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对上海旅游业的促进
增加游客数量: 吸引全球游客 前来参观,提 高上海旅游业 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提升旅游设施: 推动上海旅游 设施的升级和 改造,提高旅
游服务质量
促进旅游消费: 带动上海旅游 消费市场的发 展,增加旅游
收入
提升城市形象: 展示上海作为 国际大都市的 形象和魅力, 吸引更多国际 游客前来旅游
中国作为东道主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促进经济发展,吸 引外资和技术
挑战:保障安全,确保博 览会顺利进行
机遇:展示中国形象,提 升国际影响力
挑战:应对文化差异,促 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04
2024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的影响
对上海经济的推动作用
增加就业机会:博览会 将吸引大量游客和参展 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科技创新: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02
2024年世界博览会的特点
主题和展馆设计
主题:“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展馆设计: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 展馆布局: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创新、环保、科技等 展馆特色: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示各国特色和创意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
1851年,中国首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展示了丝绸、茶叶等传 统产品
1904年,中国再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展示了瓷器、刺绣等工 艺品
1982年,中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2010年,中国再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展示了科技创新和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提 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促进旅游业发展:博 览会将吸引大量游客 前来参观,带动上海 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博览会 的举办将提升上海的国 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 引更多的外资和企业入 驻。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世博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世博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一、世博会为城市提供经济发展机遇世博会作为国际性的大型展览活动,对于承办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参观者和商业代表,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
这些参观者在世博会期间不仅消费了食宿、交通等基础服务,还购买了纪念品和特色商品,极大地刺激了当地商业的繁荣。
此外,在世博会期间,往往有许多商务洽谈和合作项目达成,促进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并吸引投资和企业设立分支机构。
二、世博会为城市带来科技创新和知识共享世博会是一个集中展示全球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
承办城市有机会聚集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展示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城市能够吸收并传播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本地的科技产业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发展。
同时,世博会还可以举办相关的科技论坛和研讨会,促进知识共享与学术交流。
三、世博会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为了承办世博会,城市通常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重大改造和扩建。
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酒店等基础设施都将得到提升,以满足庞大的参观人群和国际嘉宾的需求。
这些投资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住环境,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仍然能够为城市带来持续的发展效益。
此外,在世博会期间,各种环保措施也会被采取,如减少废气排放、节约水资源等,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世博会促进文化交流与全球化作为一个国际性活动,世博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尊重并学习彼此之间文化的平台。
承办城市的文化与艺术也将得到展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艺术家。
通过展览、文化演出和论坛等活动,参与者可以加深对他国文化的了解,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同时,世博会将城市推向全球舞台,提高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加强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五、世博会激发居民的自豪感和创新精神为了成功承办世博会,承办城市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集体智慧。
世博会的机遇和挑战

世博中心
演艺中心
世博轴
英国馆—创意之馆
尼泊尔馆——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
波兰馆——人类创造城市
加拿大馆——充满生机的宜居城市
荷兰馆——快乐街
阿联酋馆——发展的活力
西班牙馆-- 科技创新,重塑社区
(四) 具有拉动消费的作用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 构成了独特的消费文化
世博的利弊

(3)问题三:上海世博会的利弊分析与讨论利:总体来说,世博会对促进上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上海经济中心的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世博会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增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预测参观者人数将在3910一5410万之间,更为乐观的预测是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
可以肯定的是,游客到达上海后,其衣食住行都将消费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同时还将增加上海在门票、娱乐等方面的收入。
世博会参观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群体,纪念品等方面的消费收入也将非常惊人。
毫无疑问,世博会举办期间消费的剧增将对2010年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乘数效应”的发挥,各种行业都将会被带动发展,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
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理论,收入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的增长,这个方面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世博会将为“旅游消费链”的形成推波助澜,对旅游及相关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根据规划,上海用于世博会园区建设的直接投资额将达到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
同时,世博会的需求将催生一大批中外合资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公司,海内外客商参与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在国际上,素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同奥运会一起,被誉为全球两大顶级盛会。
有人曾测算,北京申奥成功后,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将因此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
而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半年,人数更可能打破历史纪录,其影响更是可想而知。
世博会将加速长三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上海的集聚。
长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
在世博经济的集聚效应下,长三角的资金将加速汇集上海。
上海世博会市场调研报告

上海世博会市场调研报告上海世博会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的盛会,展示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实力。
本报告旨在对上海世博会市场进行调研,以了解世博会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和市场潜力。
二、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有超过7000万人次参观世博园,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
由于世博会的影响力,上海市各大景区、醒目商圈也迎来了一波新一轮的消费热潮,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机会和挑战上海世博会为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带来了许多商机和发展机会。
首先,世博会期间,许多外国游客会在上海停留一段时间,这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其次,世博会吸引了全球的科技、文化、娱乐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和产品,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然而,世博会期间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市场竞争分析上海世博会是一个以展示性为主的大型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游客。
各参展商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展示内容、展台设计和产品创新上。
参展商需要提供独特的展示内容,并运用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此外,参展商还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争夺与之有关的市场份额。
五、市场趋势和前景分析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市场将展现出新的趋势和前景。
首先,世博会带来的商机将继续延续,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将继续受益。
其次,世博会期间建设的场馆和设施还将继续使用,为上海市和周边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世博会期间展示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也将对相关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六、总结上海世博会市场调研结果表明,世博会为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商机。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取得优势。
展望未来,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将继续受益于世博会所带来的商机,市场前景广阔。
上海世博会影响评估

上海世博会影响评估一、引言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于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
本文将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经济影响评估1. 经济增长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
世博会期间,各类商业活动和旅游业繁荣,大量游客涌入上海,促进了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
同时,世博会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参展和投资,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2. 就业机会世博会的举办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世博会期间,上海暂时性聘用了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包括安保人员、志愿者、导游等。
此外,世博会的举办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如建造、物流、旅游等行业。
3. 增加外汇收入世博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他们的消费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世博会期间,外国游客的消费包括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这些消费额度的增加对于中国的外汇收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社会影响评估1. 提升城市形象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得到了大力改善和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此外,世博会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2. 文化交流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家和组织。
这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世博会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
3. 社会融合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
志愿者是世博会期间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年龄段,通过共同参预世博会的志愿服务,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融合。
四、文化影响评估1. 传播本土文化上海世博会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中国馆和各个参展国家的馆展示了各自国家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世博调研报告

世博调研报告世博调研报告根据我们对世博会的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参与。
它通过展示最新科技、文化和经济成就,推动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并为参展国家提供了一次宣传自身形象和发展机遇的平台。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世博会在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世博会为展示最新科技和创新成果提供了一个全球舞台。
各国展馆中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概念,给观众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和灵感。
通过这种方式,世博会促进了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其次,世博会也是一个宣传和推广国家形象和文化的机会。
各国参展馆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示本国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色食品等,并通过文艺演出、展览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本国的独特魅力。
这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也为各国提供了吸引外国游客投资和旅游的机会。
此外,世博会还鼓励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
国际企业和机构通过世博会展示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并与其他企业进行商务洽谈和合作。
这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发现新商机、建立合作关系的平台,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世博会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世博会的参展国家数量通常较多,给组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世博会的组织者需要精心策划和安排,确保展馆运作顺利,各国展区的参展项目能够充分展示,并且游客能够顺利游览。
此外,世博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由于世博会通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给当地交通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因此,世博会的组织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活动的可持续性,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世博会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世博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组织者和参与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世博会将会继续为各国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全球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航运业 上海物流业的发展每年20%左右。世界最大的二十个船级社 都在上海设立了机构 2007年,货物吞吐量为6.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615万标箱 2008年,货物吞吐量为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800万标箱 世博物流:包括仓储、加工、装卸、配送、运输、快递、信 息、报关、检验检疫等,在举办期每天1600吨,生活垃圾每天 180吨.
航运中心的功能:1、建立集疏运体系; 2、建立综合服务体系; 3、建立配套支持体系
伦敦控制全球船舶融资市场18%,油轮租赁业务50%,散货租赁业务 40%,船舶保险业务23%。全球67%的船东保费集中在伦敦。上海所占全 球市场的份额不足1%。迫切需要建立航运信息库、财务结算中心、亚太 业务单证制作中心、业务营运中心。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基础设施建设
地铁:2007年8条地铁投入运营,
总长234公里.2010年总运营长度 420公里,每天运送客人650万人次. 2020年21条地铁,总长877公里,每
4号线
世博联 络线
天运送客人1650万人次.
7号线
公路:2010年931条公交线路, 每天运送客人960万人次
8号线
6号 线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基础设施建设
机场:正在对浦东机场 和虹桥机场进行扩建, 到世博会开幕前将形 成 年 吞 吐 量 8400 万 人 次的运量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将形成虹桥站、 上海南站、上海站三个 大枢纽,目前正在建设 虹桥枢纽.客运量将提 高到世博会开幕前的 8000 万 人 次 ( 2007 年 4300万人次)
元,外汇收入47.4亿元 2008年国内旅游人次1.05亿,入境642万,总收入超过
2100亿(国内人均消费1680元,入境人均消费900美金) 2010年预计国内游人次1.2亿,入境超过1000万(过夜800
万),旅游收入310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80亿美金,旅游总收 入占GDP总量的9%,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5.2%, 从1992年开始每年增长率平均为8%以上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商贸业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60.4亿元, 每月为280亿元。 2007年,每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20.6亿元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37亿元, 每月378亿元,增18% 2009年1至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86亿, 每月431亿,增14%。商品消售总额增18%。
上海站 虹桥站
上海南站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上海国际客运中心 2010 年 可 承 载 运 量 将 超 过100万人次
国际 客运 中心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总部经济
总 共 达 到 711 家 , 其 中 地 区 总 部 240 家 , 外 资 投 资 性 公 司 183 家 , 研 发 中 心 288 家 , 形成强大的聚集和辐射力量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酒店餐饮业 2010年总床位达到41万张,周边两小时交通 圈提供35万张床位 餐饮消费08年每月平均55.8亿元(07年为每 月平均45亿)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会展业 2006年国际展295个,展出面积434万平方米。其 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23个,1至5万平方米的为 106个。平均每个展会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参展 商18.03万家,其中境外参展商4.33万家,所占比 例为24%。参观总人数885万,其中境外参观者 51.14万,所占比例为5.8%。国内展览会171个,展 出面积42万平方米。会议94个,节事活动112个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旅游、酒店、房产、餐饮、会展、物流、商贸、 高科技、建筑、设计、信息、通讯、咨询、研发、 律师、保险、采购、中介、翻译、金融、创意、 文化娱乐、传媒、广告、气象、新材料、服务外 包、品牌管理、知识产权等近三十个产业
三 世博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动效应
旅游业 2006年国内旅游人次9680多万,入境606万 2007年国内旅游人次超过1亿,入境666万,总收入2100亿
此外,还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 央企总部和运营中心,100多家央企地区总 部,24家民企500强的企业总部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预计销售6200万张门票,收入将达66亿元 园区内的餐饮、纪念品等营业收入约50亿元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世博会的资源、品牌等将长期发挥作用 2007年上海GDP达1.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9千美元 2008年上海GDP达1.37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2009年上海GDP预计达1.48万亿元 2010年上海GDP将达1.6万亿元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写的幻想小说《新中国》: 一百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 ,中外游客 都要来。
二 世博会选择了中国
(二)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变化 (三) 中国的真诚感动和影响了投票国
主题设计、规模设置、战术运用 (四) 十三亿人口市场的吸引力 (五)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六) 国展局的影响力
三 世博会的拉动效应
会展业 2007年上海会展总数515个,其中国际性展览309个(展出 面积475万平方米)。参展商16.2万,其中境外参展商4.2万; 参观总人数907万,其中境外参观者53万.1-5万平方米的展览 119个,5万平方米以上的25个,平均每个展览面积达到1.54万 平方米 2008年展览项目544个,比上年增长5.6%。展出面积707万 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际展294个,比上年减少 4.9%,而展出面积5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25.7%。国内 展250个,比上年增长了21.4%,展出面积110万平方米,比 上年增长了13%
二 世博会选择了中国
(一) 中国人的世博梦 1895年郑观应(改良主义思想家)的《盛世危
言》: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1902年梁启超写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六十年后,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开设大博览会…, 处处有论坛,日日开演讲,竟把偌大一个上海都变 作世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