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成考重点

数学成考重点
数学成考重点

成人高考数学笔记

(文科)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求公共元素)

A ∩B={x|x ∈A,且x ∈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求全部元素)

A ∪B={x|x ∈A,或x ∈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 ,且集合A 包含于U ,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读作“A 补”

A C u ={ x|x ∈U ,且x 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二、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 和结论B 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

1. 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记作“A →B ”“A 推出B ,B 不能推出A ”。

2. 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记作“A ←B ”“B 推出A ,A 不能推出B ”。

3. 充要条件:如果A →B,又有A ←B ,记作“A ←B ”“A 推出B ,B 推出A ”。 解析:分析A 和B 的关系,是A 推出B 还是B 推出A ,然后进行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三、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1. 如果a>b ,那么ba ,那么a

2. 如果a>b ,且b>c ,那么a>c

3. 如果a>b ,存在一个c (c 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 ,a-c>b-c

4. 如果a>b ,c>0,那么ac>bc (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5. 如果a>b ,c<0,那么ac

6. 如果a>b>0,那么a 2>b 2

7. 如果a>b>0,那么b a >

;反之,如果b a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四、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

要发生改变)。

3. 如:6x+8>9x-4,求x ? 把x 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

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五、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六、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 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2.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

点的距离小于a 的点的集合;|x|>a 的解集是{x|x>a 或x<-a},取两边,在数轴上表示所有与原点的距离大于a 的点的集合。

3.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x+b|

b ,再同时除以a (注意,当a<0的时候,不等号要改变方向);|ax+|>

c 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 或ax+b<-c ,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七、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1. 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如:

02>++c bx ax 与02<++c bx ax (a>0))

2. 解法:求02

>++c bx ax (a>0为例)

3. 步骤:(1)先令02

=++c bx ax ,求出x (三种方法:求根公式、十字相乘法、配方法)

?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 十字相乘法:如:62

x -7x-5=0求x ?

2 1

× 3 -5

交叉相乘后 3 + -10 = -7

解析:左边两个相乘等于2

x 前的系数,右边两个相乘等于常数项,交叉相乘后相加等于x 前的系数,如满足条件即可分解成:(2x+1)×(3x-5)=0,两个数相乘等于0,只有当2x+1=0或3x-5=0的时候满足条件,所以x=21-

或x=3

5

。 ? 配方法(省略)

(2)求出x 之后,“>”取两边,“<”取中间,即可求出答案。注意:当a<0时必须要不等式两边同乘-1,使得a>0,然后用上面的步骤来解。

八、考点:其他不等式

1. 不等式(ax+b )(cx+d )>0(或<0)的解法

● 这种不等式可依一元二次方程(ax+b )(cx+d )=0的两根情况及2

x 系数的正、负来确

定其解集。 2. 不等式

0>++d

cx b

ax (或<0)的解法

● 它与(ax+b )(cx+d )>0(或<0)是同解不等式,从而前者也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求解。

3. 此处看不明白者问我,课堂上讲。

第三章 指数与对数

九、考点:有理指数幂

1. 正整数指数幂:a a a a a n

Λ??= 表示n 个a 相乘,(n +∈N 且n>1)

2. 零的指数幂:10

=a (0≠a )

3. 负整数指数幂:p

p

a a 1

=

-(0≠a ,p +∈N ) 4. 分数指数幂:

正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a ≥0,;m ,n +∈N 且n>1)

负分数指数幂:n

m

n

m n

m a

a

a

1

1=

=

-

(a>0,;m ,n +∈N 且n>1)

解析:重点掌握负整数指数幂和分数指数幂 十、考点:幂的运算法则

1. y

x y

x

a

a a +=?(同底数指数幂相乘,指数相加)

2. y

x y x a b

a -=(同底数指数幂相除,指数相减) 3. xy

y

x

a a =)((可以乘进去) 4. x

x

x

b a ab =)((可以分别x 次)

解析:重点掌握同底数指数幂相乘和相除 十一、 考点:对数

1. 定义:如果N a b

=(a >0且1≠a ),那么b 叫做以a 为底的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N>0),这里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特别底,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通常记N 10log 为lgN ;以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e ≈2.7182818,通常记作N ln 。

2. 两个恒等式:b a N a b N

a ==10log log ,

3. 几个性质: ? b N a =log ,N>0,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 1log =a a ,当底数和真数相同时等于1 ?

1log =a ,当真数等于1的对数等于0

? n n

=10lg ,(n Z ∈)

十二、 考点:对数的运算法则

1.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真数相乘,等于两个对数相加;两个对数相加,底相同,

可以变成真数相乘) 2.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真数相除,等于两个对数相减;两个对数相减,底相同,可以变成真数相除)

3. M n M a n

a log log =(真数的次数n 可以移到前面来)

4. M n M a n

a

log 1log =(n n M M 1

=,真数的次数n

1

可以移到前面来)

5. M a

b

M N b

N a log log =

第四章 函数

十三、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y 的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求定义域:

1.

c

bx ax y b kx y ++=+=2

一般形式的定义域:x ∈R

2. x

k

y = 分式形式的定义域:x ≠0 3. x y =

根式的形式定义域:x ≥0

4. x y a log = 对数形式的定义域:x >0

解析:考试时一般会求结合两种形式的定义域,分开最后求交集(公共部分)即可 十四、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

在)(x f y =定义在某区间上任取1x ,2x ,且1x <2x ,相应得出)(1x f ,)(2x f 如果: 1、)(1x f <)(2x f ,则函数)(x f y =在此区间上是单调增加函数,或增函数,此区间叫做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随着x 的增加,y 值增加,为增函数。

2、)(1x f >)(2x f ,则函数)(x f y =在此区间上是单调减少函数,或减函数,此区间叫做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随着x 的减少,y 值减少,为减函数。

解析:分别在其定义区间上任取两个值,代入,如果得到的y 值增加了,为增函数;相反为减函

数。

十五、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

定义: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D ,如果对任意的x ∈D ,有-x ∈D 且: 1、)()(x f x f -=-,则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2、)()(x f x f =-,则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解析:判断时先令x x -=,如果得出的y 值是原函数,则是偶函数;如果得出的y 值是原函数的

相反数,则是奇函数;否则就是非奇非偶函数。

十六、 考点:一次函数

定义:函数b kx y +=叫做一次函数,其中k ,b 为常数,且0≠k 。当b=0是,kx y =为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当k>0时,图像主要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主要经过二四象限 十七、 考点:二次函数

定义:c bx ax y ++=2

为二次函数,其中a ,b ,c 为常数,且0≠a ,当a>0时,其性质如下:

1、 定义域: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R

2、 图像:顶点坐标为(a b ac a b 44,22--),对称轴a

b x 2-=,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果a<0,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3、 单调性:(-∞,a b 2-

]单调递增,[a

b 2-,+∞)单调递减;当a<0时相反.

4、 最大值、最小值:a b ac y 442-=为最小值;当a<0时a

b a

c y 442

-=取最大值

5、 韦达定理:a

c x x a b x x =?-=+2121,2 十八、 考点:反比例函数

定义: x

k

y =

叫做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域:0≠x 2、 是奇函数

3、 当k>0时,函数在区间(-∞,0)与区间(0,+∞)内是减函数

当k<0时,函数在区间(-∞,0)与区间(0,+∞)内是增函数

十九、 考点:指数函数

定义: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1、 定义域: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 2、 性质:

● a a a ==10,1

0>x a

3、 图像:经过点(0,1),当a>1时,函数单调递增,曲线左方与x 轴无限靠近;当0

时,函数单调递减,曲线右方可与x 轴无限靠近。(详细见教材12页图)

二十、 考点:对数函数

定义: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叫做对数函数 1、 定义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0,+∞) 2、 性质:

1log ,01log ==a a a

● 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3、 图像:经过点(1,0),当a>1时,函数单调递增,曲线下方与y 轴无限靠近;当0

时,函数单调递减,曲线上方与y 轴无限靠近。(详细见教材13页图)

第五章 数列

二十一、

考点:通项公式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n S 表示前n 项之和,即n n a a a a S Λ+++=321,他们有以下关系:

2

,11

1≥-==-n S S a S a n n n

备注:这个公式主要用来求n a ,当不知道是什么数列的情况下。如果满足d a a n n =-+1则是等差数列,如果满足

q a a n

n =+1

则是等比数列,判断出来之后可以直接用以下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来求。

二十二、 考点:等差数列

定义: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常数叫公差,

用d 表示。d a a n n =-+1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d n a a n )1(1-+=

2、前n 项和公式是:2

)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3、等差中项:如果a ,A.b 成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有

2

b

a A +=

二十三、 考点:等比数列

定义: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常数叫公比,

用q 表示。

q a a n

n =+1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

1-=n n q a a ,

2、前n 项和公式是:)1(1)

1)1(11≠--=--=

q q

q a a q q a S n n n 3、等比中项:如果a ,B.b 成比数列,那么B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有

ab B ±=

重点:若m .n .p .q ∈N ,且q p n m +=+,那么:当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时,有

q p n m a a a a +=+;当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时,有q p n m a a a a ?=?

第六章 导数

二十四、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1、几何意义:函数在)(x f 在点(00y ,x )处的导数值)(0x f '即为)(x f 在点(00y ,x )处切线的斜率。即αtan )(0='=x f k (α为切线的倾斜角)。

备注:这里主要考求经过点(00y ,x )的切线方程,用点斜式得出切线方程)(00x x k y y -=- 2、函数的导数公式:c 为常数

1

)(0)(-='='n n nx x c

二十五、

考点: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在区间(a ,b )内,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x f 为减函数。所以求函数单调性除可以根据函数的性质求解外,还可以先对函数求导,然后令0)(≥'x f 解不等式就得到单调递增区间,令0)(≤'x f 解不等式即得单调递减区间。 二十六、

考点:最大、最小值

1、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求出导数)(x f '

2、令0)(='x f 求函数的驻点(驻点即0)(='x f 时x 的根)

3、用函数的根把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x f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x f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x f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即都为正或都为负,则)(x f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4、 求出后比较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此知识点参考2009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文科试题第23题

第七章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二十七、

考点:终边相同的角

1. 在一个平面内做一条射线,逆时针旋转得到一个正角a ,顺时针旋转得到一个负角b ,不

旋转得到一个零角。 2. 终边相同的角

{ |β=k ·360+α,k 属于Z}

二十八、 考点:角的度量

弧度制: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a 表示角,l 表示a 所对的弧长,r 表示半径,则:

r

l a =

|| 角度和弧度的转换:

π= 1800弧度 π2 6030=弧度

二十九、

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且原点到该点的距离为r (0,22?+=

r y x r )

,则比值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即

y

r a x r a y x a x y a r x a r y a ======

csc ,sec ,cot ,tan ,cos ,sin 三十、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八章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三十一、

考点: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平方关系

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

=+αα,αα22sec tan 1=+,αα22csc cot 1=+;

倒数关系是:1cot tan =?αα,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商数关系是:αααcos sin tan =,α

α

αsin cos cot =。 三十二、

考点:诱导公式

1、第一组:函数同名称,符号看象限

a

a a a a a a a a

a k a a k a a k a a k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cot )360cot(,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cot )360cot(,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cot )180cot(,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cot )180cot(,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0000000000000000-=--=-=--=-=+=+=+=+-=--=-=--=--=--=--=-=-=+=+-=+-=+

2、第二组:变为余函数,符号看象限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tan )270cot(,cot )270tan(,sin )270cos(cos )270sin(tan )270cot(,cot )270tan(,sin )270cos(cos )270sin(tan )90cot(cot )90tan(sin )90cos(,cos )90sin(tan )90cot(cot )90tan(sin )90cos(,cos )90sin(0000000000000000-=+-=+=+-=+=-=--=--=-=-=-=-=--=+-=+-=+=+ , , , , , ,

三十三、

考点:两角和、差,倍角公式

1、两角和、差:=±)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μ =

±)tan(βαβ

αβ

αtan tan 1tan tan ?±μ

2、倍角公式:a a a cos sin 22sin ?= →

a a a cos sin 2sin 2

1

?=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cos2-=-=-=α

a

a

a 2

tan 1tan 22tan -=

。 这个公式很重要,特别记得凡是出现三角函数平方的都要用到余弦的倍角公式,出现

ααcos sin ?的都要用到sin2α,此考点主要在考函数的周期公式用到。

4、 辅助公式:a

b

x b a x b x a =

++=

+???tan ),sin(cos sin 22,这个公式一般在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用。

第九章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三十四、 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十五、

考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1、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

++23222ππππk k ,)(Z k ∈; 2、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 3、x y tan =的递增区间是??

?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x y cot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4、x y sin =为奇函数,x y cos =为偶函数,x y tan =为奇函数。一般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会考到。

第十章 解三角形

三十六、

考点:余弦定理(已知两边一角)

由余弦定理第一种形式:2

b =B a

c c a cos 22

2

-+

由余弦定理第二种形式:cosB=ac

b c a 22

22-+

三十七、

考点:正弦定理(已知两角一边)

正弦定理(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三十八、

考点:面积公式(已知两边夹角求面积)

已知△ABC,A 角所对的边长为a ,B 角所对的边长为b ,C 角所对的边长为c ,则三角形的面积如下:

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第十一章 平面向量

三十九、

考点:向量的内积运算(数量积)

a 与

b 的数量积(或内积)

θcos ?=?.

四十、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11,a y x =,()22,y x b =,则:

加法运算:a+b=()()2211,,y x y x +=1212(,)x x y y ++ 减法运算:a-b=()()2211,,y x y x -=1212(,)x x y y --. 数乘运算:k a=()11,y x k =()11,ky kx

内积运算:a ·b=()()2211,,y x y x ?=2121y y x x + 垂直向量:a ⊥b=02121=+y y x x 向量的模:|a |=2

2

y x +

重点是向量垂直或求内积运算。

四十一、 考点:两个公式

1、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

已知),(),,(222111y x P y x P 两点,其距离:

22122121)()(y y x x P P -+-=

2、 线段的中点公式:

已知),(),,(222111y x P y x P 两点,线段21P P 的中点的M 的坐标为),(y x ,则:

2

,22

1

21y y y x x x +=+=

第十二章 直线

四十二、

考点:直线的斜率

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k=αtan (α为倾斜角),已知两点可以求的斜率k=1

21

2x x y y --,(点

A ()11,y x 和点

B ()22,y x 为直线上任意两点)。 四十三、

考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点斜式:)(00x x k y y -=-,已知斜率k 和某点坐标),(00y x 斜截式:b kx y +=,已知斜率k 和在y 轴的截距b

两点式: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已知两点坐标),(),,(2211y x B y x A 截距式:

1=+b

y

a x ,已知在x 轴的截距是a ,在y 轴的截距是

b 一般式:0=++C By Ax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 四十四、

考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 两条直线平行:21k k = 两条直线垂直:121-=?k k

重点:平行或垂直两条直线的斜率关系

四十五、 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第十三章 圆锥曲线

四十六、

考点:圆

1、圆的标准方程是:2

2

2

)()(r b y a x =-+-,其中:半径是r ,圆心坐标为(a ,b ),

2、圆的一般方程是:)04(02

2

2

2

>-+=++++F E D F Ey Dx y x ,其中:半径是

2422F E D r -+=

,圆心坐标是??? ??--22

E D

, 3、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

①判别式法:Δ>0,=0,<0,等价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②考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距离大于半径.等于半径.小于半径,等价于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

四十七、

考点:椭圆

1.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

22=+b

x a y )0(>>b a 。

2.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

=,离心率是a

c e =

,长轴长是a 2,短轴长是a 2,焦距是c 2,其中2

22b a c -=。 重点:弄清楚a 、b 、c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并能求出标准方程。 四十八、 考点:双曲线

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

22=-b x a y )00(>>b a ,。

2.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

=,离心率是a c

e =,渐近线方程是x a

b

y ±

=,长轴长是a 2,短轴长是a 2,焦距是c 2。其中222b a c +=。 3.若直线b kx y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x x k AB -+=;

4.若直线t my x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y y m AB -+=。

重点:弄清楚a 、b 、c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并能求标准方程。

四十九、 考点:抛物线

1.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px y px y 222

2

-==。,py x py x 222

2

-==

2.抛物线px y 22

=的焦点坐标是:??

?

??02,p ,准线方程是:2p x -=。

重点:弄清楚抛物线开口往哪个方向,然后能求p ,从而得出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第十四章 排列组合、概率统计

五十、 考点:分类计数法和分步计数法

分类计数法:完成一件事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由m 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有n 种方法,无论用哪一类办法中的哪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则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n 种方法。

分步计数法:完成一件事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有m 种方法,第二个步骤有n 种方法,连续完成这两个步骤这件事才完成,那么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 ×n 种方法。 五十一、 考点:排列和组合的公式

排列(有顺序),公式:m

n P =)1()1(+--m n n n Λ=

)(m n n -;

组合(没有顺序),公式:m

n C =

!

)

1()1(m m n n n +--Λ=!!!)(m n m n -?; m n

C =m n n C - m

n C +1-m n C =m n C 1+ 五十二、 考点: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乘法公式

定义:对于事件A 、B ,如果A 是否发生对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则它们称为相互独立事件。 把A 、B 同时发生的事件记为A ·B

解析:例题详见2007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选择题(5年真题) 五十三、 考点:独立重复试验

定义:如果在一次实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A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

k n k k

n n P P C k P --=)1()(

解析:例题详见2009年全国统一成人高考选择题16题 五十四、 考点:求方差

设样本数据为,,,,21n x x x Λ则样本的平均数为:

)(1

21n x x x n

x +++=

Λ 样本方差为: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

解析:方差填空题必考,大家务必要记住公式

历届成人高考数学分类试题

历届成人高考分类试题 第1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 【最近七年考题选】 2001年 1、设全集M=}5,4,3,2,1{,N=}6,4,2{,T=}6,5,4{,则N T M ??)(是( ) (A) }6,5,4,2{ (B) }6,5,4{ (C) }6,5,4,3,2,1{ (D) }6,4,2{ 2、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2年 1、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等于( ) A .}2{ B .}5,3,2,1{ C .}3,1{ D .}5,2{ 2、设甲:3>x ,乙:5>x ,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 1、设集合()}1|,{2 2 ≤+=y x y x M ,集合()}2|,{2 2 ≤+=y x y x N ,则集合M 与集合N 的关系是( ) A .M N M = B .φ=N M C .M N ? D .N M ? 9、设甲:1=k 且1=b ,乙:直线b kx y +=与x y =平行,则(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年 1、设集合{}d c b a M ,,,=,{}c b a N ,,=,则集合N M =( ) A .{}c b a ,, B .{}d C .{}d c b a ,,, D .φ 2、设甲: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年 1、设集合P ={1,2,3,4,5},集合Q ={2,4,6,8,10},则P ∩Q = A 、{2,4} B 、{1,2,3,4,5,6,8,10} C 、{2} D 、{4} 7、设命题甲:k=1, 命题乙:直线y=kx 与直线y=x+1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难点讲解【四篇】

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难点讲解【四篇】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为历年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 对集合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理解,以及作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 思想的使用。本节主要是协助考生使用集合的观点,持续加深对集合 概念、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磁场 (★★★★★)已知集合A={(x,y)|x2+mx-y+2=0},B={(x,y)|x- y+1=0,且0≤x≤2},如果A∩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难点2 充要条件的判定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用来区 分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之间的关系。本节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知识点 来剖析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让考生能准确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 要关系。 ●难点磁场 (★★★★★)已知关于x的实系数二次方程x2+ax+b=0有两个实 数根α、β,证明:|α|0,a≠1,x>0),求f(x)的表达式。 (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1)|=|f(-1)|=|f(0)|=1,求ゝ(x)的表达式。 【文章二】 难点函数值域及求法 函数的值域及其求法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 要协助考生灵活掌握求值域的各种方法,并会用函数的值域解决实际 应用问题。 ●难点磁场

(★★★★★)设m是实数,记M={m|m>1},f(x)=log3(x2- 4mx+4m2+m+ )。 (1)证明:当m∈M时,f(x)对所有实数都有意义;反之,若f(x)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则m∈M。 (2)当m∈M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3)求证:对每个m∈M,函数f(x)的最小值都不小于1。 难点奇偶性与单调性(一)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样。本节主要协助考生深刻理解奇偶性、单调性的定义,掌握判定方法,准确理解单调函数与奇偶函数的图象。 ●难点磁场 (★★★★)设a>0,f(x)= 是R上的偶函数,(1)求a的值;(2)证明: f(x)在(0,+∞)上是增函数。 难点奇偶性与单调性(二)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之一,特别是两性质的应用更加突出。本节主要协助考生学会怎样利用两性质解题,掌握基本方法,形成应用意识。 ●难点磁场 (★★★★★)已知偶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 f(2)=0,解不等式f[log2(x2+5x+4)]≥0。 ●案例探究 [例1]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x-3)+f(x2-3) ; (3)若F(x)的反函数F-1(x),证明:方程F-1(x)=0有惟一解。

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A.2/3 B.1 C.3/2 D.3 答案:C 2.设函数y=2x+sinx,则y/= A.1-cosx B.1+cosx C.2-cosx D.2+cosx 答案:D 3.设函数y=e x-2,则dy= A.e x-3dx B.e x-2dx C.e x-1dx D.e x dx 答案:B 4.设函数y=(2+x)3,则y/= A.(2+x)2 B.3(2+x)2 C.(2+x)4 D.3(2+x)4 答案:B 5.设函数y=3x+1,则y/= A.0 B.1 C.2 D.3 答案:A 6. A.e x B.e x-1 C.e x-1 D.e x+1 答案:A

7. A.2x2+C B.x2+C C.1/2x2+C D.x+C 答案:C 8. A.1/2 B.1 C.2 D.3 答案:C 9.设函数z=3x2y,则αz/αy= A.6y B.6xy C.3x D.3X2 答案:D 10. A.0 B.1 C.2 D.+∞ 答案:B 二、填空题: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 答案:e2 12.设函数y=x3,则y/= 答案:3x2 13.设函数y=(x-3)4,则dy= 答案:4(x-3)3dx 14.设函数y=sin(x-2),则y"=

答案:-sin(x-2) 15. 答案:1/2ln|x|+C 16. 答案:0 17.过坐标原点且与直线(x-1)/3=(y+1)/2+(z-3)/-2垂直的平面方程为答案:3x+2y-2z=0 18.设函数x=3x+y2,则dz= 答案:3dx+2ydy 19.微分方程y/=3x2的通解为y= 答案:x3+C 20. 答案:2 三、解答题:21-28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推理、演算步骤。 21.(本题满分8分)

成考高升专数学历年考题

成考数学试卷 (文史类) 题型分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01年 (1)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N 是() (A)}6,5,4,2{(B)}6,5,4{(C)}6,5,4,3,2,1{(D)}6,4,2{ (2)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则() (A)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年 (1)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等于() (A ){2}(B ){1,2,3,5}(C ){1,3}(D ){2,5} (2)设甲:3>x ,乙:5>x ,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 (1)设集合{}22(,)1M x y x y =+≤,集合{}22≤,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M (B )M N=?(C )N M (D )M N (9)设甲:1k =,且1b =;乙:直线y kx b =+与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年 (1)设集合{},,,M a b c d =,{},,N a b c =,则集合M N= (A ){},,a b c (B ){}d (C ){},,,a b c d (D )? (2)设甲: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 是平行正方,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年 (1)设集合{}P=1234,,,,5,{}Q=2,4,6,8,10,则集合P Q= (A ){}24,(B ){}12,3,4,5,6,8,10,(C ){}2(D ){}4 (7)设命题甲:1k =,命题乙:直线y kx =与直线1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6年 (1)设集合{}M=1012-,,,,{}N=123,,,则集合M N= (A ){}01,(B ){1,2}(C ){}101-,,(D ){}10123-, ,,,

历年成人高考

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汇总(高起点) 绝密★启用前 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填空题)和第II卷(解答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 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 , , 的标准差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柱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底面积,为高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3363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的最小正周期为,其中,则= ▲.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10 2.一个骰子连续投2 次,点数和为4 的概率▲. 本小题考查古典概型.基本事件共6×6 个,点数和为4 的有(1,3)、(2,2)、(3,1)共3 个,故 3. 表示为,则= ▲. 本小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0,=1,因此 1 4.A= ,则A Z 的元素的个数▲. 本小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和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由得,∵Δ<0,∴集合A 为,因此A Z 的元素不存在. 5. ,的夹角为,,则▲. 本小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 = ,7 7

2018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85分) 1. 2.y=3sin 3.y= A.{x|x0} B.{x|x1} C.{x|x1} D.{x|0 4.设 C.> 5.若 A B. C. D. 6.函数y=6sinxcosc的最大值为() A.1 B.2 C.6 D.3 7.右图是二次函数y=+bx+c的部分图像,则

A.b>0,c>0 B.b>0,c<0 C.b<0,c>0 D.b<0,c<00 8.已知点A(4,1),B(2,3),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A.x-y+1=0 B.x+y-5=0 C.x-y-1=0 D.x-2y+1=0 9.函数y=是() A.奇函数,且在(0,+)单调递增 B.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 10. 11. 12. 13. A.(-3,-) B.(-3,) C.(-3,) 14.双曲线-的焦距为() B.4 15.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第三个顶点在C上,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10 B.20 C.16 D.26 16.在等比数列{}中,若=10,则,+=()

A.100 B.40 C.10 D.20 17.若1名女生和3名男生随机地站成一列,则从前面数第2名是女生的概率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 19. 20., 21.

2020河南成人高考分数-录取分数(历年

录取分数 河南省2020年成人高招录取控制分数线确定,分别为: 1、专科起点升本科 文史中医类200分(其中中医类180分) 艺术类120分理工类100分 经管类115分法学类160分 教育学类165分农学类100分 医学类150分 2、高中起点升本科 文史类130分理工类130分 3、高中起点升专科 文史类115分理工类115分 高中起点本、专科体育类和艺术类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按相应文、理科类的70%划定。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加试合格线为50分。 总分多少 成人高考考试共3科,总分是450分。 考试科目 (1)河南成考高起本考试科目 文科类:语文、数学、外语、史地。

理科类:语文、数学、外语、理化。 (2)河南成考高起专考试科目 文科类:语文、数学、外语。 理科类:语文、数学、外语。 高中起点本、专科的数学不再分文、理科命题,统一使用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数学(文)”试卷。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录取时供招生学校参考。 (3)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理工类:政治、外语、高数(一)。 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数(二)。 法学类:政治、外语、民法。 教育学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农学类: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医学类: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高考难不难 往往有许多离校多年的在职人员,他们都只是初中、高中学历,现在想升一个专科学历,但是比较担心成人高考考试太难了,考不上。其实考试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而且录取的分数线也不高。去年河南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就120分,今年想必也是在120分。成人高考高

关于成人高考专科数学考试答题技巧

成人高考,专科数学考试答题技巧 数学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最后的大题,分值的分配是85+16+49=150。 选择题 连续4年的选择题有17题,每题5分,共85分。一般来说前面几道题比较容易,可以把4个答案往题目里面套,看哪个答案符合,看那个是正确的,提高准确率,分数容易拿。 2007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DCCCA 6-10 ABDDB 11-15 ACACB 16-17 DB 2008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 BADBA 6-10 DBACD 11-15 ACBAC 16-17 CC 2009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BDDCB?6-10 CDBAB 11-15 DCACA 16-17 CA 2010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CCABB?6-10 ADADB 11-15 AADCC 16-17 DB 2012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CBDCB 6-10 ADADB 11-15 AACDC 16-17 BC 2013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 DCBDC 6-10 DBCAD 11-15 ABABCC 16-17 CD 2014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 CDABB 6-10 CDACA 11-15 DDBCD;16-17AB 2015年成考数学选择题答案1-5?CAACD6-10?DDBBA11-15?ACBCD;16-17?BC 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有四道题目填空题要当作选择题来答,假如答案是常数的话,出现-1,0,1,2,√2?(根号2)的可能性很大,根据自己的判断。请看往年专科数学情况:2008年成考填空题答案:(18) -4\3(19) ? ∏ (20) 6 (21) 5.2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历年成考数学试题答案与解答提示)

成考数学试卷(文史类)题型分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01年 (1) 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N 是( ) (A)}6,5,4,2{(B) }6,5,4{(C) }6,5,4,3,2,1{ (D) }6,4,2{ (2) 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 则( ) (A)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年 (1) 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等于( ) (A ){2} (B ){1,2,3,5} (C ){1,3} (D ){2,5} (2) 设甲:3>x ,乙:5>x ,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 (1)设集合{ } 22 (,)1M x y x y =+≤,集合{ } 22 (,)2N x y x y =+≤,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M (B )M N=?(C )N M (D )M N (9)设甲:1k =,且 1b =;乙:直线y kx b =+与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年 (1)设集合{},,,M a b c d =,{},,N a b c =,则集合M N= (A ){},,a b c (B ){}d (C ){},,,a b c d (D )? (2)设甲: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乙:四边形ABCD 是平行正方,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年 (1)设集合{}P=1234,,,,5,{}Q=2,4,6,8,10,则集合P Q= (A ){}24,(B ){}12,3,4,5,6,8,10, (C ){}2 (D ){}4 (7)设命题甲:1k =,命题乙:直线y kx =与直线1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6年 (1)设集合{}M=1012-,,,,{}N=123,,,则集合M N= (A ){}01,(B ){}012,, (C ){}101-,, (D ){}101 23-,,,, (5)设甲:1x =;乙:2 0x x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7年 (8)若x y 、为实数,设甲:2 2 0x y +=;乙:0x =,0y =。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考试技巧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考试技巧 为了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建议考生在高等数学的考试中注意以下几点: (1)考生应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提前进入考场,熟悉考场环境,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静下心来,以充满信心且平和的心态迎接考试。 (2)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提笔答题,用两三分钟时间将试卷快速浏览一遍,对试题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一定按照题号的顺序依次解答,可视难易程度,分轻重缓急,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按照三优先原则进行解答。 三优先原则是:容易得分的题优先做,有把握得分的题优先做,可以多得分的题优先做。 (3)答题之前要认真审题,仔细把考题读上两遍,弄懂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及所求的结论,分析已知条件与所求结论之间有何种关系;并将问题归类,属于哪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运算工具来解题。对以上各点要有个基本判断,进而准确地使用有关概念,透彻地进行分析,迅速地寻求最佳解题途径。 (4)答题过程中要情绪饱满,沉着冷静;要心静如水,思绪如潮;要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解题。要注意“会做”与“做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将“会做”转化为“做对”。凡是容易做的题,要每答必对。对于较难的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能答多少就答多少;或者先暂时放下,把简单的题做完后再回头做。总之,不能在考试中留下遗憾。 (5)考试结束前应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检查。答卷完毕后不要急于交卷,应把答卷认真仔细地浏览一遍,找出解题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并改正,验算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改写答案要慎重,尽量减少不应当的失分。对于没有把握的题,也应尽可能地给出答案,尽量争取多得分。 简言之,要想取得好成绩,应试时应努力做到: 心态平和,审题仔细;弄清题意,分析透彻; 方法得当,思路简捷;层次清楚,推理严密; 计算准确,表述清楚;格式规范,卷而整洁。

2011-2015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理)

2011-15成考数学真题题型分类汇总(理)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1)已知集合A={1,2,3,4},B={x ∣—1<x <3},则A ∩B= (A ){0,1,2} (B ){1,2} (C ){1,2,3} (D ){—1,0,1,2} (2012)设集合}8,2,1,0,1{-=M ,}2|{≤=x x N ,则=?N M ( ) (A )}2,1,0{ (B )}1,0,1{- (C )}2,1,0,1{- (D )}1,0{ (2012)设甲:1=x ,乙:0232 =+-x x ;则 (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3)设甲:1=x 乙:12 =x 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14)设集合M={x ∣-1≤x <2},N={x ∣x ≤1},则集合M ∩N= (A ){x ∣x >-1} (B ){x ∣x >1} (C ){x ∣-1≤x ≤1} (D ){x ∣1≤x ≤2} (2014)若a,b,c 为实数,且a ≠0.设甲:b2-4ac ≥0,乙:ax2+bx+c=0有实数根,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5)设集合M={2,5,8},N={6,8},则M U N= (A){8} (B){6} (C){2,5,6,8} (D){2,5,6} (2015)设甲:函数y=kx+b 的图像过点(1,1), 乙:k+b=1.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2013)不等式1||x x (B ){}1|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一不小心提高20分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一不小心提高20分 一、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坚持三优原则 坚持三优原则就是:容易得分的题优先做,有把握得分的题优先做,可以多得分的题优先做。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一般由三大题型组成。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填空题都是由浅到深,第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是几何题,难度是8到9,80%的人都能通过。到了最后一道题上就开始有点难度了,这个难度通过率一般就只有30、40%了。解答题也是按照这个坡度去考的。因此,在做成人高考数学试题的时候,我们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力求把能做的会做的都做好做正确,不漏一分,真正做到得分率最大化。 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的原则就是就是什么会做就做什么,拿分才是硬道理。 二、选择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回忆、思考题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努力排除失分的“隐患”。 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 析题就是剖析题意。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对全题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解剖,从而为正确解题寻得路径。有时“真作假时假亦真”,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在难以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代入法。 3、抓往关键,全面分析 从关键处入手,找突破口,联系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 4、反复检查,认真核对 最后就是反复检查,认真核对;一是核对填写答案是否跟你做题选择的答案一致,有没有误填。二是核对你选择的选项是否是正确答案。有无更改的必要。 三、填空题答题技巧;“数、形”结合巧解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想把数学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就是把“数、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的解题。报名详情请到绍兴文理学院和东校区 四、解答题答题技巧 咨询审题、吃透题意,解答试题,调理清晰,不留空白。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尽量把你想到的合理的解题步骤详细而有调理的写出来,不要给试题留下太多空白,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只要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正确,就是最后没能解答出正确答案,还是可以得到步骤分值的。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历年成考数学试题答案与解答提示)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历年成考数学试题答案与解答提示)

成考数学试卷题型分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01年 (1) 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N I U 是( ) (A) }6,5,4,2{ (B) }6,5,4{ (C) }6,5,4,3,2,1{ (D) }6,4,2{ (2) 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 则( ) (A)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年 (1) 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I 等于( ) (A ){2} (B ){1,2,3,5} (C ){1,3} (D ){2,5} (2) 设甲:3>x ,乙:5>x ,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 (1)设集合{}2 2 (,)1M x y x y =+≤,集合{}2 2 (,)2N x y x y =+≤,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M U (B )M N=?I (C )N M ? (D )M N ? (9)设甲:1k =,且 1b =;乙:直线y kx b =+与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年 (1)设集合{},,,M a b c d =,{},,N a b c =,则集合M N=U (A ){},,a b c (B ){}d (C ){},,,a b c d (D )? (2)设甲: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乙:四边形ABCD 是平行正方,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年 (1)设集合{}P=1234,,,,5,{}Q=2,4,6,8,10,则集合P Q=I

成人高考考试答题技巧

成人高考考试答题技巧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成人高考卷面解析: 所有同学请注意,无论是考哪门科目,一定切记:因为录取分数较低,而任何一个科目只要有答题,随便都可得分,凑齐分数只要有答题,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无论如何,题目一定不能放空白。 成人高考不比其他考试,水分相对较多,不一定是答对题目才可得分。即便是答题错误,很多时候也会有相应的分数,可以理解为“辛苦分”,那么,对于文化基础的确差的同学来说,这些分数得通过何种方式如何得来?以下会列举相关题目例子。 一、高中升专科: 《语文》 1.选择题:请以常识去答题 2.阅读题:请先阅读完阅读题目,根据题目要求找出题目里面接近内容,如果是无法理解解答题的题意,请直接抄写给出的题目中感觉相近的内容答题。 3.作文:给出的材料,仔细理解题目,基本上目前所有的成考题型材料都是以现实生活展开写作较多。拟好题目,围绕主题展开相应的写作,把对生活的认识描述进去。 作文是整张卷子得分的重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写。 实在没有文字意识的话,拟好题目,开个头,请把前面的阅读题目内容抄进去,无论如何,凑齐字数! 《英语》 1.选择题:以B.C为主选择 2.作文:如果英语基础好,请根据本身英语基础去写作。如果实在不懂,把前面阅读题目的内容抄写一些进去 《数学》 1.选择题:以B.C为主选择 2.填空题:涉及到公式的:y-a2=f(x-a1)答题 其余的多数是以1 0 -1 答题 3.简答题:数学基础好的同学,请根据本身的基础去答题,如果对数学完全没概念,无论 你碰到什么题目,以下数字作为答题答案填入: ①解: ②解: ③解: ④解: 二、专升本

关于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文

2011-15成考数学真题题型分类汇总(文)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1) 已知集合A={1,2,3,4}, B={x|—1- B {}1x x > D {}12x x ≤≤ (2014)若,,a b c 设甲:2 40b ac -≥ 乙:20ax bx c ++=有实数根。 则(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5)设集合M={2,5,8},N={6,8},则M U N= (A){8} (B){6} (C){2,5,6,8} (D){2,5,6} (2015)设甲:函数Y=kx+b 的图像过点(1,1), 乙:k+b=1,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成人高考专升本数学考试应试技巧

成人高考专升本数学考试应试技巧 要在备考时间里面设计一个自己复习计划,至少在前十天看看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掌握这些概念、公式。考试之前该背的要背,要上口背,这样不容易忘。有的公式是根据特点去背,包括三角函数公式、导数公式、微积分的公式,这些都得背下来。不但背公式,还得掌握方法,方法如果会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如果不会的话可以从模仿入手。能够把公式运用起来,多做几道题对公式的运用和内涵就了解了。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做过的题,或者是做一些自己能做的题,不要抠难题,难题之所以难有两条,一个是综合性强,一个是技巧性。综合性太强的话,如果知识学的不牢固的话,我们还没有适应综合性的能力,往往会使你丧失信心。如果技巧性太强,技巧也有基本的方法,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复习备考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高考数学更强调一个基本概念、思想,以及原始的一些概念,这是很重要的。初等数学比较注重技巧、方法。但是就这两年成考的专升本高数题来说,因为高数不是完全的纯数学高数,更强调一些数学应用。其中里面就会涉及一些计算方法、技巧,这反而也成为了咱们的考试要求。就是微积分里面怎么求导,基本公式是什么,该背的都得背下来。如果考数学研究生,可能按照定义去求导,但咱们还是以公式、运算法则去求。所以在高等数学里面,既要掌握基本原则、思想,也要注意基本方法。 高数二最后这段时间,单靠记公式行不行?

公式必须得会,因为高数二考得没有高数一范围广,后面有那么一两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高数二前面主要的微分、积分运算都得会做,后面的多元微积分就是一个二元重分,历年考得就那么几道类型题,都弄会了也不是很难。我建议考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走,如果跳跃式学习,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一步一步的走,走到那儿是哪儿,这没关系,如果非得满分的话,也不现实,把自己会做的分都做出来。

三角函数解题技巧和公式(已整理)

浅论关于三角函数的几种解题技巧 本人在十多年的职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面对三角函数内容的相关教学时,积累了一些解题方面的处理技巧以及心得、体会。下面尝试进行探讨一下: 一、关于)2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或与±的关系的推广应用: 1、由于α αααααααcos sin 21cos sin 2cos sin )cos (sin 222±=±+=±故知道 )cos (sin αα±,必可推出)2sin (cos sin ααα或,例如: 例1 已知θθθθ33cos sin ,3 3cos sin -=-求。 分析:由于)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2233θθθθθθθθ++-=- ! ]cos sin 3)cos )[(sin cos (sin 2θθθθθθ+--= 其中,θθcos sin -已知,只要求出θθcos sin 即可,此题是典型的知sin θ-cos θ,求sin θcos θ的题型。 解:∵θθθθcos sin 21)cos (sin 2-=- 故:3 1cos sin 31)33(cos sin 212=?==-θθθθ ]cos sin 3)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33θθθθθθθθ+--=- 39 43133]313)33[(332=?=?+= 2、关于tg θ+ctg θ与sin θ±cos θ,sin θcos θ的关系应用: ) 由于tg θ+ctg θ=θθθθθθθθθθcos sin 1cos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22=+=+ 故:tg θ+ctg θ,θθcos sin ±,sin θcos θ三者中知其一可推出其余式子的值。 例2 若sin θ+cos θ=m 2,且tg θ+ctg θ=n ,则m 2 n 的关系为( )。 A .m 2=n B .m 2=12+n C .n m 22= D .22m n = 分析:观察sin θ+cos θ与sin θcos θ的关系:

成考高升专数学历年考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01 年 ⑴设全集M二{123,4,5} , N二{2,4,6} , T二{4,5,6},则(M"T)UN 是( ) (A) {2,4,5,6} (B) {4,5,6} (C) {1,2,3,4,5,6} (D) {2,4,6} ⑵命题甲:A=B命题乙:sinA=sinB ?则() (A)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 年 (1)设集合A ={1,2},集合B 二{2,3,5},则A B等于() (A){2} (B){1,2,3,5} (C){1,3} ( D {2,5} (2)设甲:X 3,乙:x 5,则()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 年 (1)设集合M ={(x, y) x2+ y2兰1〉,集合N =<(x, y) x2+ y2兰2〉,则集合M与N的关系是 (A)MUN=M (B)M D N=_(C)N ? M (D)M ? N (9)设甲:k =1,且b=1 ;乙:直线y = kx b与y = x平行。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 年 (1)设集合M =:a,b, c, df,N = ' a, b, C,则集合M U N= (A)?a,b,cf (B):df (C):a,b,c,d/ (D).. (2)设甲: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是平行正方,贝U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 年

成人高考考试得分技巧

成人高考是目前在职人员需要学历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成人高考学习形式多样;入学相对简单,只要参加成人高考,超过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专业设置接近市场所需人才;成人高考学历属于国家承认学历。 那么下文就给大家讲一讲成人高考拿高分的技巧。 一、排除心理障碍——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1、有些考生一上考场就害怕,结果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2、有些考生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但能沉着应考,结果还考得不错; 3、有些考生复习了反而考不好——复习模拟题难度比真题要难; 4、有些考生第一门考试下来觉得考得太差了,后面就放弃了,结果成绩出来第一门就考了90多分;所以一定要把三门课考完(务必考完!)。 5、有些考生看到第一道题就吓蒙了,殊不知大家都差不多。 二、做好充分准备——成功总眷顾准备充分的人 1、心理准备——第一点已经提到(排除心理准备); 2、时间准备——要确保提前到考场;

3、考试工具——笔(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橡皮擦、手表 4、考试证件——按准考证书要求:身份证、准考证 5、复习准备——认真复习确保考高分。 三、注意几个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1、进场后 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座位是否正确,姓名号码是否无误,发下卷子一定要先检查试卷完整性,按要求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等,有几个地方要求要填写的都要填写,答题卡有AB卷的,一定要填涂准确,否则全卷作废。 2、答题时 (1)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实施先熟后生。先做内容比较简单、题型又比较熟悉的试题,然后再做那些难一点的试题。防止小题大做。对于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题)可压缩答题时间,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解答后面的大题。 (3)答题时间控制——提高速度,不会做的不要纠缠。不能被一个题目绊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提高成绩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提高数学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驾驭考试;二是熟悉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方法,将自己已有的潜能和水平发挥到极致。 如果说在复习中,上面两种方法那一种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成人高考试的分数呢?对于前者,是需要我们在整个高中乃至以前的学习积累下来的综合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积累,在短期内的提高是有限的;对于后者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对短期内迅速提成人高考试成绩的成效是很明显的。而且,在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我们用以下几个等式可以很好的说明上述两者的关系和作用。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顶尖的成绩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二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 二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 其实对于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考试,在参任何一门考试之前,你都要弄清楚或明确几个问题:考试一共有多长时间,总分多少,选择、填空和其他主观题各占多少分。这样,你才能够在考试中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一定要避免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 拿安徽省的数学成人高考题为例,安徽省数学成人高考满分为150分,时间是2小时,其中选择题是12道,每题5分,共60分;填空题4道,每题是4分,共16分,解答题一共74分。所以在了解这些内容后,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解题时间。 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最迟不宜超过40分钟,按照尚博学校的教学标准是让学生在30分钟之内高效的完成选择填空题。你必须留下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后面的大题,因为大题意味着你不仅要想,还要写。 二、确保正确率,学会取舍,敢于放弃。 考试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会做的题目一定能够拿分,部分会做或不太会做的题目尽量多拿分,一定不可能做出的题目,尽量少投入时间甚至压根就不去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