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

第27章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的一个属。它们在人类消化道细胞繁殖,然后进入血液及其他器官,引起各种临床综合病症。肠道病毒包括:1.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1~3型。

2.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virus)A、B两组。A组包括1~24型(A23与埃可病毒9型相同,故实际是23个型);B组包括1~6型。

3.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ECHO病毒 ) ,中文谐音为埃可病毒。血清型包括1~34型(第10型重新分类为呼肠孤病毒1型,第28型重新分类为鼻病毒1型,第34型重新分类为柯萨奇病毒24型,故实际只有31个型。

4.新型肠道病毒 (New Enterovirus),1969年后陆续分离出的统一编号为68、69、70、71和72型为原来的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①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约24~30nm,为20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

②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RNA具有感染性,并起mRNA作用。③在宿主细胞浆内增殖,迅速引起细胞病变。④耐乙醚,耐酸,在PH3~5条件下稳定,56℃30min可使病毒灭活,对紫外线、干燥敏感。⑤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多样化,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麻痹,无菌性脑炎,心肌损伤,腹泻等。

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

概述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olio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古代医学上就有记载。1840年德国的Heiner曾详细描述了本病。1909年Landsteiner和Popper首次从死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患儿的神经组织感染猴子获得成功,1949年Enders等用组织培养法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根据其抗原性不同,确定有三个血清型。1953年第六次国际微生物大会上病毒委员会推荐正式命名为脊髓灰质炎病毒。

多少个世纪以来,Polio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19世纪本病在全球广泛传播,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愈加广泛,尤其在欧洲和北美各国,随着1955年Salk研制成功注射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1961年Sabin研制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病率急剧下降,1988年8月在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WHO提出的“200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对于我国来讲,

在解放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区发生流行,由于开展了全国强化免疫活动,我国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数已达历史最低的水平,已基本消灭了野毒株感染病例。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1.形态球形,直径为27nm,核衣壳呈二十立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4kb,两端为保守的非编码区,在肠道病毒中同源性非常显著。5`端非编码区(NC)的功能:①病毒RNA翻译的内启动的部位;②与RNA复制有关;③病毒神经毒力的主要决定因子。此外5`端共价结合一小分子蛋白质Vpg,与病毒RNA合成和基因组装配有关。3`端带有poly尾,加强了病毒的感染性。中间为连续开放读框,主要功能是编码病毒外壳蛋白以及与复制有的酶类。病毒RNA为感染性核酸,进入细胞后,可直接起mRNA作用,转译出一个约2200个氨基酸的大分子多聚蛋白,再经过酶的作用后形成病毒的结构和非结构蛋白。

3.病毒蛋白结构蛋白由VP1、VP2、VP3、VP4构成,VP1、VP2、VP3均暴露在病毒衣壳的表面,带有中和位点,其中VP1还与病毒的吸附有关;VP4位于衣壳的内部,一旦病毒VP1与受体结合后,VP4即被释放出,衣壳松动,病毒基因组脱壳穿入。

(二)培养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灵长类上皮样细胞中生长最好。常用的有猴肾、人胚肾、人胚肺、人羊膜和HeLa细胞等。病毒在胞浆内复制,迅速(24小时)引起细胞病变,致使细胞变圆、坏死、脱落。

(三)抗原组成与血清型

病毒具有两种抗原,一种称为D(致密)抗原,另一种称为C(无核心)抗原。前者又称中和抗原,一种为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是该病毒的中和抗原,具有型特异性,用中和试验可将Polio病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虽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为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却都位于编码区内,因此三型病毒中和试验无交叉反应。C抗原系完整病毒颗粒经过56℃灭活后,病毒RNA释放出来,或者未装配核心的空心衣壳,是一种耐热的抗原成份,与三型病毒的抗血清均呈补体结合阳性反应。

(四)抵抗力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奶制品或食品中可存活2~3个月,在胃肠道能耐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在PH3~9时稳定,对热、去污剂均有一定抗性,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但50℃可迅速破坏病毒,1mol/LMgCl

或其它二价阳离

2

子,能显著提高病毒对热的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粪-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后病毒在咽喉部持续存在1~3周,通过粪便排毒1~18周,因此粪便污染的食物、水源和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媒介昆虫、苍蝇、蟑螂等偶而可成为传染源。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一般呈散发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

(二)致病过程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这是因为在人细胞膜表面有一种受体,与病毒衣壳上的结构蛋白VP1具有特异的亲和力,使病毒得以吸附到细胞上。病毒识别的受体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细胞粘附因子,只有很少的组织表达这种受体,如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运动神经元、骨骼肌细胞、淋巴细胞等。

发病过程: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包括咽部在内的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出现低热。随后病毒很快进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继续繁殖,大量病毒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在此阶段,如果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足以将病毒中和,则形成流产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将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引起瘫痪。

病理变化:以炎症为主要,在炎症反应中可看到细胞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反应在血管周围比较明显。

(三)临床表现

受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人(90~95%)呈隐型感染,而显性感染者也多为轻症感染(4~8%),只有少数病人(1~2%)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严重的症状和后果。根据显性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轻型:病症似流感,有发热、乏力、头痛、肌痛、有时伴有咽炎、扁桃腺炎及胃肠炎症状。症状持续4~5天后即退去。②非麻痹型(又称无菌性脑膜炎型):病人具有典型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下肢疼痛,颈或背痛,可查出有轻度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③麻痹型:病毒从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轻者引起暂时性肌肉麻痹,以四肢多见,尤以下肢为甚。重者可造成永久性肢体麻痹。在极个别病人,病毒可累及颅下神经及脊髓颈区前角神经细胞,造成咽、软腭、声带麻痹、病人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述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毒株的毒力、感染病毒的相对数量、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等。过度疲劳、创伤、妊娠、扁桃腺切除近期有以明矾为佐剂的疫苗接种史等易促使麻痹发生。

(四)免疫性

1、无论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机体对同型病毒都可产生持久牢固免疫力,对异型病毒感染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2、保护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鼻咽及肠粘膜局部分泌型IgA产最主要的中和抗体,能清除肠道内的病毒,在阻止病毒进入血流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儿。血液中的IgM、IgA、IgG抗体可阻断病毒通过血流向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部位扩散并将病毒清除,防止麻痹的发生。

3、六个月内婴儿有母体抗体的保护而较少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起病后1周,可以从患者鼻咽部、血、脑脊液及粪便中分离病毒,粪便为主要的标本,由于排毒主要是在瘫痪前期和瘫痪后2周内,故应于病人瘫痪后的14天内采取双份粪便标本,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原代猴肾或人胚肾细胞,置37℃培养7~12天,若出现细胞病变,用中和试验进一步鉴定其型别。

(二)血清学试验用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中各试验,若血清抗体有4

倍或以上增长,则有诊断意义。

(三)快速诊断核酸杂交、PCR、ELISA、IFA等。

四、防治原则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药物。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使用,被动免疫仅用于个别情况。

(一)主动免疫

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采用Salk灭活疫苗及Sabin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极大地降低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

Sabin疫苗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温度敏感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采用口服,方法简便,不但可使机体产生液抗体。还能刺激肠壁浆细胞产生分泌型lgA,对野毒株有消灭作用,从而切断其在人群中的传播,因而Sabin 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另外活疫苗病毒排出体外,使接触者受到感染而获得免疫。但减毒活疫苗不耐热,保存及运输均需冷藏,热带地区使用受到限制,而且有恢复毒力的危险,特别是从1979年以来美国所发生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都与疫苗株有关,即所谓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在免疫陷人体内易致麻痹。

接种对象:2个月~7岁儿童

用法:2月龄开始连服三次OPV,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的免疫程序可保持持久免疫力。

Salk疫苗由三型病毒经甲醛灭活后混合制成,肌肉注射,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其优点是便于保存及运输,无减毒株返祖现象,且副作用较少。

两种疫苗的比较

OPV IPV

优点1.方法简便,易于接受

2.免疫效果好,肠道产生IgA,血清

产生中和抗体

3.具间接免疫作用(疫苗病毒排出体

外,使接触者受到感染而获得免疫)

1.安全,无毒力回升现象

2.适应于热带地区使用

3.可与百白破三联制剂联合使用

4.易于保存

5.不能用OPV者可采用

缺点

1.在热带地区使用受到限制

2.可能引起毒力回升

3.不易保存,运送

4.可受肠道病毒干扰(宜季服用)

5.可能带有外源性病毒污染

1.儿童不易接受

2.无间接免疫作用

3.主要产生中和抗体,效果不及OPV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已将单价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改为三价活疫苗免

疫法,即免疫对象口服三次三价活疫苗糖丸,每次间隔6~8周。其优点是不会漏服,服用次数少,免疫效果好。

(二)被动免疫

用人免疫球蛋白来保护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接触者。此球蛋白往往含有三型病毒的抗体,及时给予可中和血液中的病毒。被动免疫仅用于做过扁桃腺切除的儿童、未经过免疫接种而又必须接触脊髓灰质病人的医务人员和亲属,以及未比免疫接种的孕妇等。免疫效果保持3~5周。

第二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这些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免疫过程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识别的受体在组织和细胞中分布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胰、粘膜、皮肤和其它系统,因而引起的疾病谱复杂。致病特点是:1、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2、不同型别的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如脑炎、发热、皮疹、和轻型上呼吸道感染等;3、同一型病毒亦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因此确定任何一个型别作为某种病症的病原是困难的。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一些重要临床病症概述如下。

(一)无菌性脑膜炎

是肠道病毒感染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综合病症。在夏季流行时,不易与轻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区别。发病特点为短暂的发热,类似感冒,相继出现头痛、咽痛、恶心、呕吐和腹泻。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项强直,嗜睡,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病程1~2周。

(二)麻痹

在上述无菌性脑膜炎的基础上,部分病例可进入麻痹期,临床表现出特有的脊神经支配的肌群或部分肌群麻痹。

(三)疱疹性咽峡炎

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常流行于春末和夏初。病人突然发热、咽痛厌食、吞咽困难。在咽腭弓、咽部、扁桃腺及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四)心肌炎和心包炎

在新生儿表现为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在儿童和成人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异常等,预后不良。

(五)肌痛或肌无力

病人常有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有的病例表现为肌无力。恢复后疼痛消失,预后良好。

(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常发生于成年人,俗称“红眼病”。潜伏期短,起病急、侵犯双眼,引起眼睑水肿、眼球压痛、结膜下严重出血。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但预后良好。

除一般的卫生措施外,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有感染性的病人应当隔离。

第28章急性胃肠炎病毒

急性胃肠炎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对于婴幼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居于第二位。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有主要的细菌、寄生虫、病毒等,但大多数由病毒所引起,这些病毒包括呼肠病毒科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科的SRSV和经典人类杯状病毒,腺病毒科的肠道原病毒40、41、42和星状病毒科的星状病毒。我主要讲述轮状病毒,其它你们自学。

第一节轮状病毒

人类轮状病毒(Rotavirus)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有40~50%为轮状病毒所引起。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如图)

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

对称,无包膜。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

排列,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完整病

毒大小约70~75nm,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60nm。

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病毒体的核心为双股RNA,

由11个不连续的节段组成。每个片段含一个开放读框,

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2、VP3、VP4、VP5、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VP1、VP2、VP3位于核心,VP3与病毒的毒力有关系;VP4、VP7位于外衣壳,VP4是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的病毒粘附蛋白,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吸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凝血活性,能使RBC凝集,也是重要的中和抗原;VP7为糖蛋白,是中和抗原,决定病毒血清型;VP6位于内衣壳,为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非结构蛋白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二)分型

根据内衣壳VP6的抗原性,轮状病毒可分为7个组(A~G),A、B、C三组不仅引起动物腹泻,也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其中A组又分为4个亚组,是引起婴幼儿重症胃肠炎的首要病因,B组轮状病毒主要引起成人腹泻,1984由我国学者首次鉴定出,又称为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另外A组根据表面中和抗原VP7和VP4分14个G血清型(VP7为糖蛋白)和19个P血清型(VP4为蛋白质)。

(三)病毒培养

轮状病毒在一般组织培养中不适应,需选用特殊的细胞株培养(如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株和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CV-1株)。培养前应先用胰酶处理病毒,以降解病毒多肽VP3,该多肽能限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在培养时细胞维持液中也应含有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

(四)抵抗力

轮状病毒对理化因子的作用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经乙醚、氯仿、反复冻融、超声、37℃1小时或室温(25℃)24小时等处理,仍具有感染性。该病毒耐酸、碱、在pH3.5~10.0之间都具有感染性。95%的乙醇是最有效的病毒灭活剂,56℃加热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人每克粪便中排出的病毒体可达1010个,此外,还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在冬季流行。

发病机制:1、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病毒在胞浆内增殖,造成肠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导致机体吸收功能障碍;2、腺窝细胞增生,分泌增多,导致严重腹水;3、对双糖酶的破坏,致乳糖及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引起渗透性腹泻。

临床表现:潜伏期2~4天。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量多,排便较急,伴有发热、呕吐,一般为自限性,可完全恢复。但当婴儿营养不良或已有脱水,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可能危及生命。

免疫性:感染后血液中很快出现特异性IgM、IgG抗体,肠道局部出现分泌型IgA,可中和病毒,对同型病毒感染有作用。一般病例病程3~5天,可完全恢复。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三、微生物学诊断

传统的方法是对腹泻粪便液直接作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但耗时较长,且由于设备上的限制,较难普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病毒抗体)列为诊断轮状病毒感染的标准方法,目前国内外均有相应试剂盒出售。此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核酸杂交技术已渐成常规技术,在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防治原则

重视饮用水卫生,并注意防止医源性传播,医院内应严格做好婴儿病区及产房的婴儿室消毒工作。目前尚无特异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是补液,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国外曾有报道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使儿童获得保护,国内活疫苗正在研制之中。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1.引起手足口病的Cox Al6属于哪一病毒科: A. 大RNA病毒科 B. 小RNA病毒科 C. DNA病毒科 D. 黄病毒科 2.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中,吸入氧浓度为: A. 80%~100% B. 60%~80% C. 40%~60% D. 20%~40 3.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A. 年龄小于3岁或持续高热不退 B.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或末梢循环不良 C. 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 D. 以上皆是 4.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中,以哪一型最为常见: A. Cox A4型 B. Cox A5型 C. Cox Al6型

D. Cox Al0型 5.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是: A. 肠道病毒71型 B. A组柯萨奇病毒 C. 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D. 以上皆是 6.关于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 出现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C.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 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7.手足口病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会伴有发疹,发疹的部位为: A. 口腔粘膜部 B. 手、足部 C. 臀部 D. 以上皆可 8.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9.手足口病通常以哪段时间传染性最强:

A. 发病前1周内 B. 发病后1周内 C. 发病后2周 D. 发病后1月内 10.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A.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B. 呼吸道感染 C. 急性弛缓性麻痹 D. 无菌性脑膜炎 答案B A A C A B D C A A 11.对于少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最终可出现: A.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 B. 肺水肿 C. 循环衰竭 D. 以上皆可 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血糖常表现为: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3.关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的抵抗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 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2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用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意识障碍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3.06%,低于无意识障碍患儿的97.41%(P <0.05);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无肢体冰凉、无呼吸困难、无心率加快患儿(P<0.05);使用乌司他丁、未使用血管活性药、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未使用乌他司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机械通气患儿(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均为影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干预,同时可多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重癥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多发于年龄≤3岁的学龄前儿童且发病率较高[1],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并发症严重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2]。由于患儿感染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高,造成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临床症状[3-4],目前已成为儿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临床疾病,了解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5]。本文通过研究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辅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24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儿均经咽拭子或肛拭子检验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6];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支气管炎、肺炎、肺发育不良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患儿。其中男142例,女98例,年龄1~10岁,平均(4.3±1.2)岁。1.2 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激素、乌司他丁、血管活性药及机械通气治疗。记录患儿的发热、皮疹、意识障碍、肌阵挛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的临床体征发生情况;是否使用激素、使用乌司他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以及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患儿不同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与预后效果,分析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参照2011年《肠道病毒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7],疗效判定如下,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呼吸正常,肺部水泡音消失,无血管活性药物依赖,神经系统和心率恢复正常;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呼吸基本正常,肺部水泡音减弱或消失,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亦基本恢复;无效:体温高热、呼吸困难依旧,肺部水泡音,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率加快;死亡: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大全) 科室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 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w 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w 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抱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 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V)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 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X)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V)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X)

公共卫生三基考试试题

公共卫生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d) A.研究样本 B.研究个体 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D.研究总体 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3、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E ) A.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 B.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 C.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群 D.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 E.全社会的人群 4、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不包括()病变: A. 中枢神经系统 B.肾脏 C. 肺脏 D. 心脏 5、决定测量偏倚的主要因素是( E) A.可靠性和精确度 B.真实性和死亡率 C.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D.特异度和敏感度 E.观察者内一致性和观察者间一致性 6、病源携带者是指:(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7、预防肺结核的策略是:(A ) A、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充分发挥化疗的作用 B、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充分发挥化疗的作用 C、以提高人群免疫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化疗的作用 D、以化学治疗为重点,消灭结核病 8、学习卫生学最重要的是要懂得(D ) A.个体患病与环境的关系 B.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疾病的原因 C.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D.疾病是怎样在人群中流行的,应当怎样预防 E.卫生学是医学知识中不可缺少的 9、光化学烟雾引起人体最主要的反应是( D) A.支气管哮喘 B.鼻咽部肿瘤 C.呼吸困难、窒息 D.眼鼻咽及呼吸道粘膜刺激 E.刺激性干咳和吐血 10、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E) A.潜伏期短 B.很多人同时发病 C.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D.发病场所集中 E.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二、填充题:(每空2分) 1、总体应该由组成。 2、抽样误差的定义为与之间的差异。 3、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资料。 4、定向转诊单自开具后天内有效,过期需重新开具。 5、WHO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为SARS,SARS的中文全称是:。 6、凡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尿布等),均作为废物管理。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及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6181446.html,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及治疗 作者:包进李晓春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与细菌感染难以鉴别,容易被忽略,且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易造成新生儿病房暴发流行。一旦感染暴发流行,病情复杂、难预见、难控制和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引起新生儿医生的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效措施,隔离并治疗患儿,强调洗手是控制感染扩散、截断感染传播径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住68例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35例,女33例;发病日龄3~27 d,平均16.3d;足月儿60例,早产儿8例。58例(85.3%)首发表现为发热,体温波动于37.6℃~39.5℃,热程3~9 d。有3例患儿表现为为低体温,体温波动于35.6℃~36.2℃。1例有尖叫表现,1例反应差,其余均无抽搐、前肉隆起、肌张力高等神经系统症状。3例有腹泻、腹胀,7例有少吃、少哭、少动的表现。 1.2 辅助检查白细胞数为(6.5~10.0)×109/L 21例,(10.1~25.0)×109/L47例;中性粒细胞50%38例。心肌酶中LDH HBDH增高者33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查采用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l6)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粪便及脑脊液的肠道病毒。68例患儿人院后第2天即行粪便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均异常,1.25×104~6.23×107copies/ml,16例行脑脊液病毒检测,阳性者6例,1.69×104~6.56×108 copies/ml。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数正常8例,细胞数异常8例,波动于(20~236)×106/L,其中,以单核细胞为主5例(6 2.5%),以多核细胞为主3例 (37.5%),蛋白轻度升高0.6~1.76 g/L,葡萄糖及氯化物均正常。CRP检测正常范围,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 2 讨论 肠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属于小RNA病毒科,型别众多[1]。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多由柯萨奇病毒B和埃可病毒引起,肠道病毒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致死性肠道病毒感染由埃可病毒Ⅱ所致。在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率高达13%,从患病新生儿体内分离的病毒株常与同一时间社区流行株一致。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产道或生后获得感染,可因母亲、医护人员或新生儿问交叉感染在婴儿室引起暴发流行。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可无症状,但是也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可造成多脏器的坏死及急性炎症反应。从患儿的体液如脑脊液分离出肠道病毒方可确诊[2]。文献报道肠道病毒在脑脊液及粪便中的检测率分别为43.9%和70.8%,提示粪便的阳性率高。若无临床表现,仅粪便分离出肠道病毒,不能诊

微生物检验考试题目及答案Word版

临床检验试题—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1)——肝炎病毒 一、概念 1.HBsAg 2.HBcAg 3.HBeAg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和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属于DNA病毒的有;属于缺损病毒的是;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3.HBV的外衣壳由、和蛋白组成,构成HBV的;内衣壳由组成;核心由和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和,猩猩和猿猴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而表示既往感染的抗体是。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即小球形颗粒和以及。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和。 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经4种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 三、单选题 1.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股RNA B.双股RNA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2.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 HEV,HAV和HBV 3.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 4.不符合血清HBsAg(+), 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强传染性。 5.关于HAV,错误的是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5-肠道病毒

医学微生物习题 第27章肠道病毒测试题 一. 填空 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预防目前主要采用疫苗,实行价次 基础免疫. 初次免疫年龄为 ,加强免疫年龄为 . 2.肠道病毒包括、、和新型肠道病毒型至型。 3.肠道病毒对外界和肠道环境的抵抗力均,对胃液中的、胰液中的和胆汁中的 均有抵抗力。但对敏感。、和可灭活病毒。 4.肠道病毒属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病毒主要有、和。 5.对怀疑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患者,进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时,常用的取材标本有、 、、和。 1.口服减毒活,三,三,二月龄,四岁。 2.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68,72。 3.强,胃酸,蛋白水解酶,胆盐,氧化剂,1%高锰酸钾,1%双氧水,漂白粉。 4.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5.咽拭子,直肠拭子。 二. 单选题 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 A.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耐酸,耐乙醚 C.核酸有感染性 D.只在肠道增殖并引起腹泻 E.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 2.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 A.隐性或轻症感染 B.瘫痪型感染 C.延髓麻痹型感染 D.慢性感染 E.迁延性感染 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 A.经媒介昆虫叮咬 B.经口食入 C.经呼吸道吸入 D.经血液输入 E.经皮肤接触 4.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A.鼻咽分泌物 B.血液 C.粪 D.尿 E.唾液 5.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 A.流感,副流感病毒 B.风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麻疹病毒

6.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不符的是 A.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勿用热开水和母乳送服 C.疫苗在运输途中要注意冷藏 D.为避免其它肠道病毒干扰,宜在冬季服用 E.需连续服三次,每次间隔一年 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 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D.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 E.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幼儿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是 A.肠道病毒70型 B.埃可病毒 C.腺病毒 D.肠道病毒69型 E.柯萨奇病毒 9.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轮状病毒 D.腺病毒 E.呼肠病毒 10.核酸型为双股RNA的病毒为 A.轮状病毒 B.腺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埃可病毒 11.最常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新型肠道病毒70型 D.埃可病毒 E.轮状病毒 12.不属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特点的是 A.抗原性稳定,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牢固 B.肠道局部SIgA可阻止野毒株的入侵 C.血清IgG可阻止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D.只有显性感染才能获得免疫力 E.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儿 13.不是肠道病毒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属于小RNA病毒科 B.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如脑膜炎等 C.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 D.病毒基因组RNA不具有传染性 E.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无包膜球形颗粒 14.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错误的概念是 A.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应以凉开水送服 B.脊髓灰质炎病毒分3个血清型,接种1型疫苗可预防所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 C.冬季肠道疾病较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 故适于冬季接种 D.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分泌型IgA和血清IgG抗体 E.疫苗株有回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可能 15.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新型肠道病毒 B.志贺菌 C.Norwalk病毒 D.轮状病毒 E.大肠埃希菌 16.肠道病毒对下述哪种物质敏感

肠道病毒感染病情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肠道病毒感染病情症状 导语:生活当中很多的朋友们,会被一些疾病而困扰,就比如说有的朋友还经常会出现的肠道病毒感染,这一现象总是让朋友非常的苦恼,有的朋友们会出 生活当中很多的朋友们,会被一些疾病而困扰,就比如说有的朋友还经常会出现的肠道病毒感染,这一现象总是让朋友非常的苦恼,有的朋友们会出现腹泻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有关于肠道病毒感染我们该怎么办。 (一)呼吸道感染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c ixanthemata),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潜伏期3~6天。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四)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型引起,尤以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或散发。初起低热、厌食、口痛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后破溃形成溃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病毒习题3 胃肠道病毒

第27章肠道病毒测试题 一. 填空 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预防目前主要采用口服减毒活疫苗,实行三价3次基础免疫. 初次免疫年龄为二月龄,加强免疫年龄为4岁. 2.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68型至72型。 3.肠道病毒对外界和肠道环境的抵抗力均较强,对胃液中的胃酸、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和胆汁中的胆盐均有抵抗力。但对氧化剂敏感。1%高锰酸钾、1%双氧水和漂白粉可灭活病毒。 4.肠道病毒属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病毒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 5.对怀疑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患者,进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时,常用的取材标本有咽拭子、直肠拭子、、和。 二. 单选题 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 A.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耐酸,耐乙醚 C.核酸有感染性 D.只在肠道增殖并引起腹泻 E.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 2.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 A.隐性或轻症感染 B.瘫痪型感染 C.延髓麻痹型感染 D.慢性感染 E.迁延性感染 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 A.经媒介昆虫叮咬 B.经口食入 C.经呼吸道吸入 D.经血液输入 E.经皮肤接触 4.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A.鼻咽分泌物 B.血液 C.粪 D.尿 E.唾液 5.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 A.流感,副流感病毒 B.风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麻疹病毒 6.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不符的是 A.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勿用热开水和母乳送服 C.疫苗在运输途中要注意冷藏 D.为避免其它肠道病毒干扰,宜在冬季服用 E.需连续服三次,每次间隔一年 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 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D.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 E.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幼儿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是 A.肠道病毒70型 B.埃可病毒 C.腺病毒 D.肠道病毒69型 E.柯萨奇病毒

检验科三基考试试题

三基考试试卷(检验科医师)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心肌梗塞时,血清中下列哪项的活性升高?() A. LDH1 B.LDH2 C. LDH3 D. LDH4 2、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最重要的酶是() A.LDH B.CK C.ALP D.ACP 3、当严重创伤时,血钾() A.无改变 B.明显降低 C.明显升高 D..变化随尿量而定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 T4下降TSH增高 B、T3 T4 TSH均下降 C、T3 T4TSH均增高 D、T3 T4增高TSH下降 5、在开展室内质控时,实验室应首先对实验方法进行下列哪项工作() A.选择及评价 B.收集及分析 C.标准仪器 D.挑选最简便和实用的试剂 6、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不包括()病变: A. 中枢神经系统 B.肾脏 C. 肺脏 D. 心脏 7、新生儿在出生多少天后中性粒和淋巴大至相等?() A 7-14 B10 C 14-21 D15 E6-9 8. 下列有关溶血反应结果判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试管内液体红色透明,静置后无细胞沉淀的为完全溶血 B.试管内液体浑浊,静置后有细胞沉淀的为不溶血 C.试管内液体红色透明,静置后有少量细胞沉淀的为不完全溶血 D.以产生完全溶血的最低稀释管作为最大有效反应管 9、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用三棱针或专用采血针 B.宜一人一针一管 C.针刺入皮肤深度以2~3mm为宜 D.如血流不畅可在刺处周围用力挤压 10、上消化道出血量至少多少才能使大便变黑?() A 50-80ml B 100ml C 150ml D 500ml 二、填充题 1、“镜下血尿”是指红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个。 2、尿液检常一般须在()小时内完成。 3、尿路结石最常见的成分是()。 4、显微镜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口径是()×()。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摘要 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 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 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在酸性pH 下稳定,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基因组编码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病毒主要在肠道细胞中复制,也能在神经、肌肉和其它一些组织中复制。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脑膜炎、脑炎、肌炎、心肌炎和结缔组织炎。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 2.1脊髓灰质炎病毒

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消灭脊髓灰质炎最根本的手段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断绝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三个血清型;两种不同抗原:D抗原和C抗原。D(dense,致密)抗原:具有病毒RNA,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N(native)抗原;C(coreless,无核心)抗原:不含RNA,是D颗粒经56 ℃灭活,RNA释放后形成的无核酸空心衣壳,故又称H(heated)抗原;不同型别病毒C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但D抗原无交叉反应; 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所致疾病是脊髓灰质炎。中毒机理: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带有受体的靶组织(脊髓前角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运动神经细胞等)—在靶细胞中再次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及临床症状。 检测方法第一是微生物学检查,检测方法:病毒分离检查:取咽漱液、粪便等样本,细胞培养出现CPE;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病毒核酸测定。第二是防治:口服减毒活疫苗或者注射灭活疫苗. 2.2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2]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A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弥漫性骨胳肌炎,导致驰缓性麻痹。B组病毒:诱发新生乳鼠局灶性骨胳肌炎,导致痉挛性麻痹。通过型特异性抗原,经中和试验。Elisa方法等可以对各型进行鉴定。所有的b组及a组的第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在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a组病毒没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

2017年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 生。(×) 6、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9、正常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1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给药,1小时滴完,可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 四、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

病毒学试题

试题 1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指导考试试题答卷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分类 1 按感染的对象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 1. 按感染的对象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 按遗传物质分类分 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其遗传物质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核酸分子量、RNA为正义(sense)或反义(antisence) RNA都是主要的分类依据。 3.按基因结构划分 DNA病毒 l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l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EBV 带状疱疹病毒 l 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l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viruses l 小DNA病毒科 Parvoviridae l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天花病毒牛痘病毒 l 嗜肝DNA病毒科Viral Hepatitis乙型肝炎病毒 RNA病毒 l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病毒 l 玻那病毒科 Bornaviridae l 纤维病毒科 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 l 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l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 l 小核醣核酸病毒 Picornaviruses 鼻病毒肠道病毒 l 反转录病毒科 Retroviridae *艾滋病病毒 HIV l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l 炮弹病毒科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phage,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

猪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I养殖天地猪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主要养殖产业之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猪疾病的防控问题逐渐显露,猪肠道疾病是现阶段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主要猪疾病之一。要想提高地区生猪养殖水平,就要全面掌握猪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掌握其诊断方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猪肠道病毒感染防治措施,从而提升地区生猪养殖水平,促进地区生猪养殖行业稳定发展。 一、猪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 1.猪肠道病毒感染特点。猪肠道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猪肠道病毒性疾病,是一种散发疾病,其感染特征与猪育龄关联较弱,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口腔、粪便、食物、饮水、唾液、胎盘感染等;猪肠道疾病的病猪、隐性感染猪、康复猪均是其主要传染源。猪肠感染道病毒之后,病毒会通过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环境,污染猪食槽、饮水等;且猪还会出现消化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情况,或者通过猪的眼结膜、生殖道黏膜等引起感染。若母猪感染猪肠道病毒,则会存在3个月左右的带毒期,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到幼猪体内; 非孕期的母猪若感染猪肠道病毒, 则会存在2个月左右的带毒期。在 猪群中,经常出现同时存在多个血 清型病毒感染的情况,这是由于猪 感染某种血清型病毒后,会再感染 其他的血清型病毒。 2.常见症状。①猪感染肠 道病毒之后会继发脑脊髓灰质 炎,这主要是由于猪肠道病毒的 PTV-1毒株引起的,这是一种具有 较高死亡率与致病率的病毒,受 到感染的猪会表现出发热、精神萎 靡、厌食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抽 搐、昏迷、眼球震颤及角弓反张等。 若病猪受到外界刺激,则会出现角 弓反张及四肢不协调的情况,且在 出现抽搐3~4天之后死亡。 ②猪感染肠道病毒之后会出 现不同程度的生殖障碍,经养殖场 技术人员研究显示,是由于母猪受 到SEMDI病毒感染,继而出现胎儿 木乃伊化、胚胎死亡等情况。这时 由于猪肠道病毒与母猪妊娠初期 的繁殖障碍关系较为密切,促使母 猪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传播到胎 儿体中,引发胎儿死亡或者流产。 ③猪感染肠道病毒之后会出 现腹泻症状。目前,各养殖场已经 从猪腹泻而出的粪便中分离到猪 肠道病毒,且在未患病的猪体内也 可以分离到此种病毒。相较于猪 农家科技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新型肠道病毒感染模拟考试练习.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新型肠道病毒感染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肠道病毒71型是一种耐热、耐酸的小RNA 病毒。 本题答案: 2、判断题 对于新型肠道病毒,现已有可靠疫苗。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个人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最主要措施是( )A .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者对视 B .注意个人卫生 C .定期预防性为双眼滴眼药水 D .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 E .口服抗病毒药物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肠道病毒共同特点( )A .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 .耐碱不耐酸 C .只侵犯肠道 D .核酸无感染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E.以上均对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种病毒,不属于新型肠道病毒( )A.柯萨奇病毒 B.肠道病毒68型 C.肠道病毒69型 D.肠道病毒70型 E.肠道病毒71型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孙,男,36岁,汉族,已婚,江西萍乡人。因眼部充血,视力模糊2天于2004年9月15日入院。 9月13日在游泳池洗澡后出现双眼砂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看东西不清。体查:体温37.2℃,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斑、片状结膜下出血,无黄染,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质中偏硬,界清,移动可。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59,淋巴细胞0.41,血色素137g/L ,血小板268109/L。 治疗原则。 本题答案: 7、配伍题 脊髓灰质炎病毒( ) EB病毒( ) 肠道病毒70型( ) HIV( ) 肠道病毒71型( )A.手-足-口病 B.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C.小儿麻痹症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艾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