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引言在我国的文学研究史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席位,而对各大文人学士的研究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深入和全面。
宋朝是我国词坛百花盛开的一个时代。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一大代表,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兼具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北宋时期,词成为了文人学士最喜爱的一种文体,闺怨离愁之词非常流行,且那些作品多为男性词人所作。
词中所表达的女性情感也多是由他们代女主人公而言的,是由男性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其真实性和生动性都有待加强。
这与女性在当时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封建时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一直居于客体地位,一切以男性的需求为主导,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
柳永与李清照是宋朝词坛很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二人同属婉约派,与当时的众多词人不同,柳永和李清照开辟了词的新路径,开始从另一角度对女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起其他词人,他们更注重女性本身的情感,倾听她们内心的声音。
两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当时的柳永并不被社会认同,文人士大夫瞧不起他词中的烟花之地和烟花女子,不愿承认他的才情。
然而透过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便能理解为何他的词作中总是有烟花女子的影子,而缺少男子的大气磅礴。
李清照虽然被少数文人所欣赏,却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于当她晚年落魄时,许多都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位女性词人的笑话。
当她想将自身所学传授于人时,却被人以“才藻非女子事也”[1]为由拒绝,多么令人心伤的话语。
随着社会发展,文学上对柳永和李清照的研究也是不断深入和延伸,其中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思想人格、社会文化意蕴、艺术成就及恋情词等方面。
本文主要对二人词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之间女性形象的同与异,然后从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等方面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浅析两人对词坛的贡献,以及女性意识对其词作的影响和在当时的发展。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的相同之处诗词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寄托,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述。
论李清照的女性主体意识及其悲剧性命运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1 8 作者简介 :郭萍倩 ( 1 9 8 O 一) ,女 ,辽 宁抚顺 人,宿 州学 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教育学硕士 ,研
究方 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张亚锋 ( 1 9 8 2 一) ,男 ,安微宿州人 ,宿州学院办公室政工师 ,文学硕 士,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 文学 。
为爱 而活的努力 的同时 , 展示 了鲜 明的主体性 。 她 们把对 生命 的珍视 与美好事 物的追求等 同了起来 。 正是 基于这一主题 , 我们可 以用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来 审视李 清照的词作 , 其中女性 “ 作 为文化精 神的主体性和 自主性”不容忽视。 李 清照作 为一个 独立的精神个体 , 在面对社会 现实处境时进行 了能动的文化批判和选 择 , 彰显她 女J I 生 主体 的人格意识 。 李清照在随宋室南渡后 , 基 于对家 国惨境 的深刻觉察 , 及对挣脱封建宗法意识 的努力 , 成了一个 t l 觉 疏离 时代 的人 。 如《 永遇乐 》 : “ 来相召 ,香车宝马 , 谢 他酒朋 诗侣 。……不如 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 ”在这里 ,她谢绝了别人的 邀请 , 但 这种 与社会 的疏离也使她产生 了难 以摆脱 的孤立与孤独 。 在《 孤雁儿 》 中她忧郁 的写道 : “ 小 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 泪。吹萧人去玉楼空 , 肠断与 谁同倚 , 一支折 得 , 人间天上 , 没个人堪寄 。 ” 词作流 露出浓 重的忧世伤 身的色彩 , 和宇宙 间一 己 孤独的苦闷感。 这种感觉与来 自士大夫阶层对这个 被 视为有 才无德 的女人所 抱有 的明显 的对 立和排 斥的态度有关。陆游 在 《 夫人孙 氏墓 志 》中记着 : “ 故建康之配李氏以文辞名 家 ,欲 以其学传夫人 , 时夫人年始十岁 , 谢不 可 , 日: ‘ 才藻非女子 事也 。 ’ 宣义奇之 , 乃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 从这 个记载 , 我们可见其一斑。 李 清照处 在被孤立 的时 代氛 围中, 自然会感到举世滔滔而不能与之交流的 苦闷 。 自从 丈夫赵 明诚死后 , 她也失去 了爱 的对象 , 从而告别 了 “ 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美好 爱情婚姻 生活 , 跌进 了绝望的深渊 。 词表露了李清照对过去 曾经拥有的夫妻谐 美生活的追忆 , 以及 夫妻 死别 的 悲怆 。 李清照 以其主体性 的创 作把一个 知识 女性 所 特有的尖锐 、 激愤和性别 意识写进了作 品中 , 叙写 了在社 会变动和个 人觉醒中的女性 生存环境 , 敏感 地表 现了知识 女性在奋 力挣脱 旧式 的人身和精神 枷锁的状态下 , 所面对的痛苦 、 绝望 和抗挣 等复杂 的心理状态 。 她在居无定所的漂泊感 和孤立无援 的 悲剧 性氛围 中, 独 自承受着特殊时代 下作 为一个女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

李清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鲁渊(嘉应学院)摘要:李清照以非凡的才华.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情感细腻、婉约深情的少妇;不论是洒脱不羁、卓尔不群的才女.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的孀妇。
都展现出她生命和灵魂的全部美。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形象美李清照以自己毕生的才华和一生坎坷的经历.在诗词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天真烂漫、活泼聪慧的纯情少女,有感情丰富细腻的多情少妇.有富于理想、才华横溢知识女性.有孤独寂寞却忧国忧民的老年孀妇。
这些女性形象犹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卷.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感受.实际上也是作者自我性格的展现。
我们从中也体验到她曲折的情感历程和美好的情操。
一、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李清照生长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是名门闺秀。
很有文学修养。
山东山川壮伟,既有五岳之首泰山,又东临大海,黄河横贯,运河穿行,孕育了发达的齐鲁文化和豪爽的民风。
良好的家教.壮丽的山川。
给了这位山东才女超凡的智慧、气质和灵性。
《诗女史》赞叹她:“幼有才藻,能文辞”。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朱门粉墙之内,生活平静舒适,开明的家教,诗书的熏陶,养成了活泼开朗、聪慧好胜的性格特征。
她父亲的朋友张耒(文潜),曾写一首《梧溪中兴颂》。
17岁的李清照读完张耒这首诗后,便按其诗的原韵和了《梧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二首》。
由于她的“和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对张诗有所超越.而成为当时的文坛佳话。
可见她自幼就有才情.少年便有诗名。
李清照的出色之处还在于:在她早年的诗词中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塑造了天真活泼、自然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笔下的少女们外出游玩是那么开心舒畅.她们喝酒、吟诗、划船,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流连忘返。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

毕 业 论 文(设 计)中文题目: 酒中的自我——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英文题目:The self-liquor----Analysis LiQingZhao ’s feminism in her liquor-related poetry姓 名 张春辉学 号 04011312专业班级 2004级汉语言文学(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指导教师 杨子怡 教授提交日期 2008年3月3日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酒中的自我---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指导老师:杨子怡职称:教授作者:张春辉专业班级:2004级汉语言文学(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摘要醉酒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用来寄情言志的常见方式。
身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一如众多男性作家,创造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词作。
这些笔调优美的酒词给我们展示了她洒脱自由的自然天性,能痴能怨的情感世界,追求雅士的风流意绪以及漂泊异乡的家国之思。
这些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摒弃了封建女性附庸卑顺之气,抒写了女性真实自我的一面,流露出“丈夫”气概,也折射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我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李清照词酒女性意识The self-liquor----Analysis LiQingZhao’s feminism in herliquor-related poetryInstructor:Y angZiYi Title:ProfessorStudent:ZhangChunHui Grade 4 Class 3 Chinese DepartmentAbstractLiquor-related poetry is the familiar way that the ancient writer us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 and aspirations.The female writer LiQingZhao just as numerous male writers,wrote a number of liquor-related poetries displayed her the natural disposision of ease and freedom for us,revealed the true feeling in the love world,pursued the romantic idea clue of virtuous behavior writer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nation’s destiny when she wandered abroad.These special life emotion experience abandoned obedience and vassal of feudal women,expressed to write female true ego of one side,show unintentionally “Men mettle”,this also refract LiQingZhao on female conscionsness of pursuing the free ego.KeywordsPoetry of LiQingZhao Liquor Feminism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1.洒脱自由的自然天性---------------------------------------------------------------------22.能痴能怨的情感世界----------------------------------------------33.追求雅士的风流意绪----------------------------------------------54.漂泊异乡的家国之思---------------------------------------------------------------------6致谢-----------------------------------------------------------------------------------------------7参考文献-----------------------------------------------------------------------------------------8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总有一阵阵香醇酒的气息扑鼻而来。
李清照词作中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别具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三个时期分析了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自我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一)

李清照词中的淑女情怀(一)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淑女情怀。
引论部分指出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具有与一般女子不同的淑女情怀;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文化女性的特质,结尾指出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的局限性。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
“淑女”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周南·关睢》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女”指善良、美好、有修养的女子。
李清照的淑女情怀与古代传统的淑女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艺术、关注国事等。
以下分别论之。
一、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看她的淑女情怀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
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93c8bc42af90242a995e519.png)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自是花中第一流”——试论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所处 的现 实生 活世 界 。 二 、心思细 腻忧 愁思 夫 的多情 少妇 少女 生活 是短 暂 的 ,李清 照 与赵 明诚 结婚 ,开始 了他 们 的爱
她在 诗 词 中成 功的 塑造 了很多 别有 韵味 的 女性 形象 ,有 不 知愁 苦 的 天真 少 女 ,有心 思细 腻 的多 情少 妇 ,有 脱俗 逸群 的温 雅 女子 , 有忧 国忧 民的壮 烈 女子 。 这些 美好 的女 性 形象 ,都 明 显的 体现 了 作 者因 生活 变 故而 产生 的 变化 ,在 不 同时 期 ,对人 生 的体 验和 领 悟 ,女性 灵魂 的 内在 美 被 李 清 照 完 美 的 呈现 , 带着 强 烈 的 真 实 感 ,实 际上 ,这 些 形象 就 是李 清照 自身 在 不 同时期 的生 活 体验 、 遭 遇 、 命运 的真 实 写照 , 体验 形式 和生 命 形式 成为 易安 诗 词 的共 同主 题 。 “ 塑造 的 女性 形象 ,无 论 是形 象 的鲜 明性 ,性 格 的完 整 性亦 或形 象 的思想 意义 ,都远 远超 过 了前人 。 ” 喜游玩 、 活泼 好奇 、伤 春思情 的 少女形 象 《 如 梦令 》 “ 常 记溪 亭 日暮 ,沉 醉 不知 归路 。兴尽 晚 回舟 , 误 入藕 花 深 处 。争 渡 ,争 渡 ,惊 起一 滩 鸥 鹭 。 ”盛 放 的 荷花 丛 中 ,一 叶扁舟 ,少 女游玩 ,不知 不觉 日暮 降临 ,沉 醉不 知 归去 , 误 入荷 花 深 处 ,水 鸟 惊 起 , 这 样 的 少 女情 趣 一 下 子 跃 然 纸 上 , 让 人欣 喜 , 多么情 趣 盎然 。写 出了作 者 青春 年少 时 的好 心情 , 让 人 不 由想 随她 沉 醉不 归 。小 令不 事雕 琢 , 富有 自然 之美 。 《 点 绛 唇》 “ 蹴 罢秋 千 ,起 来慵 整 纤纤 手 。露浓 花 瘦 ,薄汗 轻衣 透 。见 客 人 来 ,袜划 金钗 溜 ,和 羞走 。倚 门回 首 ,却把 青梅 嗅 。 ”一 个 娇 憨 ,天 真活 泼 的少 女形 象 跃然 纸 上 。 “ 女 儿情 态 ,直 笔绘 出 , 既 见 其 外 表 ,又 窥 其 内心 , 如 闻其 声 ,如 见 其 人 。 ” “ 溜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 (张江龙)
【内容提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宋代,她并没有被驯服。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大胆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她的词作率真自然地表现自我,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里发出了最铿锵的鸣响。她一生艰难曲折,命运多舛。其词作为女性精神世界的剖白作了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 率真 精神世界 女性意识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并且工诗词,擅文赋,通音律,善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气质,.揭示了女性生活中温婉、多情和爽逸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填补了我国文学史上反映女性精神世界的空白。 一、融情于景、率真自然地表现女性的自我精神世界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脆,逼近前辈”。(1) 1、率真自然的表现自我 我们可见的易安词中,她少女时代所作的词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造了一个纯洁活泼、开朗多情的少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孩们“下面相逢,低头看顾”(2),而作者虽则“和羞走”,却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更何况还“袜划金钗溜”,也难怪后人评说“清照乃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瞳;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女子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3)。实际上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精神境界。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的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真性情的一面,融情于景,真率的表现自己作为一女子所具有的独特情感。另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小令——《如梦令》也是如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盎然有趣的荷湖泛舟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少女所带来的青春气息。从这两首词中的少女形象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共性,她——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纯洁自由的思想。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从这首词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她的这种女性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情寄山水间,意从自然处。 2、以己之情,抒己之怀 她的词还流露出文化女性直抒胸臆的人生意趣。如前期代表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全词委婉含蓄、温和优美,透露出词人与丈夫暂时离别的淡淡哀愁。以前的婉约词除常停留在女性闺房陈设、衣饰、容貌描写上,虽然也写出女人的情深,但形象一般化,甚至可移到任何一首闺情词中。而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她自己,以己之情,抒己之怀,率直坦荡,不必像男士们去揣摩女人的心理;少女的时候,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一阵兴奋,不觉汗出,现在静下来,才觉“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于是她“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把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却又耐人寻味无穷,怕不是男士们所能想象得出的。燕尔新婚的时候,早晨她买得一枝特别新鲜的
春花,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鬃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些词以率真之笔,抒率真之情。不娇揉做作,不正是那个工作之余,“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李清照吗? 作者以自我身份直抒自己的爱情生活,表现得真挚缠绵,朴素而深刻的销魂相思完全显露出女性真实的情操,一种极细腻的女性情结,那就是——爱情至上。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了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女子所规定的教条,虽在当时被斥为“无顾藉”、“无检操”(4),她却依然阐释着真实的自我,抒发着真实的感情。因此,在客观上具有冲破封建牢笼、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张扬女性自由的意义。 二、强烈的自我意识 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后人称他们“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在深宅大院的赵府,赵明诚虽是知心人。可是,丈夫又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和苦闷。她自然不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像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之呈于象,感于目,汇于心。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刻的体察和把握。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5)。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用语贴切 、坦率、深挚、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在此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遣的爱情时,其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全词以曲折含蓄的口吻,以爱情至上为圆心,以离怀别苦为半径,抒写了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感触。在爱情只是婚姻的义务和附加物的封建社会中,她在词中所反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的主观意识,体现了她的性格与社会习俗之间的矛盾。顺性而适,重视人的生存权利;重视自我,体现了朴素的人文主义。也正是这种思想,才让我们今天觉得她的精神世界里的财富无比宝贵。 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大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对当时领导文坛的男性作家的指斥点评,无论其局限与否,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无疑是对客观封建枷锁的嘲弄和挑战。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擅长的作家,而她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近承二晏之高雅、秦观之凄迷、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从活泼的少女,到青春的少妇,多愁善感的思妇和悲愁的老妇,都与过去词人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她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歌妓舞女,而是有了个性,有了气质,有了人格,有了对生活对理想追求的女性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无论从思想、感情、性格、还是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精神世界的痕迹。这在李清照的“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晓梦》、《金石录后序》等诗文中也都有鲜明的表现。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每一个妇女都希望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而作为封建社会文化女性的李清照把自己思想感情全方位地倾诉于笔端,把写诗、写词、写文章作为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虽知有悖于封建纲常,却依然上下而求索。她的这种为求精神解放的精神,是我们人类奋斗了几千年才拥有的东西。 在近千年前,一个女子就已经独自为我们做到了。 三、深藏在女性外衣里的阳刚之气和忧国忧民的大我意识 1、刚健洒脱的阳刚之气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历经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凄凉的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思想,她的创作风格突变。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等的作品不仅反映个人的不幸,而且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将个人的不幸与国难家仇联系起来,委婉凄戚,孤独愁闷。将自我触目惊心的感受化做让人痛绝的篇章,字字肺腑,句句铿锵。其中不
乏充满遒劲豪逸的阳刚之气的作品。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作表现了她的自信自负,然而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自己。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和自信乐观的表现,同时也表现了她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李清照又是一个具有极高爱国热忱的女子,看到山河破碎,朝廷不思收复中原,她忧心如焚。她以女子的身份、柔中带刚的品性向蹂躏女子权利的封建制度发出最震撼的呼吁。对于人生,她拿张良、韩信、屈原、项羽自比,从大处落笔谈生论死,胸襟洒脱,俊爽刚健,充溢着弱女子身上浓烈的阳刚之气,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清醒的性别平等意识。 2、忧国忧民的大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