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目分类
蜻蜓目教学课件

• 初一十班 石一然
白尾灰蜻
碧伟蜓
艾氏施春蜓
小黄赤蜻
东北弓蜻
异色灰蜻(雄)
混合蜓
异色多纹蜻
黄蜻
长者头蜓
马奇异春蜓
黄腿赤蜻
竖眉赤蜻
旭光赤蜻
大团扇春北京大蜓
黄斑宽套大蜓
碧伟蜓 (綠胸晏蜓)
蜓科
混
长者头蜓
合 蜓
艾氏施春蜓
马奇异春蜓
棘角蛇纹春蜓
大团扇春蜓(細鉤春蜓)
春 蜓科
小团扇春蜓(粗鉤春蜓)
小团扇春(粗鉤春蜓)
绿色蟌种类
华 艳 色 蟌
七 条 蟌
褐斑异痣蟌(青紋細蟌) 紅 腹 細 蟌
)
(
(橙尾細蟌)
)
)(
(
二 色 异 痣 蟌 褐斑异痣蟌
(青紋細蟌)
白 粉 細 蟌
蔚 藍 細 蟌
扇 蜻 科
(環紋琵蟌)
白
丽
扇
扇
蟌 种
蟌
类
为什么蜻蜓比其他昆虫飞得快而远
蜻蜓能有这么高强的飞翔能力,首先是因为在它的胸背上,生 有扑动翅膀的特别强韧而发达的肌肉,和两对发达的膜质翅膀,翅 膀坚硬,有翅痣。晴蜓的两对长翅膀,飞翔时前翅稍向前上方拍动, 后翅稍向下方拍动,能够自由地停在原处,或者向前。当它高速飞 翔时,改变后翅内缘的方向,向前伸平或向后方缩,蜻蜓快速爬高 和下降,就是现代飞机的升降装置,也比它逊色三分。另外,蜻蜓 的复眼特别大,整个头部几乎全被两只凸出的复眼所占据,每只复 眼里约有1万-2.8万只小眼睛,等于其它昆虫的十倍。蜻蜓的这 对复眼,要比其它昆虫灵敏,不管是飞行多快,那怕是瞬息间即过 的小虫,都能在蜻蜓的复眼中造成清晰的图像,科学家做过实验, 一只蜻蜓在1小时里,能捕捉到40只苍蝇或上百只蚊子,用来提供 飞行所需的能量。因此,蜻蜓不必特地停下来到处去寻找食物。这 样,它就比其它昆虫飞得快,飞得远。
蜻蜓介绍和特点是什么

蜻蜓介绍和特点是什么蜻蜓介绍和特点是什么蜻蜓介绍蜻蜓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
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
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
包括蜓总科Aeshnoidea、大蜓总科Cordulegastroidea、蜻总科Libelluloidea等3总科,共11科。
蜓科和蜻科最为常见,广布于我国各地。
蜻蜓是食肉性昆虫。
它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
蜻蜓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
“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
其幼虫(稚虫)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种类而异,蜓类一般为2年,有的长达了3至5年。
可以用来监测环境污染,有药用、食用、观赏价值。
蜻蜓的特点1、眼大明亮蜻蜓的眼睛大而圆鼓,占据头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地方,有三个单眼以及两万八千多复眼,因此蜻蜓的视觉很好,而且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会依次产生反应,促使蜻蜓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2、生长方式蜻蜓的生长方式比较独特,其卵是在水中孵化的,而幼虫也在水中发育,并且此时用腮进行呼吸,等经过八到十五次蜕皮后,蜻蜓即可成年,并且在飞行中捕食蚊子、苍蝇等害虫。
3、翅膀发达蜻蜓的翅膀发达,前后翅长度相等,质地为膜质,而且翅膀上具有清晰的网状脉络,此外蜻蜓的飞行能力极强,飞行速度快,一般每秒可以飞行十米,并且能够突然回转,或者直入云霄。
蜻蜓形态结构前后翅形状及脉序不同;翅基部不成柄状,不显著狭长;中室被斜脉分为三角室及上三角室,在前后翅又通常呈不同形状;两复眼多接触或以细缝分离;雄1个内肛附器;停息时四翅向两侧平伸。
翅膀对于蜻蜓翅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力学原理及仿生学方面。
由于蜻蜓翅膀有翅结和翅痣两个特殊结构,使得其成为自然界中优秀的飞行者。
力学研究方面发现,蜻蜓在空中的拍翅飞行和转弯飞行时翅膀会受到水平力、垂直力、扭矩、弯曲,作用的影响,发现蜻蜓慢速飞行和飞行器飞行很相似。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中国蜻蜓分类名录蜻蜓是昆虫中的一类,它们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
在中国,蜻蜓的种类也非常繁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物,我们特此编写了中国蜻蜓分类名录。
一、种类与分布中国蜻蜓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0余种。
这些蜻蜓主要分布在江河、池塘、溪流等水域附近,涵盖了多种生态环境,如山区、平原、沼泽、湖泊等。
一些常见蜻蜓如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等,在国内分布广泛,而一些稀有种类如中华长臂蜻蜓、玉带蜻蜓等则分布在特定的区域。
二、特征与习性1、红蜻蜓:红蜻蜓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蜻蜓,翅膀长而薄,具有明显的红色和黑色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河畔、池塘和溪流附近飞翔。
2、黄蜻蜓:黄蜻蜓是一种小型蜻蜓,体色为鲜艳的黄色或橙色。
它们喜欢在日间活动,常在花朵或树叶上停留,以蚊虫为食。
3、蓝蜻蜓:蓝蜻蜓的体色为蓝色或绿色,翅膀上有银色的斑纹。
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以飞行和猎食为主,常在水边或树丛中飞翔。
以上仅是中国蜻蜓中的三种典型种类,实际上,蜻蜓的种类和特征非常丰富,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保护价值。
三、保护意义蜻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以蚊虫为食,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同时它们的幼虫也是水域中的重要滤食者,能够改善水质。
此外,蜻蜓还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良好实验材料,对于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对环境的破坏,蜻蜓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保护和恢复蜻蜓栖息地、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公众对蜻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等。
四、总结中国蜻蜓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特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保护蜻蜓及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蜻蜓的研究和保护力度,为这些美丽的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蜻蜓特征简单介绍

蜻蜓特征简单介绍
蜻蜓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
它们的身体修长且色彩艳丽,通常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头部较大,有两只大眼睛和一对触角。
蜻蜓的翅膀发达,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
此外,蜻蜓的触角短,复眼发达,有3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腹部细长,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以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蜻蜓的生活习性也很有趣,它们通常以稚虫的形式在水中生活,捕食小鱼和昆虫幼虫等,经过多次蜕皮和发育后,最终成为成虫。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其寿命仅有1-8个月左右。
此外,蜻蜓还是一种优秀的捕食性昆虫,它们以强大的飞行能力和灵敏的视觉系统而著称,每小时可以飞行60公里左右,而且可以在空中急速飞行和悬停。
蜻蜓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中国西南地区,人们有食用蜻蜓的习俗,主要的食用虫态为稚虫。
蜻蜓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味微咸、性凉,具有益肾壮阳、强阴秘精的功效,主治阳痿、遗精及肾虚等疾病。
总之,蜻蜓是一种美丽而有趣的昆虫,它们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是人类和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蜻蜓

蜻蜓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
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中文名称:蜻蜓外文名称:dragonfly别称:猫猫丁,咪咪洋,丁丁,蚂螂,河嘻嘻,蜻蜻界:动物界目:蜻蜓目分布区域:世界性分布目录外型特征分布文艺作品生活习性种群现状十五个科大蜓科蜓科春蜓科大蜻科蜻科色蟌科蟌科扇蟌科腹鳃蟌科犀蟌科昔蟌科原蟌科扁蟌科丝蟌科山蟌科传说蜻蜓赋展开外型特征分布文艺作品生活习性种群现状十五个科大蜓科蜓科春蜓科大蜻科蜻科色蟌科蟌科扇蟌科腹鳃蟌科犀蟌科昔蟌科原蟌科扁蟌科丝蟌科山蟌科传说蜻蜓赋展开编辑本段外型特征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虫的通称。
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
黄蜻蜓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
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咀嚼式口器发达。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
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
腹部细长。
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
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蜻蜓在荷叶上舞蹈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蜻蜓种类

常见蜻蜓的种类蜻蜓是昆虫中比较古老的种类,属于蜻蜓目,其体形多数为大中型,也有少数为小型的。
蜻蜓种类极为繁多,全世界有4000~5000种之多,在我国就有300多种。
最常见的蜻蜓有3种:碧伟蜓、黄蜓和豆娘,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常见的蜻蜓种类:1、霜白蜻蜓霜白蜻蜓成虫胸部蓝灰色中略带紫色,腹部红色,成熟个体胸腹会有些许白粉。
在台湾有另一种亚种--西里亚种。
只分布在关隅,台湾本岛没有。
2、薄翅蜻蜓为台湾最普遍且数量也最多的种类,在秋天可见成群在天空飞舞。
翅透明,翅为橙色,腹部橙红色。
3、乐仙蜻蜓复眼黑色,胸部深蓝色,腹部黑色,翅透明,后翅有褐斑,翅为黑褐色。
4、紫红蜻蜓腹眼红色,胸部为红紫色,腹部为紫红色,翅基具暗橙色斑,翅为紅色。
5、红蜻蜓红蜻蜓全身几乎为鮮红色,翅透明,基部有些许橙色。
6、褐斑蜻蜓胸部褐色,翅为透明的黃橙色,翅膀为橙红色。
7、侏儒蜻蜓侏儒蜻蜓全身均为灰蓝色,腹部较细,可与粗腰蜻蜓区分。
8、粗腰蜻蜓粗腰蜻蜓成虫全身淡蓝色且具有许多黑色斑纹,腹部2-5节膨大,故名之。
9、善变蜻蜓胸部红褐色,腹部红色,翅的3/4面积为暗红色,绒质,翅膀为红色。
10、鼎翅蜻蜓鼎翅蜻蜓胸腹部均为黑色,腹部会有蓝灰色粉末。
11、杜松蜻蜓复眼为墨绿色,翅透明,翅膀为黃褐色。
腹部1-3节膨大如球状,第4节以后突然变细,只有7-10节才再稍微膨大,肛附器白色。
12、麻斑晏蜓本种主要栖息在台湾全岛海拔1000公尺以下,成虫出现于4-11月。
成虫复眼绿色,头部呈黄绿色,额部上方有“工”字形的黑斑,胸部也为绿色。
蜻蜓的分类

蜻蜓的分类1. 蜻蜓的基本介绍蜻蜓是一类古老且广泛分布的昆虫,属于生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它们属于鳞翅目蜻蜓科,是昆虫界中的一群飞行能手。
蜻蜓身体修长,有两对透明的薄翅和大而复杂的复眼。
它们的前胸和腹部分别为长方形,长而细长的腹部尤为显著。
蜻蜓通过飞行捕食其他昆虫,并以水中的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源。
蜻蜓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2. 蜻蜓的系统分类蜻蜓属于鳞翅目蜻蜓科(Libellulidae),科名又称红蜻蜓科。
蜻蜓科是鳞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包括约100个属和3000多个物种。
蜻蜓科下的属种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蜻蜓科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基于形态学特征。
2.1 蜻蜓科的亚科分类根据现代分类的观点,蜻蜓科可以分为多个亚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亚科:• 2.1.1 蜻蜓亚科(Libellulinae)蜻蜓亚科是蜻蜓科中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了许多常见的蜻蜓物种。
这些蜻蜓通常体型较大,具有鲜艳的身体颜色。
它们以其强大的飞行能力而闻名,常在水边和草地上活动。
• 2.1.2 赤蜻亚科(Pantala)赤蜻亚科是蜻蜓科中一个特殊的亚科,包括了一种全球性分布的蜻蜓物种——赤蜻(Pantala flavescens)。
这种蜻蜓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常出现在大片开阔的地区,如草原和田地。
• 2.1.3 闪蜻亚科(Sympetrinae)闪蜻亚科是蜻蜓科中一个常见的亚科,包括了许多鲜艳而美丽的蜻蜓物种。
闪蜻通常体型较小,翅膀透明而有色,常见于山区和湖泊等环境中。
3. 蜻蜓的进化历史蜻蜓作为一类古老的昆虫,其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3亿年前的二叠纪。
最早的蜻蜓化石出现在二叠纪晚期,它们的化石形态与现代蜻蜓非常相似。
蜻蜓的进化历史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蜻蜓逐渐发展出了多样的物种和形态。
4. 蜻蜓的生态特点与习性蜻蜓是一类生活在水生和陆生环境中的昆虫,它们在生态学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习性。
老北京—动物俗名(1)

老北京—动物俗名(1)蜻蜓蜻蜓,北京话叫蚂螂。
蚂螂是统称,一切蜻蜓都这么叫,但主要还是指“典型的”蜻蜓,即蜻和蜓。
说到这儿,我们要正确认识下蜻蜓的科学分类。
简单的说,蜻蜓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的通称,但蜻蜓目分为三大类,即蜻、蜓、蟌,蜻和蜓的关系相对近一些,都属于差翅亚目,它们体型一般较大、粗壮、飞行迅捷,是我们记忆中“典型”的蜻蜓;蟌,有的书里叫豆娘,是一类大多很小、纤细柔弱、飞行缓慢的“非典型”蜻蜓,分类上属于均翅亚目。
在停落时,蜻和蜓的翅膀是平铺着的,而蟌一般是合着的、立在背上。
北京的蜻蜓有60多种,但平原、邻近城区常见的不过其一半,其中最常见的一些才是拥有普遍流通的俗名的。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蚂螂,尤其是小黄,每逢夏天、尤其是雷雨前的日子那真是满大街都是。
它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最常见的种类——黄蜻。
黄蜻的部分老熟雄性个体,肚子会变红,这种俗名叫做红辣椒,是比小黄少一些的“种类”。
所谓红辣椒,有些很红,有些不是太红,其实这个俗称还包括了红蜻,甚至部分赤蜻等多个种类的雄性。
常见蜻蜓里,孩子们比较稀罕的,那就是老杆儿和老子儿,这俩家伙个大、色儿靓,但是数量少得多,而且飞的快、会躲人,特别贼。
能捉到它们的人,那足够被小伙伴们羡慕一夏天的。
其实它们是同一个种类的雌雄性别,腰上有蓝色的老干儿是雄性,没那块蓝的老子儿是母的。
家住在近郊和山区的朋友,还能见到更多城里一般没有的种类。
比如黑锅底(也可以叫黑老婆儿),但观察仔细的人会把真正的黑老婆儿与黑锅底分开。
黑锅底,家住山区或去过门头沟、密云等地游玩的朋友肯定都见过,是常见的溪流种类,这个俗名包含了两种常见的色蟌科蜻蜓。
前边说过,有的人是不把这类当做蜻蜓的,情有可原,确实它们的长相太非主流了。
家住海淀或常去颐和园等湖泊公园的朋友,可能还见过“膏药”。
这种蜻蜓属罕见品种,一般地儿还真见不着,只有平原湖泊能见着。
见着还不一定能逮着,因为这些大型蜻蜓可不像小黄那样,甚至能用手捏到,而非得上大抄子才能捉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翅亚目
大蜓科 蜓总科 蜓科
箭蜓科 大蜻科 蜻总科 伪蜻科 蜻科 色蟌科 色蟌总科 溪蟌科 隼蟌科
束翅亚目 蟌总科
间翅亚目
蟌科 扇蟌科 原蟌科 山蟌科 丝蟌科 综蟌科
间翅亚目:
前后翅的形状与脉序相似;翅 基不成柄状;中室不被斜脉分开; 前后翅中室形状不同;结脉位于翅 中点的前方;眼不显著突出,由背 面观,两眼的宽度小于眼的宽度, 雄性两眼上方几乎相接触;中胸长 大于宽,腹部末端膨大。静止时, 翅束置胸的上方。
分亚目
差翅亚目:
前后翅的形状与脉序不同;翅基 不成柄状;中室被一斜脉分为三 个角室和一个上三角室;至少前 翅结脉位于翅中点或中点的后方; 体较粗长;静止时,四翅向左右 摊开。
束翅亚目:
前后翅形状与脉序相似;翅 基不成柄状;中室不被斜脉分开 前后翅中室形状相同;结脉位于 翅中点的前方;眼由头顶两侧强 烈突出,由背面观,两眼的宽度 大于眼的宽度;中胸长大于宽, 腹部细长圆筒状。静止时绝大多 数翅束置胸的上方。
蜻蜓目分类
蜻蜓目(Odonata )
大中小型昆虫;头阔,复眼大,占头部的 大部分,单眼三个,位于复眼之前;触 角刚毛状,不明显;咀嚼式口器发达,上 额强大,有利齿,适于捕食。
胸部分节明显,前胸小,中后胸愈合; 足小而由刺,适于停立,三对足接近口 器,能在飞行中捕食,附节三节;两对 翅几乎相等,膜质强硬,翅脉坚硬裸露 无毛。脉序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