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莲文化”溯源
莲文化的魅力分析课件

不同品种的莲在形态 、花色、叶形等方面 存在差异,丰富了生 物多样性。
莲的药用与食用价值
莲的各部位均可入药,具有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莲子富含营养,可食用,常用 于制作甜品、炖品等。
荷叶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可 泡茶饮用。莲藕则可生食或烹 饪成菜肴。
05 莲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莲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吉祥与祝福
总结词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吉祥和祝福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 愿。
详细描述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莲花常被用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在生日 时赠送莲花图形的礼物,寓意着祝福对方长寿健康;在结婚时赠送莲花图形的饰品,寓 意着祝福新人幸福美满。此外,莲花在佛教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视为佛的象征,代
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跨界合作
莲文化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如与时尚、音乐、电影等领域 的合作,拓展莲文化的影响力和
受众范围。
如何更好地传播莲文化的魅力
加强宣传推广
举办特色活动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社交 媒体等,加大对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 提高公众对莲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举办具有莲文化特色的活动,如莲花节、 莲花摄影比赛、莲花诗歌朗诵等,吸引更 多人参与和体验莲文化。
详细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被视为纯洁的象征,因为它出淤泥 而不染,代表着清白和无暇。同时,莲花的优美形态和独特 的韵味,也使其成为高雅的代表,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气质和 风度。
爱情与婚姻
总结词
莲花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和美满幸福 的婚姻。
详细描述
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莲花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婚姻。例如,在中国传统婚 礼上,常常会用到莲花作为装饰,寓意着新婚夫妇的美满和幸福。此外,莲花在 佛教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视为佛的象征,代表着神圣和庄严。
了解莲文化的内涵:教案带你领略莲香四溢的美丽风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莲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了纯洁和圣洁的象征。
无论是在哲学、艺术、文学还是生活中,莲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教案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莲文化的内涵,一起领略莲香四溢的美丽风采。
一、探究莲花的历史1.简述莲花的历史莲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花卉之一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莲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了在甲骨上出现的文字记载,流传至今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象征之一。
自古以来,莲花一直以其恢弘壮丽的气势、美丽动人的花朵、香气扑鼻的味道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备受赞誉和崇拜。
到了唐宋时期,莲花更成为了文化艺术的经典典范,并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题材之一。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吾闻长安有佳树,冈棘临波千万户,竞折葵丝莲日丽,襟怀洒落凄清苦。
”皎洁的莲花,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的展示,还代表着一种高尚的情操和一种文化的底蕴。
2.莲花的象征意义莲花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既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物象,也是道教和儒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象征。
莲花的象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莲花寓意清静、清明和聚气;莲花寓意圣洁和纯洁,寓意着不染尘世之烦扰,超越万物之颠沛;莲花寓意开放,绽放出生命之美;莲花寓意宽恕和超越。
因此,莲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和文化的底蕴。
二、品味莲花的文化内涵1.莲花艺术的表现形式莲花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绘画、文学、工艺品以及建筑等多个领域。
在绘画领域,莲花被赋予了灵魂,传递着中国文化中深刻的精神内涵;在文学领域,莲花成为了中国品格的象征,传达了贞洁、高贵和圣洁的精神气质;在工艺品领域,莲花的外观和配色成为了许多工艺品的灵感源泉;在建筑领域,莲花则成为了建筑优美风韵和人文气息表达的重要符号之一。
2.观赏莲花的乐趣和体验观赏莲花的经历,让人感受到是一种旷远而深刻的中华文化精神,在高贵典雅的花朵之中,人们体验到一种宁静、深邃和跨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莲的象形字

莲的象形字
莲,又称荷花,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它既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莲的起源与象征意义、莲的象形字的演变、莲的象形字在汉字书法艺术中的应用、莲的象形字在文化寓意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莲的起源与象征意义
莲,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莲就被赋予了纯洁、高尚、吉祥等象征意义。
在佛教文化中,莲更是象征着超凡脱俗、清净无瑕的品质。
因此,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莲的象形字的演变
莲的象形字源于甲骨文,其字形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莲的象形字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为现在的“莲”字。
这一演变过程既体现了汉字的发展规律,也彰显了莲文化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重要地位。
三、莲的象形字在汉字书法艺术中的应用
莲的象形字因其优美的形态,成为书法家们喜爱的创作题材。
在书法作品中,莲的象形字或婉约柔美,或雄浑古朴,展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独特韵味。
莲的象形字在书法艺术中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四、莲的象形字在文化寓意中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莲的象形字常被用来寓意美好、纯洁、高尚的品质。
例如,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莲的象形字往往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志向和远离尘世的超脱情怀。
此外,莲的象形字还常出现在工艺品、建筑装饰等领域,
传递出吉祥、美好的寓意。
五、总结
莲的象形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莲的象形字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莲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文化寓意、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韵味。
莲文化.精品ppt

第二环节
莲与工艺品(一)
莲与工艺品
( 二)
第三环节
请你选择序号
1 2 6 7
3
4 8
5 9
10 11
12 13
必答题
1、荷花别名有哪些?
别名有莲花、水芙蓉、芙蕖、水芝 莲等
2、荷花性喜什么? 、荷花性喜什么?
性喜温暖湿润
3、莲是什么的象征? 、莲是什么的象征?
象征高洁
4、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荷花
5、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 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莲藕
6、请你背诵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者也;牡丹, 予谓菊,花之隐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 之爱,宜乎众矣。 之爱,宜乎众矣。
《荷塘月色》(节选)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月光如流水一般,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 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 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 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 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 画在荷叶上。 均匀, 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莲 文化

西湖白莲。
西湖红莲
。
睡莲品种
碗莲品种
莲子
莲蓬
莲子
莲藕
莲 藕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藕断丝连之谜 莲文化的兴盛 荷花的小常识
莲的饮食
莲的景点
莲的传说
观赏莲花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 1915年,人们在辽宁省普兰地下挖出了一些古代 的莲子。这些莲子外壳十分坚硬,简直像石头一样 。科学家们先将莲子泡在水里。过了几个月,莲子 没有变化。科学家们发现,莲子的外壳十分致密, 水分无法渗透。于是,他们把莲子外壳切开了一条 小缝隙,然后又将它们泡入水中。两天后,莲子抽 了芽,而且发芽率高达96%。1955年夏,幼芽居然开 了花,经科学家鉴定,这批莲子已有上千年的寿命. • 由于这批莲子外壳坚硬,水分和养料不易流失。同 时,他们长眠地下的混炭层中,那里缺少使种子萌 发的条件。因此,这批莲子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最终出土,在科学家们的探究下发出芽来。
莲文化的兴盛(1)
•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 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 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 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 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 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 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 。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 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 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 个风格华丽而真实。
<
三>荷藕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荷藕文化
秦汉时荷藕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 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神农本草 经》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 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 散,使其失去知觉,刳[kū]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 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我 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 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 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 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 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3 3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2 莲 文化 的形 成
我 国的历 史进 入 有 史 时 代 后 , 从 殷 商 的 甲骨
雅》 上记载 : “ 荷, 芙蕖 , 其茎茄 , 其叶蘧, 其本蕾, 其 华菡 , 其实莲 , 其根藕, 其 中药 ,药 中薏 。 ” _ l 5 这 部 最早解 释 词 义 的 书将 莲 的 各 部 分 器 官 确 定 了名
能 是我 国最 早 人工 植 莲 赏荷 的先 导 。 _ l 4 战 国时期 的屈 原在《 离骚 》 中写道 : “ 制芰荷以为衣, 集 芙蓉 以为裳” , 将 莲 荷 赋 予 了美 丽 、 高沽、 芳 香 的含 义 , 使莲 成为 了美 好 、 纯 洁 的象 征 。 中华 悠 久 的 莲文 化就 是形成 于西 周至 春秋 战国时期 。
一
5 O ~
莲 文 化 的形 成 和 发 展
到 了全 面 的发展 , 它逐 渐渗 透 到农 业 、 经济 、 医学 、 宗 教和 艺术 等各 个领 域 。汉朝 神 农 氏在 尝 遍百 草 后 摸索 出一 系列 治病 良方 , 编 成《 本 草经 》 , 其 中就 有 莲藕 药用 保健 功 能 的描 述 。东 汉 时期 的华佗 是 我 国医学史 上 的 神 医 , 他 在 给 病 人 动 手 术 后 涂 敷 以藕皮 等制 成 的药 膏 , 四五天 后 伤 口便 可 以愈 合 。 在西汉 和 东汉 时期 , 莲藕 的栽 培 技术 进 一 步提 高 ,
高雅圣洁美好清新_我国古代莲文化初探

邢台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年第1期高雅圣洁美好清新—我国古代莲文化初探孙秋海莲为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又名荷、芙蓉、芙奠、泽芝、水芝、水芸、水旦等,以莲与荷为通称。
每当盛夏时节,荷叶田田,碧绿清圆,清气袭人,令人见之忘俗,朵朵莲花,美丽高洁,芬芳四溢,象凌波仙子,在绿水碧波之上亭亭玉立,于清风吹拂之时摇曳多姿,使人留连忘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莲花以其与众不同的风格,被评为我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
翻开我国的文化典籍,描写莲的诗文不可胜数,一些与莲有关的掌故传说常常会跃然而出。
千百年来,莲成为一种浸润着文人雅士感情色彩的意象,寄托着特殊的宗教寓意,体现着强烈的民俗意味,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赋予它丰厚的文化意蕴,构成了蔚为大观的莲文化现象,成为中国古代花木文化中的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
一、离.纯洁的人格竞象莲花,因其超凡绝俗,清新自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与梅、兰、竹、菊等皆为人生象征的意象,倾注了文人雅士的感情色彩,成为中华民族气质与情操的绝妙休现。
早在两千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表现自己的君子之行,处世之道,就留下了“制黄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而为裳”(《离骚》)的佳句,以香草美卉来表达自己志行的高洁和坚贞,成为以莲作为人生象征意象的滥筋。
唐宋以降,文人纷纷以莲花作为人格的现实写照。
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众多的植物中,荷花可以说是他最为倾注深情的花卉。
他的著名的《赠荷花》诗这样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菌苔,卷舒开合同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在诗中,荷叶荷花,同进退,共命运,荷花的生长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而诗人的遭际亦投射于荷花的荣枯之中。
美好而清新的荷花,枝叶相谐,互相映照,自然天真,她有着超凡绝俗的姿质,有着不同流俗的品格,本应长存于世间,留芳在人世,然而却不得不承受风雨的侵袭,翠减红衰,.无情地凋零。
莲文化

——《爱莲说》
1、莲的寓意
• 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莲花亦称荷花。它那一茎双花 的并蒂莲,是人寿年丰的预兆 和纯真爱情的象征。在百花中 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种 子(莲子)并存的。莲花以它 那美、爱、长寿、圣洁的综合 象征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名花, 因此常藉与“连”同音组合在 传统的吉祥图案 。
3、莲的用途
•
莲的种子和果实――莲子,当荷花凋谢了后,花 梗上便结出一个个莲蓬,呈漏斗状,又似倒圆锥形。 蓬内有许多蜂窝似的小孔,莲子就长在小孔中。精心 加工后的莲子呈椭圆性,粒大饱满,洁白圆润,味美 鲜甘,香醇爽心。莲子的营养价值高,即是一种人人 喜爱的高级滋补食品,又是馈赠亲友的名品。久食可 强身健神,延年益寿。通常用作炖煮“白糖莲子汤”、 做“八宝饭”等食用。莲子除煮食外,还可以做罐头、 点心、清凉饮料等,也是制作葡萄糖不可缺少的原料, 并能入药。莲子皮可入药。莲芯是莲子中的胚芽,绿 色,有苦味,泡出的莲芯茶清香四溢,清凉解渴。 • 莲的药用价值高,它的植物全株均可入药,真是全身 都是宝。
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 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 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 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
“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 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 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
2、莲的历史、品种
• 莲花属睡莲科,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 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 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 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 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 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 •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 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 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根据《中国荷花品种 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0群、23类及 28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莲文化”溯源莲,亦称荷,泛指水生植物藕荷。
一株完整的藕荷,水下泥里的根部叫藕(或莲藕,藕有红藕和白藕),茎部叫茄(荷梗),叶部叫蕸(荷叶),开的花叫荷花(即莲花,一说未开莲花即花苞叫“菡萏”,已开莲花叫“芙蕖”或“芙蓉”)。
荷花在古代还有很多其它雅称:泽芝,水芸……狭义上的莲,一般指“莲花”、“荷花”。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莲(包括藕)具有丰富的内涵,提起莲很容易让人想到美丽、优雅、高洁、素淡等词语。
无数文人墨客都有歌咏和绘画,留下了大量关于莲的诗文和画作。
莲的文化地位,完全不亚于兰花、牡丹、梅花、菊花等中国的传统名花。
早在人类出现的一亿多年前,环境恶劣的地球上生长的只有极少数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植物,其中莲生长在黄河、长江等流域。
大约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
为了生存原人采摘野果充饥,无意中发现了莲子和藕。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原始农耕文化出现,人们为了生活和种植的需要,通常在靠水的区域择居,这时候他们对荷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使用。
也就是说,最开始莲藕只是用来充饥解饿的。
到了周代,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莲荷开始有了美学意义。
《陈风·泽陂》(陂,bei,水边)一诗用莲来形容“美人”:“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先秦时候的“美人”,并不仅是指美丽的女子,也经常用来指美好的男子。
水边长着碧绿的蒲草和和鲜艳的荷花,而我却没有遇到那个美好的君子。
他英武强健神采奕奕,我只能满心忧伤地思念他。
又《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上有青翠挺直的树木,水边有柔曼轻盈的荷花,他们遥遥相对。
我没有见到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却遇到了你这个小狂徒。
这首诗将男喻树木,女喻荷花,他们本就是成双成对的。
今天我终于见到你这个坏人了!女子对男子假装嗔怒,实则情多意浓,这是极为亲密的恋人之间的戏谑调笑。
屈原在《离骚》里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将荷叶荷花做成衣裳,是形容自己高洁独行不愿与世浮沉同流合污的品质。
《九章·思美人》里又写:“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想采一朵荷花作为媒介,让它对“美人”(楚王)传达我忠贞为国的心志,又不愿意扎起衣服让脚打湿。
诗人想以莲为媒申诉自己报国的志向,又担心一旦下了水湿了鞋袜,会变得跟朝堂上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一样,一种复杂纠结的心情。
莲花用来比如美女,大概始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其中形容卓文君的美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滑若如脂。
”后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翻用了这一典故,在《长恨歌》里用“芙蓉如面柳如眉”来形容杨玉环的美貌。
魏晋六朝时,诗人写下了很多歌咏荷花的诗句。
张华的《荷诗》:“荷生绿叶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碧绿的荷叶整齐得像按照圆规裁剪出来的一般,水面上飘着雾气,荷叶中间的水珠滚动荡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江上可以采到芙蓉,沼泽边可以摘到兰草,可是采到了又能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两个人心相同却不能在一起,大概我只能孤独终老吧?借采莲表达一种伤感的相思之情。
在南北朝时所有写莲的诗歌当中,最唯美的无过于《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描述了莲花茂盛的样子——过人头,莲花和莲子的颜色——红、青,句句不离“莲”字,形成回环错综的优美韵律。
低头采弄莲子,心里想到的是情郎。
摘下莲子放在怀袖中,心里充满了对情郎的怜爱。
若说一首《春江花月夜》可“独步全唐诗”,那么一首《西洲曲》也足以艳压所有唐前诗。
唐初诗人温庭筠的诗词向来秾艳华丽,写莲也不例外。
《莲花》:“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碧波荡漾的池塘上绿光闪烁,就像连通了银河一样。
采莲人“轧轧”地划动船桨,在长满白萍的水上行进。
碧绿的荷叶一定是洛神的裙摆(袜,裙子下端),莲花上残留的一定是洛神的香尘。
比方奇特,辞藻冶艳;白居易《阶下莲》:“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前两句对仗工整,富有动感。
水中投射着月亮的倒影,舒展翻滚的荷叶一遍遍地将水中的月亮遮盖又显露,就像将月光砌成一级级的台阶,莲花的香气随叶风从帘中飘到屋里。
这些莲花应该种在天上的瑶池里,而不是生长在地上的寻常水域中啊!白居易被贬江州,借莲花自伤身世。
宋诗比起唐诗来说,整体比较平淡,最广为人知的两句写莲的诗都出自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都极易理解;而宋词里写到荷莲的,既有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婉约,也有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大气。
一向豪放的辛弃疾,《卜算子·荷花》却写满了忧愤和哀愁:“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辛弃疾借用了李煜和窅娘的典故:窅娘本是采莲女,擅长采莲舞,李煜为其建造六米高的黄金莲台,让她在莲台上为自己起舞。
奢侈纵情的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最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击败,国破家亡山河零落。
如今金兵已然南侵,南宋王朝却苟安求和,“只把杭州作汴州”,这跟昏庸的李后主有何分别?词人对国家的情意如同藕丝一样长,心里却是如同莲子一样苦,朝廷何时能重用贤才收复河山啊?辛弃疾借写荷花,表达了家国情怀。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对中国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居功甚大。
是文先是明确指出莲的生长习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然后又将莲和当世名花菊花、牡丹加以比较,认为菊花好比山林隐士,牡丹好比富贵达人,而独有莲花像高洁君子。
莲浸泡在淤泥浊水里,却能生成玲珑红白藕,长出清水芙蓉花。
在污糟的环境里,自成一派清流,散发悠远清香。
莲,是多么稀罕难得的啊!元代的咏莲诗词中,刘敏中的《临江仙·芙蓉》极为优美:“见说瑶池池上路,雪香花气葱茏。
一双依约玉芙蓉。
烟波孤梦断,风月两心同……”元代是异族统治,汉族士人不易融入主流社会。
作者看到水气朦胧中的白莲花,想象那是天上瑶池里的玉芙蓉。
既然难以见容于腐败的乱世,那么若能寄情烟波江湖该有多好。
可惜归隐的梦想还是要回到现实,那就姑且让我偶尔心向凤月吧。
明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的有闲市民阶层得以催生。
前朝宋代理学家高调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受到袁宏道、李贽等人“性灵说”、“童心说”的挑战。
而在民间,被禁锢的思想大幅反弹,乃至走向另一个极端。
市井坊间流传大量狎邪文学世情小说。
这个时候的文学作品里,莲经常成为一种情欲的象征。
时人将美女的脚步比成“莲步”——缠了足的女子行动不便,只能碎步前行,向风吹荷叶一样摇曳生资,男权社会崇尚那种病态之美;女子的绣鞋称为“莲船”,坊间流传着各种“品莲指南”——教人怎么把玩、鉴赏美女的小脚。
一些文人聚集在一起,用“莲船”当杯盛酒共饮。
“以妇足本名金莲,今解其鞋,若莲花之脱瓣也”。
《水浒传》和《金瓶梅》里面的著名女性角色潘金莲,成为美丽妖冶风流放荡的代名词。
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中,甚至将女性的生理器官比成莲花:“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极是奇巧污秽。
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抄《金瓶梅》而成《废都》,在《废都》里又抄了冯梦龙的比方和徐志摩的诗句:“庄之蝶就忍不住俯下身去亲吻了那两瓣荷花,荷花就一阵颤抖,仿佛不胜了凉风的娇羞。
”(《废都》无删节版第二章)清代纳兰性德诗词里每多深情,《一丛花·咏并蒂莲》:“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歌舞消歇,热闹已过,花期即尽,唯有并蒂莲穿着红色盛装。
风过去,一池波浪,情意似藕丝一样连绵不绝。
并蒂莲低下头,好像在悄声交谈。
为什么明明爱得这样深情,却心如莲子一样苦?唉,就让我背对夕阳,安静地待一会儿吧。
和这首凄婉伤情的词不同的,是纳兰的一首诗《荷》:“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也写了不易见到的并蒂莲,但诗歌充满动感和欢快,大概这个时候是和爱人情通意顺吧。
封建社会结束,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病态的糟粕的审美也被推翻,荷花重新成为一种积极的文化符号,选于语文课本的散文《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际,作者用清新典雅的文笔,通过写月光下美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一种彷徨忧郁、渴望恬静安宁却不可得的纠结心情。
近年来,凤凰传奇借用朱自清先生的灵感,创作了同名的中国风歌曲,流行传唱至今。
而歌手许巍的一首《蓝莲花》,更是曾经长久引起过很多人的共鸣:“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表达了对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的向往。
关于莲荷的成语比比皆是:藕断丝连,步步生莲,舌灿莲花,亭亭玉立,不蔓不枝,出水芙蓉……我们形容粉嘟嘟可爱的婴儿,说他们的手像“藕臂”、“藕节疤”;在民间的节庆习俗中,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采莲船”的节目——陆上行舟模拟水中采莲的动作,仍然颇受人民大众欢迎。
莲文化可谓深入人心。
一株莲荷,从莲藕到莲花,每个部位除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还具备丰富的审美价值。
这对于我们立身为人也具有启发:生而为人,当始终保持几分家国情怀,致力于修身、养德、增智、长才,有机会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竭诚奉献才智和力量。
同时努力做一个有趣有味的人,保持对宇宙、天地和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善于发现总结推行文化中、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趣味,成长为一个丰沛的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