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新解——近亲繁殖

合集下载

近亲繁殖与同目动物相食

近亲繁殖与同目动物相食

近亲繁殖与同目动物相食发布时间:2009-9-7--------------------------------------------------------------------------------近亲繁殖一般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

众所周知,近亲繁殖会使后代体弱,生活力、繁殖力降低。

对人类而言,近亲结婚让后代很容易患上血液病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

考古表明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消亡就是因为近亲繁殖所致。

同目动物相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资料表明,同目动物相食的现象至少有130多种,有些甚至给我们人类的健康及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可惜的是,人类对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目”是生物学上的概念,生物学家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之间的彼此关系,把类似的物种归并成一属,类似的属归并为一科,类似的科归并为一目,类似的目归并为一纲,类似的纲归并为一门,类似的门最终归并为一界。

形成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单元从高至低组成的完整的分类系统。

如狒狒、猴子、黑猩猩和我们人类同属灵长目动物,是同目;牛、羊、猪同属偶蹄目动物,也是同目。

同目动物相食有什么危害吗?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20世纪50年代初,居住在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的福雷(Fore)部族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当亲友死后,经过一个神秘而特殊的仪式,要将包括大脑等器官在内的人体全部吃掉。

这样,经过10~20年漫长的潜伏期,人们就开始发病。

主要表现是全身战栗性震颤,手足有扭曲动作,最后出现语言障碍、失语直至完全不能运动,发病后不到一年就死亡。

福雷部族原有160个村落,3.5万人口,在疾病流行期间,80%左右的人患上此病,使整个部族陷于危亡之中。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库鲁病仅与这个特殊的习俗有关,找到了病因之后,政府立即下令禁止食尸,这个疾病也就逐渐得到了控制。

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同目动物相食,因为食主与被食者之间具有亲缘关系,他们不但同“科”同“种”且同“属”,可以说是同“科”相食,也可以说是同“种”相食,还可以说是同“属”相食。

人类起源的研究——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介绍

人类起源的研究——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介绍

人类起源的研究——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介绍人类起源的研究历来都是一个神秘而又吸引人的话题。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

那时,人们主要使用化石学、人类学等学科进行研究。

然而,这种方法难以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解释人类起源的真相。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新的研究方法出现了——基因研究。

基因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事实上,从DNA中读取信息的这种分子学方法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突破。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迁徙史的研究。

人类首次起源于非洲,然后逐渐向其他地方传播。

通过对DNA进行原始人类的基因序列分析,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人类离开非洲的时间和地点。

他们发现,人类起源于现在的南部非洲,约20万年前,而人类离开非洲的时间是60-70万年前。

根据基因数据,科学家们还能确定人们在这段时间内的迁移方向。

例如,据说人类最早离开非洲的地方是土耳其和阿拉伯半岛,然后向欧洲和亚洲传播。

其次,基因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演化进程。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人类的基因组是最接近大猩猩的。

虽然基因组差异不大,但是人类和猩猩之间的差异确实非常显著。

例如,猩猩有着强壮的牙齿和有力的臂膀;而人类则有一颗比较小的牙齿和更发达的大脑。

科学家们已经分析了人类基因图谱中约25000个基因的差异,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对人类的演化历史的认识。

最后,基因研究还在探索人类的疾病和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些致病基因。

一旦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一些遗传性疾病。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基因可以调控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对疾病的治疗或预防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因编程和基因治疗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基因治疗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奇迹。

总之,基因研究为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探索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基因研究,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许多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有趣细节,同时也为基因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九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九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A1A1<A1A2>A2A2 杂合座位越多优势越强
又称:等位基因互作说 杂合性假说
A1B1C1 D1E1 × A2B2C2 D2E2 A1B1C1 D1E1 A2B2C2 D2E2
纯合状态 1个单位 杂合状态 2个单位
F1 A1B1C1 D1E1 A2B2C2 D2E2
2+2+2+2+2=10
根据这一假说,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杂合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显然大于纯合等位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3基因杂合 2杂1纯
1杂2纯 3基因纯合 (8 种)
四. 回交的遗传效应
回交(back cross)是指杂交后代与两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甲×乙
↓ F1×乙
↓ 回交一代BC1×乙
↓ 回交二代BC2×乙
↓ 回交三代BC3×乙

···
轮回亲本: 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1. 基因代换
2.
连续回交,核内基因逐渐被轮回亲本取代。
(需年年配制杂种,较为费时费力) ■ 杂种优势的固定
利用杂种优势时,注意点:
■ 保持亲本的纯合性和典型性; ■ 选择自身表现好,配合力高的优良亲本及
其强优势组合; ■ 掌握杂交制种和亲本保种技术。
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
Proposed by R.A.Fisher in 1949, K. Mather in 1955, R.W.Allard in 1962, S.B.Yu in 1997.
华金平,张启发 显性、上位性、超显性在杂种优势中共同存在。 PNAS,Genetice(2002)
F2及其以后的世代 纯合体 多基因假说
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应用
■ 保持品种纯度和相对的稳定(纯系) ■ 作物常采用自交、回交或兄妹交 (因授粉方式和育种方法不同而不同)

达尔文家族

达尔文家族

达尔文家族3代近亲结婚 62名亲人38人无后约书亚与莎拉家庭画像,达尔文-威治伍德组成了英国显赫的家族。

据英国媒体5月2日报道,19世纪英国杰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著作《物种起源》中首次阐述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近亲繁殖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这个发现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历史学家对达尔文族谱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他的家族都在身体力行“非自然选择”——近亲繁殖:从达尔文外祖父辈开始的3代人都是表兄妹结婚,家族62人中有38人因为不育、孩子夭折、有缺陷等原因无后。

研究人员相信,正是这种家族不幸令达尔文着迷于遗传学研究。

综合【重庆晚报】达尔文家族3代近亲联姻一多半人绝后据英国媒体5月2日报道,19世纪英国杰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著作《物种起源》中首次阐述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近亲繁殖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这个发现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历史学家对达尔文族谱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他的家族都在身体力行“非自然选择”——近亲繁殖:从达尔文外祖父辈开始的3代人都是表兄妹结婚,家族62人中有38人因为不育、孩子夭折、有缺陷等原因无后。

研究人员相信,正是这种家族不幸令达尔文着迷于遗传学研究。

最新研究3代人只出两个姓氏英国开放大学的自然史教授詹姆斯·摩尔研究了达尔文的家谱后发现,这个家族几代以来只出现过两个姓氏:达尔文、威治伍德,这说明家族一直保持着近亲结婚的习惯。

达尔文的外祖父母和母亲都姓威治伍德,摩尔说:“在维多利亚时代,近亲结婚并不鲜见,但像达尔文家族这种情况,在当时都是罕见的。

”摩尔发现,达尔文的外祖父约书亚·威治伍德与自己的第三个堂妹莎拉结合,育有8名子女;两人最大的女儿苏珊娜·威治伍德嫁给了自己的表兄罗伯特·达尔文,他们生下了后来的生物学泰斗、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同时,约书亚和莎拉的第二个儿子小约书亚生下了艾玛·威治伍德,也就是达尔文后来的妻子。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例是1/2,也就是近交系数等于1/2。

近交系数的计算:
➢ ♀ A1A2、♂A3A4 ➢ 子代的基因型为
1 4
A1 A3
1 4
A1 A4
1 4
A2
A3
1 4
A2
A4
➢ 同胞兄妹间随机交配,子女中应该有四种纯合 基因型,A1A1、A2A2、A3A3和A4A4
➢ 这些纯合体的两个等位基因不但是纯合的,在 遗传上也是等同的。
现最突出的性状。
43
杂种优势表现的基本特点:
1、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
2、优势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 双亲的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和生理差异越大,相对性 状的互补性越强,杂种的优势越强,反之,就越弱。
3、优势大小与双亲基因型的纯合程度密切相关。 4、优势大小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 同胞间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有16种组合方式,频率各为1/16。 ➢ 其中纯合体占16/64,即1/4,这就是全同胞交配的近交系数。
15
近交系数的计算
16
三、自交的遗传效应
1、杂合体自交导致基因的分离和纯合 AA×aa→F1 Aa,F1自交产生F2,1/4AA、1/2Aa和1/4aa。 F1100%Aa,F2中50%Aa F3代中,3/8AA、2/8Aa、3/8aa,Aa的比例下降到1/4。
➢ 这些纯合体出现的概率累加起来,就等于全同 胞交配后代的近交系数,F=1/4。
13
全同胞交配子代近交系数的计算
1 4
A1
1 4
A2
1 4
A3
1 4
A4
1
1
4 A1 16 A1 A1
1
1
4 A2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引言概述: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通过研究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1.1 人类的起源理论- 混合起源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与其他人类亚种的混合而进化。

- 单一起源理论: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非洲的同一个人群。

1.2 人类的遗传变异- 线粒体DNA: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可以追溯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 Y染色体:通过对Y染色体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男性的遗传变异和演化。

1.3 人类与其他人类亚种的关系-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共存于欧亚大陆,存在基因交流。

- 丹尼索瓦人:与现代人类存在基因交流,但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关系复杂。

二、早期人类的进化2.1 早期人类的化石记录- 露西(Lucy)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之一,揭示了人类直立行走的起源。

- 手斧:早期人类使用的最早的工具之一,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发展。

2.2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游牧狩猎:早期人类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迁徙寻找食物和水源。

- 火的使用:早期人类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改善了生活条件和食物处理方式。

2.3 早期人类的社会结构- 小群体生活:早期人类以小群体为单位生活,共同合作狩猎和采集。

- 社会分工:早期人类开始出现分工,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和照顾后代。

三、农业革命3.1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

- 农业的影响: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2 农业革命的意义- 人口增长:农业的出现使得食物供应增加,人口得以增长。

- 城市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为城市的形成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农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加深:农业革命导致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类开始出现不同职业和阶层。

专题09 人的由来-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9 人的由来-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九人的由来考点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3、发展(1)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2)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学会使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

4、人类进化的过程:森林古猿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人类社会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能直立行走。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6、人类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7、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8、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考点二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1)主要生殖器官: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附属器官:包括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等。

2、女性生殖系统(1)主要器官: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附属器官①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②子宫。

①输送卵细胞的结构是②输卵管。

3、生殖过程(1)排卵、受精和胚泡发育①卵细胞①胚泡①子宫内膜①卵巢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场所:输卵管。

(2)胚胎发育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胚泡在子宫内膜上继续发育形成胚胎,在第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出现人的形态)。

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细胞质中的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普通遗传学14第十四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普通遗传学14第十四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11
2. 亲缘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12
植物群体或个体近亲交配的程度,一般 根据天然杂交率的高低可分为: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 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天然杂交率
低(1~4%);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13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llinated plant): 如棉花、高粱等,其天然杂交率常较高
(5~20%)。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14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 如玉米、黑麦、白菜型油菜等作物,天然杂交率高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10
(3)共同祖先H
通道P1KHLP2 n=4, FH=(1/2)3, 分量= (1 + 1/8 )(1/2)4+1
将各分量代入公式 Fx=(1+Fi)(1/2)ni+1 = (1/2)9+ (1/2)8 + (1/2)7 + (9/8)(1/2)5
= 0.04883
374mg
370mg
î á ×Ç Ö × Ó L19Ö Ï ê µ
ÁÁùêÁÁÁÁÁÁ ÁÁ ×á ×
691mg
ÁÁ × × î Ø ×Ö Ö × ÁÁùêÁÁÁÁÁÁ Ó
2013-10-28 遗传学十四章
①经典遗传学: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
②群体遗传学:不同基因频率群体之间的交配。
③育种学:种内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交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起源新解——近亲繁殖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关心,自己从那里来,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一段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几乎统治了人们的认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及大量的反证,如人类是同祖分化而成,这就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而且人们普遍感到,人类的形成是某种偶然因素的结果,而决不是必然,具体是那一种偶然因素,大概有外星人后代说,海底生物说,恐龙遗留说,这些推断还需要去证明,而对人类起源,笔者有独到见解,那就是近亲繁殖说,支持此论点有以下论据:
一、近亲结婚繁殖危害并没有想象的大,反而是有一定优势。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普遍认为近亲结婚产生的后代有非常严重的遗传病,而且一些科学的证据也指向这一点,但从最新的美国生物研究室研究的结果看,其实近亲结婚的危害并不大。

而本人从大量史料中还发现,很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科学人物,其实正是近亲结婚的产物,如在中国春秋时期,一是楚国令尹子文,二是晋文公重耳,前者兴盛了楚国,使楚国甚至于楚地兴盛200年;而后者更是称霸春秋,其后五世繁荣,三家分晋后,仍是强国。

重耳其人,有其自身独特魅力,其在流亡时,就为当世人推崇,史书记载,其特点有三:一是古语说,同姓而婚,其子不蕃,而重耳独能之;二是重耳不就国,晋国始乱,似天待其归;三是虽流亡,二其手下能人多聚之,忠心不渝,试想其人肯定有其独特魅力,不可理解,再如中唐诗人白居易,其父母为甥舅关系,白居易少有诗名,为当时及后世所推崇。

从世界历史看,也有许多例证,如二战元凶希特勒,相传其也为近亲结婚后代,且其家族本身就有近亲结婚传统,其走上政治舞台,本身就有很大的传奇色彩。

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可能还有很多著名的例子,也请大家多多列举。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许多近亲结婚的子女,他们非常聪明,而且优于常人,或在某方面有独特的过人之处,为人们所认可。

以上说明即使是近亲结婚,但并不影响他们健康和智商,这是论据一。

二、近亲结婚对基因的冲击非常大。

据网络载,美国有一家族,由于遗传问题,其男性均生有尾巴,其家族迫于压力,搬入深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为生存,他们就采用近亲结婚的方式繁衍后代,但很快,他们的后代就有一名男性生下来,就没有尾巴,他又踏上社会,娶妻生子,但其后代又有了尾巴。

再如最近一期国家地理栏目报道的印度双胞胎村,其上代就有近亲结婚的风俗,这些事实都说明,近亲结婚能很快改变人们的遗传基因,但却具有不确定性,这从侧面说明近亲繁殖对基因的冲击有多大,是近亲繁殖使他们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对于此点,也恳请有关的专家给予关注。

三、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研究,一直都希望从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发现奥秘,其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发现,在很多神话故事中,人类始祖都存在男女同体,兄妹为祖的说法,如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女娲和伏曦,本身就是兄妹,其他如希腊神话,众神之神宙斯,其妻子也是其妹赫拉,这是不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另外,从一些习俗和历史来看,如大多数民族都经历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阶段,这不能简单用母系氏族社会这个概念完全解释,也许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一些近亲结婚的习俗仍然保持,只是不愿意明讲罢了。

俗语讲,有女似家姑,有男似其舅,这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

综合以上,关于人类起源,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幅场景,在距今大约20-15
万年前,在地球某处,假定在非洲大陆,由于洪水或地震的原因,有一小群类人猿,他们孤立的陷入一片小岛中,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他们不得不兄妹结婚,这样才不致灭亡。

可以想象,在当时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们的后代大多都没有存活,很快夭折,但一些经过改进的强者却适者生存,不断改变自己,从内到外,从思想到身体,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经过了很长时期,只至洪水退去,他们已经具备了现代人的雏形,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却是天生的强者,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分散去了世界各地,并与当地的类人猿结合,或者将类人猿消灭,取得这个世界的统治权。

这些智者或者说领袖,又不断改进自己,适应环境,在距今大约5万年前,他们最终成为了人。

我们研究此点,一是解决我们从那里来的老问题,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帮助:
一、在某些遗传病的防治上,可以采用新的疗法,尤其是一些顽固的家族病,如不明原因的精神病,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采用试管疗法,也许能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对一些近亲结婚的后代进行研究,可以研究人类基因的一些变数,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基因。

二、通过对动物、植物的实验,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我们对大自然的控制力,也可以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维持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三、研究过去,着眼未来,如果到不改变就不能生存的地步,相信这一理论成果还能帮助我们人类度过难关,而对未来的假想,我将在下一篇论文《无穷大—无穷小》中予以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