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合集下载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探析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探析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的广泛领域。

以下是对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的初步探析:
忠实于原著:许渊冲强调翻译应该忠实于原著的风格和意境,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他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著的精神,力求将原作的情感、意义和艺术价值传达给读者。

传递文化精髓:许渊冲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递作品所代表的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

他注重对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化意义,并通过翻译传递给读者。

注重语言艺术:许渊冲注重翻译作品的语言艺术性,他认为翻译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语感和良好的写作能力。

他注重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和节奏,力求在翻译中保持作品的文学美感和语言魅力。

平衡文化与读者需求: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平衡原作的文化特点与读者的理解需求。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将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还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重视翻译研究与批评:作为一位学者型的翻译家,许渊冲注重翻译研究和批评的重要性。

他提倡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对翻译
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推动翻译领域的发展和提高翻译品质。

需要指出的是,许渊冲的翻译艺术观是多维度的,它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和翻译理论等多个层面。

上述观点只是对其艺术观的初步探析,更详细的了解需要深入研究和阅读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和相关论著。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沁园春·雪》这首词,真的是让人一读就心潮澎湃啊,许渊冲的英译更是让这首词的魅力大放异彩。

想想看,李白那种洒脱、豪情万丈的风格,简直就是要让人忍不住想要高歌一曲。

你想啊,词中描绘的雪,白皑皑的一片,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华服,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许渊冲把这种美感用英语表达得恰到好处,仿佛雪花都在他的翻译中翩翩起舞,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起来。

这首词里,李白把雪描绘得生动无比,连绵的山峦、辽阔的河流,都在这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你知道吗,许渊冲翻译的时候,真是让人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精美的画卷,心里那种激动,简直就像喝了几口浓浓的咖啡,脑袋清醒得很。

他的翻译就像是给这幅画加上了说明,简简单单的几个单词,透出了那种深刻的意境。

你听听,他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翻译成“endless ice and snow,”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既简练又让人一目了然。

再说说那种豪情。

李白在词中提到要“壮志凌云”,这可是有点狂傲的意思啊!你可以想象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种仰天大笑的姿态,真的是让人心里也跟着热血沸腾。

许渊冲把这种豪情传达得恰到好处,仿佛能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感受到那份无畏与壮丽,简直让人想要立马奔向大海,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放下包袱,大胆去追求,那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我们再聊聊那种对于未来的展望。

在这首词中,李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他说“我欲乘风破浪”,这可是个大气的愿望啊!而许渊冲在翻译时,让这句话变得更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他骑着风,扬帆出海,迎接未知的挑战。

生活中,大家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吧?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也想要像李白那样,勇敢地面对风浪。

许渊冲的翻译仿佛在提醒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绝对不要怕前路艰险。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首词能流传千古?我觉得,除了内容本身的精彩,还有那种情感的共鸣。

许渊冲的翻译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这份情感,心中产生共鸣。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许渊冲唐诗英译: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中国的文学翻译领域,许渊冲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翻译家。

他的唐诗英译作品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含义,还巧妙地保持了唐诗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的内涵,以及其翻译思想、方法和成就。

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可谓独树一帜。

他注重传递原文的韵律和节奏,让英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唐诗独特的音乐美。

通过深入了解许渊冲的翻译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唐诗英译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风格和神韵,同时还要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需求。

许渊冲在唐诗英译方面的方法论显示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他主张采用“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保留原诗的意境美,同时还要兼顾英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此外,许渊冲还强调保持原诗的视觉美,通过采用一系列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英译诗歌呈现出对称、和谐的形式美。

许渊冲的唐诗英译成就显著,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英语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他的努力为唐诗的传播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说,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在翻译界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三美”原则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然而,尽管许渊冲的成就显著,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对于不同诗人的风格特征,许渊冲的英译是否能够完全准确地传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他有时过于依赖直译,可能会牺牲一些英语读者的阅读体验。

未来,可以进一步许渊冲唐诗英译的动态发展,以及针对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研究,以期在唐诗英译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翻译领域,动态对等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大程度的对等。

在文学翻译中,尤其是唐诗的英译中,这个理论有着特别的应用。

本文以杜牧的《清明》为例,探讨动态对等理论下许渊冲的唐诗英译。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二、浅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三、深化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The Gully of Twittering Birds Idly I watch the cassia petals fall, Silent the night and empty the spring hills. The rising moon startles the mountain birds, Which twitter fitfully in the spring gully. 杨宪益
3、明确把读者感受列入理论考虑范围。
许氏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过于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弱化了原作这个“镣铐”,容易引 起误导; 术语定义不清,口号比理论叫得响,空有观点,却无论据支 撑; 混淆可能性和必然性,走向极端。 局限性: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出发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译论 主观随意、感悟式阐发的特点,术语定义不清,多用例证法, 对译例的解释也偏于主观化、情绪化。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三似论: 形似、意似、神似
1.理论来源 傅雷曾经提出过“神似”说,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他提 出了“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 似”。许先生在继承了傅雷先生的“神似”精神和美学追求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三似”说。 2.理论内涵 许先生认为,“三似”是“三美”的基础。其中形似是低层次 的,神似才是高层次的追求。如果只译出了形式而没有传达原文的 内容,就只是“形似”,如果准确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但并没有 传达原文的神韵和意味,那也只是“意似”。许先生的“三似”说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如下: 形似:l+1<2 意似:l+l=2 神似:1+l>2

中国文学翻译的高峰——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述评

中国文学翻译的高峰——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述评

了一个“ 字; 之” “ 艺术” 翻译是艺术 , 即“ 不是科学” 来源于朱光潜在 《 , 诗 论》 中所说 的“ 心所欲 , 从 不逾 距 , 是一切艺术成熟境界 ” 。总结 起来 说 “ 美化之艺术” 就是 “ 三美 ”“ 、三化” “ 、三之” 的艺术 。“ 是把郭沫若的 创”
“ 文学翻译等于创作” 提高为再创论 ;优” “ 是傅雷的神似说 ;竞赛 ” “ 即文
国际文化教授, 年起在 清华 大学讲授 《 9 9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与赏析》 课 程。许 老是我 国著名的翻译 家, 被称为将 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 的
唯一专家。曾被提名为诺见尔文学奖候选人。许老 的名片上写着 “ 诗译 英法唯一人 ” “ 、不是院士胜院士 ” 。他倡导 学要敢为天下先”被人视 译 , 为译界 狂才 。“ 我过去喜欢一 个人走 自己的路 , 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 自 己的路, 来还是喜欢一个人走 自己的路 。” 将 这是许 老最后对大家所说 的话 。 一
国 企 鹅 出版 公 司 出版 列 入 其 “ 鹅 丛 书 ” 企 。在 这 家世 界 著 名 的 出 版社 出 版译 著的中国人, 许渊冲先生是第 个 。 2“ .美化 之 艺 术 ” — 主 要 思想 介 绍 — 许渊 冲教授 将文学 翻译概括 为十个字 :美 化之艺 术 ,创优似竞 “ 赛” 。他从鲁迅的“ 三美” 论中选了一个“ 字; 美” 从钱书的“ 化境” 中取 说 了一个“ 字; 孔子的“ 化” 从 知之者不 如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中选
Me t r a t l e o i, e r, i rd e o p v W e’ ema eo t y u a d I v d ah o n .

许先生的 4 部著作 , 2 除了一部 回忆 录《 追忆逝 水年华》 和三部有关 翻译理论的著作《 翻译的艺术》 《 、 中诗英韵探 》 《 、文学翻译谈》 以外, 其 余的都是译作 。这些译作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 中译英, 包括《 中国古诗词 六百首》 《 国不朽诗 三百首》 《 、中 、诗经》 《 、西厢记 》 《 、 毛泽东诗词选》 等 2 种; 2 第二类是 中译 法, 唐宋诗 10 、唐宋 词选 一百首》 4 有《 5 首》 《 等 部; 第三类是英译 中, 有德莱顿的《 一切为 了爱情》 司各特 的《 、 昆廷 ・ 杜沃德》 等 4部; 第四类则 是法译 中 括《 包 雨果戏剧选 》 司汤达的《 、 红与黑》 8 等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说, 许渊冲教授对唐诗的翻译是在用英语与汉语进行竞赛, “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了三美齐备”。

充分体现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观。

关键词:翻译;意美;音美;形美一、前言许渊冲对翻译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

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

故应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异。

两者同出,异名同理: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1]”。

许渊冲教授可谓是译界奇才,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名著从《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开始,到近现代的黄兴、毛泽东等人的诗词,摘要一一译成英语韵文及法语韵文出版,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了道路。

许教授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译著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二、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是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理论翻译观。

“美”是指音美、意美、形美。

许渊冲的“三美”说应该是借鉴于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说的“音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化”是指等化、浅化、深化,他的“三化”论是把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中的“化”扩展延伸而得来的;而“之”则指的是知之、好之、乐之。

“三之”论来源于孔子在《论语》中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艺术”二字来源于朱光潜先生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

然后,许教授又从郭沫若提出的“好的翻译等于创作”中取了一个“创”字,从傅雷提出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中取一个“似”字,从自己提出的“发挥译语优势”中取一个“优”字,再加上“竞赛”二字,最终把文学翻译总结为“创优似竞赛”五个字。

《2024年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范文

《2024年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范文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翻译艺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许渊冲,作为当代中国翻译界的佼佼者,其翻译理论与实践成果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揭示其背后的艺术魅力。

二、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美学平衡。

他认为,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在语言、文化、情感等方面实现美的传递。

许渊冲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许渊冲的实践探索许渊冲的翻译实践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文的美学风格,同时充分考虑译语的接受度。

他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音译、化译等,使译文既符合原文的意义,又能在语言上实现美的再现。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四、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传递。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他通过精妙的翻译技巧,将原文的美学元素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原文的美学魅力。

这种美学传递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化的内涵上。

五、许渊冲翻译理论的美学价值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的束缚,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他的实践成果也充分证明了其理论的可行性。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语言上实现了美的再现,而且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也实现了美的传递。

六、结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摘要继严复、傅雷的翻译思想给中国翻译理论带来重大的发展之后,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则给中国传统译论带来了第二次飞跃。

许渊冲在中国译论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 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

许渊冲译论中最富有特色的就是他的优势竞赛论。

发挥译文语言优势,可以说是他整个译论核心, 要达到三美必须发挥优势,可以运用三化的方法,发挥了优势的译文, 可以让读者知之、好之、乐之;和原作竞赛甚至胜过原作。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也许不够严密,但整体上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许渊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随着国翻译界对许渊冲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对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所体现的价值终会得到译界人士广泛的认可。

关键词:许渊冲;优化论;翻译1.引言许渊冲最早在1981 年《翻译的标准》一文中提出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

他说:“翻译首先要忠实准确,主要是忠实于原文的容,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其次是要求通顺流畅,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用法;最后还要注重修辞,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古今中外,文学翻译的理论很多。

许渊沖提出了“信达优”三原则。

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理解原文的容,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容再现出来。

文学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于原文的容,通顺的译文形式,发挥译语的优势。

许渊冲说“翻译时找不到对等词,译文不是优于原文,就是劣于原文,劣不如优,所以应该发挥译语的优势,也就是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这可以简称作优化法。

”许渊冲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提出的优化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证实了文学翻译要保持原作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地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

许渊冲的优化论可以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2.许渊冲简介许渊冲,大学教授,翻译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终生成就
•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 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2010年12月,许渊冲被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自评: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许渊冲翻译著作数量统计
局限性: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出发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译论主观随意、感悟式阐 发的特点,术语定义不清,多用例证法,对译例的解释也偏于主观化、情绪 化。
谢谢聆听
优 势 竞 赛 论 之 辩
文学翻译标准:信达优 vs 信达切 刘重德. 译诗问题初探[J]. 外国语,1989(05). 施康强. 红烧头尾[J]. 读书,1995(01). 宋学智.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兼评《新世纪的新译论》 [J]. 中国翻译, 2000(06). 尹伯安. “文化竞赛论”之管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04). 江枫.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J]. 中国翻译,2001(05). 彭长江. 评诗歌翻译中的“优势”、“竞赛”、 “超 越”[J]. 山东外语教学,2003(06)
——翻译的艺术,2006,P161
(发挥译语优 势论)
语言文化竞赛 论
文学翻译就是再 创造美
三美论
直译、意译新论
建立新世纪的世 界文学
三之论
三似论
文学翻译 十论
发挥优势、以创 补失
文化竞赛论
三化论
三势论
三 许氏译论引发的论争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我觉得诗就是具备意美、音美、形美的文字,毛主席的诗词是具备意 翻译唐诗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意美” 美、音美、形美的艺术高峰,翻译毛主席的诗词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 指的是深层结构·· ·(可以采用等化、深化、浅化等方式实现 我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 三美。 “意美”)。 美”论。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 要传达意美,可以选择和原文意似的绝妙好词,可以借用英美诗人喜 翻译唐诗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传达原诗的“音美”,翻 闻乐见的词汇,可以借助音美、形美来表达原文的意美。 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 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 要传达音美,可以借用英美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音似的 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 韵脚,还可以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来表达原文的音美。 ·· ·形美,就是译文和原文句子长短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 ——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85. 要传达形美,主要是在句子长短方面和对仗工整方面,尽量做到形 (如对仗的翻译)。 似。 ——再谈意美、音美、形美—《唐诗英译》序言[J].翻译通 ——意美、音美、形美—如何译毛主席诗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讯,1983(03). 1979(02).
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许渊冲其人
许氏翻译理论体系 许氏译论引发的论争 许氏译论的贡献与局限

许渊冲生平简介
• •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 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41-1942年任美国志愿空军翻译,43年 西南联大毕业,任昆明天祥中学英文教 师,4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后赴欧洲 留学; 1951年回国后在北京、张家口、洛阳等 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 1983年入北京大学,历任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教授。 1991年退休。
5 14
4 36 中文专著 英文译著 法文译著 中文译著
——该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
许渊冲著译集
许渊冲翻译理论著作
二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体系
翻译十论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前人学说、自身翻译实践
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 本体论
三化论
浅化、等化、深化 方法论
三之论
知之、好之、乐之 目的论
扬长避短,发挥译语优势 是翻译的充分条件,也就 是说,译者越能发挥译文 的语言优势,越能优化译 语的表达方式,译作就越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 好。 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 ——翻译的艺术,2006,P137 竞赛。译作和原作都可以 比作绘画,所以译作不能 只临摹原作,还要临摹原 优化论 作所临摹的模特。
三美论之争
必须以诗译诗吗? 意?音?何者为先?
诗词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如果只 再现原诗的意美,无论程度大小,即使 是百分之百,也不可能是忠实于原诗的。 正相反,如果译诗做出一点牺牲,不那 么意似了,但却在更大程度上保存了原 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总的看来,应 该说是更忠实于原诗的,这就是我提出 的三美理论。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2003,P176
创造性翻译应该等于原作 者用译语的再创作。
——文学与翻译,2003,P258
以创补失论、文学 翻译再创论
有人说诗就是在翻译中丧 失掉的东西,而我认为译 诗有得有失。如果“所得” 大于“所失”,那就不能 说译诗得不偿失;如果 “所创”大于“所失”, 那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了。
四 许氏翻译理论的价值
• 继承中国传统译论,发扬传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 升华和总结; • 突破了中国传统译论的原文中心地位,突出了译者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 • 明确把读者感受列入理论考虑范围。
四 许氏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 • • 过于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弱化了原作这个“镣铐”,容易引起误导; 术语定义不清,口号比理论叫得响,空有观点,却无论据支撑; 混淆可能性和必然性,走向极端。
用格律诗译格律诗,如能既讲求格 律,又无损原意,自数上乘;但在确 实不能用格律诗来译的某些具体情况 下,则不妨考虑运用自由诗体来译, 以便尽量保留原诗的思想、情节、意 境和形象,总比死守诗行的长度和韵 脚而对原诗的内容任意增删好得多。
——刘重德.西奥多·萨瓦利所论述的 翻译原则[J]. 外国语,1986(04).
要比较完整地传达原著的精神和面貌, 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接近原著的精神和面 貌,原著是诗,最好不要把它翻译成散 文。原著是严谨的古典格律诗,最好不 要把它翻译成现代自由诗。 ——吴均陶. 杜甫诗音译[M]. 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P31. .
许先生这种追求译诗与原诗字比句次的 “形美”主张在实践上行不通,在理论 上容易给翻译界带来思想混乱,对提高 汉诗英译的质量有害无益。 翻译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始终存 在。其间顾此失彼,不可兼得的情况往 往不可避免。实践证明,提倡押韵会程 度不同地导致译者舍本逐末,牺牲内容 迁就形式,影响译文质量。 ——刘英凯. “形美”、“音美”杂议 [J]. 外语学刊, 198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