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策略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策略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策略研究

2007.12商

财经研究经济论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策略研究

龙云威

(哈尔滨商业大学MBA中心2006秋季班,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由于跨国并购能够绕过东道国的投资限制和贸易壁垒,迅速进入并占领其市场,

因此跨国并购正在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带有主流特点的投资形式。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累计总额达330亿美元,分布在1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470家公司中。2004年

为11.81亿美元

(未包括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收购IB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12.5亿美元;2005年境外收购兼并23亿美元,占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

投资56.5%。美国

《商业周刊》称,“中国正在走入并购时代”。然而在并购的成功率有关统计评析中显视,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1/3亏、1/3持平、1/3赢,这意味着67%的海外投资不成功。因此面对投资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如何对大型跨国并购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已

成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课题。

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

1.1政治法律风险。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大动干戈的开始到由于将商业事件政治化而戏剧性失败的结束,可以隐约看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就

是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各国政府往往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对跨国并购规则及对跨国并购的态度存在着内在的修订动机,并且反映在其制定的相关政策

与新法律法规中,关于公司并购的法律规范,各国的核心机制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

法和反垄断法等。由于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不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称,会引发

并购的法律风险,导致通过并购实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壁垒重重。

1.2财务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除了资金不足以外,跨国并购还存在诸多融资方面的特殊风险,比如汇率波动风险、国际税收风险等等。并购交易是涉及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很多并购交易当中或之后经常出现中外财务系

统不匹配、投资回报预测假设条件存在缺陷、税收黑洞及其他未登记的风险、有形无形资产的定价、不正当的交易后规划等一系列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与并购交易相关的重要信息的结果。

1.3并购整合风险。并购整合包括三个主要的

方面:资产整合、

人力整合以及企业文化整合,整合过程涉及到战略、运营及人事组织上的一系列重大而关键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失败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

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

(其中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对象,国际上关于并购有一个“七七定律”,

指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对外部文化环境各因素的影响

估计不足,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这三方面整合因素同时存在,需要同步尽快得到解决。

1.4公司治理风险。通过跨国并购时企业可能会面临公司治理理念的差异,中国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法律意识薄弱、管理者权威意识、对海外分支机构的过高监管

成本等都是公司治理在经营环境的多样性中不适应的集中体现。特别是一味倚重所谓的成本优势往往猛烈地冲击当地市场结构而导

致社会文化的反弹,类似西班牙烧鞋、

巴西罢工、韩国示威等事件将会不断产生。因此应积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市场条件,找出适应我国管理和控制的高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做出能使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相互一致的决策并购。

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策略研究

2.1明确跨国并购的战略意图,合理选择目标公司。跨国并购目标的选择,体现着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首先,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研究,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并购动机。在宏观方面,深入了解东道国的各项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并研究其未来的走势等商务环境,并对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微观方面,国内主要考虑项目审批及外汇来

源等,国外主要考虑政治原因、

反垄断法的限制、反不正当法的限制和限制海外并购的政策。其次,法律审慎性对海外并购十分有必要。收购当地的企业需要非常好的当地的律师帮助把握收购的法规和收购细节。对并购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决策风险性因素,并在分析并购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选择目标企业,做出正确的跨国经营决策。

2.2提高信息透明度,合理选取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2.2.1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性分析,提高有关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对目标公司有较为全面地了解,为合理预期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未来盈利能力,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提供信息支持。

2.2.2战略评估和财务评估是并购报价与谈判的基础。仅仅看目标企业当前利润是不全面的,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目标公司业务在市场某方面的领

先地位,以及未来销售增长,利润增长、

对公司盈利的贡献等潜力,而实物期权的思想和理论正为决策者们提供了这样

一种更富柔性战略思想的并购策略工具。它是现代期权定价理论在具有期权性质的

非交易实物资产定价中的应用。因此在跨国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中运用实物

期权是一种更有效的理论工具。只有通过严格的科学的战略评估和财务评估,才会形成对目标公司正确的估价,避免今后的盲目支付溢价,为以后的并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防范管理层出于私利的并购行动。

2.3发挥投资银行作用。投资银行在作为收购

方公司收购兼并的财务顾问时,参与从咨询、

融资到评估一系列流程,负责其资金的筹措和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数据。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应该首先进行结构调整,合理制定其发展业务,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提供更好的服务,发挥与地方各类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和外商等有关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招聘或培养一批熟悉并购法律以及企业价值评估,并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咨询人才;此外鼓励投资银行之间的重组和整合来尽快壮

大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规模,增强经营实力,推动投资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增强它们的

资本实力和运作能力。

2.4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所谓“跨文化整合”,就是在两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找到“公约数”

,实施统一的人事安排、薪酬设计、行为规范、企业理念及文化建设。企业并购完成后是开始文化整

合实施的过程。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找到合适的整合经理,并购整合就完成

了95%。

”因此,首先,应找到一位合适的整合经理,需要对并购方的内部运作有深度和广

度的了解,并且具备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责任心等在内的多方面的文化智慧。其

次,在整合经理的领导下,加强企业培训。

使员工接受新文化,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文化沟通,双方通过变通、妥协、让步把原先矛盾的问题尽可能化

解,实现求同存异的融洽氛围。

再次,充分尊重被解雇员工。通过与被兼并企业的各相关团体

(员工,供应商,中间商等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公司的期望,以便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获得他们在精神上和行动上的支持。最后,根据新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特点,对企业

原有文化进行结构调整、系统融合,构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2.5做好国际融资战略设计和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手段来降低利率、汇率风险。

2.5.1在对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国际融资战略设计时,应综合分析以下各方面的因素: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及相应的融资成本;各种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程度;企业的资本结构、外汇风险、税收、资金来源的分散化、跨国度转移资金的自由度等,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方案的选择。

2.5.2国际融资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汇率变动的风险。例如汇率上升将增加企业外债的还本付息的负担。以外币计算的公司债务,不仅要求债务利率

最低,而且要求具有尽可能小的汇率风险。

一方面,在融资之前,要对汇率的变动趋势作个预测分析。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

汇率的变动,对于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外

汇市场上运用货币互换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远期汇率协议、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减少因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可以在

证券市场上利用股票期货或期权,股份指数期货或期权等交易工具来有效降低

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跨国并购日渐成为中国企业开辟海外市场和在国际间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面对投资环境的高度复杂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差异性,从识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各环节中所存在的风险入手,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策略研究(下转78页14

2007.12商

财经研究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1]隋敏,赵学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再思考[J].山东经济,2005(4.

[2]连慧瑜.当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7.

[3]许艳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与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6.

[4]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中国收购兼并研究中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接14页论图书馆口头推荐的作用

苑朋山

(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图书馆的外借处是图书馆的窗口,但是,许多图书馆的外借处经常出现图书“拒借”的现象,为了不失读者所望,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要求和自己对馆藏的熟悉程度,口

头推荐类似的图书以提供服务。这一看似极其平凡、实为事半功倍的重要工作环节,却往往被图书馆专业人员或领导者所忽视,很有必要为之探讨。

1口头推荐的作用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处于读者高度集中的内阅、外借出纳口,“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问题还未得到系统解决的时候,更新服务观念、改变被动落后的现状,这是摆在每个图书馆员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做好口头推荐确是解决

“供需矛盾”

,方便广大读者的好方法。1.1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一般来说,读者是根据目录索借,图书馆员是按号找书。由于读者的检索能力、现有目录体系的科学性以及馆藏图书的复本量诸方面的差异,常有读者高兴而来,悻悻而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众所周知,图书馆员长期与书籍、读者打交道,无论是客观的实际要求还是主观的创造性思维都可能比读者更了解图书,他们可从图书封面

装满到提要序跋,从索借号码到内容特点,从自己的理解到专家的评价,进行多种角度的比较,以最好的态度和最佳的效果去满足读者。在某书缺藏的情况下,如果你主动推荐他书作参考借阅时,大多数读者是称道的。

1.2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正当社会职业的公民在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为大学生服务便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众多读者的同一要

求,不同思想境界、

不同业务水平的图书馆员所持的态度往往是大相径庭的。有一次,中文系学生读

者蜂拥来馆索借茅盾所著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在图书馆员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对待方法:有的机械地照索书号“对号入座”找书,找不到便生硬地表示

拒借;有的则推荐了

《茅盾选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书而解决需求;有的还“调动”可能出现这篇小说的全部书籍,为读者作了最大的努力。这充分证实了口头推荐在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图书馆员对这个作品在多处登载的情况熟悉程度不同,这固然与业务水平高低有关,但更多的则是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有人认为照号找书是理所当然的工作程序,

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尽职的不够。如果能够将口头推荐的做法普及开来,并且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肯定和鼓励,使之贯穿于整个外借工作中,甚至作为一种考核图书馆员业务

水平的手段,那么,外借工作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这对于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对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显而易见的。

2“口头推荐”

的方法与途径要做好口头推荐工作,除切实加强自己的业

务训练,提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外,还得从现有图书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予以

进一步比较、研究。现归纳口头推荐的几种方法:

2.1比较法。将书与书名、

书名与内容、书名与读者需求进行比较的图书,一般泛指不同专业读者

大体均可接受的社会科学

(尤其是文学类常借书籍,其主要特点是:在读者心目中有欣赏、阅读价

值;流通量大、

拒借率高;因外在特征的近似或重复容易被忽视。

(1通过再度划分,形成新的类别体系,便可直接纳入口头推荐,做到有问必答。

在不同分类号中发现相同书名的图书作品。

如歌德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除有李牧化所译的英汉对照本外,还有侯浚吉所译的单行本以

及张英伦所编的同名小说集。我馆所给索书号

(《科图法》分别为41.687/399(语言学类“印欧语系”部

分、42.85/30

(文选类“世界文学作品集”部分和47.1852/67-(2(文学类

“欧洲文学”部分;相互的库房架位距离甚远。

(2相同作品的体裁发展。如鲁迅的短篇小说《阿Q

正传》,不但在多种书中登载,还有根据该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虽说不在同一类里,但因本子薄,在半开架借阅中容易产生错觉。

掌握了以上这些图书特点,便能加深相同书名图书的不同架位、不同号码的印象,从而克服张冠李戴的错误,并根据读者要求,增强口头推荐意识。

2.2在不同书名中发现相同作品的图书。此例主要指以下几种类型作品:(1外国翻译作品。如英国弗雷德里克?福赛斯所著一部文艺小说,李淼等

人译的名叫《豺狼的日子》

;陈静先译的却叫《职业刺客》。

(2一个作品多处出现。这种例子颇多,常见于各种专业论著以及名家新秀的短篇作品等,如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喻杉的短篇

小说《女大学生宿舍》

,前篇可以从《郁达夫小说集》和《沉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等书中找到,后篇可从1983年版的

《青年佳作》以及《一九八二年短篇小说选》等多种书中找到。

掌握了这种图书特点,即能克服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性,避免漏借现象,又能满

足单位时间内读者群的相同需求,使部分平时被人们视为多余的“闲书”起到“养兵千

日,用兵一时”的作用。在相同书名中发现不同读者所需的图书,这里所谓的“不同”是

指“年龄”“专业”及“爱好”几方面。(1不

同年龄的。如《西游记》

,除了吴承恩的原著本外,还有删节的“少年版”。(2不同专业的,如《英语》,有

谢大任主编的“医用”《英语》

,吴银庚主编的“理工科通用”《英语》以及复旦大学编写的“文科非英语

专业”《英语》等多种教学参考书。(3不同爱好的。a.

印刷形式不同的。如《安娜?卡列尼娜》,有横版的草婴译本与竖版的周扬译本之分。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研究的读者来说,多种译本都应阅读,但多数青年学生爱看草

婴译本。b.篇幅大小不同的。

如《悲惨世界》

,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984年出版的5部法国雨果原作译本,共计1791页,

从头至尾索借

的读者不多;另有1984年由中国文联公司出版、

由法国博蒙改写的简写本,只有197页,虽字数少,却有许多读者索借读完。c.翻译

语言不同的。如美国

斯陀夫人所著《黑奴吁天录》

,有张培均的白话文译本和林纾的文言文译本。因语言特点不同,大多数读者以

选择前者为主要目标。

掌握了不同读者对象所需的图书特点,能够分清互通不互通的界线,可根据读者

的不同专业、资历和爱好,因人而异地搞好外借,使读者能够借到理想的图书。在相同书名中发现不同内容的图

书,这种书包括

“同名异书”,但不局限于这一专业术语的概念范畴。此例含以下二个类型:一是

主题

相同内容不尽相同的。如小说集《东方女性》

,有航鹰所著专集和肖凌燕编辑的同名小说集,除其中一

篇作品相同外,其他不同。

又如研究资料《鲁迅研究文集》,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编辑出版的几个本子,它们之间的论文作者、题目、篇幅均不相同。二是同名异书。如《爱的哲学》,分别有英国诗人雪莱的诗集和保加利亚哲学家瓦西列夫的同名哲学专著从广义上说这种书数量特别多。此外,有些读者视系更小说为一部书,如“土地三部曲”“浊流三部曲”等,借阅者以此当书名进行口头索借,不提具体书名,往往难于答对。

2.3口头推荐的方法与途径还很多,诸如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业务形式限制的“思维联想法”,如比较文学中的《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交叉学科中

的两种《哥德巴赫猜想》

;创作方法似有继承关系的文学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和《少年维某的烦恼》

;文、理学科之间读者不易互换借阅的古典“自然哲学”《物理学》和理工科教材《物理学》等等,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江向东.论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的强制许可使用问题[J].情报资料工作,2001(3

.

[2]张颖.发展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

(8.[3]彭立.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的新

思路[J].图书情报知识,2001

(1.[4]吴翠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个

关键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2

(1.摘要:向师生提供优质的、快捷的服务,保证高校图书馆的高使用率,是高校图

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往往是读者与管理者不能达成默契,使读者所需不能得到满足。为此,在流通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口头推荐的服务项目,把相关的资料推荐给读者,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口头推荐;服务78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研究——以联想收购IBM为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研究——以联想收购IBM为例 英文题目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 & Research

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公司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我国加入WTO后,也掀起了跨国并购的高潮。著名市场研究机构汤姆逊金融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成为亚洲并购最多的国家。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都展开了大规模并购,中海油、海尔集团、万向集团等也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TCL收购法国汤母逊公司等事件都表明了我国已经开始了尝试并购为主体方式的国际化行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并购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如中海油并购尤尼克的失败、海尔在美泰克的并购中的失利、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旗下的彩色电视业务及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的巨额亏损。面对这些失败,国内许多企业家已经怀恐慌的心态面对跨国并购。 在此背景下,写者怀着一颗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心态谈谈跨国并购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让更多人了解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asset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with the Chinese accession to the WTO, also set off cross-border M & a climax. Well-known market research firm Thomson Financial company issued a report showed that China is already the third consecutive year as Asia's largest countr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petrochemical, CNPC、CPCC and other large enterprises to large-sca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NOOC, Haier Group, Wanxiang Group also began actively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uch as the Lenovo’s purchase of IBM, TCL's acquisition of France-the mother company indicated that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begun trying to purchase as the main mode of international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ere not very well. CNOOC's acquisition of Maytag failed, Haier withdraw from the Maytag acquisition, TCL acquired the French Thomson's color TV business and Alcatel mobile phone business but the 05 first-quarter loss amounted to 32.7 billion RMB . Faced with these failures, many domestic entrepreneurs have been fear faced with the mentality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is context, to write with a jointly explore, to study the mentality of talking about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o tha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M & risk factors. 【KEY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isk Precautions Countermeasures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企业积极响应,发现扩展企业版图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海外扩张,因此企业海外并购被日渐提上日程。但是海外并购是一个相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较新的扩张策略,其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与企业并购热情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反而具有滞后性。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为基点,探究相关的成果和限制,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比对数据,总结出我国企业近几年的海外并购重大案例财务风险的来源与构成,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最后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标签: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跨国贸易往来频繁,从而促使我国企业的闲置资金不断增多。许多企业为减少贸易壁垒限制、有效进行规模扩张、获取优良资源等,开始大量进行海外并购业务,但是直到现在有将近70%的海外并购都是以失败告终,而财务风险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但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起步较晚,没有完善的体系支持、系统的研究方案,相关的风险研究较少。所以说对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整个并购风险控制、开展海外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及现状 海外并购是在并购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活动。主要是一国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获取另一国的目标企业的一定份额的乃至全部的股权。并购方式一般有五种划分方法:(1)按照并购法律和税收政策划分为,股票收购、资产收购和兼并;(2)按照并购双方所在的行业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3)按照是否利用目标企业资产划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4)按照目标企业的资产转移方式划分为,承债式并购、承包式并购和无偿划转式并购;(5)按照是否有中介机构划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在中国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全面,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按照法律与行业划分的方式来进行。 法律和税收政策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式分析:(1)股权收购;(2)资产收购;(3)兼并并购。双方所处行业划分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式分析:(1)横向并购;(2)混合并购;(3)纵向并购。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影响下,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急切的需要走向国际化,来扩大在世界上的商业版图。本文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有了以下见解:2006~2014年我国海外并购案件成功数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并购金额数也不断的增加。2006年我国企业实行海外并购的只有20家,并购的金额仅为58.95亿美元,但是到了2011年我国海外并购涉及企业大到了110家,并购金额增长到280.99亿美元。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最终

资本运营学 结课论文 学号xxx 姓名xx 班级xx班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xxx 摘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我国企业应该 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 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这些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另外,政府也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配合企业,搞好国际政治关系,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 支持.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一、前言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闻跨国并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自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亮点。根据UNCTA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997年之后。从t988年到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2.61亿美元,而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16.47亿美元。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旌,一些强势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行列。国内的跨国并购将日益高涨的趋势是本文选题的国内经济背景。 二、跨国并购的定义 跨国并购是一国的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活动1。跨国并购也可被理解为: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和空间上的跨越国界。可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跨国并购的重要性 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绿地投资方式,另一种是跨国并购方式。绿地投资即跨国公司以“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投资规模来看,跨国并购涉及金额巨大,通常是绿地投资很难与之相比的。因此跨国并购常常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主要选择。一般丽言,跨国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投资还取决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行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和管理方面的因素。通常绿地投资适合于在不发达的东道困投资。只有当东道国具备并购的条件和投资环境,具有可以并购的目标企业,具备能够确保投资商从事有效生产和经营的条件和政策,跨国公司才会进行跨国并购。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来实现。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1995年跨国并购额为2290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720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比重从69.7%上升到85.3%。同时,跨国并购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近两年中,从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左右。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所以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四、当代跨国并购的趋势与特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摘要]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 跨国并购技巧程序风险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从理论层面看,从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均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厂商为对象构筑其理论体系,强调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须在国内活动中获得具有独占性的技术优势。邓宁从微观角度概括了企业跨国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企业拥有对特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某些国家和地区具有特别适合这些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把两者联结起来,促使企业跨国化扩展的则是其转移使用无形资产的内部化组织能力。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对市场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不完全具备。结合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和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它们一致强调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程度,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发展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在于现有技术与当地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学习能力的有效结合,在于对技术的创新性吸收。我国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还比较欠缺,应依靠对现有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技术差异化和本土化来实现跨国经营。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庞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并购能力冲入中国,迫使你必须寻找你的合作者。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找和全球合作的机会,不单单是赚钱的问题,还要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全球价值链中,跟全球资源进行整合。任何一个产品不是由一个国家,而是要几十个国家来完成,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在这个生产价值链上发挥作用,取得一定的份额。中国企业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寻找自己的份额,让自己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最初,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几乎是清一色的绿地投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企业逐渐积累海外扩展的经验,降低海外扩张的风险,但建设的周期较长,扩张的速度过慢。对于制造业来说,并购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迅速获得现成的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出反应,抓住市场机会。此外, 自然资源的短缺是“走出去”的又一动因,并购后,企业可以获取稳定的原料来源,开拓和争夺市场。国企到国外买油、买矿、买森林、买资源性产业,是中国并购大规模增多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技术方面的动因,企业通过并购能完整地获得原有企业的经验,形成一种有力的竞争优势。跨国并购方式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源禀赋条件的逆转。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中国财富增长很快,储蓄存款大量增长,企业积累的资金也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已具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来说,近年来受到关注更多的是跨国并购。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已经有了“跑出去”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西方比较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存在很多缺点。以下主要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政治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即使有些不是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也会被西方媒体和公众贴上国有的标签。这种特殊的情况,往往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例如,借口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美国政府就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这一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干涉,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的失败。 2.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并购。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

海外并购现象及风险和防范措施

海外并购现象:,仅在海年全年中国地区相关的并购交易总量减少了26%,金额降 低了9%2012外并购交易金额方面有所增长;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在虽然在数量上微亿美元,在并购交易总披露金65254%,达到了创纪录的降,但披露 金额增加了,达到历史新高;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比重逐步增加,1/3 额中占比约我们预期民营企业将会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发展 的重要推。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工业科技和消费品相关业务,这已成为一个重要动力知识产权和品牌大量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将国外先进的流程、趋势;技术、一些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开始引入中国市场;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全球化。专家认为,资源瓶颈和成本压力正迫使中国食品企业加快“出海”步伐,配置全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仍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球资源以寻找出路。但融资难、对并购也更加谨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慎。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13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降至自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年以来的最低点。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市场短期专家认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IPO 中国企业如果从内将不再活跃,取而代之的是二级市场交投和债务市场的活跃。事兼并收购业务,其资金来源将主要以债券融资为主,股票融资为辅。另外,商鼓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政府方面应该多给予政策扶持,励企业出海,指定国家政策银行给予资金方面扶持等。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1.资源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两方面中国企业 寻找“海外” 中国国内的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日益膨胀的压力:一是资源瓶颈的约束,另一的需求,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进一步促使企业到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整合;谋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升值压力促使国内企业转变已有的分工角色定位,求向高附加值转型。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事实上,在食品领域,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壮大企业也是通行做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说,中国食品企业目前用资本换资源的心态迫切,光明食品此次的收购,不仅是资源布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早餐谷物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同时显示自己品牌的国际形象,“这说明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2.海外并购要善用金融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对于这笔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专家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突出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问题, 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对并购也更加谨慎。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张晖明称,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与防范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阶段的风险与防范—以华为并购并购3LEAF为例1、本题目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趋势,他的主要特征是之一是跨国公司通过新建或并购成为全球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国并购的发展无疑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波澜壮阔,先后完成了五次并购浪潮,目前正处于2004年开始的“第六次跨国并购浪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指出“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只要动力,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改善企业经营的战略之一”。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背景下,中国企业尤其在上金融危机后加快了跨国并购的步伐,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并购交易在全球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已接近10%,交易额达到2360亿美元,从单一国家来说,仅次于美国。Dealogi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交易的数量有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10亿以上的交易, 2010年达到32笔,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18笔和20笔。从亚太区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2010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但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同样令人担忧,2010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给中国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和规避跨国并购得风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道路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无疑增加了跨国并购的风险。国内对跨国并购和跨国并购风险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但在西方经济学基础和改革开放深入的影响下快速发展。本课题撰写的在于探讨建立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强化中国企业风险意识。借鉴跨国并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解决中国企业面临跨国并购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窘境,建立适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风险防范机制。 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构筑中国企业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在跨国并购巨浪下,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企 业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但是有的企业在并购过程缺乏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风险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并购在交易阶段就流产了。因此系统的分析跨国并购交易阶段潜在的风险并作出评价,找到防范的有效措施,构筑理性的跨国并购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推动跨国并购的内外部环境建设。并购的微观风险主要是由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及企业的内部环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可以防范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之间 的事情,还受到东道国和母国外部环境的制约,政府应加强国际沟通合作、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的保护、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跨国并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类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最后,本文以近几年来发生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案例为样本,对笔者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作了验证,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跨国并购直接并购换股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始,第五次并购席卷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在2000年,跨国并购达到顶峰,全球跨国并购总额达到11,438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82%;2003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仅为2,969亿美元,但仍然是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53%。据统计,2005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突破140亿美元。然而日趋成熟的并购环境将促进我国并购市场的发展,200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并购的主战场之一。在“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了企业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掀起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萌芽于20 世纪80 年代,当时的跨国并购具有规模小、次数较少、目标地区小、集中在垄断性行业和参加主体为大型国有企业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活动进入新阶段,具有规模增大、数量增多的趋势、目标地区扩大、行业趋向分散和参加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综述凯夫斯(caves,1982)是较早研究跨国并购现象的学者,他认为跨国并购提供了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海外市场进入通道。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企业并购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战略资产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等。企业并购理论是将企业并购理论跨越国界来解释跨国并购现象,企业并购理论主要是对于企业对外并购动机的归纳。施蒂格勒(g?j?stigler,1950)认为,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并购提供了经济土壤,便于通过企业并购活动将企业所有权转移到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所有者手中。hennart 和park (1993)认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从两个不同市场上获取相关投入的不同成本,如果可以在企业市场上套利,则选择并购投资;如果可以在要素市场上套利,则选择绿地投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分析

R 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48

· 询公司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设在该国的分支机构了解投资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状况以及限制海外并购的政策和投资项目的资信等状况,尽量避免参与政治阻力巨大、法律障碍多的并购项目。 (二)增强管理层风险意识,健全财务风险预测与监控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可以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了确保并购的成功,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分析,特别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查,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方应关注自身与目标企业是否拥有互补优势。要在审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包括并购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和风险、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并购预期财务效应等在内的并购财务标准,从而准确选择并购方式。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也是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完成收购后,财务风险集中地体现在并购支付方式与融资方式的选择两个重要环节。企业实施并购支付对价时,应遵循资金成本最小化和风险最低化的原则,选择合理的对价方式。并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获得流动性的能力,股价的不确定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动等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并购成本和风险。 (三)了解目标企业情况,加强经营管理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情况,在并购时选择可融性强、善于合作的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要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使其目标一致,有利于实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在并购的同时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经营不善。最后,要努力争取将本土企业的低成本经营模式与被并购的海外企 业的创新意识和技术领先优势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不同企业之间股权与资产的重新配置,适当调整管理模式和销售策略,加强公司的运营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企业要早着手实施有效的人才聘用制度,留住原企业的关键人才,在新企业的不同层级和同一层级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的沟通使员工可以迅速完整地了解到新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指引员工形成新的愿景体系,快速形成组织凝聚力。 (四)正确选择整合战略规划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会制度之中,具有不同的并购动机,整合战略规划实施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规避海外并购的整合风险,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搞好整合的战略规划。要对被并购的海外企业进行制度上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于并购后的企业。培育企业一体化的经营理念,努力化解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潜在冲突,建立新的反映并购后企业内部各方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并购后组建的新企业应在公司总体战略指导下,使两种文化水乳交融,吸收一切有利于新企业发展的文化,达到文化协同的效应。最后,企业整合过程中的任何安排,包括产品和服务的重新设计、人事调整等都应该考虑到是否可能对客户产生冲击。要在并购前充分估计整合的难度,对整合成本及目标公司风险进行评估,提前制定好各种方案和措施,加快运营整合的速度和效果。只有正确处理它们的相互关系,并购整合才能达到最佳协同效应。参考文献: [1]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编辑向玉章)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集日常监测、诊断与警报等功能于一身,它首先能通过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预测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危机风险,然后向内 外部信息需求者发出警示,并提出建议让他们采取相应对策。由于不同公司经营理念和战略的差异,不同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和控制的关键点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是 有针对性的,但是,从机理来看,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为此,本文从风险管理、免疫系统论、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质,以进一步认清财务危机预警的原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风险管理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本质 广义的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建构与响应风险所采用的各类监控 方法与过程的统称。狭义的风险管理指各类经济体如何整合有限资源,通过风险的辨别与评估,使损失对各类组织的不利冲击降至最 低的管理过程。可见,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将风险负面效应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化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动态、连续不断的识别、量化和追踪、计量、整合管理的过程。 危机来自于风险,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当是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结果,财务危机与风险相生相伴,所以评价企业的风险大小就可以评估其潜在的危机,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减轻或抑制财务危机的出现。由于危机都具有渐进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前兆性和可预测性。为了防范和规避这种危机,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对事前的风险进行跟踪、识别、衡量和评价,及时捕捉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风险点,并详细剖析根源,寻找治理对策,从此种意义上来说财务预警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一个发展成熟和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完备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不同的财务预警信号,同时在提供财务预警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说明产生这种风险和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指明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维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本质分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郝玉贵 肖扬 杜峰 149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TCL 并购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中国企业更是迎来跨国并购的新高潮,上半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总金额同比增长1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2005 年10 月中石油41.8 亿美元收购PK 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成了世界性话题。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优势;劣势;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直购与间购几种类型。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国并购浪潮迭起。 (二)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三)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 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 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中国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20多年的快速成长和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部分企业具有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部分产业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长时间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部分高精尖技术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三)我国部分企业的本与融资优势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各行各业的跨国并购浪潮向全世界范围席卷。而我国汽车企业对外并购也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汽车企业的并购目标是向着欧美等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拥有的大量的知识产权、生产技术、广阔的海外渠道和知名的品牌而去的。本文在论述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跨国并购的原因,同时系统的分析几起并购案失败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对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之路的建议与对策。 2010年,浙江民企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就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有史以来跨国并购的最大亮点。这意味着我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在我国经济改革日益深化的情况下,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地走出国门,利用跨国并购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成了刻不容缓的事。与此同时,跨国并购对于本国企业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贸易壁垒,文化整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相关研究评述 (1) 第二章跨国并购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 2.1 跨国并购的相关概念 (2) 2.2 跨国并购的分类 (2) 2.3 跨国并购的主要特征 (2) 2.3.1 强强联手,超大型企业不断出现 (2) 2.3.2 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盟等发达国家 (2) 2.3.3 战略性并购占有绝对优势,恶意并购减少 (2) 2.3.4 以水平并购为主 (2) 2.3.5 从并购方式看股本互换已成为大型并购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 (3) 2.3.6 中介机构在跨国并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 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4) 3.1 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4) 3.2 中国汽车企业入世后的发展概况 (4) 3.2.1 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规模分析 (4) 3.2.2 中国汽车企业并购的数量发展分析 (5) 3.3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5) 3.3.1 拓展全球业务的雄心 (5) 3.3.2 饱和的国内市场 (5) 3.3.3 技术的需要 (5) 3.3.4 国内资源约束 (5) 3.3.5 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需要 (5) 第四章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4.1 并购时的文化整合问题分析 (7) 4.2 并购时的风险问题分析 (7) 4.2.1 缺乏明确的跨国并购战略目标 (7) 4.2.2 企业并购中的操作风险 (8) 4.2.3 并购后的“不协同”风险 (8) 4.3中国汽车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中国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8) 第五章推进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和建议 (10) 5.1 尽快改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法可依的局面 (10) 5.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鼓励措施 (10) 5.3 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10) 5.4 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国际文化品牌 (10) 5.5 借助专业咨询 (10)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1) 6.1 主要结论 (11) 6.2 研究展望 (11)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财税审计】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 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陈志兵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23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的投资也开始大量涉及海外并 购业务。由于在企业并购中财务活动贯穿整个并购过程,因此,海外并购各个阶段都存在财务风险,应针对并购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3-0150-02 一、海外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一)并购前期的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的控制是控制公司并购财务风险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所有并购的相关决策都是以并购价格为核心的。定价风险出现在并购的前期,是指收购一方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估计偏离企业实际价值的风险,一般表现为高估的风险。收购价过高会使收购方承担沉重的负担,从而背负庞大的债务,引发收购企业的财务危机。 就海外并购而言,定价风险基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目标企业的报表风险, 即并购方使用了目标企业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而产生的风险;二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并购方为了推进并购的实施,或是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从而过高地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其中评估风险为主要风险,因为海外并购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双方的运营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收购方对目标企业所在地区的人文状况、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状况和消费情况等具体问题了解有限,因此无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较完善的价值评估, 导致定价风险的存在。(二)并购过程中的融资风险与支付风险1.并购的融资风险 实施海外并购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发展完善, 证券公司、银行等中介金融机构并未在海外并购中充分参与,使我国企业承担较大的融资风险。通常情况下,融资风险体现为两种形式:资金结构风险和资金供给风险。 资金结构风险是由筹措并购资金途径的不同及筹资组合不同所导致的风险。由于海外并购筹措并购资金的结构不同所致的风险表现如下:(1)用自有资金进行收购固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融资风险, 但是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用于收购很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另外,如果市场出现新的机遇,而企业重新融资又出现困 难时,并购投资的机会成本将大大增加,使得并购融资风险显著加大。(2)采取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时,当企业的运营效果达不到预期效益时,可能产生不能正常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危险。偿还风险是海外并购债务融资风险的主要部分, 当并购方的自有资金只占收购总价10% 15%,其余大部分资金通过从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筹集时,偿还风险将尤为突出,过大的财务杠杆将风险成倍放大。(3)采取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时不能仅考虑到股权筹资的无偿性和长期性,便高速扩张股本,若企业的收益增长率与股本扩张的速度不匹配,将导致每股收益不断下降, 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更甚者如果并购后期目标企业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相差甚远,使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将可能招致敌意收购,使自身由收购方变为被收购方。 资金供给风险是指收购方无法按时筹措到并购资金的风险。资金的融资安排是并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融资安排不当,势必造成财务危机,过早融资会造成支付大笔不必要利息,融资滞后将直接危及整个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甚至导致并购失败。因此,收购方应在时间、数量、期限等多方面做好融资安排,以保证并购过程的顺利推进。 2.并购的支付风险 海外并购的支付情况不仅关系到并购的顺利推进,还关系到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的后续经营等问题。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债券、股票、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实物资产、应收账款和票据等。各种支付方式都存在着相应的支付风险:现金支付可以维持原有股东的权益,不影响现有股权结构,但同时产生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现金流转压力;债券支付方式在并购后至债券到期前没有资金偿还压力,在债券到期前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购风险,同时债券支付能享有税负递延的 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