗作不仅让读者笑中带泪,也让人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四、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

然而,李清照通过她的诗作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
内容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以其独特女性视角,及女性的情感和笔触,向我们描绘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

她的词无论是写少女时代的青春洋溢、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时期的闲适生活、伉俪情深、相思幽怨,亦或是老妇的凄苦境遇、忧国伤时,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她的词作中展现的丰富的女性情感世界,精湛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的凄美多情和凄冷悲情两方面,以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情感世界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嫠妇时代
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思想情操、品格为研究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她以其丰富渊博的才能征服了世人,为女性在文学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在李清照开辟
的女性情感审美领域中,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阳刚美融为一体,为人们展示了古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欢乐、
痛苦和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

她的词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表现少
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产生的相思忧愁,多数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其
作品主要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李清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其个人经历是吻合的,少女时代的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少妇时代的甜蜜闲适、新婚惨别的相思忧愁;嫠妇时代的孤寂悲凉忧国伤时都是其真实生活的
映射。

一、天真烂漫美丽多情的少女时代
1、青春洋溢,单纯懵懂、无忧无虑的少女感怀
2、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
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深厚的文学修养。

父母对对其开明的教育方式,使李清照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闲适安逸。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对社会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又能直抒胸臆写出真情实感,把自己豪爽旷达热烈多情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

在她的词《点绛唇》,摘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望却把青梅嗅。

词人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清新明快的语调,通过自己少女生活特有的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纯情萌动的少女形象。

以为薄汗透衣,尽兴“蹴罢秋千”朝气蓬勃少女在“见有人来”“和羞走”的慌乱逃避中来不及穿鞋就穿着袜子往里走,头上的金钗冷不防的也滑脱了,还要“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初涉爱情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

把一个单纯懵懂、天真活泼、娇倦自适、狡黠顽皮、在封建礼教浸染下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

让人强烈感受到真实与感动。

这正是少女时代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的李清照真实写照。

3、多愁善感的闺愁情思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华的增长,李清照已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春年华。

那缕缕的情思已悄悄潜入了少女的心扉。

李清照在《浣溪沙》中已浅露自己淡淡的闺愁,摘要: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秋雨湿秋千。

这首词描写了寒食时节春风和煦春意盎然的美景,词人不是像其他少女一样走出闺房、踏青觅胜、玩斗百草的游戏,而是无心整饰、独守闺房、凝视残烟,词人感到江梅凋谢、柳絮飘飞、春色已尽,伤春惜红之感以及由梅想得到自己年华易逝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神态便跃然纸上。

寥寥数笔,通过室外春色盎然、逗人怡游与室内的残烟缕缕、孤寂感伤相对比把妙龄少女多情的内心新世界与娇慵独处的情态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来了。

二、伉俪情深、孤寂相思的少妇情怀
1、甜蜜闲适、情真意浓的夫妻生活
李清照18岁嫁给同样出生于官宦世家赵明诚,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文学修养上情投意合,经常一起整理
古籍、唱和诗歌搜集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生活十分幸福。

在她婚后前期其诗作多描写闺房呢意、伉俪
相娱的主题,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感情的流程。

她笔下的思妇形象更多是自我的
体现,内心世界丰富而美好。

如她的《减字木兰花》摘要: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
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上片把春花比作一位略施脂粉、面挂晓露的少女,赋
予春花鲜活的生命力,下片写+自己满意的评价。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以此博得丈夫对自己深切的爱。

此中的
少妇纯真坦率,娇嗔可爱、不失风情又懂得如何增添生活情趣。

体现了少妇超越封建女性的自尊自爱与大胆自信以及对美和爱情的追求。

她笔下的思妇既有女性特有的温婉、真挚、含蓄,又有一种坚韧自信的风度。

这种真实性、细腻性、新颖性使得大多数男性代言的闺思词相形见绌。

2、孤独寂寞、幽怨惆怅、相思离愁的别后生活
每一次的别离都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入词篇,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诉说自己独居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创作出许多离愁别恨的作品。

这种相思情感在《一剪梅》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摘要: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词的开头描写荷花残败竹席凉的萧瑟秋景,抒发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凉”的怅然之感,在“独上兰舟”时想到往昔与丈夫双双泛舟如今自己孤独一人,丈夫久盼不归、不禁愁情满怀。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他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李清照为自己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的消逝而伤怀。

也是他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诗人用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夫妻情笃爱深想思不能相见的无奈情绪流于笔端。

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

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少妇时代的李清照还创作出了许多写景咏物、姐妹离别的作品,这类作品情感也极其真挚。

三、孤寂寡欢、凄清落寞、感生忧时的嫠妇情怀
公元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而丈夫病死上任途中,南渡过程中夫妻半生搜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一连串的打击是李清照尝尽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

从此她便孤身一人过着辗转奔波的流亡生活,瓢泊中她深刻感受到国家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词人也在伤感离乱凄楚哀苦的心境中度过自己孤苦伶仃、孤独飘零的晚年。

最后于凄惨悲凉的境地中悄然去世,此时的李清照在词中更多的是写自己亡夫的悲伤、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恋、并且词中还包含了不少超出个人之外的对于国家命运和家乡故土关心思念及忧伤之情。

《临江仙》摘要: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词中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悲叹,还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恢复中原人之心情。

庭院深闲,江南地湿多雾无奈只能把窗儿关上,柳树梅花已发枝芽,给人一种伤春迟暮之感,用三个“深”字比兴,貌似写闺情,实则写国仇家恨。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词人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灭亡,又痛恨平生辛苦付诸东流,百感交集。

想到与爱人甜蜜时光难觅,不禁忧愁满怀。

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人的愁苦交织在一起。

营造出愁云惨雾多的悲凉氛围。

在《声声慢》摘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开篇用七个叠字描绘了国破家亡夫死这一特定时期的失落感、孤独感。

用淡酒、急风、过雁、梧桐、细雨这一系列悲凉意境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不是一个愁字能涵盖殆尽的,通篇是愁却没有道破,只是极力渲染这种悲凉气氛,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李清照后期之作不仅从个人孤苦飘零的生活,凄苦愁婉的心境,抒写个人身世之悲,反映现实的动荡离乱,而且对往昔诸多美好的回忆抒发乡思哀愁,表达爱国之情,寄寓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蕴含着孀居之苦、沦落之悲、亡国之恨的多样愁情是其后期词作的情感特征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从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的感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书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

女性作为抒情主体所展示的鲜活灵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具有个性,又是整体、一致的,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词人自己,她向社会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个人的性格变化以及风云变幻时代,举步维艰的一生,将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一一倾吐,展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丰富、婉约、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生命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