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种 、间作、套作、轮作的联系与区别_ABC教育网_(1)
什么是间作、轮作、套作?

什么是间作、轮作、套作?在生物学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有关作物种植方式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故笔者就间作、轮作和套作这几种种植方式作一简单的介绍。
1 间作间作就是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
间作的作物一般株型高度不一,间行种植后可充分利用光能,保证良好的通风,从而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CO2,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除此之外,间作还可以充分发挥边际效应,达到增产目的。
有些作物间作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它们的根系深浅分布不同,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层的水和矿质元素,另外,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能够固氮,根瘤菌破溃后,可提高土壤中的N素含量,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据统计,玉米和大豆间作,比大豆单作产出要高很多,和玉米单作相比产出是后者的近两倍。
2 轮作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种植计划,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轮作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每种作物都有一些专门为害的病虫杂草,连作(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可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式地感染为害,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而轮作能够改变原有的食物链,防止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减轻草害。
例如,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轮作还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防止土壤中营养物质偏耗而造成土壤肥力的枯竭,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
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长期种植一种作物,因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有些不同种类的菜可以先后接替着种,叫作「轮作」,可以避免连作障碍。
在主要作物两旁栽种其他作物,可以减少病原和害虫攻击主要作物的机率,分摊病虫害的效应,叫作「间作」,可以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实施。
要轮作时,土壤应先晒置一段时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与旱作或蔬菜都是很好的轮作组合,可以减少很多因连作而产生的病虫害,例如容易感染线虫的作物可与万寿菊、草决明、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间作,容易感染镰刀菌的作物可与青葱、韭菜、大蒜等轮作或间作。
本期就为大家推送一篇,来自香港朴门有机资源中心分享的「有机耕作相关技术」指南。
什么是间作、轮作、有何好处、注意事项、施放有机土壤改良剂、种植覆盖作物或绿肥以及保护性耕作,供大家参考学习。
另外,部分朴友后台询问可否提供离网阅读或打印文本。
所以从本期开始,有关技术文章我们会做成PDF电子版,供朴友下载打印。
间作是指把两种或更多不同种类的作物种植于彼此邻近的地方,作物在生长时会产生互助互利的作用。
种植的方式可以是将某些作物种植于田边,或以交错方式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可以将有关作物随便混合在一起种植。
间作能够达到善用种植空间的功效,同时不同种类的作物品种配搭也能起驱除害虫或吸引益虫的效果,例如如果于叶菜类作物旁种植香草时,香草的气味便有效驱除害虫。
间作也能为植物提供养分,部分作物如粟米于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如果于粟米旁种植豆科作物,便可有效地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氮肥,为粟米提供充足的养分。
轮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有计划地轮流种植不同品种或属科植物的种植方法,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并改善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轮作不但可提高农场内的生物多样性,切断一些杂草及害虫的生命周期,并且可提高养分的使用效益,是保持或增强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轮作有何好处改善土壤轮作在改善土壤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量及增加土壤养分等。
间作、套种和轮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间作、套种和轮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间作是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
2、套种主要是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种上另一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玉米地套种竹荪3、轮种是指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
意义: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吸收与利用,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
底层喜阴植物还可以起到保水、保湿的作用。
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控制施肥量,还有就是对作物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将有助于提高间作套种的生产效果。
轮作方式便于对土地中多种元素的充分利用,尽可能的提高土地的最大产出量。
典型例题:浙江某地家庭农场模式简图如下,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农场主将种植、养殖、旅游副业(采摘、垂钓)等进行了合理优化。
还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实现对能量的。
这种做法正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遵循的基本技是和。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农场主将甘薯、油菜在果园中。
打落菜籽以后,农场把这些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提高水果的品质,求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
该生态农场能生产出无公害水果的原因是减少了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1)该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这种做法遵循的基本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和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2)由于果树与幼苗之间空间很大,可以将甘薯和油菜套种在果园中,提高对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打落菜籽以后,把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土壤的肥力,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水果的品质,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

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对于大豆根瘤的认识使得大豆很早就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间作、混种和套种。
在战国策》和《僮约》中,已反映出战国时的韩国和汉初的四川很可能出现了大豆和冬麦的轮作。
后汉时黄河流域已有麦收后即种大豆或粟的习惯。
从《齐民要求》记载中,可看到至迟在6世纪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有大豆和粟、麦、黍稷等较普遍的豆粮轮作制,陈旉《农书》还总结了南方稻后种豆,有“熟土壤而肥沃之”的作用。
其后,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更为普遍。
大豆与其他作物的间、混、套种的历史也很早,《齐民要术》中有大豆和麻子混种,以及和谷子混播作青茭饲料的记载。
宋元间的《农桑要旨》说桑间如种大豆等作物,可使“明年增叶分”。
《农政全书》也说杉苗的“空地之中仍要种豆,使之二物争长”,清代《橡茧图说》亦说橡树“空处之地,即兼种豆”,介绍的是林、豆间作的经验。
清代《农桑经》说:大豆和麻间作,有防治豆虫和使麻增产的作用。
总之,大豆和其他作物的轮作或间、混、套种,以豆促粮,是中国古代用地和养地结合,保持和提高地力的宝贵经验。
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庄稼,叫间作套种。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间作套种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变一收为两收,变两收为三收。
二、解决麦秋两科争时的矛盾麦秋复种地区,由于生长季节的限制,麦熟的迟,秋种的迟,秋熟的迟,麦又种的迟,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产量的提高。
通过间作套种能够早种早收,使两迟变两早,克服了秋赶夏、夏赶秋的恶性循环,既有利夏田播前整地、施肥、适时播种也能避开秋季阴雨、低温对秋粮的影响,实现麦秋两增产。
三、充分利用光能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四、用地养地相结合实行粮肥间套、粮豆间套,以地养地,既增产粮食,又培肥地力,有利持续增产。
高中生物小议“轮作、间作与套种”

小议“轮作、间作与套种”农业上常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生产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和年产量。
那么,这三种农耕经验中究竟渗透了怎样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呢?1 轮作1.1 种植模式在同一块土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模式,俗称换茬或倒茬。
1.2 实际意义既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延长了有限土地面积的年有效光照时间,从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
轮作是农耕中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
不同的农作物对各种矿质养料的需求量不同,而其根系发达程度所决定的入土深度的不同也导致了它们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另外,不同作物吸收养分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小麦只能吸收易溶性磷,而豆类往往能吸收难溶性磷。
其二,能改善调节土壤肥力。
轮作可以适当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不同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不同,其返回土壤有机质也不同,这调节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些轮作还能消除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
其三,能减轻病虫和杂草危害。
轮换作物,可以在种间关系特别是营养关系(食物链)的变化上达成病虫和杂草的自然防治,如斩断寄生、减少伴生性杂草等;水旱轮作,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业生态的结构。
2 间作2.1 种植模式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一种模式。
农耕中通常是将长势较高的喜阳作物与较矮的喜荫作物进行搭配,如玉米和大豆间作。
由于间作的两种农作物有较长的共同生长期,不同作物之间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选择合适的作物搭配,尽可能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是间作的关键。
株型上要一高一矮、叶型上的一尖一圆、根系上要一深一浅、成熟期上要一早一晚、种植密度上要一宽一窄,以形成良好的时空层次的复合种植群体,通风透光,才可以实现资源和空间上的有效和最大化利用,保证产量。
蔬菜轮作与间套复种技术要点

蔬菜轮作与间套复种技术要点1、露地蔬菜的轮作(1)轮作的概念轮作是按一定的生产计划,将土地分为若干区,在同一生产区的菜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轮换种植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或作物的制度,也称换茬。
一年单主作区就是不同年份内把不同种类的蔬菜轮换种植,一年多次作地区,则是以不同的多次方式(或复种方式),在不同的年份内轮流种植。
(2)轮作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和效益轮作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最佳途径。
合理轮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因为轮作时,前后作的蔬菜种类不同,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也不一样;其次,轮作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一般讲,凡是相同科、属、变种的蔬菜,病虫害也相近,每年轮换种植不同蔬菜,能够使病菌和害虫因失去寄主而si亡。
在一年二茬的栽培制度下,要求在同一块土地上不但与上一年各季栽培的蔬菜种类不同,而且与它的前后作蔬菜也不相同。
轮作周期的时间长短依据各类蔬菜主要病原菌在栽培环境中存活和侵染危害的不同情况而定。
采用粮菜轮作,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粮菜轮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栽培制度,种粮保证了口粮,种菜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总之合理的轮作制度是一项无法替代的可以有效保障蔬菜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轮作利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需光(热)和水肥特点,按次序种植充分利用季节,能提高土地的种植系数(复种指数)。
轮作的顺序性,即轮作应遵循的合理次序,安排这个轮作次序的原则是:轮作相邻近的作物茬应不同种类,不同种植方式,病虫害类型差异大,作物的需肥水特性有较大差异等。
轮作茬口相接的作物在季节利用上应当符合季节变化的特点。
从大农业观点出发,作物的轮作应不限于园艺植物,也可以插入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以及绿肥作物。
蔬菜轮作已是种植地区生产上普遍应用的种植制度,只要安排合理,总体种植效益可以保持一种很平稳的状态。
套作间作轮作概念辨析

套作、间作、轮作概念辨析前几日听课,听到光合作用影响因素,讲到套作、间作、轮作的概念,发现老师讲错了,他把套作讲成了间作,再问问其他老师,不少老师也有着同样错误的理解。
原因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图把他们带到沟里了,而我们老师备课时也没有去查阅资料,或者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因此就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一、套作:〔主要功能:延长光照时间〕1.概念: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前一季作物生长后期,将后一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式〔这样两种农作物就有一段交叉生长时间。
如果等上一季农作物收获之后再种植下一种农作物,可能会导致后一季农作物生长时间缺乏而无法获得较高产量或无法生长〕。
2.举例:不少地区在早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在玉米行间点种长豇豆,在玉米将收获之前一段时间,往往会先去掉已将失去效用的玉米叶子以加速玉米成熟,这时候长豇豆恰好得到充足光照,快速生长,等到玉米成熟收获后,长豇豆已经长到一定高度,正好延着玉米杆向上攀爬生长。
这种播种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时,还可以有效利用其他资源〔如光照、农作物桔杆等〕。
此外,还有在水稻收获后不立即翻耕,而是套种绿肥〔苕子、草苜蓿等〕,等到第二年春天再与绿肥一起翻耕,以增加土壤费力;在小麦生长后期行间套载棉花等。
3.优点:在农作物播种中,常会出现后一季作物如果等前一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会导致生长期缺乏,或影响到以后作物的播种。
套作这种耕作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季节〔茬口〕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就是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提高复种指数就是增加收获面积,延长单位面积上作物的光合时间〕,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年产量。
4.考前须知:套作必须根据作物种类的特征与特性进行合理搭配,掌握每种套种农作物的收、种时间,并要加强田间管理。
二、间作:〔主要目的: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甚至相互补充〕1.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总论讲稿第五章作物栽培制度与技术第一节作物栽培制度作物栽培制度的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合理栽培制度的要求:应该是体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的优化方案。
(1)应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2)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维护农田生态平衡;(3)有利于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各种作物全面持续增产;(4)应当满足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农产品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一)作物布局1.作物布局的概念和内容(1)概念。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各种作物种植的面积比例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换言之,作物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区域或农田上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什么地方。
(2)内容。
作物布局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等,有时也包括蔬菜、果树等,作物布局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时间上可长可短。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如粮食作物布局、经济作物布局、绿肥饲料作物布局等等;也可指具体作物、品种甚至秧田布局。
在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作物布局实际上还包括了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2.作物布局的决定因素(l)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力。
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
虽然通常有多种作物能够生存和繁殖,但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
生长繁殖最好,生产力最高的作物,就是对该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最好的作物。
所以一定要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给性的需求;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指出: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二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三要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种、间作、套作、轮作的联系与区别一、复种和复种指数1、复种:在同一年内、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2、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内作物播种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它的数值可以大于100%,例如:全国平均复种指数理论上可达到195%,而1993年全国耕地平均复种指数仅为156%)。
计算公式:播种总面积复种指数= ——————*100%耕地总面积播种面积,是指播种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是反映农作物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
耕地面积,指主要用作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翻的土地面积,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用地。
耕地面积是用年末耕地面积反映的。
它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耕地、当年休闲地、轮歇地和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茶树、桑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已围垦利用3年以上的“海涂”、“湖田”等。
但不包括专业性的茶园、桑园、果园、苗圃、林地、芦苇地和天然草场等。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复种面积,指一定时期内在同一块耕地上重复播种作物的面积,它等于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减去耕地总面积。
计算公式:复种面积=播种总面积-耕地总面积二、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1)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
(2)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
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
(3)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三、复种增产的原因:(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2)促使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因不同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与消耗能力,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复种既可提高对土壤肥力的利用,又有一部分残余的根、茎、叶补充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3)提高抗逆能力,稳产保收: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病虫害,对恶劣气候条件有不同的反应。
应用间、套、轮作可利用不同作物的不同抗逆和适应能力,减轻自然灾害,产量较稳定。
(4)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四、间作、套作和轮作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避免争夺阳光的矛盾。
这主要是针对间作和套作而言。
如果2种作物生长在一起相互争夺阳光,且矛盾尖锐,则2种作物均会减产,达不到通过间作套作提高效益的目的。
要避开这个矛盾有2个方法:一是错开2种作物生长的茂盛期。
如:棉花生长的茂盛期一般为6-11月份,此时,棉地里不宜间作套作其他作物。
但12月份及至来年5月份,棉花地里或空闲着,或因棉苗小,有大量间隙地存在,可播种冬春季作物,如:马铃薯、油菜、芥菜、小白菜等。
又如:迟熟辣椒可与西瓜配对套作,早熟黄瓜可与冬季豆角配对套作,每对中的2种作物相互并不严重妨碍生长。
二是把一种对阳光需求强的作物与另一种不需求强光的作物种植在一起。
如:在甘蔗和黄瓜、冬瓜、南瓜等瓜棚下及果树底下,可以套种生姜、韭菜、四季香葱、苋菜、空心菜、蘑菇等。
2、要避免水性相悖的矛盾。
也就是说,适合在湿润处生长的作物不要与适合在干旱处生长的作物间种套作在一起。
辣椒与西瓜、甜瓜、菜瓜等均不耐干旱,适合在无明水但又湿润处生长。
因此,宜把他们间种套作在抗干旱、保水能力较强且排渍条件较好的沙壤土上。
辣椒树和西红柿树可为空心菜、苋菜、韭菜遮挡烈日,有利于空心菜、苋菜、韭菜生长;同时,空心菜、苋菜、韭菜严密覆盖土地,避免土壤水分蒸发过快,从而又有利于辣椒、西红柿获取较多水分而正常生长,可以间种套作在一起。
3、要避免争夺营养物质的矛盾。
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如:韭菜对钾肥需求较多,蒜头对碳酸氢铵需求较多,辣椒需要一定数量的磷肥,空心菜、苋菜等叶菜类需求较多氮肥和有机肥,南瓜和西红柿则对肥料要求不高。
我们在播种时,不要把对同一种肥料需求较高的2种作物间种套作在一起。
一般而言,茄果类应与叶菜类间种套作在一起,如辣椒、茄子等可与空心菜、苋菜等间种套作。
茄果类也可与瓜类间种套作。
此外,还应该实行轮作,其原因也就是避免了某些营养物质因年年被同一种作物摄取而逐渐枯竭。
4、要避开害虫连续作乱的矛盾。
总的来说,间种套作轮作有利于阻止害虫连续危害作物。
如:在栽种辣椒时,合理拉宽行距,并在辣椒树之间栽些空心菜,这样就可有效阻止辣椒树上的害虫从一棵树向另一棵树迁移。
但是,有些害虫的不同生长期分别寄生在不同的作物上,这些作物就不能间种轮作在一起。
如棉铃虫前期可寄生在西红柿树上,后期又寄生在棉树上。
因此,西红柿不可与棉花间种套作。
有的害虫可寄生在多种作物上,如有的青虫可吃小白菜、茼蒿、冬苋菜等,这些蔬菜就不宜间种套作。
同时,间种套作还应该考虑方便喷施农药。
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常年需要喷施农药,难免不污染间种套作在其中的作物。
因此,棉花地里不宜间种套作西红柿、辣椒、空心菜等瓜果蔬菜。
有的害虫只危害某一种作物,当这种作物收获时,害虫便躲藏在土壤中,如果来年在原地又播种同一作物,害虫就会出来再次危害作物。
因此,推行轮作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
五、常见蔬菜轮作特点黄瓜:春黄瓜前茬多为秋菜或春小菜及越冬小菜,后茬适种多种秋菜。
夏秋黄瓜前茬适合各种春夏菜,后茬适合越冬菜或春小菜。
黄瓜与番茄相互抑制,不宜轮作和套种。
番茄:3~5年轮作,不与茄科作物连作,前茬为各种叶菜和根菜,后茬也可以是叶菜和根菜,与短秆作物或蔬菜间、套种,如毛豆、甘蓝、球茎茴香、葱、蒜等隔畦间作。
秋棚番茄,套种小菜可降地温。
在番茄中套种甜玉米,可诱蛾产卵,集中消灭。
茄子:前茬为越冬叶菜,也可与早生甘蓝、早熟白菜、春萝卜、水萝卜、樱桃萝卜等生长期短的蔬菜套种,后茬可栽种大白菜等秋菜。
辣椒:不宜与茄科作物连作,与叶菜、根菜、花生等短秆作物间作。
甜瓜:忌连作。
连作3~5年,忌与其他瓜类或老菜园接茬。
瓜以叶菜类为前后茬最好,后茬叶菜可明显增产。
豆类:含菜豆、豌豆、荷兰豆、甜脆豆、架豆等不宜连作,连作3年以上,前茬为秋冬菜或闲地,露地菜、水稻、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均可作前茬。
南方春茬为春萝卜、菠菜等春小菜茬,后作蔬菜主要为越冬菠菜、芹菜、大白菜和秋甘蓝。
南方则以秋马铃薯、萝卜白菜、乌塌菜、芥兰、菜心。
在北方特别适合与高秆作物间作。
萝卜:秋冬萝卜茬口多以瓜类、茄果类、豆类为宜,早春萝卜为菠菜、芹菜、甘蓝、秋莴苣及胡萝卜;四季萝卜可与南瓜等隔畦套作。
秋冬胡萝卜:前茬作物多为小麦、春白菜、春甘蓝、豆类等。
后茬作物可接种麦、洋葱、春甘蓝、大葱、马铃薯等。
春播胡萝卜:前茬多为秋白菜、大葱、冬甘蓝、菠菜、后作蔬菜多为白菜、甘蓝类、芹菜、菠菜、秋四季豆、秋黄瓜等。
芜菁:前茬瓜类、豆类、茄果类及马铃薯,2~3年轮作,不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马铃薯:前茬为葱蒜类、黄瓜,其次为禾谷类作物及大豆。
茄科作物不宜相互轮作。
与根菜类也不宜相互轮作。
与其他作物套种时应注意:选早熟、植株矮小的品种;共生期尽早缩短,产品器官形成盛期错开;少争夺温、光、水、肥和影响管理。
春季茬:为菠菜、白菜、胡萝卜。
薯蓣:春季可与叶菜类、甘蓝类、小麦、豆类间作,夏季可套种茄果类、瓜类蔬菜,秋季可套种耐寒性蔬菜,2~3年轮作。
大葱:最忌连作。
需3年以上轮作,与粮食作物轮作,利用葱茬栽培大白菜和瓜类蔬菜。
大葱生长前期间种早熟萝卜,后期套种菠菜等越冬作物。
洋葱:是秋作瓜果类蔬菜的良好前茬作物,与番茄、冬瓜等瓜果类蔬菜隔畦间作,或在畦埂上套种莴笋、四季萝卜、矮生豇豆,球茎茴香和茄子等蔬菜。
大蒜:最忌连作,或与其他葱属类植物重茬。
秋播大蒜的前茬以早熟菜豆、瓜类、茄果类和马铃薯的茬口最好;春播大蒜以秋菜豆、瓜类、南瓜、茄果类最好;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茬。
大白菜:与水稻轮作;不宜连作和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在轮作中:选收获期较早的蔬菜如茄果类;选前茬施肥较多的蔬菜如黄瓜、西瓜;葱蒜为前作,可以减少病虫害。
大白菜种在韭菜埂上或大蒜垄间,病害明显减少。
小白菜与乌塌菜:可与瓜类、豆类、根菜类及大田作物轮作。
春植的菜可与茄果类、豆类、瓜类、薯蓣等间套种。
夏秋菜可与芹菜、茼蒿、胡萝卜混播。
秋季早秋白菜可以和花椰菜、甘蓝、秋土豆等间套种。
冬季与春甘蓝、莴笋等间作。
结球甘蓝:前作以瓜类、豆类为主,忌连作。
露地可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
可与番茄、黄瓜、架豆等高架蔬菜隔畦间作。
苋菜:茄果、瓜类、豆类蔬菜早熟栽培(大棚或温室内)间作。
荠菜:秋播荠菜最好前茬为番茄、黄瓜。
春荠菜前茬为大蒜,忌连作。
冬瓜:冬瓜株间种姜5~6株,畦的一边种葛,另一头种芋头。
四五月份后在韭菜畦中套种冬瓜或辣椒、茄子套种冬瓜,番茄套种冬瓜,冬瓜架下套种球茎茴香、莴笋、结球甘蓝和小叶菜;在山地,冬瓜套种姜。
莲藕:藕、稻轮作,早藕收获后可种植水芹、慈菇、荸荠、豆瓣菜。
莲藕常常与慈菇、荸荠、茭白隔年轮作,或与茭白间作。
茭白:不宜连作,与藕、慈菇、荸荠、蒲草、茨菰、水稻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