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景区条例》-萍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6号

《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景区条例》正文:----------------------------------------------------------------------------------------------------------------------------------------------------萍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6号《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景区条例》已由萍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于2021年9月13日通过,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萍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0月18日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景区条例(2021年9月13日萍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理第三章保护与利用第四章协同与合作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景区(以下简称萍乡武功山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萍乡武功山景区的规划与管理、保护与利用、协同与合作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萍乡武功山景区的具体范围、界线坐标和功能分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萍乡武功山景区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和区域协同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萍乡武功山景区保护工作,制定和实施有关推进萍乡武功山景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萍乡武功山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萍乡武功山景区内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宣传、贯彻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参与编制、组织实施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三)制定、实施萍乡武功山景区的具体保护和管理制度;(四)调查、鉴定和登记萍乡武功山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建立相关档案,并对环境进行监测;(五)开展生态保护、文明旅游、科普教育等宣传活动;(六)规范、监督萍乡武功山景区内的生产、建设、旅游、经营等活动;(七)负责萍乡武功山景区内有关单位的相关协调工作;(八)管理萍乡武功山景区内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九)依法查处萍乡武功山景区内破坏景观、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十)履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武功山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简介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西部,地跨萍乡市的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三地,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
山体博大,景区面积360多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为江西省境内第一高峰,邮编:343200电话区号:0796。
武功山群峰竞秀,形态各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头有几十座。
自然风光特色鲜明,山高林密,溪流遍布,而且还有不少宗教遗迹,以瀑布群、高山草甸、金顶古祭坛群为三大绝景。
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 。
武功山奇峰罗列。
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
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进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
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气。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动植物园。
多少珍禽异兽,奇花宝树生长在这里。
如黄腹角雉、华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鹇、娃娃鱼等就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珍稀植物有台湾松、云锦杜鹃、猴头杜鹃、粗榧、水桠木、独花兰等。
被誉为“植物三元老”的银杏树连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达24.5米,树围12.1米,直树径3.63米,年逾千载,相传乾隆帝曾名这曰“山中树王”。
武功山的松品种繁多,古老巷劲,浓绿幽美,盘根错节,形态奇特,十进而台湾松更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
武功山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三包盐、吊马栓、鸡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鸟龙潭、迎宾松等。
【地理】武功之奇莫若峰:群峰俊秀,层峦叠嶂,绝壁千仞,突龙峥嵘,耸峙拱列,巍峨瑰绮。
武功之奇莫若石:奇岩怪石,星罗棋布,峥嵘峻峭,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武功之奇莫若木:古木参天,山色含黛,草甸凝绿,杉竹滴翠,山花烂漫,争奇斗艳。
武功之奇莫若水:鸣潭幽泉,清凉甘甜,溪流蜿蜒,如琴如瑟,飞瀑似练,主带空悬。
武功之奇莫若云:如丝如絮,若隐若现,云锁雾笼,神奇莫测,公卷海涌,浩瀚无际。
江西安福武功山家森林公园规划

江西安福武功山家森林公园规划————————————————————————————————作者:————————————————————————————————日期:一、地理位置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安福县西北部,以武功山脉为主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º04′~114º28′,北纬27º16′~27 º34′。
范围涉及武功山林场、坳上林场、大布乡、章庄乡、泰山乡、社上水库,总面积为25 467hm2,中心景区面积为16 500 hm2。
公园北起章庄乡三江村至大布乡柿木村,南至岩头陂电站和大布乡芦台村,东迄章庄乡三江村和沪水河岩头陂电站,西达大布乡柿木村、安萍县界至明月山。
二、地质地貌公园地处武功山脉,属中、低山地,丘陵区,西北高东南低。
地层发育较好,出露的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其地质结构也各具特色,形成了时间上的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断裂隆起,折皱较微弱,由于境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主要为加里东期与燕山期,这样就形成武功山区的大面积的混合(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岩石)。
公园内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等为主。
公园境内山峦起伏,山体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一般20~40℃,有些局部陡峭至90℃左右,最高峰金顶海拔1918.3m,武功山群峰海拔都在1000m以上。
三、气象水文安福县内大小河流纵横,流域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泸水河、陈山河、同江等,但对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影响最大的是泸水河,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赣江水系的二级支流之一,发源于武功山泸潇山麓,由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流经大布、钱山、洋溪、严田等乡镇,进入吉安、注入赣江。
其主干流在县境内长125km,天然落差594m。
因此公园拥有众多的溪流、瀑布景观和沿途两岸风景秀丽、九曲十八湾的壮丽景观。
同时,位于武功山脚下的腾龙湖水库是江西省大型水库之一,集水面积42 700hm2,水面面积达1150hm2,蓄水量达1.74亿m3。
武功山策划方案

武功山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是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道教圣地之一。
武功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提升武功山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该策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广,提高武功山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武功山旅游。
具体目标如下: 1. 增加武功山的旅游知名度。
2. 提升武功山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3. 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武功山旅游,增加旅游收入。
4. 保护武功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三、策划方案1.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计划提升武功山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包括以下措施: - 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方便游客的停车和洗手。
- 安装导览牌和指引标识,提供清晰的导航信息。
- 增加旅游巴士和缆车等交通工具的数量,方便游客的出行。
- 增加餐饮和住宿设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2. 开展宣传活动为了提高武功山的知名度,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以下措施: - 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
- 制作宣传册和海报,发放给旅行社和游客,增加武功山的曝光度。
- 举办武功山旅游推介会,邀请旅行社和媒体参与,推广武功山的旅游资源。
- 和其他旅游景区合作,举办旅游联合推广活动,互相促进。
3. 优化游览线路和体验项目为了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我们计划优化武功山的游览线路和体验项目,包括以下措施: - 定期维护和改善登山步道,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 增加观光点和景点,丰富游客的观光选择。
- 举办传统文化和历史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武功山的文化背景。
-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如划船、登山、观光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为了保护武功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计划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以下措施: - 强化垃圾分类和清理工作,保持武功山的环境整洁。
武功山旅游策划书

武功山旅游策划书武功山风景区作为一家刚起步的新型企业,主要以娱乐、休闲、观光为主,欲想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必然离不开广告的宣传。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萍乡),景点到处都是,所以武功山风景区面临的竞争很大。
目前,武功山风景区以休闲、观光为主题,相对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
为了进一步推广,达到大众消费。
结合目前的具体状况分析,并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引导,必须有一系列的广告策划,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一,萍乡旅游背景分析:地处江西省西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
位于东经 113°34'至114°16'、北纬 26°57'至 28°00'之间。
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
下辖三县两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安源区、湘东区)全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状如火炬。
土地总面积3826.99 平方公里。
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错落分布。
其中山地占 27.1%、丘陵占 61.7% 、河谷平原占 11.2%。
主要山脉有武功山 ( 最高峰白鹤峰海拔 1918.3米 ) 和杨歧山 ( 主峰千拉岭海拔 944 米)。
主要河流有萍水、栗水、袁水、草水、莲江等,南部的莲江、东南部的袁水入赣江水系,中部的萍水、西部的草水和北部的栗水入湘江水系。
从火车站乘1路无人售票公交车到西门车站,再乘萍乡至武功山的客车1小时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武功山石鼓寺(武功山山门)。
义龙客车(走319国道,中途下车),15分钟后即到。
安源旅游交通:乘火车到萍乡车站后,从火车站乘1路无人售票公交车到西门车站,再乘萍乡至安源的客车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安源镇。
旅游出租车游客乘火车到萍乡车站后,也可直接乘萍乡市旅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出租车萍乡的历史,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时,江中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如斗。
他问遍了满朝文武都无人知道,于是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道:此物为萍实,是吉祥物,只有称霸的人才能得到。
武功山攻略

武功山攻略一、概述武功山旅游资源分布面广,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三大片游览区:萍乡市境内的武功山北麓游览区,安福县境内的南麓游览区,以及宜春市境内的东麓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
北麓游览区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由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白鹤峰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
景区整体“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
主游览区按地形又可分为麻田、万华(万龙山、华云)两大游览区域。
当前以麻田游览区旅游景点最为集中,开发基础较好,公路已延伸到山麓并设有登山缆车。
武功山有4个登山口1.正门游客服务中心(徒步到达山顶白鹤峰需要5个小时左右,徒步登山口入口旁边是缆车乘坐处,如果乘坐缆车,可以选择坐一段,或者坐二段,到达山顶乘坐2段缆车加上中间一点徒步的路段一个多小时左右登顶,运动量不大,适合老人孩子,后面会有缆车的路线介绍)路上有商店,能买补给。
以下三个登山口不需要门票3.东江村沈子村和东江村都是野路,不需要门票,徒步登顶白鹤峰需要7到8个小时左右,路不太好走,建议2人结伴,路上很少有商店建议提前购买东西,这两天条都是泥巴路,建议晴天走,雨天走正门。
4.龙山村龙山村到达山顶白鹤峰需要13个小时左右,路上有住宿点,有商店。
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合适的住宿点,基本上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个。
以上四条路都是到达山顶白鹤峰金顶二、路线上下山大概有七八条户外路线,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正穿或者反穿1.正穿(1)第一天:沈子村-金顶第二天:金顶-发云界第三天:发云界-明月山)(2)第一天:沈子村——金顶(住宿)第二天:金顶——绝望坡——好汉坡(露营)第三天:好汉坡——明月山(坐索道下去)(1)精华路线推荐第一天:萍乡——龙山村——发云界住发云界(快点的走5个小时,慢点走大概7个小时)第二天:发云界——金顶住金顶(快点的走8个小时,走走拍拍走大概11个小时)第三天:金顶-景区下山返程(2)两天一夜的经典反穿路线:第一天:龙山村——发云界——风车口——千丈岩——好汉坡第二天:好汉坡——绝望坡——吊马庄——金顶——下山第一天的时间预计7-8小时,第二天到金顶差不多5小时,下山坐索道两个小时;(3)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我建议三天两夜反穿:第一天:龙山村——发云界(住宿)第二天:发云界——风车口——千丈岩——好汉坡——绝望坡(住宿)第三天:绝望坡——吊马庄——金顶——下山3.路线时间(1)2条小路(7.5 h全程徒步无索道)不要门票从沈子村或者东江村,大概7个多小时左右到金顶,都是野路,不太好走,从沈子村或者东江村,大概7个多小时左右到金顶,都是野路,不建议一个人独自走野路,建议早点出发,下雨天不要从野路上山。
武功山

有关萍乡武功山景区管理体制的思考风景名胜区是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为最终目标。
如何辩证初理资源保护与景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今风景名胜界的一个新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当今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在风景名胜领域的具体化。
从社会历史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风景名胜保护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就要考虑用经济激励的方法使当地的农民在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上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说要找一种途径既能从资源上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又不使资源退化;既要使为景区的资源得到保护,又要为景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从武功山景区管理体制的改进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目标。
一、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南,总面积484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山岳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为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机构,管辖区域为新泉、万龙山乡,人口约5万)于2004年正式成立,开始开展大规模开发,景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景区开发保护和谐发展: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2、进行旅游开发探索3、改善交通条件4、改善通讯设施5、带动第三产业发展6、增加就业机会7、提供无形资产二、由于管理体制尚待进一步理顺和自身定位等问题,管委会与当地乡政府及群众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产生一些矛盾。
主要表现在:1、资源保护利用问题由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使管委会与乡政府和群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主要是后者)。
200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管委会对资源的保护远远大于利用,而群众则恰恰相反(大多为生产、生活所需),武功山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农民从事竹木生产与加工,需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而风景名胜区条例强调对这些资源的严格保护在客观上使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群众之间产生了矛盾。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调整方案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06•【字号】萍府办发[2014]2号•【施行日期】2014.0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调整方案的通知(萍府办发〔201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驻萍有关单位:《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调整方案》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1月6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调整方案为进一步推进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确保创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立足萍乡武功山创5A工作实际,结合国家旅游局出台的5A评定最新标准和武功山创5A提升规划要求,现将《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调整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依托和利用萍乡武功山独特的山岳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助推我市城市转型,将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打造为萍乡城市转型的龙头,成为萍乡消费型城市的支撑点,以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增接待能力为重点,将萍乡武功山风景区建成中国最佳山地度假目的地。
二、目标任务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总目标是: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部分达950分以上;景观质量评分细则部分达90分以上;游客意见评分细则部分达90分以上。
具体任务如下:(一)旅游交通做好进入景区沿线交通通道的环境整治和完善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做好城区主要干线、各高速路口、319和320国道至景区的专用交通指示牌;将芦-万-武旅游公路及新山门至石鼓寺公路纳入“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打造成为四季皆景的彩色景观大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1 -第1条. 规划目的 (1)第2条. 规划依据 (1)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2)第4条. 规划原则 (2)第5条. 规划期限 (3)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和性质......................................................................................... - 3 -第6条. 风景名胜区范围 (3)第7条. 核心景区范围 (3)第8条. 外围保护地带 (4)第9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 (4)第三章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 4 -第10条. 资源类型 (4)第11条. 景点评价 (4)第12条. 风景特色 (5)第13条. 资源特征 (5)第14条. 总体评价 (6)第四章规划目标、容量与规模......................................................................................... - 6 -第15条. 规划目标 (6)第16条. 环境容量 (7)第17条. 发展规模 (8)第五章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 9 -第18条. 功能分区 (9)第19条. 空间结构 (9)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 10 -第20条. 分级保护规划 (10)第21条. 专项保护规划 (11)第22条.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 17 -第23条. 景区规划 (17)第24条. 景点规划 (19)第25条. 游憩活动 (19)第26条. 游览组织规划 (20)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 22 -第27条. 瀑布景观规划 (22)第28条. 地质景观规划 (22)第29条. 史迹景观规划 (23)第30条. 植被景观规划 (23)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24 -第32条. 服务设施规模预测 (24)第33条. 旅游服务设施分级标准 (24)第34条. 旅游服务设施布局 (24)第35条. 游娱文体设施规划 (25)第36条. 标识系统规划 (26)第37条. 旅游设施建设控制 (26)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 - 27 -第38条. 农村居民点调控 (27)第39条. 农村居民点建设要求 (27)第40条. 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 (28)第41条. 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8)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 - 28 -第42条. 对外交通规划 (28)第43条. 风景名胜区门户规划 (29)第44条. 旅游交通换乘体系规划 (29)第45条. 道路规划 (29)第46条. 游步道规划 (31)第47条. 交通设施规划 (31)第48条. 交通组织规划 (3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 - 32 -第49条. 给水工程规划 (32)第50条. 排水工程规划 (33)第51条. 供电工程规划 (34)第52条. 通信工程规划 (34)第53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5)第十三章安全防灾规划 ................................................................................................... - 36 -第54条. 防洪规划 (36)第55条. 消防规划 (36)第56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37)第57条.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7)第58条. 突发事件应急体制 (3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 38 -第59条. 规划用地平衡表.. (38)第十五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39 -第60条. 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 (39)第61条.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39)第62条.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第63条.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第64条.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40)第65条.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 (40)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 ................................................................................................... - 41 -第66条. 项目汇总及控制规划 (41)第67条. 发展分期及重点 (46)第69条. 需编制下层规划的区域目录 (47)第十七章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 - 48 -第70条. 完善管理体制 (48)第71条. 协调相关保护地关系 (49)第72条. 规范经营行为 (49)第73条. 加强风景名胜区门票管理 (49)第74条.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50)第75条. 加强能力建设 (50)第十八章附则................................................................................................................... - 50 -第76条. 成果组成 (50)第77条. 强制条文 (50)第78条. 实施日期 (50)第79条. 规划修改 (50)第80条. 解释权 (50)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确保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在完整保存、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 (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在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提供依据,是指导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文件。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2.《风景名胜区条例》13.《自然保护区条例》14.《宗教事务条例》15.《森林公园条例》1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17.《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8.《江西省森林公园条例》19.《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江西省森林条例》21.《江西宗教事务条例》2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23.《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24.《关于做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与保护工作的通知》25.《江西省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芦溪分区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26.《江西省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明月山分区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27.《江西省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安福分区总体规划(1998-2020)》(1998年)。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依据风景名胜区的科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形成具有国家层面影响力的观光旅游基础上,适地适度发展乡村休闲、文化、科教、度假、户外等多种旅游活动,突出武功山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
同时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既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外围相关区域的关系,又协调三地发展的关系,推进统一管理。
树立风景名胜区的门户形象、构筑全山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旅游设施,实现武功山风景名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原则正确处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在有效保护培育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