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

投资银行学论文——浅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XXXX

XXXXXXX

金融1101

浅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并购行为作为企业一种迅速扩市场的有效途径已经受到了众多大型企业的普遍重视,跨国并购在当今社会掀起新的浪潮。然而跨国并购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动力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防,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就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应对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末,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由于跨国并购可以避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快速进入其国市场,提高自身国际市场份额,西方实力雄厚的企业大规模地向海外扩,掀起了西方并购史中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总体来看,在这次并购高潮中,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参与。而近几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以及国家推行的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异军突起,并购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国家为吸引外来资本,降低了门槛,放松了对外来资金限制,这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国并购舞台上掀起一阵旋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崭露头角。“国际化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新时期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

是由于我国企业还比较稚嫩,且跨国并购发生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国家企业之间,往往会面临不同政治环境、不同法律规章制度以及不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加强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成为企业能否在跨国并购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

企业跨国并购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济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部分或者全部掌握另一国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型企业的经济行为。跨国并购是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海外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不断上升

跨国并购风潮在国兴起之时,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参与,随着市场不断的开放,2004 年~2012 年间,整个境外投资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而有限责任公司的比例逐步上升到67%,占整个境外投资比例的一半还多,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逐步加快。2013年,我国境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跨国并购资金514亿美元,成功交易项目397个,并购直接投资336亿美元,占我国对境外企业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数的37.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数量为1232起,

同比增长24.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增长30%,达到384.95亿美元,连续第3年创造历史纪录。其中,中海油以151亿美元价格收购加拿大石油企业尼克森,双汇国际控股则收购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

2.并购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在企业跨国并购中,并购主体为垄断性行业的大型国企和龙头企业,且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从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占比最小,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约占85%,第三产业占比为14%。采矿业、石油开采业是海外并购在第二产业中所涉及的重要领域,制造业更是海外并购的重中之重,从食品制造到家用电器制造,从专用设备到汽车制造,从通信设备到电子计算机等,制造业的海外并购占到所有并购事件的50%左右。2011年跨国并购从行业分布来看,175起VC和PE相关的并购案例主要分布在生物健康、电信及增值业务、机械制造、互联网、化工原料及加工等21个一级行业。3.跨国并购对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2008年之后,国民营企业的并购规模逐步扩,开始并购一些大型企业,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万达收购美国AMC 影院公司,中国财团收购国际飞机租赁公司。2013年,海尔集团收购新西兰家电老大斐雪派克,从这些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并购对象集中在发达国家并向大规模企业转移。

4.并购的目标公司多为经营业绩不佳甚至倒闭亏损的企业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自身实力和经验不足等原因而缺少

流动性,因此会在目标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和濒临破产后陷入困境才会与对方谈判,这样导致预期的效应难以发挥,更严重的使我国企业陷入财务或经营危机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企业跨国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国际化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成败依赖于诸多因素,既取决于企业部的各种条件,也离不开并购双方国家的外部环境。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或企业在并购操作中失误,跨国并购就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如不能有效防和化解,就会导致并购的失败。根据企业跨国并购的流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

(一)、自身并购实力的评价风险

在跨国并购中,我国企业能否正确评价自身的并购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跨国并购呈上升趋势。大型实力雄厚的国企业像中石化、中海油、海尔、在过去的几年里都进行了跨国并购。这些现象从大局上看是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种种迹象也表明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跨国并购决策中对自己的并购实力没能做出客观的定位,从而往往高估自身的能力,致使并购的整合过程困难重重。我国现有的并购案例显示并购对象一般都是经营不善或处于对方市场夕阳产业的企业。事实上,这些并购对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才能激活,也才能实现预想的协同效应。但如果主并企业自身的实力不强,不足以扭转目标公司的亏损趋势,就会导致并购的失败。因此,我国企业应该

明确一点:并购是基于提升和完善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但并购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二)、并购目标选择的风险

一般说来,企业跨国并购需要明确的并购战略,在目标选择上应考虑下述问题:并购符合公司的战略吗?公司有能力承担可能面临的风险吗?并购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策略行为吗?并购的时机合适吗?纵观国诸多跨国并购案例,缺乏精细计划的并购并不少见。例如,2004年,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主要在欧美销售电器。虽然并购圆了TCL全球彩电霸主之梦,但它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成了其肩上的债务包袱。其实,在并购前,汤姆逊公司已经是一个日趋衰落的公司,彩电业务在2003年已亏损17亿元,因此TCL在并购之前就埋下隐患。

(三)、并购对象资产评估风险

由于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信息难收集,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对并购后该公司在当地销售的潜力和远期利润的估计也困难较大。目标公司包括商誉在的无形资产价值不象物质资产的价值那样可以较容易的用数字来表示,评估起来就很困难,而且各种估价体系本身存在偏差,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准则是多种多样的,以此确定的目标对象就会存在很大偏差。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准确评估并购目标对象的难度,加大国企业对外并购的风险。例如:瑞菱国际收购讯科国际。由于瑞菱国际只知道讯科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对讯科过度投

资导致债务负担沉重出现亏损的情况知之甚少,以致做出错误收购讯科的决策。瑞菱国际也深受其累,被迫进行债务重整出售讯科34%的控股权。这反映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顾短期效应的现象。

并购交易阶段的风险:

(一)、政治法律风险

跨国并购并不是单纯的市场或企业行为,而是要受到并购双方国家政治制度和并购法规制约的。例如,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政治风险。针对华为收购美国摩托罗拉一案,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华为的跨国并购,出于相似的考虑,我国商务部拒绝了美国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并购。

(二)、并购谈判风险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价格是通过我方与并购对象多次交涉而确定。因此,并购双方的谈判地位、谈判力量和谈判艺术会直接影响并购价格。而一般跨国并购的价格都很高昂。例如京以3.8亿美元收购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联想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同时背负IBM的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并购IBM的PC 业务等。若收购方的谈判地位相对较弱,则在整个并购交易中会做出很大的让步,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一般而言,作为目标企业总是希望公司被收购的价格越高越好,因而常常选择那种使公司价格最大化的评估方式;相反,作为并购方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使目标公司价格最小化的评估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购成本,这就在交易双方之间产生了分歧。有时候并购方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doc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和导火索。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提前识别和发现风险并尽早采取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财务风险管理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1: 南方某加油站出纳的老公是个体油贩,利用老婆的职务便利,为他的客户提供发了个票,加油站上级管理部门对加油站进行例行的内部审计时发现:该加油站发了个票开具异常,开票率较高(使用额度占总营业额比例)毎到月底大额发了个票较多,于是,对该站开具的大额票据进行核查,而有些抬头在客户档案(掌握在油站经理手里)里面找不到,询问油站经理对部分客户不知情,于是报案,调查后,该出纳被劳教四年。 1、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加油站资金流、商品进销存、发了个票管控等财务行为有例行监督机制,并能够落实到位; 2、细化发了个票管理,把开票率作为KPI指标,每月进行统计; 3、对内部违法行为不姑息迁就,不是只做批评教育和罚款了事,发现事故苗头果断报警,杀一儆百。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2: 西门子集团最初的资金管理业务全部集中在集团财务部

(又称"中央财务部",CF),1997年,西门子将除集团金融政策制定职能之外的全部资金财务及金融业务职能完全从集团财务部分离出来,成立了西门子财务公司(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SFS),作为负责集团具体金融业务动作的职能部门。20xx年4月,SFS又从职能部门进一步发展成为集团100%控股的独立法人,以适应金融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SFS为西门子集团贡献了大量资产和稳定的高盈利:运作的资产平均在0亿欧元,占西门子集团总资产的15%。20xx财年(20xx年10月1日到20xx年9月30日)西门子集团营业收入达到735亿欧元,其中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3.9亿欧元。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3: 杜邦公司创建于220xx年前,由于它最初经营黑火药业务的高危险性,风险管理的意识早已深深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使得杜邦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丰富化和多样化。今天,杜邦公司已经成为一家经营场所遍布全球,能够生产多种产品的世界级大公司。公司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使杜邦公司比以前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参考与借鉴其他公司风险管理机制,杜邦公司建立了三部分的风险管理框架: (一)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政策 (二)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指导原则 (三)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来说,近年来受到关注更多的是跨国并购。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已经有了“跑出去”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西方比较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存在很多缺点。以下主要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政治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即使有些不是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也会被西方媒体和公众贴上国有的标签。这种特殊的情况,往往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例如,借口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美国政府就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这一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干涉,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的失败。 2.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并购。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资本运营学 结课论文 学号xxx 姓名xx 班级xx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xxx 摘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我国企业应该 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 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这些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政府也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配合企业,搞好国际政治关系,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 支持.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一、前言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闻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亮点。根据UNCTA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从t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旌,一些强势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行列。国内的跨国并购将日益高涨的趋势是本文选题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是一国的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活动1。跨国并购也可被理解为: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和空间上的跨越国界。可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跨国并购的重要性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方式,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涉及金额巨大,通常是绿地投资很难与之相比的。因此跨国并购常常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主要选择。一般丽言,跨国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投资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通常绿地投资适合于在不发达的东道困投资。只有当东道国具备并购的条件和投资环境,具有可以并购的目标企业,具备能够确保投资商从事有效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和政策,跨国公司才会进行跨国并购。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1995年跨国并购额为2290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720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重从69.7%上升到85.3%。同时,跨国并购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近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以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与特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_王含笑

3.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3. 2. 1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的数量和总量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一些大金额的并购事件出现。 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部分权益,并购 金额达5. 85亿美元,紧接在2003年又以6. 15亿美元收购英国石油气集团里海 卡拉干油田8. 33%的股权。同年,中国石化以6. 15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北里 海项目1/12权益。2004年,联想集团以12. 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 圈在跨国经营的方式上,中国虽然仍以新建为主要投资方式,但是以跨国并购 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并且规模也在扩大。这将是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3.2.2目标公司的区域与行业呈多元化趋势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最初阶段,由于受到自身实力较弱,国际市场的信息 获取不灵通等条件限制,目标企业主要为东南亚地区的公司,并且多数为发展中 国家。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与我国相邻,而文化氛围与我国相似,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因此它自然成为许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首 选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实力的积累和壮大,东南亚地区的市场 己经不能满足它们的投资需求,于是它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北美、南美、欧洲等地。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海外投资的企业分布区域广泛,己遍及160多个国 家和地区。投资区域逐渐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延伸。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跨 国并购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自然资源,我国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并购 总量明显增加,如电子、电器、信息通讯、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国外的这些行业 拥有着成熟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先进的理念,对于我国企业的自身发展是十分 有利的。而国外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一些服务公司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的,随着我国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 并购将发生在这些领域之中。 3.2.3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跨国并购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它们逐渐活跃于跨国并购活动当中。如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2月12口以3. 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 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属下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工S)的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这是国内民营企业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购案。 但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有企业的经济实 力较为雄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发展成熟,并且有政府的支持,这无疑将降低 并购的风险。因此它们有实力并且也敢于选择跨国并购这条道路。 3. 2. 4我国跨国企业并购的层次仍然较低 西方国家共有五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横向并购是这次浪潮的特点,主要通过同行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从而扩大生 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次并购 主要以纵向并购为主,即被并购的目标公司的产品处在并购公司的上游或下游, 并购后,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可以一体化,更利于管理,获得更多的利润。X29' 20 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发生的第三次并购仍然以横向并购为主,但混合的并 购形式也呈上升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形成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中又 出现了新的特点,这次并购形式呈多元化,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并存。

xx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

江西渝州科技学院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xx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作者姓名:付甜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破产、被迫重组或被收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风险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本文依据市场发展规律从企业主观方面入手分析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及由此形成的联合风险,通过对实例阐述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认识,分析企业风险的形成原因,并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探求防范企业各种风险的有效途径,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经过科学计算可知企业的风险程度是可衡量的,相信企业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下加强风险控制后可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bankruptcy, forced to restructure or be acquired is more and more, more and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managers on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risk.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start from the enterprise subjective analysis of business risks and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resulting joint risk described by the instance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risk,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 risk,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corporate risk, reduce business and financial risks.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risk can be measured scientifically, I believe that the companies could maximize the benefits strengthen risk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maximize enterprise value Keywords:Operating risk: financial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高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之路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机遇挑战类型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在金融类股价大幅度下降,整个市场估值相对较低的今天,成就了我国金融机构并购外

国企业的大好机会。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够得优良的资产。 3.人民币被迫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并购的成本下降,大大增加了并购的成功机率。国内资本供给渡过了短缺期,具有一定外向投资能力。4)当今环境有利于跨国并购。首先,多数国家政府出于本国就业的考虑,支持外国企业参与本国企业,尤其是对经营不善、面临破产企业的并购。其次,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多。多数国家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参与本国破产企业的并购。再来,国际竞争政策协调,WTO等国际组织新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 面对各国的跨国并购浪潮,中国企业也都在跃跃欲试,但客观地来分析,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和障碍。 1)政治风险的存在。各国企业在当今的危机下急于寻求资金的注入,各国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并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政策。但是,一旦涉及到能源等敏感行业领域时,目标国政府依然会以“威胁国家安全”等各种理由来阻挠并购的进行。 2)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经济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大大注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相对于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来讲,中国企业的并购力量还远远不足。 3)债务风险。许多企业由于负债累累提出被收购需求,中国企业相对来讲资金较充裕,可以以一个非常幽魂的价格来收购目标企业,但是,同时也承担着并购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债务成本及并购失败的推出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防范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阶段的风险与防范—以华为并购并购3LEAF为例1、本题目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趋势,他的主要特征是之一是跨国公司通过新建或并购成为全球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国并购的发展无疑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波澜壮阔,先后完成了五次并购浪潮,目前正处于2004年开始的“第六次跨国并购浪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指出“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只要动力,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之一”。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背景下,中国企业尤其在上金融危机后加快了跨国并购的步伐,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并购交易在全球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接近10%,交易额达到2360亿美元,从单一国家来说,仅次于美国。Dealogi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交易的数量有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10亿以上的交易, 2010年达到32笔,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18笔和20笔。从亚太区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2010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但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同样令人担忧,2010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给中国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跨国并购得风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道路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无疑增加了跨国并购的风险。国内对跨国并购和跨国并购风险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但在西方经济学基础和改革开放深入的影响下快速发展。本课题撰写的在于探讨建立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强化中国企业风险意识。借鉴跨国并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解决中国企业面临跨国并购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窘境,建立适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风险防范机制。 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构筑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在跨国并购巨浪下,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企 业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但是有的企业在并购过程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风险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并购在交易阶段就流产了。因此系统的分析跨国并购交易阶段潜在的风险并作出评价,找到防范的有效措施,构筑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推动跨国并购的内外部环境建设。并购的微观风险主要是由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及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可以防范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之间 的事情,还受到东道国和母国外部环境的制约,政府应加强国际沟通合作、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的保护、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TCL 并购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中国企业更是迎来跨国并购的新高潮,上半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总金额同比增长1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2005 年10 月中石油41.8 亿美元收购PK 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成了世界性话题。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优势;劣势;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直购与间购几种类型。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国并购浪潮迭起。 (二)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三)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 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 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中国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20多年的快速成长和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部分企业具有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部分产业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长时间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部分高精尖技术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三)我国部分企业的本与融资优势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08经济学一类一班黎鑫(08020102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数量剧增以及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大战也悄然打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获取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宽松的宏观条件下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2001年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冰箱工厂、2002年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基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在这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有所突破,从而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对于中国企业做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处于高成长性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可获得的增长可能要比在新的领域或新的市场自行开拓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同时能够利用原有销售网络渠道进入东道国市场。2002年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非常快,因此在许多行业由于受到了遭遇到了反倾销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就可以避开各类贸易保护壁垒,直接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企业享有的权利进行生产,就可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的目的。这样做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有得到缓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在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工BM的PC业务,打开了PC美国销售市场,同时联想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寻求资源 中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53位,而且分布不均匀。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对于国内资源消耗型的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则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长远增长。 1 作者:黎鑫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以某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以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在21新世纪的大环境下,我国GPD的增长速度虽然还是相当可观,但整体增长的放缓已经成为经济形势新常态,这毫无疑问使得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激烈。幸而互联网+的新时代商业模式和兴起的互联网行业为我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变革红利与发展带来了一大波新媒体的诞生,同时也使得各个新媒体企业在发展初期即陷入激烈竞争之中。与传统报纸、广播等媒体不同,新媒体企业初创期的生存目标与成长期的发展目标,均对其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新要求,企业不仅要有良好的财务状况,还要有防范与应对各类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活动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对其来说变得跟更加重要。本文以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与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风险防范 引言 近年来,中国GDP增速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改变而减缓,与此同时行业间的关系随着竞争白热化而变得更为焦灼。传统行业由于过度依赖于资本而无法维持高速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但技术的迅速更新和飞速发展也使互联网行业各大公司陷入激烈竞争中,财务风险成为了各大公司发展的一大制约,增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刻不容缓。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类企业,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网提出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的创新性商业模式。但是近几年来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网常常困入财务危机,更是有退出二级市场的可能性。本文首先探讨了财务风险和其涉及理论,再从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网案例展开分析,阐述其商业背景及生态模式,同时综合考虑公司战略与所在行业性质和业务特征,全面分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网的发展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剖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原因,给出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 财务风险分析基本理论概述

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跨国并购,它尤如一把双刃剑,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影响,跨国并购既能增强东道国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可能危害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防范跨国并购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并从产业安全方面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我国民族经济被扭曲风险三方面着手,以求解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之法。 关键字:跨国并购;风险;经济安全 The searching on the cross-border M & A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 issues Abstract:Cross-border acquisition, i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to bring the two impacts to our economy, to some extent, even to threaten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r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host country itself, but also may endanger or threaten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brought about by the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Key words:Cross-border acquisition;risk;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