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

合集下载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有关过氧化钠的计算

二、有关碳酸氢钠的计算
(黑匣子问题)
H2O ︰ CO2 ==1︰1
Na2CO3 NaHCO3 将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 物2.74克,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 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克,求原混合 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加热W1g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剩
余固体的质量为W2g,计算原混 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n(CO2) :n(O2)== 2:1 n(H2O) :n(O2)== 2:1 n(混) :n(O2)== 2:1
2、电子转移的关系
2Na2O2+2CO2===2Na2CO3+O2
~2e—
2Na2O2 +2H2O===4NaOH+O2 ~2e—
3、气体体积的关系 2 L CO2
足量Na2O2
气体体积差
1 mol Na2O2与2 mol NaHCO3固体混合后, 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2NaHCO3===Na2CO3+CO2↑+H2O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 +2H2O===4NaOH+O2
5、固体质量关系
某容器中通入V LCO2, 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 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
(均为相同条件下)
【练习】
1体积CO2与O2的混合气体通 过足量的Na2O2后,剩余气体的 体积为原来的3/4,求原混合气体 中CO2的体积分数
4、先后顺序的关系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2Na2O2 +2H2O===4NaOH+O2
H+
“碳线”
0.1
0.2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

“过氧化钠”经典计算题型归纳分析
作者:常青
来源:《青苹果·高一版》2016年第08期
过氧化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也是化学上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与过氧化钠有关的计算问题。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中的相关计算技巧,下面我们以过氧化钠为例,谈谈相关的一些经典的计算技巧。

一、元素守恒法
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技巧,可以使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下面我们谈谈元素守恒法在“过氧化钠与碳酸氢盐”混合加热的相关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涉及“过氧化钠与碳酸氢盐”混合加热的相关计算,若按照传统的解法,需借助化学反应原理,逐步推理,较为复杂。

我们若转换思路,当反应结束时,最终得到的固体一定为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挥发出来的气体一般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此时我们解答该类试题,可以利用金属元素守恒、碳元素守恒、氢元素守恒快速得出答案。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

高中化学差量法例题篇一:高中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人教版)差量法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当属优秀方法之一,它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快捷化。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

【例3】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Cu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1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56152 64 64-56=8y x22.8-22.4=0.4 2?故析出铜3.2克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500-0.4=499.6g。

【例4】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 N2+3H2 2NH3起始(mol)ab ?0变化(mol)x3x2x2平衡(mol)a-x b-3x 2x起始气体:a+bmol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又因为:体积比=物质的量比(注意:若N2为1mol,H2为3mol,是不够严密的。

化学差量法计算例题

化学差量法计算例题

一、选择题1.在化学反应A + 2B = C + D中,若5gA与足量B反应,生成4gC和若干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1gB.2gC.3g(正确答案)D.4g2.已知反应2SO₂ + O₂ = 2SO₃中,当有16gO₂参加反应时,生成的SO₃的质量为:A.32gB.48gC.64g(正确答案)D.80g3.在反应3Cu + 8HNO₃ = 3Cu(NO₃)₂ + 2NO↑ + 4H₂O中,若生成了22.4L NO(标准状况下),则消耗的Cu的质量为:A.19.2gB.24gC.32gD.64g(正确答案)4.已知反应2Na + 2H₂O = 2NaOH + H₂↑中,当有2mol Na参加反应时,生成的H₂的物质的量为:A.1mol(正确答案)B.2molC.3molD.4mol5.在反应CO + CuO = Cu + CO₂中,若生成的Cu的质量为64g,则消耗的CO的物质的量为:A.1molB.2mol(正确答案)C.3molD.4mol6.已知反应2C + O₂ = 2CO中,当有12gC参加反应时,消耗的O₂的质量为:A.8gB.16g(正确答案)C.24gD.32g7.在反应2Al + 6HCl = 2AlCl₃ + 3H₂↑中,若生成的H₂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则消耗的Al的物质的量为:A.1molB.2mol(正确答案)C.3molD.6mol8.已知反应Fe + CuSO₄ = FeSO₄ + Cu中,当有56gFe参加反应时,生成的Cu的质量为:A.32gB.48gC.56gD.64g(正确答案)。

高一化学:过氧化钠增重专题

高一化学:过氧化钠增重专题

差量法计算专题1、将20gCO 2和CO 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反应后干燥管的总质量增加了11.2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为( ) A .32% B .44% C .56% D .88%2、2.1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B. 3.6gC. 7.2gD. 无法确定 3、一定条件下,使26 g CO 和O 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 2O 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加14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和O 2的质量比可能是( )A .9∶4B .4∶9C .7∶6D .1∶1 4、下列物质各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于150℃时将产物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固体增重大于3g 的是( )A .HCOOHB .CH 3COOHC .C 2H 5OHD .C 6H 12O 6 5、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2、CO 、CH 4的混合气体共m g ,若加入足量Na 2O 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 g ,则CO 2与CH 4的体积比为( )A .3∶1B .2∶1C .1∶1D .任意比 6、标准状况下,4.48L 2CO 通过一定量的22Na O 固体后,最终收集到3.36L 气体,则这3.36L 气体的成分是( )A .2OB .2COC .2CO 和2OD .无法确定 7、在一定条件下,使12gCO 和O 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 2O 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7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①33.3% ②41.7% ③58.3% ④66.7%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 、H 2、O 2共16.5g 和足量的Na 2O 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 2O 2增重7.5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质量分数是( ) A .33.3% B .40% C .36% D .54.5% 9、200℃时,23.2g CO 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2 克,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 .0.25 molB .0.5 molC .0.75 molD .1 mol 10、只含C 、H 、O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

Na2O2与CO2和H2O反应计算技巧例析一、固体质量增重分析:(1)差量法分析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156g 212g △m =212-156=56g2Na2O2+2H2O ===4NaOH+O2 固体质量差156g 160g △m =160-156=4g由方程式得:若有2mol CO2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56g,相当于2mol的CO质量;若有2mol H2O参与反应,固体质量增重4g,相当于2mol的H2质量。

(2)化学组成角度分析:Na2O2与CO2反应中,固体转化为:Na2O2Na2CO3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1molNa2CO3增加了1molC原子和1molO 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CO Na2CO3Na2O22NaOH 即1mol Na2O2转化1mol为2mol NaOH增加了2molH原子,故此反应可等效为:Na2O2+H22NaOH例1.250℃时,11.6g 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 5.8B 20.3C 23.2D 46.4解析:由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可知: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m(增重)=m(吸收)-m(放出)即11.6g-m(O2)=3.6g, m(O2)=8g, n(O2)=0.25mol ,n(混合气体)=0.5mol则原混合物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11.6g0.5mol=23.2g·mol-1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2选(C)项.点评:①m(增重)=m(吸收)+m(放出)②参加反应的Na2O2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3)w 克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充分后,固体增重仍为w 克.分析:①2CO+O2===2C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CO=== Na2CO3②2H2+O2===2 H2O+)2Na2O2+2 H2O===4NaOH +O2Na 2O 2+ H 2=== 2NaOH结论: Na 2O 2把CO 或H 2吃进去,故质量增加是原物质的质量。

差量法计算题专题

差量法计算题专题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2为X克,水蒸气为 Y克。(1)根根质量守恒定律:
m(O2)=12.4-6=6.4g
(2)2Na2O2+2CO2=2Na2CO3+O2↑ △m
88
32 56
x
32x/88 56x/88
2Na2O2+2H2O==4NaOH+O2↑ △m
36
32
4
y
32y/36 4y/36
因为:x+y=12.4 和56x/88+4y/36=6
2
1 2-1=1
x
1-4/5=1/5
解得x= 2×1/5=2/5
故有V(O2)=1-2/5=3/5 则V(CO2):V(O2)=
2/5 :3/5=2 :3
例6、CO和H2的混合气体4g经过充 分燃烧后,生成的的气体与足量的
Na2O2反应的后,固体质量 增加 克。
解析:2CO+O2==2CO2 2H2+O2==2H2O 2Na2O2 +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C、a=b D、无法判断
解:2Na+2H2O=2NaOH+H2↑ △m溶液
46g
2g 44 g
4.6g
0.2g 4.4g
Mg+2HCl==MgCl2+ H2↑ △m溶液
24
2
22
4.8g
0.4g 4.4g
答案:C
例3:在120℃时,将12.4gCO2和 水蒸汽的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
的固体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 质量增加6g,请计算: (1)产生氧 气的质量. (2)原混合气体中CO2的 质量。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计算专题一、单一反应型——可用差量法例1.某容器中通入V L 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A.(V—W)L B.2(V—W)L C.(2V—W)L D.2W L二、二元混合物型——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例2.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求原混合物中CO2和H2O的质量比。

三、连续反应型——可用化学方程式叠加法例3.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 ℃),将残留物置于水中,无气体产生。

原混合气体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四、讨论判断型——可用极限法确定关键点例4.将amol Na2O2和b mol NaHCO3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300℃使其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⑴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气体只有氧气时。

a和b的关系式是⑵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只有Na2CO3时。

a和b的关系式是⑶当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内固体为Na2CO3和NaOH混合物时,a和b的关系式是练习1.将干燥的88gCO2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气体质量变为60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2的质量为()A.24 g B.34 g C.44 g D.54 g2.在天平两边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放入100g水,向左盘烧杯中加入4.6g金属钠,为保持天平平衡,向右盘烧杯中应加入Na2O2的质量约是()A.4.52g B.5.12g C.5.54g D.6.22g3.将CO、H2、O2混合气体16.5 g用电火花引燃,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增重7.5 g,则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为()A.36% B.54.5% C..40% D.33.3%4.现有一定量的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使其与CO2充分反应时,每吸收17.6gCO2,即有3.2gO2放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钠的差量计算问题
一.应用体积差解题2Na2O2+2CO2==2Na2CO3+O2△v
2 1 1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实际体积变化为CO2体积的一半,即从体积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

例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1/12(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
A 、4:5:2
B 、4:6:1
C 、 6:4:3
D 、 6:2:3
解析:体积变为原来的11/12,故可将原来的气体的量看成4:4:4,在这三种气体中只有CO2能与Na2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O2△v
2 1 1
所以参加反应的CO2气体只有两体积,所以Na2O2的量是少量的。

在反应中有生成1体积氧,故N2:4体积 O2:4+1体积 CO2:4—2体积。

所以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4:5:2
二.应用质量差解题: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各1 mol分别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增重多少?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m 2Na2O2+2H2O==4NaOH+O2△m
156 g 2mol 212 g 56 g 156 g 2mol 160 g 4 g
1 mol 28 g 1mol
2 g
答案:过氧化钠固体分别增重28 g和2 g。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过氧化钠时,固体实际增重为对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

即从质量差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和水“吃掉”,又“吐出”氧原子,就好像只把一氧化碳和氢气“吃”了进去。

例1:一氧化碳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2: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3: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a 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再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增重多少?
例4:a g有机物C2H6O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多少克?
有机物符合(CO)x(H2)y通式, C2H6O2=(CO)2(H2)3,碳原子必然以一氧化碳的形式被“吃掉”,所以固体质量增重a g。

所以,符合通式(CO)x(H2)y的物质
例5:a 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增加了a g,则该物质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题意,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过氧化钠增重为有机物质量,也就是说燃烧消耗的氧气经过过氧化钠重新释放出来,有机物应该符合(CO)x(H2)y的形式。

如:CH4O(甲醇),CH2O(甲醛),C2H4O2(乙酸或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例6:a g有机物C12H22O11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 g,则b与a大小关系如何?
该有机物不符合(CO)x(H2)y通式,b≠a,C12H22O11=C+C11H22O11,多出的碳原子必然以一氧化碳的形式被“吃掉”,所以b>a。

所以,符合通式(CO)x(H2)y C n的物质,b>a
否则符合通式(CO)x(H2)y O m的物质,O被释放出去,故b<a
练习1:将CO、H2、O2混合气体16.5 g电火花引燃,然后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增重7.5 g,则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为() A.36% B.54.5% C.40% D.33.3%
提示:CO、H2、O2混合气体引燃后通过足量的Na2O2,Na2O2增重的7.5 g便是CO、H2的总质量,余下的就是O2的质量,m(O2)=(16.5-7.5)=9 g,w(O2)=9/16.5×100%=54.5%所以选B。

练习2: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0(150℃),将残留物置于水中,无气体产生。

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
提示:一系列反应后,密闭容器中压强为0,即O2和CH4的混合气体被Na2O2“吃掉”,所以混合气体组成应符合(CO)x(H2)y通式,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

练习3:将x mol CO和y mol H2的混合气充入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过z mol 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反应,有关容器内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Na2O2为(x+y)mol
B、反应后容器内有O2(x+y)/2 mol
C、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之比为(温度不变):(x+y)/z
D、反应后生成了x mol Na2CO3和2y mol NaOH
提示:Na2O2与CO2、H2O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也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将CO、H2“吃掉”,生成Na2CO3和NaOH,A、D正确;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氧气没有被“吃掉”,物质的量不变,为z mol,B错;反应前后压强比为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即(x+ y)/z,C正确。

综合以上,选B。

在化学学习中,掌握一种解题方法,领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反复推敲,定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这样的归类分析总结也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较快地提高解题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