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3•【字号】乌政办[2009]151号•【施行日期】2009.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9]151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各相关单位:《乌鲁木齐市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首府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进行综合整治,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依法治理”的原则,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以“净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档次,打造首府新形象,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建国60周年。

二、目标原则整治工作要以改善城市建筑物立面形象和街道景观为起点,努力提高全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水平,采取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施工的方式,全力营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立面景观。

在工作中要坚持美观、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坚持注重景观效果和质量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活环境原则;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要以现代科学设计为引领,结合自然和历史文化,体现建筑风格先进性和多样性,同时要与周边环境和美化、绿化、亮化相协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总书记在全疆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克服“7· 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定发展信心,全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5和4.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6:41.28:57.2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4%,比上年上升0.4%。

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上升2.8%、1.9%、2.8%和3.3%;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下降5%、2.9%、2%和1.2%。

表 1 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指标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4食品 102.8其中:粮食 100.8烟酒及用品 101.9衣着 9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3交通和通讯 98.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1居住 98.8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8.51%,比上年下降11.49个百分点。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力度,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安置就业困难家庭。

2009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安置就业5.93万人,完成各类培训8.7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5个。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400万人左右。 第55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不大
于130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25平方米。 第二节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实行“南控、北扩、先两延、后东进"的控制原则。城市南部进行
4、新型工业化战略 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转移的契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 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几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 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构 建与绿洲生态环境相适宜的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现代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2、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年)
继续提升乌鲁木齐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重点加强面对欧洲、中西亚和港澳台等地的旅 游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旅游业发展为城市优势支柱产业,将乌鲁木齐建设成 为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旅游名城。
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一心、二轴、八区”的旅游空 间布局。
三、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
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全疆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依托其区位、交通、科研、市场 与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 域联络中心、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
乌鲁木齐县(驻板房沟乡)
按县驻地不断完善板房沟乡配套设施,适时撤乡设镇,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产 品加工等功能。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2.05.29•【文号】国函[2002]42号•【施行日期】2002.05.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2]4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新政发[2000]9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环境优美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1080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主城区采取“双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形态。

要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注意疏散旧城人口,调整用地结构,控制旧城开发强度,搞好绿化及环境建设。

在《总体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用地内,严禁一切与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兰新铁路和吐乌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合理分布的城镇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4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9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加快城市对外交通通道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交通设施。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近日,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的规划图。

通过规划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5年乌鲁木齐的城区景观风貌以及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等规划内容。

据了解,这是自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来,规划部门首次发布总体规划图。

此次发布的规划图涉及乌鲁木齐中心城区景观风貌、旧城规划、空间结构、综合交通以及生态结构、产业布局、旅游、道路系统等共计27个方面,对未来几年乌鲁木齐的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

在这些规划中,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显示,将来乌市景观布局貌似蝴蝶,城区内将以“四轴四水”形成城市景观骨架,城区东、西、北3个方向则为西南翼山体景观带、东南翼山体景观带和都市农业景观带。

其中,两个山体景观带主要由博格达峰、东山、西山、天格尔山等构成,都市农业景观带以城市北部基本农田和乌鲁木齐河下游湿地为基础,范围大致覆盖了米东区长山子镇至五一农场之间的条状区域,这3个景观带将形成乌鲁木齐城市周边生态涵养带,通过向城区内渗透的楔形绿带,形成城区生态缓冲带和通风廊道。

而另一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则主要采取外迁贸易口岸和物流功能,搬迁混杂在旧城居民区里面的工业企业,疏解旧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功能;推进棚户区和旧居住区改造,引导人口向新区和外围转移;打造城市游憩商业区,培育和发展利于其功能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工作;提高旧城空间的开放性;优化旧城路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完善快速路和城市干路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旧城环境,提升旧城活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9平方公里以内。

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和模式‎(1)发展目标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与国家‎西部门户枢‎纽发展相适‎应,支持和引导‎乌鲁木齐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布局协调、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发展策略∙o强化交通枢‎纽地位;o都市区交通‎一体化;o公交优先。

(3)发展模式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乌鲁木‎齐市交通发‎展模式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合理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o私人小汽车‎:合理引导,适度发展;o公共交通:优化调整,提升服务水‎平;o慢行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便舒适‎性;o静态交通:加强规划管‎理,扩大停车设‎施规模,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o货运交通: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城市物‎流体系。

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公路规划(1)过境通道①主过境通道‎:规划外环高‎速路昌吉-五家渠-甘泉堡段(北环线):西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东接通往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是天山北坡‎东西横向联‎系主通道。

乌拉泊-西山农场-昌吉段(西环线):北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兰新交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乌拉泊-甘泉堡(东环线):北接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吐鲁番、哈密通往富‎康、准东方向的‎主要通道。

1. 副过境通道‎:原乌奎高速‎-原北联络线‎-东过境路原乌奎高速‎市区段: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西北片区‎,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乌鲁木齐市决定出台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旨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在三年内,实现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2.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外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三、关键举措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梳理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做大做强;–引导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加强对外开放:–推动乌鲁木齐市与国内外优质企业的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吸引外资,促进跨境投资合作。

4.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立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水平;–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四、总结与展望•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省市政府、各级部门和相关企业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方案,共同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 向东强化不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 预留发展空间。
“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
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 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多心:规划在老城区和三坪 新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兯 服务中心;规划在高铁新区、西 山新区、红光山片区以及新市区、 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构筑多个与业 型公兯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 中心。 六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形成六大功能组团。包括三坪新 区功能组团、米东区功能组团、 经开区(头屯河区)功能组团、 高新区(新市区)功能组团、老 城区功能组团、西山新区功能组 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规模: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 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 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兮新铁路 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
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
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 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 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 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 镇型居民点。
高速公路环由东绕城和 西绕城高速公路组成, 环绕乌鲁木齐都市区, 长度约为156公里。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快速系统由两条快 速环线和四条快速放射 线组成。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
1、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向, 布设1-2条骨干轨道线,覆 盖城市南北主要客运走廊。 2、沿西北轴向,布设1条骨 干线路,连接老城区-高铁 站-西北新区,在城北不主 轴骨干线衔接。 3、沿东北轴向布设1条骨干 线路,连接高铁新区-米东, 在城北不主轴向骨干线衔接。 4、沿东西向布设1-2条补充 线路,连接以上线路未覆盖 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城市枢纽 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式过马路”等13项行人违法行为正式处罚 日临近,连日来,乌鲁木齐市交警走进校园普及安全知识, 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为“文明交通出行”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在街头、在学校、在社区,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 人,主动投身到“文明交通出行”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 一举一动,为身边的人做出表率。
从年龄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27911人,占13.75% ; 15-64岁人口为2435571人,占78.25%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9077人,占 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87个百 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3.15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 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 族人口增加764092人,增长了48.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66633人, 增长了51.8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768879人;具有 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281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893786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720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 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5330人上升 为247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3081人下降为2018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 由29183人下降为287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0798人下降为1837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8208人,同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666人,文盲率由3.93% 下降为2.19%。
新疆乌鲁木齐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开墙透绿”工程, 拆掉这些房屋,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举赢得 了学生家长和市民的肯定和称赞。所谓“开墙透绿”, 就是把属于学校的临建房进行关停和拆除,加装栏杆, 达到拆墙透绿的效果。这意味着校园面积会在原有基础 上有所扩大。同时,孩子们也能够透过“开墙透绿”工 程看到春天的风景。
人文条件
人口构成 人口素质 历史文化背景
人口构成
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241.19万人,其中 男性人口124.78万人,占51.7%;女性人口116.41万 人,占48.3%,性别比为107:100(以女性为100)。 全年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为8‰;死亡人口0.74 万人,死亡率为3.11‰;全年净增人口1.17万人,自 然增长率为4.8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 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 俄罗斯、达斡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 个,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从性别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 51.75%;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总人口性别比(以 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9.98下降为107.26。
2009-2020乌鲁木齐 城市发展规划
园 林 122 乔碧君 125243814
目录
周边环境
文化环境 人文条件 历史古迹 风景名胜
规划基础条件介绍
周边环境
城市道路与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城市道路与交通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 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 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 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 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 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 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 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 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 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 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 客运走廊。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 大公交服务。
人口素质
历史背景
乌鲁木齐的称谓早在公元925年和田塞语《使河西记》中已有记载,蒙古 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战国时,属古车师人活动范围。西汉时期, 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西 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 维护丝路北道安全。东汉时期,这里是东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 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 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边塞诗人岑参曾 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 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 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 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 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 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 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 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现己建成通向景区的等级公路、20多米高的雄鹰展翅网架结 构大门,天圆地方亚心广场、汇聚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 雕图腾和木质、玻璃钢雕塑图腾,可谓万国风情的浓缩。由于亚心 距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人以深刻的科学寓 意和神秘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开发的 旅游区。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位于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 87°19’52”、北纬43°40’37”,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属在建景 区。景区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为核心和支点,标志塔由四根 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型,摹英文“亚洲”名字“Asia” 字首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寒暑变化剧 烈,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清爽,天气多睛朗,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2.1℃,年平均 日照时数为2 725小时。由于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1℃左右,故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春秋两季较短,夏冬 两季较长。夏秋两季被称为乌鲁木齐的“黄金季节”,特别是8- 10月间,蔬菜丰盛,瓜果飘香,气候宜人,周围的风景名胜妩媚多 姿,加之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乌鲁木齐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各类矿产29种,有“煤田上的 城市”之称,煤炭储量近100亿吨,石膏储量22亿吨,石灰岩储量 1.2亿吨,食盐储量2.5亿吨,芒硝1.1亿吨。还有种类繁多的林木 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 积雪164平方公里,丰富的地上地下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是新疆文物 收藏和科研中心,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建于1953年。其外观造 型具有维吾尔建筑风格。馆内装饰亦富有民族特色。展厅面积7800 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万余件。 目前常设的展览有: 1、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系统介绍新疆12个少数民族在服饰、 起居、节庆娱乐、婚丧、礼仪、饮食、宗教及其它方面各具风姿的 民情风俗。 2、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展出了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 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锦娟、陶瓷、泥俑、 钱币、碑贴、文书、典籍、兵器、器具等。 3、新疆古尸展览有距今3800余年的楼兰女尸,有距今3200余年的 哈密女尸和距今3000年且末女尸。 该馆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 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 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 绣”、“新疆古尸 (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 等专题陈列和展览。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供水工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总用水量为207万立方米/日,中心城 区城市最高日市政综合用水量为180万立方米/日。新建和扩建水磨河水厂、西山天 山源水水厂等5个水厂,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 排水工程: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污水处 理率达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重点建设老城区截污干管及新建地区 污水干管。 供电工程:2020年,中心城区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年最大用电负荷4935万 千瓦。扩建和新建红雁池第二发电厂等电厂。 邮政和电信工程:2020年,预测固定电话用户225万户,普及率93部/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7万户,普及率96%。中心邮政支局按片区或组团设置,保护 和完善广播、电视、军事设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 燃气工程:2020年,规划气化率为99%,预测总用气量为37.0亿立方米/年。 供热工程:2020年,预计全市总供热面积达280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 供热占50%;大型燃煤集中供热占5%;清洁能源供热占40%;分散供热占5%。规 划热负荷约为16531MW,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以电、气、油供热 为辅。 环卫工程:2020年,生活垃圾量约为4440吨/日,生活垃圾收集逐步采用分类 收集,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医疗 垃圾等危险废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