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结构特点与施工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5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无砟轨道技术还不够完 善#仍然需要借鉴西方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 在国外的无砟轨 道技术中#对人力的需求正在日益降低#施工过程中多使用器 械等科技型手段$ 而在目前国内#大部分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 中主要还是依靠吊柜排来进行的$ 这样 不仅会耗费更多的人 力物力财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无砟轨道中也有许 多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种名为 C\ZE/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最为 常见的#也是我国发展状态较好的一种轨道$
一C\ZE/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 C\ZE/型板式无砟轨道的预制轨道主要是通过沥青来进 行浇灌的#其中缓凝土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C\ZE/型板式 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是板与板之间有特定的链接方式#其中纵 向与横向的挡板是根据% 两布一膜& 的方式来进行分布的$ 整 个轨道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并且在地基上面舍友摩擦 板#用以增大摩擦力$ 裂缝处还会增加泡沫塑料板#这样可以 增大承重能力以及提高其稳定性$ 二高铁无无砟轨道建设核心技术管控 一 铁轨地基工程下沉控制 无砟轨道跟以往使用的有砟轨道相比#它的优越性是体现 再许多方面的$ 例如#无砟轨道的稳定性远远强过于有砟轨 道#它的结构强度较强#而且抗压性能也比有砟轨道优化许多$ 在维修过程中#有砟轨道需要更加复杂的维修方法#耽误使用 时间$ 无砟轨道维修保养负荷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 正式因 为这些原因#无砟轨道才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轨道使用 首选模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砟轨道是建设在地基上的# 地基的牢固性对无砟轨道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与前提性的作用$ 在地基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它的下沉尺度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的$ 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对地基的施工建设必须有严密的计 划#采用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对地基进行 精细的填筑$ 另外#对地基的下沉可能性要进行仔细的推算# 并在建设完成之后对基地产生的形变进行及时的追踪勘测#保 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 同时#应该对可能导致地基下沉 的原因进行检查#并做好预防工作$ 在满足稳定的条件之后才 能将地基投入使用#正式开始铺轨工作$ 对铁路线上的桥梁建 设也应该考虑到这一定#支撑桥梁的建筑物一定要办证牢固# 这样才能够对铺轨的质量有保障$ 二 对混凝土乳化沥青砂浆的控制 在无砟轨道 的 建 设 过 程 中# 混 凝 土 起 到 了 重 要 的 支 撑 作 用$ 混凝土的砂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无砟轨道的品质问题 以及质量问题$ 混凝土砂浆是一种敏感性的建筑材料#它的形 成受很多方面的影响#除了最常见的原料以及操作流程的影响 之外#天气还会对混凝土砂浆的成型以及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原料中#混凝土"沥青"乳化剂以及基液等这些工业原料中有 很多的添加剂#不仅稳定性不是很好#在质量上也很难保证$ 因此#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有严格的把握$ 同时#对这些原材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作者:宋宝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难点,以及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对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关键技术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为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一、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难点与普通铁路有碎轨道相比,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的施工工艺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无轨道基础地基沉降变形规律难以控制无砟轨道整体形态是通过扣件系统进行维持,因此,必须采取技术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轨道地基的稳定性。
(二)精密测量技术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的施工建设需求,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现代工程测量方法来保证无砟轨道线路平顺性。
(三)轨道平顺度控制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的最显著区别是需要一次性建成可靠、稳固的轨道基础工程和高平顺性的轨道结构。
轨道的高平顺性是实现列车高速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心无砟道岔施工。
道岔区无砟轨道施工应严格按相关规程进行,在保证无砟轨道的道岔问无缝的同时还要注意与不同区间、不同标段间无缝线路施工相互协调。
二、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工艺(一)无砟轨道测量线下基础工程完工并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按照规范要求对线路中线进行复测,保证施工结构尺寸、位置、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并在限差范围内。
在无砟轨道施工前,首先建立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在建立之前对原交桩的控制网进行复核测量,检查其桩位是否移动、破坏,以确保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网与线下施工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一致。
(二)无柞轨道基桩控制网的建立在线路两侧的结构物上沿线路方向每 60m预埋设一对强制对中标志,路基在接触网基础或接触杆上;桥梁在两侧防撞墙上,隧道则在两侧边墙上,埋设时确保棱镜处于水平状态,测量时平面和高程分别进行,平面控制网采用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士2ppm,全自动伺服型(带马达驱动的)全站仪测量,采用自由组合法测量两个测同,并与CPI .CPII控制点连测。
高速铁路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设计技术探讨

高速铁路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设计技术探讨摘要:与桥梁和隧道相比,桥上无砟轨道的规划要麻烦得多,而且桥梁和轨道专业之间的接口也要多得多,因此,偶尔也会出现因为规划接口和工作失误而造成的问题。
文章以桥梁和轨道轨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桥轨统一化无砟轨道细致化三维实体模型,开展无砟轨道统一化的力学性能和适应性分析。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桥轨统一化无砟轨道尚存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高铁无砟轨道的规划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一体化设计1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方案文章给出了两种桥轨统一化的无砟轨道构造规划方案,分别是:撤销消基座、凸台与桥梁统一化方案和保留基座、基座与桥梁统一计划。
方案1:桥轨统一化的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SK-2型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隔离垫层和桥梁(带有凸台)等构成;方案2:桥轨统一化无砟轨道以钢轨、扣件、SK-2型双轨枕、道床板、隔离垫层及桥梁(带底座)等构成。
2具体方案(1)在拥有更高准确度和智能化能力的桥梁预制设施的基础上,规定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限位凸台(方案1)、砼底座(方案2)钢筋在工厂预制时与桥梁绑扎为一体,在浇筑砟后,直接与桥梁一体化预制。
针对曲线路段,能够按照规划数据对轨道构造进行打磨,达到规划标准。
(2)为了便于在工作中对钢筋绑扎,凸台采用了向上突出的形式,为了对凸台受力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凸台的周围都要铺上一层弹性缓冲垫,同时对其实施倒圆角处理。
(3)桥梁砼道床采用块石构造,块石的长度建议在5.0-7.5米之间,两个块石之间的距离约为100毫米,块石的宽度约为2800毫米。
道床板的厚度和基座的厚度要根据专门的分析才能明确。
(4)方案1和方案2中,为了防止无砟轨道遭受水的破坏,在两条线路之间进行了有机硅嵌缝,并做了防水处理,在道床板和凸台、道床板和基座之间加了一层土工织物,以便于后续维护。
(5)在平行线处,桥墩或底座应在正线两边对称设置,凸台距离和数目应依据铁路专业提供的布图资料来决定。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张兵旺
【期刊名称】《四川水泥》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有了运用.我国铁路通过提速与兴建高速铁路来实现人员与物资的快速流通.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使用专用的无砟轨道以取代传统的铁路路基,从而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做好无砟轨道的施工确保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对于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无砟轨道施工关键点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进行分析阐述.
【总页数】1页(P53)
【作者】张兵旺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
【相关文献】
1.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2.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3.高速铁路运营期无砟轨道线形测量技术研究
4.山区高速铁路桥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5.高速铁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1]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4124af19a216147917112820.png)
- f gl
( 1)
式中: h 1 为混凝 土浇筑 即将完 成时的 箱梁顶 面高 程 ; htop 为浇筑混凝土前的箱梁底面立模高程; hl 为
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型板式
收稿日期 : 2010 03 11 基金项目 : 京津城际铁路重大科技项目 ( 2005G015 D) 作者简介 : 王常峰 ( 1977 ) , 男, 山东成武人 , 讲师 , 博士生 .
第3期
王常峰等 :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conLeabharlann 13本段前端梁高; f
为浇筑本段混凝土时本 段前端
量和各阶段预拱度调整量作为灰色系统模型原始数 据列. 3. 2 自适应控制方法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 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 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 , 主要是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材料的比重、 徐变系数等与施工中的实 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 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调整 量 , 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正计算模 型中的这些参数值 , 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 合一段时间后, 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 图 1 为自适应控制的原理图 [ 8] .
预测挠度 ; f gl 为预测本段挂篮变形 . 根据式( 1) 计算的梁顶面立模高 程, 在 混凝土 即将浇筑完成时控制完成梁顶面的浇筑工作 , 可以 消除本阶段预测挂篮变形及预测浇筑混凝土产生的 梁端挠度误差对梁顶面高程的影响, 减小后期梁面 的修整工作, 保证结构顶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
3
施工控制方法
图4
跨四环桥施工阶段位移包络图
Fig. 4 Envelope diagram of displacement of all construction stage of Beijing 4th ring road bridge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在高速铁路工程中,无砟轨道的可行性较佳,它能够大幅增强稳定性,轨道的刚度分布情况更为均匀,在后续运营中维护更为便捷,经过隧道区域时可以大幅缩减净空开挖量。
在这样大背景下,有必要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展开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造工艺无砟轨道指的是将散碎型的碎石道床基础用水泥整体型基础结构来代替。
一般情况下,常规铁路路基结构的轨枕在进行铺垫时基本使用的是碎石料,即选取木枕部件或预制型水泥轨枕。
但无砟轨道中的轻轨选用的是水泥材料,并且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形成。
现阶段,我国高铁在建设时基本采用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材质的道床板,已很少在路基上使用煤炭碎片和石子。
因这种特制的道床板具有铺设效率高、运行平稳以及路轨构造快等特点,从而使其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不二之选。
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特点无砟轨道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精准,即产生的偏差基本以毫米精度来核算,从而使高速铁路行驶中的平顺性以及稳定性得到满足。
还有无砟轨道这种建造工艺可使维修成本降低的同时也能降低粉尘污染,从而满足列车时速在250km以上的运行需求。
而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特点具体有这几点:①良好的结构平顺性和连续性。
无砟轨道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业化浇注的部件有底座、下部基础以及道床板,同时无砟轨道的标准产品或工厂预制件有轨道板、扣件、微孔橡胶垫层以及双块式轨枕等,从而确保这些部件有着相同的性能。
而这样的组成结构使其轨道的弹性均匀性与结构连续性更优于有砟轨道,同时也使轨道的平顺性得到提升,为乘车质量的改善提供了良好条件;②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恒定性。
在无砟轨道的所有结构中,作为无缝线路的轨道纵向阻力以及横向阻力对状态和材质多变的有碴道床不在依赖,因其具有的整体式轨下基础为无缝线路提供更恒定和更高的轨道横向阻力和轨道纵向阻力,使无砟轨道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更好的耐久性;③良好的结构少维修性和耐久性。
关于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的研究

214YAN JIUJIAN SHE关于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的研究Guan yu wu zha gui daoshi gong ji shu nan dian de yan jiu李金堂本文分析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及其技术难点,并提出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在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无砟轨道的施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高速铁路的建设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其耐久性、建设精度和车辆的运行安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施工单位应当对无砟轨道施工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掌握施工要点,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高速铁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无砟轨道施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此项施工存在不少难点,特别是在沉降控制、刚度控制方面。
因而,为了保证无砟轨道的施工可以顺利完成,我们应当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加以研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以提升轨道建设的质量。
本文探讨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及其难点,并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新建鲁南高速铁路日照至临沂段RLTJ-4标,项目部所承建的无砟轨道起止里程为:DK71+501.917~D1K84+997.839,正线长13.496km,全部为桥梁段。
轨道工程为CRTSIII 型板式无砟道床,轨道的结构形式采用了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线路上所有轨道板都能够与设计里程实现对应,从而实现了设计、制造、施工的一体化,提升了建设精度。
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1.底座表面清理基面凿毛使用凿毛机进行,Z 形剪力筋的安装则使用施工单位自行改装的快速扳手弯制。
在开始安装钢筋以前,操作人员应当首先清理下部结构的表面,去除存在的杂物。
若存在油污,就要及时应用清洗剂加以清洗,以防止底座表面被泥浆覆盖。
在浇筑底座以前,先要浇水对其进行湿润,时间应控制在2h 以上。
2.道床板施工轨枕按照组装平台上的定位线均匀铺设,而且还要借助模具合理控制间距。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作者:解云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无砟轨道作为一种稳定性高、轨道刚度均匀、具有较强的结构耐久性、容易维护、可降低桥梁二期恒载、减少隧道净空开挖、综合效益高的轨道结构形式,因此,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一、国外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发展国外对无砟轨道研究的较早,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日本从196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无砟轨道,在1968 年提出了RA型板式轨道,并在新干线上铺设了30km的试验段,之后于1971年在新干线的营运段上进行试铺。
在经历了20 年不断的试验和改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出了框架式轨道板,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日本板式轨道的铺装首先要对轨道板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用锲型千斤顶将轨道板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并固定,最后灌注CA砂浆以达到稳定结构的目的。
德国也是研究无砟轨道较早的国家之一,德国从1959 年开始了无砟轨道的研发和试铺,在随后30年的时间里一共研发并试铺了36种无砟轨道。
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与普通铁路有砟轨道相比,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的施工工艺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基础地基沉降变形规律难以控制。
无砟轨道整体形态是通过扣件系统进行维持,因此,必须采取技术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轨道地基的稳定性。
(2)精密测量技术。
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的施工建设需求,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现代工程测量方法来保证保证无柞轨道线路平顺性。
(3)轨道平顺度控制。
高速铁路与普通有砟铁路的最显著区别是高平顺性和需要一次性建成可靠、稳固的轨道基础工程的轨道结构。
实现列车高速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轨道的高平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06T15:45:34.5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7期作者:卢平[导读] 本文主要运用灰色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工程设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修缮。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快速进步,国内的铁路在生活、军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帮助了国内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进步和形成,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型轨道强有力的出现必然有它的绝对优势。
本文主要运用灰色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工程设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修缮,还详细用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举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性控制技术引言
有砟轨道有弹性优良、价格低廉、更换与维修方便、吸收噪音性能良好的优点,但随着人们对于时间的追求,对于车速的要求,有砟轨道的缺点也很快的暴露了出来。
无砟轨道相对于有砟轨道,稳定性、平顺性良好;既可以满足高速行驶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减少小桥梁之间的荷载等的优点使其已经成为当今高速铁路建设的主流模式和必然趋势。
一、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
1.1有砟轨道的优、缺点
有砟轨道是指铺着枕木和碎石的轨道。
相对于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投入的资金少,但是列车如果在上面行驶会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车子在轨道上行驶的速度也不快,乘客在车厢里坐着或躺着也定然不舒服。
传统的有砟轨道虽然有着建设简便快速,且花费少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是不容小觑的,例如:有砟轨道的轨道容易变形,也导致了有砟轨道需要不断的维修和维修费用开销大的缺点,并且,有砟轨道的速度也不快。
1.2无砟轨道优、缺点
无砟轨道是指大量使用长距离无缝钢轨,也就是在高铁上几乎听不到传统火车的哐当哐当的声音。
无砟轨道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前卫的轨道技术,能够缩减我们对路面的维护、缩小粉尘等的指数、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并且能够提供高速行驶的条件(无砟轨道的技术仅仅日本和德国拥有,中国缺乏轨道板制造技术,所以选择了引进外国技术及自主研发)。
无砟轨道采用混凝土砌成的轨道板道路更坚固,承载力更强,呈块状的混凝土轨道板使得轨道几乎不会偏移,平稳性与舒适性好很多,速度轻轻松松跑二三百公里以上。
当然,它依赖于我们对无砟轨道技术及桥梁技术不断的研究。
1.3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对桥梁工程的要求
由于高速铁路的车速都非常快,桥梁结构承受的动力作用大增,冲击和振动强烈,也有可能引发桥与列车共振现象,造成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
例如,粤赣高速的事故就是因为荷载达到了桥梁的坍塌的临界点因此,桥梁除了满足一般的强度要求之外,还需要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
二、桥梁的线形控制
自从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国内无砟轨道高铁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建设经验,在我国一步步的无砟轨道高铁桥梁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因此,无砟轨道高速铁路除了要满足一般的强度要求之外,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来避免桥梁结构的变形,保证稳定性和平顺状态。
无砟轨道独特的轨道构造,使轨道能够久久保持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而不变形,也大大提高了轨道的稳定性,确保了轨道运营的安全。
种种优点也提高了无砟轨道运营过程中乘客的舒适度。
2.1线形桥梁的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直线型、曲线型等等线形桥梁也常常见到。
例如:京杭运河特大桥、北京环线特大桥跨四环主桥等。
2.2线形桥梁施工中的问题
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会对以后桥梁整体线形的控制产生影响。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最大问题就是成本过高。
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桥梁的悬臂浇灌方式,会因为它自身的重量而导致它的悬臂端向下移位。
三、桥梁施工控制特点
有砟轨道桥梁施工时仅仅需要说明箱梁、底板、立模、高程就可以了,因为现在的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水平不是很高,对于有砟轨道,由于使用碎石等材料使得桥梁浇筑后并不平坦,造成与设计颇大差距。
相对于有砟轨道的桥梁,无砟轨道基本都是行驶速度较高的车辆,所以对桥梁顶面的是否平坦及平坦规格等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例如京沪高铁是2008年开始施工,总长1318公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路线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的高速铁路。
2011年5月,京沪高铁开始进入试验阶段,6月底,正式运营。
对于特大桥,一般都是跨江跨河的,标高和跨径受到洪河的制约,对于水文也要认真对待,还有就是大跨桥梁的线性设计还有风荷载、地震荷载以及爆炸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且极具有难度的。
四、桥梁顶面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是悬臂桥梁在建设的时候,对桥梁的各部分桥段进行线性的动态控制的过程,将我们的测量数值和设计者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桥梁在箱梁混凝土浇筑后,若无砟轨道桥梁顶板高程与设计高程有偏差,就需要在铺设无砟轨道桥梁的底座板之前对桥梁的梁面及高程修正,如果与计算的相差较大,不但会增加大量的修缮的工作量,而且也会影响桥梁顶板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也会导致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为了减少工程修正的工作量,专家提出了将箱梁顶面及底面的高程同时控制的控制措施,另外又提出了桥梁的箱梁顶面在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的时候的梁面高程。
五、桥梁施工方法
对于悬臂浇筑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引入灰色理论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线性控制。
5.1灰色理论
灰色理论的应用: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沉降的观测,我们可以很快的发现我们测量数据或计算数据的异常情况,如果我们的数据异常应该将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且要及时的采取纠偏加固等补救措施,纠偏加固后通过灰色理论来论证。
5.2自适应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应用:在施工之前,我们都会对工程进行一下设计,但施工的过程并不是都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我们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会对以后桥梁整体线形的控制产生影响。
如果想得到更为准确的控制调整量,我们就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实地检测到的数据及时修正我们的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数值,以便于使计算模型在和实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的适应结构物理学的规律。
六、施工控制实例
6.1工程概况
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全长1.207km,桥梁自南向北先后经过了京杭运河、里运河,与京杭运河成90度角,与里运河成30度角。
京杭运河特大桥为矮塔斜拉桥,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主梁采用了单箱三室大悬臂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梁的斜拉索锚固点布置在了桥梁箱梁的室内,对称布置。
6.2施工工艺
根据京杭大运河特大桥梁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主梁采用了支架现浇施工、挂篮施工;斜拉索采用了单根走丝、分次张拉调整至设计索力;主塔采用了施工翻模法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
6.3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特点
大跨度桥梁一般采用斜拉式或悬索桥,也有现浇梁,京杭大运河特大桥桥梁主桥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七、结论
(1)无砟轨道高速铁路除了要满足一般的强度要求之外,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来避免桥梁结构的变形。
(2)无砟轨道高铁桥梁对于桥梁顶面平整度要求高,因此采用将箱梁顶面及底面的高程同时控制的控制措施来减少修缮的工作量。
(3)对于大跨度桥梁设计,结合以上提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施工和设计,保证悬索桥的跨度和安全性能,就必须精确竖向荷载和侧向的抗风设计,有利于线形效果的控制。
(4)京杭运河特大桥桥梁的线形控制技术研究表明,我们提出的斜拉式和悬索桥的方案适合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常峰,陈兴冲,张文建,等.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06-11.
[2]曲村.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12-01.
[3]陈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堤地基差异沉降传递规律及过渡段动力学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