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
英国的历史与文化ppt课件

英国外交
• 强调加强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成立由首 相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张保持英 核威慑力量;将阿富汗问题列为外交第一要 务;巩固英美“特殊关系”;积极推进英在 欧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欧元区、未经公 投不向欧盟让渡主权的立场;加大与中国、 印度等新兴力量的接触力度;呼吁推动通过 “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重视国际发展 问题,坚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海外 援助目标。
• 五、英国教育
• 1.英国公学
• 2.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
• 六、英语语言与英国文学
• 1.英语的世界地位
• 2.英语英语的发展
• 3.英语词汇的来源
• 4.英国文学
精品课件
英国的名称
• Britain • Great Britain • the United Kingdom 【UK】 • England • The British Isles
• 所有这些都可以指代英国,然而都不太全面。UK是在联合国使用的名称, 是the United Kingdom l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大 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精品课件
英国概况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国 土总面积为24.4万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5800万。英国的地理位置非常 优越。
精品课件
英国简况
• 岛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 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 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 相望。海岸线总长114英5国0公概况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 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 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 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 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为干燥, 10月至翌年1月最为湿润。
英国研究导论—英国历史研究

三、2)相关的知名组织、机构及期刊
III.ii. Influential Institutions and Periodicals
S 组织: S 期刊: S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S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S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S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IHR S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S Th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S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History S Journal of Victorian Culture S Victorian Studies S Past and Present
英国研究导论
An Introduction of British Studies in China
——英国历史研究概述
British History Study
李阳
S
一、英国历史研究在中国的奠基
二、英国历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三、英国的英国史研究简述 四、我们从英国历史研究中得到什么?
一、英国历史研究在中国的奠基
陈晓律,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 《1500年以来的英国历史与世界》,三联书店,2013年。 《英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英帝国》,三秦出版社,2000年。 《当代英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江人 Joseph Toynbee, 1889-1975
Mankind and Mother Earth: A Narrative History of the World 《人类文明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 A Study of History 《历史研究》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中国印象:西方名人论中国》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一篇关于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的长文时,我们需要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探索英国文化、历史、文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方法论。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如英国文学、英国历史、英国哲学、英国文化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是英国人文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研究者深入了解英国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工具。
研究方法在英国人文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研究者能够获取关于英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见解。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借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人文阅读和跨学科研究等,以获取全面的资料和信息。
同时,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基于跨学科的特点。
它借鉴了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优点,并将其应用于对英国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中。
因此,它涵盖的范围广泛且多样化。
本文将对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实例和案例来说明不同方法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历史的演变以及英国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激发更多学者对于英国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趣,推动该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之,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一门探索英国文化和历史的学术方法论。
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多样化的方法在研究者深入了解英国文化和历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实例和案例来说明不同方法的应用。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们希望可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步和创新。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会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逻辑。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 引言1.1 概述:本节将简要介绍英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2023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本文将从历史、宗教信仰、节日、饮食、体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历史英语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这些国家都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英国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到了中世纪,英国有了大量的城堡和教堂,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呈现着昔日辉煌的壮丽景象。
同时,英国中世纪的语言和文化也影响了今天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美国和加拿大则是英国殖民地,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这里还有一些新兴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它们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也非常有特点。
宗教信仰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也是很有特点的。
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其国教为英国国教会,教堂是英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美国则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而澳大利亚在宗教信仰方面则更加多元,既有基督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等。
除了这些传统宗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无宗教信仰或新兴宗教。
节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英语国家也不例外。
英国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就是复活节,这是一个基督教节日,是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美国最著名的节日是感恩节,这是一个表达感恩、团聚的节日,通常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加拿大则有国家庆典节日和圣诞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在英语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和活动,例如在英国的农历新年(又称“春节”)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日”等。
饮食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英国的传统美食包括炸鱼和薯条、肉馅派、面包布丁等。
美国的传统美食则包括汉堡、烤肉、披萨等。
加拿大则以枫树糖浆、生蚝和蒸汽肉饼(Poutine)而闻名。
澳大利亚则以烤肉和海鲜为主,其中烤大虾(Prawns)是美食之一。
此外,在英语国家的主要城市中,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餐馆和小吃摊,比如伦敦的印度餐厅、美国的汉堡王和肯德基等。
《英国历史文化》课件

探索英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社会,了解英国的独特 传统和对世界的贡献。
前史时期和凯尔特文化
1
早期人类
了解早期人类在英国的活动和生活方式,包括史前石器时代和人类进化。
2
凯尔特人
探索凯尔特文化的特点和对英国的影响,包括语言、艺术和宗教。
3
巨石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现如何古代人民建造了著名的巨石阵,并考察其可能的用途。
3 诺曼征服
了解诺曼人的入侵和1066年的哈斯廷斯战役,以及诺曼文化在英国的传播。
诺曼征服和中世纪
1
封建社会
了解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层级结构和等级制度。
2
修道院和教堂
探索修道院和教堂在中世纪与社会、艺术和教育之间的作用。
3
亨利八世和英国宗教改革
了解亨利八世的统治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都铎王朝和文艺复兴
3 斯图亚特复辟
研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 辟和国家的重建过程。
石头座位和丹麦国王
了解丹麦国王对盎格鲁-撒克逊 王国的统治和英格兰形成的影 响。
末日审判书
研究末日审判书的编制过程和 对英国土地和财产的调查。
维京入侵和他们的影响
1 维京战士
了解维京人的海上掠夺活动和对英国沿岸城市的袭击。
2 文化交流
探究维京文化对英国社会、语言和习俗的影响,并了解文化交流的证据。
罗马不列颠和他们的影响
罗马征服
了解罗马帝国对不列颠的 征服和建设,包括建立城 市、公路和浴场。
文化融合
探究罗马文化对不列颠地 区的影响,包括宗教、语 言和法律体系。
罗马化的遗产
发现罗马时期的建筑和艺 术遗产,并了解它们在英 国历史中的地位。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与探访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与探访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象征着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介绍与探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1. 城堡城堡在英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曾经是军事防御的要塞,也是贵族的居所。
英国的城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比如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华威城堡,建于11世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它曾经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是英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堡之一。
另外,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城堡也是英国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它建于12世纪,曾经被用作军事要塞,在苏格兰独立战争和法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这些城堡已经成为了英国的重要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
2. 教堂英国的教堂也是代表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展示了英国五百年来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发展。
比如位于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7世纪,是英国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它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充满了巴洛克和文艺复兴的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坎特伯雷大教堂也是一大文化名胜,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世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宗教背景。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英国建筑和宗教的魅力。
3. 博物馆英国的博物馆也是由布列塔尼海峡畔的斯通亨奇到苏格兰高地连绵的山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伦敦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它里面的珍品非常多,包括古埃及文物、罗马文物、古希腊文物等,其中的爱琴海文物展览尤为著名。
另外,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国家博物馆也是一大名胜,它的展品很多,包括苏格兰历史文物、自然历史文物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和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4. 文学遗产英国文学也是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可以探访不少大文豪的故居和纪念馆,比如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莎士比亚故居,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游客可以了解他的生活和写作情况。
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名家巨匠,如莎士比亚、狄更斯、乔叟等等,他们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刻而卓越,对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中世纪(500-1500)在中世纪,普通老百姓在接受教育和文化方面几乎没有机会,因此,大部分作品都是由高层贵族或教会的神职人员写的。
诗歌和故事往往反映着教会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写作的主要作家是《贝奥武夫》(Beowulf)作者未知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古代的传说和历史。
文艺复兴(1500-1600)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将思想和文艺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激发了英国文化的自豪。
在这个时期,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界无可争议的巨匠。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变革。
《哈姆雷特》、《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现在依然是文学经典。
17世纪在17世纪,英国文学独具特色。
这个时期的作家主要关注国家事务、社会变革和宗教改革。
约翰·洛克的人类论思想对欧洲和美国的启蒙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始终是以其国家批判而闻名的罗素在其《利益常识》中作了充分的解释和陈述。
伊丽莎白时代的骑士小说家John Bunyan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天路历程》,这部作品反映了基督教信仰的纯真和坚韧不拔。
18世纪在18世纪,知识分子的阶层逐渐成为了社交界的主角。
这个时期的小说开始反映现实生活,主题涉及到爱情、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等等。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都是代表作品。
同时,诗歌家亦不遑多让。
从反叛和批判的角度去看,威廉·布莱克的作品极具代表性。
他视图阐述的人性的暴政和苦难都会激起困惑和反思。
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文学被称为“维多利亚文学”。
伦敦英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心

伦敦英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心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伦敦既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又是艺术和文学的熔炉。
这座城市承载着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伦敦作为英国历史与文化中心的原因,以及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的见证伦敦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将这片土地命名为“伦敦尼乌姆”,作为罗马帝国的北界。
伦敦河畔的伦敦塔是当时的关键建筑,它见证了数百年的战争和权力的争夺。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成为英格兰的主要城市,并且自12世纪起成为英国王室的居所。
白金汉宫、议会大厦、圣保罗大教堂等历史建筑至今仍可见证这段辉煌历史。
同时,伦敦也是英国各个王朝的政治和行政中心,每个王朝都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二、文化的繁荣伦敦是英国文化的中心,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剧院。
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机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博物馆不仅丰富了伦敦的文化底蕴,也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伦敦的剧院界闻名于世,西区剧院集中了许多世界级的表演艺术,包括百老汇音乐剧、戏剧和即兴喜剧等。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作为伦敦的文化标志,为观众呈现了无数经典戏剧作品。
这里不仅有明星演员的精彩演出,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戏剧氛围。
三、多元文化的交融伦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拥有世界各地的人民和文化。
近年来,伦敦经历了不断增长的移民潮,吸引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各地的人们。
这使得伦敦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熔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在这里。
伦敦的不同社区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唐人街代表了中国文化,印度城则展示了印度文化,还有其他世界各地的文化街区。
这些地方不仅有传统的中餐馆和印度风味的商店,还有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的活动。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音乐、舞蹈和艺术。
四、创意与创新的引领伦敦一直以来都是创意与创新的中心,汇聚了许多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设计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英国研究中心课程综述:在上学期《英国研究导论》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结合具体研究主题,集中分析一些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英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课题。
本课程以串讲形式,组织英国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兴趣与英国研究学界的最新学术发展方向,以主题介绍与研究案例分析的形式向学生逐次介绍英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大问题与前沿问题,以帮助学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强化学术意识。
授课教师:高健博士、陈琦博士、王欣博士、李阳博士、周小舟博士、顾悦博士、熊颖哲博士;授课方式:本课程以独立讲座的形式,由授课老师以串讲方式展开,初定时间为周四下午2:50至4:20。
授课时间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时间安排做相应调整。
课堂教学时间由三部分构成:同学就相关主题做主题发言、教师授课、课堂自由提问与讨论。
评估方式:本课程学生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1)期末学术论文(70%);2)课堂主题陈述与讨论(30%)主题一英国现代思想资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辐射作用英国思想史最为璀璨辉煌的阶段大抵始于17世纪初期理性主义的开端,终结于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一时期英国理性主义思想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就世界范围而言,英国理性主义是现当代资本文明的核心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其对美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推荐阅读:1)《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陈晓律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其中关于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梳理非常值得借鉴。
2)《英国政治思想史》,阎照祥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此书梳理了英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虽然流于表浅,但是可以最为参考之用)3)《通向自由之路》,陈祖洲著,2012年,南家大学出版社。
4)《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钱满素,2008年,三联书店。
5)Bailyn, Bernard.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ISBN 0-674-44301-26)Gura, Philip 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 History.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7: 87)Bannister, Robert C. Social Darwinism: Science and Myth in Anglo-American Social Thought (1989)主题二文化外交与英国国家形象塑造就外交领域而言,公共外交(文化外交)是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之后,日益受到外交学界高度重视的外交手段与方式,其独特的传导效应在全球化交流的时代对于一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氛围、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与权权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作为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本国文化、塑造英国国家形象、开展有效的文化外交等领域具有极为丰富的成果与成功的经验。
本主题将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什么是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是什么?其与文化外交存在怎样的区别?软权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英国在文化外交领域具有哪些成功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何客观衡量英国的软权力及其历史效益?英国文化外交对我国文化战略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推荐阅读:(所有图书在英国研究中心阅览室都可查阅)1)《公共外交概论》,韩方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媒体应对——公共外交的传播理论与实务》,欧亚、王朋进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
3)《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李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日)金子将史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一章,第四章。
5)《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艺衡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6)关于英国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一系列文章,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同学。
主题三: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及其对英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
英国的中央银行,即英格兰银行,自成立伊始,就发挥着汇聚民间与海外金融资源、并促使其与政府财政政策对接的作用。
这样,自17世纪末开始,金融、工业、军事、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密切互动,自成体系,催生了工业革命的技术与产业变革。
18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凭借其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和以伦敦金融中心为核心的证券体系,建立起完整的英国金融体系,进而在19世纪中期主导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体系:金本位制。
1920年代,金本位制彻底瓦解,国际金融体系暂时陷入失序状态,此时英国中央银行转变职能,通过垄断纸币的发行而决定货币供应量,进而成为决定政府货币政策的机构。
此时,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出现了,进而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才相继出现。
此后,英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演化,并在1999年以后形成了与欧元区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有趣关系。
考察英国金融体系自17世纪末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以后,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欧元区体系的互动关系,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英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与运作特点,而且可以理解英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独特之处。
推荐阅读:(以下所有图书在上海图书馆均可查到)1) Roderick Floud ed.,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vol. 1: Industrialization, 1700-1860;vol. 2: Economic Maturity, 1860-1939; vol. 3: Structural Change and Growth, 1939-20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2005;2) David Cobham, The Making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K, 1975-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2;3) Mike Buckle & John Thompson eds., The UK Financial System: Theory and Practice, Manchester UniversityPress, 2004;4) Douglas Wass, Decline to Fall: the Making of British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he 1976 IMF Crisis,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8;5) Mark E. Duckenfield, Business and the Euro: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Politics of EMU in Germany and theUnited Kingdom, Palgrave Macmillan, 2006.6) Marc Flandreau e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Hist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ystem and Anarch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37) Niall Ferguson, 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Penguin Press, 20088) Charles P. Kindleberger, A Financial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 George Allan & Unwin, 1984主题四:1689年以来英国政党体系、国会、内阁行政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自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之后,高度发达、竞争激烈的工商业经济促使社会成员在职业分工的基础上不断分化,形成贫富各异的不同社会群体;这些群体推举能够代表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家,建立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为争夺国会席位而展开竞选;在英国国会大选中获取多数席位的政党,则组建内阁,控制行政权。
这样,英国在1689年的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党体系、国会选举与代议活动、内阁行政体系三位一体的政治体系基本框架。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宪政体制,而其重要基石,就是竞争共存的多元政党体系,因为现代意义的政党是连接高层政治与社会大众的组织纽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的政党和议会党团体系的国家。
从最早的托利党与辉格党的对立,到19世纪近百年间自由党与保守党的竞争,再到20世纪上半期以来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之间的争夺,英国政党体系的演变历程引人注意。
从观察英国政党体系的历史变迁入手,考察英国自1689年以来政党、国会、内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结构与进程,可以较为系统准确地把握英国政治制度的全貌与根本特征。
推荐阅读:(以下所有图书在上海图书馆均可查到)1) Paul Webb, The Modern British Party System, SAGE Publications, 2000;2) Eric J. Evans, Political Parties in Britain, 1783-1867, Methuen, 1985;3) Stephen Ingle, The British Party System: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2008;4) A. M. Gamble, The British Part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1945-1983, Clarendon Press, 1984;5) K. D. Ewing, The Cost of Democracy: Party Funding in Modern British Politics, Hart Publishing, 2007;6) David Seawright, 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Party and One Nation Politics,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Publishing Group Inc., 2010;7) Simon Lee ed., The Conservatives under David Cameron: Built to Last? Palgrave Macmillan, 2009;8) Noel Thompson,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Labour Party: the Economic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1884-2005,2nd edition, Routledge, 2003;9) Philip Norton, Parliament in British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2005;10) Moyra Grant, The UK Parliamen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11) Stephen Buckley, The Prime Minister and Cabine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12) Mark Garnett and Philip Lynch, Exploring British Politics, Pearson Longman, 2007;13) Gillian Peele, Governing the UK: British 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4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14) Ian Marsh, Policy Making in a Three Party System: Committees, Coalitions, and Parliament, Methuen, 1986主题五:1840年以来的英国对华政策与中英关系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极不情愿地告别古代东亚地区的“朝贡-册封”体系,融入现代民族国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