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

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编写目的

中药红根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tis Hance,的带根全草~是民间常用草药~已收载于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其有良好抗菌解毒、清热除湿作用~主治菌莉、腹泻、肠炎、肺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症~是桂林三金药业集团生产红根草成药的主要原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医药科研部门曾对红根草等1227种野生植物进行了抗菌作用的筛选研究~表明红根草其抗菌作用名列前三位,一些学者研究表明~红根草中含有红根草邻醌(saprorthoquinone)~丹参酮(tanshinone)?、?A~隐含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红根草内酯(prioketolactone,l)、新红根草酮(neoprionitone, 2)、二氢异丹参酮I (dihydroisotan-shinone I,3)等多种化学成分。并证实了红根草邻醌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红根草新有效成分的发现和药用范围的扩大~红根草已成为中药领域极具开发潜力的品种。因此~对红根草原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但由于红根草野生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所需。如桂林市临桂县制药厂,现在合并桂林三金药业集团,投产“复方红根草片”以来~就因为红根草原料供应不足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而很难扩大生产~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区一些医药生产部门曾组织过试种红根草~但因对其生态、生物学特性缺乏研究和了解~因而试种累遭失败,虽然红根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但是~目前主要仍靠野

1

生资源~而野生资源分布零散~产量和药材质量均不稳定。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我国红根草产业化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生产和推广优质高产的红根草药材~以满足药材市场及中药企业的需求~十分有必要规范红根草适宜种植环境条件、合理耕作制度、科学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及质量管理等综合配套种植技术措施~需要用标准对红根草生产进行规范。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可以为红根草的人工规模化栽培提供规范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促进中药红根草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4年第四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定,项目计划~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并归口~由广西植物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承蒙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和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红根草优良种质筛选及繁育技术研究”,合同编号为:桂科重1298001-1-3, 20120105-10,资助。

三、编制过程

2013年1月~广西植物研究所开始酝酿编制本标准~成立了以孔德鑫助理研究员为主持人~唐辉、王满莲、李雁群、邹蓉、陈宗游、柴胜丰为为主要成员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制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起草人员分工协作~其中~孔德鑫负责产地调研、标准起草和征询专家意见,唐辉、王满莲、李雁群负责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和结构的设置~并参与产区调研,孔德鑫、王满莲、陈宗游、邹蓉、柴胜丰负责制定标准的试验方案和验证。2014年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向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立项申请~并于6月获得批准。项目下达后,编写小组随即整理资料~多次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和掌握了红根草生产的基

2

本情况~通过分析、研究红根草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料~确定了《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编制项目和有关内容。经过多次讨论、研究~起草了标准文本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四、编制原则与依据

,一,本标准的格式和编写方法执行GB/T1.1-2000的规定。

,二,本标准编制在尊重科学、亲身实践、广泛征求意见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贴广西红根草种植、生产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本标准的编写以田间生产试验数据和广西红根草产区的调研数据为基本依据。

在广西科技厅及桂林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2014年度广西植物研究承担、组织实施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和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红根草优良种质筛选及繁育技术研究”,合同编号为:桂科重1298001-1-3,

20120105-10,, 项目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红根草野生资源调查、收集和保育工作~摸清了其资源分布状况~建立了种质资源圃,,2,开展了红根草良种选育研究~利用FTIR和HPLC技术结合现代统计分析手段技术~成功选育出红根草良种“鑫红一号”。并于2014年10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3,系统的开展了红根草繁育技术研究~进行不同播种期、不同温度、不同播种基质、不同贮藏方法和不同移栽方式等试验探讨了红根草常规繁育技术;,4,建立了红根草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出优质苗木21万多株,,5,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2014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广西桂林市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红根草种质繁育基地进行了“中药红根草优良种质筛选及繁育技术研究”课题现场测试会~专家组对课题实施建立红根草种

质繁育基地、优良种苗示范基地、红根草优良生长类型~优良种苗数目及种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现场测试。经过专家现场测试~一致

3

认为~“中药红根草优良种质筛选及繁育技术研究”课题组已完成了课题合同要求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得当~研究结果可靠~经由测试专家组现场查看和查证~考核指标符合要求~因此~一致通过测评~并建议提交验收及成果鉴定。目前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验收。2013-2016年~广西植物研究所继续承担广西科技厅2013年下达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红根草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动态及药材质量评价研究”,合同编号:

2013GXNSFBA019172,。正在开展红根草不同部位丹参酮?、?A等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动态规律,项目实施为红根草药材最佳采收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上述工作和技术积累~为本标准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红根草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档案记录。

六、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是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国家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无冲突。

《红根草生产技术规程》编写小组

二〇一五年六月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