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非常好

合集下载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
1. 温度的概念
-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是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

2. 物态变化
- 物态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物质分子密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物质分子较为松散,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物质分子间距较大,具有变化的形状和体积。

3.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 温度升高会使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熔化点)。

- 温度进一步升高会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沸点)。

- 温度降低则会使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称为凝结(凝结点)。

- 温度进一步降低会使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称为固化(凝固点)。

4. 举例说明物态变化
- 水的物态变化:
- 熔化:水的温度达到0℃时,固态冰转变为液态水。

- 汽化: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 凝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气态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水。

- 凝固: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以下时,液态水转变为固态冰。

5. 温度的影响因素
- 物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环境条件。

以上是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中涉及到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内容: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体现。

- 温度的测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热像仪。

2.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会经历特定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温度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物态变化,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 一些物质,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接触空气时可以发生升华。

4. 温度与融化点、沸点:- 融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融化点各不相同。

- 沸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也各不相同。

5. 温度与相变图:- 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总之,通过研究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测量方法、物质的相变规律以及相变图等相关概念和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点与沸点;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6.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7.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8.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温度及其测量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通常用字母t来表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被规定为100℃,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时273.15K,即T=273.15+t。

需要注意的是,热力学温度的0K温度永远达不到。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然后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读数时,需要将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待示数稳定后读取,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体温计的量程为35℃至42℃,分度值为0.1℃。

使用前需要甩一甩,使汞回到玻璃泡内。

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体温计当作普通实验用温度计适应。

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洗澡的较舒适的温度是40摄氏度。

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

物理学中将物态变化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

熔化是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凝固是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需要放热。

在熔化实验中,需要用水浴法进行加热,以便均匀、间接地加热物体,并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速度。

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可以总结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同时,也可以根据熔化过程反思凝固过程,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解答。

晶体是有确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反之称为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在于熔化温度的确定性。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时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以及温度变化的情况不同。

当物质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物质会先变稀,最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成为液体。

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持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持续放热。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物态变化,如水从液态变成冰固态,或从液态变成水蒸气气态。

而这些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而温度的测量对我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至关重要。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一个物体热能状态的表征,通常用开尔文(K)或摄氏度(℃)表示。

温度越高,说明该物体分子运动越激烈,所含热能也越多。

相反,温度越低,说明分子运动越缓慢,所含热能也越少。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内部充满的是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会膨胀而上升,反之降温时水银会下降。

电子温度计: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电子元件来检测物体温度的变化。

在不同物体温度下,电子元件的电阻值、电压等都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交叉错综,无法自由流动。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能相互滑动,所以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彼此独立,分子间距离很大,散乱运动,自由滑动,具有高度流动性。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质物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

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以至于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变得松散起来,从而变成液态。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熔点,熔点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液态与气态的转化:当液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对周围环境的吸引力大大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变得更快,足以克服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约束,自由地运动,以至于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沸点,沸点的大小也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固态与气态的转化: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干冰在室温下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这是在固态状态下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足够大,可以跨越液态状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同时外界压力不影响其转化过程。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定义:组成物质的微粒热运动的剧烈程度(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3)单位与表示: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沸水温度为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②华氏度: ℉氯化铵和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人体温度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③热力学温度:K 研究热力学问题,T=273+t2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2)分类: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等(3)使用方法(注意事项):①估计被测物温度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②将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注意不要与容器壁接触③平视液面度数二物态变化1 物质状态(1)定义;物质在一定外界环境中宏观的形态表现(2)物理意义:使许多的物理变化得以体现,能够形象地描述物质形态(3)物质状态的几种情况:气态(gas)液态(liquid)固态(solid)2 三态变化(1)气态与物态间的改变①熔化(熔点):从固态到液态,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是熔点②凝固(凝固点):从液态到固态:晶体开始凝固的温度是凝固点③变化特征:由固态到液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液态到固态相反④发生条件:熔化时达到熔点并继续加热,凝固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降温(2)液态与气态间的改变①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在特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a两种情况沸腾:在表面和内部都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汽化现象区别条件发生位置发生条件发生速率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蒸发液体表面任何条件缓慢降温面积,温度,空气流速沸腾表面与内部特定条件(沸点)剧烈温度不变化气压②液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开始液化的温度叫液化点③变化特征:由液态到气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

气态到液态相反。

④发生条件:汽化时达到沸点并继续加热,液化时达到液化点并继续降温(3)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①升华:物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②凝华:物体由气态转化为固态③变化特征:不经过液体,需要特殊条件才能发生④发生条件:升华固体物质温度远低于环境温度(冰冻的衣服晒干为特例)凝华气体物质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4)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①放热过程:液化凝固凝华其通性:微粒凝聚,分子间作用力由小变大,分子间距由大变小②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其通性: 微粒分散,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变小,分子间距由小变大三小结1 本节方法:句述物理量,即将某一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表示,测量等信息作为宾语的修饰语填充在“XX是物理量”这一句中,该方法高度精炼,便于记忆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蜂蜡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注意1: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①AB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③CD段物质处于,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④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熔化,物质处于;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注意2: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注: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①DC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②CD段物质处于,表示晶体过程凝固特点: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③BA段物质处于,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④C点表示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质处于;B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因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二、汽化(吸热)1、汽化定义:物质由变为过程2、汽化两种方法:和3、蒸发:只发生在缓慢的汽化现象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④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减慢蒸发”与之相反)1、提高液体的温度;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例1.在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例2.a.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什么?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

b.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例3.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例4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4、沸腾: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⑴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将点燃的酒精灯置于铁架台的底座上,根据酒精灯的火焰调节铁圈高度,再根据烧杯中的液面调节温度计的高度.⑵实验现象:气泡变化:(1)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2)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温度:(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2)沸腾时,温度(沸点)⑶★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液体的沸点与有关)⑷沸腾条件:1. ;2.(5)对沸腾图像的观察:①沸腾特点: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②AB段为沸腾前,BC段指沸腾过程(即沸腾时)③t2﹣t1为沸腾所用时间④A点对应的温度为水的初温⑤T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水此时的沸点)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5、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区别(1)沸腾只在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2)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进行;(3)沸腾剧烈蒸发缓慢;(4)沸腾时液体温度,蒸发时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三、液化(放热)1、液化定义:物质由变为过程2、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

(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液化成小水珠)(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将气体压缩体积的好处:便于“便于贮存和运输”)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

注:“白气”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

3、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雨、“白气”(热气)4、“汽化、液化”有关的几个现象:例1用注射器吸进一些纯酒精,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这是现象;再推动活塞,又会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这是现象。

例2. 100℃的水蒸气遇到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

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物质由直接变为过程、凝华(放热):物质由直接变为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补充)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观察“碘”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实验中加热时,固态碘消失,有紫红色碘蒸气出现()冷却时,紫红色碘蒸气消失,有黑色颗粒状固态碘出现()常见物态变化:液化现象:雨、雾、露、‘白气’凝固现象:冰雹、冰块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练习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2、下列选项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5、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1-1-7甲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应记为________℃。

甲乙图1-1-76、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

如图1-1-4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

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图1-1-4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确定图1-1-37、小明同学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妈妈用体温计正确测量他的体温,使用前,小明的妈妈应该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如图1-1-2所示,小明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 ℃,他________(选填“正在”或“没有”)发烧。

图1-1-28、如图1-2-4所示为海波的凝固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图1-2-4A.海波的凝固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 min时海波已全部凝固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态。

10、冰糖葫芦如图1-2-6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

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液化”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12.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13. 桂芳将两个内径不同的水银温度计,分别放入同一杯热水中,使玻璃泡与水接触部分相同,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不一样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14.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______,温度______;钨的熔点是 3 410 ℃,它的凝固点是______ ℃。

15.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间/min物质的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温度/℃(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2 ℃时,其状态是__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