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c—NaOH标准液浓度,mol/L;0.014—N2的毫摩尔质量,g/mmol
②劣质酱油的简易检验 a.原理:根据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加入蛋白质的水溶液中能使蛋 白质变性沉淀的原理。 酱油中氨态氮含量越高,无水乙醇用量越大,形成沉淀的速度 越快,且沉淀性状由不明显的沉淀到明显的絮状、细末状、块状 ,以致结成坚实的大块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析出的速率及沉淀的性状,30min内可当场判定酱 油品质。 如果氨态氮含量低,则无明显沉淀析出,其沉淀形成速率很慢 。据此,加入无水乙醇后,立即观察。无明显沉淀析出的酱油, 是三级品以下,即为不合格品。 b.检验方法:用移液管分别移取酱油样品4mL,分别放入3个 25mL具刻度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mL,摇匀后立即观察 。
项目二 酱油掺伪的鉴别检验
一、酱油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1. 酱油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
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2)按食用方法分,有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烹调酱油是不
指标 ≥ 97
≤0.4
≤0.1
≤
2
≤
2
≤
0.5≤Βιβλιοθήκη 2≤2≤
0.5
≤
0.1
≤ 15
≤ 2.5
二、食盐的掺伪鉴别检验
1.食盐的感官检验 检验方法具体见实训一 食盐的感官检验。
2. 食盐质量优劣的感官检验 (1)良质食盐:色泽洁白,有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气味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十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
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调味品最早的国家之一,是多种香辛料,如花椒、茴香、陈皮、桂皮、甘草、砂仁等的故乡,具有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
三千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努力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生产了多种名牌醋、酱油、腐乳、面酱等发酵调味品,开发出了许多粉末、颗粒、液体、膏状、油状的传统名牌调味品,如四川的麻辣豆瓣酱、芝麻花椒粉,广东的鱼卤、沙茶粉,江苏的糟油等,还有许多民间风味小吃的调料配方,如内蒙古风味的烤羊肉串调料、山西的炒灌肠汤料、德州烧鸡汁、中华红烧肉汁、鲜辣虾汁等。
我国的菜肴烹调技术闻名世界,调味品的搭配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清香诱人,许多名菜都是辅之以多种调味料炒制而成的。
现在又不断从外国引进物种,逐渐丰富我国的调味品种类,使我国成为世界调味品的聚宝盆和天然调味料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需求日趋增长,不仅希望做出颇具风味的菜肴和高营养食品,而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迫切希望能够简化调理手续从而节省时间,这就促进了调味品市场向营养型、系列化、复合型、方便化发展。
所以,调味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问。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调味品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开发高档调味品,发展调味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调味品是人们长期以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一种副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调味品的质量和品种的选用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在对农贸市场检查中发现调味料中有掺假(杂)现象,如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生产酱油时添加酱色;酱油中兑水、掺尿素;配制化学酱油;用味精废液生产味精酱油;味精、味素(粉)中掺入食盐、石膏粉、醋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硼酸盐、蔗糖等杂物。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掺伪课件

2、非电解质类物质 此类物质包括:尿素、蔗糖、牛尿等。 添加目的:加入这类物质的目的也是增加比 重,便于掺水。 3、胶体类物质 这类物质能增加牛奶的黏度,同时又可掩盖 各种能增加比重的各类掺杂物质。 如:米汤、豆浆等。
4、防腐类物质 这类物质能不同程度地起到杀菌和抑菌作 用,但加入量往往很少,不易引起牛奶各 种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常用的防腐剂 类物质如下: ⑴ 防腐剂类物质:甲醛、苯甲酸、水扬酸 、硼酸及其盐类双氧水、亚硝酸钠等。 ⑵ 抗菌素类物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 素、氨卡霉素等。 ⑶ 农药:敌敌畏等。
碱-镍缩二脲试剂 • 将1 g 硫酸镍溶于50 mL 水后,加 入1 g 缩二脲,微热溶解后加入15 mL 1mol/L 氢氧化钠,滤去生成的 氢氧化镍沉淀,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试剂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会产生浑 浊,经过滤后仍可使用。
(六)
乳稠计的使用
调味品掺伪的检验
(一)酱油掺伪的检验 (二)味精掺伪的检验
掺伪食品的感官性状、保存期、包装质量和正 常食品不同;
掺伪食品的产、销有一定的特点;(小厂生产 ,集贸市场等地销售)
3、食品掺伪的检验 程序
(1)现场调查(包括销售现场和制造现场) ; (2)采样(样品具有典型性,一式三份,每 份不少于0.5Kg); (3)检验方案的拟定及结果分析; 对食品中不应含有的物质进行定性检验
检验方法有: (一)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其含量多少影响酱油的鲜味程度,是评价酱 油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酱油中无氨基酸态氮检出:伪造酱油
氨基酸态氮低于国家标准:酱油掺假 (0.4~0.8%)
氨 基 酸 态 氮 的 测 定 方 法
酸度计法(国标第一法,快速、准 确)
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调味品掺假的常见形式和常用于检验调味品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调味品掺假检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调味品;检验技术;掺假1引言调味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食品赋予更好的色、香、味。
但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调味品中进行掺假,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的矿酸、味精中掺入食盐等,这样不仅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
所以,对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常见调味品掺假的方式1.1掺兑主要是指在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物质来代替调味品中某些成分的做法。
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1.2混入是指在固体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者虽然为相同组织,但其质量低劣。
如在味精中加入食盐等。
1.3抽取是指将调味品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抽取之后仍然冒充其成分完整。
如将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抽取,加入芝麻香精进行冒充。
1.4假冒通过不符合实际的标签或者漂亮的、精致的包装来对内装调味品的品质、成分等进行说明的做法称作假冒。
例市场上流通的假香油等。
1.5粉饰主要是指通过使用色素等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所含营养成分低或者质量低劣的调味品进行调色、调味等处理后,从而充当正常食品的行为。
如利用水、食盐、酱色、味精所配制成的假香油等。
2常用的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调味品的种类有很多,现在以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酱油、食盐为例来对检验技术进行介绍。
2.1试纸法试纸法在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中主要用于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
其原理是硝酸等游离矿酸存在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应也会增大,可把指示剂变色。
在我国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中所规定食醋中严禁掺加矿酸,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用盐酸等矿酸来进行食醋的制作,因为它们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产生喘息、喉痛和胃、食道粘膜刺激。
2.2滴定分析法2.2.1酱、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衡量酱和酱油的质量的指标离不开测定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蛋白质发酵分解后形成的产物,是酱和酱油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南昌大学食品掺伪检验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食品的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的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其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从而降低成本;或改变其某种质量,以低劣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行为。
食品的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伪劣食品的范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属伪劣食品:失效、质变的;危及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无检验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允许证明的;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或产地的;限时使用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实施生产(制造)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日期的;按有关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而未标明的。
2、掺伪的方式、特点、鉴别方法。
掺伪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掺兑主要是在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外观类似的物质取代原食品成分的做法。
一般大都是指液体(流体)食品的掺兑。
例如芝麻油掺米汤、食醋掺游离矿酸、啤酒和白酒兑水、牛乳兑水等。
(2)混入在固体食品中掺入一定数量外观类似的非同种类物质,或虽是同种类物质但其质量低劣的,称为混入。
例如:面粉中掺入滑石粉、藕粉中混入薯粉、味精中混入食盐、糯米粉中混入大米粉等。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做法,称为抽取。
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销售;将提取出脂肪后的牛乳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销售。
(4)假冒采用好的、漂亮的精制包装或夸大的标签说明,与内装食品的种类、品质、营养成分名不副实的做法。
例如:假乳粉、假香油、假麦乳精、假糯米粉等。
(5)粉饰以色素(或颜料)、香料及其他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质量低劣的或所含营养成分低的食品进行调味、调色处理后,充当正常食品出售,以此来掩盖低劣的产品质量的做法称为粉饰。
食品感官检验与掺伪鉴别第八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PPT课件

B(OH)3+3CH3OH 3H2O+B(OCH3)3
7、掺入石膏的鉴别检验
(1)水溶性试验:取检样约1克,置于小烧杯中,加水
50毫升,振摇1分钟,观察,如发现不溶于水或有残渣,则 为可疑掺入石膏。
(2)硫酸根检验:取上述水溶液5mL置于试管中,加盐
NaCO3+HCl NaCl + NaHCO3 NaHCO3+HCl NaCl + H2O+CO2
5、掺入硫酸盐
取样品1g,溶于水中,加(1:3)盐酸数滴, 再加10%氯化钡溶液数滴,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BaCl2 BaSO4 +2NaCl
6、掺入硼酸盐
取样品少许于小瓷皿中,加入浓硫酸数滴及 乙醇(或甲醇)1~2mL,充分混匀,点火, 如有硼酸盐存在,则呈绿色火焰(生成极易 挥发的硼酸乙酯或甲酯)
理化检验 原理:碘盐中的碘遇淀粉变成紫色。
第二节、酱油质量的鉴别检验
酱油的分类 以产品分类:酿造酱油、配制酱油 以食用方法:烹调酱油、餐桌酱油 以发酵方式:高盐稀态发酵法、低盐固态发
酵法、无盐固态保温发酵法
(一)酱油掺水的鉴别检验
固形物的测定:烘干法,酱油的固形物大约 为35%,如果小于这个值,说明酱油掺水或 者属于次品酱油。
第八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食盐、酱油、食醋的种类及质量标
准,掌握其掺伪产品的鉴别检验。如食盐与 农用盐的区别,酿造酱油与化学酱油、配制 酱油的区别,酿造食醋与人工合成食醋的鉴 别,味精、大料的掺伪鉴别等。
一、食盐质量的感官鉴别
掺伪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1、伪劣食品的范围。
1、失效、质变的;2、危及安全和人民健康的;3、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4、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5、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7、无检验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允许销售证明的:8、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或产地的;9、限时使用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10、实施生产(制造)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日期的;11、按有关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而未标明的。
2、掺伪食品的危害。
(简答题)l.添加物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成本较低。
添加物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但其被掺加的食品营养价值降低,干扰了经济市场.致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2.添加物是杂物,人体食用可能对消化道粘膜产生刺激和损伤,不利人体健康。
3.添加物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或具有蓄积毒性。
人体食用后可引起胃部产生恶性刺激,还可能对人体有蓄积毒性,使人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
4.添加物是属细菌污染而腐败变质的通过加工生产仍不能彻底灭菌或破坏其毒素。
3、视觉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视觉检验不宜在灯光下进行,检验时应从外往里检验,先检验整体外形,再检查内容物,然后再给予评价。
4、都有哪些掺伪食品鉴别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酶分析法。
5、食品的感官检验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色泽、滋味、气味、组织状态、硬度等特征进行评价方法。
食品的感官检验包括视觉检验、听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嗅觉检验。
6、食品卫生标准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的指标是什么。
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7、食品感官检验的重要性。
感官检验是与仪器检验同等重要的检测手段,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有些产品的特性目前还不能用仪器检验,只能靠感官检验,而且即使有先进的检测仪器,感官检验的重要性也不会随之降低。
感官检验不合格,则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实验十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

实验十、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A、食盐中硫酸盐的检测;B、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C、酿造醋和人工合成醋的鉴别检验)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实验目的: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不仅影响食品卫生,危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食品的营养成分,控制食品掺伪早已纳入食品检测工作的议事日程。
通过实验学习检测调味品掺假的实验原理和快速检测法。
A、食盐中硫酸盐的检测一、实验原理:食盐的种类有井盐、矿盐、海盐和湖盐。
这些盐中常常含有硫酸盐,这些硫酸盐多以硫酸钠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过多则味苦,甚至引起轻微腹泻;这种盐不可用于盐渍鱼、肉制品,因为它会阻碍盐渍食品肉质的成熟,并会使肉品粗老、坚硬、滋味不鲜美。
GB2721-81规定了食盐卫生标准:其中井盐、海盐、湖盐(%,以SO42-计)≤2,矿盐(%,以SO42-计)≤4 。
铬酸钡溶解于稀盐酸中,可与样品中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
溶液中和后,多余的铬酸钡及生成的硫酸钡呈沉淀状态,过滤除去,而滤液则含有为硫酸根所代出的铬酸离子。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二、实验试剂与仪器:(一)试剂1、铬酸钡混合液称取19.44g铬酸钾与22.44g氯化钡,分别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沸腾。
将两液共同倾入3000mL烧杯内,生成黄色铬酸钡沉淀。
待沉淀降后,倾出上层液体,然后每次用1000mL水冲洗沉淀5次左右。
最后加水至10000mL,成混悬液,每次使用前混匀。
2、2.5 mol/L盐酸;3、1:2氨水;4、硫酸盐标准溶液称取1.4787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钠或1.8141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内,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克相当于1mg硫酸根。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三、实验步骤:1、称取20g (±0.01g )样品,置于250mL 烧杯中,加约100mL 水,加热溶解,然后过滤,滤液收集在250mL 容量瓶中,用热水反复冲洗沉淀及滤纸至无氯离子反应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查不发生白色混浊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 状调味品。 一、食盐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 涩味,无异臭。 2、理化指标(参见GB5461-2000)
二、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检验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一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 般成人食用0.3~ 即可中毒, 即可致人亡。 般成人食用 ~0.5g即可中毒,食用 即可致人亡。误食亚硝酸盐一般 即可中毒 食用3g即可致人亡 发病, 在10min发病,出现中毒症状。 发病 出现中毒症状。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色泽
三、酱油的掺伪及判别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加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加酱色增色。 加酱色增色。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一、酱油的质量标准 1.酱油感官指标 1.酱油感官指标 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具有酱香 或酯香气味,无异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味醇厚、柔 和、稍甜,无苦、酸、涩等异味,无霉味;体态澄清,浓 度适中,无沉淀,无浑浊,无霉花,无浮膜。 2.酱油的理化指标 见表8-4 表8-4 酱油的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三、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农用盐中杂质多、异味大,并含有大量苦硝、铅、氯化镁等 对人体有害物质。食用这种劣质盐,会引起慢性中毒。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见表4-5 : 表4-5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食用盐 色泽 滋味 气味 杂质含量 洁白,有光泽,呈透明 或半透明状 农用盐 灰暗,无光泽
味咸,氯化钠含量96- 味苦涩; 97% 。无异味,无苦味, 有异臭 无涩味 无杂质,无沉淀物 杂质多,一般在4%左右, 沉淀物多
5、“味精酱油”的检测
味精酱油的制备: 生产味精的废液加碱,加热除去氨,再加盐酸中 和至微酸性,过滤后作为“味精酱油”出售。 危害:大量致癌的多环芳烃类的荧光物质,还含 有惊厥作用的4-甲基咪唑和金属锰、铬等物质, 是不能食用的。 检测对象——4-甲基咪唑 检测原理: 4-甲基咪唑和对氨基苯磺酸、亚硝酸 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出现橙黄色产物。
1、掺水检验 、
密度测定:酱油密度在 之间, 密度测定:酱油密度在1.14-1.20之间,不应低于 之间 不应低于1.10。若密 。 度低于1.10(或含水量高于 %以上),颜色浅,不浓稠, ),颜色浅 度低于 (或含水量高于65%以上),颜色浅,不浓稠, 鲜味及香气很淡或没有酱油固有气味, 鲜味及香气很淡或没有酱油固有气味,即可判断掺水或属于 次品。 次品。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正常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正常0.4-0.8%。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 。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 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固定氨基的碱性, 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滴定后进行定量, 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进行定量,以酸度 计测定终点。 计测定终点。
二、酱油的质量感官鉴别
色泽 良质:呈棕褐色或红褐色 白色酱油除外 白色酱油除外), 良质:呈棕褐色或红褐色(白色酱油除外 , 色泽鲜艳,有光泽。 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酱油色泽黑暗而无光泽。 次质:酱油色泽黑暗而无光泽。 劣质:酱油色泽发乌、浑纯、灰暗而无光泽。 劣质:酱油色泽发乌、浑纯、灰暗而无光泽。
食盐为白色不透明的结晶粉末。 食盐为白色不透明的结晶粉末。 亚硝酸钠为黄色或浅黄色的透明结晶体。 亚硝酸钠为黄色或浅黄色的透明结晶体。
水验
原理:亚硝酸钠吸收热量比食盐大,吸热速度快。 原理:亚硝酸钠吸收热量比食盐大,吸热速度快。 方法: 试样放入瓷碗中, 方法:取5g试样放入瓷碗中,加冷水 试样放入瓷碗中 加冷水250mL,同时用手搅拌,水温急剧下降 ,同时用手搅拌, 的是亚硝酸钠。 的是亚硝酸钠。
氨基酸态氮/ 氨基酸态氮/% 食盐( NaCl计 g/100mL) 100mL 食盐(以NaCl计/(g/100mL) 总酸(以乳酸计)/ g/100mL) 100mL 总酸(以乳酸计)/ (g/100mL) As计)/(mg/kg) 砷(以As计)/(mg/kg) Pb计)/( 铅(以Pb计)/( mg/kg ) 黄曲霉素B Ug/kg) 黄曲霉素B1/(Ug/kg) 食品添加剂 ≥0 . 4 ≥15 ≤ 2.5 ≤ 0.5 ≤1 ≤ 5 GB2760 1996规定 2760—1996 按GB2760 1996规定
4、酿造酱油和化学酱油的鉴别检验
含碳水化合物中的植物蛋白在酸解过程中产生乙酰丙酸, 含碳水化合物中的植物蛋白在酸解过程中产生乙酰丙酸,为 乙酰丙酸 此乙酰丙酸是配制酱油特有的成分,也是鉴别配制酱油与酿 此乙酰丙酸是配制酱油特有的成分,也是鉴别配制酱油与酿 配制酱油特有的成分 配制酱油 造酱油的特征。 造酱油的特征。 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酱油样品,待乙醚蒸发后, 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酱油样品,待乙醚蒸发后,加硫 使之成酸性,用乙醚提取,将乙醚蒸发出去后, 酸,使之成酸性,用乙醚提取,将乙醚蒸发出去后,再溶解 于水中,乙酰丙酸和香草醛溶液接触生成特有的蓝绿色溶液, 于水中,乙酰丙酸和香草醛溶液接触生成特有的蓝绿色溶液, 香草醛溶液接触生成特有的蓝绿色溶液 其变色程度与乙酰丙酸含量成正比。 其变色程度与乙酰丙酸含量成正比。 可检测出1%化学酱油 化学酱油。 可检测出 化学酱油
状态
良质:澄清,无霉花浮膜, 良质:澄清,无霉花浮膜,无肉眼可见的悬浮 无沉淀,浓度适中。质感纯厚、浑厚, 物,无沉淀,浓度适中。质感纯厚、浑厚,在 碗里轻轻摇晃,容易挂杯,片刻才滑落。 碗里轻轻摇晃,容易挂杯,片刻才滑落。 次质: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次质: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劣质:严重混浊,有较多的沉淀和霉花浮膜, 劣质:严重混浊,有较多的沉淀和霉花浮膜, 有蛆虫。 有蛆虫。
第二节、掺假酱油的鉴别
一 、概述 一种色、 一种色、香、味俱佳而又营养丰富的调料 ,包括配制酱油 和酿造酱油。 和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或麸皮为原料,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 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 酱油是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 味的液体调味品,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氨 基酸含量高,而且有天然的棕红色, 基酸含量高,而且有天然的棕红色,还有构成香气的复杂有 机酸,酯类和维生素等成分,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机酸,酯类和维生素等成分,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配制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不低于 ),与酸水解植 配制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不低于50%),与酸水解植 酱油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 ), 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2、酱油中尿素的检验 、
酱油中不含有尿素,为了掩盖劣质酱油蛋白质含量低的缺点, 酱油中不含有尿素,为了掩盖劣质酱油蛋白质含量低的缺点, 同时增加无盐固形物的含量,掺人尿素冒充优质酱油。 同时增加无盐固形物的含量,掺人尿素冒充优质酱油。 原理:尿素在强酸条件下与二乙酰肟共同加热, 原理:尿素在强酸条件下与二乙酰肟共同加热,反应生成红 二乙酰肟共同加热 色复合物。 色复合物。 方法:取酱油样品 于试管中, 滴二乙酰肟, 方法:取酱油样品5mL于试管中,加3-4滴二乙酰肟,混匀, 于试管中 滴二乙酰肟 混匀, 再加入磷酸1-2mL混匀,置于水浴中煮沸,观察颜色变化。 混匀, 再加入磷酸 混匀 置于水浴中煮沸,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呈红色,则说明掺有尿素。 如果呈红色,则说明掺有尿素。
四、碘盐的鉴别 碘盐是为了是为了防止碘缺
乏造成痴呆等病症而采取的保健 措施。 措施。 有些食盐贩卖人用普通盐代 碘盐的鉴别方法有: 碘盐, 价格较低, 但干扰了地方 碘盐 , 价格较低 , 1.感官鉴别 病的防治,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病的防治,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1)观色:假碘盐外观呈淡黄色或杂色,容易受潮; (2)手感:用手抓捏假碘盐呈团状,不易分散; (3)鼻闻:假碘盐有一股氨味; 现在的盐中加是碘酸钾, 现在的盐中加是碘酸钾,所以不 (4)口尝:咸中带苦涩味。 能直接检验。淀粉只能和碘单质 能直接检验。 2.理化检验 反应才能变蓝,而且,一般而言, 反应才能变蓝,而且,一般而言, 4)定性检验 定性检验: 定性检验 碘盐很难和淀粉反应的。 碘盐很难和淀粉反应的。要先用 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碘单质再反应。 原理:碘盐中碘遇淀粉变成兰紫色;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碘单质再反应。 原理 方法:将盐撒在淀粉或切开的土豆上。 方法 盐变成浅紫色的是碘盐。颜色越深含碘量越高; 如果不变色,说明不含碘。带苦涩味。
3、掺入酱色的检验
酱色其实就是焦糖色素,一般由麦芽糖焦化而成。 酱色其实就是焦糖色素,一般由麦芽糖焦化而成。用蒽酮检 出方法可鉴别酱油中是否掺有酱色 出方法可鉴别酱油中是否掺有酱色 原理:酱色中的还原糖分解后, 原理:酱色中的还原糖分解后,在蒽酮的硫酸溶液的界面处 形成绿色环。 形成绿色环。
方法: 样品稀释10~ 倍呈茶色 倍呈茶色, 于试管中, 方法: 样品稀释 ~20倍呈茶色,取1ml于试管中,加2mol/LNaOH溶 于试管中 溶 液2ml,摇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 ,摇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快速冷至室温,然而取出 ,取出快速冷至室温, 1ml置于另一 支试管中,沿倾斜管壁加入蒽酮硫酸溶液(0.2g蒽酮溶于 置于另一 支试管中,沿倾斜管壁加入蒽酮硫酸溶液( 蒽酮溶于 100ml95%硫酸配制成)1ml,慢慢摇动试管,若在两相界面显示出绿色 硫酸配制成) 硫酸配制成 ,慢慢摇动试管, 说明其中有蔗糖,即样品掺入了酱色。 环,说明其中有蔗糖,即样品掺入了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